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波”民主化转型中政治势力博弈模式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田雪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第三波"民主化转型中的政治势力可分为体制维持派和体制改革派、反体制稳健派和反体制激进派。它们以其不同力量对比,形成三种博弈模式:以西班牙"主动变革、安抚和磋商型"为代表的博弈,适合情况为政府力量强大且... "第三波"民主化转型中的政治势力可分为体制维持派和体制改革派、反体制稳健派和反体制激进派。它们以其不同力量对比,形成三种博弈模式:以西班牙"主动变革、安抚和磋商型"为代表的博弈,适合情况为政府力量强大且体制改革派处于优势地位;以菲律宾"政变与暴力型"为代表的博弈,适合情况为体制维持派反对任何变革,反对势力强大且反体制稳健派占优势;以韩国"对峙与妥协型"为代表的博弈,适合情况为政府和反政府间以及内部各派之间势力均衡。此外,军队的职业化和专门化以及政党体系的制度化是实现民主化转型的充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波” 民主化转型 政治势力 博弈模式 主动变革 政变与暴力 对峙与妥协 政治精英
下载PDF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35
2
作者 卢华玲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258-261,共4页
《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第一门专业核心课程。笔者对该课程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改革。针对《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概论》 教学改革 核心课程
下载PDF
新建本科学校“土木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中 柳爱群 张令诺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11期84-85,共2页
文章针对目前新建本科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土木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路,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就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 文章针对目前新建本科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土木工程制图"教学改革的思路,对《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就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制度改革等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制图 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
下载PDF
论1972年韩国“维新政变”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东兴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2-16,共5页
1972年10月17日,韩国总统朴正熙宣布戒严法,解散重组韩国国会。12月23日,朴正熙在新的总统选举中再次当选,并在四天后通过新宪法,史称"维新政变"。本文依据相关的一手文献,集中分析了朴正熙发动维新政变的原因,并着重阐述美... 1972年10月17日,韩国总统朴正熙宣布戒严法,解散重组韩国国会。12月23日,朴正熙在新的总统选举中再次当选,并在四天后通过新宪法,史称"维新政变"。本文依据相关的一手文献,集中分析了朴正熙发动维新政变的原因,并着重阐述美国对这场政变的反应。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政变的有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缓和 朴正熙 维新宪法 美韩关系
下载PDF
论近代日本、朝鲜两国的社会变革——以日本明治维新与朝鲜甲申政变之比较为中心
5
作者 姜秀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47-53,共7页
日本明治维新和朝鲜甲申政变,可谓是东亚日朝两国试图把封建国家变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首次尝试。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而欲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的朝鲜甲申政变却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朝鲜最终坠入殖民地的深渊。综观近代日朝... 日本明治维新和朝鲜甲申政变,可谓是东亚日朝两国试图把封建国家变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首次尝试。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而欲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的朝鲜甲申政变却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朝鲜最终坠入殖民地的深渊。综观近代日朝两国社会变革,就不难发现两国的变法维新历史背景相近,时间相隔不远,都是以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手段,试图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同时,也能发现两国进行改革的斗争路线和手段、变革领导集团的实力、两国的文化特点却不尽相同。两国变革成败的历史必然性也寓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甲申政变 社会变革 近代化
下载PDF
民国时期西藏政教合一制受到的冲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献军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8-31,共4页
民国时期 ,西藏发生了三起颇具影响的事件 ,即由藏军总司令擦绒·达桑占堆为首的亲英派少壮军官策动的未遂政变 ;由贵族龙夏发起的试图改良西藏政治制度的运动 ;由几位西藏进步人士组成的西藏革命党进行的旨在对西藏社会政治进行改... 民国时期 ,西藏发生了三起颇具影响的事件 ,即由藏军总司令擦绒·达桑占堆为首的亲英派少壮军官策动的未遂政变 ;由贵族龙夏发起的试图改良西藏政治制度的运动 ;由几位西藏进步人士组成的西藏革命党进行的旨在对西藏社会政治进行改造和重建的活动。这三起企图改变西藏政治制度的事件 ,虽然都以失败告终 ,但对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教合一制 政变 改革 冲击
下载PDF
“宋案”重翻:戊戌党祸之余波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海荣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74,共8页
戊戌政变后,相当一批维新官绅遭到诛戮、打压。作为政变当日最先遭褫职的"康党",宋伯鲁虽然侥幸逃脱"戊戌六君子"的血腥命运,但政治上的清算并未终止。庚子事变后不久,重返故里的宋伯鲁再度卷入一场政治劫难。陕西... 戊戌政变后,相当一批维新官绅遭到诛戮、打压。作为政变当日最先遭褫职的"康党",宋伯鲁虽然侥幸逃脱"戊戌六君子"的血腥命运,但政治上的清算并未终止。庚子事变后不久,重返故里的宋伯鲁再度卷入一场政治劫难。陕西按察使樊增祥先是矫诏捕宋,继又设计陷害,最终通过怂恿巡抚升允密奏,蛊惑朝廷旧案重翻,判宋"永远监禁"。这是两宫回銮后,因戊戌党案而遭二次追责的首例案件。作为戊戌党祸的余波,"宋伯鲁案"生动反映了清末新政初期乍暖还寒的政治氛围,以及受党禁影响,政治投机风的恣意蔓延。而宋的自救与他救,特别是中外各界对宋的普遍同情和广泛声援,既折射出庚子事变后的政情与舆情,也刺激清政府不得不对戊戌党禁作重新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伯鲁 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 戊戌党禁 樊增祥 升允
下载PDF
四川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必修课改革现状与对策
8
作者 李小刚 孙丽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重要要场所,通过对四川省10所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体操必修课程体系改革对策,以期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体操课程较好的发展,更好的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的重要要场所,通过对四川省10所高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体操必修课程体系改革对策,以期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促进体操课程较好的发展,更好的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社会对体操人才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师 体育教育专业 体操必修 课程改革 教学质量
下载PDF
从《戊戌政变记》看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被引量:1
9
作者 柳青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9期67-67,共1页
戊戌变法是梁启超政治生涯中经历的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它的失败不仅给梁启超一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使他陷入深深的思考。在其所著的《戊戌政变记》中对变法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深... 戊戌变法是梁启超政治生涯中经历的最重要的政治事件,它的失败不仅给梁启超一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也使他陷入深深的思考。在其所著的《戊戌政变记》中对变法的整个过程都进行了详细叙述并且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反思。通过《戊戌政变记》,不仅可以看出梁启超对于戊戌变法的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可以更加客观、更为冷静地审视这场伟大而又悲壮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戌政变记》 梁启超 戊戌变法 戊戌政变
下载PDF
1989-1991年的政治斗争与苏联体制的终结——宏观结构与微观选择相结合视角的分析
10
作者 牛玲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1期35-37,50,共4页
苏联解体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成果颇丰,视角极多,可以简单归纳为宏观和微观视角。文章在简要分析两大视角的基础上,从宏观历史结构与微观行动选择相结合的视角,选择对苏联解体起着关键作用的1989-1991年政治斗争作为研... 苏联解体以来,学术界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成果颇丰,视角极多,可以简单归纳为宏观和微观视角。文章在简要分析两大视角的基础上,从宏观历史结构与微观行动选择相结合的视角,选择对苏联解体起着关键作用的1989-1991年政治斗争作为研究对象,重新解读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分析体制是如何限制了斗争各方的行为选择,而主体的行为选择又是如何冲破体制的限制,最终促成体制的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体制 行为选择 改革 政变
下载PDF
戊戌维新志士杨深秀再认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兴涛 荆宇航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12,共15页
作为戊戌维新派的核心人物之一,杨深秀不仅积极上书言事,对变法的实际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还是"围园密谋"的关键参与者。他于戊戌政变前一天所呈的一折一片,主张"借才",与英美日"合邦",奏请派员入圆明园搜... 作为戊戌维新派的核心人物之一,杨深秀不仅积极上书言事,对变法的实际进程产生重大影响,还是"围园密谋"的关键参与者。他于戊戌政变前一天所呈的一折一片,主张"借才",与英美日"合邦",奏请派员入圆明园搜金窖等事,导致慈禧对维新派的高度警觉,对政变的发生产生了直接而重要的刺激作用。新发现的几篇杨深秀佚文,显示了其平衡汉宋的倾向和精于金石考证的特长;其方志学编纂深受戴震影响,在继承传统学问的同时也积极吸纳西学新知,不仅创立了以距离为单位的地理坐标系统,还尝试将"恒星东移"说同传统的星野学说相结合,走在时代前列;其在诗歌方面既宗崇宋诗,又不走硬涩极端,具有博采众长、融冶各家的格局与气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深秀 维新变法 戊戌政变 方志 星野 清诗
原文传递
中日朝三方关系视野下的甲申政变(1882—1884)
12
作者 赵玉敏 《兰台世界》 2017年第4期107-111,共5页
1884年朝鲜开化派党人企图借助日本支持而摆脱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根据当时的客观环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与此同时,因实力所限,日本采取了首鼠两端的政策,一方面在暗中积极鼓动朝鲜独立,另一方面,则极力避免因朝鲜问题而与中国... 1884年朝鲜开化派党人企图借助日本支持而摆脱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根据当时的客观环境,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与此同时,因实力所限,日本采取了首鼠两端的政策,一方面在暗中积极鼓动朝鲜独立,另一方面,则极力避免因朝鲜问题而与中国发生直接冲突,企图隔岸观火,坐收渔翁之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变 交涉 宗藩 改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