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sion Platform for Renal Cyst Characteriz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Hatem Besbes Wathek Belhajamor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5年第1期10-19,共10页
This work concerns the field of diagnostic aids that facilitate diagnostic decisions for practitioners, especially in medical imaging. The pathology in question, in this study, is the renal cyst. The diagnostic proces... This work concerns the field of diagnostic aids that facilitate diagnostic decisions for practitioners, especially in medical imaging. The pathology in question, in this study, is the renal cyst. The diagnostic process starts from simultaneous acquisitions of double isotope (Teechnetium-99 m and Iodine-131) scintigraphic images. Then, the platform allows the fusion of these images and the calculation of a pathological parameter that permits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tate of the dysplasic kidney by comparing it with the normal one. The final result is fusion images annotated by the pathological parameter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e ISOTOPE renal CYST Dual-Isotope fusion PLATFORM PATHOLOGICAL Parameter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Dual-Energy CT Non-Linear Fusion Technology in Improving CTA Image Quality of Renal Cancer 被引量:1
2
作者 Shuiqing Zhuo Xiaoling Chen +2 位作者 Jingping Yu Sihui Zeng Lizhi Liu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18年第3期73-80,共8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dual-energy CT non-linear fusion techniqu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TA image of renal cancer. Methods: The CTA images of 100 patients who had been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dual-energy CT non-linear fusion techniqu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TA image of renal cancer. Methods: The CTA images of 100 patients who had been confirmed by pathology as renal cancer were collect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respectively.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iodine concentration of 300 mg/ml and 350 mg/ml non-ionic contrast agent, with a dosage of 1.5 ml/kg and an injection rate of 4 ml/s. The contrast agent intelligently tracking method was adopted bolu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he conventional CTA scanning, with a reference tube voltage/tube current of 100 kv/ref150 m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double energy scanning, with ball tube A and ball tube B. The reference tube voltage/tube current was 100 kv/ref250 mas and sn150 kv/ref125 mas respectively. The imag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non-linear fused to obtain the Mono+ 55 kev single-energy images. The CT value, SNR contrast ratio of the abdominal aorta, renal artery and tumor tissu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mages and the 100 KV images and the Mono+ 55 kev images of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mpared. The objective evaluation and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image quality of the three groups of images was performed.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100 kV imag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5) in CT value, SNR and CNR (P 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n-linear fusion single-energy Mono+ 55 kev imag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images in CT value, SNR and CNR (P > 0.05). The subjective evaluation of image quality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ono+ 55 kev images and control group images, and the quality of Mono+ 55 kev imag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experimental group 100 kV images. Conclusion: The dual-energy CT non-linear fusion techniqu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TA image in patients with renal cancer, and it is possible to obtain high quality CTA images with low iodine concentration contrast ag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ual-Source CT NON-LINEAR fusion Technology renal Cancer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Image Quality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的超声表现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娟 蔡迪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2022年2月手术经病理证实Xp11.2/TFE3-tRCC的10例患者,收集其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肿块的边界、形...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4月—2022年2月手术经病理证实Xp11.2/TFE3-tRCC的10例患者,收集其超声图像及临床资料。观察肿块的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信号情况及超声造影表现等。结果共纳入10例肿块,其中4例行超声造影。Xp11.2/TFE3-tRCC的超声表现呈多样性及多变性,肿块好发于髓质(5例)。常规超声上6例表现为类似良性病灶的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的实性结节,彩色多普勒显示5例为点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上则更倾向于恶性肿块(3例),具体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多伴有周边不均匀增强环。结论Xp11.2/TFE3-tRCC的常规超声表现多倾向良性,而超声造影则表现为恶性病灶,因此超声造影可作为诊断可疑Xp11.2/TFE3-tRCC的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超声检查 Xp11.2易位 TFE3基因融合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多示例学习的免疫介导性肾小球疾病自动分类方法
4
作者 龙楷兴 翁丹仪 +3 位作者 耿舰 路艳蒙 周志涛 曹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5-593,共9页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多模态深度学习方法,联合光学显微镜(OM)、免疫荧光显微镜(I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应的3种图像进行免疫介导性肾小球疾病分类。方法基于273例患者的病理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构建多模态多示例模型对3种免疫介导性的... 目的探讨如何利用多模态深度学习方法,联合光学显微镜(OM)、免疫荧光显微镜(I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应的3种图像进行免疫介导性肾小球疾病分类。方法基于273例患者的病理图像进行回顾性研究,构建多模态多示例模型对3种免疫介导性的肾小球疾病——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膜性肾病(MN)、狼疮性肾炎(LN)进行分类。该模型采用示例水平的多示例学习(I-MIL)方法挑选患者的TEM图像并与同一患者的OM图像和IM图像进行多模态特征融合。通过该模型与单模态、双模态模型的比较,探究3种模态之间的不同组合形式以及模态特征融合方式的特性。结果联合OM、IM以及TEM图像建立的多模态多示例模型准确率为(88.34±2.12)%,优于准确率为(87.08±4.25)%的最优的单模态模型,以及准确率为(87.92±3.06)%的最优的双模态模型。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基于OM、IM及TEM三种模态图像的多模态多示例模型,并验证了采用多示例学习结合多模态学习方法对免疫介导性肾小球疾病分类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病理 肾小球疾病 深度学习 多模态融合 多示例学习
下载PDF
西红康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足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玉山江·艾克木 哈丽达·木沙 +1 位作者 王晓腾 郑静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探讨西红康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足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N模型对照组、西红康大剂量组、西红康中剂量组、西红康小剂量组,连续给药30 d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晚... 目的:探讨西红康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足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SPF级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DN模型对照组、西红康大剂量组、西红康中剂量组、西红康小剂量组,连续给药30 d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各组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取肾皮质,检测并比较足细胞计数、足突平均宽度、足突融合率及肾小球基底膜平均厚度。结果:干预30 d后,各剂量西红康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FBG、mALB与AOPPs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剂量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西红康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足细胞计数、足突宽度、足突融合率与肾小球基底膜平均厚度(GBM)均明显增高或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红康大、中剂量治疗组与小剂量治疗组比较,足细胞计数、足突宽度、足突融合率与GBM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西红康剂量的增加,大鼠肾小球GBM增厚、足突断裂、排列不整齐、足突融合等现象明显减轻。结论:西红康可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的FBG、AOPPs与mALB水平,还可有效改变其肾足细胞超微结构,达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西红康 足细胞 肾功能 足突融合率 肾小球基底膜平均厚度
下载PDF
儿童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施莉丽 付金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12-1215,共4页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2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资料。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7...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22年3月上海市儿童医院经病理证实的9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资料。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观察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瘤体的部位、大小、形态、密度/信号特征、强化方式以及转移情况等。结果9例均为单侧病灶,5例位于左肾,4例位于右肾;7例病变呈圆形或类圆形,2例为不规则形。CT平扫7例中6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6例可见钙化灶。MRI平扫7例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4例T2WI以等、高信号为主,3例T2WI以稍低信号为主,3例合并出血,4例合并囊变、坏死。7例扩散加权成像均呈明显高信号、相应表观扩散系数为低信号。增强后4例稍有强化,5例均呈轻-中度强化。5例伴转移。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儿童肾实质内肿块,伴斑点状、斑片状钙化,可合并出血,扩散受限,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轻-中度强化,应高度警惕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 儿童
下载PDF
以广泛多房囊性结构为特征的肾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7
作者 王露 李惠 章宜芬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60-563,576,共5页
目的探讨以广泛多房囊性结构为特征的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以广泛多房囊性结构为特征的肾肿瘤,包括:1例MED15-TFE3融合基因的Xp11易位肾细胞癌(RCC)、1例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CRCC)及6例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 目的探讨以广泛多房囊性结构为特征的肾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以广泛多房囊性结构为特征的肾肿瘤,包括:1例MED15-TFE3融合基因的Xp11易位肾细胞癌(RCC)、1例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CRCC)及6例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MCRN-LMP)的临床资料、病理检查及分子检测结果。结果入组的3种肾肿瘤大体均为境界清楚的广泛多房囊性结构。其中MED15-TFE3融合基因的RCC镜下可见胞质透明到嗜酸性的低级别肿瘤细胞呈乳头状、腺泡状或者巢状分布于纤维囊壁;砂砾体易见;免疫组化特征性显示TFE3强阳性表达;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MED15-TFE3基因融合。TCRCC巨检有特征性的海绵状外观,镜下可见肿瘤由厚薄不一的纤维囊壁分隔成大小不等的管囊结构,囊腔壁可见扁平至靴钉样的嗜酸性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Cathepsin K、CD10、P504s、Pax-8、Vimentin阳性表达,TFE3和TFEB均为阴性表达。MCRN-LMP镜下观察肿瘤也是由纤细的纤维间隔分隔,囊壁被覆单层透明低级别肿瘤细胞,纤维间隔内无膨胀性生长肿瘤细胞结节;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PAX8和CA9强阳性表达,TFE3和TFEB均为阴性表达。结论MED15-TFE3融合基因的Xp11易位RCC、TCRCC和MCRN-LMP大体上均是广泛多房囊状结构,组织学形态也部分相似,但是免疫组化及分子结果有所不同,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15-TFE3融合基因的Xp11易位肾细胞癌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 低度恶性潜能的多房囊性肾肿瘤 高通量测序
下载PDF
TFE3融合基因相关性肾细胞癌的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豆琼一 艾丽萍 +1 位作者 白引苗 张红梅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573-576,共4页
转录因子E3(TFE3)是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TFE3融合基因相关性肾癌是由TFE3与其他基因融合所驱动的肾脏罕见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成年患者稀发,但更易出现淋巴结及远隔器官转移。其诊断往往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初筛,确诊... 转录因子E3(TFE3)是bHLH转录因子家族成员之一,TFE3融合基因相关性肾癌是由TFE3与其他基因融合所驱动的肾脏罕见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成年患者稀发,但更易出现淋巴结及远隔器官转移。其诊断往往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初筛,确诊为FISH检出TFE3断裂基因。手术为首选治疗,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患者,目前尚无标准系统治疗方案,靶向和免疫治疗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就TFE3融合基因肾癌及其诊断、治疗和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今后对该型肾癌进一步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FE3 融合基因 Xp11.2 肾细胞癌
下载PDF
鸢尾素通过激活AMPK抑制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艺璇 彭薇 +4 位作者 田蓓晨 柯琳 蔡阳 韩敏 邓元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0-344,共5页
目的探究鸢尾素(Irisin)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e cells,TKPTs),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G)组、高渗对照(MA)组、高糖(HG)组、高糖+鸢尾素(HG+Irisin)组... 目的探究鸢尾素(Irisin)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e cells,TKPTs),细胞分为正常对照(NG)组、高渗对照(MA)组、高糖(HG)组、高糖+鸢尾素(HG+Irisin)组。利用蛋白印迹法测定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ar1,KIM-1)、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1(recombinant voltage dependent anion channel protein1,VDAC1)、线粒体裂变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及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proteinkinase,AMPK)表达;通过MitoTracker^(TM) RedCMXROs染色观察细胞内线粒体的形态。结果与NG组相比,HG组KIM1、p-DRP1616表达增加,VDAC1、MFN2、p-AMPK表达减少(均P<0.05);其细胞内线粒体分裂增加,线粒体呈短棒状或颗粒状。与HG组相比,加入Irisin干预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KIM1、p-DRP1616表达减少,VDAC1、MFN2、p-AMPK表达增加(均P<0.05),细胞内线粒体的分裂明显减少,短棒状或颗粒状线粒体结构减少。结论Irisin对高糖诱导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维持线粒体裂变-融合平衡,改善线粒体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 鸢尾素 AMP活化蛋白激酶 线粒体裂变-融合
下载PDF
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在肾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10
作者 朱凯 罗建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第22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在肾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下肾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既往行常规腹腔镜技术下肾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目的观察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在肾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行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下肾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40例既往行常规腹腔镜技术下肾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发症(术中及术后)发生率及术后病理外科切缘阴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95.43±13.35)min、血管阻断时间(21.95±2.52)min、术后进食时间(2.04±0.27)d及住院时间(5.23±0.42)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4.48±16.46)min、(26.43±4.37)min、(2.56±0.25)d、(6.99±0.65)d,术中失血量(142.31±20.41)ml少于对照组的(182.95±25.5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稍低于对照组的15.00%,术后病理外科切缘阴性率100.00%稍高于对照组的9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于行肾肿瘤切除术患者,开展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术中视野清晰,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血管阻断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手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影像腹腔镜融合技术 肾肿瘤切除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TFE3基因易位相关性肾癌中TFE3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失调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潘骏 陈怡 +5 位作者 杨磊 刘宁 逯艳文 马文亮 甘卫东 李冬梅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13-719,共7页
目的探究TFE3基因易位相关性肾癌(TFE3 tRCC)中TFE3融合基因的TFE3片段1号外显子丢失对TFE3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TFE3 tRCC和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临床样本中TFE3蛋白进行定位观察;数据库和文献调研统计TFE3... 目的探究TFE3基因易位相关性肾癌(TFE3 tRCC)中TFE3融合基因的TFE3片段1号外显子丢失对TFE3融合蛋白亚细胞定位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TFE3 tRCC和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临床样本中TFE3蛋白进行定位观察;数据库和文献调研统计TFE3 tRCC中TFE3基因外显子保留情况;pCDH-MCS-EGFP-Puro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构建分别含TFE3片段全长及1号外显子缺失的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重组质粒;LipoFiter TM试剂转染含不同TFE3片段重组质粒进入人胚肾细胞系HEK293T,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GFP的亚细胞定位;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TFE3蛋白片段在胞浆胞核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技术(q-PCR)检测不同TFE3蛋白片段对其下游靶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病理切片显示TFE3融合蛋白在TFE3 tRCC细胞核中定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Wser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全长TFE3蛋白平均分布在细胞质和细胞核,而缺失1号外显子的TFE3蛋白片段则主要定位于细胞核;q-PCR分析结果显示,TFE3蛋白的下游靶基因转录水平在缺失1号外显子的TFE3蛋白片段组显著上调。结论TFE3基因1号外显子在阻止TFE3蛋白进入细胞核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FE3 tRCC中,1号外显子丢失的TFE3片段导致融合型TFE3蛋白在细胞核定位,并激活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该机制有望解释TFE3 tRCC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型TFE3蛋白 外显子 核定位 TFE3基因易位相关性肾癌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马蹄肾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龚瑞 尹姬 +3 位作者 侯登华 陈勇 蔡磊 郭玉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736-173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在诊断马蹄肾的扫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马蹄肾的临床完整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多时相分期增强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对获取的平扫及多时相分期增强扫描薄层图象行多平面重组(MP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DCT)在诊断马蹄肾的扫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马蹄肾的临床完整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多时相分期增强扫描检查,并在工作站对获取的平扫及多时相分期增强扫描薄层图象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四维透明显示(4D-Raysum)3种方法后重组。结果 19例马蹄肾均为双肾下极连接融合,融合的峡部肾实质相连17例,纤维组织连接2例。伴多支肾动脉供血7例,肾盂输尿管交界部狭窄5例。马蹄肾并发肾盏或肾盂结石6例,输尿管下段结石1例,肾盏肾盂积水10例。1例马蹄肾合并左肾透明细胞癌,行手术病理证实。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对马蹄肾进行合理方法扫描并结合多种方法后重组,可以清楚显示马蹄肾的融合的部位、性质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影像信息,可做为马蹄肾综合影像学评价的最好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肾 肾融合 先天性肾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旭婷 任基伟 +1 位作者 靳宏星 王艳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6期997-1001,共5页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利于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Xp11.2/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探讨其临床表现、好发年龄、CT及MRI特点并与15例肾透明细胞癌、15例乳头状...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利于术前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Xp11.2/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探讨其临床表现、好发年龄、CT及MRI特点并与15例肾透明细胞癌、1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CT强化特点对照分析。结果病灶最大径线6.54cm(5.03~10.9cm),10例出血,8例钙化(点状、结节状、4例蛋壳样特征性钙化),8例伴肾周侵犯,2例伴淋巴结转移,1例伴腹水,平扫时12例呈稍高密度,2例呈等密度,1例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Xp11.2易位肾癌皮质期CT值明显低于肾透明细胞癌,但Xp11.2易位肾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各期CT值未见显著差异。3例Xp11.2/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增强呈轻-中度强化。结论Xp11.2/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CT及MR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定量测定CT值,结合好发于儿童及年轻人、伴出血、钙化、多发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可有助于术前对Xp11.2/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作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11.2易位 TFE3融合基因 肾细胞癌 影像诊断
下载PDF
成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超声表现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阳 林军 +4 位作者 胡文洁 于洁 吴蓉 杜联芳 李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12-1114,共3页
Xpl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l1.2 translocation/transcription factor E3 gene fusions,TRCC Xp11.2)于1991年由TOMLINSON等[1]首次报道,2013年世界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 Xpl1.2易位/转录因子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Xpl1.2 translocation/transcription factor E3 gene fusions,TRCC Xp11.2)于1991年由TOMLINSON等[1]首次报道,2013年世界泌尿病理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将其归入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家族易位相关性肾细胞癌[2-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例成人TRCC Xp11.2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基因融合 超声检查 转录因子E3
下载PDF
t(X;17)ASPL-TFE 3型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融合基因改变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标 饶秋 +3 位作者 夏秋媛 李莉 马恒辉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目的探讨t(X;17)ASPL-TFE3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融合基因改变。方法对3例t(X;17)ASPL-TFE3型肾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癌以及癌旁组织进行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例1镜下可见癌细胞排列成宽阔的腺管状、乳头状结构,... 目的探讨t(X;17)ASPL-TFE3型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融合基因改变。方法对3例t(X;17)ASPL-TFE3型肾细胞癌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癌以及癌旁组织进行融合基因的检测。结果例1镜下可见癌细胞排列成宽阔的腺管状、乳头状结构,形态学符合经典的t(X;17)ASPL-TFE3型肾细胞癌。例2肿瘤组织呈不规则腺管状、巢状或条索状浸润性生长,界限不清,伴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瘤细胞高度异型,胞质丰富、嗜酸性,可见靴钉样内衬于管腔的生长方式,符合肾集合管癌的组织学形态。例3肿瘤细胞呈卵圆形或短梭形,片状或弥散性分布,并可见瘤细胞呈放射状围血管分布的结构形态,非常类似于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肿瘤TFE3为弱到强(+),癌旁组织为(-)。RT-PCR结果示3例肿瘤组织及远离10 cm的癌旁组织均检测出ASPL-TFE3融合基因,并为测序所证实。结论 t(X;17)ASPL-TFE3型肾细胞癌可具有特殊形态,当形态学不典型时,RT-PCR检测法有助于肿瘤的精确诊断。此外癌旁组织被检测出融合基因,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融合基因 t(X 17) TFE3
下载PDF
Xp11.2易位性肾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黄剑华 周芳坚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06-1008,共3页
Xp11.2易位性肾癌是2004年WHO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类中新增的类型。虽然其总体发病率很低,但在儿童肾癌患者中约1/3为此类肾癌。它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都有别于其它类型的肾癌。目前关于Xp11.2易位性肾癌的... Xp11.2易位性肾癌是2004年WHO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类中新增的类型。虽然其总体发病率很低,但在儿童肾癌患者中约1/3为此类肾癌。它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及预后都有别于其它类型的肾癌。目前关于Xp11.2易位性肾癌的报道少见。本文对近年来有关Xp11.2易位性肾癌的研究作一综述,分别对其分型、流行病学特点、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Xp11.2易位 融合基因 分型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在肾静脉系统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清海 严福华 +3 位作者 王国民 许明 叶芳 曾良斌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7期718-722,共5页
目的:探讨动脉晚期CT血管成像(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在肾静脉系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6例超声提示肾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和5例活体供肾者行CT平扫和动脉早期、晚期及实质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利用动脉晚期的数据进行肾静脉图像重组、动脉... 目的:探讨动脉晚期CT血管成像(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在肾静脉系统评估中的价值。方法:46例超声提示肾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和5例活体供肾者行CT平扫和动脉早期、晚期及实质期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利用动脉晚期的数据进行肾静脉图像重组、动脉早期的数据进行肾动脉图像重组,并将两组图像融合在一起。分析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对评价肾静脉系统的价值。结果:动脉晚期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能清楚地显示肾静脉主干的变异,包括环主动脉左肾静脉、腹主动脉后左肾静脉及多条右肾静脉,其显示率分别为15.7%、2.0%和31.4%。且能准确显示肾静脉属支,包括左肾上腺静脉、左性腺静脉、汇入左肾静脉的腰静脉、汇入右肾静脉的右肾上腺静脉及右性腺静脉,其显示率分别为88.2%、88.2%、62.7%、3.9%和2.0%,与利用动脉晚期原始图像结合多平面重组对肾静脉系统的显示情况完全一致。实质期对显示细小属支和交通支有补充作用,对肾静脉的显示明显差于动脉晚期,但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脉晚期CTA结合图像融合技术不仅能清楚显示肾静脉系统的整体解剖,且能同时显示动静脉系统的解剖信息,在肾脏病变的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静脉 血管造影术 图像融合技术
下载PDF
肾脏横纹肌样滑膜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8
作者 袁伟 陈伶俐 +4 位作者 侯英勇 侯君 纪元 曾海英 黄洁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讨罕见的肾脏横纹肌样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横纹肌样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形态,对其原发灶和转移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查及SS18-SSX融合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1... 目的探讨罕见的肾脏横纹肌样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脏横纹肌样滑膜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形态,对其原发灶和转移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查及SS18-SSX融合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31岁,2014年11月影像学检查发现右肾肿瘤,行右肾根治性手术,镜下见肿瘤细胞呈短梭形,弥漫排列,胞质丰富,可见嗜伊红团块样物,初次病理诊断为肾脏横纹肌样瘤。2015年10月影像学检查发现肝脏及膈肌间占位,行肝脏肿瘤及部分膈肌切除,镜下见肿瘤细胞均呈长梭形,细胞密集,交叉束状排列,细胞质较少,胞质内未出现嗜伊红团块样物,该形态学为典型滑膜肉瘤。免疫表型:EMA、TLE1、vimentin、CD56均阳性,INI1阴性。FISH检测SS18-SSX融合基因,原发灶和转移灶均为阳性,最终证实原发灶即为滑膜肉瘤。结论肾脏横纹肌样滑膜肉瘤罕见,易误诊为肾脏横纹肌样瘤,该例肾脏横纹肌样滑膜肉瘤拓宽了肾脏横纹肌样肿瘤的鉴别诊断瘤谱,即使为典型的横纹肌样形态,也需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别诊断。SS18-SSX融合基因检测阳性是确诊滑膜肉瘤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滑膜肉瘤 横纹肌样 免疫组织化学 融合基因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结构蛋白致病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章莉莉 孙志坚 +4 位作者 黄湘虎 王明秀 李锡官 倪大石 张云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6年第12期815-817,共3页
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及免疫印迹法分别动态检查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膜蛋白(MP)和核蛋白(NP)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尿融台细胞中的表达及尿液中的排出情况,分析其与病情和肾功能的相互关系。发现HFRS患者从入院起至... 用细胞免疫化学技术及免疫印迹法分别动态检查了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膜蛋白(MP)和核蛋白(NP)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尿融台细胞中的表达及尿液中的排出情况,分析其与病情和肾功能的相互关系。发现HFRS患者从入院起至病程两周末PBMC中均有MP和NP表达,尿液中亦有MP和NP排出,随着病情的好转,其表达逐渐减少,而MP之表达强度与病情及肾损较重呈平行关系。75%患者尿液中发现融合细胞,而融合细胞越多,肾损越重。83.3%融合细胞中可检出MP,但NP均为阴性。这些结果表明MP与HFRSV的致病作用相关,这也是HFRSV直接致病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 病毒结构蛋白 尿融合细胞
下载PDF
TLR4/MyD88信号通路在树突状细胞-肾癌786-0细胞株融合瘤苗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谭小军 胡自力 刘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576-1581,共6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信号通路在树突状细胞(dentric cell,DC)-肾癌786-0细胞融合瘤苗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用正常人外周血诱导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信号通路在树突状细胞(dentric cell,DC)-肾癌786-0细胞融合瘤苗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用正常人外周血诱导不成熟的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entric cell,imDC),利用聚乙二醇法(PEG)制成imDC-肾癌-786-0细胞融合瘤苗;用透射电镜观察imDC融合前后变化情况;RT-PCR检测单纯imDC组,肾癌786-0细胞组,imDC-肾癌-786-0融合瘤苗组在6、12、24、48 h中TLR4及MyD88 mRNA变化情况;用激光共聚焦检测imDC中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在融合前后转位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imDC在融合前后CD86、HLA-DR变化;噻唑盐(MTT)法检测各组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刺激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的杀瘤活性。结果透射电镜显示融合细胞中imDC转变为mDC;TLR4及MyD88 mRNA在肾癌中不表达,在单纯imDC中呈低表达(TLR4/β-actin灰度比值0.40±0.03,MyD88/GAPDH灰度比值0.33±0.03),在融合瘤苗组中6 h表达最强(TLR4/β-actin灰度比值0.73±0.18,MyD88/GAPDH灰度比值为0.45±0.18),明显强于各组(P<0.05),此后在融合细胞中逐渐减弱,48 h基本不表达;激光共聚焦显示NF-κB在融合前位于imDC细胞质,融合后转移至细胞核;流式细胞仪提示融合瘤苗HLA-DR、CD86表达分别为81%、80%,明显高于imDC组(63%、59%)及肾癌细胞组(P<0.05);MTT法示融合疫苗在体外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D(570)值(1.95±0.22)]强于imDC组(1.31±0.35)及肾癌786-0组(1.28±0.33)(P<0.05),并且其诱导产生的CTLs对自体肾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活性。结论 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在imDC与肾癌786-0细胞融合过程中促使树突状细胞成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此信号通路能促使树突状细胞功能发生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树突状细胞 肾癌 融合瘤苗 核转录因子 半定量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