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ow the Brain Process Stimulus-Response Conflict? New Insights from Lateralized Readiness Potentials Scalp Topography and Reaction Times
1
作者 Marc E. Lavoie Johannes E. A. Stauder 《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 2013年第1期150-155,共6页
Stimulus-Response Compatibility (SRC)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some tasks are performed easier and better than others because of the way stimuli and responses are paired with each other. To assess the brain responses t... Stimulus-Response Compatibility (SRC) refers to the fact that some tasks are performed easier and better than others because of the way stimuli and responses are paired with each other. To assess the brain responses to stimulus-response conflicts, we investigated the behavioral (accuracy and Reaction Times: RTs) as well as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Lateralized Readiness Potentials: LRP) modulations in a positional blocked and a conditional mixed design in twelve university students.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erformance was less accurate and the RTs, as well as the LRP onset, were delayed under the mixed conditional design. A greater compatibility effect was also noted on accuracy, RTs and LRP onset latency in the mixed design. Consistent with these findings, smaller peak activation at fronto-central areas suggests that more selective inhibition is needed in a mixed design context. Despite a smaller activation, the topographical distribution is similar in both desig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ranslation time between stimulus- and response codes are greater under the mixed instruction, while the similar LRP topography suggests that common neural structures underlie LRPs in response to both type of desig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ralized readiness potentialS Mixed-Blocked Designs STIMULUS Response-Compatibility Reaction Times
下载PDF
即食沙拉各组分中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势研究
2
作者 夏春宇 李晓凤 +3 位作者 李朝霞 阿丽娅·叶克盆 王翔 马悦 《工业微生物》 CAS 2024年第2期101-109,共9页
由即食沙拉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对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应对此问题,文章重点研究了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即食沙拉6种主要食品基材上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单增李斯特菌在5℃时能够在某些食品基... 由即食沙拉引发的食源性疾病对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应对此问题,文章重点研究了不同储存温度条件下,即食沙拉6种主要食品基材上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单增李斯特菌在5℃时能够在某些食品基材,尤其是熟鸡胸肉中实现存活和繁殖;而沙门氏菌在低温条件下的任何食品基材上均无法繁殖。同时,在10℃、15℃和20℃的温度条件下,在生菜、黄瓜、紫甘蓝和鸡胸肉中,两菌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增殖趋势。此外,单增李斯特菌在15℃和20℃的胡萝卜中可良好生长,在10℃下增长受限;而沙门氏菌未表现出类似变化。沙拉酱在任何温度下均不支持两种致病菌生长。希望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即食沙拉的精准风险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食沙拉 单增李斯特菌 沙门氏菌 生长势
下载PDF
Cardiac Neurons Firing Preceding Cortical Neurons Firing by Variable Time Equivalent to RP before Conscious Act
3
作者 Amna A1Faki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1年第4期305-309,共5页
关键词 皮层神经元 延迟时间 心脏 自觉 行为 信息反馈机制 神经机制 射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出院准备度的潜在剖面分析与出院指导质量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梁发存 刘梦如 +5 位作者 顾丽芳 游姗 程晨 薛蒙 刘桐桐 韩慧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1期1999-2003,共5页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出院准备度潜在剖面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229例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利用潜在剖面分析对出...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出院准备度潜在剖面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229例COPD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出院准备度量表进行调查。利用潜在剖面分析对出院准备度进行分类,比较不同剖面下出院指导质量的得分,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出院准备度分为:低出院准备-低生活能力组38例(16.6%),中出院准备-低医疗照顾组55例(24.0%),中高出院准备-高自我照顾组110例(48.0%),高出院准备-高情感支持组26例(11.4%)。4组病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吸烟史、病程、加重次数、肺功能分级下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出院准备度潜在剖面的病人出院指导质量存在差异,应根据其出院准备度分类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干预,以期提高病人出院准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出院准备度 潜在剖面 出院指导质量 护理
下载PDF
对武术套路演练中“势”的诠释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岗 张道鑫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4,共6页
武术套路作为中国武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演练过程中注重多方位地表现和再现生活的技击,具有极强的内倾性、民族性以及艺术性。武术套路的演练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美,它是身体艺术的展示,它是"谋势"、"造势"、"蓄... 武术套路作为中国武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演练过程中注重多方位地表现和再现生活的技击,具有极强的内倾性、民族性以及艺术性。武术套路的演练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美,它是身体艺术的展示,它是"谋势"、"造势"、"蓄势"、"示势"的外在彰显。本研究以武术套路中的"势"作为研究对象,对武术套路在演练时所表现出的各种"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并对武术套路中的"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研究发现:"谋势"、"借势"、"蓄势"、"示势"贯彻在武术套路演练的整个过程之中。武术套路所要追求的意境是在有效、合理的"谋",适当、有度的"借",充实、饱满的"蓄"的同时,将"力"、"形"、"神"、"韵"相互融合,并通过"示"表现出形式多样而统一对立的"势之美",使武术套路在演练过程中透过"谋势"、"借势"、"蓄势"、"示势"来突出"拳术演练似奏乐,一招一式如临敌"的意境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套路 演练 谋势 借势 蓄势 示势
下载PDF
预拌混凝土能源消耗现状及节能潜力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易莉 李玉云 +2 位作者 彭波 孙克平 葛文强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7-90,93,共5页
通过对多个预拌混凝土站点的能源审计,应用数理统计与能量平衡方法,分析了各站点的生产系统、非生产系统以及各工艺系统的能源消耗,得出了平均总综合能耗指标4.02 kgce/m(3等价值)、3.60 kgce/m(3当量值);单项总能耗指标:电1.75(kW.h)/... 通过对多个预拌混凝土站点的能源审计,应用数理统计与能量平衡方法,分析了各站点的生产系统、非生产系统以及各工艺系统的能源消耗,得出了平均总综合能耗指标4.02 kgce/m(3等价值)、3.60 kgce/m(3当量值);单项总能耗指标:电1.75(kW.h)/m3,油2.32 kg/m3,水188 kg/m3;工艺系统综合能耗指标:混凝土制作系统0.67 kgce/m(3等价值)、0.36 kgce/m(3当量值),半成品运输系统3.18 kgce/m3。分析了混凝土企业用电、用油、用水系统的节能措施与节能潜力,电力系统的节能率为12.44%~15.30%,用油系统的节能率为12.35%~48.68%,节水量为3.3万~4.3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拌混凝土 能源消耗 节能潜力
下载PDF
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启动效应事件相关电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宇霞 罗跃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48-651,共4页
目的:许多研究观察到,有机体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比对中性或正性刺激快,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中的单侧化准备电位将反应时划分为刺激加工阶段和反应准备阶段,从而得以直接观察负性刺激的反应启动效应。方法:本研究选取国际情感图片... 目的:许多研究观察到,有机体对负性情绪刺激的反应比对中性或正性刺激快,本研究应用事件相关电位中的单侧化准备电位将反应时划分为刺激加工阶段和反应准备阶段,从而得以直接观察负性刺激的反应启动效应。方法:本研究选取国际情感图片系统的正、中、负性图片作为刺激材料,以正常大学生为被试,令其按键表示对图片情绪属性的判断,同时记录脑电。结果:正、负性情绪刺激引起的刺激锁定单侧化准备电位的潜伏期比中性条件下的潜伏期缩短,观察反应锁定单侧化准备电位的潜伏期可见,负性刺激引起的潜伏期显著短于中性和正性条件。结论:对情绪性刺激的心理加工评价过程较短,观察反应锁定单侧化准备电位的潜伏期可见,负性刺激引起的潜伏期显著短于中性和正性条件,表明负性刺激具有反应启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反应启动效应 事件相关电位 单侧化准备电位
下载PDF
视觉运动Simon效应和认知Simon效应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力 张栎文 +1 位作者 张明亮 陈安涛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62-671,共10页
Simon效应是指与反应要求无关的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在同侧时,个体反应更快更准确的现象。对于Simon效应的产生机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在不同实验情境中获得的Simon效应有共同的产生机制。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刺激形式、排列方式... Simon效应是指与反应要求无关的刺激位置和反应位置在同侧时,个体反应更快更准确的现象。对于Simon效应的产生机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在不同实验情境中获得的Simon效应有共同的产生机制。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在刺激形式、排列方式、刺激—反应规则以及反应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下,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Simon效应,即视觉运动Simon效应和认知Simon效应。视觉运动Simon效应源于刺激位置自动激活其同侧反应所产生的影响,认知Simon效应源于转译生成的编码间的相互干扰,两者分别与背侧通路和腹侧通路的加工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MON效应 反应时分布 单侧化准备电位 视觉运动Simon效应 认知Simon效应
下载PDF
皮质酮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马强 刘卫 +1 位作者 吴丽颖 晁福寰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为探讨应激激素——皮质酮对海马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 ,测量了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结果发现 ,在皮质酮的作用下 ,海马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幅值明显降低 ,细胞膜呈去极化。推测 ,皮质... 为探讨应激激素——皮质酮对海马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影响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 ,测量了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结果发现 ,在皮质酮的作用下 ,海马神经细胞膜静息电位幅值明显降低 ,细胞膜呈去极化。推测 ,皮质酮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细胞的能量代谢 ,使细胞能量匮乏 ,导致膜去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皮质酮 海马神经细胞 静息电位 大鼠
下载PDF
运动准备电位单次检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逯鹏 牛新 +2 位作者 刘素杰 胡玉霞 胡航航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74,共5页
针对自主运动起始时刻难以定位的难点,以受试者手臂自主运动前的EMG信号为研究对象,采用肌电激活触发点作为自主运动起始时刻,然后确定有效时间段;针对运动准备电位频率段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小波包变换与功率谱分析相融合的方法确定有... 针对自主运动起始时刻难以定位的难点,以受试者手臂自主运动前的EMG信号为研究对象,采用肌电激活触发点作为自主运动起始时刻,然后确定有效时间段;针对运动准备电位频率段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小波包变换与功率谱分析相融合的方法确定有效频段.以信号的能量、均值和方差为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RP单次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自主运动过程单次检测RP中,15名受试者9组试验中最高检测率为77.5%~91.3%;每名受试者的9组平均检测率为68.2%~91.2%.研究结果有助于运动准备电位在异步BCI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信号 肌电信号 运动准备电位 小波包变换 功率谱分析 支持向量机
下载PDF
利用运动准备电位的人体下肢自主运动意图预先感知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瀚哲 张小栋 +3 位作者 李睿 陆竹风 杨昆才 尹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23,共8页
针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穿戴者的运动与机器人本身响应之间存在时间迟滞而导致控制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运动准备电位(RP)的人体下肢自主运动意图预先感知方法。首先,根据人体下肢运动的脑电(EEG)产生机理和耦合神经元集群模型... 针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穿戴者的运动与机器人本身响应之间存在时间迟滞而导致控制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运动准备电位(RP)的人体下肢自主运动意图预先感知方法。首先,根据人体下肢运动的脑电(EEG)产生机理和耦合神经元集群模型仿真了下肢产生运动意图时大脑运动皮质区的RP响应,验证了下肢产生运动意图时其EEG中存在RP;其次,利用下肢肌电(EMG)确定了下肢自主运动的起始时刻并完成EEG中自主下肢运动事件的触发标记,同时利用多元经验模式分解(MEMD)方法去除了EEG中的运动伪迹成分,进而利用叠加平均法和模板匹配法实现了下肢自主运动的RP提取及其运动意图的预先感知;最后,搭建检测系统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离线情况下于人体下肢自主运动开始前约120 ms实现下肢运动意图的预先感知,其平均识别正确率为74.4%。该方法实现了人体下肢自主运动意图的预先感知,可为外骨骼机器人的柔顺控制提供信息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 自主运动 运动意图 运动准备电位 脑电
下载PDF
不同运动诱发模式下运动皮层神经控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斌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322-328,共7页
人类运动主要是在两种情境下诱发:一种是由外界刺激诱发,另一种是由自发意志引起。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两种情境下诱发的运动分别由不同的大脑运动神经系统控制。然而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两种不同的运动始发控制系统对运动的准备以及运动... 人类运动主要是在两种情境下诱发:一种是由外界刺激诱发,另一种是由自发意志引起。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两种情境下诱发的运动分别由不同的大脑运动神经系统控制。然而目前为止,我们对这两种不同的运动始发控制系统对运动的准备以及运动执行的影响以及背后的神经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采用脑电技术,通过实验设计系统地探析了不同的运动诱发模式,即刺激诱发运动条件和自发运动条件的神经活动差异及其分别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刺激诱发条件相比,自发运动条件下对侧初级运动皮层在运动准备阶段有显著的运动准备电位,而在运动执行阶段没有差异。而两种条件下的同侧初级运动皮层的运动电位在运动执行阶段呈现显著差异。我们同时也发现了两种条件下对侧和同侧初级运动皮层分别对运动起到了相关运动激活和无关运动抑制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初级运动皮层对运动准备和执行的控制作用受不同运动诱发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系统 自发运动 刺激诱发运动 运动准备电位(rp) 事件相关电位(Erp) EEG
下载PDF
有准备切换在芯棒传动系统中的应用
13
作者 王仁波 《钢管》 CAS 1998年第1期28-32,共5页
以AccuRoll轧管机所采用的限动芯律传动系统为例,介绍了普通的逻辑无环流系统的优点、工作原理及存在的问题。对无准备切换与有准备切换进行了比较,着重论述了有准备切换的逻辑无环流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关键词 芯棒传动 有准备切换 逻辑无环流 轧管机
下载PDF
单侧准备电位的分析
14
作者 卢海波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46-47,共2页
单侧准备电位(Lateralized readiness potential,LRP)被认为是反应运动神经启动的工具.通过控制刺激同步带和响应同步带的LRP的实验表明,LRP在响应选择完成后并且在运动规划开始前启动.
关键词 单侧准备电位 启动点 刺激同步带 响应同步带
下载PDF
Finger movement inference using M1 neural activities
15
作者 Jonghoon Yoon Kyungjin You +2 位作者 Marc H Schieber Nitish V Thakor Hyunchool Shin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2012年第2期196-199,共4页
The paper presents the neural decoding result of finger or wrist movements using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M1)neural activities prior to its movement.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bservations of motor commands in brain ar... The paper presents the neural decoding result of finger or wrist movements using the primary motor cortex(M1)neural activities prior to its movement.It is well known that the observations of motor commands in brain are in advance before motor movements in the central nerve system.Readiness potential(RP)for electroencephalogram(EEG)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omain of research.Likewise,pre-movement neural responses in M1 primary motor cortex have been observed.The neural activity data before 1 s.were used for neural decoding when the actual movements happened around 1 s.The obtained decoding accuracy in novel method reaches as high as 95% with 30 randomly selected neur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ral decoding primary motor cortex(M1) readiness potential Skellam-based maximum likelihood brain-machine interface(BMI)
下载PDF
人脑运动前准备电位(BP)的两种成分
16
作者 姜德鸣 范存正 +1 位作者 高蓓蓉 王伯扬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人脑运动前准备电位(Bereitschaftspotentiai以下简称BP,或称ReadineepotentialRP)起始时间之长令研究者费解。本文比较了受指令食指屈曲运动和自我起始食指屈曲运动的BP。结果显示,... 人脑运动前准备电位(Bereitschaftspotentiai以下简称BP,或称ReadineepotentialRP)起始时间之长令研究者费解。本文比较了受指令食指屈曲运动和自我起始食指屈曲运动的BP。结果显示,BP在受到指令之前已经开始。显然,指令前那一部分BP即BP早期部分与运动无关.本文进一步研究了下意识眨眼运动、指令眨眼运动和自我起始眨眼运动。发现下意识眨眼运动时,BP起始时无早期成分,明显较另外两种眨眼运动的BP为短。表明BP的早期成分是由于在后两种有意识活动参与的眨眼运动中,心理活动产生的直流慢负成分,而与运动起始或运动准备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前 准备电位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Information entropy-based estimation of hand and elbow movements using ECoG signals
17
作者 Kihyun Kim Kabmun Cha +1 位作者 Chunkee Chung Hyunchool Shin 《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 CAS 201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A method of estimating hand and elbow movements using electrocorticogram(ECoG)signals is proposed.Using multiple channels,surface electromyogram(EMG)signals and ECoG signals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simultaneously.... A method of estimating hand and elbow movements using electrocorticogram(ECoG)signals is proposed.Using multiple channels,surface electromyogram(EMG)signals and ECoG signals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simultaneously.The estimated movements were those to close and then open the hand and those to bend the elbow inward.The patients were encouraged to perform the movem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free will instead of after being induced by external stimuli.Surface EMG signals were used to find movement time points,and ECoG signal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movements.To extra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ividual movements,the ECoG signals were divided into a total of six bands(the entire band and the δ,θ,α,β and γ bands)to obtain the information entropy,and the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movements.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averages 74% when the ECoG of γ band is used,which is higher than that when other bands are used,and higher estimation success rates are shown in the γ band than in other bands.The time of the movements is divided into three time sections based on movement time points,and the "Before" section,which includes the readiness potential,is compared with the "Onset" section.In the "Before" section and the "Onset" section,estimation success rates are 66% and 65%,respectively,and thus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readiness potential could can be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系统 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 自动分类
下载PDF
年龄≤60岁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全耳受累情况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振刚 陈楠 +2 位作者 高圆 王艳妮 崔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09-815,共7页
目的探讨年龄≤60岁复发性多软骨炎(RP)患者全耳受累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录入符合Michet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的RP患者,分组研究耳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听力学特点及病情评价。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 目的探讨年龄≤60岁复发性多软骨炎(RP)患者全耳受累的临床特征。方法连续录入符合Michet诊断标准且年龄≤60岁的RP患者,分组研究耳各部位损害的临床特点、听力学特点及病情评价。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2007年12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期间共174例耳部资料齐全且年龄≤60岁的RP患者入选,男性90例,女性84例。发病年龄8~60岁,平均(39±13)岁;病程1~480个月,中位病程12个月;RP疾病活动指数10~77,中位数为38,各发病类型之间相近;RP器官损伤指数0.1~56,中位数为2.4,各发病类型之间差异较大:前3位的发病类型为耳廓软骨炎32.8%(57/174)、眼睛受累24.7%(43/174)及气道软骨炎21.3%(37/174);耳的各个部分(外中内)均可受累:内耳受累最多见95.4%(166/174),耳蜗及前庭受累概率相近,隐匿性突出;外耳受累55.2%(96/174)以耳廓为主;中耳受累29.9%(52/174)以鼓膜及咽鼓管受累为主,常被忽略;听力损失的主动检出率高达71.8%(125/174);符合WHO-2006听力损失者为14.3%(25/174),其中52.0%(13/25)为残疾性耳聋;儿童RP的非感音神经性耳聋占40.0%(4/10);21岁以后RP以感音神经性耳聋为主;所有患者均具有外中内耳2个部位以上的异常,耳各部位受累交叉重叠现象明显。结论在年龄≤60岁RP人群可见耳各个部分的受累,并具有年龄特点;中内耳受累表现隐匿;主动检查可以早期检出RP患者的听力损失;RP器官损伤指数的潜在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软骨炎 复发胜 中耳 外耳 迷路 病情评估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