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6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Prediction Model of Number of Rainstorm Days in Summer Based on C5.0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1
作者 Shi Yimin Chen Weiwei Zhu Yunf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9年第2期56-60,共5页
Based on the data of daily precipitation in Lianyungang area from 1951 to 2012 and various climate signal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website and the NOAA website,a model for predicting whether the number of... Based on the data of daily precipitation in Lianyungang area from 1951 to 2012 and various climate signal data from the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website and the NOAA website,a model for predicting whether the number of rainstorm days in summer in Lianyungang area is large was established by the classical C5. 0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The data samples in 48 years( accounting for about 80% of total number of samples)was as the training set of a model,and the training accuracy rate of the model was 95. 83%. The data samples in the remaining 14 years( accounting for about 20% of total number of samples) were used as the test set of the model to test the model,and the test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85. 71%.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ion model of number of rainstorm days in summer constructed by C5. 0 algorithm had high accuracy and was easy to explain. Moreover,it is convenient for meteorological staff to use directly. At the same time,this study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short-term climate prediction of number of rainstorm days in summ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 0 algorithm NUMBER of rainstorm DAYS PREDICTION model
下载PDF
A hybrid model for short-term rainstorm forecasting based on a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and synoptic diagnosis 被引量:1
2
作者 Guolu Gao Yang Li +2 位作者 Jiaqi Li Xueyun Zhou Ziqin Zhou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CSCD 2021年第5期13-18,共6页
暴雨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暴雨的频率和强度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正在逐年增强.但是如何成功的预测短期暴雨,特别是发生在复杂地形下的暴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项研究采用BP神经网络和天气学诊断相结合的方法... 暴雨是我国最重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大量的研究表明,暴雨的频率和强度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正在逐年增强.但是如何成功的预测短期暴雨,特别是发生在复杂地形下的暴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项研究采用BP神经网络和天气学诊断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一种四川盆地西部复杂地形下的暴雨预报模型.该模型有效改善了喇叭口地形下,受低层偏东风影响的暴雨预报准确性.机器学习与天气学理论的结合,提升了模型的物理基础和预测成功率,同时该方法也为发展具有本地特征的暴雨预报客观工具,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短期预测方法 BP神经网络 复合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海城区动态洪水风险图应用系统及典型暴雨内涝分析
3
作者 王静 李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76,共16页
【目的】为了提高沿海超大城市对洪涝灾害的先知先觉能力,快速预测分析洪涝潮组合影响下的淹没风险时空分布,【方法】以水文-水动力暴雨洪水分析模型为核心模块,通过与外部的气象精细化降雨预报数据库、自动雨量站实时监测数据库及实时... 【目的】为了提高沿海超大城市对洪涝灾害的先知先觉能力,快速预测分析洪涝潮组合影响下的淹没风险时空分布,【方法】以水文-水动力暴雨洪水分析模型为核心模块,通过与外部的气象精细化降雨预报数据库、自动雨量站实时监测数据库及实时水情、闸泵运行数据库相关联,研发了上海城区动态洪水风险图应用系统。采用由雨量站点到气象格网和水力网格的降雨二级空间融合技术,实现了模型与气象预报降雨数据的有效耦合。利用数据挖掘提取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包含10项洪水风险要素要点的城市内涝预报专报自动生成方法,实现了对内涝风险的快速一站式概览。利用系统可以对城市暴雨、河道洪水和风暴潮等单一发生或遭遇组合引起的淹没分布进行快速实时预报计算,模拟和预测城市洪涝潮灾害的有关淹没特征数据和淹没动态过程。【结果】利用系统分析了2023年6月23—24日暴雨的内涝风险分布,将模型模拟的积水区域与积水监测站、灾情直报和热线灾报的积水点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150处对比积水点中,有129处误差不超过20 cm,占86%。模型模拟的积水空间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接近。【结论】结果表明:系统满足汛期常态化、业务化运行需求,能够为城市洪涝风险的实时动态分析和防汛指挥决策提供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洪水风险图 暴雨洪水分析模型 内涝预报 洪水预报 积水 GIS 数据挖掘 专报
下载PDF
岷沱江、嘉陵江流域致宜昌大洪水暴雨过程的特征及天气成因
4
作者 王孝慈 孟英杰 +2 位作者 李双君 王继竹 李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81-996,共16页
为揭示岷沱江、嘉陵江流域致大洪水暴雨过程的天气成因及宜昌控制站雨洪规律,加深对宜昌站大洪水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天气学等方法分析研究了1980—2020年发生在岷沱江、嘉... 为揭示岷沱江、嘉陵江流域致大洪水暴雨过程的天气成因及宜昌控制站雨洪规律,加深对宜昌站大洪水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水文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天气学等方法分析研究了1980—2020年发生在岷沱江、嘉陵江流域的19例致洪暴雨过程特征、雨洪关系、致洪暴雨源地及下垫面特征、天气系统配置等。结果表明:宜昌作为长江流域主要控制站,当前期起始入库流量达到19000 m^(3)·s^(-1)以上,且刚好遭遇连续性暴雨过程,则发生大洪水概率会显著提高。从岷沱江或嘉陵江的连续性暴雨过程开始至洪峰产生所需时长平均在6 d左右。暴雨持续时间和累计面雨量与洪峰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每次大洪水的形成都需要一次持续3 d以上的暴雨过程,多数在4~6 d。大洪水过程全部发生在7—9月。致洪暴雨过程以准静止类雨带为主,其次是东移类和转向类。89%的过程雨带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强降水中心源地与特殊地形关系密切,主要分布于3处:岷江下游与青衣江交汇处,转向类降水多发;嘉陵江中下游、涪江流域及渠江流域,多以准静止类为主;涪江中游及渠江流域北部,东移类暴雨过程多发。孟加拉湾热带低压系统的存在对上游产生连续性暴雨至关重要,其次是南海地区的低值系统,两者参与过程占比达68%。低压系统不仅为岷沱江、嘉陵江流域带来充足能量和水汽,其东侧水汽的卷入容易在岷沱江、嘉陵江流域触发低涡,再配合特殊地形,产生强的上升运动。降水过程分为准静止持续性降水和移动性持续降水2类。易发大洪水的天气概念模型有3类:Ⅰ型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边缘、西风短波东移触发暴雨型,Ⅱ型为青藏高原低值系统东移触发暴雨型,Ⅲ型为低层偏东气流暴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沱江 嘉陵江 致洪暴雨 宜昌大洪水 天气概念模型 准静止类
下载PDF
“23·7”华北特大暴雨数值预报检验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博 张芳华 +1 位作者 李晓兰 胡艺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32,共16页
针对“23·7”华北特大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检验及TS(thrcat scorc)评分和MODE(mcthod for objcct-bascd diagnostic cvaluation)方法对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较低分辨率全球集合预报系统(CMA-EPS)、欧洲... 针对“23·7”华北特大暴雨过程,采用天气学检验及TS(thrcat scorc)评分和MODE(mcthod for objcct-bascd diagnostic cvaluation)方法对中国气象局高分辨率全球同化预报系统(CMA-GFS)、较低分辨率全球集合预报系统(CMA-EPS)、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集合预报系统(EC-EPS)和业务预报模式(EC-HR)、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CEP-GFS)等全球模式和中国气象局区域台风数值预报系统(CMA-TYM)、中尺度天气数值预报系统(CMA-MESO)和区域数值预报系统(CMA-BJ)等进行中短期预报效果检验评估。结果表明:EC-EPS提前14 d预报京津冀一带有过程累积降水量超过100 mm强降水的发生概率,CMA-EPS可提前12 d报出,但预报欠稳定且落区偏东偏南。EC-HR对100 mm以上过程累积降水量及2 d以上暴雨日的位置预报提前时效均达8 d左右,CMA-GFS的过程累积降水量预报显著偏小、强降水落区明显偏东,可用预报时效短;NCEP-GFS预报性能介于二者之间。各模式均可提前36 h预报强降水落区和强度的变化趋势,中尺度模式可更加精细地刻画其形态和位置分布,尤以CMA-BJ为佳,但其预报偏强,其余模式不同程度偏弱,其中CMA-GFS显著偏弱。EC-HR提前8 d预报关键影响系统发生发展,但低层倒槽位置偏西偏北,低空急流偏弱,低估了地形对强降水的增幅作用,是太行山东麓降水量预报偏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整体上,EC-EPS、EC-HR的提前时效和稳定性,以及CMA-BJ的落区形态和强度预报等对预报业务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特大暴雨 数值模式 天气学检验 TS评分 MODE检验
下载PDF
半干旱区暴雨综合灾害风险预警模型构建及其在宁夏的应用
6
作者 赵蔚 刘建宏 +3 位作者 王坤 张超华 车晶晶 韩颖娟 《干旱气象》 2024年第3期458-464,共7页
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积涝是宁夏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构建宁夏暴雨综合灾害风险预警模型有效预估暴雨风险并提前发布风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调查法(Delphi),综合考虑危险性、... 暴雨及其引发的洪涝、积涝是宁夏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构建宁夏暴雨综合灾害风险预警模型有效预估暴雨风险并提前发布风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和专家调查法(Delphi),综合考虑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因子,构建由宁夏人口、经济、高程、植被等14项评价指标组成的宁夏暴雨综合灾害风险预警模型,并结合GIS技术,对1次暴雨个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因素全面,能客观地反映暴雨过程的综合风险等级分布。2022年7月10日的暴雨过程分析显示,危险性最高的区域为银川市金凤区、西夏区,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及盐池县东部和固原市原州区;暴露性最高的区域为银川市区;脆弱性最高的区域为青铜峡西部、同心县、海原县、西吉县和彭阳县;防灾减灾能力最弱的区域为海原县;综合风险最高的区域为银川市金凤区、吴忠市利通区、海原县和西吉县。通过将该模型与智能网格预报结合,可计算即将发生的暴雨综合灾害风险等级,从而为实际业务中的精准防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综合风险 预警模型 宁夏
下载PDF
零侧边界通量方案在CMA-MESO模式中的应用
7
作者 仇培宇 沈学顺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8-476,共9页
在全球或区域数值模式中实现水汽等水物质的守恒或收支平衡计算十分重要,缺乏质量守恒可能会导致虚假的水汽运动和过量的局部降水。目前我国的CMA-MESO模式中使用的平流方案是PRM(Piecewise Rational Method)方案,尽管该方案有较高的精... 在全球或区域数值模式中实现水汽等水物质的守恒或收支平衡计算十分重要,缺乏质量守恒可能会导致虚假的水汽运动和过量的局部降水。目前我国的CMA-MESO模式中使用的平流方案是PRM(Piecewise Rational Method)方案,尽管该方案有较高的精度和正定保形性以及能够在全球模式中做到守恒,但是在有限区域模式中由于侧边界的处理难以做到在有限区域模式中的守恒或收支平衡。为了解决模式平流方案在有限区域模式中的守恒问题,研究了一种新的简单且可忽略计算成本的有限区域模式半拉格朗日方案质量守恒的零侧边界通量方案(Zero Lateral Flux,ZLF)将其应用在CMA-MESO模式中。研究先通过理想试验结果表明ZLF方案具有良好的守恒性和保形性,能够更好保持物理量场的分布和强间断物理量场的守恒。然后将该方案加入CMA-MESO模式中,通过实际个例预报试验和连续预报试验结果表明ZLF方案能够抑制高估的降水,减少虚假降水预报,显著改善降水落区预报。对于极端暴雨而言,ZLF方案对于降水量级和降水落区预报改善效果都非常显著。ZLF方案有效改进了CMA-MESO模式的水物质不守恒问题,提高了模式的降水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侧边界通量 有限区域守恒半拉格朗日方案 水物质守恒 极端暴雨 中尺度模式
下载PDF
多灾情景下城市区域Natech风险应对分析
8
作者 汪嘉俊 兰猛 +2 位作者 沈锴欣 耿婧 翁文国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11,共7页
为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诱发的技术灾难(Natech事件)产生的复杂多灾情景风险,提出城市区域Natech风险应对需求满足性评估方法,基于对城市区域单元的划分,评估单元的风险应对需求等级和单元内的风险应对资源满足性,并完成对我国某市某区域... 为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诱发的技术灾难(Natech事件)产生的复杂多灾情景风险,提出城市区域Natech风险应对需求满足性评估方法,基于对城市区域单元的划分,评估单元的风险应对需求等级和单元内的风险应对资源满足性,并完成对我国某市某区域风险应对需求满足性的分析,提出对策建议。然后,基于国内外城市暴雨—洪涝案例,运用情景理论构建城市区域暴雨—洪涝的情景模型,定量分析风险应对要素在Natech事件多灾情景中的应急响应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各种类型的风险应对需求均满足时,才能更好地提升应急响应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多灾情景下的城市区域Natech风险应对提供科学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ech 风险应对 城市区域 解释结构模型 暴雨洪涝
下载PDF
面向三度空间的地铁车站暴雨内涝应急能力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敬严 郑文文 +1 位作者 陈佳 赵莉琴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6,201,共6页
为科学评价地铁车站暴雨内涝应急能力,减少暴雨内涝灾害事故,基于三度空间理念,采用熵权云模型进行地铁车站暴雨内涝应急能力评价分析。首先从三度空间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出发,结合灾害应急的预防能力、准备能力、响应能力... 为科学评价地铁车站暴雨内涝应急能力,减少暴雨内涝灾害事故,基于三度空间理念,采用熵权云模型进行地铁车站暴雨内涝应急能力评价分析。首先从三度空间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出发,结合灾害应急的预防能力、准备能力、响应能力、恢复能力过程属性,构建地铁车站暴雨内涝应急能力分析框架。参考借鉴地铁内涝灾害相关文献,建立了地铁车站暴雨内涝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建立地铁车站暴雨内涝应急评价熵权云模型。利用云发生器matlab编程计算应急能力标准云和评价云的云数字特征,生成云滴及应急能力云图。对比评价云图和标准云图,结合贴近度来判定应急能力等级。通过SPSSAU障碍度模型计算,找到应急能力障碍因子。最后,进行实例分析,发现地铁暴雨内涝应急能力因子主要是在社会空间和信息空间,并据此提出相应提升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灾害 应急能力 暴雨内涝 三度空间 云模型
下载PDF
深圳龙岗区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对策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辉明 陈文龙 +1 位作者 杨芳 薛冰贤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2023年9月7—8日,深圳市出现超历史纪录的极端特大暴雨,打破了深圳市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7项历史极值,其中龙岗区暴雨中心爱联河片区3 h降雨量超100年一遇,导致城市内涝积水。以深圳龙岗区爱联河片区为例,构建城市暴雨洪涝耦合模型,对2... 2023年9月7—8日,深圳市出现超历史纪录的极端特大暴雨,打破了深圳市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7项历史极值,其中龙岗区暴雨中心爱联河片区3 h降雨量超100年一遇,导致城市内涝积水。以深圳龙岗区爱联河片区为例,构建城市暴雨洪涝耦合模型,对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洪涝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龙岗中心城区内涝积水情况,为揭示洪涝灾害成因和提出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龙岗区 短历时 强降雨 深圳市2023年“9·7”极端特大暴雨洪涝 洪涝模型
下载PDF
重庆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重现期评估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11
作者 王颖 白莹莹 +1 位作者 邓承之 刘川 《暴雨灾害》 2024年第2期204-213,共10页
提出一种利用重现期方法构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评估模型,用于全面评估暴雨过程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基于2011—2021年重庆市11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小时雨量数据及暴雨灾情数据,利用概率分布函数拟合、重现期计算、相关分析等方法,构建区域... 提出一种利用重现期方法构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评估模型,用于全面评估暴雨过程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基于2011—2021年重庆市11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小时雨量数据及暴雨灾情数据,利用概率分布函数拟合、重现期计算、相关分析等方法,构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重现期评估模型,并开展业务检验。结果表明:(1)利用自建的重现期计算公式,得到暴雨过程特征量的重现值与原始值的误差小于10%,重现期计算结果准确性较高。(2)构建的重现期评估模型与直接经济损失的正相关系数可通过0.001显著性水平检验,较现行业务指标提高16%。(3)历史回算和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重现期评估模型与业务指标评估等级一致率达70%,模型稳定性强且能反映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为区域性暴雨过程评估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概率拟合 重现期评估模型 业务检验
下载PDF
基于DRIVE-Urban模型的长沙市区暴雨内涝灾害研究
12
作者 黄泽群 陈唯天 +5 位作者 黎跃勇 廖春花 彭玮莹 王瑶 郭田韵 李佳琦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8,134,共6页
以城市内涝模型DRIVE-Urban为基础,对长沙市区内的两次典型内涝事件进了街道尺度(10 m分辨率)和6个不同重现期(5年、10年、20年、30年、50年和100年)下的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了内涝风险等级和风险区划。结果显示DRIVE-Urban模型能... 以城市内涝模型DRIVE-Urban为基础,对长沙市区内的两次典型内涝事件进了街道尺度(10 m分辨率)和6个不同重现期(5年、10年、20年、30年、50年和100年)下的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确定了内涝风险等级和风险区划。结果显示DRIVE-Urban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市区内街道积水的淹没情况,两次内涝点命中率(POD)分别达到了64%和67%,且随着重现期增大,积水面积也逐渐增大,积水面积最高占比甚至达到了市区总面积的8.2%,约96.51 km~2。内涝的风险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较高风险和高风险。高风险和较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岳麓区东部、天心区北部、芙蓉区、开福区南部、雨花区北部以及高新区南部,而高新区北部、岳麓区西部和雨花区南部风险等级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数值耦合模型 暴雨 风险区划
下载PDF
Mechanism Analysis of " 7·21" Extremely Heavy Rainstorm Process in 2012 in Beijing
13
作者 Mao Weiping Yan Yan +1 位作者 Wang Tingfang Zhang Youshu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5年第1期4-8,共5页
Extremely heavy rainstorm occurred in Beijing on July 21,2012, which was the most serious since 1961.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rainstorm process was analyzed. Re... Extremely heavy rainstorm occurred in Beijing on July 21,2012, which was the most serious since 1961. Based on analyzing the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rainstorm process was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 occurred, it was stable east-high and west-low situation at 500 hPa, and there was a steady stream of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at middle and low layers and strong vertical ascending motion at 700 hPa. The distribution of physical quantity field (relative humidity, vorticity and divergence) showed that they were all benefited to the formation of rainstorm. Then, falling zone of rainstorm and the movement of rain belt, generation, development and weakening of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Finally, according to circulation situ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hysical quantity at each layer, vertical distribu- tion of physical qua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water vapor and jet stream, "7 · 21" rainstorm model was summar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emely heavy rainstorm Mechanism analysis rainstorm model China
下载PDF
重庆市长寿区暴雨特征及基于“配料法”的暴雨预报模型研究
14
作者 江姣 田凤国 +2 位作者 徐元照 方丽 高松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3期56-62,共7页
利用2011-2018年地面常规观测、高空探测等资料分析重庆市长寿区暴雨特征,研究表征暴雨过程中水汽、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的比湿、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参数及暴雨发生时各物理参数的阈值,构建基于“配料法”的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 利用2011-2018年地面常规观测、高空探测等资料分析重庆市长寿区暴雨特征,研究表征暴雨过程中水汽、动力、热力、不稳定条件的比湿、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参数及暴雨发生时各物理参数的阈值,构建基于“配料法”的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试用、检验和评估。结果表明:长寿区暴雨多发生在5、9月,影响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按出现频率自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高空槽、地面冷锋、西南涡、切变线、低空急流,32.1%的暴雨是在高空槽、切变线、西南涡和地面冷锋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他天气系统配置下较少产生暴雨。基于“配料法”的主观预报方法准确率较EC提高27%,漏报率较其他模式明显减小,TS评分较EC提高0.15;客观方法准确率较EC提高16%,TS评分较EC提高0.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料法 暴雨 预报指标 模型
下载PDF
2022年4月25-26日宜春南部暴雨过程分析
15
作者 何书情 吴燕良 邓京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10期44-47,共4页
对2022年4月25-26日宜春市南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雨主要发生在暖区中,高空槽携带冷空气南下与副高西北侧暖湿气流在宜春交汇是此次暴雨的环流背景,高空槽携带干冷空气入侵、中低层位置接近的切变线、强盛西南急流、... 对2022年4月25-26日宜春市南部一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雨主要发生在暖区中,高空槽携带冷空气南下与副高西北侧暖湿气流在宜春交汇是此次暴雨的环流背景,高空槽携带干冷空气入侵、中低层位置接近的切变线、强盛西南急流、高低空急流耦合及地面辐合线是此次暴雨主要影响系统,地面辐合线是宜春南部暴雨触发系统。本次暴雨过程雷达回波以低质心、高效率强回波为主,在宜春南部一线生消发展造成明显“列车效应”。本次锋面降水,大尺度模式对系统位置及移速预报偏差较大,中尺度模式对降水强度及落区把握较好,捕捉到的一些信息可在日常预报中结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列车效应 模式可预报性
下载PDF
2012—2021年湘南暖区暴雨特征分析
16
作者 周宜卿 宋楠 +2 位作者 周长青 唐明晖 袁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基于2012—2021年3—9月66个暖区暴雨个例,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资料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湘南地区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冷锋前暖区型、南风型和暖切变暖区型三类建立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提取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指标,结果表明:(1)湘... 基于2012—2021年3—9月66个暖区暴雨个例,利用地面、高空等常规资料及再分析数据,分析了湘南地区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冷锋前暖区型、南风型和暖切变暖区型三类建立天气学概念模型,并提取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指标,结果表明:(1)湘南暖区暴雨年变化呈现波动增长趋势,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9—22时,5月范围最广,6月次数最多,日雨量极值最大,7—9月局地性强;(2)南风型占比和日雨量极值最大,暖切变暖区型次之,冷锋前暖区型最小,三种类型分别多发于4—6月、5—8月和6—7月;(3)冷锋前暖区型、暖切变暖区型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20 mm)日变化较剧烈,南风型略平缓;(4)湘南暖区暴雨发生的高频区与南岭、罗霄山脉和阳明山地形分布息息相关,东江湖对暖区暴雨也有增幅作用,冷锋前暖区型更易发生在西南部的喇叭口地形处,暖切变暖区型集中于南部南岭迎风坡和不均匀下垫面附近,南风型发生点较分散;(5)湘南暖区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低槽、低空和超低空急流、地面倒槽和辐合线,另外200 hPa分流区、850 hPa暖脊和显著湿区以及地形作用对降水起到增幅效果;(6)700 hPa、850 hPa、925 hPa急流分别对冷锋前暖区型、暖切变暖区型和南风型暖区暴雨的水汽输送起重要作用;(7)湘南暖区暴雨发生前各物理量平均值显示,q_(850)(850 hPa比湿)≥13 g·kg^(-1),CAPE(对流有效位能)≥1100 J·kg^(-1),K指数≥37℃,SI(沙氏指数)≤-1.5,T_(850-500)(850 hPa与500 hPa温差)≥23℃,LCL(抬升凝结高度)在0.6~0.9 km间,0℃层高度在4.9~5.1 km间,0~6 km的垂直风切变在10~16 J·kg^(-1)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湘南地区 天气学概念模型 物理量指标
下载PDF
应对极端暴雨洪水与提升防洪安全韧性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
17
作者 吴娟 钱傲然 林荷娟 《中国水利》 2024年第8期25-32,共8页
为应对类似于河南省郑州市“7·20”特大暴雨可能带来的灾害风险,保障极端暴雨条件下的太湖流域防洪安全,提升流域防洪韧性,将郑州“7·20”特大暴雨移植到太湖流域,采用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推演现状骨干防洪工程体系(太浦河... 为应对类似于河南省郑州市“7·20”特大暴雨可能带来的灾害风险,保障极端暴雨条件下的太湖流域防洪安全,提升流域防洪韧性,将郑州“7·20”特大暴雨移植到太湖流域,采用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推演现状骨干防洪工程体系(太浦河、望虞河、江南运河、沿长江、沿杭州湾等)3种洪水调度条件下,太湖流域、水利分区与城市代表站应对极端暴雨洪水的响应情况。研究表明:将暴雨中心移植至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区,3天累计降雨量达398.0 mm;现状调度下北部分区代表站最高水位分别较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高水位偏高0.15~0.88 m,外圈全力排水调度下北部分区水位较历史最高水位偏高0.07~0.76 m,内外圈全力排水调度下北部分区水位较历史最高水位偏高0.03~0.28 m,无锡(大)站水位峰值将会降至5.78 m,低于江南运河无锡段现状堤顶高程。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流域、区域与城市应对超标准暴雨洪水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强化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风险感知、预报预警、风险研判、调度决策、响应联动等关键环节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极端暴雨 洪水预测 水文水动力学耦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强降水时序特征的TSVGG-Light暴雨灾情指数预测模型构建及风险灾情一致性分布验证
18
作者 刘付永在 冯明亮 +1 位作者 黄允哲 田霖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24年第2期41-45,共5页
文章针对强降水灾情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降水时序特征的TSVGG-Light暴雨灾情指数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气象观测数据中的降水时序特征作为输入,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建模,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强降水灾情指数。为了验证模型的有... 文章针对强降水灾情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强降水时序特征的TSVGG-Light暴雨灾情指数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气象观测数据中的降水时序特征作为输入,对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和建模,预测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强降水灾情指数。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文中还进行了风险灾情一致性分布验证。实验结果表明,TSVGG-Light模型在强降水灾情预测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并且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灾情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TSVGG-Light模型可以成为预测和评估强降水灾情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时序特征 TSVGG-Light 暴雨灾情指数预测模型 风险灾情一致性
下载PDF
山东一次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大范围漏报原因
19
作者 张萍萍 林修栋 张宁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3-965,共13页
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预报是山东省暴雨预报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021年8月30—31日山东中部及半岛地区出现大范围暖区暴雨天气,主观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暴雨出现大范围漏报。本文利用常规数值模式资料、地面观测资料、雷达资料等对漏报... 低涡切变型暖区暴雨预报是山东省暴雨预报中的一个难点问题,2021年8月30—31日山东中部及半岛地区出现大范围暖区暴雨天气,主观预报强度偏弱,范围偏小,暴雨出现大范围漏报。本文利用常规数值模式资料、地面观测资料、雷达资料等对漏报原因进行回顾,结果表明:对大气综合稳定度特征、边界层暖锋锋生特征、超低空急流、低空急流与高空急流垂直相互作用,以及边界层和中层弱冷空气的作用判断不够全面,在环境场已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仍然用前期短时间内模式检验结果作为未来模式降水订正的依据等,可能是导致此次暖区暴雨过程预报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今后类似预报中应全面分析条件不稳定、对流不稳定和对称不稳定特征,关注边界层假相当位温密集带和边界层暖锋锋生特征,考虑急流垂直三维结构以及不同高度弱冷空气的作用,并应依据环境场的变化特征,判断数值模式暴雨预报性能,进行合理的动态订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区暴雨 预报偏差 对称不稳定 暖锋锋生 模式订正
下载PDF
“21·7”河南特大暴雨成因分析及三维概念模型的构建
20
作者 李哲 魏璐 +2 位作者 王津宇 王超 李伊呤 《气象科学》 2024年第1期73-81,共9页
通过对“21·7”河南特大暴雨在地形效应、不同高度的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通道的分析,结论如下:(1)台风“烟花”与副高形成的东南气流在底层灌入河南喇叭口地形,在地形热力抬升和动力阻挡抬升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山前降水的形成。(2)... 通过对“21·7”河南特大暴雨在地形效应、不同高度的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通道的分析,结论如下:(1)台风“烟花”与副高形成的东南气流在底层灌入河南喇叭口地形,在地形热力抬升和动力阻挡抬升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山前降水的形成。(2)在500 hPa中层,郑州涡旋处于两个高压的“鞍型场”内,该环流配置导致台风“烟花”、“查帕卡”和热带低压相互作用形成三股气流直达河南;在200 hPa高层,河南暴雨区辐散气流向东下沉到同一纬度的东海高层冷涡内,其次级环流进一步加强了河南云团的强度。(3)台风“烟花”和“查帕卡”输送丰沛水汽至河南中西部,受太行山和伏牛山地形阻挡,在山前形成强烈水汽辐合。(4)构建的河南极端暴雨概念模型通过水汽输送通道和次级环流,将环流、台风、低压系统和喇叭口地形等降水成因有机联系,并放入同一个构架之中,从宏观上了解这些成因的运行机理及其相互作用,可加深对该特大暴雨成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成因 地形效应 台风 水汽输送通道 概念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