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源地基遥感资料在郑州强飑线天气预警中的应用
1
作者 崔慧慧 李娜 +3 位作者 李荣 王丽 张若玉 吴洁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0期1505-1513,共9页
基于风廓线雷达、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射计、雨滴谱等地基遥感探测资料和常规探测资料,研究多源探测资料在郑州强飑线天气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①风廓线雷达资料精细地呈现了飑线过程中冷暖平流及垂直风切变的演变,特别是监测到飑线... 基于风廓线雷达、毫米波云雷达、微波辐射计、雨滴谱等地基遥感探测资料和常规探测资料,研究多源探测资料在郑州强飑线天气预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①风廓线雷达资料精细地呈现了飑线过程中冷暖平流及垂直风切变的演变,特别是监测到飑线形成前1 h对流层中低层西南急流形成并增厚,深层垂直风切变增强,利于飑线的形成和组织化.②毫米波云雷达产品显示,随着飑线系统移近,云系增多增厚并向下、向上扩展,云中的含水量增大,强反射率因子接地指示降水产生.③微波辐射计反演的温度、湿度及大气不稳定指数在对流发生前后变化特征显著,在飑线临近预警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④雨滴谱数据显示直径2 mm以下的雨滴是此次飑线降水的主要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飑线 风廓线雷达 毫米波云雷达 微波辐射计 雨滴谱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一次秋季对流性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
2
作者 付双喜 王伏村 +2 位作者 李宝梓 方春刚 陈添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15-1626,共12页
利用Parsivel2激光雨滴谱仪观测数据,分析了祁连山北坡2020年9月21日发生的一次对流性降水天气的雨滴谱特征。结果表明:雨水含量W和降水强度R的时间演变一致,各站点雨滴数浓度N(D)最大时对应雨滴直径D均<1 mm,出现在层状云降水期间... 利用Parsivel2激光雨滴谱仪观测数据,分析了祁连山北坡2020年9月21日发生的一次对流性降水天气的雨滴谱特征。结果表明:雨水含量W和降水强度R的时间演变一致,各站点雨滴数浓度N(D)最大时对应雨滴直径D均<1 mm,出现在层状云降水期间。在对流云雨增强至最大阶段,雨滴直径D迅速增大,各站点最大雨滴直径D在2.75~3.75 mm之间。高海拔站总数浓度NT平均值大于低海拔站,低海拔站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平均值大于高海拔站。对流云降水D_(m)显著大于层状云降水且分布相对集中,层状云降水D_(m)分布有更大谱宽。对流云降水logNw分布相对集中,层状云降水logNw分布有更大谱宽。Gamma函数能较好拟合祁连山区对流云和层状云降水平均谱。对流云、层状云μ-λ有很好的拟合关系。D_(m)-R拟合系数和指数均为正数,D_(m)随R增强而增大,并在雨强达到一定值后变化有变缓的趋势。层状云降水logNw随R增强变化较快,对流云降水logNw随R增大缓慢。业务雷达默认使用的夏季对流云降水和经典大陆性层状云降水Z-R关系对祁连山区对流云、层状云降水估测值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数浓度 质量加权平均直径 Z-R关系 祁连山
下载PDF
泰山一次强雹暴微物理特征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观测分析
3
作者 夏凡 吴举秀 +1 位作者 申高航 潘佳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9-1141,共13页
为了研究雹暴的微物理特征,利用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仪探测资料,结合粒子相态分类算法,对2020年6月1日发生在泰山的一次降雹天气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雹暴云影响泰山站时附近区域雷达参量、水凝物粒子、降水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雹暴... 为了研究雹暴的微物理特征,利用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仪探测资料,结合粒子相态分类算法,对2020年6月1日发生在泰山的一次降雹天气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雹暴云影响泰山站时附近区域雷达参量、水凝物粒子、降水粒子谱分布特征。研究表明:雹暴云前缘开始影响泰山站时,反射率因子(ZH)梯度大值区紧邻泰山站,与差分反射率(ZDR)弧位置大致重合,此处主要为大滴粒子,由上空霰粒子融化形成;雨滴谱为双峰结构,对降水贡献较大的为2~3 mm粒子。当雹暴云主体影响泰山站时,其前侧径向出现三体散射,上空出现悬垂回波,泰山站附近区域主要识别为雹粒子;泰山站南侧出现有界弱回波,该处辐合升运动增强,被ZDR大值半环绕,主要分布大滴与雹粒子,夹杂霰与湿雪粒子;归一化等高频率(CFAD)显示冰相过程增强;-10℃层以下雹粒子主要由-10~0℃层的霰粒子凇附上升气流携带的大滴与中小雨粒子形成,这些粒子无法下落碰并形成尺寸较大的降水粒子,雨滴谱变为单峰结构,对降水贡献最大的为14~16 mm粒子。雹暴云主体离开泰山站,CFAD显示冰相过程减弱,冰晶凇附过冷云滴转化成霰的效率降低,泰山站上空识别出大量的冰晶与干雪粒子,出现层状云降水特征;雨滴谱再次变为双峰结构,第二峰值为2~3 mm粒子,对降水贡献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雹暴云 双偏振雷达 雨滴谱 微物理特征
下载PDF
雨滴谱数据在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力 徐芬 +1 位作者 刘希 陈刚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结合T-Matrix方法和雨滴谱仪数据反演双偏振参量,设计了一种雨滴谱反演评估方法(雨滴谱法),利用其反演结果可对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进行评估。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降水过程的雷达偏振参量数据质量评估,结果表明:满足微雨条件时,雨滴... 结合T-Matrix方法和雨滴谱仪数据反演双偏振参量,设计了一种雨滴谱反演评估方法(雨滴谱法),利用其反演结果可对双偏振天气雷达数据进行评估。将此方法应用于不同类型降水过程的雷达偏振参量数据质量评估,结果表明:满足微雨条件时,雨滴谱法与传统的微雨滴法均能有效监测由雷达系统误差导致的观测偏差,且评估结果十分接近;不满足微雨条件时,雨滴谱法评估的不同类型降水过程的雷达数据质量与满足微雨条件下的评估结果十分接近,客观证明了系统调整后雷达运行良好、数据质量稳定;不同雨强(R)情况下,雨滴谱法的评估结果具有一致性。10 mm·h^(-1)≤R<20 mm·h^(-1)时,雷达观测的数据质量最为稳定。该雨滴谱法适用范围广,可动态评估双偏振雷达偏振参量质量,有助于雷达调整和数据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双偏振天气雷达 质量评估 差分反射率因子
下载PDF
六盘山雨滴谱降水数据的Z-R关系研究
5
作者 马宏 马宁 +4 位作者 曹宁 范彦芳 程晓龙 武雅珍 殷光辉 《宁夏农林科技》 2024年第7期41-45,58,共6页
利用2021年5—10月六盘山站观测的分钟雨滴谱数据,结合六盘山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选择46次降水过程,对六盘山气象站降水的雨滴谱分布、物理特征及雷达反射率因子Z和降水强度R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拟合得到适用于六盘山站降水过程的Z-R关... 利用2021年5—10月六盘山站观测的分钟雨滴谱数据,结合六盘山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选择46次降水过程,对六盘山气象站降水的雨滴谱分布、物理特征及雷达反射率因子Z和降水强度R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拟合得到适用于六盘山站降水过程的Z-R关系。结果表明:Z=175R1.6关系式可以较好地描述六盘山站降水情况,降水强度随着雷达反射率因子增大而增大;当降水强度增大时,估测降水量的误差会随之偏大。利用Z=175R1.6估算的六盘山站的降水量接近自动气象站实测降水量,二者相关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站 雨滴谱 雷达反射率因子 Z-R关系
下载PDF
2019—2020年肇庆地区暴雨雨滴谱特征分析
6
作者 李辰俊 张凯涛 +2 位作者 房文彬 周海龙 卢小玛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2期36-40,共5页
基于广东省肇庆地区2019—2020年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观测的雨滴谱资料,将该时段内依据天气条件划分的3种类型暴雨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和SL3-1型雨量传感器测得的过程雨量有... 基于广东省肇庆地区2019—2020年5个国家气象观测站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观测的雨滴谱资料,将该时段内依据天气条件划分的3种类型暴雨过程的微物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和SL3-1型雨量传感器测得的过程雨量有较好的一致性关系,3种类型共8次暴雨过程雨量中,DSG5型降水天气现象仪测得的累计雨量比国家站SL3-1型雨量传感器实测累计雨量偏小;在小时雨量对比中,当降雨量较小时,偶有少部分时段会出现SL3-1型雨量传感器测得的小时雨量略偏大;从雨滴谱5种特征直径上分析,3种类型暴雨过程雨滴粒子算术平均直径、峰值直径、粒子直径中值、粒子最大直径和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均值以热带气旋型暴雨最小,粒子中值直径、峰值直径和质量加权平均直径均以西风带型暴雨最大,西南季风型次之,热带气旋型最小。肇庆地区暴雨过程中主要以直径D<1.0 mm的小雨滴居多,在雨强贡献方面1.0 mm≤D<3.0 mm时,雨强对总雨强的贡献最大,贡献率高达83.89%,但粒子数浓度占比只有37.48%;速度谱上3种类型暴雨过程中雨滴下落速度和直径的频率散点分布较符合经验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雨滴谱 广东肇庆
下载PDF
青海东北部一次典型冰雹过程的观测分析
7
作者 王启花 林春英 +4 位作者 刘潇 张莉燕 赵占秀 张博越 龚静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10,共11页
青海东北部是青海省主要的农作物生产区、也是冰雹高发区和灾害影响的高风险区,冰雹预报预警和人工防雹作业是降低冰雹灾害的重要手段,掌握冰雹发生时各监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是提高冰雹预报能力、尽早开展人工防雹作业的前提。2021年6月2... 青海东北部是青海省主要的农作物生产区、也是冰雹高发区和灾害影响的高风险区,冰雹预报预警和人工防雹作业是降低冰雹灾害的重要手段,掌握冰雹发生时各监测资料的变化特征是提高冰雹预报能力、尽早开展人工防雹作业的前提。2021年6月29日青海东北部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冰雹天气过程,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雨滴谱资料,结合高空和地面常规气象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东北部地区高空有冷平流输送,地面增温明显,导致层结不稳定,是产生此次冰雹的天气背景。平安地区降雹阶段平均雨滴谱和速度谱均呈多峰分布,人工观测的平安冰雹最大直径和雨滴谱仪观测的相差不大,说明雨滴谱仪能很好的观测到冰雹粒子,并且能确定最大冰雹出现的时间。雹云发展大致经历了发生、跃增、降雹和消亡等阶段,降雹前低层雷达反射率因子出现明显的“V”字型入流缺口;雹云成熟阶段具有明显的有界弱回波区结构,中低层有明显的偏南气流入流,且此时径向速度图上雹云有明显的“0线”,“0线”垂直向上,穿过悬垂回波和有界弱回波区域上部,指向冰雹云顶。此次冰雹个例的分析,对青海东北部冰雹预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冰雹发生前各要素变化特征是后期科学指导防雹作业点适时、适量开展人工防雹作业的重要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雨滴谱特征 回波特征 观测分析 青海东北部
下载PDF
2024年2月我国两次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对比
8
作者 董全 陈博宇 +4 位作者 胡宁 孔铃涵 陈涛 王佳 张博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9,共15页
2024年1月31日—2月7日(过程Ⅰ)和2月19—25日(过程Ⅱ)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出现两次大范围、持续性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利用地面观测、再分析资料、双偏振雷达、雨滴谱等分析两次过程的雨雪冰冻实况、微物理特征、环流形势和层结特征,并... 2024年1月31日—2月7日(过程Ⅰ)和2月19—25日(过程Ⅱ)我国中东部地区先后出现两次大范围、持续性的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利用地面观测、再分析资料、双偏振雷达、雨滴谱等分析两次过程的雨雪冰冻实况、微物理特征、环流形势和层结特征,并对比二者异同。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影响区域、持续时间和总降水量接近,但过程Ⅰ积冰更厚、积雪更深,过程Ⅱ影响范围更广、降雪量更大。过程Ⅰ降水粒子从上到下呈3层结构特征,即冰晶层-融化层-液态层,过程Ⅱ呈4层结构特征,即冰晶层-融化层-液态层-再冻结层,导致过程Ⅰ冻雨更明显、积冰更厚,过程Ⅱ冰粒更多、积雪深度较浅、积冰厚度较薄。环流形势和层结特征显示两次过程均为西伯利亚高压和南支系统的协同作用,但过程Ⅱ低层急流强度和地面西伯利亚高压更强,导致过程Ⅱ中层暖层和低层冷层的强度均强于过程Ⅰ,而冷层更强是过程Ⅱ冰粒更明显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雪冰冻 冻雨 冰粒 双偏振雷达 雨滴谱
下载PDF
南昌市三类降水雨滴谱特征分析
9
作者 于泽华 邓佳蜂 +1 位作者 苏校平 熊楚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3期26-29,共4页
为了更深入了解南昌市三类降水的变化,使用南昌市DSG5型降水现象仪的雨滴谱观测数据,以及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雷达回波等数据,采用雨滴谱数据算法、雷达回波分析和Gamma函数拟合等方法,对2019年49月南昌市雨滴谱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 为了更深入了解南昌市三类降水的变化,使用南昌市DSG5型降水现象仪的雨滴谱观测数据,以及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雷达回波等数据,采用雨滴谱数据算法、雷达回波分析和Gamma函数拟合等方法,对2019年49月南昌市雨滴谱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降水粒子平均直径为0.5~0.6 mm,积状云降水最大,层状云降水最小;雨强的大小与粒子数浓度和平均直径有关,主要由粒子数浓度决定;积状云降水、层状云降水和层积混合云降水三类降水对应三种回波类型和回波结构;小雨滴占比均超过97%,且无论是雨强还是雨滴数浓度,小于1 mm的雨滴贡献值均最大;三类降水雨滴谱Gamma分布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其中积状云降水在小雨滴段拟合较好,层状云降水在中间段拟合较好,层积混合降水整条曲线的拟合值与真实值都较为接近,拟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 三类降水 雨滴谱数据 回波特征 GAMMA函数
下载PDF
降水现象仪现场核查方法与应用分析
10
作者 李京 慈航 陈立峰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4年第7期23-26,共4页
目前,降水现象仪已在全国2423个国家级气象站完成布设,大大提高了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在实际应用中,为保证其观测资料的准确性,需定期进行校准或核查工作。本文根据《降水现象仪现场核查方法(试行)》,结合实际工作,对现场核查... 目前,降水现象仪已在全国2423个国家级气象站完成布设,大大提高了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水平。在实际应用中,为保证其观测资料的准确性,需定期进行校准或核查工作。本文根据《降水现象仪现场核查方法(试行)》,结合实际工作,对现场核查时的注意事项和出现问题等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核查装置提出了改进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现象仪 现场核查 雨滴谱
下载PDF
长沙地区两次积层混合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对比与分析
11
作者 汪玲 唐林 +1 位作者 李琼 丁莉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97-601,共5页
选取2019年5月12-13日、2020年5月14-15日湖南长沙夏季两次积层混合云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与分析。首先对降水特征分析,将降雨过程划分为层状云阶段和对流云阶段,对雨滴谱及雨滴谱特征参数进行对比与分析,并对不同阶段Z-R关系进行拟合计... 选取2019年5月12-13日、2020年5月14-15日湖南长沙夏季两次积层混合云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与分析。首先对降水特征分析,将降雨过程划分为层状云阶段和对流云阶段,对雨滴谱及雨滴谱特征参数进行对比与分析,并对不同阶段Z-R关系进行拟合计算,结果表明:两次过程不同阶段雨滴谱分布及降水率都不同,层状云降水阶段,降水率小且粒子直径基本不超过3 mm,谱宽较窄;对流云降水阶段,最大瞬时降水率分别高达46.97 mm/h、114.40 mm/h,同时分别观测到5.5 mm、8 mm降水粒子,谱宽较宽;两次过程存在高浓度的小雨滴,其直径主要在1.0 mm左右,降水粒子数在500左右及以下居多,降水粒子数的突然增大会导致短时强降雨出现;对两次过程不同阶段的Z-R关系(Z=AR^(b))进行估计对比,结果也有差距,同阶段,系数A取值变化范围较大,b取值相近在1~2波动,不同阶段,A和b取值都不一样,但对流云阶段A和b取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Z-R关系 层积混合云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X-band Polarimetric Phased-array Radars in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羽 刘显通 +3 位作者 陈炳洪 冯嘉宝 曾琳 田聪聪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3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 relationships is examined using the polarimetric variables from the X-band polarimetric phased-array radars in Guangzhou,China.Three QPE approach...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 relationships is examined using the polarimetric variables from the X-band polarimetric phased-array radars in Guangzhou,China.Three QPE approaches,namely,R(ZH),R(ZH,ZDR) and R(KDP),are developed for horizontal reflectivity,differential reflectivity and specific phase shift rate,respectively.The estimation parameters are determined by fitting the relationships to the observed radar variables using the T-matrix method.The QPE relationships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data of four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southern China.The examination shows that the R(ZH) approach performs better for the precipitation rate less than 5 mm h-1, and R(KDP) is better for the rate higher than 5 mm h-1, while R(ZH,ZDR) has the worst performance.An adaptive approach is developed by taking the advantages of both R(ZH) and R(KDP)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QPE accu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band polarimetric phased-array radar raindrop spectrum 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
下载PDF
江淮地区山区和非山区夏季降水雨滴谱特征
13
作者 金祺 石春娥 +1 位作者 高金兰 鲁德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5-826,共12页
雨滴谱特征分析是研究降水微物理特征的重要方法,使用2011—2012年夏季(6—8月)安徽4个站的雨滴谱资料,根据雨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将降水划分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对比分析山区和非山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雨滴谱特征。主要结论是:山... 雨滴谱特征分析是研究降水微物理特征的重要方法,使用2011—2012年夏季(6—8月)安徽4个站的雨滴谱资料,根据雨强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将降水划分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对比分析山区和非山区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的雨滴谱特征。主要结论是:山区地形对对流降水的雨滴谱影响较大,对层云降水的雨滴谱影响较小。当雨强相同时,山区对流降水的雨滴数浓度比非山区高,雨滴尺寸比非山区小。随着雨强增大,山区和非山区对流降水的雨滴数浓度和雨滴尺寸均在增大。比较了标准化参数(Nw)与雨滴数浓度的关系,发现Nw与雨滴数浓度有关,但不能完全反映雨滴数浓度的变化,并且对雨强的变化不敏感。当雨强相同时,山区与非山区对流降水的雨滴数浓度差别较小,Nw则差别明显,说明Nw更能体现山区和非山区降水机制的差异。对于雨强小于30 mm/h的弱对流降水,山区与非山区小雨滴数浓度比较接近,大雨滴数浓度明显低于非山区,对应山区雨滴谱谱宽更窄,此时地形对雨滴谱的影响较为明显。对于雨强超过30 mm/h的强对流降水,山区和非山区雨滴谱比较接近,此时地形对雨滴谱的影响显著减弱。山区降水类型对Z(雷达反射率)-R(雨强)关系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降水 雨滴谱 微物理过程 Γ分布 Z-R关系
下载PDF
太原地区雨滴谱季节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葛黎黎 吕国真 +3 位作者 赵桂香 韩琛惠 郭栋 李亚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9-502,共14页
利用2017年12月-2022年11月太原雨滴谱数据,研究太原地区不同雨强和不同降水类型雨滴谱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地区四季谱分布均呈单峰结构且均以雨滴直径D<1 mm的小雨滴为主,但对雨强R贡献最大的是D为1~2 mm的雨滴。各季节R<... 利用2017年12月-2022年11月太原雨滴谱数据,研究太原地区不同雨强和不同降水类型雨滴谱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地区四季谱分布均呈单峰结构且均以雨滴直径D<1 mm的小雨滴为主,但对雨强R贡献最大的是D为1~2 mm的雨滴。各季节R<1 mm·h^(-1)的降雨均占比最大,但夏季超过50%雨量来自R≥5 mm·h^(-1)雨滴的贡献;R<2 mm·h^(-1)时,冬季大雨滴浓度更高,而小雨滴浓度相对较低;R≥5 mm·h^(-1)时,夏季雨滴浓度更高。四季均以层状云降水为主,标准化截距参数lgNw和质量加权直径D_(m)差异较小;对流云降水多发生在夏季且更接近海洋性对流,春、秋季既非大陆性也非海洋性对流。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形状因子与斜率参数的μ-λ、降水动能以及反射率因子与雨强的Z-R关系曲线,其中μ-λ季节变化小,但地域性差异显著;幂函数和二项式函数分别对于降水动能参数关系E_(t)-R和E_(d)-D_(m)拟合效果更优;Z-R关系系数与指数成反比,对于层状云降水,春、秋季经典关系均高估降雨,冬、夏季存在经典关系由高估转为低估的情况;对于对流云降水,夏、秋季经典关系略高估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季节分布特征 μ-λ关系 降水动能 Z-R关系
下载PDF
短时强降水和持续性强降水的雨滴谱特征对比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山山 王晓芳 +2 位作者 李国平 高媛 周文 《暴雨灾害》 2023年第1期1-12,共12页
短时强降水和持续性强降水的雨滴谱特征因冷云和暖云过程不同有时会存在较大差异,分析两者雨滴谱特征的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类型强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对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精度起到一定作用。以2018年6月湖北省一次由西南低涡产生... 短时强降水和持续性强降水的雨滴谱特征因冷云和暖云过程不同有时会存在较大差异,分析两者雨滴谱特征的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类型强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对提高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精度起到一定作用。以2018年6月湖北省一次由西南低涡产生的短时强降水(SHR)和持续性强降水(PHR)过程为例,利用自动站气象站资料、CINRADA/SA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DSG5型降水现象仪雨滴谱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SHR和PHR的雨滴谱特征及其拟合的雷达反射率因子(Z)-雨强(R)关系(Z=aR^(b))的差异。结果表明:(1)SHR过程的对流云降水各粒径(D)平均数浓度高且粒径大,与其内部活跃的冰相过程和暖云层中的雨滴碰并、碰撞-破碎微物理过程相关;PHR过程的层状云降水小粒径(D<2 mm)平均数浓度高而中、大粒径的平均数浓度低。(2)归一化Gamma谱截距参数(lgN_(w))和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分布显示SHR过程的谱型分布更广,具有较大的D_(m)和较小的lgN_(w),对流、层状云降水分离线的斜率更小。(3)SHR和PHR过程对流云降水的Z-R拟合关系式分别为Z=183.33R^(1.56)和Z=169.74R^(1.49),大雨强(R>60 mm·h^(-1))时SHR对流云降水Z-R拟合关系式Z=428.38R^(1.37)与多普勒天气雷达经典大陆性对流云降水Z-R关系式(Z=300R^(1.40))相比,其b值更加接近而a值偏大。给定Z,利用SHR过程Z-R拟合关系式估测的雨强偏弱,主要是因其存在少量大粒子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持续性强降水 雨滴谱 Z-R关系
下载PDF
利用双偏振参量估计降水粒子下落末速度及三维风场反演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华 李瑞义 +2 位作者 刘黎平 郑佳锋 王浩宇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5-867,共13页
降水系统三维风场反演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准确地估算降水粒子下落末速度(W_(t)),为了探究双偏振雷达估计W_(t)的能力,利用广东省龙门地区的雨滴谱数据,建立了W_(t)与S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量的关系,并且将其应用于广州和韶关两部雷达的... 降水系统三维风场反演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准确地估算降水粒子下落末速度(W_(t)),为了探究双偏振雷达估计W_(t)的能力,利用广东省龙门地区的雨滴谱数据,建立了W_(t)与S和X波段双偏振雷达观测量的关系,并且将其应用于广州和韶关两部雷达的风场反演。对华南地区2019年4月发生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风场反演试验,分析讨论了此次飑线过程的风场结构配置,并探索了利用不同方法估算的W_(t)在反演出的风场结构上的差异。结果表明:S和X波段雷达通过回波强度(Z H)和差分反射率(Z DR)估算W_(t),其函数形式为幂函数和一次函数,通过Z DR估算的W_(t)均方根误差相较利用Z H估算的W_(t)均方根误差更小、相关系数更大,因此通过Z DR估算的W_(t)的效果更好。此次飑线过程主要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发展,风场主要是西风和西南风,在飑线前部弓状回波区域内存在明显的辐合区,垂直结构是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比利用不同方法估算W_(t)得到的三维风场,其水平风场变化主要集中在±1 m·s^(-1)的范围,水平经向风速的变化(Δu)主要是正值,水平纬向风速的变化(Δv)主要是负值,垂直方向上风速的变化(Δw)集中在±0.15 m·s^(-1)内,主要是正值,低层Δu、Δv、Δw较高层小。研究结果为降水系统三维风场反演及垂直速度反演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数据 双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 降水粒子下落末速度估计 垂直速度
下载PDF
2021年夏季长白山麓雨滴谱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钦宏 马洪波 +1 位作者 齐彦斌 王秀娟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6-347,共12页
利用2021年6—8月吉林靖宇Parsivel2型雨滴谱观测数据,研究长白山麓夏季不同降水类型和不同降水强度条件下雨滴谱特征,并与国内外研究对比。结果表明:长白山麓夏季降水雨滴直径对降水量贡献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贡献较大的直径区间为0.... 利用2021年6—8月吉林靖宇Parsivel2型雨滴谱观测数据,研究长白山麓夏季不同降水类型和不同降水强度条件下雨滴谱特征,并与国内外研究对比。结果表明:长白山麓夏季降水雨滴直径对降水量贡献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贡献较大的直径区间为0.812~2.375 mm,随着降水强度增大,大雨滴(直径D≥2.75 mm)对降水量贡献也增大;对流降水比层云降水的雨滴谱更宽,雨滴数浓度及平均直径也更大;与国外经典对流降水雨滴谱相比,长白山麓对流降水标准截距参数lgNw及质量等效直径Dm特征更接近海洋型降水,与北京延庆及大兴、安徽滁州、江苏浦口相比,长白山麓夏季降水雨滴具有较小的直径和较大的数浓度;长白山麓夏季对流降水和层云降水反射率因子Z与降水强度R拟合关系分别为Z=290.64R1.27和Z=193.36R1.65,经典Z-R关系对该地区降水估测存在低估;形状参数μ、斜率参数Λ存在较好的二项式拟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麓 雨滴谱 对流降水 层云降水 Z-R关系
下载PDF
宁夏六盘山区地面雨滴谱特征统计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思敏 舒志亮 +2 位作者 常倬林 周楠 刘士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3-1214,共12页
利用2020—2021年六盘山区58次降雨过程不同站点的雨滴谱数据,对层状云、对流云、积层混合云三类降雨的微物理参量、雨滴谱平均特征,以及Gamma分布参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站点的各微物理参量以及特征直径均值表现为:对流云&... 利用2020—2021年六盘山区58次降雨过程不同站点的雨滴谱数据,对层状云、对流云、积层混合云三类降雨的微物理参量、雨滴谱平均特征,以及Gamma分布参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站点的各微物理参量以及特征直径均值表现为:对流云>积层混合云>层状云;在层状云和积层混合云中,平均直径Dave、众数直径Dmode表现为山腰大于山顶和山底,随着东、西坡两侧海拔高度的升高,其最大直径Dmax、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雨强R、雷达反射率Z、液态含水量Q逐渐增大;(2)层状云和积层混合云小雨滴对雨强和数浓度的贡献均为最大,对流云小雨滴对数浓度贡献最大,而中等雨滴对雨强的贡献最大;(3)Gamma分布的参数N0(阶距参数)、μ(形状参数)、λ(斜率参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μ-λ拟合曲线的斜率与降水类型密切相关;(4)山顶站点雨滴粒子数浓度Nw较山脚站点有所减小,而平均尺度Dm增大;(5)西北气流型的雨滴谱各特征直径参量及各微物理参量大于东高西低型和平直气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盘山 雨滴谱 微物理特征 GAMMA分布
下载PDF
一次强寒潮过程的多相态降水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温静 雷正翠 +2 位作者 温龙 姚丽娜 黄文彦 《气象科技》 2023年第5期704-714,共11页
综合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仪探测资料,对2020年3月28日发生在常州地区的一次罕见强寒潮引起的降雨、雨夹雪和雪不同相态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3月末罕见强寒潮和降水主要是在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 综合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双偏振雷达和雨滴谱仪探测资料,对2020年3月28日发生在常州地区的一次罕见强寒潮引起的降雨、雨夹雪和雪不同相态降水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3月末罕见强寒潮和降水主要是在高空槽、中低层切变线和西南急流与地面冷高压配合下,强冷平流入侵以及850 hPa明显干层的蒸发(或升华)吸热的共同作用引起的,中低层温度的急剧下降,导致降水相态发生变化。(2)双偏振雷达监测到3种降水相态呈现出不同的偏振变量特征:降雨相态向雨夹雪转变时,反射率因子Z增大,差分反射率因子Z_(DR)增大,相关系数C_(C)有明显的低值带状分布,呈现出Z>30 dBz,Z_(DR)>1 dB,C_(C)<0.95组成的雨雪相态混合区域;而纯雪则为Z>22 dBz,Z_(DR)<1 dB,C_(C)>0.98。(3)雨滴谱仪显示降雨阶段主要由高浓度小粒子构成,雨滴速度-尺度谱呈现为倾斜的带状;雨夹雪阶段数浓度减小,粒径范围较宽,质量加权平均直径明显增大,雨滴速度-粒径范围介于降雨和纯雪之间;纯雪阶段速度-尺度谱下压右伸,粒子直径分布较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寒潮 降水相态 双偏振雷达 雨滴谱
下载PDF
基于多源观测资料的雄安一次雾转暴雪的过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姝 郭立平 +3 位作者 陈雪娇 王振超 王俣荔 陈后财 《河南科学》 2023年第7期1010-1018,共9页
利用多源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对2021年11月6—7日河北雄安新区一次雾转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微波辐射计观测特征:整个过程大气层湿度深厚,雨转雨夹雪再转雪阶段,3~6 km大气层相对湿度逐渐增大至80%以上;雾转雪过程中... 利用多源高时空分辨率观测资料对2021年11月6—7日河北雄安新区一次雾转暴雪天气过程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微波辐射计观测特征:整个过程大气层湿度深厚,雨转雨夹雪再转雪阶段,3~6 km大气层相对湿度逐渐增大至80%以上;雾转雪过程中大气层温度明显下降,雾转雨100 m以下大气层温度下降4~5℃;雨转雨夹雪1~6 km大气层温度明显降低2~3℃;100 m以下大气层温度低于0℃时,预示着雨夹雪转雪.(2)毫米波云雷达观测特征:大雾阶段反射率因子强度较弱为-16.0~0.3 dBz,雾滴下降速度基本为0 m/s;雨转雨夹雪2 km以下大气层反射率因子强度增强至33~45 d Bz,径向速度明显增大至-6.9~-4.2 m/s;雨夹雪转雪云顶升高1~2 km,3 km以下大气层最强反射率因子减弱6~12 dBz,径向速度减弱约3 m/s.(3)雨滴谱观测特征:雨转雨夹雪时降水粒子直径增大,最大为4.5 mm,下降速度1~7 m/s;雨夹雪转雪时直径1.5~5.0 mm的降水粒子数量增多,但下降速度明显减小至0.5~3.0 m/s.(4)此次雾转暴雪过程,3种产品对雾、雨,雪相态转换和持续过程均有较好反映,其中毫米波云雷达产品的宏观、微观及云物理特征对临近预报预警有明显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转暴雪 相态转换 多源观测资料 毫米波云雷达 微波辐射计 雨滴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