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roaches to reconstruc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 by 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 in 114 patients with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被引量:3
1
作者 Yusufukadier Maimaitinijiati Tuerganaili AJi +6 位作者 Tie-Min Jiang Bo Ran Ying-Mei Shao Rui-Qing Zhang Qiang Guo Mao-Lin Wang Hao W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31期4351-4362,共12页
BACKGROUND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is most commonly found in retro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RHIVC).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can better realize the radical resection of end-stage... BACKGROUND 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is most commonly found in retro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RHIVC).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ELRA)can better realize the radical resection of end-stage hepatic AE with severely compromised hepatocaval confluences,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affected vessels.Currently,there is a scarcity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RHIVC reconstruction in ELRA.AIM To propose reasonable RHICV reco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nd autotransplantation.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data of 114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hepatic AE who treated by ELRA in our department.A total of 114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econstruction methods of RHIVC:Group A with original RHIVC being repaired and reconstructed(n=64),group B with RHIVC being replaced(n=43),and group C with RHIVC being resected without reconstruction(n=7).The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including the operation time,anhepatic phas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complications an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were analyz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routinely followed up.The normally distributed continuous variables were expressed as means±SD,whereas the abnormally distributed ones were expressed as median and analyzed by analysis of variance.Survival curve was plotted by the Kaplan-Meier method.RESULTS All patients were routinely followed up for a median duration of 52(range,12-125)mo.The 30 d mortality rate was 7.0%(8/114)and 7 patients died within 90 d.Among all subjects,the inferior vena cava(IVC)-related complication rates were 17.5%(11/63)in group A and 16.3%(7/43)in group B.IVC stenosis was found in 12 patients(10.5%),whereas thrombus was formed in 6 patients(5.3%).Twenty-two patients had grade III or higher complications,with the complication rates being 17.2%,16.3%,and 57.1%in the three groups.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in the three groups was 32.3±19.8,26.7±18.2,and 51.3±29.4 d(P=0.03),respectively.CONCLUSION ELRA can be considered a safe and feasible option for end-stage hepatic AE patients with RHIVC infiltration.The RHIVC reconstruction methods should be selected appropriately depending on the defect degree of AE lesions in IVC lumen.The RHIVC resection without any reconstruction method should be considered with ca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 vivo liver resection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Inferior vena cava Vascular reconstruction Liver transplantation Artificial vessel
下载PDF
MRI与CT评价上腔静脉切除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的对比研究
2
作者 游永春 程巍 +1 位作者 李万江 李真林 《西部医学》 2024年第4期585-588,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 目的探讨MRI在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患者人工血管通畅度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0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2例,均施行MRI检查(MRI组)和上腔静脉CT血管成像(CTA组)。对MRI血管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以CTA图像为参照标准,测量人工血管的血管长度,人工血管端口、中部和尾端的血管直径宽度,采用Bland-Altman图对两种扫描方法的测量值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共置换人工血管52根。MRI组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稍低于CTA组[(4.53±0.50)分vs(4.94±0.24)分,χ^(2)=13.14,P=0.002];Bland-Altman图所得MRI和CT两种方法的差值服从正态分布,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与CTA相比,MRI无辐射、无需对比剂就能获得良好的人工血管成像,对人工血管是否通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 通畅度 体层摄影血管成像 磁共振扫描技术
下载PDF
为瘤的劣等的静脉 cava 的切除术和重建 被引量:2
3
作者 Nikola Nikolov Vladov Vassil Ivanov Mihaylov +4 位作者 Nikolai Vassilev Belev Ventzislav Metodiev Mutafchiiski Ivelin Rumenov Takorov Sergei Kirilov Sergeev Evelina Hristova Odisseev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SCIE CAS 2012年第4期96-101,共6页
AIM: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an aggressive surgical approach of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 METHODS: The approach to caval resection depends on the extent and location of tumor inv... AIM: To evaluate the results of an aggressive surgical approach of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ferior vena cava (IVC). METHODS: The approach to caval resection depends on the extent and location of tumor involvement. The supraand infra-hepatic portion of the IVC was dissected and taped. Left and right renal veins were also taped to control the bleeding. In 12 of the cases with partial tangential resection of the IVC, the flow was reduced to less than 40% so that the vein was primarily closed with a running suture. In 3 of the cases, the lumen of the vei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requiring the use of a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patch. In 2 of the cases with segmental resection of the IVC, a PTFE prosthesis was used and in 1 case, the IVC was resected without reconstruction due to shunting the blood through the azygos and hemiazygos veins. RESULTS: The mean operation time was 266 min (230-310 min) with an averag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of 300 mL (200-2000 mL). The patients stayed in intensive care unit for 1.8 d (1-3 d). Mean hospital stay was 9 d (7-15 d). Twelve patients (66.7%) had no complications and 6 patients (33.3%) had the following complications: acute bleeding in 2 patients; bile leak in 2 patients; intra abdominal abscess in 1 patient; pulmonary embolism in 2 patients; and partial thrombosis of the patch in 1 patient. General complications such as pneumonia, pleural effusion and cardiac arrest were observed in the same group of patients. In all but 1 case, the complications were transient and successfully controlled. The mortality rate was 11.1% (n = 2). One patient died due to cardiac arrest and pulmonary embolism in the operation room and the second one died 2 d after surgery due to coagulopathy.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24 mo, 5 (27.8%) patients died of tumor recurrence and 11 (61.1%) are still alive, but three of them have a recurrence on computed tomography. CONCLUSION: There are a variety of options for reconstruction after resection of the IVC that offers a higher resectable rate and better prognosis in selected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ction reconstruction INFERIOR vena cava
下载PDF
Extended operation for thoracic malignancies invading superior vena cava and/or innominate vein
4
作者 ZHAI Chun-bo YU Feng-lei WANG Xiang LIU Wen-liang HU Jian-guo LU Wei-dong ZHANG M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14期1277-1280,共4页
Patients with thoracic malignancies invading the superior vena cava (SVC) and innominate vein that cause venous flow obstruction have a poor quality of lite and short survival time. Dartevelle et al reported that th... Patients with thoracic malignancies invading the superior vena cava (SVC) and innominate vein that cause venous flow obstruction have a poor quality of lite and short survival time. Dartevelle et al reported that the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27% for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malignancies an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Recently, some surgeons' experience suggested that the results of extensive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VC and innominate vein were excellent. From May 2003 to December 2005, radical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SVC and/or innominate vein were performed in a group of patients for mediastinal or lung tumors invading the superior vena cava and/or innominate vein. We reported our experience in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to explore the operative method, the optimal vascular graft, and the benefits of extended res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SVC and/or innominate vein for invasive thoracic tum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astinal neoplasms 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 superior vena cava reconstruction extended operation
原文传递
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切除及重建治疗纵隔肿瘤 被引量:32
5
作者 王振捷 于洪泉 +2 位作者 任华 张志庸 李泽坚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 探讨分析纵隔肿瘤根治性切除 ,重建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手术意义及技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 2 0 0 1~ 2 0 0 3年 11例纵隔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根治性切除肿瘤 9例 ,其中 2例行心包修补... 目的 探讨分析纵隔肿瘤根治性切除 ,重建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手术意义及技术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 2 0 0 1~ 2 0 0 3年 11例纵隔肿瘤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根治性切除肿瘤 9例 ,其中 2例行心包修补静脉壁成形术 ,7例人工血管置换重建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 ;2例部分切除。术中对左、右无名静脉分次阻断 ,单侧阻断时间 2 2 .15± 6 .2 9min,手术出血量 1342 .86± 6 92 .4 8ml。 结果 侵袭性恶性胸腺瘤 4例 ,胸腺癌5例 ,纵隔小细胞癌 2例。术后早期患者静脉梗阻症状即改善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1例死于肺部感染 ,其余 10例全部健在 ,存活时间已达 6~ 30个月。 结论 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的重建可以有效地消除上腔静脉综合征 ,其手术是安全的 ;但应注意病变的范围 ,争取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上腔静脉梗阻 上腔静脉重建
下载PDF
隆凸切除成形与重建术治疗中晚期肺癌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志东 许绍发 +4 位作者 秦明 赵立强 李福根 段勇 粱子昆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34-437,共4页
目的 总结分析肺癌侵及隆凸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症、技术方法、术中及术后管理。方法 全组共 67例 ,右肺中心型肺癌 46例 ,右侧纵隔型肺癌 4例 ,侵及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 11例 ;左侧中心型肺癌 17例 ;手术方式 :行右隆凸全肺或肺叶切除... 目的 总结分析肺癌侵及隆凸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症、技术方法、术中及术后管理。方法 全组共 67例 ,右肺中心型肺癌 46例 ,右侧纵隔型肺癌 4例 ,侵及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 11例 ;左侧中心型肺癌 17例 ;手术方式 :行右隆凸全肺或肺叶切除隆凸重建术 5 0例 ,11例同时行受侵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 ;左隆凸全肺切除 17例。结果 全组围术期死亡 8例 ( 11.94% ) ,循环衰竭 6例 ( 8.96% ) ,呼吸衰竭 2例 ( 2 .99% )。 1、3及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7.2 1%、48.2 3 %及 3 2 .5 4%。结论 对肺癌侵犯隆凸和上腔静脉及双侧无名静脉者 ,切除原发病变和部分受侵器官可达到临床完全性切除之目的 ,配合多学科的综合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凸 切除 重建术 上腔静脉 中心型肺癌 治疗中 中晚期肺癌 器官 生存 远期
下载PDF
正中开胸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的程序化处理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诗杰 刘向征 +1 位作者 黄伟明 李简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51-754,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上腔静脉系统受累是局部晚期胸部肿瘤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手术可能获益,但风险极高。本研究针对正中开胸入路,提出一种程序化的手术方案,旨在优化流程,使得这一类以往认为风险极高的手术能够更加安全地实施。方法 35例胸部疾患... 背景与目的上腔静脉系统受累是局部晚期胸部肿瘤较常见的一种情况,手术可能获益,但风险极高。本研究针对正中开胸入路,提出一种程序化的手术方案,旨在优化流程,使得这一类以往认为风险极高的手术能够更加安全地实施。方法 35例胸部疾患累及上腔静脉系统,经正中开胸进行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资料,分期检查明确为局部晚期。包括肺部肿瘤16例,纵隔肿瘤19例。手术方法采用从左至右的单向推进,先游离左无名静脉起始部,阻断后切断,掀起瘤体,打开心包,用人工血管桥接左无名静脉和右心耳。游离上腔静脉近心端未受侵部分后,向尾侧牵拉肿瘤,剪开右侧纵隔胸膜,结扎切断右侧乳内血管,可以充分显露右无名静脉。向左上方牵拉瘤体,于肺门上方结扎切断奇静脉,此时可以阻断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切除中间受侵的血管,以人工血管行右无名静脉-上腔静脉桥接,完成受侵的上腔静脉系统全部替换。结果全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6例,低氧血症5例,肌无力危象1例,心脏疝1例,真菌感染2例。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5.12%,分别死于心梗和肺部感染。其余33例顺利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日15 d。在10例术前出现上腔静脉综合征的患者中,除2例术中即出现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的患者,其余8例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经程序化的处理,规范治疗的细节,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可降低手术风险,本组病例手术能够安全实施的实践也支持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开胸 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 程序化处理
下载PDF
上腔静脉置换术中体外静脉-静脉压差式转流的临床应用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周棱 余海 +2 位作者 李崎 周清华 刘斌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311-312,共2页
目的评价体外静脉-静脉压差式转流在上腔静脉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2006年我院实施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无神经系统合并症的患者。术中应用体外静脉-静脉压差式转流。术中持续监测动脉血压、颈内静脉压。于转... 目的评价体外静脉-静脉压差式转流在上腔静脉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4年-2006年我院实施上腔静脉切除人造血管重建术无神经系统合并症的患者。术中应用体外静脉-静脉压差式转流。术中持续监测动脉血压、颈内静脉压。于转流前、转流后、阻断后5min、15min、40min及开放后5min、1h经颈内静脉、桡动脉同时抽血行血气分析。术毕随访呼唤睁眼时间及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结果术中动脉血压无变化。阻断期间颈内静脉压升高,平均动脉压与颈内静脉压差及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下降。开放后上述三者均迅速恢复至基础水平。所有患者术毕呼唤睁眼,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体外静脉-静脉压差式转流操作简单、无污染、可控性好,易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改善了脑的血液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保护临床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置换 上腔静脉综合征
下载PDF
累及气管下段右侧壁和上腔静脉的右上肺癌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9
作者 付圣灵 徐沁孜 +4 位作者 付向宁 张霓 孙威 蔡奕欣 艾波 《临床外科杂志》 2014年第9期685-687,共3页
目的:探讨累及气管下段右侧壁和上腔静脉的右上肺癌外科治疗策略及其疗效。方法累及气管下段右侧壁和上腔静脉的T4期肺癌外科治疗患者4例,采用“左主支气管延长”法气道重建,2例采用腔外分流法置换上腔静脉,2例行上腔静脉侧壁切除术... 目的:探讨累及气管下段右侧壁和上腔静脉的右上肺癌外科治疗策略及其疗效。方法累及气管下段右侧壁和上腔静脉的T4期肺癌外科治疗患者4例,采用“左主支气管延长”法气道重建,2例采用腔外分流法置换上腔静脉,2例行上腔静脉侧壁切除术。1例同时行肺动脉侧壁部分切除术。结果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均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2周,之后改为阿司匹林抗凝治疗。术后声音嘶哑合并肺部感染1例,1例房颤。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前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2例患者术后无上腔静脉阻塞表现,胸部增强CT提示上腔静脉通畅。2例患者分别生存34个月和36个月,仍在随访中;另2例术后病理N2的患者分别生存30个月和31个月,已死亡。结论左主支气管根部延长术和腔外分流法上腔静脉置换或侧壁切除用于治疗累及气管下段右侧壁和上腔静脉的右上肺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气管隆突重建 支气管成形 上腔静脉置换 上腔静脉侧壁切除
下载PDF
应用生物材料重建上腔静脉 被引量:1
10
作者 吕卫东 喻风雷 +5 位作者 胡铁辉 吴忠仕 陈名久 王翔 刘文亮 袁运长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7年第2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中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切除后生物材料重建上腔静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5月到2005年12月,11例累及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胸部肿瘤病人使用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重建上腔静脉。手术置换血管前后中心静脉压予以连续测...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手术中上腔静脉及其属支切除后生物材料重建上腔静脉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03年5月到2005年12月,11例累及上腔静脉及其属支的胸部肿瘤病人使用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重建上腔静脉。手术置换血管前后中心静脉压予以连续测定,并随访病人治疗结果。结果:重建生物血管12根,其中牛颈静脉7根,自体心包缝制管道5根,一例同时应用了牛颈静脉与自体心包管道。手术前中心静脉压偏高[(26.2±2.8)cmH_2O,n=11],手术重建上腔静脉后略有降低[(20.8±2.0)cmH_2O,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后48小时已经降低到接近正常范围[(13.5±1.9)cmH_2O,与手术前比较,P<0.05]。手术中无死亡,1例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最后致呼吸衰竭,5周后死亡,其余病人均度过围手术期。2例分别于术后7个月和11个月死于原发肿瘤复发,一例术后一年发现有脊柱转移,目前带瘤生存,余7例病人目前无复发迹象。结论:牛颈静脉或自体心包可以作为一种可以接受的上腔静脉重建替换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置换 生物材料 牛颈静脉 心包
下载PDF
局部晚期肺癌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术的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萍 《天津护理》 2007年第3期131-132,共2页
总结6例实施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术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做好术前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加强术后监护,减少呼吸、循环系统的并发症,注意置入人造血管的保护。
关键词 局部晚期肺癌 上腔静脉切除重建术 护理
下载PDF
胸部肿瘤上腔静脉重建术中脑氧代谢的变化对手术策略选择的指导意义
12
作者 何庚戌 要彤 +4 位作者 李海英 濮仁富 蔡宝松 张雁 孙永杰 《外科(汉斯)》 2014年第3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侵犯上腔静脉的胸部肿瘤手术中手术策略的选择对上腔静脉阻断期间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总结我院31例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合并上腔静脉阻塞及不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上腔静脉重建术中,直接阻断上腔静脉或旁路分流患者血液动... 目的:探讨侵犯上腔静脉的胸部肿瘤手术中手术策略的选择对上腔静脉阻断期间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总结我院31例胸部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合并上腔静脉阻塞及不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上腔静脉重建术中,直接阻断上腔静脉或旁路分流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脑氧代谢及乳酸改变的情况。结果:上腔静脉阻塞患者术前上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乳酸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上腔静脉阻塞者(24.0 &#177;8.9 &11.0 &#177;2.5;36 &#177;12 &29 &#177;1O;5.75 &#177;2.36 &3.54 &#177;0.88),而在直接阻断上腔静脉进行重建过程中,上腔静脉压力未见明显升高,脑氧摄取率、静脉乳酸水平无改变,上腔静脉重建开放后腔静脉压力、脑氧摄取率、静动脉乳酸差值明显下降(24.0 &#177;8.9 &14.6.0 &#177;6.3;36 &#177;12 &26 &#177;12;0.51 &#177;1.23 &0.28 &#177;1.21);未合并上腔静脉阻塞者在进行旁路分流后血液动力学、脑氧代谢率、脑静脉乳酸水平无明显改变。结论:合并上腔静脉阻塞患者在上腔静脉重建过程中直接阻断上腔静脉进行肿瘤切除、腔静脉重建是安全的,未合并上腔静脉阻塞者进行上腔静脉至心房的旁路分流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上腔静脉重建 胸部肿瘤
下载PDF
罕见囊状上腔静脉瘤成功手术治疗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梅翔 章文龙 +2 位作者 刘坚 何海锋 黄志辉 《安徽医药》 CAS 2022年第10期2041-2043,I0004,共4页
目的手术切除罕见囊状上腔静脉瘤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9月16日收治的1例囊状上腔静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有吞咽异物感,胸部CT以及CT增强重建提示囊状上腔静脉瘤,大小约59 mm×58 mm×46 mm。病人... 目的手术切除罕见囊状上腔静脉瘤病例。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9月16日收治的1例囊状上腔静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有吞咽异物感,胸部CT以及CT增强重建提示囊状上腔静脉瘤,大小约59 mm×58 mm×46 mm。病人在全麻下进行上腔静脉瘤切除术。结果手术顺利,切除上腔静脉肿瘤后连续缝合加固静脉壁,并用自体心包组织包裹上腔静脉以保护静脉壁。病理诊断为囊状上腔静脉瘤。病人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术后2个月(2020年11月24日)随访未见静脉瘤复发。结论巨大囊状上腔静脉瘤应该采取预防性手术切除以防止血管破裂、血栓形成或静脉阻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腔静脉 血管外科手术 上腔静脉瘤 纵膈血管病变 手术切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其重建技术在上腔静脉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波 丁长青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0年第6期605-60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及其后处理技术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SVC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CT增强及多层面重建(MPR)。结果CT增强结合MPR在显示上腔静脉梗阻段范围、狭窄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及其后处理技术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SVCS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SCT平扫、CT增强及多层面重建(MPR)。结果CT增强结合MPR在显示上腔静脉梗阻段范围、狭窄程度、侧支循环形成等方面明显优于CT平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增强扫描结合后重建技术可较好评价SVCS,为临床干预提供良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多层面重建 诊断
下载PDF
无阻断上腔静脉重建术在复杂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倪海峰 罗俊辉 腾倩倩 《实用医药杂志》 2018年第6期484-488,共5页
目的探索无阻断上腔静脉重建术在侵犯上腔静脉的复杂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以改进手术方法,提高手术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方法将22例侵犯上腔静脉的复杂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试验组11例:实施无阻断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双侧无名静脉... 目的探索无阻断上腔静脉重建术在侵犯上腔静脉的复杂纵隔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以改进手术方法,提高手术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方法将22例侵犯上腔静脉的复杂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试验组11例:实施无阻断上腔静脉切除、人工血管双侧无名静脉-右心耳、心房吻合术;对照组11例:实施上腔静脉阻断下上腔静脉局部切除、人工血管重建术;术中监测单侧无名静脉、上腔静脉阻断时间、颈内静脉压力、生命体征、睑结膜有无水肿等反应颅内高压、脑水肿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单侧无名静脉阻断时间(23.2±6.3)min。术前颈内静脉压力(29.1±6.3)cm H_2O(1 cm H_2O=0.980665 Pa),术中同侧无名静脉阻断后,压力(36.7±4.6)cm H_2O,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胸前颈内静脉压力(10.3±3.5)cm H_2O,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无脑水肿发生。对照组:上腔静脉阻断时间(21.3±5.9)min。术前颈内静脉压力(27.6±8.2)cm H_2O,术中上腔静脉阻断后,颈内静脉压力(48.6±7.3)cm H_2O,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胸前颈内静脉压力(9.7±2.9)cm H_2O,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睑结膜水肿4例,无脑水肿发生。对照组术中颈内静脉压力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阻断上腔静脉重建不阻断脑部血液回流,避免了上腔静脉阻断时脑部血液回流障碍这一病理过程出现,从机制上避免了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为侵犯上腔静脉的复杂纵隔肿瘤外科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无阻断上腔静脉重建 手术
下载PDF
血管修复重建术治疗胸部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振龙 潘小杰 +3 位作者 邱罕凡 郭天兴 欧德彬 丁杭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1-234,共4页
目的总结采用血管修复重建术治疗胸部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26例胸部肿瘤伴SVCS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27~70岁,平均45.9岁。肿瘤类型:B1~B3型胸腺... 目的总结采用血管修复重建术治疗胸部肿瘤引起的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 vena cava syndrome,SVCS)的临床经验。方法2008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26例胸部肿瘤伴SVCS患者。男18例,女8例;年龄27~70岁,平均45.9岁。肿瘤类型:B1~B3型胸腺瘤13例,胸腺癌6例,大B细胞淋巴瘤3例,T前体淋巴细胞性淋巴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右侧肺鳞癌1例,类癌1例。肿瘤直径8~15 cm,平均10 cm。患者均伴不同程度颈部、颜面部及上肢浮肿,颈静脉怒张,胸壁侧支循环静脉充盈。上腔静脉压力为2.45~5.39 k Pa。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及受侵上腔静脉系统后,7例行上腔静脉成形修补术,19例行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人工血管重建术。结果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上腔静脉阻塞症状均消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4例,呼吸肌无力1例,右侧乳糜胸1例。24例获随访,随访时间2~92个月,平均37个月;失访2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20/24)、41.7%(10/24)、25%(6/24)。存活5年的6例患者中,分别为B1型胸腺瘤1例,B3型胸腺瘤3例,大B细胞淋巴瘤2例。结论对经综合评估可切除的胸部肿瘤引起的SVCS,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及受侵上腔静脉系统后,联合血管修复重建术,可达到迅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腔静脉综合征 胸部肿瘤 血管修复重建
原文传递
胸部肿瘤侵及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克强 刘吉福 +2 位作者 赵京 张卫强 裴迎新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27期27-28,共2页
目的 总结胸部肿瘤侵及上腔静脉(SVC)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胸部肿瘤侵及SVC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通过人工血管置换SVC及无名静脉,其余9例行血管直接缝合或自体心包补片修补SVC.结果 本组10例获得完全性切除,2例不完... 目的 总结胸部肿瘤侵及上腔静脉(SVC)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胸部肿瘤侵及SVC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通过人工血管置换SVC及无名静脉,其余9例行血管直接缝合或自体心包补片修补SVC.结果 本组10例获得完全性切除,2例不完全性切除.围手术期无死亡.全组病例随访1~7年,有3例失访,余下9例中5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另4例均生存,中位生存时间42个月.结论 胸部肿瘤侵犯SVC应力争手术治疗,切除肿瘤同时行SVC的重建,预后较保守治疗效果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上腔静脉 血管重建
原文传递
高海拔地区17例晚期肝泡型包虫病行自体肝移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耕富 杨康明 +13 位作者 史屹洋 马智 陈颖 李志宏 权力 智明 周明亮 陈雪林 樊谦 常秀萍 杨先伟 黄斌 陈哲宇 王文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0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总结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简称"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接受自体肝移植的17例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目的总结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简称"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接受自体肝移植的17例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晚期HAE患者的自体肝移植术均成功,下腔静脉重建方式中有10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重建,5例采用人造血管重建,1例采用原下腔静脉断端直接吻合,1例因腹膜后侧支循环丰富而未重建。移植肝质量365~1 350 g,平均681.3 g;手术时间9~16 h,平均11.5 h;无肝期175~450 min,中位无肝期312 min;术中失血量950~4 500 mL,中位失血量2 000 mL;输入红细胞悬液1~20 U,平均6.4 U;输入新鲜冰冻血浆0.8~2.0 L,平均1.1 L。术后住院时间为5~45 d,平均25.6 d。4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区包裹性积液、1例胆汁漏和1例胆管狭窄,均予以相应干预并治愈,无围术期死亡发生。1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35个月,平均9.5个月,均未见HAE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在高原地区对晚期HAE患者行自体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满意,但该手术仍存在风险高、难度大,术中重建材料的选择、后腹膜侧支循环的判断、下腔静脉端端吻合口有无张力等问题需精准考虑,同时术后抗凝治疗、并发症管理复杂,仅适合在有丰富经验的高原医疗单位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包虫病 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 下腔静脉重建
原文传递
不同下腔静脉重建方式在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治疗肝AE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玉苏甫卡迪尔·麦麦提尼加提 吐尔干艾力·阿吉 +5 位作者 冉博 蒋铁民 排组拉·沙拉依阿当 张瑞青 邵英梅 温浩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在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ELRA)术治疗肝泡型包虫病(AE)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是2010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LRA治疗的88例终末期肝AE受者。根据术中肝后下腔静脉重建... 目的:探讨不同的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在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ELRA)术治疗肝泡型包虫病(AE)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是2010年8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LRA治疗的88例终末期肝AE受者。根据术中肝后下腔静脉重建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A组(自体血管重建组,50例);B组(肝后下腔静脉替换组,31例);C组(肝后下腔静脉切除不重建组,7例),分析比较各组受者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总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术中出血量等资料。结果:三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32±3.20 h、15.99±3.32 h和16.86±4.18 h(P>0.05),无肝期时间分别是(398.48±104.12)min、(389.41±135.25)min和(337.43±108.65)min(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受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是(30.64±18.54)d、(25.94±16.37)d和(51.29±29.43)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受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A、C组。A、B两组中术后下腔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和9.7%。9例受者术后出现下腔静脉狭窄,4例形成血栓,B组受者中均未见下腔静脉狭窄情况。结论:ELRA中肝后下腔静脉的重建方式应根据切除病灶后血管壁的缺损程度而适当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肝切除 自体肝移植 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 肝后下腔静脉 血管重建
原文传递
原位自体肾移植联合下腔静脉切除重建在腹膜后肿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庞北川 张娜 +5 位作者 杨冲 廖玉波 黄良 杨文昊 袁承祥 张宇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018-1023,共6页
目的探讨原位自体肾移植联合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切除重建在腹膜后肿瘤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复杂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腹部CT检查提示肿瘤起源于IVC,侵及肝后IVC及双侧肾静脉主干。术中超声探查可... 目的探讨原位自体肾移植联合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切除重建在腹膜后肿瘤中的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复杂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腹部CT检查提示肿瘤起源于IVC,侵及肝后IVC及双侧肾静脉主干。术中超声探查可见IVC及双肾静脉主干内机化血栓形成。阻断左侧肾静脉后,术中行超声探查及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前后对比未见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术中完整切除左肾静脉并缝扎断端,取出右肾静脉内机化血栓后,成功行原位自体右肾移植联合IVC切除重建。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复查CT检查提示重建的人工IVC通畅,双肾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血流灌注良好,未见回流障碍。术后予以口服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患者于术后19 d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为IVC平滑肌肉瘤(inferior vena cava leiomyosarcoma,IVCL)。结论原位自体肾移植联合IVC切除重建治疗复杂腹膜后肿瘤是安全可行的,左侧肾静脉可视术中情况予以结扎离断,但需联合术中超声(造影)综合评判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 原位自体肾移植 下腔静脉切除重建 人工血管 超声造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