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棕色田鼠与沼泽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
11
1
作者
邰发道
王廷正
+2 位作者
张育辉
郝琳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沼泽田鼠 (M .fostis)副嗅球和犁鼻器的结构及其在两种鼠间的差异 ,以此探讨两种田鼠的进化机制与适应功能。两种田鼠的犁鼻器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的两侧 ,呈管状结构 ;沿着犁鼻...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沼泽田鼠 (M .fostis)副嗅球和犁鼻器的结构及其在两种鼠间的差异 ,以此探讨两种田鼠的进化机制与适应功能。两种田鼠的犁鼻器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的两侧 ,呈管状结构 ;沿着犁鼻器的长轴犁鼻管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特征 ,犁鼻管直接开口于鼻腔 ,从前向后沿着长轴旋转 ,中间管壁 (犁鼻粘膜 )变成底部 ,侧面管壁 (假覆层上皮 )变成犁鼻管顶壁 ,最终犁鼻管变小成为一个腺体的分支 ,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通过选取中间相似部位对两种田鼠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棕色田鼠犁鼻粘膜比沼泽田鼠厚 ,而其长度却短于沼泽田鼠。棕色田鼠副嗅球颗粒细胞带宽和僧帽细胞带宽均大于沼泽田鼠 ,而带长却小于沼泽田鼠。相关分析发现 ,犁鼻器和副嗅球形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这可能和两个结构之间存在着神经投射有关。棕色田鼠幼体的犁鼻粘膜、神经细胞核、假覆层上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沼泽田鼠
犁鼻器
副嗅球
组织结构
进化机制
适应功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雄性社会行为与嗅觉相关脑区性激素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
4
2
作者
何凤琴
邰发道
+1 位作者
张育辉
安书成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应用行为聚焦取样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n =15 )和沼泽田鼠 (M .fostis) (n =15 )在同种雄雄交往中的行为差异 ,及在雄雄交往前后雌激素 β受体(ERβ)和雄激素受体 (AR)表达的差异...
应用行为聚焦取样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n =15 )和沼泽田鼠 (M .fostis) (n =15 )在同种雄雄交往中的行为差异 ,及在雄雄交往前后雌激素 β受体(ERβ)和雄激素受体 (AR)表达的差异。在 2h的雄雄交往中 ,前 1h棕色田鼠对同性入侵者有较多的攻击和防御行为 ,后 1h攻击行为较少 ,沼泽田鼠前后 1h差异不大 ,整个 2h期间 ,棕色田鼠较沼泽田鼠对同性入侵者有较多的攻击、防御行为 ,较少的非社会行为。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没有社会交往时棕色田鼠主嗅球系统投射区和犁鼻系统投射区ERβ免疫阳性细胞 (ERβ IRs)明显少于沼泽田鼠 ,且显色淡 ,AR免疫阳性细胞(AR IRs)在两种鼠间差异不大 ,且都明显少于各自的ERβ IRs。 2h交往后 ,棕色田鼠主嗅球投射区和犁鼻系统投射区的ERβ IRs细胞数明显少于交往前 ,AR IRs细胞数明显多于交往前 ;沼泽田鼠交往前与交往后ERβ IRs和AR IRs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 ,且显著多于交往后棕色田鼠ERβ IRs细胞数 ,显著少于交往后棕色田鼠AR IRs细胞数。以上结果表明 :两种田鼠在社会交往中社会行为不同 ;ERβ的减少和AR的增多可能在社会识别及攻击行为中均起一定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沼泽田鼠
雄性
社会行为
嗅觉
主嗅球系统
犁鼻系统
雌激素Β受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的气味识别(英文)
被引量:
1
3
作者
邰发道
廉漪
+1 位作者
王廷正
孙儒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81,共7页
把棕色田鼠或沼泽田鼠暴露于同种个体底物(个体饲养箱内的锯末) 1h ,不同组别的田鼠在间隔15min、30min、6 0min后,记录对暴露过的熟悉底物和另一个陌生底物的访问、嗅闻、挖掘等社会探究行为(每组在每一个时间间隔只试验1次) ,统计分...
把棕色田鼠或沼泽田鼠暴露于同种个体底物(个体饲养箱内的锯末) 1h ,不同组别的田鼠在间隔15min、30min、6 0min后,记录对暴露过的熟悉底物和另一个陌生底物的访问、嗅闻、挖掘等社会探究行为(每组在每一个时间间隔只试验1次) ,统计分析发现,田鼠在暴露于同种异性底物,然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后,总是倾向于选择熟悉同种异性底物;田鼠在暴露于同种同性底物,然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后,总是倾向于选择陌生同种同性底物;棕色田鼠在暴露于同性底物1h ,然后间隔6 0min后,对陌生的同性底物有明显多的探究行为,但沼泽田鼠在同种情况下却没有表现出这种选择倾向。在暴露底物1h ,然后间隔6 0min后,雌性田鼠比雄性田鼠表现出更明显的选择倾向。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性别的田鼠对气味表现出不同的识别模式。这种差异可能表明不同种具有不同的社会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泽田鼠
棕色田鼠
气味识别
生活史对策
时间间隔
统计分析
识别模式
社会组织
底物
暴露
个体
异性
雄性
雌性
性别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棕色田鼠与沼泽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
11
1
作者
邰发道
王廷正
张育辉
郝琳
孙儒泳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48-255,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 0 2 0 0 0 2 6和N0 .3 9870 119)~~
文摘
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沼泽田鼠 (M .fostis)副嗅球和犁鼻器的结构及其在两种鼠间的差异 ,以此探讨两种田鼠的进化机制与适应功能。两种田鼠的犁鼻器位于鼻腔前端鼻中隔基部的两侧 ,呈管状结构 ;沿着犁鼻器的长轴犁鼻管呈现不同的形态学特征 ,犁鼻管直接开口于鼻腔 ,从前向后沿着长轴旋转 ,中间管壁 (犁鼻粘膜 )变成底部 ,侧面管壁 (假覆层上皮 )变成犁鼻管顶壁 ,最终犁鼻管变小成为一个腺体的分支 ,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组织学特征。通过选取中间相似部位对两种田鼠进行比较研究 ,发现棕色田鼠犁鼻粘膜比沼泽田鼠厚 ,而其长度却短于沼泽田鼠。棕色田鼠副嗅球颗粒细胞带宽和僧帽细胞带宽均大于沼泽田鼠 ,而带长却小于沼泽田鼠。相关分析发现 ,犁鼻器和副嗅球形态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这可能和两个结构之间存在着神经投射有关。棕色田鼠幼体的犁鼻粘膜、神经细胞核、假覆层上皮。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沼泽田鼠
犁鼻器
副嗅球
组织结构
进化机制
适应功能
Keywords
m
andarin
vole
(
m
icrotus
m
andarinus),
reed
vole
(
m
.
fostis
),Accessory o lfactory bulb,Vo
m
eronasal organ,Histological structure
分类号
Q954 [生物学—动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雄性社会行为与嗅觉相关脑区性激素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
4
2
作者
何凤琴
邰发道
张育辉
安书成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7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No .3 0 2 0 0 0 2 6)
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
文摘
应用行为聚焦取样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 ,比较研究了棕色田鼠 (Microtusmandarinus)(n =15 )和沼泽田鼠 (M .fostis) (n =15 )在同种雄雄交往中的行为差异 ,及在雄雄交往前后雌激素 β受体(ERβ)和雄激素受体 (AR)表达的差异。在 2h的雄雄交往中 ,前 1h棕色田鼠对同性入侵者有较多的攻击和防御行为 ,后 1h攻击行为较少 ,沼泽田鼠前后 1h差异不大 ,整个 2h期间 ,棕色田鼠较沼泽田鼠对同性入侵者有较多的攻击、防御行为 ,较少的非社会行为。经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没有社会交往时棕色田鼠主嗅球系统投射区和犁鼻系统投射区ERβ免疫阳性细胞 (ERβ IRs)明显少于沼泽田鼠 ,且显色淡 ,AR免疫阳性细胞(AR IRs)在两种鼠间差异不大 ,且都明显少于各自的ERβ IRs。 2h交往后 ,棕色田鼠主嗅球投射区和犁鼻系统投射区的ERβ IRs细胞数明显少于交往前 ,AR IRs细胞数明显多于交往前 ;沼泽田鼠交往前与交往后ERβ IRs和AR IRs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 ,且显著多于交往后棕色田鼠ERβ IRs细胞数 ,显著少于交往后棕色田鼠AR IRs细胞数。以上结果表明 :两种田鼠在社会交往中社会行为不同 ;ERβ的减少和AR的增多可能在社会识别及攻击行为中均起一定的作用 。
关键词
棕色田鼠
沼泽田鼠
雄性
社会行为
嗅觉
主嗅球系统
犁鼻系统
雌激素Β受体
Keywords
m
andarin
vole
s,
m
icrotus
m
andarinus,
reed
vole
s,
m
.
fostis
,
m
ain olfactory bulb syste
m
, Vo
m
eronasal syste
m
, Estrogen receptor β(ERβ), Androgen receptor(AR)
分类号
S4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的气味识别(英文)
被引量:
1
3
作者
邰发道
廉漪
王廷正
孙儒泳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81,共7页
基金
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 (3 0 2 0 0 0 2 6)andkeyprojectofMinistryofEducation
文摘
把棕色田鼠或沼泽田鼠暴露于同种个体底物(个体饲养箱内的锯末) 1h ,不同组别的田鼠在间隔15min、30min、6 0min后,记录对暴露过的熟悉底物和另一个陌生底物的访问、嗅闻、挖掘等社会探究行为(每组在每一个时间间隔只试验1次) ,统计分析发现,田鼠在暴露于同种异性底物,然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后,总是倾向于选择熟悉同种异性底物;田鼠在暴露于同种同性底物,然后间隔不同的时间后,总是倾向于选择陌生同种同性底物;棕色田鼠在暴露于同性底物1h ,然后间隔6 0min后,对陌生的同性底物有明显多的探究行为,但沼泽田鼠在同种情况下却没有表现出这种选择倾向。在暴露底物1h ,然后间隔6 0min后,雌性田鼠比雄性田鼠表现出更明显的选择倾向。以上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性别的田鼠对气味表现出不同的识别模式。这种差异可能表明不同种具有不同的社会组织。
关键词
沼泽田鼠
棕色田鼠
气味识别
生活史对策
时间间隔
统计分析
识别模式
社会组织
底物
暴露
个体
异性
雄性
雌性
性别
Keywords
m
andarin
vole
(
m
icrotus
m
andarinus)
reed
vole
(
m
.
fostis
)
Recognition
Individual odor
分类号
Q959.837 [生物学—动物学]
TP212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棕色田鼠与沼泽田鼠犁鼻器和副嗅球的组织结构
邰发道
王廷正
张育辉
郝琳
孙儒泳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雄性社会行为与嗅觉相关脑区性激素受体表达之间的关系
何凤琴
邰发道
张育辉
安书成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棕色田鼠和沼泽田鼠的气味识别(英文)
邰发道
廉漪
王廷正
孙儒泳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