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延聚丙烯薄膜生产过程中红棕色析出物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48,共3页
采用聚丙烯HP456J生产流延聚丙烯薄膜过程中,对下吹膜生产过程中模口出现的红棕色析出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红棕色析出物主要成分来源于聚丙烯受热,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析出,在空气环境中长时间受热生成的炭化物。... 采用聚丙烯HP456J生产流延聚丙烯薄膜过程中,对下吹膜生产过程中模口出现的红棕色析出物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结果表明:红棕色析出物主要成分来源于聚丙烯受热,低相对分子质量部分析出,在空气环境中长时间受热生成的炭化物。更换催化剂后,生产的HP456J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收窄,红棕色析出物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流延聚丙烯薄膜 下吹膜 红棕色析出物
下载PDF
磷素对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影响及营养效应 被引量:16
2
作者 傅友强 杨旭健 +1 位作者 吴道铭 沈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72-1085,共14页
【目的】磷饥饿能明显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然而,磷素是如何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并不清楚。【方法】论文在水培条件下,对24个不同来源的传统水稻品种培养21 d后,分别进行缺磷和0.1 mmol·L-1 Fe2+处理,测定其根长... 【目的】磷饥饿能明显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然而,磷素是如何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并不清楚。【方法】论文在水培条件下,对24个不同来源的传统水稻品种培养21 d后,分别进行缺磷和0.1 mmol·L-1 Fe2+处理,测定其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及根表铁含量,从而筛选出根表铁膜含量较高的水稻品种"天优998",并以此为材料,设置不同养分元素缺乏试验(缺氮、缺磷、缺钾及其交互等8个处理)、分根试验(两边根系同时进行正常磷处理;一边根系缺磷处理,另一边根系正常供磷处理;两边根系同时进行缺磷处理)和不同磷铁比试验(磷浓度为0.0125—0.4 mmol·L-1;铁浓度为0.1—3.2 mmol·L-1,按磷铁比为1﹕1;1﹕3;1﹕5;1﹕8处理设计了4个小试验),测定了水稻根表铁膜浓度、根表无机磷浓度、根内无机磷浓度、根系和地上部磷、铁含量,探讨了磷素对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及其营养效应。【结果】不同水稻品种根表铁膜浓度存在明显差异,24个水稻品种幼苗根表铁膜浓度范围为3.67—9.78 mg·g-1,水稻根表铁膜含量与根长、根表面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干重呈显著的正相关。不同养分元素缺乏试验表明,水稻根表铁膜由红棕色铁膜和非红棕色铁膜组成,仅缺磷处理都能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而缺氮和缺钾处理却不能。分根试验处理表明,缺磷处理根系侧并不能诱导正常供磷处理侧根系根表形成红棕色铁膜,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主要受根表外源无机磷的影响,与根内无机磷无关。不同磷铁比试验表明,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与根表磷铁比有关,根表DCB-Fe浓度与根系溶液中铁浓度有关;只有当磷铁比≤1﹕3时,根表才会形成明显的红棕色铁膜,随着磷铁比的降低,根表红棕色铁膜颜色加深;随着根系溶液中铁浓度的增加,根表DCB-Fe浓度逐渐增加,最大值为36.50 mg·g-1。最后进一步对磷铁比处理形成的根表红棕色铁膜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磷、铁吸收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发现,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加深有利于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磷、铁的吸收。【结论】内源磷信号并不能诱导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仅外源磷缺乏才能诱导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与根系周围环境中磷铁比有关,而根表DCB-Fe的形成仅与溶液中铁浓度有关。形成的根表红棕色铁膜在根系周围充当营养库的功能,有利于植物对磷、铁的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素 水稻 红棕色铁膜 磷铁比
下载PDF
红褐色乌苏里貉MC1R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静 党丽鑫 +2 位作者 刘国生 曹月胜 孙金海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17期41-48,共8页
为了探讨红褐色貉的促黑素细胞激素受体(MC1R)的序列长度、多态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以青岛莱西养殖基地的野生型乌苏里貉8只,红褐色乌苏里貉7只,吉林白貉6只,银黑狐6只为研究对象,用提取貉和银黑狐的毛囊D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 为了探讨红褐色貉的促黑素细胞激素受体(MC1R)的序列长度、多态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以青岛莱西养殖基地的野生型乌苏里貉8只,红褐色乌苏里貉7只,吉林白貉6只,银黑狐6只为研究对象,用提取貉和银黑狐的毛囊DNA作为模板,根据GenBank已知序列(GenBank:HM852533.1)设计引物,利用克隆测序技术,通过SNP检测,分析MC1R基因在不同毛色乌苏里貉的表达水平和毛色之间相关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结果表明:本实验成功成功获得了红褐色貉MC1R基因序列长度为1329bp,与已知序列同源性98%,13处突变,与野生型乌苏里貉同源性达到99%,8处突变。通过酶切鉴定在MC1R基因约300bp处酶切得到2种基因型AB型和BB型,红褐色貉为AB型,野生型貉为BB型。根据实验结果推测MC1R基因存在红褐色毛色性状相关的功能突变位点,从而导致毛色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里貉 红褐色 SNP MC1R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GA_3和CPPU抑制葡萄果锈产生的机理 被引量:5
4
作者 冯娇 王武 +1 位作者 侯旭东 陶建敏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5-903,共9页
为探究GA_3(赤霉素)和CPPU[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抑制葡萄果锈生成的内在机理,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盛花期用25 mg/L GA_3处理花穗,花后2周用25 mg/L GA_3+10 mg/L CPPU再次处理花穗,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取果锈生成... 为探究GA_3(赤霉素)和CPPU[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抑制葡萄果锈生成的内在机理,以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在盛花期用25 mg/L GA_3处理花穗,花后2周用25 mg/L GA_3+10 mg/L CPPU再次处理花穗,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取果锈生成关键期的2个葡萄果皮样品,应用Illumina RNA-Seq测序系统进行转录组分析。共获得55 314 986条有效数据和2 373个差异基因,GO功能注释到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学过程3个大类30个功能组,大量基因富集于碳水化合物代谢、生物合成等生物学过程。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将1 186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126条代谢通路,富集于"代谢途径"与"苯丙烷合成"代谢通路。通过qRT-PCR方法对筛选的9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荧光定量结果与测序结果相符。研究结果说明GA_3和CPPU处理减少葡萄果锈的产生主要与苯丙烷合成及类黄酮代谢相关,GA_3和CPPU显著抑制苯丙烷及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表达,进而降低了果锈生成路径中相关酶的活性,减少了果锈生成相关次生代谢物的产生,抑制葡萄果锈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果锈 转录组测序 代谢通路 差异表达基因 GA3(赤霉素) CPPU[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
下载PDF
当阳峪窑酱釉瓷和白地黑花瓷原料产地的散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冀勇 赵志文 +1 位作者 杨大伟 王升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2-86,共5页
为了解当阳峪窑酱釉瓷和白地黑花瓷的原料来源和分类关系,用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XRF)测量了北宋当阳峪窑酱釉瓷和白地黑花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当阳峪窑酱釉瓷胎的原料产地相对比较集中,白地黑花瓷... 为了解当阳峪窑酱釉瓷和白地黑花瓷的原料来源和分类关系,用X射线荧光分析技术(XRF)测量了北宋当阳峪窑酱釉瓷和白地黑花瓷样品的主量化学组成,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当阳峪窑酱釉瓷胎的原料产地相对比较集中,白地黑花瓷胎的原料产地比较分散,两种瓷胎的原料产地表现出明显差别;酱釉瓷外表面酱釉和白地黑花瓷白釉的主量化学组成有所不同,研究表明两种瓷器的釉料产地和配方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阳峪窑 酱釉瓷 白地黑花瓷 X射线荧光分析
下载PDF
红棕色染发剂染发后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立国 陈永春 刘伟 《日用化学品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34-37,共4页
通过对红棕色染发剂配方的调制 ,用分光光度计法考察了不同组分及条件对染发剂染发后的稳定性的影响 ,为选择更稳定的染发剂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红棕色染发剂 稳定性 配方 组分 分光光度法 渗透剂 增稠剂
下载PDF
RuO_2/La_2O_3/TiO_2复合光催化剂对直接红棕M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理明 姚秉华 +1 位作者 程刚 李艳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71-274,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RuO2/La2O3/TiO2纳米粉体.以汞灯为光源,直接红棕M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结果表明:掺杂质量百分比为1.39%的La2O3,0.12%的RuO2,煅烧温度500℃时,RuO2/La2O3/TiO2的催化活性最高;当通气量为100mL/min,... 采用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RuO2/La2O3/TiO2纳米粉体.以汞灯为光源,直接红棕M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结果表明:掺杂质量百分比为1.39%的La2O3,0.12%的RuO2,煅烧温度500℃时,RuO2/La2O3/TiO2的催化活性最高;当通气量为100mL/min,催化剂投加量为3.00g/L,初始pH值为8.98时,该催化剂对直接红棕M的降解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二氧化钛 直接红棕M
下载PDF
利用粉煤灰研制红棕色地砖 被引量:3
8
作者 成岳 范学运 +1 位作者 曹文卫 刘晓明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00年第4期16-20,共5页
介绍了以火力发电厂排出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 ,配以天然矿物 (岩石 )—红粘土、页岩和花岗岩研制红棕色地砖的工艺过程 ,并对粉煤灰地砖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 粉煤灰 天然矿物 地砖 红棕色 配方 红粘土
下载PDF
适度酱色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士昌 王宝印 吴佳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7-49,共3页
最受老百姓欢迎的酱色为红黄色与棕红色,可定为适度酱色。适度酱色也反映出发酵酱醅成熟程度达最佳状态,色香味体和有效营养成分全备。
关键词 适度酱色 酱成熟程度 成熟喂水
下载PDF
上川岛青花彩瓷的光谱分析
10
作者 胡林顺 曾庆光 +2 位作者 温锦秀 陈子坤 张国雄 《光散射学报》 2020年第1期72-77,共6页
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显微拉曼光谱对广东省江门市上川岛“花碗坪”遗址发掘的青花彩绘瓷片进行成分的元素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瓷片的瓷胎具有低铝、高硅、高钾的特点。红褐色颜料采用的是釉上彩工艺,显色为赤铁矿,主要的助溶剂为... 本文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显微拉曼光谱对广东省江门市上川岛“花碗坪”遗址发掘的青花彩绘瓷片进行成分的元素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瓷片的瓷胎具有低铝、高硅、高钾的特点。红褐色颜料采用的是釉上彩工艺,显色为赤铁矿,主要的助溶剂为氧化钾;蓝色颜料采用的是釉下彩,显色为国产的钴土和进口钴土矿混合,助溶剂主要为氧化钙。通过结合遗址当时历史背景和计算F函数可以推断出瓷片来源于明末清初福建省的漳州漳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彩瓷 红褐色颜料 釉上彩 蓝色颜料 釉下彩
下载PDF
用1-氨基蒽醌生产废渣制造染料
11
作者 王庆均 王舟星 《河南化工》 CAS 2008年第3期20-22,共3页
利用1-氨基蒽醌生产废渣制造染料的方法,将原来的"废渣"制成有价值的分散红棕E-3R。此废渣主要成分为未反应完的蒽醌和1-硝基蒽醌,以及副反应生成的1,5(或1,8)-二硝基蒽醌。废渣中的蒽醌和1-硝基蒽醌进一步硝化转化为1,5(或1,... 利用1-氨基蒽醌生产废渣制造染料的方法,将原来的"废渣"制成有价值的分散红棕E-3R。此废渣主要成分为未反应完的蒽醌和1-硝基蒽醌,以及副反应生成的1,5(或1,8)-二硝基蒽醌。废渣中的蒽醌和1-硝基蒽醌进一步硝化转化为1,5(或1,8)-二硝基蒽醌,再将其和废渣中含有的1,5(或1,8)-二硝基蒽醌还原为对应得1,5(或1,8)-二氨基蒽醌,后者氯化为原染料氯代-1,5(或1,8)-二氨基蒽醌。原染料加入扩散剂,经加工后,制造成分散红棕E-3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氨基蒽醌 分散红棕E-3R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红棕紫色土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质量分析——以川中丘陵区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春 邓良基 +1 位作者 张世熔 凌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1-64,共4页
针对四川盆地中皇陵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等现象相当严重的问题,对川中丘陵区红棕紫色土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冲沟里水稻土的土壤养分的含量大于丘体上的含量。在丘体上,随着地形位置的升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 针对四川盆地中皇陵地区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等现象相当严重的问题,对川中丘陵区红棕紫色土不同地形部位的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冲沟里水稻土的土壤养分的含量大于丘体上的含量。在丘体上,随着地形位置的升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逐渐降低;在冲沟里,冲沟交汇处的水稻土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全磷大于其它部位的水稻土,但是全钾和速效磷是所有水稻土中最小的;丘体顶部土壤的质量指数最小。此研究为该区域土壤的合理利用和培肥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科学 红棕紫色土 理论研究 不同地形部位 土壤质量
下载PDF
泰山产红褐色玉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致色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彦军 王礼胜 刘斯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4-78,82,共6页
红褐色"泰山玉"为"泰山玉"家族中的新发现亚种,以往文献中未见提及。采用常规测试手段及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对红褐色"泰山玉"的物质组成、致色机理等方... 红褐色"泰山玉"为"泰山玉"家族中的新发现亚种,以往文献中未见提及。采用常规测试手段及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法,对红褐色"泰山玉"的物质组成、致色机理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红褐色"泰山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叶蛇纹石,主体呈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含有褐铁矿、磁铁矿、黄铁矿等杂质;初步认定红褐色为次生色,主要由褐铁矿所导致,并推测褐铁矿的形成为"泰山玉"矿体成矿后期残余热液交代、风化和成矿结束后各种表生风化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玉” 红褐色 叶蛇纹石
下载PDF
南海北部晚中新世红绿韵律层成因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宏坤 万世明 +3 位作者 刘畅 赵德博 曾志刚 李安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2-54,共13页
沉积物颜色是其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的重要标志,对古海洋古环境重建有特殊指示意义。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8航次在南海北部钻取的U1502站沉积岩心中发现了上百米红褐色-绿灰色韵律沉积层,但其成因不明。为探究其物源和红绿韵律沉积... 沉积物颜色是其物质组成和形成环境的重要标志,对古海洋古环境重建有特殊指示意义。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368航次在南海北部钻取的U1502站沉积岩心中发现了上百米红褐色-绿灰色韵律沉积层,但其成因不明。为探究其物源和红绿韵律沉积层的成因,我们对该站位岩心样品开展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包括粒度、黏土矿物、常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有机碳含量及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物源分析表明,U1502站沉积物陆源输入以珠江为主而吕宋次之,红层相对绿层有稍多的吕宋物质贡献。地球化学指标指示红绿沉积层的形成没有遭受热液、冷泉流体的影响,其形成是南海晚中新世构造演化和冰期-间冰期旋回中水体通风、底层水氧化还原环境改变及早期成岩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结合以前南海北部沉积物源研究及沉积物颜色频谱分析,推测红绿层可能分别对应了间冰期-冰期时间尺度。指标重建指示了红绿层分别形成于偏氧化和偏还原的底层水氧化还原环境。自中中新世以来随着吕宋岛弧与欧亚板块碰撞,南海海盆从开放的环境变得相对封闭,其深部通风和氧化还原条件开始呈现典型的冰期-间冰期旋回模式。红层对应了间冰期高海平面时期南海深层水通风良好、水体偏氧化的沉积环境,而绿层则指示了冰期低海平面时期南海层化加强、水体偏还原的环境。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控制了早期成岩作用中致色含铁自生矿物如赤铁矿的形成与转化,最终引起沉积层颜色韵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晚中新世 红绿层沉积物 矿物地球化学 沉积物源 氧化还原条件
下载PDF
福建漳州龙海铁染高岭土磁选尾矿的矿物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阳阳 王景泉 +1 位作者 罗书明 宓锦校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7,共7页
对福建龙海红褐色铁染高岭土磁选尾矿进行了提纯,分离出强磁性含铁矿物,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穆斯堡尔谱和磁性测试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尾矿所含的强磁性含铁氧化物并非文献报道的磁铁矿(Fe3O4),... 对福建龙海红褐色铁染高岭土磁选尾矿进行了提纯,分离出强磁性含铁矿物,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穆斯堡尔谱和磁性测试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尾矿所含的强磁性含铁氧化物并非文献报道的磁铁矿(Fe3O4),而是磁赤铁矿(γ-Fe2O3).穆斯堡尔谱分析未检测出样品中存在二价铁,结合XRD及磁性分析,表明磁选尾矿的磁性主要由磁赤铁矿引起.磁赤铁矿在福建省境内尚属首次发现.综合考虑该矿区其他伴生矿物的矿物成分、形貌等特征,及其所处的亚热带温暖潮湿性气候环境,确定该矿区具备形成磁赤铁矿的客观地质条件.通过对矿区的高岭土矿物形貌的大量分析,观察到罕见的高岭土形貌——卷曲型双壁或多壁微米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褐色铁染高岭土 磁选尾矿 磁赤铁矿 多壁微米管 穆斯堡尔谱
下载PDF
常见黄金表面的变色现象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嵩 许雅 李晨光 《上海计量测试》 2012年第4期13-15,共3页
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常见黄金饰制品表面变色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常见黄金饰制品表面变白是因为黄金与汞接触形成金汞齐。黄金首饰连接处发黑一般是由于连接处焊药银含量过高引起的。黄金摆件表面因为残留了微量的银,残留银聚集的部... 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对常见黄金饰制品表面变色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常见黄金饰制品表面变白是因为黄金与汞接触形成金汞齐。黄金首饰连接处发黑一般是由于连接处焊药银含量过高引起的。黄金摆件表面因为残留了微量的银,残留银聚集的部位氧化后出现红棕色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 变色 变白 发黑 红棕色
下载PDF
釉料成分对红棕色陶瓷墨水发色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熊超圆 华泽金 陈光 《佛山陶瓷》 2020年第2期26-30,共5页
本文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釉料中的成分对红棕色墨水发色的影响,并用色差仪对红棕色墨水在不同釉面的发色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釉料 红棕色 陶瓷墨水 发色
下载PDF
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土茯苓药材中总鞣质的含量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华 董立莎 +4 位作者 陈虎彪 何席呈 葛向前 张习贵 周莹莹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52-855,共4页
土茯苓在药材断面有类白色及淡红棕色2种。在前期的实验发现,2种断面颜色的土茯苓在抗炎效果和化学成分方面有较大差异。该文首次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28个不同采集地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土茯苓中的总鞣质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该... 土茯苓在药材断面有类白色及淡红棕色2种。在前期的实验发现,2种断面颜色的土茯苓在抗炎效果和化学成分方面有较大差异。该文首次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28个不同采集地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土茯苓中的总鞣质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该药材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实验及理论依据。在实验中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中加样回收进行了改进,以鞣酸代替没食子酸进行加样回收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红棕色及类白色土茯苓 总鞣质 加样回收 鞣酸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红褐色乌苏里貉TYR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水平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朱艳菲 胡义洁 +3 位作者 吴明明 李祯 孙金海 张廷荣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22,共6页
实验旨在探讨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型乌苏里貉TYRP1基因的核酸序列以及表达水平差异。本实验克隆了红褐色和野生型乌苏里貉TYRP1基因CDS序列,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TYRP1基因在2种毛色貉中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貉TY... 实验旨在探讨红褐色乌苏里貉和野生型乌苏里貉TYRP1基因的核酸序列以及表达水平差异。本实验克隆了红褐色和野生型乌苏里貉TYRP1基因CDS序列,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对TYRP1基因在2种毛色貉中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种貉TYRP1基因CDS序列全长1 614 bp,包括完整的开放阅读框,共编码537个氨基酸;红褐色乌苏里貉TYRP1基因编码序列与狗、猪、绵羊、小鼠、人、牛、猫、马、虎鲸和黑猩猩核酸序列高度同源,同源性分别为99.07%、90.56%、89.64%、83.22%、88.90%、89.39%、90.87%、88.63%、90.25%和88.65%,与野生型乌苏里貉序列完全相同。利用SPSS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TYRP1基因在2种貉皮肤组织中均可稳定表达,利用F=(1+E)-△△Ct计算可知TYRP1基因在红褐色乌苏里貉中的表达量是野生型乌苏里貉的0.93倍,但差异不显著(P>0.05)。该实验为TYRP1基因的功能分析及红褐色乌苏里貉毛色突变分子遗传机制的探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褐色 TYRP1基因 克隆
原文传递
适度干湿交替促进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的根层诱导机制 被引量:5
20
作者 傅友强 沈宏 杨旭健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167-2180,共14页
干湿交替(AWD)是水稻(Oryza sativa)种植过程中常用的水分管理措施,该措施有利于提高根系氧化力,并促进大量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然而,AWD诱导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的根层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利用简易AWD装置,采用砂-液联合培养,研究了AW... 干湿交替(AWD)是水稻(Oryza sativa)种植过程中常用的水分管理措施,该措施有利于提高根系氧化力,并促进大量根表红棕色铁膜的形成。然而,AWD诱导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的根层机制并不清楚。本文利用简易AWD装置,采用砂-液联合培养,研究了AWD诱导水稻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的机制。AWD强度试验表明,落干和淹水均为12 h时,水稻根系活力和根表铁膜形成量最高。在此基础上,随着AWD次数的增加,根表铁膜含量逐渐增加。根系灭活试验表明,水稻活根的根系活力为805.0~958.5μg·g^(-1)(DW)·h^(-1),根表铁膜含量为15.1~18.0 g·kg^(-1)(DW),而灭活根系没有根系活力,也无根表红棕色铁膜形成。H_2O_2促进剂氨基三唑(AT)和清除剂二甲基硫脲(DMTU)试验表明,与对照相比,AT处理的水稻根系H2O2含量、根系活力和根表铁膜含量分别增加了31.8%、20.1%和26.7%,而DMTU处理的水稻根系H2O2含量、根系活力和根表铁膜含量分别降低了27.2%、19.8%和18.4%。AWD 3次和5次处理与AWD 0次相比,水稻根系H2O2含量分别增加了29.1%和35.6%,根系活力分别增加了11.8%和16.8%。根层试验表明,在0~48 h的根表铁膜诱导过程中,AWD 5次处理与AWD 0次相比,水稻根际氧化还原电位(Eh)最大增加了9.3%,根际溶液中Fe^(2+)浓度最大降低了49.6%;相应地,以Fe^(3+)形态在根表沉积的铁膜最大增加了110.1%。上述结果表明,AWD通过诱导根系H_2O_2的累积,提高根系活力和根际Eh,促进根际Fe^(2+)氧化成Fe^(3+),从而在水稻根表形成红棕色铁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根层 过氧化氢 红棕色铁膜 水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