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ction of Oilseed Rape Cultivars to Sclerotinia Stem Rot in Field Environ- ments 被引量:1
1
作者 SUNJun-ming HANFen-xia MalgorzataJedryczk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73-280,共8页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as an ubiquitous phytopathogenic Ascomycete fungus capable of infecting a wide range of plants, has increased in importance for oilseed rape production worldwide in recent year...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as an ubiquitous phytopathogenic Ascomycete fungus capable of infecting a wide range of plants, has increased in importance for oilseed rape production worldwide in recent yea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wo measurements of disease rating in predicting the field reaction of cultivars to sclerotinia stem rot. One hundred and ten cultivars or lines of oilseed rape were repeatedly evaluated the disease severity index (DSI) and lesion length for their resistance to nine isolates of S. sclerotiorum in two field stations. There were great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stations, among isolates, among population of cultivars for the disease severity index and lesion length, and also significant station×isolate interaction for lesion length and population×isolate interactions for DSI and lesion length, but interactions of station×isolate for DSI were not significant. Cultivars such as Pomorzanin and Lisek consistently had the lowest disease severity ratings in the field tests. However, most of cultivars were susceptible to sclerotinia stem rot in the field test.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n DSI and lesion length was found for both isolates (Sc23 and B1). The correlations ranged from 0.23 to 0.83 at various plots, with nine of the twelve correlations significant. The correlations for disease caused by different fungal isolat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se correlations ranged from -0.44 to 0.90, with nine of the thirty-two correlations significant. It indicated that resistance to some isolate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and selection of some varieties for resistance to one isolate appeared to improve resistance to other iso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seed rape (Brassica napus)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PATHOGENICITY field environments
下载PDF
油菜抗根肿病品种在云南省西南发病区的田间评价
2
作者 赵凯琴 张立帆 +4 位作者 张云云 刘珏 罗佳杰 杨兆春 罗延青 《农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通过明确‘华双5R’和‘华油杂62R’2个抗根肿病油菜品种的田间抗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为油菜根肿病重发区筛选出优良的抗病品种。本研究在云南省西南地区的腾冲市、梁河县和临翔县3个油菜根肿病病区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本课题组研发... 通过明确‘华双5R’和‘华油杂62R’2个抗根肿病油菜品种的田间抗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情况,为油菜根肿病重发区筛选出优良的抗病品种。本研究在云南省西南地区的腾冲市、梁河县和临翔县3个油菜根肿病病区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本课题组研发品种和当地主推品种作为对照。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均能正常成熟安全越冬,生育期176~199d,各生育期表现整齐一致;‘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腾冲和梁河点对油菜根肿病表现为高度抗病,在临翔点表现为抗病;‘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的农艺性状良好;‘华双5R’的产量在3个试验点与7个对照品种相比,比梁河点的‘云油杂12号’减产2.71%,与腾冲点的‘云油杂12号’和‘杂1256’、梁河点的‘云油杂15’和‘花油8号’、临翔点的‘云油杂12号’和‘德油1号’相比增产幅度为7.49%~56.83%;‘华油杂62R’的产量在3个试验点与7个对照品种相比,比梁河点的‘云油杂12号’减产5.76%,比临翔点的‘德油1号’减产4.61%,与腾冲点的‘云油杂12号’和‘杂1256’、梁河点的‘云油杂15’和‘花油8号’、临翔点的‘云油杂12号’相比增产幅度为4.12%~51.90%。‘华双5R’和‘华油杂62R’在3个试验点均能正常成熟,生育期176~199d,对根肿病表现出较强抗性,同时农艺性状良好、产量较高,可在云南省西南地区油菜根肿病病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抗性鉴定 抗性品种 田间栽培
下载PDF
春油菜田恶性杂草密花香薷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泽渊 魏有海 《杂草学报》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是春油菜田的恶性杂草,严重影响着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密花香薷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经济学特征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合文献从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方面分析了密花香薷... 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 Benth.)是春油菜田的恶性杂草,严重影响着油菜的产量和品质。本文从密花香薷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经济学特征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结合文献从农业、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方面分析了密花香薷的防治途径和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密花香薷的防治与利用2个方面进行了展望。通过分析表明,研制、筛选新型除草剂及探索除草剂的施用方法,是解决密花香薷对油菜田危害的重要途径,建议加强监测密花香薷在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发生趋势变化、抗药性水平的发展,研究高效、绿色的防除技术与方法以控制其危害。同时,密花香薷可治疗感冒、发烧、中暑、急性胃炎等疾病,在抗肝癌药物的开发方面有潜在前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建议挖掘其在药物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田 杂草 密花香薷 分布 防治方法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油菜—富硒水稻—富硒甘薯轮作对土壤养分及甘薯的影响
4
作者 李海渤 徐守俊 冯慧敏 《长江蔬菜》 2024年第16期50-54,共5页
为掌握油菜—富硒水稻—富硒甘薯轮作种植模式(T)与传统冬闲—水稻—甘薯种植模式(CK)的差异,特开展种植试验,分析甘薯收获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效锌和有效硼的含量,甘薯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以及... 为掌握油菜—富硒水稻—富硒甘薯轮作种植模式(T)与传统冬闲—水稻—甘薯种植模式(CK)的差异,特开展种植试验,分析甘薯收获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效锌和有效硼的含量,甘薯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以及大米和甘薯的硒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与CK相比,T处理的土壤肥力和甘薯品质明显提升,其中0~20 cm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效锌和有效硼分别提升21.8%、3.2%、5.4%、28.4%、34.6%、42.5%、300.0%,20~40 cm土壤则分别提高22.8%、5.6%、14.0%、32.6%、38.0%、104.4%、325.0%;甘薯总糖、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125.09%、16.34%。另外,通过施用富硒肥,T处理的大米和甘薯硒元素含量分别达到0.14、0.15 mg/kg。因此,油菜—富硒水稻—富硒甘薯轮作种植模式(T)可实现油菜绿肥还田及水稻、甘薯秸秆还田,达到改良土壤、提升甘薯品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绿肥油菜 水稻 甘薯 绿肥还田 秸秆还田
下载PDF
农户分化对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的影响机制
5
作者 高聪聪 陈云飞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基于长江流域冬油菜种植农户为研究样本,开展了农户分化对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的影响机制及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农户分化对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有负面影响。分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农户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 基于长江流域冬油菜种植农户为研究样本,开展了农户分化对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的影响机制及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农户分化对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有负面影响。分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农户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同时,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生产因素显著影响农户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其二,机制分析表明,农户分化通过农业生产性服务提升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其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户分化影响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意愿在长江流域9省(市)间存在差异,其中:云南省影响较高,湖北省影响较低。基于此,建议从区分不同省(市)继续推进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有序开展、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合理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流等方面推动农户开发利用冬闲田种植油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油菜意愿 开发利用冬闲田 农户分化 机制 效应
下载PDF
韶关市菜地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与评价
6
作者 高磊 李海渤 冯慧敏 《蔬菜》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为掌握韶关市油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菜地土壤肥力水平及Cd污染情况,分析与评价了韶关市28个菜地土壤物理性黏粒含量(<0.01mm)、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镉含量及p H值。结果显示:供试土壤平均p H... 为掌握韶关市油菜、芥菜等十字花科菜地土壤肥力水平及Cd污染情况,分析与评价了韶关市28个菜地土壤物理性黏粒含量(<0.01mm)、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镉含量及p H值。结果显示:供试土壤平均p H值呈中性(6.73,3级),平均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分别为25.72g/kg、1.21g/kg、142.10mg/kg,均为3级,平均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64.83、44.73mg/kg,均为1级,镉的平均含量0.18mg/kg,未超标;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1~3级占比依次为:50.00%、71.41%、53.58%、82.13%、92.86%、71.43%,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以中等偏上水平的点位居多,Cd超标点位属轻度污染(1≤P_(i)<2)。土壤物理性黏粒含量同全氮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土壤pH值与土壤碱解氮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同碱解氮含量显著正相关,速效磷含量同速效钾含量极显著正相关。供试土壤质地适宜种植蔬菜;p H值平均水平呈中性(3级),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平均水平属于中等(3级),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平均水平属于很丰富(1级),可通过增施有机肥、钾肥提升土壤肥力;应采取措施治理Cd污染或改种其他经济作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菜地 十字花科 油菜 芥菜 pH值 肥力
下载PDF
油菜种植田间管理技术
7
作者 吴雪兵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9期193-194,共2页
油菜种植时,田间管理工作是否到位、病虫害防治是否科学,会对油菜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做好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以绩溪县为例,着重对油菜种植田间管理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油菜 田间管理技术 病虫害防治措施 绩溪县
下载PDF
绿肥油菜栽培技术
8
作者 王桢 葛小平 申鸿飞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6期38-41,共4页
种植绿肥油菜,不仅可以稳定并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提高冬闲田的利用率,也有利于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提升后茬作物产量和品质。本文从绿肥油菜的种植优势、栽培要点及推广应用成效方面总结了绿肥油菜栽培技术,经过两年实践,初步形成了... 种植绿肥油菜,不仅可以稳定并扩大绿肥种植面积,提高冬闲田的利用率,也有利于改良土壤、减少病虫害、提升后茬作物产量和品质。本文从绿肥油菜的种植优势、栽培要点及推广应用成效方面总结了绿肥油菜栽培技术,经过两年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宜品种+配套技术+冬闲茬口”土壤有机质提升方案,并进行大面积推广。研究成果为绿肥油菜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油菜 栽培技术 土壤改良 冬闲田利用率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n Application of Rape as Green Manure 被引量:1
9
作者 Jiaxi YIN Caihui WEI +2 位作者 Hongqin TANG Wenbin Dong Zhongyi L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20年第2期64-68,72,共6页
Rape is a crop that can be widely used as a green manure.After returning to the field,it has the ability to fertiliz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model of rap... Rape is a crop that can be widely used as a green manure.After returning to the field,it has the ability to fertiliz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application model of rape as a green manure and the decomposing characteristics of rape after being returned to the field,and clarified the ecological effects of returning rape to the field,with an attempt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easonable use of rape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in farm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MANURE rape APPLICATION MODE Decomposing CHARACTERISTIC field RETURNING effect
下载PDF
生物炭和双氰胺对设施蔬菜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博影 郭艳杰 +4 位作者 王文赞 吕泽楠 赵宇晴 柳鹭 张丽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35-1948,共14页
【目的】通过探究生物炭、双氰胺(DCD)及二者联合施用对设施土壤温室气体(N_(2)O、CO_(2)和CH_(4))排放的综合效应,为设施蔬菜生产体系的温室气体减排和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设施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田为研究对... 【目的】通过探究生物炭、双氰胺(DCD)及二者联合施用对设施土壤温室气体(N_(2)O、CO_(2)和CH_(4))排放的综合效应,为设施蔬菜生产体系的温室气体减排和绿色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设施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田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施氮(CK)、传统施氮(CN)、推荐施氮(RN)、推荐施氮+生物炭(RNB)、推荐施氮+DCD(RND)和推荐施氮+生物炭+DCD(RNBD)6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以及排放强度(GHGI)和全球增温潜势(GWP)的差异。【结果】与CN相比,推荐施氮条件下各处理(RN、RNB、RND和RNBD)的小油菜产量降低2.9%—29.3%,但在推荐施氮条件下,生物炭+DCD联合施用处理(RNBD)则使小油菜产量增加了34.4%,生物炭和DCD在小油菜增产方面表现出协同效果(P<0.05)。推荐施氮的各处理较传统施氮(CN)降低了29.4%—76.5%的土壤N_(2)O排放量,以RND效果最优,但对土壤CO_(2)、CH_(4)排放影响不大;与CN相比,推荐施氮的各处理总GWP有所降低,降低幅度为4.3%—51.2%,以RND减排效果最优;就GHGI而言,各推荐施氮处理间差异则不显著(P>0.05)。【结论】相同尿素施用量条件下,推荐施氮配施生物炭或双氰胺对小油菜产量影响不大,但二者联合配施可显著促进小油菜增产,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气体累积排放与全球增温潜势,但二者配合施用的效果并不优于推荐施氮与双氰胺配施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双氰胺 设施菜田 小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综合增温效应
下载PDF
密植条件下杂交油菜种子田间纯度与真实值的差异研究
11
作者 刘新红 吴松青 +5 位作者 李莓 郭一鸣 李宝 曲亮 杨倩 王同华 《湖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24-28,共5页
为分析密植条件下杂交油菜种子田间纯度与真实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在40.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5个品种、6个纯度样品的田间纯度变化规律,并结合表型调查和SSR基因分型技术探究其原因。结果表明:品种、真实纯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田间... 为分析密植条件下杂交油菜种子田间纯度与真实值存在差异的原因,在40.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5个品种、6个纯度样品的田间纯度变化规律,并结合表型调查和SSR基因分型技术探究其原因。结果表明:品种、真实纯度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对田间纯度与真实纯度的偏差有显著影响。参试材料中田间纯度与真实纯度差异最大的是丰油730、最小的是沣油737;其4叶期后群体的死亡率达14.33%~21.33%,其中杂交种的成活率均显著高于母本;70%纯度下,丰油730的杂交种与母本的相对成活率显著高于沣油737。试验结果表明,4叶期后的自疏现象和杂交种的空间竞争优势会影响田间纯度表现,品种间杂交种与母本的相对竞争能力差异是影响田间纯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油菜 密植 种子 田间纯度
下载PDF
稻田旋耕直播油菜产量及植株性状的相关分析
12
作者 戴祥来 赵继献 胡权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为了解稻田旋耕直播条件下油菜产量以及植株性状的变化,选用130个油菜新组合,分析直播油菜产量、植株性状、分枝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直播油菜不同材料组合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变幅为241.85~137.26 kg/667 m^(2),平... 为了解稻田旋耕直播条件下油菜产量以及植株性状的变化,选用130个油菜新组合,分析直播油菜产量、植株性状、分枝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直播油菜不同材料组合间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产量变幅为241.85~137.26 kg/667 m^(2),平均为193.70 kg/667 m^(2);回归分析表明,一次分枝数、单株分枝角果比、一次分枝结角长度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主序结角长度、主序有效角与单株产量相关不显著;直播油菜分枝大于主序对产量的贡献,随分枝结角长度的增加,单株产量逐渐增高。通过选育一次分枝数多、分枝角果数多、分枝结角长度长的材料来提高育成材料的单株角果数及单株产量,从而实现提高直播油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直播油菜 植株性状 产量
下载PDF
油菜田杂草发生规律及化学防除技术 被引量:29
13
作者 朱文达 魏守辉 +4 位作者 刘学 张朝贤 张宏军 张佳 喻大昭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6-938,共3页
总结分析了湖北省油菜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种类和群落变化,明确了油菜田杂草的发生高峰主要在冬前10月初至11月中旬,冬前杂草占油菜整个生育期杂草总量的70%~80%,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极大,是杂草防除的关键时期;较详细地叙述了2... 总结分析了湖北省油菜田杂草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种类和群落变化,明确了油菜田杂草的发生高峰主要在冬前10月初至11月中旬,冬前杂草占油菜整个生育期杂草总量的70%~80%,对油菜的生长和产量影响极大,是杂草防除的关键时期;较详细地叙述了20种除草剂的防效和使用方法;并讨论了油菜田杂草化学防除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田 杂草 发生规律 化学防除
下载PDF
不同施氮水平下油菜地土壤氮素径流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俞巧钢 叶静 +5 位作者 马军伟 孙万春 王强 姜丽娜 符建荣 陈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5,30,共5页
采用野外田间试验,研究了浙北平原不同施氮水平对油菜地土壤氮素流失形态与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的时间与降雨间隔对氮素的流失形态和浓度有明显影响,硝态氮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流失无机氮的比例为0.56~0.95;但若施肥后短期... 采用野外田间试验,研究了浙北平原不同施氮水平对油菜地土壤氮素流失形态与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的时间与降雨间隔对氮素的流失形态和浓度有明显影响,硝态氮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占流失无机氮的比例为0.56~0.95;但若施肥后短期内降雨,铵态氮流失占有量增加,占流失无机氮的比例为0.37~0.42;氮素的流失量与施肥水平明显相关,每1hm2土壤增加氮素用量60kgN时,流失负荷增加2.5%~16.1%;采用有机无机配施的模式可使油菜地土壤氮素流失减少8.6%~16.3%,有效降低径流水中氮素浓度,油菜产量增加8.2%~13.7%,有机无机配施的施肥模式有助于减少氮素流失和提高油菜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地 径流损失 面源污染
下载PDF
不同地表覆盖方式油菜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东霞 牛俊义 +3 位作者 闫志利 张东昱 张艳明 俞兴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6,共6页
为探索春油菜在西北沿山旱作区的最佳地表覆盖栽培方式,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常规露地平播为对照,研究了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全地面覆盖平播、膜侧沟播、半地面覆盖平播、麦秸覆盖平播等5种地表覆盖方式下春油菜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 为探索春油菜在西北沿山旱作区的最佳地表覆盖栽培方式,采用田间试验法,以常规露地平播为对照,研究了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全地面覆盖平播、膜侧沟播、半地面覆盖平播、麦秸覆盖平播等5种地表覆盖方式下春油菜的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地表覆盖栽培方式对油菜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分配比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全地面覆盖平播栽培方式与对照差异最大;各种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均有利于油菜单株干物质积累,但不同覆膜方式效果不同。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全地面覆盖平播栽培方式油菜单株干物重、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秸秆覆盖未能显著提高油菜的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同油菜单株干物重呈现正相关关系,并获得最优线性回归方程;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能有效地加快油菜植株茎秆、叶片同化物向角果的转移速度,提高油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其中,双垄面全膜覆盖沟播和全地面覆盖平播栽培方式比常规露地栽培增产达到30%以上,应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地表覆盖 干物质积累 分配 规律
下载PDF
丙酯草醚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付群梅 董德臻 +3 位作者 吕龙 陈杰 刘燕君 唐庆红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0-52,共3页
研究了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ZJ0273)在河北石家庄和湖北武汉油菜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以及后茬作物对丙酯草醚敏感性的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丙酯草醚在土壤中残效期较短,在河北石家庄和湖北武汉油菜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2、0.... 研究了新型除草剂丙酯草醚(ZJ0273)在河北石家庄和湖北武汉油菜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以及后茬作物对丙酯草醚敏感性的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丙酯草醚在土壤中残效期较短,在河北石家庄和湖北武汉油菜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2、0.9d,且残留量较低,油菜收获时土壤中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1mg/kg;不同作物对丙酯草醚敏感性不同,其中以茄子、南瓜、辣椒、玉米、棉花等作物对丙酯草醚较敏感,其株高的ED10值分别为0.0262、0.0353、0.0415、0.0422、0.0456mg/kg,而水稻、花生、大豆和豇豆等作物对丙酯草醚具有一定耐药性,其株高的ED10值分别为0.1471、0.6617、9.09、21.091mg/kg。可见油菜收获后土壤中的丙酯草醚残留量对后茬作物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酯草醚 油菜田 残留 后茬作物 安全性
下载PDF
农田杂草生态位研究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被引量:55
17
作者 郭水良 李扬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96-496,共1页
农田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引起杂草种群的演变,增加了化学除草难度。预测除草剂作用下农田杂草群落的演变是当前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研究农田杂草生态位,揭示杂草种间生态相似关系,结合杂草对除草剂敏感性资料,能够预测这种演变。本... 农田除草剂长期单一使用引起杂草种群的演变,增加了化学除草难度。预测除草剂作用下农田杂草群落的演变是当前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研究农田杂草生态位,揭示杂草种间生态相似关系,结合杂草对除草剂敏感性资料,能够预测这种演变。本文以浙中油菜田为例,对该地区油菜田24种主要杂草的发生进行了七级目测,计测了它们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以生态位重叠值为指标,用极点排序和图论聚类分析中的最小生成树法,作出了反映杂草生态学相似关系的排序图和最小生成树。结果表明,看麦娘(Alopecurusaequalis)、牛繁缕(Malachiumaquaticum)、雀舌草(Stelariaalsine)、一年蓬(Erigeronannuus)、春蓼(Poly-gonumpersicaria)、野燕麦(Avenafatua)、猪殃殃(Galiumaparinevar.tenerum)等杂草的实际生态位较宽,它们是本地区油菜田的主要杂草;猪殃殃、波斯婆婆纳、野燕麦等杂草间,看麦娘与牛繁缕、雀舌草、水苦荬(Veronicaundulata)、棒头草(Polypogonfugax)等杂草间的生态位重叠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田 生态位 杂草 最小生成树 排序
下载PDF
油菜田杂草发生特点与田间土壤水分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俊凯 朱建强 +1 位作者 程玲 艾天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7-220,共4页
运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场示范区油菜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该地区油菜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与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明显关系 :对产量危害较大的禾本科杂草在重渍害区为优势种群 ,其相对多度... 运用倒置“W”9点取样法对湖北省涝渍地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场示范区油菜田杂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 ,该地区油菜田杂草的发生特点与耕作层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明显关系 :对产量危害较大的禾本科杂草在重渍害区为优势种群 ,其相对多度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高 ;稻槎菜在本地区所有油菜田均为优势种群 ,以轻渍害区发生最为严重 ;牛繁缕在本地油菜田为中等发生 ,以轻渍害区发生稍重 ;荠菜、泥胡菜等杂草在土壤水分含量较低的田块的相对多度较大。改良区杂草种类最多 ,但总重量最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田 杂草 发生特点 田间土壤 相对多度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八种除草剂防除冬油菜田杂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9
作者 常向前 褚世海 +1 位作者 李儒海 朱文达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39-941,989,共4页
研究了8种除草剂防除冬油菜田杂草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以牛繁缕为主要杂草的冬油菜田中,每公顷用17.5%草除.精喹禾EC 236 g、263 g两种处理的防除效果最好,其次为50%高特克SC 375 g。8.8%精喹禾灵EC 66 g、79 g,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 4... 研究了8种除草剂防除冬油菜田杂草的效果。结果表明,在以牛繁缕为主要杂草的冬油菜田中,每公顷用17.5%草除.精喹禾EC 236 g、263 g两种处理的防除效果最好,其次为50%高特克SC 375 g。8.8%精喹禾灵EC 66 g、79 g,10.8%高效氟吡甲禾灵EC 41 g、49 g,15%精吡氟禾草灵EC 135 g、180 g,69 g.L-1精噁唑禾草灵EC 52 g、62 g,17.5%草除.精喹禾EC 236 g、263 g对禾本科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好;75%二氯吡啶酸SG 120 g、150 g对稻槎菜的防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田 杂草 除草剂 防除效果
下载PDF
湖北省油菜主产区杂草群落的数量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常向前 李儒海 +1 位作者 褚世海 朱文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1-496,500,共7页
采用七级目测法定量调查了湖北省油菜主产区28个样点的杂草发生情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杂草群落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28个样点可以分为4个聚类群,即江汉平原鄂北旱茬油菜田、鄂东南旱茬油菜田、江汉平原稻茬油菜田和鄂东南稻茬油... 采用七级目测法定量调查了湖北省油菜主产区28个样点的杂草发生情况,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杂草群落进行了数量分析。结果表明,28个样点可以分为4个聚类群,即江汉平原鄂北旱茬油菜田、鄂东南旱茬油菜田、江汉平原稻茬油菜田和鄂东南稻茬油菜田。轮作制度与地理因素决定了湖北省油菜主产区杂草群落的分布。根据综合草害指数和发生频率明确了各聚类群相应的优势杂草,并就该地区油菜田杂草发生的特点提出了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油菜田 杂草群落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