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AS结构优化测试时间和数据量的测试方案 被引量:2
1
作者 梁华国 祝沈财 +1 位作者 陈田 张念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418-2422,共5页
大规模高密度的集成电路在测试中遇到了测试数据量大,测试时间长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折叠集的完全测试方案.该方案利用RAS(Random access scan)结构控制经输入精简的扫描单元,先生成若干折叠集检测电路中大部分的故障,然后... 大规模高密度的集成电路在测试中遇到了测试数据量大,测试时间长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带有折叠集的完全测试方案.该方案利用RAS(Random access scan)结构控制经输入精简的扫描单元,先生成若干折叠集检测电路中大部分的故障,然后直接控制扫描单元生成剩余故障的测试向量.本方案生成的折叠集故障检测率高,所需控制数据少.实验数据表明与同类方法相比,本方案能有效减少测试数据量和测试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精简 折叠计数器 数据压缩 随机访问扫描
下载PDF
基于数据相容压缩的RAS测试方法
2
作者 欧阳一鸣 杨倩 梁华国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4-256,共3页
提出一种随机存取扫描测试方法,对扫描单元进行相容处理,以形成新的测试集合。结合Random Access Scan结构特性,对该测试集合进行优化,同时解决在测试工作中面临的测试数据量、测试功耗、测试时间等3方面问题。在ISCAS’89基准电路上对... 提出一种随机存取扫描测试方法,对扫描单元进行相容处理,以形成新的测试集合。结合Random Access Scan结构特性,对该测试集合进行优化,同时解决在测试工作中面临的测试数据量、测试功耗、测试时间等3方面问题。在ISCAS’89基准电路上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容性 随机访问扫描 测试功耗
下载PDF
一种基于改进RAS架构的SOC测试方法
3
作者 欧阳一鸣 杨倩 梁华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2-557,共6页
为了同时解决目前SOC测试工作中面临的测试数据量、测试功耗、测试时间三方面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random access scan架构的SOC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扫描单元的结构,减少了硬件开销,同时利用列地址信号来控制测试过程,减少测试数据... 为了同时解决目前SOC测试工作中面临的测试数据量、测试功耗、测试时间三方面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random access scan架构的SOC测试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扫描单元的结构,减少了硬件开销,同时利用列地址信号来控制测试过程,减少测试数据量和测试时间.在ISCAS 89基准电路上进行的实验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串行扫描技术相比,平均数据压缩率可以达到55%,测试速度提升2倍以上,同时,其测试的平均功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访问扫描 测试数据量 测试功耗 测试时间
下载PDF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OFDMA-NOMA-RA Protocol Considering Imperfect SIC in Multi-User Uplink WLANs
4
作者 Hailing Yang Suoping Li Duo Peng 《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SCIE EI 2024年第6期5273-5294,共22页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congestion and spectrum resources shortage in multi-user large-scale scenarios,this paper proposes a twice random access OFDMA-NOMA-RA protocol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orthogonal...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congestion and spectrum resources shortage in multi-user large-scale scenarios,this paper proposes a twice random access OFDMA-NOMA-RA protocol combining the advantages of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and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The idea of this protocol is that OFMDA is used to divide the entire frequency field into multiple orthogonal resource units(RUs),and NOMA is used on each RU to enable more users to access the channel and improve spectrum efficiency.Based on the protocol designed in this paper,in the case of imperfect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the probability of successful competition subchannels and the outage probability are derived for two scenarios:Users occupy the subchannel individually and users share the subchannel.Moreover,when two users share the channel,the decoding order of the use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babilities are considered.Then,the system throughput is obtained.To achieve better outage performance in the system,the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which enables the optimal power allocation strategy to be obtained.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larger the imperfect SIC coefficient,the worse the outage performance of weak users.Compared with pure OFDMA and NOMA,OFDMA-NOMA-RA always maintains an advantage when the imperfect SIC coefficient is less than a specific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 random access(ra) imperfect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Imperfect SIC) outage probability
下载PDF
RRAM的氧空位与金属细丝机制SPM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丛飞 傅兴华 +1 位作者 李良荣 赵海臣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应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技术实现了氧化物阻变薄膜局部区域高低阻态的互相转变。通过电激励、编程和擦除等操作,控制细丝的产生和断裂,实现了阻变薄膜局域的重复编程/擦除操作。用该方法分别研究了氧空位机制与金属导电细丝机制的氧化... 应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技术实现了氧化物阻变薄膜局部区域高低阻态的互相转变。通过电激励、编程和擦除等操作,控制细丝的产生和断裂,实现了阻变薄膜局域的重复编程/擦除操作。用该方法分别研究了氧空位机制与金属导电细丝机制的氧化物薄膜的阻变特性,对两种机制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阻变存储器(RRAM)中氧空位机制在导电细丝和数据密度方面要高于金属细丝机制。同时,金属细丝机制阻变薄膜部分区域因编程/擦除操作发生了永久性形貌变化,可能对阻变器件的电极产生永久性破坏,这说明氧空位机制阻变薄膜在未来的高密度存储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变存储器(RraM) 导电原子力显微镜(CAFM)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 阻变机制 氧空位机制 金属细丝机制
下载PDF
多光子激发随机扫描显微成像软件系统仿真
6
作者 张红民 易秋实 +2 位作者 李德荣 骆清铭 曾绍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8期195-197,共3页
多光子激发随机扫描显微成像系统将为神经功能成像提供一个有效工具而成为研究热点,但成像软件系统的研制是其难点之一。分析了多光子激发随机扫描显微成像的实验流程,在VC6.0开发平台下,对飞秒激光扫描控制和荧光信号采集,全视场图像重... 多光子激发随机扫描显微成像系统将为神经功能成像提供一个有效工具而成为研究热点,但成像软件系统的研制是其难点之一。分析了多光子激发随机扫描显微成像的实验流程,在VC6.0开发平台下,对飞秒激光扫描控制和荧光信号采集,全视场图像重构,感兴趣区域选取,图像和信号曲线动态同步显示等主要功能进行了软件仿真,对开发完整的多光子激发随机扫描显微成像软件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扫描 显微成像 仿真
下载PDF
应用段固定折叠计数器的低功耗测试方案
7
作者 陈田 梁华国 +2 位作者 张敏生 王伟 易茂祥 《应用科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9-405,共7页
提出了一种低功耗的测试模式生成方法,采用段固定折叠计数器将确定的测试立方集嵌入片上生成的测试模式序列中.该测试模式生成器需要依赖随机访问扫描体系结构,测试时新的测试模式可直接载入扫描单元而不需要经过扫描移位.基于ISCAS-89... 提出了一种低功耗的测试模式生成方法,采用段固定折叠计数器将确定的测试立方集嵌入片上生成的测试模式序列中.该测试模式生成器需要依赖随机访问扫描体系结构,测试时新的测试模式可直接载入扫描单元而不需要经过扫描移位.基于ISCAS-89基准电路的实验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测试数据量、测试应用时间和测试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段固定 随机访问扫描 数据压缩 低功耗
下载PDF
基于随机访问扫描的低功耗确定性测试方案
8
作者 陈田 梁华国 +3 位作者 易茂祥 王伟 黄正峰 张敏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22-730,共9页
大规模高密度的集成电路在测试中面临着测试数据量大、测试时间长和测试功耗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访问扫描(random access scan,RAS)的混合模式测试体系结构,该测试方法先通过自动测试模式生成一个确定测试集,再将确定测试... 大规模高密度的集成电路在测试中面临着测试数据量大、测试时间长和测试功耗高的问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访问扫描(random access scan,RAS)的混合模式测试体系结构,该测试方法先通过自动测试模式生成一个确定测试集,再将确定测试集嵌入片上生成的测试序列中进行确定性测试.测试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利用块固定折叠计数器生成的具有块固定特征的测试模式序列,测试电路中的大部分故障;第二阶段,通过位跳变方法生成确定测试模式,测试剩余的难测故障.在ISCAS-89基准电路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不仅减少了测试存储量和测试时间,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测试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FF计数器 随机访问扫描 确定性测试 低功耗
下载PDF
长期演进系统中随机接入信号的产生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雷舒培 熊勇 杨秀梅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89-91,94,共4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长期演进系统的物理层随机接入信号产生方法。基于ZC序列、SC-FDMA原理和基带信号产生等随机接入的主要技术,利用基于上采样和低通滤波的实用方法产生随机接入信号。复杂度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信号产生的... 提出一种适用于长期演进系统的物理层随机接入信号产生方法。基于ZC序列、SC-FDMA原理和基带信号产生等随机接入的主要技术,利用基于上采样和低通滤波的实用方法产生随机接入信号。复杂度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信号产生的复杂度,其产生的信号与直接使用快速反傅里叶变换产生的信号非常接近,可以直接应用于实际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演进系统 随机接入信号 ZC序列 快速反傅里叶变换
下载PDF
用于神经活动观测的随机扫描双光子显微成像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润华 吕晓华 +4 位作者 李德荣 全廷伟 刘秀丽 骆清铭 曾绍群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5-512,共8页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观测仪器,但是现有的商品化仪器受限于较低的成像速度,难以满足脑功能研究中毫秒量级神经信号检测的需要.基于声光偏转器的快速随机扫描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有望在保持信噪比的同时提高观测速度...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观测仪器,但是现有的商品化仪器受限于较低的成像速度,难以满足脑功能研究中毫秒量级神经信号检测的需要.基于声光偏转器的快速随机扫描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有望在保持信噪比的同时提高观测速度.本文综述了这一研究的最新进展,从飞秒激光经过角色散器件后的时空演化理论、声光偏转器的色散补偿方法、随机扫描成像仪器及仪器应用到神经成像时钙信号的识别方法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最后分析了随机扫描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这项技术的系统深入研究将为神经活动观测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推动脑科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随机扫描 声光偏转器 色散补偿 双光子显微成像 钙信号 峰电位重建
下载PDF
一种提高大规模M2M通信接入成功率的分层接入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冬雪 王聪 +1 位作者 李宁 谢威 《通信技术》 2017年第8期1683-1690,共8页
大规模M2M(Machine to Machine,M2M)设备短时间内接入基站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可用于接入的前导码(Preamble,PA)资源有限,所以大部分M2M设备在PA选择时容易发生冲突,导致随机接入失败。当冲突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时,容易造成网络拥塞。... 大规模M2M(Machine to Machine,M2M)设备短时间内接入基站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可用于接入的前导码(Preamble,PA)资源有限,所以大部分M2M设备在PA选择时容易发生冲突,导致随机接入失败。当冲突发生得越来越频繁时,容易造成网络拥塞。为了解决大规模M2M设备接入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分层接入的方法。首先确定使接入成功率最大的分组数量,使用k均值聚类方法将小区内M2M设备分为不同组,每个分组中根据最佳通信距离选择合适簇头,然后组员通过簇头接入基站。将一个接入时隙内请求接入的M2M设备在空间上分到不同分组中,可以保证在一个接入时隙中以较低的冲突概率同时完成多个接入过程。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非层次接入方法,使用分层接入的方法可以提高PA的传输成功率和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大规模M2M设备的接入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2M 随机接入(ra) 前导码(PA) 接入成功率
下载PDF
衍射透镜补偿声光偏转器扫描飞秒激光的色散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杨赞 卢景琦 +2 位作者 贾信庭 陶珺 詹维纳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1-326,共6页
在飞秒激光随机扫描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中使用宽带二维声光偏转器扫描飞秒激光,可以增大扫描角度至74mrad,增大双光子显微成像范围。但宽带二维声光偏转器在大角度扫描时引入的色散较大,造成成像范围边缘的光斑严重畸变,边缘光斑直径达... 在飞秒激光随机扫描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中使用宽带二维声光偏转器扫描飞秒激光,可以增大扫描角度至74mrad,增大双光子显微成像范围。但宽带二维声光偏转器在大角度扫描时引入的色散较大,造成成像范围边缘的光斑严重畸变,边缘光斑直径达2.3μm,影响边缘视场的成像质量。为了提高成像质量,设计了一种新的色散补偿方法,基于衍射透镜组成的开普勒望远系统,可以同时补偿不同扫描角度的不同色散。经过色散补偿后成像边缘的光斑直径小于1μm,使系统获得大范围扫描成像的同时,所有扫描角度的色散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补偿,在整个视场范围内光斑直径小于1μm,实现更均匀的荧光激发,均匀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 声光偏转器 色散补偿 随机扫描 衍射透镜 ZEMAX
下载PDF
卫星物联网混合随机接入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茜 蒋丽凤 +1 位作者 刘子威 张更新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3年第7期901-909,共9页
在卫星物联网(IoT)场景中,随着终端数量不断增加,频谱资源日益紧张。传统的随机接入技术频谱利用率较低,使得传统随机接入协议不适用于未来卫星IoT的高并发业务需求。同时,卫星通信链路长,开放性强,难以保证特种终端信号的安全性。对此... 在卫星物联网(IoT)场景中,随着终端数量不断增加,频谱资源日益紧张。传统的随机接入技术频谱利用率较低,使得传统随机接入协议不适用于未来卫星IoT的高并发业务需求。同时,卫星通信链路长,开放性强,难以保证特种终端信号的安全性。对此,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卫星IoT的混合随机接入方案。该方案引入重叠传输的容量提升与安全性优势,利用扩频码对瞬时功率谱密度的控制能力,构造功率域非正交接入条件,并通过接收端的迭代分离实现稳健接收。对本文所提方案的吞吐量性能进行闭式解推导分析与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随机接入协议相比,所提方案可提高系统吞吐量。同时,相较于常用信号隐藏方法,所提方法利用常规接入数据包的功率优势,强化了波形隐藏效果,提升了特种信息接入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频Aloha 随机接入 安全接入 卫星物联网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队列模型的分布式MTD接入方法
14
作者 曹逊 王聪 +2 位作者 赵几航 吴霞 姚远翔 《通信技术》 2021年第7期1658-1664,共7页
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在5G场景中的应用比例大幅增长。这一类型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机器类型设备(Machine Type Device,MTD)之间的自主通信。在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 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在5G场景中的应用比例大幅增长。这一类型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在尽可能减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实现机器类型设备(Machine Type Device,MTD)之间的自主通信。在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 MTC)场景中,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RA)冲突是导致网络性能较差的关键因素。为了减轻RA阶段的MTD冲突,提出一种基于双队列分析模型的分布式接入控制方法。相较于中心式控制方法,分布式方法可以明显降低信令开销。此外,仿真表明,提出的方法在系统中设备数量较为稳定时具有更高的吞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类型通信 随机接入 双队列模型 分布式控制 吞吐量
下载PDF
随机扫描多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 被引量:6
15
作者 吕晓华 占成 +3 位作者 张红民 骆清铭 陈伟 曾绍群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23-1828,共6页
多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是生物学研究的有力手段,但目前的成像速度难以满足神经成像中快事件检测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套随机扫描快速多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系统采用二维声光偏转器快速扫描飞秒激发光束,能够以每点10μs的速度... 多光子荧光显微成像是生物学研究的有力手段,但目前的成像速度难以满足神经成像中快事件检测的需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套随机扫描快速多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系统采用二维声光偏转器快速扫描飞秒激发光束,能够以每点10μs的速度对特定的感兴趣区域进行跳跃式扫描,即随机扫描,使得有效的扫描速度大为提高。引入单棱镜补偿方法解决应用声光偏转器带来的色散问题。以170 nm荧光小球为样品,测得系统的横向分辨力为0.3μm,纵向分辨力为1.3μm。给出了随机扫描系统和商品化多光子荧光显微镜对同一个荧光细胞的成像结果,证明了新系统的成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成像 随机扫描 声光偏转器 飞秒激光 多光子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