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下Se-H_(2)O系电位-pH图的研究
1
作者 姚浩 杨四齐 +1 位作者 白希为 张利华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针对Se-H_(2)O体系中重要的单核配合物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查询热力学手册,获得了各反应物质298 K标准态下的S0、ΔfG0、ΔfH0和CP的数据,计算得到298~573 K下Se(-Ⅱ)-H_(2)O、Se(+Ⅳ)-H_(2)O和Se(+Ⅵ)-H_(2)O体系中各溶解组分在不同pH下... 针对Se-H_(2)O体系中重要的单核配合物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查询热力学手册,获得了各反应物质298 K标准态下的S0、ΔfG0、ΔfH0和CP的数据,计算得到298~573 K下Se(-Ⅱ)-H_(2)O、Se(+Ⅳ)-H_(2)O和Se(+Ⅵ)-H_(2)O体系中各溶解组分在不同pH下的优势区域图。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温度下各含Se物质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热力学数据,分别构建298、373、473、573 K温度下的Se-H_(2)O系电位-pH图。结果表明:H_(2)Se和H_(2)SeO_(3)均可稳定存在于强酸性溶液中,而H_(2)SeO4仅能存在高温强酸性和溶液中。在298~573 K,单质Se能稳定存在于水溶液中。在298~473 K之间,H_(2)SeO_(3)、HSeO^(-)_(3)、SeO_(3)^(2-)全部可以直接还原成Se。因此,控制一定的pH值和电位,可以使Se以单质形式沉淀从溶液中净化除去。随着温度的升高,H_(2)O的优势区域减少,以固相存在的单质Se的优势区域也在逐渐减少,液相区以Se(+Ⅳ)存在的H_(2)SeO_(3)、HSeO^(-)_(3)及SeO_(3)^(2-)的稳定区域不断扩大。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将硒单质氧化为Se(Ⅳ)且进一步氧化为Se(Ⅵ)的氧化电位略有降低,氧化反应更易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H_(2)O系 热力学 电位-ph 优势区域 氧化-还原反应
下载PDF
KBrO_3-Na_2SO_3-K_4Fe(CN)_6体系pH振荡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珊 侯玉龙 胡道道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6-761,765,共7页
研究影响KBrO3-Na2SO3-K4Fe(CN)6(BSF)体系pH振荡行为的各种因素。通过测试BSF体系在封闭条件下和在连续流动搅拌反应器(CSTR)中反应的pH-时间曲线,考察温度、流速、酸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BSF体系pH振荡行为的影响。测得振荡反应的正... 研究影响KBrO3-Na2SO3-K4Fe(CN)6(BSF)体系pH振荡行为的各种因素。通过测试BSF体系在封闭条件下和在连续流动搅拌反应器(CSTR)中反应的pH-时间曲线,考察温度、流速、酸度、搅拌速率等因素对BSF体系pH振荡行为的影响。测得振荡反应的正反馈、负反馈及周期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7.21 kJ/mol、78.63 kJ/mol和32.08 kJ/mol。在CSTR条件下,温度、流速、酸度、搅拌速率等皆对振幅和周期有较明显的影响,且在一定范围内皆与周期和振幅的变化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该研究建立了多因素与振荡行为之间的规律,对于研究其他振荡体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为以pH振荡为刺激源的智能材料选择适当的振荡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振荡反应 溴酸盐-亚硫酸盐-亚铁氰化物体系 振荡影响因素
下载PDF
简单体系水溶液包裹体pH和Eh的计算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33-1542,共10页
流体包裹体pH和Eh参数的计算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已经发表的计算公式,由于缺少高压(>1bar)环境下化学组分反应平衡常数,常常利用常压(1大气压)下化学组分反应平衡常数代替而推导出的,对于大多数自然界捕获的包裹体,不可避免地产生较... 流体包裹体pH和Eh参数的计算一直处于探索阶段。已经发表的计算公式,由于缺少高压(>1bar)环境下化学组分反应平衡常数,常常利用常压(1大气压)下化学组分反应平衡常数代替而推导出的,对于大多数自然界捕获的包裹体,不可避免地产生较大计算误差。根据水溶液包裹体中离子反应热力学特征,结合前人推导的计算公式,我们分别建立简单体系水溶液包裹体pH和Eh计算公式。由于利用较高压(>1bar)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基本上解决不同条件下、特别在较高温度、压力下捕获的水溶液包裹体pH和Eh的计算难题。4种简单体系水溶液包裹体pH计算公式:①H2O包裹体:pH=21pKw②CO2-H2O包裹体:[H+]3-(mCO2Ka,1+KW).[H+]-2mCO2Ka,1Ka,2=0③NaCl-H2O包裹体:[H+]2=Kw1+mNKaCHl.ClKNaCl④CO2-H2O-NaCl包裹体:[H+]3+[H+]2-(mCO2.Ka,1+Kw).[H+]-2mCO2.Ka,1.Ka,2-KW1+mNKaClH.ClKNaCl=0计算数值精度分析表明:CO2-H2O和NaCl-H2O包裹体的pH值按照公式计算,相同或接近于实际测定的天然酸雨、海水pH数值范围。CO2-H2O-NaCl包裹体与Crerar(1978)公式计算误差不超过10%。4种简单体系水溶液包裹体Eh的计算,引用RyzhenkoandBryzgalin(1984)年推导的Eh公式。文中列举了3个实例,详细叙述不同类型包裹体捕获温度、压力下pH和Eh计算过程。自然界中水溶液包裹体成分十分复杂,本文涉及的只是自然界几种简单体系水溶液包裹体,给出的pH和Eh公式只对特定组分组合反应平衡条件有效,它不适合另外一种组分组合平衡条件下的关系,因此使用时务必注意平衡的组分组合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反应热力学特征 4种类型离子反应 简单体系水溶液包裹体 ph和Eh计算公式
下载PDF
体系pH值对利福霉素恶嗪环合反应的影响
4
作者 黄莉 李丽华 +3 位作者 赵小峰 刘巍 孙明 王铁娜 《辽宁化工》 CAS 2009年第10期707-708,720,共3页
基于利福平合成反应中间体利福霉素恶嗪的环合反应机制,考察反应体系的pH值对利福霉素恶嗪纯度的影响,以及调节反应体现的pH值对环合反应的温度、时间、合成利福霉素恶嗪和终产品利福平纯度和收率的影响,确定环合反应体系最佳pH值范围在... 基于利福平合成反应中间体利福霉素恶嗪的环合反应机制,考察反应体系的pH值对利福霉素恶嗪纯度的影响,以及调节反应体现的pH值对环合反应的温度、时间、合成利福霉素恶嗪和终产品利福平纯度和收率的影响,确定环合反应体系最佳pH值范围在5-7范围时,可以使环合反应的温度从60℃降低到55℃,反应时间由2 h缩短到1.5 h,并可以抑制副反应的发生,提高利福霉素恶嗪和终产品利福平的纯度和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霉素恶嗪 环合反应机制 反应体系ph
下载PDF
阿霉素-姜黄素纳米递药系统制备及体外缓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韫 边雯倩 +1 位作者 马晓彤 李婷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6-632,共7页
基于点击反应,高效合成具有pH响应性和高载药率的己烷-1,6-二丙炔酸二酯共交联阿霉素、姜黄素主链型纳米递药系统,并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粒度仪、Zata电位、透射电镜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并考察其在不同pH条件的缓释行为,监测纳米... 基于点击反应,高效合成具有pH响应性和高载药率的己烷-1,6-二丙炔酸二酯共交联阿霉素、姜黄素主链型纳米递药系统,并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粒度仪、Zata电位、透射电镜进行结构及形貌表征,并考察其在不同pH条件的缓释行为,监测纳米粒降解后的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所制材料为双药共载均匀球形纳米粒,粒径100~200 nm。通过pH响应化学键实现对药物“智能”化控制释放。纳米粒所载阿霉素的包封率49.7%,载药率59.4%;姜黄素的包封率41.1%,载药率35.7%。缓释曲线显示:随环境pH降低,药物释放率增大,粒径分布变宽,电镜观察形貌从均匀球形变成“树枝状”;而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药物基本不释放。实验表明该纳米递药系统具有良好的肿瘤微环境pH响应及缓控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递药系统 ph响应 阿霉素 体外释药 点击反应
下载PDF
海上油田新型油井弱酸性解堵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宁 刘常清 +3 位作者 李旭光 顾津龙 李婕 杨淼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0-145,共6页
针对海上油田油井常规酸化返排受限难题,螯合解堵体系对黏土类污染解除效果差的问题,采用弱酸弱碱盐缓冲溶液思路,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形成一种新型油井弱酸性解堵体系,体系主要包含多羧基弱酸(A)、多羧基弱酸盐(B)及含氟化合物(C、D)共计... 针对海上油田油井常规酸化返排受限难题,螯合解堵体系对黏土类污染解除效果差的问题,采用弱酸弱碱盐缓冲溶液思路,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形成一种新型油井弱酸性解堵体系,体系主要包含多羧基弱酸(A)、多羧基弱酸盐(B)及含氟化合物(C、D)共计4种主剂,体系原液pH值大于等于4。体系性能评价实验表明,体系在弱酸性条件下仍能对现场岩屑及黏土发挥高效的溶蚀性能,具有良好的解堵增渗能力,同时具有优异的缓速及骨架保护性能;体系与岩屑反应残液pH值大于等于6,对平台破乳剂脱水效率无影响,且电导率大大降低,矿场实践表明,返排液直接进入生产流程后,未对平台破乳剂脱水性能及电脱装置造成影响。弱酸性解堵体系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解决了常规酸化返排液对平台生产流程影响严重问题,对于海上油田油井解堵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酸性解堵体系 溶蚀 反应残液 破乳 电导率
下载PDF
比色法测定大肠杆菌呼吸链脱氢酶活性 被引量:15
7
作者 郑志永 姚善泾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3-436,共4页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代谢活力,提出一种测定大肠杆菌内呼吸链脱氢酶的活力方法. 大肠杆菌细胞膜呼吸链中的脱氢酶将氯化碘硝基四氮唑(INT)还原为暗红色水不溶性物质,用有机溶剂提取暗红色物质并用比色法测定,得到脱氢酶...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在不同生理状态下的代谢活力,提出一种测定大肠杆菌内呼吸链脱氢酶的活力方法. 大肠杆菌细胞膜呼吸链中的脱氢酶将氯化碘硝基四氮唑(INT)还原为暗红色水不溶性物质,用有机溶剂提取暗红色物质并用比色法测定,得到脱氢酶的活力. 研究脱氢酶催化氯化碘硝基四氮唑的反应条件, 考察显色反应的各种影响因素.得到反应的最优条件为:检测波长为490nm, 测定的菌体质量浓度为0.1~0.4g/L细胞干重, INT质量分数为0.05%, pH7.2, 温度32 ℃. 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能够正确地表达大肠杆菌细胞呼吸链脱氢酶活性,可用于研究多种因素对大肠杆菌代谢活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硝基四氮唑 呼吸链 脱氢酶
下载PDF
不同模型体系产肉香味化合物的对比 被引量:12
8
作者 吕玉 宋焕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0-63,共4页
为了探讨不同pH值对美拉德反应产肉香味化合物的影响,文中将硫胺素、半胱氨酸、核糖、木糖组成5个不同的模型体系,用0.2mol/L,pH值分别为4.5、5.0、5.5、6.0、6.5、7.0的磷酸盐缓冲液溶解,125℃反应3h。采用动态顶空制样,结合气相色谱-... 为了探讨不同pH值对美拉德反应产肉香味化合物的影响,文中将硫胺素、半胱氨酸、核糖、木糖组成5个不同的模型体系,用0.2mol/L,pH值分别为4.5、5.0、5.5、6.0、6.5、7.0的磷酸盐缓冲液溶解,125℃反应3h。采用动态顶空制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反应产物中的2-甲基-3-呋喃硫醇、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化物、2-糠硫醇、3-巯基-2-戊酮、壬醛、辛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硫胺素和半胱氨酸组成的体系在pH=5.5时产生的2-甲基-3-呋喃硫醇最多;含有戊糖的4个反应体系则产生了较多的2-糠硫醇;半胱氨酸和戊糖组成的体系只有在pH≤5.5时才可产生2-甲基-3-呋喃硫醇。5个体系均未检测到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化物和3-巯基-2-戊酮,检测到少量的辛醛和壬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体系 美拉德反应 ph 肉香味化合物
下载PDF
酸碱中和过程自动控制方案的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万新光 杨雁声 《哈尔滨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1992年第3期48-52,共5页
为控制化工生产中的酸碱中和反应,通常采用的比值串级自动调节系统存在着较大的时间滞后问题,作者提出了采用乘积比值自动控制方法,可得到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中和反应 自动调节系统
下载PDF
聚集诱导发光可视化振荡反应非线性变化的综合创新实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阳彩霞 侯朝辉 +3 位作者 粟芳 许文苑 梁恩湘 张建策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5,共6页
为了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科研前沿聚集诱导发光现象(AIE)和非平衡态非线性变化体系(以pH振荡反应为例)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引入大学综合创新实验。该实验涵盖了有机合成、荧光性能表征和振荡反应非线性变化可视化的构建方法,实验内容... 为了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将科研前沿聚集诱导发光现象(AIE)和非平衡态非线性变化体系(以pH振荡反应为例)相结合的科研成果引入大学综合创新实验。该实验涵盖了有机合成、荧光性能表征和振荡反应非线性变化可视化的构建方法,实验内容多学科交叉融合,涉及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内容。通过本实验学习,学生将掌握有机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操作,促进学生对结构和性质表征手段的掌握,直观深入理解非平衡态非线性变化体系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该实验有利于科研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综合实验 聚集诱导发光 ph振荡反应 非平衡态非线性变化体系
原文传递
小麦种子规模化DNA提取及检测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明明 刘丽华 +7 位作者 赵建宗 张力科 刘阳娜 李宏博 张风廷 姚骥 庞斌双 赵昌平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1-169,共9页
以小麦种子分子检测农业行业标准(NY/T 2859-2015)为基础,开发小麦种子快速、规模化提取DNA方法,优化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含量,为小麦真实性快速执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SDS、CTAB、高盐低pH、快速提取和试剂盒5种方法提取的DNA质量、浓度... 以小麦种子分子检测农业行业标准(NY/T 2859-2015)为基础,开发小麦种子快速、规模化提取DNA方法,优化反应体系中各组分含量,为小麦真实性快速执法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对SDS、CTAB、高盐低pH、快速提取和试剂盒5种方法提取的DNA质量、浓度和PCR扩增效果进行比较,发现改进的高盐低p H方法提取种子的DNA质量、浓度能够满足小麦真实性鉴定中42对SSR引物重复鉴定的需求,是利用96孔深孔板和自动化移液工作站规模化、高通量提取DNA的较优方法。进一步优化结果显示该方法在65℃温浴条件下比室温的浓度高出25%,但两种温度条件下提取的DNA质量及浓度均能够满足品种鉴定的需求;沉淀时用0.5倍提取液体积的预冷异丙醇沉淀浓度最高,用室温的异丙醇沉淀的最佳体积是提取液体积的0.6倍。对标准中42对引物的最佳引物浓度和模板浓度均进行了优化,综合所有42对引物的优化结果发现,反应体系为20μL时,引物终浓度为0.437 5μmol/L,模板终浓度为10 ng/μL时扩增效率相对较高,扩增产物稳定,能够满足多重电泳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 DNA提取 高盐低ph PCR反应体系 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