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Theoretical Dynamic Analysis of a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in a Fluctuating Flow Regime
1
作者 Franck Mulumba Senda Robert Thomas Dobson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4年第12期937-944,共8页
A fluctuating flow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o-fluid characteristic of a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designed, modelled, built and constructed for the used in Stifling engines applications. Vibration o... A fluctuating flow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hermo-fluid characteristic of a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designed, modelled, built and constructed for the used in Stifling engines applications. Vibration of the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was a problem to deal with during th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Hence, a dynamic analysis of the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was undertaken. The main sources of excitation in vibrations of the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were investigated and calculated based initially on the empirical correlations provided in the literature. Thereafter,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energy equations for each moving part of the assembly. The kinetic and potential energy equations were formulated for each moving part of the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From the kinetic and potential equations, the Lag, range operator was defined, and then the Lagrange formulations were used to derive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representing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each moving part of the assembly.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ere integrated to determine the system natural frequencies. These were then compared to the frequency on excitation in vibrations in order to predict the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working conditions despite the existence of vibration in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enerative heat exchanger vibrations natural frequencies dynamic behavior Stirling engines.
下载PDF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Thermal Value Equations for Heating Furnaces
2
作者 Hainan Wu Wenqiang Sun Jiuju Cai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12年第2期104-109,共6页
Based on thermal value theor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duce the theoretical formulas for evaluating the energy effective utilization degree in technological pyrological processes exemplified by metallurgical hea... Based on thermal value theory,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duce the theoretical formulas for evaluating the energy effective utilization degree in technological pyrological processes exemplified by metallurgical heating furnaces. Heat transfer models for continuous heating furnaces, batch-type heating furnaces, and regenerative heating furnaces are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By analyzing the movement path of injected infinitesimal heat attached on steel or gas, thermal value equations of continuous, batch-type, and regenerative heating furnaces are derived. Then the influences of such factors as hot charging, gas preheating and intake time of heat on energy effective utilization degree are discussed by thermal value equa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mal value rises with hot charging and air preheating for continuous heating furnaces, with shorter intake time when heat is attached on steel or longer intake time when heat is attached on gas for batch-type heating furnaces and that with more heat supply at early heating stage or less at late stage for regenerative heating furna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al Value Continuous heatING FURNACE Batch-Type heatING FURNACE regenerative heatING FURNACE Energy Utilization DEGREE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超高参数火箭煤油在小通道圆管内的流动换热特性
3
作者 刘朝晖 陈雪娇 蒋榕培 《火箭推进》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121,共8页
火箭煤油再生冷却过程具有高压、高温、高热流密度和高质量流速等特点。在超高参数条件下,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电加热方法模拟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壁面热环境,在高温合金钢∅2 mm×0.5 mm圆管内研究了火箭煤油的流动换热特性。参数范围为压... 火箭煤油再生冷却过程具有高压、高温、高热流密度和高质量流速等特点。在超高参数条件下,采用低电压大电流电加热方法模拟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壁面热环境,在高温合金钢∅2 mm×0.5 mm圆管内研究了火箭煤油的流动换热特性。参数范围为压力25~65 MPa,质量流速8500~51000 kg/(m^(2)·s),流体温度常温为~500℃,热流密度最高为35 MW/m^(2)。研究表明:在所测试条件下,火箭煤油在小通道圆管内处于单相液态强制对流换热机制;换热性能主要受到流体温度和质量流速的影响;流体温度增加,换热系数增加;质量流速增加,换热系数增加;压力在25~65 MPa范围内对换热性能无显著影响;热流密度增加,内壁温显著增加,但热流密度变化对换热系数无显著影响;受入口强化换热效应的影响,换热系数增加,热流密度越高,入口效应越明显。超高参数尤其是超高压力条件下的火箭煤油换热特性,为火箭煤油再生冷却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冷却 火箭煤油 流动换热 超高参数 小通道 高热流密度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选型及散热分析
4
作者 霍长龙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34,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散热量较大,为有效解决此类装置的散热问题,需对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进行选型,并对其散热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推导得出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车...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散热量较大,为有效解决此类装置的散热问题,需对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进行选型,并对其散热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推导得出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车辆段内的列车运行工况,对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的电阻值选取、选型及散热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及结论]结合列车在车辆段内的实际运行工况,提出了车辆段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中制动电阻的计算及选取方法。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的散热量一般依据该装置峰值功率,并结合其间歇工作的特性进行估算,但该计算方法未考虑热电阻工况,其理论计算值与实际运行工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提出了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的散热功率估算方法,以及散热功率的校验方法,并提出了该装置布置方式的建议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段 再生制动能量电阻吸收装置 装置选型 散热分析
下载PDF
液氧甲烷变推力发动机螺旋槽再生冷却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郡 李清廉 +2 位作者 成鹏 宋杰 刘新林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为探究宽工况范围下螺旋槽再生冷却的传热特性,基于微小通道内低温工质的相变传热模型,采用一维传热计算方法,对5 kN级液氧甲烷变推力发动机开展了螺旋槽再生冷却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传热计算模型可用于传热预估,与试... 为探究宽工况范围下螺旋槽再生冷却的传热特性,基于微小通道内低温工质的相变传热模型,采用一维传热计算方法,对5 kN级液氧甲烷变推力发动机开展了螺旋槽再生冷却传热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传热计算模型可用于传热预估,与试验结果相比,冷却剂温升误差为4.3%,压降误差为1.1%,喉部处外壁温误差为-11%,在工程计算可接受范围内;相比于直槽,螺旋槽再生冷却能有效降低燃气侧壁温,同时,在宽范围变推力条件下,实际功率水平越低,冷却剂温升、压降越小,喉部燃气侧壁温越低,但“传热恶化区”内的壁温最大值反而越高,当发动机推力由额定工况的75%调整至20%时,燃气侧壁温的最大值由1 351 K增大至1 399 K;综合考虑壁面温度及冷却剂的压力损失,本文对冷却通道开展优化设计,对比四种冷却通道方案的传热性能,其中,方案4为最优方案,20%额定功率水平工况时,冷却剂温升为491 K,压降为0.34 MPa,燃气侧壁温最大值也仅为1 297 K,较初始设计方案降低了102 K,远低于材料的极限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氧甲烷发动机 变推力 再生冷却 螺旋槽 传热特性
下载PDF
超临界甲烷在矩形通道内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海笑 姜文全 +4 位作者 高月 杨帆 李鹏飞 赵泽铭 田园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7,共10页
为探究重力对单侧受热情况下矩形再生冷却通道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对超临界压力下甲烷在矩形弯曲管内流动和传热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4种受热情况下重力对内壁面温度、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等参数的影响,并引入综合换热评... 为探究重力对单侧受热情况下矩形再生冷却通道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RNGk-ε湍流模型对超临界压力下甲烷在矩形弯曲管内流动和传热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4种受热情况下重力对内壁面温度、传热系数和热流密度等参数的影响,并引入综合换热评价因子(PEC)着重分析了重力对强化换热能力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直管段重力的存在使管道内形成二次流动,流体间掺混加剧,管道传热性能提升,但在部分弯管段重力使传热性能略微降低;θ=90°时,4种加热工况下传热系数均出现峰值,从无量纲数的分布得知,通道传热能力达到最优,且无重力管道更为显著;通过对比PEC因子,发现重力使再生冷却管道整体换热性能增强,上壁面受热时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甲烷 再生冷却 矩形弯曲管 非均匀加热 重力 离心力
下载PDF
基于双向耦合的燃烧室与冷却通道的传热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赵超凡 董昊 +2 位作者 朱剑琴 程泽源 戎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2-974,共13页
为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与再生冷却通道的耦合传热特性,采用双向弱耦合迭代计算方法,研究燃烧室和冷却通道的特征参数对耦合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量比的增加导致燃烧反应区域和壁面高温区域后移,当量比增大至0.75时,部... 为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与再生冷却通道的耦合传热特性,采用双向弱耦合迭代计算方法,研究燃烧室和冷却通道的特征参数对耦合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量比的增加导致燃烧反应区域和壁面高温区域后移,当量比增大至0.75时,部分壁面高温区后移至超出燃烧段范围,在燃烧室的当量比设计时需考虑冷却通道范围的限制;喷射角度的增大会提高燃烧段壁面平均温度,喷射角度由30°增大到75°时,冷却通道出口裂解率由8%增长到11%;增大冷却剂的工作压力和流量能增强冷却剂的吸热能力,降低燃烧室内壁面温度,最大下降幅度约200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燃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再生冷却 耦合传热 数值研究
下载PDF
第三类加热边界条件下超临界正癸烷的流动换热和热裂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希卓 徐诗 +1 位作者 朱剑琴 程泽源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7-165,共9页
为深入理解不同类型热边界条件下碳氢燃料流动换热和裂解特性,对第三类加热边界条件下圆通道内超临界正癸烷的流动换热和热裂解特性开展了数值研究,并与等热流和等壁温加热条件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管内对流换热热阻的沿程变... 为深入理解不同类型热边界条件下碳氢燃料流动换热和裂解特性,对第三类加热边界条件下圆通道内超临界正癸烷的流动换热和热裂解特性开展了数值研究,并与等热流和等壁温加热条件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管内对流换热热阻的沿程变化和管道内外温差的缩小会造成不均匀的壁面热流分布和壁温分布。通过将第三类加热边界条件下的结果与等热流加热条件下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第三类加热条件下换热恶化程度更低,最高壁面温度由1 219 K降低到1 175 K;与等壁温加热条件下的结果相比,第三类加热条件下壁面热流密度变化规律相似但变化范围和幅度更小,在加热段后半段,其转化率和压降均低于等壁温加热条件,出口处两种条件下的转化率相差约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冷却 碳氢燃料 流动换热 热裂解 热边界条件
下载PDF
基于风电分时电价的虚拟电厂参与清洁供暖运营优化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冯云辰 加鹤萍 +3 位作者 闫敏 李根柱 刘乐 刘敦楠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迅速发展的风电由于其随机性与波动性,面临突出的风电消纳问题。蓄热式电采暖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供暖设备,虚拟电厂作为需求侧资源的主要聚合技术手段,聚合蓄热式电采暖的虚拟电厂可为消纳风电、提...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迅速发展的风电由于其随机性与波动性,面临突出的风电消纳问题。蓄热式电采暖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供暖设备,虚拟电厂作为需求侧资源的主要聚合技术手段,聚合蓄热式电采暖的虚拟电厂可为消纳风电、提高风电利用率提供解决途径。对此,提出一种基于风电功率的分时电价划分方法,实现虚拟电厂聚合蓄热式电采暖参与基于分时电价的清洁供暖交易优化运营。首先,阐述虚拟电厂聚合蓄热式电采暖用户参与风电供暖的交易模式;其次,考虑热惯性对蓄热式电采暖和房屋进行精细化建模,提出基于层次凝聚聚类算法的分时电价方法,建立基于Weber-Fechner定律的负荷模糊响应模型,并构建多方主体综合收益最大、弃风量最小和负荷波动最小的虚拟电厂多目标运营优化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风电消纳效果和虚拟电厂收益,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促进风电消纳、提高多方主体积极性,并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性,以期为缓解弃风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电厂 分时电价 蓄热式电采暖 层次凝聚聚类算法 负荷模糊响应
下载PDF
CO_(2)/R1233zd(E)混合工质回热热泵系统性能优化分析
10
作者 邹德鑫 赵朕 +2 位作者 杨凯寅 王勤 陈光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1,共9页
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在多种供暖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低环境温度下的运行可靠性和效率是重要的关注点。采用二元混合工质CO_(2)/R1233zd(E)构建了兼顾环保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回热热泵系统,并通过优化分析得到... 空气源热泵作为一种新型的节能环保技术,在多种供暖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在低环境温度下的运行可靠性和效率是重要的关注点。采用二元混合工质CO_(2)/R1233zd(E)构建了兼顾环保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回热热泵系统,并通过优化分析得到该系统的COP、单位容积制热量、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等系统性能在-30~-10℃环境温度下的变化规律。通过与目前常用的传统补气增焓系统和复叠系统进行对比,探明了该混合工质回热系统在低环境温度下可以保持较高效率运行。在-30~-10℃环境温度下,与R134a补气增焓系统相比其COP和单位容积制热量分别减小了9.8%~20.6%和增大了3.5%~56.1%,并且压缩机压比以及压比随环境温度的变化幅度低于其他方案。二元混合工质回热系统结构简单,CO_(2)和R1233zd(E)安全环保,因此提出的混合工质回热系统方案在低环境温度采暖的应用中具有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回热循环 混合制冷剂 优化分析
下载PDF
高密度烃在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中适用性研究
11
作者 李立翰 鲍文 +2 位作者 秦江 于彬 付蒙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为了研究高密度烃是否适用于宽域可调亚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分析了高密度烃再生冷却关键表征指标及其实验方法研究现状,然后模拟再生冷却系统典型冷却通道结构,在背压3.5 MPa和6.0 MPa工况下,采用单管直流电加热实验系统,开展了HD-01... 为了研究高密度烃是否适用于宽域可调亚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分析了高密度烃再生冷却关键表征指标及其实验方法研究现状,然后模拟再生冷却系统典型冷却通道结构,在背压3.5 MPa和6.0 MPa工况下,采用单管直流电加热实验系统,开展了HD-01高密度烃热沉及结焦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3.5 MPa背压实验中,出现了燃料温度振荡、管路热声振荡和外壁温度异常升高现象;而在6.0 MPa背压实验中,未发生管路热声振荡现象,燃料温度和外壁温度升高过程均较为平稳。3.5 MPa背压和6.0 MPa背压两种工况的HD-01高密度烃600℃热沉均大于1.8 MJ/kg,在整个实验温度范围内,热沉上升速率变化不明显,表明在600℃内燃料的裂解率不大。在600℃进行长时间加热结焦实验时,加热管进出口压差非常稳定,均没有超过30 kPa,没有出现结焦堵塞使压力急剧上升的情况,表明HD-01高密度烃在600℃以内结焦率很低。从热沉及结焦特性两个关键指标分析可知,HD-01高密度烃适用于最高马赫数5.0的宽域可调亚燃冲压发动机再生冷却。高密度烃用于再生冷却时,冷却通道的设计压力应高于其临界压力值3.6 MPa,并留有足够裕度,以保证发动机再生冷却在全域全温范围内稳定可靠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发动机 高密度烃 再生冷却 热沉 结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顶燃蓄热式加热炉热工评价与提升效率分析
12
作者 刘子立 陈亮 +1 位作者 韩冰 窦吉平 《煤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49-52,共4页
为提高加热炉热效率,降低煤气消耗,以神木市某兰炭企业的蓄热式加热炉工业运行数据为基础,对其热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介绍了加热炉的工艺流程、特点、设备、主要参数,以依据GB/T 32287—2015《高炉热风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测试的... 为提高加热炉热效率,降低煤气消耗,以神木市某兰炭企业的蓄热式加热炉工业运行数据为基础,对其热效率进行了研究分析。介绍了加热炉的工艺流程、特点、设备、主要参数,以依据GB/T 32287—2015《高炉热风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方法》测试的工业运行数据为基础,得出改进前后加热炉的热效率。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回收烟气余热将排出烟气温度降低10℃、对热煤气管道进行保温等改进措施,可使加热炉系统的热效率由82.3%提高到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燃蓄热式加热炉 工艺流程 热工评价 热效率
下载PDF
高密度碳氢燃料JP-10流动换热及热裂解结焦实验研究
13
作者 黄晓峰 刘朝晖 杨帆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17-2928,共12页
基于再生冷却技术研究背景,在热通量100~2000 kW/m^(2)、常压~6 MPa条件下,于Ф4 mm×1 mm高温合金钢圆管内开展了高密度吸热型碳氢燃料JP-10的流动换热特性和热裂解结焦特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压力2MPa下,1204.6 kW/m^(2)是煤油... 基于再生冷却技术研究背景,在热通量100~2000 kW/m^(2)、常压~6 MPa条件下,于Ф4 mm×1 mm高温合金钢圆管内开展了高密度吸热型碳氢燃料JP-10的流动换热特性和热裂解结焦特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压力2MPa下,1204.6 kW/m^(2)是煤油发生偏离核态沸腾的临界热通量。亚/超临界压力下JP-10部分流动换热区域可划分如下:入口效应区、强制对流换热区、(拟)过冷沸腾区、(拟)饱和沸腾区等。流体温度是主导燃料结焦的主要因素。压力2、4、6 MPa下,燃料结焦起始点流体温度分别为679、652、643℃。壁面温度在高结焦反应发生后对结焦量产生同步影响。压力升高,燃料管内结焦加剧,高温燃料在管道内停留时间增加是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冷却 碳氢燃料 流动换热 结焦 停留时间
下载PDF
考虑配网功率约束及可靠供暖的蓄热式电采暖系统优化调度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成美丽 成天乐 +3 位作者 符茜茜 许煜蕊 陈晚晴 郭明萱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1,129,共8页
文中提出一种考虑配网功率约束及可靠供暖的蓄热式电采暖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基于系统内负荷热需求量构建热负荷预测模型,并对蓄热式电采暖设备与系统建模;建立负荷功率曲线模型;以配电网传输功率限制、可靠供暖为约束,构建一种考虑配网... 文中提出一种考虑配网功率约束及可靠供暖的蓄热式电采暖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基于系统内负荷热需求量构建热负荷预测模型,并对蓄热式电采暖设备与系统建模;建立负荷功率曲线模型;以配电网传输功率限制、可靠供暖为约束,构建一种考虑配网约束及可靠供暖的蓄热式电采暖系统优化调度方法。以系统日运行成本最低以及电采暖设备实际消耗功率与电网下发的负荷功率曲线的偏离程度最小为目标,确定电采暖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案。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在考虑配电网功率约束的前提下,能够充分利用蓄热式电采暖的蓄热量,可有效提升配电网运行安全性及用户供暖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电采暖 配电网容量 负荷追踪 可靠供暖 优化调度
下载PDF
蓄热式电采暖参与消纳受阻风光的源荷协调滚动调度
15
作者 李伟 周云海 +2 位作者 宋德璟 石亮波 陈奥洁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3,共8页
蓄热式电采暖负荷具有时移性和连续可调性,可作为需求侧资源解决乡村地区新能源消纳困难与清洁供暖问题。当前实施的峰谷分时电价,不能根据源荷变化有效引导电采暖运行以消纳受阻风光。因此提出采用场景法描述风光荷的不确定性,根据源... 蓄热式电采暖负荷具有时移性和连续可调性,可作为需求侧资源解决乡村地区新能源消纳困难与清洁供暖问题。当前实施的峰谷分时电价,不能根据源荷变化有效引导电采暖运行以消纳受阻风光。因此提出采用场景法描述风光荷的不确定性,根据源荷峰谷时段变化确定分时电价。并且考虑电采暖响应分时电价时出现用电同时率高问题,引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建立以蓄热式电采暖运行成本和系统负荷峰谷差期望最小的日前日内源荷协调优化模型,滚动调整每时段各灵活资源出力。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电采暖 受阻风光消纳 分时电价 需求价格弹性 源荷优化
下载PDF
基于翅片管的固-液相变储热型换热器的模拟研究
16
作者 满雅萌 魏天洋 +1 位作者 钱潇然 王维 《电力科技与环保》 2024年第5期533-543,共11页
针对现有的余热回收技术在低温余热回收方面较为落后的问题,以90℃水为输入热流体、60号石蜡为相变材料对低温蓄热换热器进行设计。采用Fluent进行仿真模拟,针对翅片管的翅片大小和数目进行储热放热仿真,并针对换热管数量进行了研究。... 针对现有的余热回收技术在低温余热回收方面较为落后的问题,以90℃水为输入热流体、60号石蜡为相变材料对低温蓄热换热器进行设计。采用Fluent进行仿真模拟,针对翅片管的翅片大小和数目进行储热放热仿真,并针对换热管数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翅片储热500 s时相变材料平均液态分数比小翅片和无翅片分别提升45.5%和81.3%,更能促进相变材料的储热放热效率;放热500 s时大翅片、小翅片、无翅片出口水温分别升高0.5℃、0.4℃和0.2℃,其中大翅片温度最高、最稳定;增加翅片层数的模拟结果可见,随着翅片层数增加,储热1000 s时,采用1、2、3个翅片平均液态分数分别为0.36、0.47和0.58,储热放热效果增强,相变材料熔化、冷凝平均速率增快;放热600 s时,采用1、2、3个翅片出口水温分别升高0.21℃、0.26℃和0.36℃,稳定性增强,可为余热回收中的低温余热回收提供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换热器 石蜡 固液相变 翅片管
下载PDF
加热炉陶瓷蓄热式空气预热器首次工业应用总结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士贵 苏福辉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22-25,共4页
介绍了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1号航煤加氢装置余热回收系统升级改造情况。改造方案:通过对加热炉热效率及热负荷进行重新核算,计划将原热管式空气预热器优化为新型陶瓷蓄热式空气预热器。具体改造内容:拆除设置在炉顶上的热管式... 介绍了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1号航煤加氢装置余热回收系统升级改造情况。改造方案:通过对加热炉热效率及热负荷进行重新核算,计划将原热管式空气预热器优化为新型陶瓷蓄热式空气预热器。具体改造内容:拆除设置在炉顶上的热管式空气预热器,在反应进料加热炉侧面地面新增4组陶瓷蓄热式空气预热器模块;原引风机作为冷烟气引风机利旧;新增一台鼓风机和烟风道。结果表明:装置实施改造后,加热炉排烟温度可降至70℃以下,加热炉热效率可提高至95%以上,排烟温度实现灵活调节,加热炉燃料气消耗量减少约10%。在装置长周期运行过程中,系统防腐性能良好,系统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炉 陶瓷蓄热式 空气预热器 八通挡板 热效率 烟气氧含量 排烟温度
下载PDF
Gas film/regenerative composite coo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quid oxygen/liquid methane (LOX/LCH4) rocket engine
18
作者 Xinlin LIU Jun SUN +3 位作者 Zhuohang JIANG Qinglian LI Peng CHENG Jie SONG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Applied Physics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631-649,共19页
The thermal protection of rocket engines is a crucial aspect of rocket engine design.In this paper,the gas film/regenerative composite cooling of the liquid oxygen/liquid methane(LOX/LCH4)rocket engine thrust chamber ... The thermal protection of rocket engines is a crucial aspect of rocket engine design.In this paper,the gas film/regenerative composite cooling of the liquid oxygen/liquid methane(LOX/LCH4)rocket engine thrust chamber was investigated.A gas film/regenerative composite cooling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Grisson gas film cooling efficiency formula and the one-dimensional regenerative cooling model.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through experiments conducted on a 6 kg/s level gas film/regenerative composite cooling thrust chamber.Additionally,key parameters related to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were calculated.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odel is sufficiently accurate to be used as a preliminary design tool.The temperature rise error of the coolant,when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was found to be less than 10%.Although the pressure drop error is relatively large,the calculated results still provide valuable guidance for heat transfer analysis.In addition,the performance of composite cooling is observed to be superior to regenerative cooling.Increasing the gas film flow rate results in higher cooling efficiency and a lower gas-side wall temperature.Furthermore,the position at which the gas film is introduced greatly impacts the cooling performance.The optimal introduction position for the gas film is determined when the film is introduced from a single row of holes.This optimal introduction position results in a more uniform wa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nd reduces the peak temperature.Lastly,it is observed that a double row of holes,when compared to a single row of holes,enhances the cooling effect in the superposition area of the gas film and further lowers the gas-side wall temperature.These results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gas film/regenerative composite cooling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quid oxygen/liquid methane(LOX/LCH4)rocket engine Gas film cooling regenerative cooling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蓄热式废气氧化炉的焚烧方案和关键设备研究
19
作者 王亚飞 韩大伟 吕正林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详细介绍了蓄热式废气氧化炉的焚烧方案,主要包括蓄热式废气氧化炉的工艺流程、设备组成和蓄热体的工作模式。并采用CFD计算方法,对富氢燃料燃烧器的设计和蓄热体的传热阻力计算进行了深入研究,优选出燃烧器合适的配风结构和蓄热式废气... 详细介绍了蓄热式废气氧化炉的焚烧方案,主要包括蓄热式废气氧化炉的工艺流程、设备组成和蓄热体的工作模式。并采用CFD计算方法,对富氢燃料燃烧器的设计和蓄热体的传热阻力计算进行了深入研究,优选出燃烧器合适的配风结构和蓄热式废气氧化炉的最佳换向时间,并制定该蓄热式废气氧化炉装置的自控时序表,为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式废气氧化炉 焚烧方案 燃烧器 蓄热体 传热和阻力
下载PDF
耦合低温余热回收的热泵储电系统热力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冯军胜 严亚茹 +2 位作者 王璐 赵亮 董辉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84-4395,共12页
为了有效回收钢铁行业低温余热资源,本工作将低温烧结冷却烟气余热引入热泵储电(PTES)系统作为热源,分别构建基本型PTES(B-PTES)系统和回热型PTES(R-PTES)系统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并选取R365mfc为热泵(HP)循环工质,同时将R1233zd(E)、R24... 为了有效回收钢铁行业低温余热资源,本工作将低温烧结冷却烟气余热引入热泵储电(PTES)系统作为热源,分别构建基本型PTES(B-PTES)系统和回热型PTES(R-PTES)系统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并选取R365mfc为热泵(HP)循环工质,同时将R1233zd(E)、R245ca、R236ea设定为有机朗肯循环(ORC)工质,研究不同ORC工质条件下HP冷凝温度、HP蒸发温度和ORC蒸发温度对B-PTES和R-PTES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降低HP冷凝温度、提高HP蒸发温度和ORC蒸发温度均可以提高PTES系统的制热系数(COP_(new))、功率效率(η_(ptp))。HP冷凝温度越高,HP蒸发温度和ORC蒸发温度越低,系统[火用]效率(ηex)越小。在系统热力学参数相同的情况下,R-PTES系统的COP_(new)、η_(ptp)和ηex均大于B-PTES系统。综合考虑PTES系统的COP_(new)、η_(ptp)和η_(ex),B-PTES系统采用R1233zd(E)作为ORC循环工质时系统性能最优,其次是R245ca和R236ea;R-PTES系统采用R245ca作为ORC循环工质时系统性能最优,其次是R1233zd(E)和R236ea。当ORC工质为R245ca时,HP冷凝温度每升高2℃,B-PTES和R-PTES系统的ηex分别平均减小0.5%和0.53%;HP蒸发温度每升高2℃,B-PTES和R-PTES系统的ηex分别平均增加0.2%和0.21%;而ORC蒸发温度每升高2℃,B-PTES和RPTES系统的ηex分别平均增加0.55%和0.63%。在低温烧结烟气余热驱动的PTES系统中,应优先选择R-PTES系统,同时将R245ca作为ORC系统循环工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回收 热泵储电 有机朗肯循环 回热结构 热力学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