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莎士比亚在19世纪美国文学界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柳士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7年第1期71-82,共12页
莎士比亚作品在19世纪的美国文学家中获得不同的反响,对其完全赞誉者有朗费罗、狄金森、罗威尔等;褒贬不一者有麦尔维尔、惠特曼、爱默生等。无论是积极的接受,还是消极的批评,美国作家都是以建立独立的美国民族文学为立足点,以莎... 莎士比亚作品在19世纪的美国文学家中获得不同的反响,对其完全赞誉者有朗费罗、狄金森、罗威尔等;褒贬不一者有麦尔维尔、惠特曼、爱默生等。无论是积极的接受,还是消极的批评,美国作家都是以建立独立的美国民族文学为立足点,以莎士比亚作品蕴涵的精神富矿为挖掘的对象,从中汲取建国初期文学复兴所需的动力与写作资源,最终都是殊途同归。美国作家秉承欧洲传统的同时呼吁创新,期待本土的“莎士比亚”获得肯定。本文重新反思莎士比亚作品在19世纪美国文学界的接受史,为中国的莎学研究提供新思维、新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美国文学 朗费罗 惠特曼 爱默生
下载PDF
将课程曲解为制度性文本:学校实验与八年研究
2
作者 威廉.派纳 高振宇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16,共8页
本文借助对《八年研究的故事》的书评,全面回顾和批判了八年研究期间以拉尔夫·泰勒为首的课程专家所推行的教育实验。文章批评八年研究将制度形态的课程置于它的知识本体之上,重视课程重组甚于课程知识的改造,并在强调目标和评价... 本文借助对《八年研究的故事》的书评,全面回顾和批判了八年研究期间以拉尔夫·泰勒为首的课程专家所推行的教育实验。文章批评八年研究将制度形态的课程置于它的知识本体之上,重视课程重组甚于课程知识的改造,并在强调目标和评价体系的同时,把学科知识贬低为实现外在目的的一种手段,回避了"什么知识是最有价值的"这个关键问题。为消除八年研究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作者指出必须把课程开发视作一项理智性的事业,鼓励教师对艺术、人文、自然和社会科学各领域进行高等研究,并将之视为课程开发的重要任务,同时,必须把理智型实验和制度型实验结合起来,才能为重建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年研究 拉尔夫·泰勒 目标 评价 实验 重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