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verexpression of TRPV1 activates autophagy in human lens epithelial cells under hyperosmotic stress through Ca^(2+)-dependent AMPK/mTOR pathway
1
作者 Liu-Hui Huang Jiao Lyu +6 位作者 Sheng Chen Ting-Yi Liang Yu-Qing Rao Ping Fei Jing Li Hai-Ying Jin Pei-Quan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3期420-434,共15页
●AIM:To explore whether autophagy functions as a cellular adaptation mechanism in 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under hyperosmotic stress.●METHODS:LECs were treated with hyperosmotic stres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70,... ●AIM:To explore whether autophagy functions as a cellular adaptation mechanism in 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under hyperosmotic stress.●METHODS:LECs were treated with hyperosmotic stress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270,300,400,500,or 600 mOsm for 6,12,18,24h in vitro.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was employed for the mRNA expression of autophagyrelated genes,while Western blotting detected the targeted protein expression.The transfection of stub-RFP-sens-GFPLC3 autophagy-related double fluorescence lentivirus was conducted to detect the level of autophagy flux.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istence of autolysosome.Short interfering RNA of autophagy-related gene(ATG)7,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TRPV)1 overexpression plasmid,related agonists and inhibitors were employed to their influence on autophagy related pathway.Flow cytometry was employed to test the apoptosis and intracellular Ca^(2+)level.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was measured by JC-1 staining.The cell counting kit-8 assay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cellular viability.The wound healing assay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wound closure rate.GraphPad 6.0 software was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data.●RESULTS:The hyperosmotic stress activated autophagy in a pressure-and time-dependent manner in LECs.Beclin 1 protein expression and conversion of LC3B II to LC3B I increased,whereas sequestosome-1(SQSTM1)protein expression decreased.Transient Ca^(2+)influx was stimulated caused by hyperosmotic stress,levels of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phosphorylation decreased,and the level of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phosphorylation increased in the early stage.Based on this evidence,autophagy activation through the Ca^(2+)-dependent AMPK/mTOR pathway might represent an adaptation process in LECs under hyperosmotic stress.Hyperosmotic stress decreased cellular viability and accelerated apoptosis in LECs and cellular migration decreased.Inhibition of autophagy by ATG7 knockdown had similar results.TRPV1 overexpression increased autophagy and might be crucial in the occurrence of autophagy promoted by hyperosmotic stress.●CONCLUSION:A combination of hyperosmotic stress and autophagy inhibition may be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decrease the number of LECs in the capsular bag and pave the way for improving prevention of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and capsular fibr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RACT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lens epithelial cell hyperosmotic stress AUTOPHAGY apoptosis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
下载PDF
血清NCAM sTNFR1水平与超时间窗后循环脑卒中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桂丽 张建华 +1 位作者 徐欣 姚海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312-317,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与超时间窗后循环脑卒中(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03—2022-01唐山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超时间窗APCIS患者(APCIS组)和63...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与超时间窗后循环脑卒中(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03—2022-01唐山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超时间窗APCIS患者(APCIS组)和63例健康体检志愿者(对照组),根据NIHSS评分将APCIS患者分为轻度损伤组(<6分,27例)、中度损伤组(6~13分,39例)、重度损伤组(≥14分,34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替罗非班经微导管动脉给药[0.4μg/(kg·min)]和静脉持续泵注[0.1μg/(kg·min)]治疗48 h,配合降脂以及双抗血小板治疗。检测血清NCAM、sTNF-R1水平,出院后定期随访90 d,统计随访期间不良神经预后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CAM、sTNF-R1预测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APCIS组血清NCAM、sTNF-R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损伤组血清NCAM、sTNF-R1水平高于中度损伤组和轻度损伤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NCAM、sTNF-R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房颤、高NIHSS评分、高NCAM、高sTNF-R1是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NCAM、sTNF-R1预测APCIS患者接受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698、0.770,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37,高于单独指标预测(P<0.05)。结论APCIS患者血清NCAM、sTNFR-1水平增高,且与APCIS神经缺损程度以及替罗非班治疗后神经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 静脉溶栓 替罗非班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
下载PDF
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改变 被引量:7
3
作者 严晓晴 邓小明 +3 位作者 孙继虎 徐美英 王春安 刘树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8期3824-3825,共2页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的改变,探讨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兴奋毒性机制,为中枢神经损伤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标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观察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 目的: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的改变,探讨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兴奋毒性机制,为中枢神经损伤的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为标本,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观察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时谷氨酸诱发电流改变。结果:当钳制电压为-60mV时,100μmol/L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分别诱发一内向电流(INMDA,IAMPA),模拟缺血处理后的神经元INMDA、IAMPA明显增大。结论:升高的兴奋性氨基酸激活突触后膜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后引起神经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海马神经元 脑缺血 谷氨酸 电流改变 电生理学
下载PDF
5-HT受体亚型在原代培养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亚云 武胜昔 +2 位作者 刘翔宇 王文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1-196,T001,共7页
为探讨脊髓背角内 5 -HT发挥作用的受体类型及其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胎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产率进行了观察 ,再利用反转录 PCR方法观察了 5 -HT受体 14种亚型 m RNAs在原代培养神经元中的表达。原代培养的背... 为探讨脊髓背角内 5 -HT发挥作用的受体类型及其胞内信号转导机制 ,本研究首先利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胎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产率进行了观察 ,再利用反转录 PCR方法观察了 5 -HT受体 14种亚型 m RNAs在原代培养神经元中的表达。原代培养的背角神经元生长状态良好 ,存活时间达到 14~ 2 1d。对培养的背角细胞用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神经细胞核蛋白 (Neu N)进行免疫荧光检测的结果表明 ,神经元的产率超过 90 % ;用 PCR方法在培养的背角神经元中检测到了 5 -HT1 A、5 -HT1 B、5 -HT1 D、5 -HT1 F、5 -HT2 A、5 -HT2 C、5 -HT3、5 -HT4 、5 -HT5A、5 -HT5B、5 -HT6 和 5 -HT7等受体亚型 m RNAs的表达。但上述各受体亚型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未检测到 5 -HT1 E和 5 -HT2 B受体亚型 m RNAs的表达。结果表明 ,本研究建立的实验方法可满意地获得原代培养脊髓背角神经元 ;这些神经元不但表达多种受体亚型 ,而且表达类型与以往在成年大鼠脊髓背角观察到的表达状况基本一致。上述结果为进一步开展 5 -HT作用机制的体外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受体亚型 原代培养 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 表达
下载PDF
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小荣 张策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399-400,共2页
目的研究痛觉传导通路中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注射Formalin侧脊髓背角Fos样免疫阳性(FLI)神经元的数量较生理盐水(NS)对侧明显增多。结论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被应用于痛... 目的研究痛觉传导通路中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背角Fos蛋白的表达。结果注射Formalin侧脊髓背角Fos样免疫阳性(FLI)神经元的数量较生理盐水(NS)对侧明显增多。结论Fos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可被应用于痛觉机制研究,脊髓背角Fos蛋白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可作为伤害性反应神经元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 los 后角细胞 疼痛测定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5-HT对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挺杰 郭政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域 (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的影响。方法 对完整SD雄性大鼠模型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 ,观察脊髓表面使用 5 HT前后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对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频率变化 ,... 目的 观察 5 羟色胺 (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广域 (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的影响。方法 对完整SD雄性大鼠模型 ,采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 ,观察脊髓表面使用 5 HT前后脊髓背角WDR神经元对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频率变化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不同剂量 5 HT(12 .5 μg/ 4 μl,2 5 μg/ 4 μl,5 0 μg/ 4 μl)应用后 ,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放电频率显著降低 ,且降低幅度随 5 HT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5 HT拮抗剂美西麦角 (methysergide)对 5 HT具有拮抗效应。结论  5 HT对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伤害性电刺激诱发放电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此作用由脊髓内 5 HT受体介导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 脊髓背角 WDR神经元 伤害性电刺激 诱发 放电 脊髓损伤
下载PDF
淫羊藿总黄酮抑制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
7
作者 程新萍 朱峰 周可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9-202,共4页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IGly)的调控。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上,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的调控。结果淫羊藿总黄酮呈浓度依... 目的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IGly)的调控。方法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上,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研究淫羊藿总黄酮对甘氨酸激活的全细胞电流的调控。结果淫羊藿总黄酮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Gly;淫羊藿总黄酮使甘氨酸的浓度-效应曲线平行右移;淫羊藿总黄酮没有改变甘氨酸受体的离子选择性。结论淫羊藿总黄酮对甘氨酸介导的反应产生抑制作用可能是由于降低了甘氨酸与其受体的亲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总黄酮 甘氨酸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脊髓背角神经元
下载PDF
FGFR1特异性拮抗剂SU5402抑制人源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庆 贾仁兵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体外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受体1(FGFR1)特异性拮抗剂SU5402抑制人源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传代培养的永生化人源LEC-B3细胞的形态,用αB-晶状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其性质。采... 目的本研究探讨体外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受体1(FGFR1)特异性拮抗剂SU5402抑制人源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影响。方法光镜下观察传代培养的永生化人源LEC-B3细胞的形态,用αB-晶状体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其性质。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LEC-B3细胞中bFGF和FGFR1的mRNA表达。在传代培养、融合度为70%的LEC-B3细胞中加入SU5402(20μg/mL),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作为对照,2 d后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LEC-B3细胞中细胞增生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传代培养的LEC-B3细胞呈多边形上皮样生长,表达特异性的αB-晶状体蛋白;LEC-B3细胞中bFGF和FGFR1的mRNA表达量与内参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相当;LEC-B3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的比例,SU5402实验组为(23.95±7.82)%,PBS对照组为(58.86±1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C-B3细胞丰富表达bFGF和FGFR1的mRNA;体外应用SU5402可显著抑制LEC-B3增生,有望成为防治后囊膜混浊(PCO)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囊膜混浊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晶状体上皮细胞-B3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 SU5402
下载PDF
P2Y受体激动剂2-mesADP诱发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Ca^(2+)]i升高 被引量:2
9
作者 闵娅兰 程年群 +4 位作者 田虹 刘爱东 刘晓红 肖智 曾俊伟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背角小胶质细胞P2Y受体激活对其[Ca2+]i的影响。方法培养并纯化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P2Y受体激活后小胶质细胞[Ca2+]i的变化。结果 P2Y受体激动剂2-mesADP在10μm即可引起小胶质细胞[Ca2+]i升高...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背角小胶质细胞P2Y受体激活对其[Ca2+]i的影响。方法培养并纯化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P2Y受体激活后小胶质细胞[Ca2+]i的变化。结果 P2Y受体激动剂2-mesADP在10μm即可引起小胶质细胞[Ca2+]i升高,当随着2-mesADP浓度增大,小胶质细胞[Ca2+]i升高更为明显。结论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P2Y受体激活可以促进细胞[Ca2+]i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背角 小胶质细胞 P2Y受体
下载PDF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可能通过突触前机制参与骨癌痛大鼠脊髓镇痛
10
作者 朱玲 罗道枢 +1 位作者 李辉 李云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34-539,共6页
目的:运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对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n=6):CIBP模型组和假手术组,CIBP组于... 目的:运用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对骨癌痛(cancer-induced bone pain,CIBP)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SD雌性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n=6):CIBP模型组和假手术组,CIBP组于右侧胫骨骨髓腔内接种5μl大鼠乳腺癌细胞(2×105个),14天后造模完成。运用腰髓薄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两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在灌流液中加入PAP,观察PAP对两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结果:脊髓薄片全细胞电压钳研究表明,与假手术组大鼠对比,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Ⅱ层神经元自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EPSCs)和刺激电极诱发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voked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EPSCs)的幅度显著增大,而sEPSCs的频率未见变化。给予PAP灌流,PAP显著降低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Ⅱ层神经元的sEPSCs发放频率,而对其幅度未见明显影响;且该效应可被腺苷A1R的拮抗剂CPX翻转。PAP对于假手术组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兴奋性没有明显影响。结论:PAP可能通过突触前机制参与骨癌痛模型大鼠的脊髓镇痛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 骨癌痛 脊髓背角 腺苷A1受体 全细胞膜片钳 大鼠
下载PDF
罗哌卡因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中Fas/FasL的表达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釜于 曾炼 +3 位作者 罗昭 桑明 孙晓东 罗辉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5-740,共6页
目的明确Fas/FasL在罗哌卡因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罗哌卡因小、中、大剂量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进行... 目的明确Fas/FasL在罗哌卡因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罗哌卡因小、中、大剂量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进行鞘内置管,并在造模3 d后分别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或0.5%,1%,2%罗哌卡因(剂量均为0.12 mL·kg^(-1))。分别测量大鼠造模前1 d、给药前(造模后3 d)及鞘内给药后24 h后爪机械缩足反射(MWT)阈值;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改变;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造模前后MWT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24 h,罗哌卡因中、大剂量组大鼠MWT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罗哌卡因小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脊髓背角组织轻度水肿,罗哌卡因中、大剂量组间质明显水肿伴空泡增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UNEL染色显示各罗哌卡因处理组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比例增大(P<0.05),罗哌卡因大剂量组较罗哌卡因小剂量组凋亡细胞比例增大更明显(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罗哌卡因处理组Fas表达均升高(P<0.05);罗哌卡因大剂量组较罗哌卡因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升高更明显(P<0.05);而FasL的表达仅罗哌卡因大剂量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可能通过上调Fas/FasL的表达诱导大鼠神经损伤和脊髓背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脊髓背角细胞 凋亡 FAS FASL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一涵 冷玉芳 +1 位作者 李娟 韩雪娜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53-357,共5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组(CNP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S...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体重180—22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慢性神经病理性痛组(CNP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CNP组和D组采用结扎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大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D组于结扎坐骨神经结束开始至处死前,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50ug/kg,1次/d,s组和CNP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d、术后3、7、14d(T0~5)时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爪潜伏期(TWL);于,T1-3时测定痛阈后每组随机处死8只大鼠,取L4,脊髓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与s组比较,CNP组和D组,T1-3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Bcl-2和caspase-3表达上调(P〈0.05);与CNP组比较,D组T1-3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Bcl-2表达上调,caspase-3表达下调(P〈0.05)。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S组基本正常,CNP组细胞凋亡数目增加,D组细胞凋亡数目较CNP组减少。结论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啶可减轻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细胞凋亡 后角细胞 神经痛
原文传递
合并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的子痫前期孕妇的头颅MRI表现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可溶性内皮糖蛋白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魁明 钟熹 +3 位作者 谭昱 刘国成 麦慧 吴松鑫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40-844,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子痫前期(PE)孕妇头颅MRI表现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内皮糖蛋白(sEng)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4... 目的探讨合并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子痫前期(PE)孕妇头颅MRI表现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可溶性内皮糖蛋白(sEng)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自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4例单胎妊娠PE孕妇,根据头颅MRI表现分为PRES组(13例)和头颅MRI正常组(21例),均行常规头颅MRI检查及弥散成像技术(DWI)扫描,计算脑水肿评分(SBE)。ELISA法检测两组PE孕妇的血清PlGF、sEng的水平,比较两组血清PlGF、sEng水平及sEng/PlGF比值的差异;评估sEng/PlGF比值对PRES诊断的价值及其与SBE的相关性。结果 PRES组PE孕妇的血清PlGF水平为(231±67)ng/L,头颅MRI正常组为(334±38)n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P〈0.05);PRES组PE孕妇的sEng水平为(5256±880)ng/L,头颅MRI正常组为(3956±538)ng/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1);PRES组PE孕妇sEng/PlGF比值为(23±10),头颅MRI正常组为(1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P〈0.01)。sEng/PlGF比值诊断PRE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5(P〈0.01),界值为20.0,敏感度为81.8%,特异为85.0%。PlGF、sEng水平与SBE无相关(P均〉0.05),sEng/PlGF比值与SBE呈正相关性(r=0.81,P〈0.01)。结论 PE孕妇血清sEng/PlGF比值与脑水肿程度相关,sEng/PlGF比值可作为PRES预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兆子痫 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妊娠蛋白质类 受体 细胞表面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脊髓背角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p110β在大鼠关节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与辣椒素受体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亚军 杨承祥 +3 位作者 王汉兵 张斌 项红兵 田玉科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p110β在大鼠关节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辣椒素受体(TRPV1)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的关系。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3月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p110β在大鼠关节炎性痛形成中的作用及与辣椒素受体(TRPV1)及酸敏感离子通道1a(ASIC1a)的关系。方法鞘内置管成功的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3月龄,体重25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0):对照组(C组)、关节炎性痛组(AP组)、AP+PI3Kp110β错义寡核苷酸组(MS组)和AP+P13Kp110β反义寡核苷酸组(AS组)。采用右踝关节腔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关节炎性痛模型,模型制备后即刻AP组、MS组、AS组分别经鞘内注射生理盐水、错义寡核苷酸15μg和反义寡核苷酸15μg,容量20μ1,1次,d,连续6d。于术前1d、术后4、7、10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术后10d处死大鼠,取腰段脊髓,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P13Kp110β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背角神经元TRPV1和ASIC1a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AP组、MS组和As组术后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脊髓背角神经元P13Kp110β、TRPV1和ASIC1a表达上调(P〈0.01);与AP组和MS组比较,As组术后各时点MWT升高,TWL延长,脊髓背角神经元P13Kp110β、TRPV1和ASIC1a表达下调(P〈0.01)。结论脊髓背角神经元P13Kp110β参与大鼠关节炎性痛的形成,其机制与上调脊髓背角神经元TRPV1和ASIC1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关节炎 疼痛 辣椒辣素 受体 细胞表面 离子通 后角细胞
原文传递
脊髓背角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
15
作者 张伟 赵鑫 +2 位作者 程崇学 顾小萍 马正良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TRPA1)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56只,体重200 ~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4):假手术组(S组)、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组(CCD组)、CCD...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TRPA1)在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雄性SD大鼠56只,体重200 ~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14):假手术组(S组)、慢性背根神经节压迫组(CCD组)、CCD+二甲基亚砜组(D组)和CCD+TRPA1阻断剂HC-030031组(H组).CCD组、D组、H组行CCD术;D组和H组在CCD术后7d时分别鞘内注射10%二甲基亚砜20μl或HC-030031 50 μg.分别于术前1 d(T0)、鞘内给药前1 h(T1)、鞘内给药后1 h(T2)、2 h(T3)、4 h(T4)、6 h(T5)、8 h(T6)、24 h(T7)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PWMT).分别于T4、T7时处死6只大鼠,取L3-5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TRPA1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CCD组及D组T1-7时PWMT降低,T4、T7时脊髓组织TRPA1表达上调,H组T1、T5-7时PWMT降低,T7时脊髓组织TRPA1表达上调(P<0.05);与CCD组比较,H组T2-5时PWMT升高,T4时脊髓组织TRPA1表达下调(P<0.05).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TRPA1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后角细胞 神经痛
原文传递
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
16
作者 林菁艳 彭彬 +1 位作者 杨正伟 闵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雌雄不拘,体重29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SNT组,n=6)。术后持续观察SN... 目的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雌雄不拘,体重290—3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SNT组,n=6)。术后持续观察SNT组大鼠自噬情况,并进行自噬评分。术后28d时取L5节段脊髓组织,分别进行iba-1(标记小胶质细胞)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形胶质细胞)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计数。结果s组无一只大鼠发生自噬,SNT组术后2d开始陆续发生自噬,最高自噬评分9—11分。与s组比较,SNT组手术侧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均减少(P〈0.05)。结论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痛症 小神经胶质细胞 星形细胞 后角细胞
原文传递
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变化
17
作者 林菁艳 彭彬 +1 位作者 杨正伟 闵苏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 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雄雌不拘,体重290~300 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P组,n=6).术后持续观察P组大鼠自噬情况,并进行自噬评分.术后28 d时,... 目的 探讨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变化.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1只,雄雌不拘,体重290~300 g,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组,n=5)和单侧坐骨神经横断组(P组,n=6).术后持续观察P组大鼠自噬情况,并进行自噬评分.术后28 d时,取L3~6节段脊髓组织,分别进行尼氏染色(显示神经元)和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突触数量),计数手术侧和非手术侧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的数量.结果 P组自术后2 d开始陆续发生自噬,自噬评分9~11分.与S组比较,P组各节段双侧脊髓背角神经元数量及L3.6节段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侧L4.5节段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增加(P<0.05).结论 幻肢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数量增加,神经元数量未发生变化;突触数量增加可诱发幻肢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痛症 后角细胞 突触 脊髓
原文传递
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
18
作者 邹晋峰 贺纯静 +2 位作者 李锶蕊 余倩 高华琳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 评价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TRPA1)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制备成功的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糖尿病神经痛组(DNP组)、TRPA1 siRNA组(siRNA组)和TR... 目的 评价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1(TRPA1)在大鼠糖尿病神经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制备成功的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8):糖尿病神经痛组(DNP组)、TRPA1 siRNA组(siRNA组)和TRPA1-阴性siRNA组(NC组).另取血糖正常的SD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siRNA组鞘内注射TRPA1 siRNA 45 μL,NC组鞘内注射TRPA1-阴性siRNA 45 μL,DNP组和C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45μL.各组于鞘内注药后第2天,取L4-6背根神经节,采用RT-PCR法测定神经元TRPA1 mRNA的表达,于鞘内注药后第7、14、21和28天(T1-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结果 与DNP组比较,siRNA组和C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TRPA1 mRNA表达下调(P<0.05);与siRNA组比较,NC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TRPA1 mRNA表达上调(P<0.05);与NC组比较,C组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TRPA1 mRNA表达下调(P<0.05).与DNP组比较,siRNA组T1.2时、NC组T1-3时MWT降低,C组T1-4时MWT升高(P<0.05);与siRNA组比较,C组T1-4时MWT升高(P<0.05);与NC比较,C组T1-4时MWT升高(P<0.05).结论 脊髓背根神经节神经元TRPA1参与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后角细胞 糖尿病神经病变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吗啡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腰段脊髓后角神经元中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张洁 王勇 李斌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7期1003-1007,共5页
目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可以引起腰段脊髓后角中c-fos的表达。μ-阿片受体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脊髓中的镇痛机制有关,而吗啡作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被应用于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本实验通过给坐骨神经CCI大鼠模型鞘内注射吗啡,观... 目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可以引起腰段脊髓后角中c-fos的表达。μ-阿片受体长期以来被认为与脊髓中的镇痛机制有关,而吗啡作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被应用于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中。本实验通过给坐骨神经CCI大鼠模型鞘内注射吗啡,观察其对脊髓后角中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 23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其中B、C两组大鼠接受右侧坐骨神经外周结扎手术,而A组为假手术组。9d后,A、C两组大鼠接受鞘内注射吗啡同时给B组大鼠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注射后6d,解剖三组大鼠并取出L3~L5节段的脊髓制成40μm的冰冻切片。标本在室温下进行荧光免疫染色后制成玻片。使用激光共焦点显微镜下观察各脊髓切片标本双侧c-fos的染色情况。结果三组大鼠手术侧同侧的脊髓后角中c-fos阳性神经元较对侧明显增多。但是C组大鼠脊髓后角同侧的c-fos阳性神经元较B组少。结论μ-阿片受体激动剂能明显减少CCI大鼠腰段脊髓后角中c-f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病 原癌基因蛋白质C-FOS 吗啡 脊髓压迫症 后角细胞 大鼠 Sprague-Dawley
原文传递
氟比洛芬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吕帅国 卢锡华 +2 位作者 李廷坤 汪蕾 孙亚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2-184,共3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质量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S...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质量200~25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氟比洛芬酯组(F组)。S组仅分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NP组和F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F组于术毕开始腹腔注射氟比洛芬酯10mg/kg,1次/日,连续14d;S组和NP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于术前1d、术后3、7、14d时测定热痛阈(TWL),并于术后3、7和14d时测定痛阈后各取6只大鼠处死,取脊髓背角,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和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脊髓背角凋亡神经元细胞,计算凋亡率。结果与S组比较,术后3、7、14dTWL在NP组[(5.24±0.52)、(3.54±0.47)、(3.84±0.55)s]和F组[(5.68±0.61)、(7.76±0.71)、(9.68±0.81)s]缩短,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在NP组[(9.24±1.22)%、(9.54±1.37)%、(9.84±1.45)%]和F组[(6.68±0.91)%、(6.26.4±1.08)%、(6.15±0.83)%]升高,Caspase-3表达术后3、7、14d在NP组(1.34±0.16、1.45±0.18、1.38±0.16)和F组(0.96±0.09、1.02±0.12、0.89±0.08)上调,bcl-2表达在hip组(0.36±0.04、0.45±0.03、0.32±0.05)和F组(0.68±0.06、0.75±0.07、0.89±0.08)下调(P〈0.05);与NP组比较,F组TWL[(5.68±0.61)、(7.76±0.71)、(9.68±0.81)s]延长,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凋亡率[(6.68±0.91)%、(6.26±1.08)%、(6.15±0.83)%]降低,Caspase-3表达(0.96±0.09、1.02±0.12、0.89±0.08)下调,bcl-2表达(0.68±0.06、0.75±0.07、0.89±0.08)上调(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可通过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机制与抑制Caspase-3表达,增强bcl-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 神经痛 脱噬作用 后角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