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制双导管结构在使用换管器更换气管导管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陈昌林 文雯 +2 位作者 胡琼方 李佳鑫 陈利蓉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74-976,993,共4页
目的:探讨特制双导管结构在使用换管器更换气管导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围麻醉期需要更换气管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换管器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换管;试验组采用特制双导管... 目的:探讨特制双导管结构在使用换管器更换气管导管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围麻醉期需要更换气管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换管器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导管换管;试验组采用特制双导管换管。比较两组患者换管指标[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换管器折痕发生率、术后24 h咽痛(VAS评分)、声嘶发生情况]、换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换管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换管器折痕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试验组患者咽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声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换管过程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低氧血症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特制双导管结构能提高换管器换管一次性成功率,减少换管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导管 双导管 换管器 换管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廖甜 王永恒 +1 位作者 李澜 黄湘俊 《临床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观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与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人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研究组予以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恢复指标(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等级资料秩和检验显示,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排气时间、拔管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X线气液平面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8.61±20.38)小时、(80.35±20.26)小时、(82.49±21.59)小时、(88.66±23.55)小时、(3.49±0.75)天、(4.31±1.16)天和(6.53±1.1)天,对照组分别为(101.36±31.56)小时、(104.33±28.85)小时、(108.41±25.55)小时、(141.32±35.49)小时、(6.05±1.29)天、(7.29±1.32)天和(10.01±2.06)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示,两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且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后1天,但研究组治疗后1天、治疗后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且研究组出院时SF-36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引导下经侧孔快速交换法置管减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早期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经侧孔快速交换法 传统鼻胃管减压 疗效
下载PDF
DSA引导的经减压孔快速交换法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被引量:3
3
作者 任起梦 刘钊 +4 位作者 娄嘉豪 胡波 张帅 邹建伟 李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4-1156,共3页
目的研究快速交换法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29例小肠梗阻患者接受快速交换法置入肠梗阻导管。泥鳅交换导丝到位后,其尾端经肠梗阻导管端孔进入,并经减压侧孔引出,透视下快速交换法置管。临床转归为分为:痊愈、手术、... 目的研究快速交换法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29例小肠梗阻患者接受快速交换法置入肠梗阻导管。泥鳅交换导丝到位后,其尾端经肠梗阻导管端孔进入,并经减压侧孔引出,透视下快速交换法置管。临床转归为分为:痊愈、手术、好转、无效。其中,痊愈、好转、手术视为临床有效。以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有效率评价效果。结果技术成功率100%。临床转归计有痊愈9例、手术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临床有效率93.1%(27/29)。结论DSA引导的经侧孔快速交换法可简捷地置入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是治疗小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快速交换 恶性肠梗阻
下载PDF
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气管切开及留置气管导管患者的镇静
4
作者 劳蔚 刘和平 姜虹 《美国中华健康卫生杂志》 2005年第2期26-28,共3页
IUC中的患者常有紧张、焦虑等情绪,尤其是术后气管切开或留置气管导管患者,除了上述情绪外,尚有不适、忧虑甚至疼痛的不良感受。而大手术后,ICU中通常使用阿片类药物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但观察到有时单用阿片类药物镇静效果不甚理想... IUC中的患者常有紧张、焦虑等情绪,尤其是术后气管切开或留置气管导管患者,除了上述情绪外,尚有不适、忧虑甚至疼痛的不良感受。而大手术后,ICU中通常使用阿片类药物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但观察到有时单用阿片类药物镇静效果不甚理想。为了消除患者的焦虑,增加舒适感,我们在ICU中观察了咪达唑仑和芬太尼的联合用药对此类患者的镇静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芬太尼 气管导管 气管切开 咪达唑仑 镇静效果 手术后 患者 留置 阿片类药物 术后疼痛
下载PDF
简易导引管快速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羽 《亚太传统医药》 2012年第5期73-75,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经简易导引管快速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成功率的判定作用。方法:100例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测结果判定气管插管成功率,简易导引管快速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组50例,普通常规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组5... 目的:研究探讨经简易导引管快速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成功率的判定作用。方法:100例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测结果判定气管插管成功率,简易导引管快速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组50例,普通常规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组50例,将两组更换时间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简易导引管快速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组更换时间、并发症显著少于普通组,且该组中耗材费用显著低于普通组。结论:简易导引管快速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组可以更快速、便捷、准确地更换气管插管/气切套管,成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导引管 快速更换 气管插管/气切套管
下载PDF
一种便于气管插管退管的喉罩及其监测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6
作者 丁琼蕾 雷小保 +3 位作者 邓加雄 王香 李涛 李桂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9-651,共3页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方式,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且可在患者床旁执行,一直备受临床医生青睐。然而,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已经气管插管的患者来说,未外退的气管导管尖端和气囊不仅会阻碍PDT的穿刺,而...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手术方式,因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且可在患者床旁执行,一直备受临床医生青睐。然而,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已经气管插管的患者来说,未外退的气管导管尖端和气囊不仅会阻碍PDT的穿刺,而且还会阻碍导丝及气切套管的置入,影响手术进程,相反盲目地外退气管导管又可能将气管导管尖端退至声门外,出现紧急气道情况,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务人员设计了一种便于气管插管退管的喉罩及其监测装置,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022795887.1)。该装置由喉罩和监测装置组成,喉罩主要包括喉罩本体、通气管、导引管等部件。喉罩本体主要用于密闭咽喉部,与通气管一同为患者提供供气通道;导引管的主要功能是容纳气管导管,为已插气管导管的外退提供便利。该装置不仅能实时监控气管导管尖端的外退,而且还能在气管导管尖端退至声门外的紧急状况下,无需重新进行气管插管就可即刻保证患者气道安全,实施通气,具有实时监控、操作简单、安全便捷等优点,值得转化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气管导管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专利
原文传递
数据机房液氮翅片管换热器系统降温效果
7
作者 朱琳 郑文科 +2 位作者 王晔 姜益强 孙澄 《煤气与热力》 2023年第5期8-14,19,共8页
提出一种超低温翅片管换热器系统,以液氮为冷却介质,翅片管换热器为换热设备。采用实验方法在机房定发热量、翅片管换热器串联的条件下,研究系统液氮质量流量一定(为35 kg/h)、不同启动温度(43、45、47℃)工况以及启动温度一定(为43℃)... 提出一种超低温翅片管换热器系统,以液氮为冷却介质,翅片管换热器为换热设备。采用实验方法在机房定发热量、翅片管换热器串联的条件下,研究系统液氮质量流量一定(为35 kg/h)、不同启动温度(43、45、47℃)工况以及启动温度一定(为43℃)、不同液氮质量流量(25、35、60 kg/h)工况对数据机房降温效果的影响。在液氮质量流量为35 kg/h,启动温度分别为43、45、47℃时,房间内最高测点温度分别升至44.0、45.5、47.5℃后开始降温,最终均趋于稳定。在启动温度为43℃、液氮质量流量为25 kg/h时,房间内最高测点温度升至47℃,未达到降温效果;液氮质量流量为35 kg/h时,开启液氮冷却系统100 min后,最高测点温度降至41℃,房间温度最终稳定到热平衡状态;液氮质量流量为60 kg/h时,房间降温速度快,开启液氮冷却系统70 min后,房间内最高测点温度降至34℃。通过控制翅片管换热器系统启动温度与液氮质量流量,可应对数据机房停电事故,实现快速降温,保证数据机房不间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机房 翅片管换热器 液氮质量流量 快速降温
下载PDF
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沈妍 赵倩 +4 位作者 方兆晶 赵雅梅 高玉洁 张勇 王晓亮 《江苏医药》 CAS 2021年第10期1039-1042,共4页
目的探讨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双腔支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需要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T组麻醉诱导前5 min应用THRIVE预充氧,插管时继续高流量... 目的探讨快充式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THRIVE)在双腔支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需要置入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T组麻醉诱导前5 min应用THRIVE预充氧,插管时继续高流量通气至确认导管在气管内。C组麻醉前应用面罩预充氧5 min,常规麻醉诱导面罩手控通气。记录入室时(T0)、预充氧5 min(T1)、可视喉镜置入即刻(T2)和支气管导管置入成功即刻(T3)各时间点的HR、MAP、SpO_(2)、PaCO_(2)和PaO_(2)。记录两组气管插管时长,T2~T3时刻PaO_(2)的变化值(△PaO_(2))。结果两组患者均插管成功。两组插管时长和T0时的PaO_(2)无统计学差异(P>0.05)。T3时,T组PaO_(2)高于C组[(343.3±18.6)mmHg vs.(202.8±15.5)mmHg](P<0.05),T2~T3的△PaO_(2)值小于C组[(66.2±10.8)mmHg vs.(213.0±15.1)mmHg](P<0.05)。结论在双腔支气管插管过程中,采用THRIVE技术比常规面罩通气更能减少氧分压的下降,推测会延长窒息氧合时间,提高气管插管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湿化高流量通气 双腔支气管导管
原文传递
人工鼻对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吸入氧气时的加温和湿化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龙颖 易菁 +4 位作者 黄琴凤 谢小梅 涂超群 钟敏珍 易治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在多人氧舱内使用人工鼻(HEM)行高压氧(HBO)治疗时,吸入氧气的温度、湿度变化,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在多人氧舱内的吸氧方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配对分组的统计学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用HEM(称HEM组)和非气管切开患者... 目的观察气管切开患者在多人氧舱内使用人工鼻(HEM)行高压氧(HBO)治疗时,吸入氧气的温度、湿度变化,探讨气管切开患者在多人氧舱内的吸氧方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配对分组的统计学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用HEM(称HEM组)和非气管切开患者常规用面罩(称M组)接受HBO治疗。观察上述两组HBO治疗吸氧时吸入氧气的温度、湿度(相对/绝对)变化。结果HEM组吸入氧气的温度、湿度持续增加(P<0.01)。结论HEM对HBO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吸入的氧气有湿化、加温作用,HEM可作为多人氧舱气管切开患者的吸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鼻 气管切开 高压氧治疗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中气管导管精确再定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秦志均 赵春燕 +4 位作者 罗雪梅 张警 王芳 罗毅 陈洪文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 ETT)退管和再定位在机械通气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tomy, PDT)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首先选择拟行全身麻醉的患者120例,在喉镜直视下测量门齿...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 ETT)退管和再定位在机械通气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ercutaneous dilatational tracheotomy, PDT)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首先选择拟行全身麻醉的患者120例,在喉镜直视下测量门齿-声门距离。再选择经口气管插管后拟行PDT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切开组(T组)和超声引导组(U组),每组40例。T组采用颈部解剖标志、U组采用超声确定穿刺点,切皮前T组将ETT退至20 cm(门齿与ETT对应刻度),U组在超声引导下将ETT套囊退至环状软骨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操作中气管穿刺、导丝置入一次成功率,穿刺针刺中ETT、套囊发生率,退出ETT时意外脱管率,操作中SpO2低于90%发生率,气管切开套管(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tube, PTT)置入成功率,操作时间。结果120例全身麻醉患者门齿-声门距离平均值为(16.7±1.1)cm[男性(17.1±1.1)cm,女性(16.2±1.0)cm],最大值20.0 cm,最小值14.5 cm。U组气管穿刺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T组(P<0.05);U组无穿刺针刺中ETT及套囊,T组穿刺针刺中ETT及套囊发生率分别为62.5%和4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操作中没有患者SpO2低于90%,T组患者SpO2低于90%的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操作时间明显低于T组(P<0.05)。两组患者PTT置入成功率、退出ETT时意外脱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超声引导ETT退出和再定位可避免PDT中ETT对操作的干扰,提高气管穿刺一次成功率,缩短操作时间,改善术中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气管导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