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动叙述的伦理批评向度:媒介化社会的文化研究视角
1
作者 马翾昂 《探索与批评》 2024年第1期12-27,共16页
叙述与伦理的高度同构决定了叙述伦理研究的必要性,然而作为叙述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叙述伦理批评对各类新兴的互动叙述形态却介入甚少。结合《王者荣耀》这一互动叙述典型案例的性别伦理分析,本文认为,互动叙述依赖于携带设计者意图的内... 叙述与伦理的高度同构决定了叙述伦理研究的必要性,然而作为叙述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叙述伦理批评对各类新兴的互动叙述形态却介入甚少。结合《王者荣耀》这一互动叙述典型案例的性别伦理分析,本文认为,互动叙述依赖于携带设计者意图的内文本与作为“类隐含读者”的参与者之间的双向激活,从而共构了叙述伦理。互动叙述文本是多层级的叙述和常态的跨层行为下形成的复杂整体,各类以内文本为核心,聚集在某种互动叙述周边的类隐含读者文化社群不断生产叙述文本,完成伦理的再生产和社会化。经由数字互联网连接的媒介化社会构成了一个巨大、开放、多层级的互动叙述系统,互动叙述已然成为媒介化社会中伦理生产的主要方式,互动叙述伦理批评必须打破文本内外的藩篱,成为面向媒介化社会的文化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伦理 互动叙述 内文本 类隐含读者 媒介化社会
下载PDF
伊瑟尔的“游戏”概念 被引量:4
2
作者 贺骥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38,共12页
在伽达默尔作为往返运动的艺术游戏和解释学对话的启发下,伊瑟尔从文学、人类学和效应美学角度建立了他的游戏概念。游戏不仅指文学文本中现实、虚构和想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而且指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虚构由选择、组... 在伽达默尔作为往返运动的艺术游戏和解释学对话的启发下,伊瑟尔从文学、人类学和效应美学角度建立了他的游戏概念。游戏不仅指文学文本中现实、虚构和想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而且指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虚构由选择、组合与自我暴露这三种虚构行为组成,虚构行为导致了现实的虚拟和想象的现实化。文本中的空白和对传统规范的否定引发了文本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性交流和读者对文本意向的具体化。文学游戏的目的在于表现人的可塑性和人的全部可能性,即拓展人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瑟尔 游戏 现实 虚构 想象 文本 读者 互动
下载PDF
古代文学审美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2
3
作者 朱堂锦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8-23,共6页
从文本、读者、作者及其所知觉的对象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的主体意识。认为:文学文本是一种具有想象性、情感性、可感性、社会性的文本。读者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是因人变形、自作多情、超越作者。“误读”也是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 从文本、读者、作者及其所知觉的对象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审美的主体意识。认为:文学文本是一种具有想象性、情感性、可感性、社会性的文本。读者的主体意识主要表现是因人变形、自作多情、超越作者。“误读”也是主体意识的一种表现,虽在同古人开玩笑,但从中也获得美感。文学创作与审美,是太极中的两仪,相依相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审美 主体意识 文本 读者 作者 人文 变形 误读 互动
下载PDF
论“隐含读者” 被引量:3
4
作者 田明刚 《嘉应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66-68,共3页
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 ,读者的地位一直受到忽视 ,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 ,文论家们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接受美学学派为了考察读者的审美过程和审美感受 ,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读者范型。读者反应批评大师沃夫冈·伊泽尔在研究了这... 在西方文学发展过程中 ,读者的地位一直受到忽视 ,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 ,文论家们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接受美学学派为了考察读者的审美过程和审美感受 ,先后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读者范型。读者反应批评大师沃夫冈·伊泽尔在研究了这些理论的优、缺点之后 ,推出了“隐含读者”这个概念。他认为 ,“隐含读者”存在于文本的先结构和读者阅读时的具体化活动中。本篇文章首先比较了“隐含读者”与其它读者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读者 先结构 互动关系 文本-读者反应 文学惯例 文学能力 文学理论 接受美学 文本 文学阅读 读者类型
下载PDF
文本歧义的理解机制及读者的选择原则
5
作者 吴飒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借鉴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讨论文本歧义的理解机制及读者进行意义选择时所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文学交际 文本歧义 读者-文本交互 一致性原则 关联性原则
下载PDF
论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 被引量:8
6
作者 王锺陵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8-36,共9页
英加登对阅读意识过程的现象学研究,直接开启了沃尔夫冈.伊瑟尔对阅读活动的研究,伊瑟尔由此建立了他的审美反应理论,成为接受美学的又一个分支。伊瑟尔的理论处于现象学美学、接受理论、现代艺术三者的交汇处,强调阅读活动中的交流或... 英加登对阅读意识过程的现象学研究,直接开启了沃尔夫冈.伊瑟尔对阅读活动的研究,伊瑟尔由此建立了他的审美反应理论,成为接受美学的又一个分支。伊瑟尔的理论处于现象学美学、接受理论、现代艺术三者的交汇处,强调阅读活动中的交流或曰双向相互作用,是他的理论特色。这是伊瑟尔理论的性质与定位。伊瑟尔的理论主要有两个部分:一是对于阅读活动的描述,这是阅读现象学;二是对文学本文的传达结构的阐述。前者是主要的,其内容可以概括如下:作品在读者与本文之间生成,而读者又由阅读经验构成。这是双向作用达到了双向构成。这样一种观点,为姚斯所不具备。关于后者,伊瑟尔认为,本文中的空白和否定给出了一个特殊的结构,这一结构控制着交流亦即相互作用的过程。否定是熟悉的社会标准被否弃,它是产生空白的一个原因,否定的另一层意思是删除;而所谓空白,是本文中潜在的联系。虽然伊瑟尔的论述存在用词生涩、多有矛盾的缺点,但他的理论对英加登开创的阅读现象学作出了一定的补充,仍然有其值得肯定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瑟尔 接受美学 现代艺术 阅读现象学 作品与读者双向构成 文学本文的传达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