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灾害防御法》立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钮敏 蒋洁 《未来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11期45-47,共3页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法》的立法构想包括总则、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气象灾害防御计划、气象灾害预防、气象灾害应急措施、气象灾后复原重建、其他及附则等八章,重在构建双重多级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确保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有关气象灾害防御... 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法》的立法构想包括总则、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气象灾害防御计划、气象灾害预防、气象灾害应急措施、气象灾后复原重建、其他及附则等八章,重在构建双重多级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确保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有关气象灾害防御的定期投入,建立资源同化与信息共享制度,创建"以民间商业投资为主、以国家基础投入为辅"的气象灾害复原与重建制度并建立一整套违法惩处机制,在法律保障和法律监督的前提下完善"体现民生、实现和谐"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气象灾害防御法 气象灾害防御计划 气象灾后复原重建
下载PDF
灾害救助评估理论方法研究与展望 被引量:15
2
作者 廖永丰 聂承静 +1 位作者 胡俊锋 杨林生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3期126-132,共7页
灾害救助评估是一种辅助决策工具,收集和分析灾害及灾害救助信息,为灾害救助活动的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评估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②灾害应急抢险需求与方案优化;③救助资源可获得性;④促进和... 灾害救助评估是一种辅助决策工具,收集和分析灾害及灾害救助信息,为灾害救助活动的决策、规划和控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内涵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评估灾害对社会产生的影响;②灾害应急抢险需求与方案优化;③救助资源可获得性;④促进和加速灾后恢复与区域发展的可行性。灾害救助过程包括规划、数据收集与调查、分析与解读、趋势预测、辅助决策、灾害监测等6个环节。灾害救助评估内容按照灾害救助阶段总体分为应急快速评估和灾后详细评估两大类。其中,应急快速评估主要侧重于灾情和应急救助需求,是灾害救助评估的传统研究领域,为应急抢险和受灾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信息支持;灾后详细评估则主要用于全面分析灾害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为灾后恢复与重建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救助 灾害评估 应急救助 灾后恢复与重建
下载PDF
论玉树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特殊性
3
作者 张和平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43-147,共5页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大地震。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玉树地区随之展开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本文对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的特殊性进...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地区发生7.1级大地震。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玉树地区随之展开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本文对玉树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的特殊性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树 抗震救灾 灾后重建 特殊性
下载PDF
“助人自助”与“建设救灾”——1931年江淮大水灾后重建观念及其措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孔祥成 刘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89,共10页
民国时期灾害频仍,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政府和社会各界重新思考救灾问题,中国传统的救灾思想进一步转型,"变救为助"、"教养兼施"逐渐成为民国灾害救助的主导理念。这一理念在灾后重建的机制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以... 民国时期灾害频仍,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政府和社会各界重新思考救灾问题,中国传统的救灾思想进一步转型,"变救为助"、"教养兼施"逐渐成为民国灾害救助的主导理念。这一理念在灾后重建的机制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以工代赈、以贷代赈、以助代赈观念在救灾实践中脱颖而出,并作为1931年大水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而得以优先运用,其运作机理和特点彰显了民国时期救助比例结构性的变化,以及重建机制在操作层面上的日渐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1年大水 灾后重建 以工代赈 以农代赈 以助代赈
原文传递
保险平滑政府自然灾害涉灾支出波动风险研究——以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刘玮 郭静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2-39,共18页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政府财政救灾与灾后重建等涉灾支出波动较大,影响经济平稳运行,探索平滑财政涉灾支出波动风险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政府财政对地震巨灾救灾与重建支出负担积累模型,根据我国1990~2018年的... 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政府财政救灾与灾后重建等涉灾支出波动较大,影响经济平稳运行,探索平滑财政涉灾支出波动风险的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政府财政对地震巨灾救灾与重建支出负担积累模型,根据我国1990~2018年的地震损失数据,预测2019~2026年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不同保险金额下,我国地震巨灾财政涉灾支出负担积累的变动情况,并以此检验保险可以平滑财政涉灾支出波动风险~((1))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购买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可以有效地平滑财政涉灾支出波动性风险,且波动性随着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赔付的增加而减小;当地震巨灾财政指数保险保额分别为50亿元、100亿元、150亿元和200亿元时,可以使财政涉灾支出负担积累分别下降0.0019%、0.0028%、0.0033%和0.0047%。鉴于此,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实施的巨灾财政指数保险试点可以起到平滑财政涉灾支出的波动性风险,具有推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涉灾支出 地震巨灾 巨灾财政指数保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