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行为与心理护理在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段美惠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行为与心理护理在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6例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 目的:探讨行为与心理护理在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86例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与心理护理,2组护理时间均为3个月.对比2组脊椎关节功能、椎体前缘高度、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脊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0%,高于对照组的8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氏菌病致脊椎脓肿病变患者采用行为与心理护理,可提高椎体前缘高度,改善患者脊椎功能,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持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菌病 脊椎脓肿病变 行为与心理护理 椎体前缘高度
下载PDF
PKP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节段创伤性脊柱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俭 孙立军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23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节段创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多节段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PKP组(36例)...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多节段创伤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铁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多节段创伤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PKP组(36例)与切开复位组(36例),PKP组患者采用PKP治疗,切开复位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Barthel指数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6个月,PKP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t=2.120、3.579,P=0.038、P<0.001),Cobb角均明显小于切开复位组(t=6.772、9.937,P均<0.001),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t=8.348、9.883,P均<0.001),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切开复位组(t=17.958、29.613,P均<0.001)。PKP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与切开复位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0%无明显差异(χ^(2)=3.600,P=0.058)。结论PKP治疗多节段创伤性脊柱骨折,可明显改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促进脊柱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 脊柱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 COBB角 脊柱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腰椎骨折手术室ERAS护理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丽 张桂金 裴晓春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6期83-84,共2页
目的 探析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结合手术室ERAS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脊柱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AS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手术室... 目的 探析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结合手术室ERAS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脊柱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80例,采用统计学软件SAS进行随机分组,各40例。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手术室ERAS护理用于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护理前后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功能恢复、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水平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s角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有可比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Oswestry分、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骨折患者在实施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过程中,结合手术室ERAS护理,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后凸Cobb,s角与椎体前缘高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后路微创椎弓根内固定术 手术室ERAS护理 △椎体前缘高度△
下载PDF
益肾健骨汤对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的影响
4
作者 张晓丽 《河南中医》 2023年第10期1562-1565,共4页
目的:观察益肾健骨汤对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邓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 目的:观察益肾健骨汤对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骨折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邓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方案,口服钙尔奇D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健骨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Cobb角度、骨密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及治疗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前缘丢失高度、伤椎Cobb角度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3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基础治疗满意度评分、不良反应处理满意度评分、出院指导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健骨汤能减轻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疼痛,促进椎体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益肾健骨汤 椎体前缘丢失高度 伤椎Cobb角度 骨密度
下载PDF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影响因素
5
作者 崔志杰 《临床研究》 2023年第2期31-34,共4页
目的 分析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夏邑县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医院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并完成为期6个月随访。查阅资料,统... 目的 分析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夏邑县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92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医院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并完成为期6个月随访。查阅资料,统计术后随访6个月内的患者发生后凸畸形的情况,将发生后凸畸形患者纳入发生组,未发生后凸畸形患者纳入未发生组,根据资料统计结果,分析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后凸畸形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后凸畸形患者28例,发生率为30.43%,未发生64例,占69.57%;发生组体质量指数(BMI)≥24 kg/m^(2)、椎体楔形角(AVH)<60%患者占比多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等其他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血钙(Ca)、血磷(P)水平低于未发生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24 kg/m^(2)、AVH<60%、血清IGF-1,Ca、P低表达,血清MMP-9高表达是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容易发生后凸畸形风险,BMI≥24 kg/m2、AVH<60%、血清IGF-1,Ca、P低表达,血清MMP-9高表达是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发生后凸畸形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 内固定术 后凸畸形 伤椎前缘高度比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钙磷代谢
下载PDF
颈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洪彬 郑燕平 +2 位作者 刘新宇 杜伟 原所茂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1011-1013,共3页
目的 :通过观察测量正常的X线侧位片 ,分别计算出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的比值 ,为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方法 :观察正常的颈椎侧位片 2 2 2例 ,男 10 2例 ,女 12 0例 ,年龄18~ 5 6岁 ,其中小于 2 0... 目的 :通过观察测量正常的X线侧位片 ,分别计算出各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的比值 ,为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准确的依据。方法 :观察正常的颈椎侧位片 2 2 2例 ,男 10 2例 ,女 12 0例 ,年龄18~ 5 6岁 ,其中小于 2 0岁 3例 ,2 0~ 2 9岁 65例 ,3 0~ 3 9岁 92例 ,40~ 49岁 5 1例 ,大于 5 0岁 11例。测量各椎间隙与椎体前缘、中份及后缘的高度 ,并求得椎间隙高度与下位椎体高度的比值 ,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男性椎间隙与椎体高度的比值 ,前缘为 0 2 72~ 0 3 3 8;中份为 0 474~ 0 5 2 8;后缘为 0 168~ 0 195。女性椎间隙与椎体高度间的比值 ,前缘为 0 2 70~ 0 3 3 3 ;中份为 0 471~ 0 5 0 9;后缘为 0 177~ 0 190。结论 :椎间隙与椎体间的比值比较恒定 ;各间隙的前缘、中份、后缘比值明显不同 ,中份最大 ,前缘次之 ,后缘最小。男性较女性的均值稍高 ,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本文结果对临床颈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隙高度 椎体高度 椎间隙与椎体高度比值
下载PDF
采用经伤椎固定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建明 刘向阳 +1 位作者 胡伟 袁建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43-846,共4页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 目的伤椎置钉固定技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文中对比研究胸腰椎骨折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胸腰段椎体骨折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入路分为2组:经伤椎组(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9例和跨伤椎组(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手术治疗)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与末次随访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角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经伤椎组、跨伤椎组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56.32±12.53)%和(57.67±13.81)%,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20.41±5.73)°和(19.87±5.76)°;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85.76±11.48)%和(83.51±12.54)%,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72±5.34)°和(9.18±5.42)°,同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76.82±11.06)%,(15.42±6.14)°,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矢状面Cobb角分别为(81.74±10.38)%,(10.93±6.32)°,与跨伤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跨伤椎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比丢失(6.69±2.52)%、Cobb角矫正丢失(6.31±2.18)°,明显高于经伤椎组[(3.78±1.24)%、(2.25±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很好的改善椎体的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Cobb角,但经伤椎椎弓根置钉4钉单节段固定方法能够更好地降低术后矫正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体前缘高度比 COBB角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 跨伤椎固定
下载PDF
腰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宋子卫 吴巨海 +1 位作者 刘传太 林舟丹 《临床骨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目的 测量正常的腰椎X线侧位片,为临床腰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标准的依据。方法 抽取正常腰椎侧位片380例,测量各椎间隙与上位椎体前、中及后缘的高度,并求得椎间隙与上位椎体高度的比值,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男性比... 目的 测量正常的腰椎X线侧位片,为临床腰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标准的依据。方法 抽取正常腰椎侧位片380例,测量各椎间隙与上位椎体前、中及后缘的高度,并求得椎间隙与上位椎体高度的比值,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男性比值:前缘为0、442~0.607,中份为0、284~0.417,后缘为0.203-0.324。女性比值:前缘为0.440-0.605,中份为0.280~0.414,后缘为0.201~0.321。结论 各椎间隙与上位椎体间的比值较恒定。男性较女性的均值稍高,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隙高度 椎体高度 椎间隙与椎体高度比值
下载PDF
不同时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其亮 王峻 林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831-3838,共8页
背景:近年来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技术正在逐步开展,但其治疗不同骨折时间患者的疗效还存在争议。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不同骨折时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 背景:近年来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技术正在逐步开展,但其治疗不同骨折时间患者的疗效还存在争议。目的: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不同骨折时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资料完整的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病例91例(127节椎体)。按照受伤或疼痛发生到手术时间将病例分为3组:伤后3周内组、伤后3周-6个月组、伤后6个月以上组,比较3组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后疼痛缓解、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椎体高度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①3组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疼痛逐渐减轻(P<0.01)。伤后3周内组与伤后3周-6个月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伤后6个月以上组(P<0.01),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3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且随时间延长逐步提高(P<0.01)。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伤后3周内组>伤后3周-6个月组>伤后6个月以上组(P<0.01)。③治疗前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比较,3组未见明显差别;治疗后3d椎体前缘及中间高度比较,伤后3周内组>伤后3周-6个月组>伤后6个月以上组(P<0.01)。治疗前及治疗后3d各组椎体后缘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于伤后6个月以上陈旧性骨折的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组织工程骨材料 经皮椎体成形 骨水泥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疼痛 日常生活能力 椎体前缘 椎体高度
下载PDF
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肿瘤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明辉 刘洋 +1 位作者 张觅 许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129-4135,共7页
背景: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恶性肿瘤胸腰椎转移的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较为常见,不同填充材料的选择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7年10月武... 背景:经皮穿刺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恶性肿瘤胸腰椎转移的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较为常见,不同填充材料的选择成为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目的:探讨不同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17年10月武汉市第五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脊柱骨转移患者101例,年龄52-87岁,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分2组进行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观察组(n=49,103椎)应用Confidence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n=52,107椎)应用贺利氏低黏度骨水泥。治疗后48 h内影像学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治疗前、治疗后48 h及治疗末次随访时,对比两组疼痛、临床功能与病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变化;统计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研究通过武汉市第五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结果与结论:(1)两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临床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两组间疼痛情况、临床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2)两组治疗后的病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病椎前缘高度、椎体后凸角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低于对照组(16.50%,22.43%,P <0.05),随访期复查无邻近椎体再发骨折、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4)结果表明,高、低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转移瘤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其中高黏度骨水泥椎体成形能够更好地恢复椎体前缘高度、降低椎体后凸角、降低骨水泥渗漏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骨水泥 低黏度骨水泥 椎体成形 脊柱 转移瘤 疼痛 渗漏 临床功能 病椎前缘高度 椎体后凸角
下载PDF
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殷剑 赵清斌 +2 位作者 肖伟 孙俊刚 赵巍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4期70-73,93,共5页
目的观察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93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内... 目的观察经伤椎内固定与跨伤椎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0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93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AVH)、区域后凸角(LK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总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和3个月,两组AVH较术前增大,LKA较术前减小(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AVH大于对照组,LKA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伤椎内固定治疗可有效恢复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正常生理结构,减轻患者腰部疼痛,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经伤椎内固定 跨伤椎内固定 椎体前缘高度比值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脊柱外固定和椎体成形注入骨水泥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1
12
作者 彭成忠 周春芳 +1 位作者 曾钊 张勇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582-587,共6页
背景:胸腰椎骨折多采用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其出血多、创伤大。而脊柱外固定器的应用作为微创新技术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目的:观察新型脊柱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 背景:胸腰椎骨折多采用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其出血多、创伤大。而脊柱外固定器的应用作为微创新技术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目的:观察新型脊柱外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治疗的新鲜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33例,先行脊柱外固定器复位,后行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根据影像学资料计算患者治疗前后和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33例患者治疗后、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率和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末次随访与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除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有4例不同程度骨水泥漏,1例脑脊液漏(严密缝合后愈合)。结果可见联合应用脊柱外固定和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创伤小,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术 老年 外固定器 骨水泥 胸腰椎压缩骨折 COBB角 伤椎前缘高度比 椎管占位率 目测类比疼痛评分 省级基金
下载PDF
经伤椎螺钉固定与跨伤椎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世磊 张永峰 闫铭 《空军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万向螺钉固定与跨伤椎单向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伤椎组(52例)和跨伤椎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 目的比较经伤椎万向螺钉固定与跨伤椎单向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9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2组:经伤椎组(52例)和跨伤椎组(4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末次随访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术前2组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术前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经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与术后3 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矢状位后凸Cobb's角度与术后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维持伤椎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方面,经伤椎固定优于跨伤椎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固定 矢状位后凸Cobb' s角度 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
下载PDF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喆 《中外医疗》 2022年第14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完成... 目的探讨对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完成疾病治疗)和研究组(采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完成疾病治疗),各32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Cobb’s角、椎管截面积、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obb’s角(17.95±1.55)°、椎管截面积(48.46±9.19)%、椎体后缘高度(25.47±9.63)%、椎体前缘高度(42.17±10.49)%同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3、4.418、5.324、7.025,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有效应用后,可将患者Cobb’s角、椎管截面积、椎体后缘高度、椎体前缘高度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伴有腰椎骨折 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 Cobb’s角 椎管截面积 椎体后缘高度 椎体前缘高度
下载PDF
枕颈融合角度与颅颈交界区畸形患者下颈椎退变的关系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鑫鑫 王利民 +1 位作者 王卫东 刘屹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13-618,共6页
背景:枕颈融合是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椎的退变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而椎体的高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变,所以可用颈椎间盘高度和与颈椎体高度和的比值(S值)衡量颈椎的退变,S值越小则颈椎退变越严重。目的:测... 背景:枕颈融合是颅颈交界区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对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颈椎的退变主要表现在椎间盘,而椎体的高度基本保持恒定不变,所以可用颈椎间盘高度和与颈椎体高度和的比值(S值)衡量颈椎的退变,S值越小则颈椎退变越严重。目的:测量颅颈畸形枕颈融合内固定患者的颈椎侧位X射线片,分析融合过程中枕颈固定角度和融合后下颈椎退变的关系,确定最佳枕颈融合角度范围。方法:纳入因颅颈畸形行枕颈融合患者21例,根据融合后即刻枕颈角度(0c-C2角度),将颅颈畸形枕颈融合患者分为3组,即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其中融合后即刻0c-C2角度在9°-22°属于正常范围。测量融合前及融合后终末随访时各组S值及JO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结论:融合前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JOA评分分别为(7.3±1.7)分、(7.2±1.6)分、(7.3±1.5)分,融合后随访分别为(14.2±1.5)分、(13.5±1.6)分、(13.3±1.5)分,3组JO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枕颈角9°-22°组JOA改善程度明显较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好。融合前S值枕颈角9°-22°组、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分别为0.440±0.017,0.441±0.016,0.440±0.018,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与融合前S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枕颈角<9°组、枕颈角>22°组融合后终末随访S值均较其融合前S值明显减小。提示枕颈融合内固定时枕颈角应尽量在正常范围内,超过或小于正常范围均会加速下颈椎的退变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枕颈融合 椎间盘 椎体高度 枕颈角 下颈椎 退变 回顾性分析
下载PDF
唑来膦酸联合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鹏 李传明 杨晓峰 《系统医学》 2022年第20期74-77,86,共5页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联合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经皮球... 目的探究唑来膦酸联合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市肿瘤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92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术后1、3个月)疼痛感受(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后缘高度比、Cobb角及再次骨折发生率。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3.07±0.58)分、(1.81±0.42)分低于对照组(3.74±0.61)分、(2.52±0.41)分,ODI指数(25.39±3.18)分、(20.48±1.25)分低于对照组(29.28±3.30)分、(24.31±2.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9、8.204、5.757、10.667,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椎体前缘/后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8、5.705、4.898、7.942,P<0.05);观察组再次骨折发生率为2.17%(1/46),低于对照组的17.39%(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4,P<0.05)。结论在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应用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受,改善其腰椎功能、提升椎体前/后缘高度、降低Cobb角水平,并减少再次骨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球囊椎体成形术 唑来膦酸 椎体前缘/后缘高度比
下载PDF
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辉 王永祥 +5 位作者 胡乐 蔡俊 张亮 冯新民 杨建东 陶玉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3-36,共4页
目的 观察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0例(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 目的 观察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脊柱外科收治的41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术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20例(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和对照组21例(单纯后路内固定)。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前及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背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并发症等。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1个月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的矫正度丢失均小于对照组,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1个月时,研究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切口均达到Ⅰ期愈合,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和连接棒断裂及其他并发症,末次随访时Frankel评级均为E级。结论 经安全三角区伤椎植骨联合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效果显著,能维持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安全三角区 植骨术 内固定术 椎体前缘高度 COBB角
下载PDF
PVP手术在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志辉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2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的:探析在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03~2022-03来我院就医的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选取69例进行分析,根据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析在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03~2022-03来我院就医的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中,选取69例进行分析,根据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接受保守治疗的35例纳入对照组,接受PVP手术的34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腰椎恢复情况(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以评估治疗效果,同时采用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估两组术后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大于对照组,且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中采用PVP手术治疗,能够减轻痛感,促进患者椎体功能恢复,强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 疼痛程度 椎体前缘高度
下载PDF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应用单侧PKP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闫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24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OVC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侧入路PKP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单侧PKP治疗。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OVC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双侧入路PKP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单侧PK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椎体情况(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凹角)、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26.42±4.44)min短于对照组的(43.36±5.57)min,术中出血量(22.85±4.73)ml、骨水泥注入量(2.67±0.33)ml均小于对照组的(48.78±6.54)、(6.75±0.79)ml,术中透视次数(18.21±3.57)次少于对照组的(37.83±5.34)次,骨水泥渗漏率5.71%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ODI、JOA、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ODI评分低于术前,JOA、ADL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椎体高度压缩率为(18.78±3.41)%、椎体前缘高度比为(60.82±7.43)%、矢状面凹角为(14.85±2.88)°,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为(13.14±2.32)%、椎体前缘高度比为(90.78±7.75)%、矢状面凹角为(3.77±0.55)°;对照组患者术前椎体高度压缩率为(18.85±3.56)%、椎体前缘高度比为(60.75±7.56)%、矢状面凹角为(14.43±2.54)°,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为(13.47±2.56)%、椎体前缘高度比为(89.64±7.12)%、矢状面凹角为(3.84±0.56)°;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前缘高度比、矢状面凹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矢状面凹角均小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比均高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8.38±6.56)、(68.75±7.57)、(75.81±8.39)分,观察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8.45±6.72)、(76.80±8.74)、(86.24±8.56)分。术后1周、3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患者采用单侧与双侧PKP均可减轻疼痛,促进脊柱功能和机体功能恢复,调节椎体状态,但单侧入路相较于双侧入路可更为有效改善手术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单侧入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高度压缩率 椎体前缘高度比 矢状面凹角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兴东 《中外医疗》 2021年第34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两组,以复位枕垫和康复训练者49例纳入对照组,以...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两组,以复位枕垫和康复训练者49例纳入对照组,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者49例纳入观察组,统计两组恢复优良率、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恢复优良率(95.92%)高于对照组(8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5)。观察组术前5项手术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VAS评分(1.28±0.32)分、Cobb's角(10.88±1.82)°、ODI指数(31.72±3.52)低于对照组,活动功能(90.34±2.99)分、椎体前缘高度(1.88±0.21)c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9、6.876、4.527、16.554、5.29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16%)高于对照组(2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1,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中可行性较高,可改善其疼痛程度及肢体功能,亦可降低并发症率,值得借鉴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老年 骨质疏松 胸腰椎压缩骨折 疼痛程度 椎体前缘高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