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多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任凤莲 谭小艳 +2 位作者 杨春生 瞿白露 王丽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0-634,共5页
利用荧光技术研究了抗癌药物反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证实,反白藜芦醇对牛血清白蛋白有很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计算了反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在300、310和320 K时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结合距离和... 利用荧光技术研究了抗癌药物反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证实,反白藜芦醇对牛血清白蛋白有很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计算了反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在300、310和320 K时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结合距离和热力学常数等参数。由热力学参数推断两者结合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范德华力或氢键。同步荧光光谱和红外光谱同时说明两者结合前后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研究还表明,金属离子Fe3+、Cu2+和Zn2+的加入使反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白藜芦醇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下载PDF
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抗卵巢癌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郭莉媛 姚晶萍 隋丽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4-477,共4页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载体,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RES-BSANP).以原子力学显微镜(AFM)观察其形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备的纳米微粒进行分析.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 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载体,用去溶剂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RES-BSANP).以原子力学显微镜(AFM)观察其形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制备的纳米微粒进行分析.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及流式细胞技术(FCM)比较RES-BSANP和RES对卵巢癌SKOV3细胞的抗增殖活性及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获得的RES-BSANP纳米粒的平均粒径为400~500nm,表面光滑,12mg纳米粒中RES载药量为4.077mg,包封率33.97%,24h内的稳定性好,水溶性较RES显著提高.二者的抗肿瘤增殖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中高浓度组纳米粒组的抗增殖活性及凋亡细胞比率显著提高.两种药物均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S期,纳米组使进入S期细胞比率明显增加,表明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在抗卵巢癌细胞增殖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RES) 牛血清白蛋白(BSA) 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res-bsanp)
下载PDF
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致卵巢癌SKOV3细胞死亡的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郭莉媛 彭艳 +5 位作者 李玉莲 姚晶萍 王晶 张广美 陈杰 隋丽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440-2442,2445,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RES-BSANP)对SKOV3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凋亡小体/细胞核DNA染色、Western blotting及DNA琼脂凝胶电泳等方法对细胞死亡形态、caspase相关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药物作用后细胞呈现凋亡和坏死两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白蛋白纳米粒(RES-BSANP)对SKOV3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运用凋亡小体/细胞核DNA染色、Western blotting及DNA琼脂凝胶电泳等方法对细胞死亡形态、caspase相关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药物作用后细胞呈现凋亡和坏死两种形态学变化;DNA凝胶电泳同时可见梯状DNA及弥散的DNA条带,在使用caspase抑制剂(Z-VAD-FMK)阻断干预后依然可以检测到大分子量弥散DNA条带。Cytochromec蛋白于50μmol/LRES-BSANP作用后2h胞浆内开始检验到表达,caspase-9于4h达到峰值;Caspase-3于8h显著增强。药物作用后4h,RES-BSANP100μmol/L与50μmol/L组相比Caspase-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说明高剂量作用时细胞死亡以非caspase依赖方式为主。结论 RES-BSANP可以通过caspase依赖和非依赖途径导致SKOV3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bsanp SKOV3细胞 CASPASE 非依赖性细胞死亡
下载PDF
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春姣 罗亚 +1 位作者 彭慧 刘芝兰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研究白皮杉醇(piceatannol)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之区别,探索苯环羟基取代对二苯乙烯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对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与BSA之间的相互... 目的研究白皮杉醇(piceatannol)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之区别,探索苯环羟基取代对二苯乙烯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技术对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计算这2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函数ΔG、ΔS、ΔH,并分析了它们对BSA的荧光淬灭过程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运用了Foe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结果随着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浓度升高,BSA内源荧光强度有规律地下降;随温度的升高,静态淬灭常数和结合常数均下降;热力学函数ΔG<0,ΔS>0,ΔH<0。结论白皮杉醇和白藜芦醇对BSA的荧光淬灭属于自发的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导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淬灭过程,且通过比较发现,白皮杉醇与BSA的结合力比白藜芦醇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白藜芦醇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媛媛 王东跃 +3 位作者 郗国宏 刘伟华 李超 王志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103,共5页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猝灭机理属于二者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不同温度下防... 采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荧光猝灭机理属于二者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根据不同温度下防己诺林碱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利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白藜芦醇与BSA之间的结合常数KA为6.11×104(25℃)、4.46×104(35℃)和3.84×104(45℃)。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出了白藜芦醇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2.36 nm(25℃)、2.73 nm(35℃)和2.48 nm(45℃)。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该药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且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白藜芦醇对BSA构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同步荧光光谱
下载PDF
热变性牛血清白蛋白对三种活性物质的复合和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董焕焕 乌斯嘎勒 +1 位作者 冯稳稳 梁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59-65,共7页
本文通过竞争实验证明热变性牛血清白蛋白(hBSA)同时结合α-生育酚、白藜芦醇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可能性,通过结构稳定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实验表征蛋白对活性物质的保护情况。结果表明hBSA能同时结合三种物质,并且在复合... 本文通过竞争实验证明热变性牛血清白蛋白(hBSA)同时结合α-生育酚、白藜芦醇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可能性,通过结构稳定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实验表征蛋白对活性物质的保护情况。结果表明hBSA能同时结合三种物质,并且在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不存在竞争行为。储藏48 h后,游离态α-生育酚、白藜芦醇、EGCG残留率分别为48%、68%、0%,hBSA-EGCG-α-生育酚-白藜芦醇复合物中残留率分别为91%、90%、15%;储藏288 h后,游离态的α-生育酚、白藜芦醇、EGCG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减少了6%、10%、31%,hBSA-EGCG-α-生育酚-白藜芦醇复合物仅减少了13%。因此,hBSA是同时负载三种活性物质的良好载体。研究结果将为蛋白类共包埋载体的开发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Α-生育酚 白藜芦醇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分子模拟结合荧光光谱法探究BSA-多酚复合物形成机理及对多酚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阳洋 范金波 +2 位作者 麻奥 周素珍 吕长鑫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98-308,共11页
采用蛋白质内源荧光猝灭分析槲皮素(QUE)、白藜芦醇(RES)和咖啡酸β-苯乙醇酯(CAPE)同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的可能性;通过位点Marker和分子对接技术确定结合位点;通过光稳定性试验研究BSA-多酚复合物对多酚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BS... 采用蛋白质内源荧光猝灭分析槲皮素(QUE)、白藜芦醇(RES)和咖啡酸β-苯乙醇酯(CAPE)同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的可能性;通过位点Marker和分子对接技术确定结合位点;通过光稳定性试验研究BSA-多酚复合物对多酚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BSA可以同时结合2个或3个配体形成蛋白-多酚复合物,且多酚添加顺序影响会其结合能力。按照QUE/RES/CAPE的顺序可以较好地形成BSA-三配体复合物。分子对接和位点Marker试验确定了RES结合到Sudlow’s sites I位点,QUE部分结合到Sudlow’s sites II位点,CAPE结合位点位于结构域IA和IIA之间的疏水腔内。复合物的形成改善了游离多酚的稳定性,两配体和三配体复合物对QUE/RES/CAPE的保护作用优于单配体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白蛋白 槲皮素 白藜芦醇 咖啡酸β-苯乙醇酯 荧光猝灭 分子模拟
下载PDF
纳米粒子共存下白藜芦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8
作者 陈代武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2期79-87,共9页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0.1mol·L-1磷酸缓冲溶液(PBS,p H=7.4)中碳纳米管(CNTs)和金纳米粒子(Au NP)共存时,荧光活性物质白藜芦醇(Re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通过荧光光谱的变化,证明了Res与BS...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0.1mol·L-1磷酸缓冲溶液(PBS,p H=7.4)中碳纳米管(CNTs)和金纳米粒子(Au NP)共存时,荧光活性物质白藜芦醇(Re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通过荧光光谱的变化,证明了Res与BSA作用形成了配合物,CNTs、Au NP和Res都对BSA具有荧光猝灭效应,根据同步荧光光谱,利用Lineweaver-Burk方程求算CNTs(或Au NP)与Trp/BSA和Res与Trp/BSA(或Tyr/BSA)的结合常数K和配位数n。结果表明:CNTs和Au NP主要与BSA表面附近的Trp残基作用,不与分子内部的Tyr残基作用,但Res可与Trp和Tyr两种残基结合,且Res与Trp的结合比Tyr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金纳米粒子 白藜芦醇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同步荧光
下载PDF
白皮杉醇、白黎芦醇和赤松素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9
作者 刘芝兰 曾春姣 +1 位作者 李君 李俊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120,共6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对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白皮杉醇(Piceatannol)、白藜芦醇(Resveratrol)和赤松素(Pinosylvin)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计算了这3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函数△G,△S,△H.并分析了它们... 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对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白皮杉醇(Piceatannol)、白藜芦醇(Resveratrol)和赤松素(Pinosylvin)与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计算了这3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及热力学函数△G,△S,△H.并分析了它们对BSA的荧光淬灭过程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运用了Foerster’s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距离.结果表明,白皮杉醇、白藜芦醇和赤松素3种二苯乙烯化合物对BSA的荧光淬灭属于自发的以疏水作用力为主导的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淬灭过程.随分子中B环上的羟基数目的逐渐增加,白皮杉醇、白藜芦醇和赤松素与BSA的结合力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白藜芦醇 赤松素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