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忠义 杜永君 +3 位作者 刘学峰 孙学飞 张同军 王福朝 《河北医药》 CAS 2007年第12期1295-1297,共3页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效果并与硝普钠比较。方法40例ASAI~Ⅱ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20)和硝普钠组(N组,n=20)。2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手术中待需要降压时,R组和N...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的效果并与硝普钠比较。方法40例ASAI~Ⅱ级择期行颅内动脉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20)和硝普钠组(N组,n=20)。2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手术中待需要降压时,R组和N组分别持续输注瑞芬太尼和硝普钠,使平均动脉压(MAP)降到60~65mmHg并维持至夹闭完成。分别于降压前即刻(T0)、达目标血压时(T1)、维持目标血压15min(T2)、30min(T3)、停降压后10min(T4)、20min(T5)时观察并记录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及静脉血乳酸(Lac)。记录开始降压至目标血压所需时间,停降压后MAP恢复时间及出血量。结果R组于(6.5±2.3)min、N组于(6.4±2.2)min将MAP降至60~65mmHg;2组各时点CO、CI和血乳酸值组间及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比较,R组降压诱导时间、MAP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2,3时HR降低(P<0.01);与T0比较,N组T1,2,3时HR增快,R组T1,2,3时HR减慢(P<0.05),SVR2组T1,2,3时降低(P<0.01);N组停降压后出现高血压反跳,而R组则无;R组出血量少于N组(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下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安全、有效,且优于硝普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控制性降压 动脉瘤 血液动力学
下载PDF
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持续时间对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
2
作者 李银妹 陈丽青 +2 位作者 谭军源 周冠同 刘晓庆 《医疗装备》 2016年第6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不同麻醉持续时间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吸入麻醉时间<90min,观察组的吸入麻醉时间≥9... 目的研究分析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不同麻醉持续时间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吸入麻醉时间<90min,观察组的吸入麻醉时间≥90min。观察两组患者的七氟醚吸入时间、自助呼吸时间、呼唤睁眼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恢复时间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七氟醚吸入时间为(121.6±27.5)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70.1±1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不同麻醉持续时间,均能够取得较好的可控性,能够获得满意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瑞芬太尼 麻醉持续时间 苏醒质量
下载PDF
内窥镜下鼻手术应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研究
3
作者 岳彬 郝晓燕 +1 位作者 唐涛 梁滨沈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11期15-16,共2页
目的对比评价内窥镜下鼻手术应用瑞芬太尼或盐酸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效果。方法30例ASAI~Ⅱ级择期行内窥镜下鼻手术病人,年龄15~63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盐酸尼卡地平(N组),每组15例。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 目的对比评价内窥镜下鼻手术应用瑞芬太尼或盐酸尼卡地平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效果。方法30例ASAI~Ⅱ级择期行内窥镜下鼻手术病人,年龄15~63岁,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和盐酸尼卡地平(N组),每组15例。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R组以瑞芬太尼2μg/kg静注,0.1~0.5彬(kg·min)维持;N组以盐酸尼卡地平1μg/kg静注,0.5~1μg/(kg·min)维持。桡动脉穿刺直接动脉测压。两组均将平均动脉压(MAP)降至50~70mm Hg(1mm Hg=0.133kPa)至手术结束。观察两组病人术中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变化、失血量的差异。结果降压期间R组的心率显著低于降压前(P〈0.01),而N组显著高于降压前(P〈0.05)。N组降压5、10、15min时中心静脉压显著低于降压前(P〈0.05),R组与降压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可有效地用于内窥镜下鼻手术控制性降压;与盐酸尼卡地平相比,具有减慢心率、降压平稳、对中心静脉压影响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降压 控制性 内窥镜检查
原文传递
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下苏醒期躁动的临床对比
4
作者 熊涛 钟世雄 廖敏 《医药论坛杂志》 2011年第7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重庆市綦江县中医院肝胆外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帕瑞昔布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预防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重庆市綦江县中医院肝胆外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帕瑞昔布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所有患者均以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全麻。帕瑞昔布组和氟比洛芬酯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20 min分别静注帕瑞昔布40mg或氟比洛芬酯50mg,对照组仅静注生理盐水。分别于拔除气管导管前、拔管时、拔管后15min、拔管后30min和拔管后45min记录各组VAS评分、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结果帕瑞昔布组和氟比洛芬酯组患者VAS评分、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减低(P<0.05或P<0.01),并且帕瑞昔布组显著低于氟比洛芬酯组(P<0.01)。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苏醒期前预注帕瑞昔布可以有效预防苏醒期躁动,且效果优于氟比洛芬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醒期躁动 瑞芬太尼 丙泊酚 帕瑞昔布 氟比洛芬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