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2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ustal and uppermost mantle structure of SE Tibetan plateau from Rayleigh-wave group-velocity measurements 被引量:23
1
作者 Yonghua Li Jiatie Pan +1 位作者 Qingju Wu Zhifeng Ding 《Earthquake Science》 2014年第4期411-419,共9页
A shear-wave velocity model of the crust and uppermost mantle beneath the SE Tibetan plateau was derived by inverting Rayleigh-wave group-velocity mea- surements of periods between 10 and 70 s. Rayleigh-wave group-vel... A shear-wave velocity model of the crust and uppermost mantle beneath the SE Tibetan plateau was derived by inverting Rayleigh-wave group-velocity mea- surements of periods between 10 and 70 s. Rayleigh-wave group-velocity dispersions along more than 3,000 inter- station paths were measured based on analysis of telese- ismic wavelbrm data recorded by temporary seismic stations. These observations were then utilized to construct 2D group-velocity maps in the period range of 10-70 s. Tile new group-velocity maps have an enhanced resolution compared with previous global and regional group-velocity models in this region because of the denser and more uniform data coverage. The lateral resolution across the region is about 0.5° for the periods used in this study. Local dispersion curves were then inverted for a 3D shear-wave velocity model of the region by applying a linear inversion scheme. Our 3D shear-wave model confirms the presence of low-velocity zones (LVZs) in the crust beneath the northern part of this region. Our irnaging shows that the upper-middle crustal LVZ beneath the Tengchong region is isolated from these LVZs beneath the eastern and northern part of this region. The upper-middle crustal LVZ may be regarded as evidence of a rnagma chamber in the crust beneath the Tengchong Volcanoes. Our model also reveals a slow lithospheric structure beneath Tengchong and a fast shield-like mantle beneath the stable Yangtze bl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 Tibetan plateau Shear-wave velocity rayleigh-wave tomography Group velocity
下载PDF
High-Frequency Rayleigh-Wave Method 被引量:3
2
作者 Richard D Miller 徐义贤 +3 位作者 罗银河 陈超 刘江平 Julian Ivanov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9年第3期563-579,共17页
High-frequency (〉2 Hz) Rayleigh-wave data acquired with a multichannel recording system have been utilized to determine shear (S)-wave velocities in near-surface geophysics since the early 1980s. This overview ar... High-frequency (〉2 Hz) Rayleigh-wave data acquired with a multichannel recording system have been utilized to determine shear (S)-wave velocities in near-surface geophysics since the early 1980s. This overview article discusses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of high-frequency surface-wave techniques achieved by research groups at the Kansas Geological Survey and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in the last 15 years. The multichannel analysis of surface wave (MASW) method is a non-invasive acoustic approach to estimate near-surface S-wave velocit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SW results and direct borehole measurements are approximately 15% or less and random. Studies show that simultaneous inversion with higher modes and the fundamental mode can increase model resolution and an investigation depth. The other important seismic property, quality factor (Q), can also be estimated with the MASW method by inverting attenuation coefficients of Rayleigh waves. An inverted model (S-wave velocity or Q) obtained using a damped least-squares method can be assessed by an optimal damping vector in a vicinity of the inverted model determined by an objective function, which is the trace of a weighted sum of model-resolution and model-covariance matrices. Current developments include modeUng high-frequency Rayleigh-waves in near-surface media, which builds a foundation for shallow seismic or Rayleigh-wave inversion in the time-offset domain; imaging dispersive energy with high resolution in the frequency-velocity domain and possibly with data in an arbitrary acquisition geometry, which opens a door for 3D surface-wave techniques; and successfully separating surface-wave modes, which provides a valuable tool to perform S-wave velocity profiling with high-horizontal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yleigh wave DISPERSION high mode mode separation seismic modeling model appraisal.
原文传递
利用瑞利面波提高近地表横波速度精度的方法
3
作者 西永在 廖桂香 +1 位作者 李永博 吴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7-964,共8页
二维油气地震勘探中,由于受野外施工条件、成本效益等诸多因素限制,地震记录的野外采集道间距往往较大,这种地震记录往往容易产生空间假频,降低其频率—速度谱信噪比。为此,提出利用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分析特性,对大时空采样记录进行基... 二维油气地震勘探中,由于受野外施工条件、成本效益等诸多因素限制,地震记录的野外采集道间距往往较大,这种地震记录往往容易产生空间假频,降低其频率—速度谱信噪比。为此,提出利用小波变换良好的时频分析特性,对大时空采样记录进行基于小波基的道内插值,以提高P-SV转换波地震资料中的瑞利面波频散高频信息的精度,从而提高反演表层横波速度结构精度,提高P-SV转换波的横波静校正精度。对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进行的验证计算表明,基于小波基的道内插值方法具有抗假频性,瑞利面波基阶频散曲线拐点更清晰,高频段能量更加集中,反演的横波速度精度更高,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道距采样 小波变换 道内插值 瑞利面波 P-SV 利静校正
下载PDF
瑞利波作用下考虑竖向荷载影响的单桩在饱和软土中的水平动力分析
4
作者 周凤玺 高智岗 +1 位作者 曹小林 戴国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66-170,共5页
桩在竖向荷载和瑞利波共同作用下产生水平振动,竖向荷载会因二阶效应导致水平位移增大。为研究桩在饱和软土地基中的水平动力响应,建立瑞利波作用下单桩动力响应的计算模型。基于Biot理论计算均匀自由场中饱和软土地基的水平动力响应。... 桩在竖向荷载和瑞利波共同作用下产生水平振动,竖向荷载会因二阶效应导致水平位移增大。为研究桩在饱和软土地基中的水平动力响应,建立瑞利波作用下单桩动力响应的计算模型。基于Biot理论计算均匀自由场中饱和软土地基的水平动力响应。利用边界条件求得土体阻力封闭解。基于Timoshenko梁理论建立桩基动力微分方程,得到桩的水平位移、弯矩和转角的解析解。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模型正确性,分析竖向荷载、无量纲频率对桩水平振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竖向荷载和桩长对水平振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土 柔性约束 水平振动 瑞利波 TIMOSHENKO梁
下载PDF
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研究综述
5
作者 朱洪洲 阳绪缘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588-10604,共17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和病害,以便及时采取养护或其他处理措施,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同时,为促进沥青路面内部隐性病害和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沥青路面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分别综述了探地雷达... 为了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和病害,以便及时采取养护或其他处理措施,保障道路行车安全。同时,为促进沥青路面内部隐性病害和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沥青路面内部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进行了综述。分别综述了探地雷达的基本原理、在沥青路面检测中的应用以及探地雷达图谱的智能识别,超声波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超声波的衰减规律研究和其在路面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红外热成像技术、核子密度仪、无核密度仪和瑞利波法的检测原理和在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检测中的应用与研究,最后汇总了各检测技术的检测原理、检测缺陷类型和优缺点等,并探讨了各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沥青路面内部缺陷无损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与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内部缺陷 无损检测 探地雷达 超声波 红外热成像 无核密度仪 瑞利波
下载PDF
基于天然源面波地形校正的堰塞体探测
6
作者 刘海涛 徐复兴 +1 位作者 熊友亮 李欢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7期41-45,共5页
为提高堰塞体的天然源面波探测成果中面波速度值的准确性及计算面波速度记录点空间位置,改变以往处理模式中假定各检波器在同一高程的前提,在面波数据处理中加入台阵中各检波器的高程值,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测点的面波速度记录点空... 为提高堰塞体的天然源面波探测成果中面波速度值的准确性及计算面波速度记录点空间位置,改变以往处理模式中假定各检波器在同一高程的前提,在面波数据处理中加入台阵中各检波器的高程值,并采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测点的面波速度记录点空间位置,进行地形校正处理,从而提高面波速度值和面波速度记录点空间位置的准确性。将此天然源面波地形校正处理技术应用于唐家山、叠溪、松坪沟等堰塞体探测中,结果表明:经地形校正处理后,探测平均误差由8.8%降低至4.3%,并使现场检波器台阵布置灵活性提高,提升了探测效率。在目前没有自带地形处理功能的面波处理软件情况下,该技术实现了对面波数据处理结果的地形校正,提高了面波勘探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堰塞体 天然源面波 地形校正 瑞雷波 串行相关
下载PDF
基于U-net网络的频散曲线自动拾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卜凯旭 姚振岸 +4 位作者 任望 李红星 王向腾 毕升博 陈振昊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4期734-741,共8页
频散曲线拾取是面波勘探的关键环节,旨在通过频散曲线反演出地下横波速度结构。然而目前频散曲线拾取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拾取,耗时耗力。为此,本文通过将频散曲线拾取问题看成是图像分割问题,引入U-net网络,发展出一种频散曲线的自动拾取... 频散曲线拾取是面波勘探的关键环节,旨在通过频散曲线反演出地下横波速度结构。然而目前频散曲线拾取工作主要依靠人工拾取,耗时耗力。为此,本文通过将频散曲线拾取问题看成是图像分割问题,引入U-net网络,发展出一种频散曲线的自动拾取方法。该方法使用频散能量图并使其作为数据集,使用人工手动拾取的频散曲线作为标签集;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经由上采样、下采样和跳层链接等步骤学习图片特征,实现频散曲线的自动拾取。模型测试结果验证了利用U-net网络提取频散曲线的准确性。最后本文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应用于冰岛南部Ölfusá河岸的Arnarbæli周边试验场地的实际数据频散曲线提取,并将提取结果与手动拾取的频散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U-net网络提取频散曲线预测速度快,预测512×512×3大小的图片耗时为96 ms,预测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波勘探 频散曲线拾取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U-net网络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利用远震P波和瑞雷面波偏振评估ChinArray一期地震计方位偏差
8
作者 徐桂灵 王伟涛 +2 位作者 许卫卫 吉敏 袁松湧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4-864,共21页
利用远震P波和瑞雷面波偏振特征的两种独立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间在南北地震带南段布设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一期台站的方位偏差进行了评估。研究使用了震中距30°-90°范围内696次远震的P波数据和震中距10°-170... 利用远震P波和瑞雷面波偏振特征的两种独立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间在南北地震带南段布设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一期台站的方位偏差进行了评估。研究使用了震中距30°-90°范围内696次远震的P波数据和震中距10°-170°范围内1928次地震的瑞雷面波数据。结果显示:两种偏振分析方法所得台站的水平方位角偏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全部352个台站中,除4个台站由于可用数据较少而未进行评估外,281个台站的南北向分量与地理北向偏差小于10°,21个台站的方位偏差在10°-20°之间,其余台站则出现故障或偏差较大。所获结果与前人基于远震P波的结果类似,但存在7个台站的方位偏差与其结果差异超过5°,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些台站在不同时段水平方位角偏差发生过改变,需要分时段进行评估。同时,研究发现仪器不同分量的增益故障会影响仪器水平方位角的偏差估计,可与噪声功率谱结合开展协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 地震计方位 远震P波 瑞雷面波 偏振分析
下载PDF
新疆TASTE台阵拾震器方位角标定及其对SKS波分裂测量的影响
9
作者 毛鹏宇 叶勃 +1 位作者 陈永顺 盖增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2-838,共17页
在对塔里木岩石圈地震台阵(TASTE)的6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数据进行严格约束基础上,利用3种国际上常用的方法——P波主成分分析法、P波切向最小能量法和Rayleigh波相关系数法,实现地震仪的拾震器方位角标定。3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具有较高的... 在对塔里木岩石圈地震台阵(TASTE)的6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数据进行严格约束基础上,利用3种国际上常用的方法——P波主成分分析法、P波切向最小能量法和Rayleigh波相关系数法,实现地震仪的拾震器方位角标定。3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介于0.64~0.91之间),通过综合分析确定最终的地震仪拾震器方位角。其中62个台站地震仪的拾震器方向较稳定,且所有台站均没有出现南北反向、拾震器方位角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系统性变化的情况。通过与磁偏角对比,发现有40个台站地震仪的拾震器方位角位于磁偏角的±3°范围内,说明TASTE台阵受到的外部干扰较小,台站部署质量较高。通过两个SKS波分裂实例,评估拾震器方位角对SKS波分裂测量产生的影响,论证了在地震学中进行拾震器方位角标定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拾震器方位角 P波主成分分析法 P波切向最小能量法 Rayleigh波相关系数法 磁偏角 SKS波分裂
下载PDF
周期性堆载体Rayleigh波减振特性分析及试验研究
10
作者 易利琴 陈晓斌 +2 位作者 王业顺 虞洪 金伟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57-1469,共13页
为了揭示周期性堆载体Rayleigh波的振动作用波特性,实现对低频表面波的有效衰减,研究了衰减域内的减振机理及效果。首先,构建传输模型,确定了合适的堆载几何尺寸。其次,基于复频散曲线和频域曲线,分析了堆载高度和弹性模量影响下振动波... 为了揭示周期性堆载体Rayleigh波的振动作用波特性,实现对低频表面波的有效衰减,研究了衰减域内的减振机理及效果。首先,构建传输模型,确定了合适的堆载几何尺寸。其次,基于复频散曲线和频域曲线,分析了堆载高度和弹性模量影响下振动波的作用规律及其衰减效果。最后,开展缩尺扫频试验,调取X、Z方向的加速度数据绘制频域曲线,并与复频散曲线做进一步对比分析,研究了各衰减域减振机理。结果表明:扫频试验结果出现了X、Z方向衰减域不一致的现象,不同方向的衰减域恰好与复频散曲线中的衰减域内作用波型一致,X方向会出现一个低频段衰减域,Z方向会在第2衰减域终止频率时出现衰减减弱趋势;进一步说明周期性堆载体可以激发出水平极化共振衰减域和Bragg散射衰减域;而高度是影响伪表面波的重要因素,表现为高度高,容易在第1衰减域内产生伪表面波,高度低,容易在第2衰减域内产生伪表面波;弹性模量是影响高速伪表面波的重要因素,表现为当其达到混凝土弹性模量单位数量级(10 GPa)时,第3衰减域可能会出现高速伪表面波作用范围,否则,将直接进入SV波和P波耦合作用的凋落波模态。研究结果将进一步启发环境隔振领域利用表面波阻块开展减振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性堆载体 RAYLEIGH波 试验 特性分析 环境减振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地区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层析成像
11
作者 包晶晶 王未来 +1 位作者 蔡光耀 刘慧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3-519,共17页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的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使用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成像方法获得了整个华北克拉通地区瑞利波15~150 s周期的相速度,并反演了研究区S波速度结构.中长周期相速度结果显示,在上地幔及岩石圈深度范围... 利用布设在华北克拉通地区的流动和固定地震台站记录到的地震波数据,使用基于程函方程的面波成像方法获得了整个华北克拉通地区瑞利波15~150 s周期的相速度,并反演了研究区S波速度结构.中长周期相速度结果显示,在上地幔及岩石圈深度范围内,燕山地区表现为高速特征,华北克拉通中部大同盆地及其以南地区、太行山等区域的低速体与华北盆地的低速体相连,呈现大面积的低速异常,低速体的速度值比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速度值更低;S波速度显示鄂尔多斯岩石圈厚度较厚,克拉通中部和华北盆地岩石圈厚度相差不大,燕山地区岩石圈厚度要厚于华北盆地.本文认为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破坏存在分区性,克拉通中部和燕山地区均存在一定的克拉通破坏,但破坏程度不同,鄂尔多斯地块北部存在局部克拉通改造,但克拉通稳定性特征依然存在;破坏的主要动力学来源更可能是太平洋板块的西向俯冲.研究发现克拉通中部和东部的强震分布区与克拉通破坏区域重合,大部分强震发生在岩石圈强度边界上,分析认为岩石圈强度的差异是岩石圈强度边界上显示出较高的强震活动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程函方程 面波成像 瑞利波相速度 强震活动性
下载PDF
基于谱元法的Rayleigh波频散特征计算与模态叠加耦合机理研究
12
作者 杨博 张萌 +2 位作者 夏江海 龙友明 吴忧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5-213,共9页
为了提升Rayleigh波勘探成层结构力学参数的精细化水平,基于谱元法,构建了弹性层状半无限结构的Rayleigh波频散方程。针对半无限土基和“上软下硬”这2种规则成层结构,运用谱元法与快速矢量传递法对比计算了Rayleigh波多阶模态的频散曲... 为了提升Rayleigh波勘探成层结构力学参数的精细化水平,基于谱元法,构建了弹性层状半无限结构的Rayleigh波频散方程。针对半无限土基和“上软下硬”这2种规则成层结构,运用谱元法与快速矢量传递法对比计算了Rayleigh波多阶模态的频散曲线。结果表明:谱元法与解析法计算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在0.05%以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针对“上硬下软”的典型路面结构、含“软夹层”和含“硬夹层”的复杂成层结构,结合谱元法,推导了表面位移的计算方法,通过分解Rayleigh波各模态相速度对表面位移能量的贡献,建立了一种基于谱元法确定复杂成层结构中Rayleigh波多模态叠加耦合机理的半解析方法,此方法确定的Rayleigh各阶模态叠加耦合频散特征与速度-应力有限差分方法仿真结果之间具有很好的吻合度,表明基于谱元法计算Rayleigh波频散曲线并以此揭示成层结构中Rayleigh波模态叠加耦合机理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Rayleigh波频散曲线 模态叠加耦合 成层结构 面波勘探
下载PDF
基于瑞雷波波速强夯法处理黄土地基参数评价方法
13
作者 刘鹏宇 刘家乐 +1 位作者 熊保林 张赫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530-540,共11页
以澄韦高速黄土地区地基为依托,采用强夯法地基处理以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处理后采用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法进行快速检测。通过建立瑞雷波波速与承载力、压实度指标的相关性,凭借少量的标定点或者依据经验公式间接得到整个场地所需的承载力... 以澄韦高速黄土地区地基为依托,采用强夯法地基处理以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处理后采用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法进行快速检测。通过建立瑞雷波波速与承载力、压实度指标的相关性,凭借少量的标定点或者依据经验公式间接得到整个场地所需的承载力、压实度等物理力学指标。分别采用对标定点平板载荷试验数据与标定点钻孔取样等方法,将测定所得实际数据与相对应点位的面波波速测试数据进行拟合,配合计算确定该黄土地区瑞雷面波波速与承载力、压实度的数学模型,从而判断黄土地基强夯法处理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基 瑞雷波波速 强夯法 压实度 地基承载力
下载PDF
高填方路基强夯补强效果试验分析
14
作者 王进军 《江西建材》 2024年第3期93-94,97,共3页
文中以四川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例,开展高填方路基强夯补强试验研究,并利用瑞利波法分析了补强前后高填方路基的密实度与瑞利波速的关系。结果表明,波速与压实度呈现近似线性增加的关系,波速每增加1 m/s,路基压实度增加0.19%。瑞利... 文中以四川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例,开展高填方路基强夯补强试验研究,并利用瑞利波法分析了补强前后高填方路基的密实度与瑞利波速的关系。结果表明,波速与压实度呈现近似线性增加的关系,波速每增加1 m/s,路基压实度增加0.19%。瑞利波监测法与现场灌砂法所有测量点位的压实度相差范围为3.5%左右,两种方法下的波速与压实度曲线相对一致。夯击后的夯击点密实深度显著提升,提升幅度在11.7%~18.7%,提升土体压实度可以有效提升路基土的施工质量。研究成果证明了瑞利波法测试土体压实度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且采用的强夯方案有效提升了路基土的压实度,证实了高填方路基补强效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路基 强夯法 密实度 瑞利波速
下载PDF
基于多策略融合的人工水母算法的瑞雷面波反演研究
15
作者 孔德祥 师黎静 郑甘霖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4年第3期494-505,共12页
为了快速、准确地通过反演得到浅地表地层结构,本文将人工水母搜索算法引入到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在水母跟随洋流运动阶段引入莱维飞行扰动与指数递减型惯性权重,可以扩大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提高算法的寻... 为了快速、准确地通过反演得到浅地表地层结构,本文将人工水母搜索算法引入到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在水母跟随洋流运动阶段引入莱维飞行扰动与指数递减型惯性权重,可以扩大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提高算法的寻优收敛速度;在水母被动运动阶段引入指数递减型惯性权重,并结合黄金正弦算法,可以提升算法的探索寻优能力。本文对多策略融合人工水母算法在瑞雷面波频散曲线反演问题中的效率和精度进行了研究,将人工水母搜索算法、多策略融合人工水母算法与传统非线性粒子群算法分别应用于速度递增层、含低速软夹层与含高速硬夹层三个典型的四层理论地质模型,对理论频散曲线和加随机测试误差的频散曲线进行了反演研究,验证了多策略融合人工水母算法在瑞雷面波反演研究中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雷波 频散曲线反演 横波速度 人工水母搜索算法 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面波法和高密度电法的地连墙成槽扰动研究
16
作者 陈稳 苏昂 +4 位作者 刘松玉 白坤 吴烁 李伟 颜庭成 《地基处理》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地下连续墙是当前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截水、防渗、挡土结构,在众多轨道交通以及房建工程中都有广泛应用。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会受到扰动,导致各类工程性质参数发生变化。使用瑞雷面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两种新型试验手段... 地下连续墙是当前地下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截水、防渗、挡土结构,在众多轨道交通以及房建工程中都有广泛应用。在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周围土体会受到扰动,导致各类工程性质参数发生变化。使用瑞雷面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两种新型试验手段,以江阴靖江长江隧道江北段明挖隧道为工程依托,对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后土体的剪切模量、电阻率变化规律以及扰动范围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后不同位置土体的剪切模量和电阻率变化不一。以剪切模量为评价指标时,明显扰动区分布在深度4 m以上且距槽壁5.5 m范围内;以电阻率为评价指标时,明显扰动区位于深度4 m以下且距槽壁4 m以内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成槽施工 瑞雷面波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 土体扰动 剪切模量 电阻率
下载PDF
物探方法在土石坝病害隐患探测中的应用
17
作者 何灿高 周振广 《大坝与安全》 2024年第4期52-56,共5页
我国土石坝数量众多,经长时间运行易出现裂缝、渗漏等病害隐患,严重威胁大坝安全。以某水库土石坝为例,结合其散浸特征,采用高密度电法、地震折射波法、瑞雷波法等物探方法进行综合探测,查明散浸渗漏通道分布范围,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土石坝 散浸 高密度电法 地震折射波法 瑞雷波法
下载PDF
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法在城市工程地下障碍物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晓雯 《城市勘测》 2024年第1期195-199,共5页
在城市工程施工中常常由于遇到地下障碍物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在工程设计与施工前会对施工场地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测。与常规的地震反射波法或折射波法相比,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法因瑞雷波在垂向激震产生的波组中能量最强而易于识别、对场地... 在城市工程施工中常常由于遇到地下障碍物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在工程设计与施工前会对施工场地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测。与常规的地震反射波法或折射波法相比,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法因瑞雷波在垂向激震产生的波组中能量最强而易于识别、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有一定的穿透能力且浅层分辨率高等优势,在解决浅层工程地质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法的探测原理以及在城市工程地下障碍物探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瑞雷面波法可以对工程场地地下存在的含混凝土块、抛石等不良地质体的杂填土层的分布和埋深进行了准确探测,在城市工程地下障碍物探测中有良好的效果及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道瞬态瑞雷面波法 地下障碍物 混凝土块 抛石 频散曲线 相速度
下载PDF
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强夯补强施工及现场试验研究
19
作者 温会芳 《江西建材》 2024年第3期55-57,共3页
文中结合某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实例,对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强夯补强施工技术及施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路基进行强夯补强后可减少38.5%的沉降量,土体压实度提升了9%~23%,而有限元法和瑞利波检测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十分接近,说明... 文中结合某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实例,对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强夯补强施工技术及施工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路基进行强夯补强后可减少38.5%的沉降量,土体压实度提升了9%~23%,而有限元法和瑞利波检测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十分接近,说明了两种测试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填方路基 瑞利波波速 压实度 增压补强强夯
下载PDF
基于增强鲸鱼优化算法的面波频散曲线反演
20
作者 周顺心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2期193-196,I0019,共5页
增强鲸鱼优化算法是一种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相比于传统算法,其性能更加卓越。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横波速度可以对浅部的地层进行精确刻画,是工程物探领域一种可靠的手段。利用面波可以有效地识别当地层中出现含高速层或含低速层,但是面... 增强鲸鱼优化算法是一种新型群体智能优化算法,相比于传统算法,其性能更加卓越。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横波速度可以对浅部的地层进行精确刻画,是工程物探领域一种可靠的手段。利用面波可以有效地识别当地层中出现含高速层或含低速层,但是面波频散曲线反演是一个多极值、非线性的问题。使用增强鲸鱼优化算法,相较于传统线性反演,其可以更快速地逼近极值或跳出局部最小值,收敛速度更快,满足工程物探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 频散曲线 鲸鱼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