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asurements of NO_2 mixing ratios with topographic target light scattering-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system and comparisons to point monitoring technique
1
作者 王杨 李昂 +6 位作者 谢品华 曾议 王瑞斌 陈浩 裴显 刘建国 刘文清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285-290,共6页
A topographic target light scattering-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bTaL-DOA~) system is de- veloped for measuring average concentrations along a known optical path and studying surface-near distr... A topographic target light scattering-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IbTaL-DOA~) system is de- veloped for measuring average concentrations along a known optical path and studying surface-near distributions of atmospheric trace gases. The telescope of the ToTaL-DOAS system points to targets which are located at known dis- tances from the measurement device and illuminated by sunlight. Average concentration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can be retrieved by receiving sunlight reflected from the targets, A filed measurement of NO2 concentration is performed with the ToTaL-DOAS system in Shijiazhuang in the autumn of 2011. The measurement data are compared with con- centrations measured by the point monitoring technique at the same si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DOAS system is sensitive to the variation of NO2 concentrations along the optical p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optics target light scattering-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total-DOAS) atmospheric trace gas averaging mixing ratio
下载PDF
Variations in Optical Scattering and Backscattering by Organic and Inorganic Particulates in Chinese Lakes of Taihu, Chaohu and Dianchi 被引量:2
2
作者 LYU Heng WANG Qiao +3 位作者 WU Chuanqing ZHU Li LI Yunmei HUANG Jiazhu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26-38,共13页
This study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cattering and back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the particulates in three Chinese inland lakes(the Taihu Lake, the Chaohu Lake and the Dianchi Lake) based on in situ measurement... This study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cattering and back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the particulates in three Chinese inland lakes(the Taihu Lake, the Chaohu Lake and the Dianchi Lake) based on in situ measurements taken at 119 sites. We modeled the particulate scattering spectra using a wavelength-dependent power-law function, finding that the power-law exponents in the Taihu Lake and the Chaohu Lake differ from those in the Dianchi Lake but are similar to the values in the U.S. coastal waters. In contrast to the open ocean, the backscattering properties in the three lakes can not be determined only from 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 The backscattering ratio spectra exhibit a wavelength dependence feature in all three lakes, generally decreasing with the increasing wavelength.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backscattering ratio and the individual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clearly show that there are distinctive relations among the three lakes,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different compositions of optically active materials in the three lakes. Analysis of the mass-specific scattering and backscattering coefficients shows that the coefficients at wavelength 532 nm in the Taihu Lake and Chaohu Lake are similar, but they are appare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Dianchi Lake. Lastly, Model I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s were adopted to partition the mass-specific cross-sections for scattering and backscattering into organic and inorganic cross-sections to further interpret the scattering and backscattering properties.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particulates to scattering and backscattering is clearly different among the three lakes. The scattering and back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the particulates in the three inland lakes vary significantly based on our collected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existing semi-analytical water quality retrieval models of the Taihu Lake can not be applied perfectly to the Chaohu Lake and the Dianchi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向散射特性 内陆湖泊 无机颗粒 太湖 巢湖 滇池 中国 光散射
下载PDF
Unconventional Medium Effect in K^+ Scattering From ~6Li,^(12)C,^(28)Si and ^(40)Ca
3
作者 C.H.Cai P.Z.Ning +2 位作者 H.Shen Z.M.Xue S.Y.Yu 《Chinese journal of nuclear physics》 1995年第2期95-101,共7页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microscopic optical model calcul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the K<sup>+</sup> scattering from <sup>6</sup>Li,<sup>12</sup>C,<sup>28</sup>Si an... The results of comprehensive microscopic optical model calculations are pres-ented for the K<sup>+</sup> scattering from <sup>6</sup>Li,<sup>12</sup>C,<sup>28</sup>Si and <sup>40</sup>Ca at incident momenta 400-800MeV/c.The unconventional medium effect (i.e.the density-dependent correction forthe K<sup>+</sup>-nucleon scattering amplitude) is considered in two approaches.Both results arein agreement with recent experimental data.The influence of the correction on K<sup>+</sup> scat-tering from different nuclei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nd only a weak dependence of thein-medium nucleon“swelling”effects on the mass number of target nuclei is found ex-cept for very light loosely-bound nucle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CONVENTIONAL medium effect ratio of total CROSS SECTIONS of K^+-nucleus to K^+-d Differential CROSS SECTIONS of K^+ scattering QUARK NJL model
下载PDF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weak backscattering scatterers of PolSAR image
4
作者 ZHAO Lingli YANG Jie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6-319,共14页
关键词 遥感技术 遥感方式 遥感图像 图像处理
原文传递
河西春季沙尘气溶胶粒子散射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田磊 张武 +6 位作者 史晋森 黄建平 宋松涛 丁晓东 闭建荣 曹贤杰 张镭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0-1057,共8页
利用2008年春季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试验中张掖观测站的积分浑浊度仪及同期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有、无沙尘天气下气溶胶总散射系数(550nm)及后向散射比的日变化特征,讨论了一次典型的沙尘暴过程中气溶胶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天... 利用2008年春季中美沙尘暴联合观测试验中张掖观测站的积分浑浊度仪及同期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有、无沙尘天气下气溶胶总散射系数(550nm)及后向散射比的日变化特征,讨论了一次典型的沙尘暴过程中气溶胶的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在这两种天气状况下,总散射系数日变化都呈双峰型,但峰值大小和出现的时间不同。无沙尘日的气溶胶细粒子所占比例的变化较为明显,日较差比有沙尘日的大。沙尘暴发生时,气溶胶总散射系数有明显的突变,积分浊度仪是对沙尘气溶胶连续监测的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西走廊干旱区 气溶胶 总散射系数 后向散射系数比 积分浊度仪
下载PDF
黄东海海区总悬浮物散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炜 李铜基 +1 位作者 朱建华 陈清莲 《海洋技术》 2007年第2期42-46,共5页
我国黄东海水体散射特性非常复杂,这是造成该海域水色区划特点显著的原因之一。文中利用2003年4月黄东海试验数据(HD200304)对总悬浮物(TSM,Total Suspended Matter)的后向散射概率bbs和单位散射系数bs^*进行研究。基于对现场数据... 我国黄东海水体散射特性非常复杂,这是造成该海域水色区划特点显著的原因之一。文中利用2003年4月黄东海试验数据(HD200304)对总悬浮物(TSM,Total Suspended Matter)的后向散射概率bbs和单位散射系数bs^*进行研究。基于对现场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开发了总悬浮物后向散射概率模型,通过相对偏差分析表明,有近90%的样品反演相对偏差控制在±30%之内。对总悬浮物单位散射系数研究时,选择555 nm为参考波段,开发了不同波段间总悬浮物单位散射系数关系模型,通过相对偏差分析表明,有近94%的样品反演相对偏差在±10%之内,反演效果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悬浮物 散射 单位散射系数 后向散射概率
下载PDF
单波长发射五通道接收激光雷达系统研制 被引量:5
7
作者 陶宗明 单会会 +10 位作者 张辉 张连庆 王申浩 麻晓敏 周浦城 姚翎 薛模根 王邦新 谢晨波 刘东 王英俭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后向散射激光雷达是探测大气气溶胶参数的有力工具,但它存在盲区和过渡区,且需要假设气溶胶的消光后向散射系数比来反演气溶胶的参数,这些限制了它的探测范围和精度。集侧向散射、后向散射和拉曼散射于一体的单波长发射五通道接收激光... 后向散射激光雷达是探测大气气溶胶参数的有力工具,但它存在盲区和过渡区,且需要假设气溶胶的消光后向散射系数比来反演气溶胶的参数,这些限制了它的探测范围和精度。集侧向散射、后向散射和拉曼散射于一体的单波长发射五通道接收激光雷达系统,克服了上述困难。该激光雷达可以探测气溶胶的退偏比廓线、水汽混合比廓线、后向散射系数廓线和消光系数廓线等。气溶胶后向散射系数和消光系数可从地面到对流层顶进行探测,气溶胶退偏比廓线可以在对流层内进行探测,水汽混合比廓线可以在边界层内进行探测。在硬件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了各通道的信噪比和探测结果的随机相对误差。实例探测表明:该激光雷达系统数据可靠,探测范围较广。该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气溶胶消光系数、水汽时空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大气散射 激光雷达 后向散射系数 水汽混合比 退偏比
下载PDF
直线加速器小照野物理数据的测量和比较 被引量:7
8
作者 陈利 陈立新 +4 位作者 孙洪强 黄劭敏 孙文钊 高兴旺 邓小武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8-332,共5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精确的肿瘤放射治疗特别是立体定向和调强放射治疗,为了建立可靠的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模型,提供准确的小照射物理数据尤其重要。本研究通过测量不同能量下小照野的物理数据,分析和比较不同方法和不同电离室之间相应的... 背景与目的:对于精确的肿瘤放射治疗特别是立体定向和调强放射治疗,为了建立可靠的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模型,提供准确的小照射物理数据尤其重要。本研究通过测量不同能量下小照野的物理数据,分析和比较不同方法和不同电离室之间相应的测量误差。方法:在直线加速器4、6、8MV光子线下,采用0.65、0.13、0.01cm3的三种指形电离室,在30cm×30cm×30cm的固体水体模中测量了1cm×1cm~10cm×10cm照射野的总散射因子(total scatter factor,Scp)、准直器散射因子(collimator scatter factor,Sc)和组织最大剂量比(tissue-maximum ratio,TMR)等物理数据。对相应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照射野>3cm×3cm时,不同电离室的Scp和Sc测量结果偏差在0.8%以内;3cm×3cm以下的照射野的测量结果差别较大(最大64%);在4、6、8MV光子线1cm×1cm和2cm×2cm照射野的Sc测量中,0.13cm3电离室拉长源皮距(>150cm)比标准源皮距处(100cm)的测量结果分别大25.4%、6.9%、24.6%和1.4%、1.4%、2.2%;两种电离室0.01cm3和0.13cm3拉长距离测量的Sc对≥2cm×2cm照射野没有明显的偏差,对1cm×1cm照射野0.13cm3比0.01cm3测量值小0.2%、8.5%、3.4%。在1cm×1cm照射野的TMR测量中,0.01cm3和0.13cm3电离室在15cm以下区域的测量偏差较大,约为4%左右。对于2cm×2cm及以上照射野TMR的测量结果偏差较小(<1%)。>3cm×3cm的照射野中,TMR测量的结果与百分深度剂量(percentage depth dose,PDD)转换得到的TMR数据在深度15cm之前一致性较好,15cm深度之后有明显的偏差(>2%)。结论:测量小照射野物理数据时,由于侧向电子散射不够,需要谨慎选择测量探头。不同的测量探头对小照野物理数据的准确性可能存在较大的影响。当侧向电子平衡不能建立时,测量照射野的中心轴剂量的探头大小应该比照射野的半径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室 总散射因子 准直器散射因子 组织最大剂量比 小照射野
下载PDF
吸收体对γ闪烁能谱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沈激 叶云秀 +3 位作者 陈子瑜 王大勇 叶震宇 郑重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1-404,共4页
吸收体对于 γ闪烁能谱的影响表现为随着吸收体厚度的增加 ,峰康比和峰总比减小。计算了这种影响。通过实验给出了一定条件下 ,峰康比和峰总比与吸收体厚度间关系的经验公式 。
关键词 吸收体 γ闪烁能谱 峰康比 峰总比 康普顿散射 Γ射线
下载PDF
大气气溶胶消光后向散射比反演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洁 童奕澄 +3 位作者 肖达 张凯 刘崇 刘东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05-1316,共12页
气溶胶消光后向散射比是与气溶胶类型相关的一个重要光学参数,且是米散射激光雷达反演中的关键误差来源之一,近年来,激光雷达在大气气溶胶探测领域内的发展迅猛,因此调研消光后向散射比的反演方法对于气溶胶的探测与研究具有很大意义。... 气溶胶消光后向散射比是与气溶胶类型相关的一个重要光学参数,且是米散射激光雷达反演中的关键误差来源之一,近年来,激光雷达在大气气溶胶探测领域内的发展迅猛,因此调研消光后向散射比的反演方法对于气溶胶的探测与研究具有很大意义。本文根据使用的仪器及反演原理,对多种大气气溶胶消光后向散射比的反演算法进行了整理归纳,并从光学特性和微物理特性入手将这些方法联系起来。其中,光散射模型法、被动光学遥感法与激光雷达法联系紧密、应用广泛,为大气气溶胶的探测与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文章重点介绍了这3大类较为主流的反演方法,综述了相关方法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适用情况及优缺点,最后展望了未来大气气溶胶消光后向散射比反演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消光后向散射比 光散射模型 被动光学遥感 激光雷达
下载PDF
基于CALIPSO卫星资料的华东地区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璇 朱彬 +1 位作者 袁亮 关学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6年第5期79-86,共8页
基于2010年12月1日—2011年11月3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测者卫星搭载的激光雷达CALIPSO的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消光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得到了华东地区垂直方向上气溶胶粒子的散射能力、尺度、规... 基于2010年12月1日—2011年11月30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云—气溶胶激光雷达与红外探测者卫星搭载的激光雷达CALIPSO的监测数据,通过分析消光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得到了华东地区垂直方向上气溶胶粒子的散射能力、尺度、规则程度随高度的变化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高度的增加华东地区大气的散射能力减弱。整层大气不同季节粒子的形状大小不同,春季不规则、大粒径粒子所占比例与其他季节相比较大。夏季较规则、小粒径的粒子较多。各高度层的后向散射系数值分布范围为5伊10-4~20伊10-4km-1·sr-1。对不同高度消光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随时间变化的研究表明,春季受沙尘输送的影响,0~4km大气层中不规则大粒径粒子较多;4~8km大气层由于所含气溶胶粒子较少,大气散射能力随季节变化不明显;而8~10km大气层中粒子含量最少,导致大粒径粒子所占比例较高,此外该高度层在秋季不规则、大粒径粒子相对较多,冬季规则、小粒径粒子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IPSO 气溶胶 垂直分布 消光后向散射系数 体积退偏比 色比
下载PDF
近海海洋水体光散射特性研究——以蓬莱近岸海域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冰 李铜基 朱建华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4-81,共8页
对水体散射特性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蓬莱附近海域水体为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烟台蓬莱附近海域水体散射占据主导,单次散射反照率ω0在0.6~0.8之间变化,且后向散射比例Bp在0.08~0.17间变化,虽高于Mobley给出... 对水体散射特性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蓬莱附近海域水体为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烟台蓬莱附近海域水体散射占据主导,单次散射反照率ω0在0.6~0.8之间变化,且后向散射比例Bp在0.08~0.17间变化,虽高于Mobley给出的0.03的上限,但与Mie理论模拟计算的结果相吻合,属于具有强后向散射特征的II类水体;该区域的粒子折射指数*np高于1.15,说明水体具有典型的矿物质颗粒特征。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发现,文中提出的方法适合于我国近岸水体,可为研究我国近岸水体的水体散射特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散射 折射指数 后向散射比例 单次散射反照率 蓬莱
下载PDF
半导体和电离室探头在直线加速器数据测量中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孙文钊 张丹丹 邓小武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1期4626-4630,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半导体探头和电离室探头在三维水箱测量中的差异,为能够提高数据测量精度从而实现治疗计划系统建立准确的计算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在加速器8 MV光子线下,使用0.13 cm3的指形电离室和半导体探头在三维水箱中分别测量照射野1 ... 目的:比较分析半导体探头和电离室探头在三维水箱测量中的差异,为能够提高数据测量精度从而实现治疗计划系统建立准确的计算模型提供依据;方法:在加速器8 MV光子线下,使用0.13 cm3的指形电离室和半导体探头在三维水箱中分别测量照射野1 cm×1 cm,2 cm×2 cm,3 cm×3 cm,4 cm×4 cm,5 cm×5 cm,6 cm×6 cm,8 cm×8 cm,10 cm×10 cm的总散射因子、百分深度剂量曲线、离轴比曲线,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于总散射因子,在较大照射野测量时结果一致,在小野测量时存在差异,1 cm×1 cm照射野的两者测量结果偏差15.32%;对于百分深度曲线,在建成区差异最大,各照射野的在水面处的测量结果均偏差10%以上;对于离轴比曲线,在半影区存在显著差异,半导体探头在最大剂量点深度测量的射野大小均小明显小于电离室测量的结果。结论:总散射因子,小照射野测量时建议使用半导体探头或者较小体积的电离室;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建议使用电离室探头;离轴比曲线,使用半导体探头可测量到较好的射野半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散射因子 百分深度剂量 离轴比 半影
下载PDF
K^+核散射的动量相关性与靶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玉红 李磊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50,共4页
本文研究K+核散射的动量相关性与靶核质量数相关性.在Glauber理论框架下推出总截面比、入射动量PK及靶核质量数A的解析关系式.计算结果较好地与PK=450~800MeV/c的6Li、12C、28Si、40Ca散射的最新实验数据符合,说明本文的简单理... 本文研究K+核散射的动量相关性与靶核质量数相关性.在Glauber理论框架下推出总截面比、入射动量PK及靶核质量数A的解析关系式.计算结果较好地与PK=450~800MeV/c的6Li、12C、28Si、40Ca散射的最新实验数据符合,说明本文的简单理论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散射 GLAUBER理论 动量相关性 靶核相关性
下载PDF
内陆湖泊富营养化水体散射系数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施坤 李云梅 +5 位作者 王桥 杨煜 金鑫 王彦飞 尹斌 张红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78-2485,共8页
2008年11月、2009年4月、2009年6月分别对太湖水体56,31个样点、巢湖水体30个样点进行野外实验。对散射系数与总悬浮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季节、不同湖泊散射系数与总悬浮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到比散射系数;建立了不同... 2008年11月、2009年4月、2009年6月分别对太湖水体56,31个样点、巢湖水体30个样点进行野外实验。对散射系数与总悬浮物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季节、不同湖泊散射系数与总悬浮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得到比散射系数;建立了不同季节和湖泊的散射系数光谱模型;运用生物光学模型,估算出后向散射概率,并讨论其波谱的依赖性。结论为:1)太湖水体不同季节以及巢湖水体的散射系数与总悬浮物浓度具有较为稳定的线性关系;2)太湖水体不同季节以及巢湖水体具有较为稳定的比散射系数,其值约为0.63m2/g;3)太湖不同季节的水体、巢湖水体的散射系数具有较为稳定的光谱模型;4)太湖不同季节的水体、巢湖水体的后向散射概率并无光谱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光学 散射模型 生物光学 后向散射概率
原文传递
极化SAR影像弱散射地物统计分类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伶俐 杨杰 +2 位作者 李平湘 郎丰铠 史磊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312-319,306,共14页
针对Wishart分类器对功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不易区分极化SAR影像上水体、道路、裸土、阴影等弱后向散射地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极化目标分解和假设检验的弱散射地物统计分类方法。即在H-α初始化的基础上,使用似然比检验得出像元与每... 针对Wishart分类器对功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不易区分极化SAR影像上水体、道路、裸土、阴影等弱后向散射地物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极化目标分解和假设检验的弱散射地物统计分类方法。即在H-α初始化的基础上,使用似然比检验得出像元与每个类中心的相似性,并将其作为像元与类中心的距离测度。根据第一类错误概率和统计量的概率分布,将相似性很小的强散射点归为拒绝类,减少对分类的影响;对不能显著拒绝的像元归入具有最小统计量的类别中。通过使用E-SARL波段和Radarsat-2C波段全极化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有利于弱散射地物极化信息的利用,能够实现水体、道路、裸露的土壤和阴影等的精确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PolSAR) 似然比检验 弱散射地物 非监督分类
原文传递
上海霾与非霾期间大气颗粒物光学特性垂直分布特征和质量浓度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婷婷 陈勇航 +5 位作者 赵兵科 张华 成天涛 孙冉 丁明月 顾非凡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58-1565,共8页
采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云-气溶胶激光雷达红外开拓者卫星搭载的正交极化云-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产品,包括消光系数、光学厚度、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结合地面监测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分析上海大气相对湿度小于80%霾发生期... 采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云-气溶胶激光雷达红外开拓者卫星搭载的正交极化云-气溶胶激光雷达数据产品,包括消光系数、光学厚度、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结合地面监测的颗粒物质量浓度,分析上海大气相对湿度小于80%霾发生期间气溶胶光学属性的垂直分布特征和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并与非霾期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霾期间532 nm和1064 nm消光系数在垂直高度上(海拔:0~10 km)均大于非霾期间,且大多数霾期间颗粒物在整层大气的光学厚度大于非霾期间.在近地面,霾期间大气颗粒物散射能力大于非霾期间.各垂直高度层,霾与非霾期间小粒径和规则气溶胶占主导地位.霾期间近地面大粒径颗粒物在霾期间所占比例大于非霾期间;2.0~4.0 km高度层,霾和非霾期间细颗粒所占比例接近;4.0~10.0 km高度层,霾期间细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大于非霾期间.PM1、PM2.5和PM10质量浓度在霾期间均大于非霾期间,且霾期间细颗粒物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颗粒物质量浓度和比值PM1/PM2.5和PM2.5/PM10分别随霾污染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冬季颗粒物质量浓度最高,主要来自细颗粒物的贡献;而春季PM10质量浓度高于其它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光系数 532 nm后向散射系数 体积退偏比 色比
原文传递
基于QAA算法的巢湖悬浮物浓度反演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红 黄家柱 +3 位作者 李云梅 徐祎凡 刘忠华 徐昕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29-435,共7页
QAA(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算法基于辐射传输原理,估算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半分析模型方法.2009年6月对巢湖水体进行野外实测,在获得遥感反射率、吸收衰减系数、悬浮物浓度(cTSM)等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巢湖水体cTS... QAA(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算法基于辐射传输原理,估算水体后向散射系数,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半分析模型方法.2009年6月对巢湖水体进行野外实测,在获得遥感反射率、吸收衰减系数、悬浮物浓度(cTSM)等数据的基础上,构建了巢湖水体cTSM的近红外双波段反演模型,并将QAA算法计算得到的后向散射概率作为输入,以期提高cTSM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①对巢湖水体而言,807 nm和834 nm是构建近红外双波段模型的最佳波段,807 nm处的单位散射系数为0.411 m2.g-1,834 nm处的单位散射系数为0.395 m2.g-1;②利用QAA算法计算得到的巢湖水体的后向散射概率为0.029,将该值输入反演模型后,cTSM的反演精度与输入其他经验值相比得到明显提高,反演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分别达到12.143 mg.L-1和24.378%;③在cTSM较高的站点(近似高于30 mg.L-1),利用近红外双波段模型反演的悬浮物浓度结果更为稳定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悬浮物浓度 近红外 QAA算法 后向散射概率
原文传递
水体有机和无机颗粒组分变化对散射和后向散射特性影响研究
19
作者 姜玲玲 段家辉 +3 位作者 王林 陈艳拢 李炳南 郭翔宇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88,共8页
研究颗粒物的比例构成对散射及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对推动水色遥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2017年6月和9月秦皇岛附近海域的实测数据,获取了各站位有机颗粒(POM)、无机颗粒(PIM)的浓度以及散射、后向散射等光谱参数,并进行了相... 研究颗粒物的比例构成对散射及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对推动水色遥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2017年6月和9月秦皇岛附近海域的实测数据,获取了各站位有机颗粒(POM)、无机颗粒(PIM)的浓度以及散射、后向散射等光谱参数,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受水体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各波段比后向散射系数的变化幅度明显增大,变异系数CV最大值出现在550 nm处;通过建立散射、后向散射系数与总悬浮颗粒物浓度(SPM)以及与PIM和POM之间的关系模型发现,水体的后向散射受水体颗粒物构成影响较大,与有机、无机颗粒物浓度之间的模型精度较高,均方根误差(RMSE)的变化范围为0.0094~0.0143,模型精度在700 nm处最好;同时,分析了无机颗粒物的比例构成(PIM/SPM)对散射效率和后向散射效率的影响,得出相对于散射效率Qbe,后向散射效率Qbbe受无机颗粒物比例构成影响最大,但是Qbbe与PIM/SPM的相关性并不是很高,决定系数R2为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特性 后向散射系数 总悬浮颗粒物浓度 无机颗粒物浓度
原文传递
最新V4版CALIOP云和气溶胶衰减后向散射与V3版的差异
20
作者 张天澈 吴东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71,共9页
为研究正交偏振云-气溶胶激光雷达(CALIOP)最新Version 4(V4)版产品与Version 3(V3)版产品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衰减后向散射特征的差异及其对以往研究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2011年1、4、7、10月CALIOP这两个版本的数据,对20.2 km海拔高度... 为研究正交偏振云-气溶胶激光雷达(CALIOP)最新Version 4(V4)版产品与Version 3(V3)版产品全球大气气溶胶和云衰减后向散射特征的差异及其对以往研究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2011年1、4、7、10月CALIOP这两个版本的数据,对20.2 km海拔高度内全球范围云和气溶胶样本点的532 nm总衰减后向散射、1064 nm衰减后向散射、总衰减颜色比进行了概率分布统计,并对两个不同版本相应数据的相对偏差做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或气溶胶V4版与V3版散射数据的相对偏差趋于正值,夜间数据的变化比日间数据明显。V4版与V3版云的日间532nm总衰减后向散射、1064 nm衰减后向散射及总衰减颜色比的相对偏差均值分别为3.40%、4.66%和1.18%,而夜间的则分别为2.80%、8.00%和5.33%。气溶胶的532 nm总衰减后向散射、1064 nm衰减后向散射及总衰减颜色比的相对偏差均值日间分别为1.14%、6.94%和5.62%,夜间分别为3.33%、10.92%和7.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海洋光学 衰减后向散射 总衰减颜色比 CALIPSO/CALIOP 气溶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