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s of Cloud-Induced Mass Forc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During Torrential Rains 被引量:20
1
作者 高守亭 周玉淑 +1 位作者 崔晓鹏 戴国平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923-927,共5页
The impacts of cloud-induced mass forc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anomaly associated with torrential rain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NCEP/NCAR 1? × 1? data. The MPV ten... The impacts of cloud-induced mass forc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anomaly associated with torrential rains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NCEP/NCAR 1? × 1? data. The MPV tendency equation with the cloud-induced mass forcing is derived, and applied to the torrential rain event over the Changjiang River-Huaihe River Valleys during 26–30 June 1999. The result shows that positive anomalies are located mainly between 850 hPa and 500 hPa, while the maximum MPV, maximum positive tendency of the MPV, and maximum surface rainfall are nearly collocated. The cloud-induced mass forcing contributes to the positive tendency of the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PV may be used to track the propagation of rain systems for operation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rrential rain cloud-induced mass forcing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anomaly
下载PDF
Test of newly developed conceptual hydrological model for simulation of rain-on-snow events in forested watershed 被引量:1
2
作者 Si-min QU Han LIU +3 位作者 Yan-ping CUI Peng SHI Wei-min BAO Zhong-bo YU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31-43,共13页
A conceptual hydrological model that links the Xin'anjiang hydrological model and a physically based snow energy and mass balance model, described as the XINSNOBAL model,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for simulating ra... A conceptual hydrological model that links the Xin'anjiang hydrological model and a physically based snow energy and mass balance model, described as the XINSNOBAL model,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for simulating rain-on-snow events that commonly occur in the Pacific Northwes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sultant model was applied to the Lookout Creek Watershed in the H. J. Andrews Experimental Forest in the western Cascade Mountains of Oregon, and its ability to simulate streamflow was evaluated. The simulation was conducted at 24-hour and one-hour time scales for the period of 1996 to 2005.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unoffand peak discharge could be underestimated if snowpack accumulation and snowmelt under rain-on-snow conditions we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The average deterministic coefficient of the hourly model in streamflow simulation in the calibration stage was 0.83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ver the value of 0.762 when the Xin'anjiang model was used alone. Good sim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XINSNOBAL model in the WS 10 catchment, using the calibrated parameter of the Lookout Creek Watershed for proxy-basin testing, demonstrates that transplanting model parameters between similar watersheds can orovide a useful tool for discharge forecastin~, in un^au^ed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n 'anjiang model snow energy and mass balance model rain-on-snow event H. J.Andrews Experimental Forest
下载PDF
The Utility of 1000 - 500 mb Thickness and Weather Type as a Rain-Snow Divide: A 30-Year Study at Albany, NY
3
作者 Allison C. Hannigan Melissa L. Godek 《Atmospheric and Climate Sciences》 2020年第3期372-391,共20页
Winter synoptic conditions that produce snowfall with bitterly cold temperatures create both social and economic hazards in the capital city of Albany, NY. Sometimes these systems are forecasted in error to produce ra... Winter synoptic conditions that produce snowfall with bitterly cold temperatures create both social and economic hazards in the capital city of Albany, NY. Sometimes these systems are forecasted in error to produce rain or mixed precipitation. It is beneficial for meteorologis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mmonly used 5400 and 1300 GPM line to better forecast rain versus snow events. Other studies have looked into the use of the 5400 GPM (540 dm) line but none have assessed the validity of this boundary with respect to weather type characterization at Albany. This study aims to determin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idely referenced guides for depicting the rain-snow line, and improve forecast aids for the vertical atmosphere during winter precipitation events. The mean daily 500, 850, 925 and 1000 mb heights and weather type frequency of the Spatial Synoptic Classification between November and March of 1980 - 2012 are analyz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tandard vertical boundaries are inaccurate indicators of a rain versus snow event in Albany. More reasonable rain-snow cut offs for the 1000 - 500 and 1000 - 850 mb thicknesses are 5222 and 1262 GPM. For the 1000 - 925 mb level, 606 GPM is a helpful aid of identifying the rain-snow boundary. Further scrutinizing by weather type indicates that the rain-snow boundary also varies depending on what air mass/weather type is present on a given day. For instance, when the most prominent weather type is observed over Albany (Dry Polar), at the 1000 - 850 mb and 1000 - 500 mb layers, a boundary of 1242 GPM and 5152 GPM is found to be most representative. Results indicate only for the rarest of winter weather types observed over Albany, Moist Tropical, are the standard cut offs useful. Determining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precipitation indicator at a specific station, like Albany, could enable meteorologists in other regions of the country to draw parallels between weather type, precipitation, and thickness in their forecast zo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ckness GEOPOTENTIAL Weather Type Air mass Northeast US Spatial Synoptic Classification SNOW rain
下载PDF
地理经纬双向过渡带和复杂地形下气候的过渡性和特异性--以宜昌市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毛成忠 肖湛臻 +3 位作者 杨志彪 雷东洋 孟芳 覃金华 《中低纬山地气象》 2023年第1期31-37,共7页
宜昌处在我国地形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又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带秦巴山地南麓的中低纬度过渡带,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山地河谷平原并存,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气候资料分析和文献调研表明,宜昌天气气候因特殊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和特异... 宜昌处在我国地形第二、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又位于我国南北过渡带秦巴山地南麓的中低纬度过渡带,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山地河谷平原并存,地形复杂,垂直高差大。气候资料分析和文献调研表明,宜昌天气气候因特殊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和特异性:(1)年平均气温主要随地形高度递减,年总降水量主要随纬度升高减小。(2)年暴雨日数、连阴雨天数,在中西部随纬度升高而递减,等值线近似纬向排列;东部随地形升高而递增,等值线近似经向排列。(3)山地平原过渡带地形的阻挡滞留、辐合抬升等对极端短时强降水有明显加强作用,这种作用在秦岭与黄淮过渡带、太行山与华北平原过渡带有相似的天气气候效应。(4)宜昌位于江淮梅雨的西界、华西秋雨的东界,具有天气气候“分水岭”特征。(5)宜昌是暴雨雨团、西南涡移动的主要通道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过渡带 气候过渡性 迎风坡 极端强降水 江淮梅雨 华西秋雨 暴雨雨团 西南涡
下载PDF
淮河流域一次致洪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雯 张晓红 +2 位作者 周昆 陈光舟 黄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2-72,共11页
利用淮河流域内稠密的区域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资料、风云二号卫星双星观测资料及LAPS中尺度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8日淮河流域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这次降雨过程集中在淮... 利用淮河流域内稠密的区域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资料、风云二号卫星双星观测资料及LAPS中尺度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8日淮河流域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1)这次降雨过程集中在淮河干流,呈现出强降水区稳定少动,高雨强出现频度大的特点,时空分布有利于形成大洪水,是一次典型的致洪大暴雨过程。(2)暴雨区与中低层的中尺度辐合扰动的形成、发展与移动密切相关,同时伴随着中尺度云团、雨团的强烈发展。中尺度雨带具有准静止性,且强度很强,这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一个突出特点。(3)强降雨主要是在α尺度云带上不断生消发展的β中尺度云团,甚至更小的γ中尺度云团的生消合并造成的。它们大多生消于32~34°N、114~118°E范围内,β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消、演变和移动与中β尺度雨团的强度和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强降水发生在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和增强阶段。(4)暴雨区具有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高湿、正涡度和强烈上升运动的特征,它们加强中低层的动力抬升,促使斜压不稳定能量释放,引起垂直涡度的发展,产生很强的降水。强降雨发生时,对流层中层的比湿快速加大,而云中液态水则表现为骤然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致洪暴雨 中尺度雨团 中尺度分析
下载PDF
矿渣微细粉对水泥基材料抗酸雨侵蚀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马保国 肖君 +1 位作者 汪海贵 王凯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模拟中国硫酸型酸雨情况,以普通硅酸盐水泥空白砂浆为参比体系,研究采用矿渣微细粉对于改善混凝土抗酸雨性能的影响,分别从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微观显微分析手段研究了各项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矿渣微... 模拟中国硫酸型酸雨情况,以普通硅酸盐水泥空白砂浆为参比体系,研究采用矿渣微细粉对于改善混凝土抗酸雨性能的影响,分别从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微观显微分析手段研究了各项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矿渣微细粉存在最佳掺量区间,以20%~30%为最佳。当掺量超过30%时,砂浆不能生成足够的C-S-H凝胶,结构较疏松,内部微裂纹未被新的水化产物填充密实,H+和SO42-更容易进入浆体内部,导致更严重的腐蚀破坏;而当掺量少于20%时,火山灰效应发挥不明显,也不能促进砂浆抵御酸雨的侵蚀。在模拟酸雨环境中浸泡98d后,25%矿渣掺量的砂浆质量损失率最小仅为-38.2‰,且后期下降趋势最为平缓;对于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在酸雨侵蚀条件下分别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对于抗压强度的强化效果应控制矿粉的掺量不小于25%,而对于抗折强度,则应控制掺量不大于30%。综合考虑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25%掺量最能强化砂浆抗酸雨侵蚀的性能;在SEM显微分析中可以观察到,矿粉砂浆较空白砂浆结构密实,微裂纹少。矿粉使水泥浆体的孔隙率明显下降,强化了集料界面黏结力,并减少了最大孔径的尺寸,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也就能更好地抵御酸雨离子的侵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细矿粉 酸雨 质量损失率 抗压强度损失 抗折强度损失 SEM显微分析
下载PDF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低压特征及发展因子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曹芳 李昀英 《暴雨灾害》 2011年第1期28-35,共8页
以2008年6月12日广西特大暴雨为例,使用2008年华南野外暴雨试验获取的地面降水资料和LAPS 0.045°×0.045°再分析资料,采用带通滤波方法提取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对中尺度低压进行分类:第一类中尺度低压先于降水产生,... 以2008年6月12日广西特大暴雨为例,使用2008年华南野外暴雨试验获取的地面降水资料和LAPS 0.045°×0.045°再分析资料,采用带通滤波方法提取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对中尺度低压进行分类:第一类中尺度低压先于降水产生,第二类则后于降水产生。各选取1例,分别分析两类中尺度低压发展演变及其垂直结构,根据大、中尺度相互作用诊断方程,诊断两类中尺度低压发展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第一类中尺度低压在降水过程中由冷性变为暖性,其发展能量主要来源于大尺度环境;第二类中尺度低压自始至终都是暖性的,其发展过程中中尺度扰动能量本身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低压 雨团 垂直结构 发展因子
下载PDF
矿渣水泥混凝土抗酸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马保国 肖君 王凯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13,共4页
模拟中国硫酸型酸雨情况,以普通硅酸盐水泥空白砂浆为参比体系,研究了采用矿渣水泥对于改善混凝土抗酸雨侵蚀性能的影响,分别从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微观显微分析手段研究了各项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渣水泥对于提... 模拟中国硫酸型酸雨情况,以普通硅酸盐水泥空白砂浆为参比体系,研究了采用矿渣水泥对于改善混凝土抗酸雨侵蚀性能的影响,分别从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微观显微分析手段研究了各项性能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矿渣水泥对于提高混凝土抵抗酸雨腐蚀性能有明显改善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砂浆试块在模拟酸雨环境中浸泡150d后,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矿渣水泥混凝土其质量损失率降低了31%,抗压强度提高了27%,抗折强度提高了16.7%;同时通过SEM显微观察发现,矿渣水泥混凝土经过酸雨腐蚀后,晶体生长良好,大量C-S-H凝胶呈卷云状,且凝胶体之间相互重叠,形成比较致密的浆体结构,能较好地抵御酸雨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水泥 酸雨 质量损失率 抗压强度损失 抗蚀系数
下载PDF
广州地区降雨对墙体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李丽 周孝清 +1 位作者 赵立华 孟庆林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2-137,79,共7页
建立了实验系统,在自然气象条件下,实测了墙体温度场、湿度场和热流密度分布,研究了非降雨条件和降雨条件下墙体传热过程。结果表明:降水量与太阳辐照度是影响降雨条件下墙体传热过程的重要因素,天然降雨对墙体表面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 建立了实验系统,在自然气象条件下,实测了墙体温度场、湿度场和热流密度分布,研究了非降雨条件和降雨条件下墙体传热过程。结果表明:降水量与太阳辐照度是影响降雨条件下墙体传热过程的重要因素,天然降雨对墙体表面具有较好的降温作用,在广州地区采用天然降雨实现建筑的蒸发降温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墙体 质量含湿量 传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强暴雨系统中湿位涡异常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128
10
作者 高守亭 雷霆 +1 位作者 周玉淑 董敏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62-670,共9页
从动力上推导了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方程 ,阐明了在暴雨系统中引起的强降水会造成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异常。并用NCEP 1°× 1°的分析资料对 1 999年 6月 2 3日到6月 2 6日引起长江流域暴雨的对流系统进行了湿... 从动力上推导了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方程 ,阐明了在暴雨系统中引起的强降水会造成热力、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异常。并用NCEP 1°× 1°的分析资料对 1 999年 6月 2 3日到6月 2 6日引起长江流域暴雨的对流系统进行了湿位涡诊断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湿位涡异常高度主要出现在 70 0~ 5 0 0hPa之间 ,中心最大值可超过 1 .4PVU。从动力和资料诊断两个方面均揭示出湿位涡异常区与强降水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暴雨系统 湿位涡 热力强迫 质量强迫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马尾松酸雨危害与次期性害虫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金宽 姬兰柱 +2 位作者 邵玉华 曲世鹏 危永亮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通过使用罩笼接虫、林中置木招引、模拟酸雨试验小区置木招引的研究方法,对马尾松次期性害虫进行了招引试验.结果表明,受酸雨危害和用酸水处理的试材与对照试材相比,均易遭小蠹、天牛、象虫等次期性害虫的入侵危害.试材平均每100cm^... 本文通过使用罩笼接虫、林中置木招引、模拟酸雨试验小区置木招引的研究方法,对马尾松次期性害虫进行了招引试验.结果表明,受酸雨危害和用酸水处理的试材与对照试材相比,均易遭小蠹、天牛、象虫等次期性害虫的入侵危害.试材平均每100cm^2表面积虫孔数分别高2.2—3,0.5—1.6,0.8—1.0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酸雨 次期性害虫 模拟试验
下载PDF
天津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MCS传播发展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一玮 王颖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0年第5期61-68,共8页
选取2017年8月8—9日天津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着重应用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组网资料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局地暴雨由两个MCS产生,对应有A、B两个中尺度雨团,A雨团持续了4 h,雨强相对较大,B雨团持续了3 h,雨强相... 选取2017年8月8—9日天津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过程,着重应用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组网资料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局地暴雨由两个MCS产生,对应有A、B两个中尺度雨团,A雨团持续了4 h,雨强相对较大,B雨团持续了3 h,雨强相对较小。强降水发生在TBB低值中心偏向温度梯度最大的区域。两个雨团对应的降水回波移动路径和强度特征存在差异,A雨团回波自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为高质心带状降水回波;B雨团回波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为低质心带状回波。高质心降水回波雨强高于低质心降水回波。风廓线雷达资料有助于分析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方向,A雨团为上冷下暖的高低空配置,B雨团降水出现在整层西南气流中,由于环境场的差异导致回波的移动方向和天气剧烈程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尺度雨团 传播发展
下载PDF
新疆西部“6.16”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曾勇 杨莲梅 《暴雨灾害》 2020年第1期41-51,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风云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CMORPH卫星降水量融合资料和NCEP/NCAR(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6月16—17日新疆西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该暴雨过程具有累计雨量大、暴雨... 利用常规观测、风云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CMORPH卫星降水量融合资料和NCEP/NCAR(0.25°×0.25°)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6月16—17日新疆西部一次罕见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1)该暴雨过程具有累计雨量大、暴雨强度强、局地日雨量破极值、短时强降水范围广等特点。暴雨区位于200 hPa高空西南急流出口区左侧、500 hPa偏南气流及700 hPa切变线附近。较强的CAPE和K指数对该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2)该暴雨过程发生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低层较湿的有利背景下。强正涡度、强辐合和强上升运动不断将水汽和能量向上输送,为暴雨的产生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3)中亚地区中尺度雨团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西南-东北向带状多中心雨带,中心依次到达伊犁北部沿山地区,和原有的中尺度雨团共同作用,造成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产生于中亚地区,在东移过程中不断发展加强依次到达暴雨区,致使暴雨区不断产生短时强降水。(4)暴雨过程两个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存在明显差异,第一时段主要为孤立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伊宁博尔博松站成为暴雨中心并出现最强短时强降水的直接系统是风场特征明显的中γ尺度对流单体并在暴雨区维持少动。第二时段为CR达50 dBz、DVIL达4 g·m^-3,长度达70 km、宽度达10 km且呈准南北态的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其在向东移动过程中造成多站依次出现短时强降水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中尺度雨团 中尺度对流云团 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雾化雨作用下的裂隙岩体边坡渗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卓 练继建 杨晓慧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8,共4页
针对裂隙密度较大的岩体,利用等效连续介质理论,建立了裂隙岩体在雾化雨入渗下的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根据雾化雨模型试验,选定雾化雨的强度。结合自然降雨,对裂隙岩体岸坡进行了雾化雨入渗的数值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与薄雾区... 针对裂隙密度较大的岩体,利用等效连续介质理论,建立了裂隙岩体在雾化雨入渗下的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根据雾化雨模型试验,选定雾化雨的强度。结合自然降雨,对裂隙岩体岸坡进行了雾化雨入渗的数值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与薄雾区和自然降雨区,暴雨区的孔隙水压力升高较快,易形成对边坡稳定不利的暂态饱和区。因此,暴雨区的坡面防护和坡内排水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 雾化雨 裂隙岩体 暂态饱和区
下载PDF
高分辨率有限区业务数值预报模式及降水预报试验 被引量:9
15
作者 闫之辉 赵俊英 +2 位作者 朱琪 郭肖容 张玉玲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3-401,共9页
该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在原业务有限区模式基础上开发的一个新的高分辨率有限区模式(HLAFS).该模式除分辨率提高外,其主要改进表现在:(1)增加了地面土壤过程、地面辐射过程、地面摩擦及边界层垂直湍流输送;(2)积云对... 该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在原业务有限区模式基础上开发的一个新的高分辨率有限区模式(HLAFS).该模式除分辨率提高外,其主要改进表现在:(1)增加了地面土壤过程、地面辐射过程、地面摩擦及边界层垂直湍流输送;(2)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改用质量通量方案取代了原来的Kuo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区预报 暴雨预报 降水预报 数值预报
下载PDF
酸雨对建筑砂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国业 程镇 +2 位作者 佟舟 王凤池 谢顺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8-666,共9页
目的对腐蚀后砂浆试块进行定量分析,找出酸雨对建筑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在pH1.0、2.5、4.0和腐蚀10 d、20 d、40 d、60 d的变量下,对砂浆试块表观变化、质量变化、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腐蚀前后砂浆试块表观变... 目的对腐蚀后砂浆试块进行定量分析,找出酸雨对建筑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方法在pH1.0、2.5、4.0和腐蚀10 d、20 d、40 d、60 d的变量下,对砂浆试块表观变化、质量变化、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腐蚀前后砂浆试块表观变化明显;pH1.0组砂浆试块质量、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在腐蚀时间内一直处于下降趋势.pH2.5与pH4.0组砂浆试块在腐蚀时间内质量、抗压强度、剪切强度均呈现由升转降的趋势,且pH2.5组下降时间点早于pH4.0组.结论酸雨侵蚀对建筑砂浆外观、质量、抗压强度与剪切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腐蚀 表观变化 质量变化 力学性能
下载PDF
质点弹簧水面与Metaball结合的雨场景渲染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吕梦雅 郑玄 唐勇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30-234,共5页
为解决雨场景细节展现不真实和不完善问题,提出一种Metaball技术与质点弹簧水面结合的算法模拟雨滴撞击水面的效果。首先,以粒子系统结合基于图像的绘制方法建立雨滴模型,以质点弹簧建立任意形状的水面模型;其次,采用质点弹簧水面结合Me... 为解决雨场景细节展现不真实和不完善问题,提出一种Metaball技术与质点弹簧水面结合的算法模拟雨滴撞击水面的效果。首先,以粒子系统结合基于图像的绘制方法建立雨滴模型,以质点弹簧建立任意形状的水面模型;其次,采用质点弹簧水面结合Metaball技术模拟雨滴撞击水面起泡的过程;再次,采用粒子系统和逐渐淡化融合的方法表现了水花的产生和消失;最后,使用Cg语言实现了水面和泡泡的反射和折射效果,完成场景渲染。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快速且比较真实表现雨滴撞击水面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场景 质点弹簧 Metaball技术 粒子系统 动态纹理
下载PDF
湖北一次大暴雨过程两个强降水时段的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琦 徐明 苟阿宁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4期1-10,共10页
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和加密观测资料以及FY-2C TBB资料,对2008年8月28—30日湖北大暴雨过程两个强降水时段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模拟结果对影响大暴雨过程... 根据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和加密观测资料以及FY-2C TBB资料,对2008年8月28—30日湖北大暴雨过程两个强降水时段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诊断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的模拟结果对影响大暴雨过程两个强降水时段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和其他物理量场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湖北大暴雨过程存在明显的两个降水增强阶段,它们发生与结束的时间近乎一致,并且第二阶段的强降水比第一阶段强度更大;强降水第一阶段是由低涡切变与地面暖湿气流影响造成的,强降水第二阶段是由低涡切变、中低纬短波槽和地面冷空气共同影响造成的。两个强降水时段逐小时降水与云团特征表明,雨团与云团的活动规律一致,其增幅均出现在晚间至凌晨。同时表明,β中尺度对流云团与暴雨过程关系密切;暖切变线自南向北影响第一时段降水增幅,西南涡中伸展出的冷切变线自西至东影响第二时段降水增幅,模式结果证明由冷切变线引起的第二时段降水增幅更大;两个强降水时段雨区上空均有较强的能量,强的水汽通量辐合贯穿整个降水过程;地面降水中心与其上空湿位涡大值中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强降水 云团
下载PDF
广义湿位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19
作者 高守亭 崔春光 《暴雨灾害》 2007年第1期3-8,共6页
押重点介绍了诊断暴雨落区与强度的广义湿位涡理论研究方面的两个内容,一是由于暴雨系统中强降水引起的质量亏空导致的暴雨系统中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异常理论,二是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湿位涡理论;对暴雨系统中质量强迫的物理意义和... 押重点介绍了诊断暴雨落区与强度的广义湿位涡理论研究方面的两个内容,一是由于暴雨系统中强降水引起的质量亏空导致的暴雨系统中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异常理论,二是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湿位涡理论;对暴雨系统中质量强迫的物理意义和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位温引入的思路与意义作了详细说明,并对位涡理论作了细致推导。在此基础上,针对暴雨个例,利用质量强迫的湿位涡异常和非均匀饱和广义湿位涡异常诊断了暴雨落区,从理论和诊断上论证了利用这两种湿位涡异常判断暴雨落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非均匀饱和 质量强迫 广义湿位涡
下载PDF
安徽省2002年盛夏7月跳跃性暴雨过程的卫星监测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晓红 赵光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用GMS—5水汽图像、红外云图、TBB及逐时地面雨量资料分析2002年安徽省二度梅跳跃性暴雨,结果表明(1)GMS红外云图清楚地揭示出安徽省二度梅跳跃性暴雨整个降水过程是由主雨带三次北跳所造成,清楚地分辨出各阶段直接造成降水的影响系统... 用GMS—5水汽图像、红外云图、TBB及逐时地面雨量资料分析2002年安徽省二度梅跳跃性暴雨,结果表明(1)GMS红外云图清楚地揭示出安徽省二度梅跳跃性暴雨整个降水过程是由主雨带三次北跳所造成,清楚地分辨出各阶段直接造成降水的影响系统和性质、不同时段造成降水的云团性质。(2)在水汽图像中可发现红外云图上不易分析和看出的特点,能为预报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性暴雨卫星图像 雨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