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3
1
作者 冉兴无 李晓松 +3 位作者 童南伟 李启富 汤保德 李秀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99-703,共5页
目的 探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 ,体脂分布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 30 9例志愿受试者在腰椎 4~ 5间隙水平进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SA)及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 (VA)的测量 ,并计算 VA与 S... 目的 探讨中国肥胖人群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研究 ,体脂分布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 30 9例志愿受试者在腰椎 4~ 5间隙水平进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SA)及腹腔内脏器脂肪面积 (VA)的测量 ,并计算 VA与 SA的比值 (VSR) ,同时测量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 ,空腹甘油三酯 (TG)、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 ,血尿酸 (UA ) ,体质量 (W)、身高 (H) ,并计算体重指数 (BMI)。结果  1无论男女 ,其 VSR均高于欧美肥胖人群 ;内脏型肥胖 (VFO)的年龄、TG及 L DL- c均显著的高于腹壁皮下型肥胖 (SFO) ;在男性 ,VFO的 TC、UA高于 SFO。 2以 VSR在男女两组配对分析 ,发现男性 U A、TG水平均高于女性受试者。3偏相关分析 ,在校正年龄和 BMI后 ,无论男女 ,VSR与 TG、L DL- c呈正相关 ,SA与 L DL- c呈负相关 ;在男性 ,VA与 SBP呈正相关 ,SA与 TG呈负相关 ;在女性 ,VA与 TG、L DL- c呈正相关 ,SA与 L DL- c负相关 ,与 HDL- c、UA呈正相关。 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在男性受试者 ,SA、VA和 VSR分别是 TG和 L DL - c、SBP以及 TC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女性受试者 ,BMI和 SA是影响 SBP、U A和 HDL - c的重要因素 ,VSR是 TG、L D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皮下脂肪含量 腹腔内脏器脂肪含量 肥胖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下载PDF
应用简易体脂参数估测中国肥胖人群腹腔内及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被引量:19
2
作者 冉兴无 李晓松 +3 位作者 童南伟 李启富 汤保德 李秀钧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19-522,526,共5页
目的 探讨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 ( 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 ( VA)的关系 ,并且用年龄、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 SA及 VA的方程。方法 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 3 0 9例志愿受试者 (男 88例 ,女 2 2 1例 )在腰椎 4、5间隙水平进行 SA及 VA... 目的 探讨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 ( 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 ( VA)的关系 ,并且用年龄、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 SA及 VA的方程。方法 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 3 0 9例志愿受试者 (男 88例 ,女 2 2 1例 )在腰椎 4、5间隙水平进行 SA及 VA的测量 ,同时测量其体重 ( W)、身高 ( H)、体重指数 ( BMI)、腰围 ( WC)、腹围 ( AC)、臀围( HC)以及腰臀比 ( WHR)。随机抽取 80 %的受试者 ( 2 5 9例 ,其中男性 78例 ,女性 181例 )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分别以 SA及 VA为因变量 ,年龄、W、H、BMI、WC、AC、HC以及 WHR为自变量 ,建立回归方程 ,用剩余的 2 0 %受试者 ( 5 0例 ,其中男性 10例 ,女性 40例 )对回归方程进行回代验证。结果 在男性 ,预测 SA和 VA的回归方程中均包含了 WC和年龄 ;在女性 ,预测 S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 AC和 BMI,预测 V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 WHR、W和年龄。在回代验证中 ,V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男、女性分别为 - 7.83 %和 - 6.94% ;S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在男、女性分别为 8.0 1%和 0 .69% ,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结论  SA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体脂参数 估测 中国 肥胖人群 腹腔 腹壁皮下脂肪 面积
下载PDF
应用简易体脂参数估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内及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大凤 余婷婷 +1 位作者 宋彬 冉兴无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43-946,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VA)的关系,并且用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SA及VA的方程。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9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SA及VA的测量,同时测量其体重(W)、身...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简易体脂参数与腹壁皮下(SA)及腹腔内脂肪含量(VA)的关系,并且用简易体脂参数来建立预测SA及VA的方程。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扫描对91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在腰椎4-5间隙水平进行SA及VA的测量,同时测量其体重(W)、身高(H)、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以及腰臀比(WHR)。随机抽取80%的病例(77例)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SA及VA为因变量,W、BMI、WC以及WHR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用剩余的20%受试者(14例)对回归方程进行回代验证。结果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预测S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BMI,预测VA的回归方程中包含了WC和BMI;在回代验证中,S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为+4.34%,VA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平均差异为+2.06%,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吻合程度较好。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SA及VA可以通过简易体脂参数来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腹壁皮下脂肪含量 腹腔内脏器脂肪含量 简易体脂参数 多元逐步回归
下载PDF
CT测量的精确体脂参数和简易体脂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小玲 佟海滨 +7 位作者 方继良 魏军平 张民 王慧荣 李敏 董柳 周丽波 仝小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3289-3292,共4页
目的评估CT测量的精确体脂参数(腹腔内脂肪面积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和各简易体脂参数(腰围、体重指数和腰臀比)间的关系,以及各体脂参数评估腹型肥胖的最佳切点及优势。方法采集61例受检者一般资料、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计算各简易... 目的评估CT测量的精确体脂参数(腹腔内脂肪面积和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和各简易体脂参数(腰围、体重指数和腰臀比)间的关系,以及各体脂参数评估腹型肥胖的最佳切点及优势。方法采集61例受检者一般资料、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计算各简易体脂参数;应用螺旋CT于脐水平进行腹部扫描,自配软件计算腹腔内脂肪面积、腹壁皮下脂肪面积,计算腹部脂肪比(腹腔内脂肪面积/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各体脂参数间及简易体脂参数与腹部脂肪比的相关性。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各体脂参数评估腹型肥胖的最佳切点。结果女性组CT精确体脂参数及简易体脂参数之间均相关。男性组腹腔内脂肪面积和简易体脂参数间均相关,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只和腰围、体重指数相关。男性及女性组,CT脂肪比与各简易体脂参数均不存在相关性。评估腹型肥胖在男性和女性的最佳切点:体重指数均为25 kg/m2;腰臀比为0.90和0.83;内脏脂肪面积为100 cm2和49 cm2;腹壁脂肪面积为136 cm2和210 cm2。结论 CT测量的精确体脂参数可以较准确评估腹部脂肪的分布,与简易体脂参数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且较简易体脂参数可提供更多的有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脂肪面积 腹壁皮下脂肪面积 腰围 体重指数 腰臀比
下载PDF
CT测量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在评价胰岛素抵抗中的价值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咨苗 刘运财 +2 位作者 倪连松 沈飞霞 汪大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7年第10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CT测量腹内脂肪而积/皮下脂肪而积在评价胰岛素抵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以腹型肥胖为特征的血糖正常者35例(A组),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及空腹血糖〈10mmol/L的糖尿病患者65例(B组),测量或计算两组患者腰围、臀围、... 目的探讨CT测量腹内脂肪而积/皮下脂肪而积在评价胰岛素抵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以腹型肥胖为特征的血糖正常者35例(A组),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及空腹血糖〈10mmol/L的糖尿病患者65例(B组),测量或计算两组患者腰围、臀围、腰臀比、体重指数(BMI),采用螺旋CT取仰卧位屏气状态下在脐平面进行扫描,测量腹内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并计算二者的比值;采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稳态模型评估2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2-IRI)。结果腹内脂肪面积和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在B组[(130.30±43.79)cm^2和0.98±0.36]均明显高于A组[(101.90±44.45)cm^2和0.6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0.60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lnHOMA2-IRI与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的相关系数为0.802(P〈0.01)。结论腹内脂肪过度堆积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标志之一,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0.60则提示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但〈0.60不能说明无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胰岛素抵抗 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患者肝内脂肪沉积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周峘 滕香宇 刘伟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50-652,676,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患者肝内脂肪沉积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未用过口服降糖药的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1H-MRS法评估肝内脂肪含量(IHCL),比较IHCL水平不同组的脂肪量及分布、代谢改变和循环中脂肪因子、细胞因子的...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腹型肥胖患者肝内脂肪沉积的危险因素。方法:以未用过口服降糖药的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1H-MRS法评估肝内脂肪含量(IHCL),比较IHCL水平不同组的脂肪量及分布、代谢改变和循环中脂肪因子、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以IHCL值的下四分位数为切点分成少量脂肪浸润组与明显脂肪浸润组时,两组间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臀比这些简单体脂指标无显著差别。而L3断面的CT扫描显示腹腔内脂肪占总横断面脂肪百分比差别具统计学意义(45.27±17.01比56.72±8.77,P=0.02)。明显脂肪浸润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少量脂肪浸润组(19.49±12.08比12.36±5.03,P=0.022),而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校正性别和年龄后,IHCL与腹腔内脂肪占横断面总体脂百分比(r=0.58,P<0.05),肝脏体积(r=0.46,P<0.05),血脂联素水平(r=0.43,P<0.05)及HOMA-IR(r=0.62,P<0.05)相关。结论:腹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IHCL与腹腔内脂肪占横断面总体脂百分比、肝脏体积、血脂联素水平及HOMA-IR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脂联素 腹内脂肪面积
下载PDF
电针加耳穴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腹部MRI中VA、SA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马朝阳 李海新 +4 位作者 万文俊 王艳富 涂茜 欧阳赛 李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第18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加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simple obesity)的临床疗效,并通过MRI对患者腹壁皮下脂肪含量(SA)和腹腔内脏器脂肪含量(VA)的改变进行监测,从而探讨MRI在单纯性肥胖症治疗过程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患者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 目的观察电针加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simple obesity)的临床疗效,并通过MRI对患者腹壁皮下脂肪含量(SA)和腹腔内脏器脂肪含量(VA)的改变进行监测,从而探讨MRI在单纯性肥胖症治疗过程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患者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治疗组(电针+耳穴组)、对照组1(电针组)和对照组2(耳穴组)各50例。3个疗程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SA及VA的改变。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96%,对照组1为65.91%,对照组2为67.44%,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3组患者BMI、VA及SA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加耳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显着,并且把磁共振引入到减肥疗效的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症 电针疗法 耳穴疗法 皮下脂肪含量 腹腔内脏脂肪含量
下载PDF
不同程度的腹型肥胖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蔡文祎 王媛媛 +6 位作者 王战建 刘宽芝 宋庆芳 张洁 娄萍萍 李红霞 王书畅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0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腹型肥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以CT测量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评价90例T2DM患者腹型肥胖的程度,以其腹型肥胖程度将受试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6),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其左...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腹型肥胖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心脏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以CT测量腹内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评价90例T2DM患者腹型肥胖的程度,以其腹型肥胖程度将受试者分为A组(n=44)和B组(n=46),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其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心脏结构改变,比较其心脏功能和结构方面的差异。结果腹型肥胖程度不同的2组T2DM患者,在年龄、发病时间、BMI、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心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峰)低于A组的平均水平,而其左心室舒张晚期充盈峰值流速(A峰)高于对照组平均水平(P<0.05),其E/A较A组显著降低;但左心室收缩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脏结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型肥胖程度更严重的T2DM患者,其左心室舒张功能低于肥胖程度较轻的患者,腹型肥胖加重了T2DM患者的心血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型肥胖 2型糖尿病 心脏舒张功能 腹内脂肪面积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全身脂肪分布特征与人体学参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戚玉龙 赵琴琴 +4 位作者 程传力 邹超 刘新 郑海荣 成官迅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8期180-185,共6页
目的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图像可定量反映全身脂肪分布,本文基于全身脂肪分布特征的自动分析方法,探索了脂肪分布特征与传统人体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7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全身横断位磁共振PDFF图像扫描,覆盖范围从颈部到膝... 目的磁共振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图像可定量反映全身脂肪分布,本文基于全身脂肪分布特征的自动分析方法,探索了脂肪分布特征与传统人体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7名志愿者分别进行全身横断位磁共振PDFF图像扫描,覆盖范围从颈部到膝盖,每位志愿者获得约160张PDFF图像;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全自动脂肪分割法对全身脂肪(TAT)进行分割,得到各部位皮下脂肪(SAT)和内部脂肪(IAT)分布图;最终分析基于PDFF图像的全身脂肪分布特征与人体学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仅全身脂肪体积比例与传统人体学指标呈中度相关性,其他指标与人体学指标相关性均较低。与人体学指标不同,全身脂肪分布特征在性别之间体现出较大差异。结论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全身脂肪分布特征能为肥胖的相关研究提供全新的手段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密度脂肪分数成像 皮下脂肪 腹腔内脂肪 代谢相关性疾病 身体质量指标 腰臀比
下载PDF
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大凤 余婷婷 +1 位作者 宋彬 冉兴无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用CT测量91例男性T2DM患者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脏器脂肪面积(VA),计算VA/SA(VSR)以及腹部总体脂量(TAF),同时检测代谢参数,计算BMI;对体脂参... 目的探讨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体脂分布特点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用CT测量91例男性T2DM患者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脏器脂肪面积(VA),计算VA/SA(VSR)以及腹部总体脂量(TAF),同时检测代谢参数,计算BMI;对体脂参数与代谢危险因素行peanson相关分析、偏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体脂分布与年龄无相关关系;无论BMI高低,其VSR均明显高于欧美肥胖人群和我国肥胖人群;内脏型肥胖的HbA_1c、TG、FFA水平高于皮下型肥胖组,FIns、FPG水平低于皮下型肥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校正年龄、糖尿病病程和BMI后,VA、SA和TAF均与FFA呈正相关,VSR与HbA_1c呈正相关;(3)BMI为影响DBP、UA、FIns的独立危险因素,影响SBP、TG、HDL-C的重要因素;TAF是影响2hFFA的独立危险因素;VA为影响FFA的独立危险因素;SA是影响FPG的独立危险因素;VSR是影响HbA_1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T2DM患者体脂分布以中心性肥胖、尤其是腹部内脏脂肪增加为特点;其心血管危险因素不仅与总体脂有关,更与体脂分布(腹型肥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积 腹壁皮下脂肪 腹腔脏器脂肪 总体脂 心血管危险因素 糖尿病 2型
原文传递
腹部脂肪分布与肺通气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露 王哲涛 罗凤鸣 《华西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研究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 tissue area,VTA)和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area,STA)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进而评估腹部脂肪分布在肺通气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中选择2017年1... 目的研究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adipose tissue area,VTA)和皮下脂肪面积(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 area,STA)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进而评估腹部脂肪分布在肺通气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电子病历系统中选择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既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又完成腹部CT的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肺通气功能指标[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 s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1 s率(FEV_(1)/FVC)],并通过腹部CT测量获得VTA和STA数据。比较患者肺通气功能与VTA和STA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224例。根据VTA/STA比值分组,其中VTA/STA<1组92例(41.07%),VTA/STA≥1组132例(58.93%)。VTA与FVC不相关(r_(s)=-0.078,P=0.244),与VC(r_(s)=-0.138,P=0.040)、FEV_(1)(r_(s)=-0.141,P=0.034)、FEV_(1)/FVC(r_(s)=-0.137,P=0.041)均呈负相关;STA则与VC、FVC、FEV_(1)、FEV_(1)/FVC均不相关(P>0.05)。VTA/STA与VC(r_(s)=-0.220,P=0.001)、FEV_(1)(r_(s)=-0.273,P<0.001)、FEV_(1)/FVC(r_(s)=-0.380,P<0.001)均呈负相关,与FVC不相关(r_(s)=-0.083,P=0.214)。在VTA/STA<1组,VTA/STA与FEV_(1)(r_(s)=-0.205,P=0.050)、FEV_(1)/FVC(r_(s)=-0.317,P=0.002)呈负相关,与VC、FVC均不相关(P>0.05);在VTA/STA≥1组,VTA/STA与VC、FVC、FEV_(1)、FEV_(1)/FVC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VTA和STA与肺通气功能多呈负相关,VTA/STA可以作为评估腹部脂肪分布与肺通气功能之间关系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脂肪面积 皮下脂肪面积 肺通气功能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内脏脂肪组织/皮下脂肪组织比值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武敏 杨敬平 +2 位作者 姚翠玲 徐喜媛 徐海燕 《现代医学》 2022年第1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皮下脂肪组织(SAT)的比值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156例ARDS患者,采用腹部CT测量VAT和SAT并计算分析VAT/SAT。利用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组织(VAT)/皮下脂肪组织(SAT)的比值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156例ARDS患者,采用腹部CT测量VAT和SAT并计算分析VAT/SAT。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VAT/SAT预测ARDS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最佳临界值,并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VAT/SAT组和低VAT/SAT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D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VAT/SAT预测ARDS的最佳临界值为3.15,与低VAT/SAT组(n=98)相比,高VAT/SAT组(n=58)患者男性比例、有吸烟史患者比例、住院死亡率、ICU住院时间升高,有饮酒史患者比例降低(P<0.05)。156例ARDS患者,48例患者死亡(死亡组),总体住院死亡率为30.8%。死亡组患者VAT/SAT、APACHEⅡ评分、有吸烟史患者比例、ARDS严重程度均高于存活患者,死亡患者SAT、VAT低于存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AT/SAT(OR:4.762;95%CI:2.305~9.839,P<0.001)、APACHEⅡ评分(OR:1.183;95%CI:1.111~1.261,P<0.001)、ARDS程度(OR:2.939;95%CI:1.191~7.252,P=0.019)是ARDS患者死亡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较高的VAT/SAT可预测ARDS患者预后可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内脏脂肪组织与皮下脂肪比值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