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隆礼至法”的服饰美学思想
1
作者 蔡子谔 《邯郸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0-24,37,共6页
荀子通过服饰审美文化现象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礼",与孔子所提倡的"礼",已有了质的不同。他所倡言的,显然带有"国家强制力"的突出特征和鲜明色彩。这便使"礼"乃至"隆礼"具有了十分确定... 荀子通过服饰审美文化现象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礼",与孔子所提倡的"礼",已有了质的不同。他所倡言的,显然带有"国家强制力"的突出特征和鲜明色彩。这便使"礼"乃至"隆礼"具有了十分确定的"法"或曰"至法"的内涵和属性及"礼"与"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此,荀子还对墨子的"非乐"亦即"非审美"的服饰文化观念,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诘和鞭辟入里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隆礼至法 服饰美学思想
下载PDF
试析荀子关于人在“隆礼至法”中作用之思想
2
作者 洪磊 李秀芬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5期50-51,共2页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为了节制人的情欲,使社会安定祥和,他提出“隆礼至法”的思想。而在“隆礼至法”的过程中,他非常强调人的作用,认为如果失去君子人格,礼法虽然具备,国家也会危乱。为了造就君子人格,人需要刻苦学习礼法,严格按照...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为了节制人的情欲,使社会安定祥和,他提出“隆礼至法”的思想。而在“隆礼至法”的过程中,他非常强调人的作用,认为如果失去君子人格,礼法虽然具备,国家也会危乱。为了造就君子人格,人需要刻苦学习礼法,严格按照礼法进行修养;国家需要尚贤使能,奖罚分明。这些思想对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恶论 荀子 "隆礼至法"思想 君子人格 法制建设 道德建设 礼法修养
下载PDF
论荀子的学派归属
3
作者 潘澈 李路华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6-70,78,共6页
从荀子的"隆礼"主张可以看到他以儒为根的学术取向;从荀子的"重法"和"性恶论"可以看到他以法为向的学术取向;从荀子的"解蔽"可以看到他兼取百家的学术取向。荀子是先秦时期百科全书式的思想者... 从荀子的"隆礼"主张可以看到他以儒为根的学术取向;从荀子的"重法"和"性恶论"可以看到他以法为向的学术取向;从荀子的"解蔽"可以看到他兼取百家的学术取向。荀子是先秦时期百科全书式的思想者,荀子的学派归属应是由儒向法的过渡者,带有杂家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学派 隆礼 重法 性恶论 解蔽 杂家
下载PDF
试论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被引量:1
4
作者 闫玮 《中国医院》 2003年第8期63-64,共2页
本文从敬业、爱业、律业和精业四个方面论述了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原则、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 职业道德 医德 为人民服务 仁以济世 敬业乐群
下载PDF
社会学视角下荀子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露 《皖西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9-23,共5页
荀子的社会治理思想以天人观、性恶论为思想基础,以隆礼重法为核心观点,立足于战国末期群雄争霸、局势动乱的社会现实,通过强调明分使群、尚贤使能、王者制名等方法,明确礼法规范所带来的社会功能,既推崇礼义教化,也重视刑罚压制。荀子... 荀子的社会治理思想以天人观、性恶论为思想基础,以隆礼重法为核心观点,立足于战国末期群雄争霸、局势动乱的社会现实,通过强调明分使群、尚贤使能、王者制名等方法,明确礼法规范所带来的社会功能,既推崇礼义教化,也重视刑罚压制。荀子希望重整社会秩序、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群居和一”的理想社会,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其社会治理思想中的优秀观点历久弥新,对当今社会治理也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社会治理 礼义 隆礼重法
下载PDF
建设法治社会应推进全民守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林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共9页
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应当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推进全民守法,应当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努力使公民做到信任立法、配合执法、倚赖司法、自觉守法、主动护法,引导公民处理好学法与守法、权利... 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程,应当高度重视、统筹推进。推进全民守法,应当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努力使公民做到信任立法、配合执法、倚赖司法、自觉守法、主动护法,引导公民处理好学法与守法、权利与义务、法律与道德、信法与信访、维稳与维权的关系,不断提升全民守法的意识和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法治 尊法 学法 用法 全民守法
原文传递
中国式法治的情理法意蕴:礼法渊源、内涵结构及现代功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向达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100,共11页
中国式法治是中国法治主体性的体现,其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是对中国特色法治体系中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时代表达。中国法律文化正在实现从法律东方主义到东方法律主义的蜕变,彰显出时代法律文化的自信与法学理论的自觉。中... 中国式法治是中国法治主体性的体现,其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是对中国特色法治体系中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时代表达。中国法律文化正在实现从法律东方主义到东方法律主义的蜕变,彰显出时代法律文化的自信与法学理论的自觉。中国式法治通过情理法意蕴诠释其个性特质,形塑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情理法意蕴根基于中国乡土社会,渊源于中国传统礼法文化,通过天理、国法与人情的协同治理模式以及“顶天立地”的结构布局和功能成就了中国式法治的价值。天理生法的“法天”关系、出礼入刑的“法礼”关系、法不外乎情的“法情”关系构成中国式法治情理法意蕴的内涵结构。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背景下,有必要通过情理法的关系重建及价值重塑实现传统中国式法治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通过非诉讼纠纷解决、诉源治理及协同治理等实践机制实现其现代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 情理法 隆礼重法 协同治理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