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后区和口内联合进路切除下颌下腺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伟良 王友元 +2 位作者 王永洁 黄志权 杨朝晖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区和口内联合进路切除下颌下腺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9例下颌下腺良性病损(4例下颌下腺炎并结石,3例慢性下颌下腺炎,2例多形性腺瘤)患者,采用耳后区切口和口腔内切口作下颌下腺切除术。结果:全部患者的下颌下腺被完... 目的:探讨耳后区和口内联合进路切除下颌下腺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9例下颌下腺良性病损(4例下颌下腺炎并结石,3例慢性下颌下腺炎,2例多形性腺瘤)患者,采用耳后区切口和口腔内切口作下颌下腺切除术。结果:全部患者的下颌下腺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面神经下颌缘支和舌神经损伤。经平均6个月观察,肿瘤无复发,瘢痕隐蔽。结论:经耳后区和口内联合进路切除下颌下腺良性病损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切除术 耳后区进路 口内进路
下载PDF
耳后区进路切除第二鳃裂囊肿8例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伟良 杨丁元 +1 位作者 蒋段林 王科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区进路切除第二鳃裂囊肿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8例第二鳃裂囊肿患者(其中男3例,女5例),采用耳后区切口进路作病变切除术。结果:全部病变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耳大神经和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经平均14.5个月随访... 目的:探讨耳后区进路切除第二鳃裂囊肿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8例第二鳃裂囊肿患者(其中男3例,女5例),采用耳后区切口进路作病变切除术。结果:全部病变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耳大神经和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经平均14.5个月随访,病变无复发,瘢痕隐蔽。结论:耳后区进路切除第二鳃裂囊肿方法可行,并可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鳃裂囊肿 颈淋巴上皮囊肿 耳后区进路
下载PDF
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下腺切除术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良嗣 黄晓明 +4 位作者 罗小宁 张思毅 梁璐 宋新汉 卢仲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59-663,共5页
目的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下腺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新鲜尸体15具(30侧),观测耳后发际区和颌下区的解剖层次及重要结构。新鲜尸体5具(10侧),模拟内镜手术,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有无神经、血管损伤。结... 目的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下腺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新鲜尸体15具(30侧),观测耳后发际区和颌下区的解剖层次及重要结构。新鲜尸体5具(10侧),模拟内镜手术,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有无神经、血管损伤。结果耳后发际区的分离层面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胸锁乳突肌上部浅面,由后上至前下依次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外静脉。颌下区的分离层面在颈阔肌深面与下颌下腺鞘膜之间。下颌缘支出腮腺后:①66.7%行于下颌骨下缘之上(7.21±0.50)mm;②23.3%平行下颌骨下缘;③10%行于下颌骨下缘以下(9.43±0.32)mm。在咬肌前下角处,面神经下颌缘支均与面动脉和面静脉交叉,交叉点至下颌角距离分别为(29.86±2.77)mm和(25.71±3.32)mm。舌下神经经茎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深面进入颌下区。舌骨舌肌浅面,自上而下分别是舌神经、下颌下腺导管、舌下神经。10侧模拟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重要结构损伤,无需中转切口。结论熟悉耳后发际区和颌下区的解剖层次、标志及参数,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下颌下腺切除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发际入路 内镜辅助 下颌下腺 解剖 手术
下载PDF
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谭汉提 卢迪 韦堡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4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31例腮腺下极浅叶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瘤1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脂肪瘤2例,淋巴管畸形1例)患者,采用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结果:全部患者的腮腺病变被完整切... 目的:探讨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的可行性及美容效果。方法:对31例腮腺下极浅叶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15例,沃辛瘤11例,基底细胞腺瘤2例,脂肪瘤2例,淋巴管畸形1例)患者,采用耳后入路行腮腺区域性切除。结果:全部患者的腮腺病变被完整切除,切口愈合良好,无面神经下颌缘支麻痹,无涎液潴留、涎瘘发生及Frey征出现。经6个月~5年(平均26个月)追踪复查,肿瘤无复发,切口瘢痕隐蔽,美容效果非常好。术后有2例患者出现耳垂麻木,随访3个月后,麻木消失。结论:经耳后入路切除腮腺良性病损是可行的,可获得较理想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耳后美容进路 区域性切除
下载PDF
小型猪耳后入路内耳导入术的解剖学研究
5
作者 安丰伟 侯昭晖 +4 位作者 陈伟 任丽丽 郭维 张悦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8-462,共5页
目的明确小型猪耳后入路内耳导入的手术过程中相应的解剖标志及注意事项,论证其保存外耳和中耳传音特性的可能性。方法选择6月龄贵州小型猪5头,麻醉后手术分为五个主要步骤进行:1.耳后沟切开;2.暴露茎突;3.暴露面神经;4.轮廓化外耳道;5... 目的明确小型猪耳后入路内耳导入的手术过程中相应的解剖标志及注意事项,论证其保存外耳和中耳传音特性的可能性。方法选择6月龄贵州小型猪5头,麻醉后手术分为五个主要步骤进行:1.耳后沟切开;2.暴露茎突;3.暴露面神经;4.轮廓化外耳道;5.暴露鼓室、圆窗及鼓阶导入。结果每个步骤的主要解剖标志为:1.眶下缘、颧弓上缘、耳后沟、下颌骨升支、耳后肌腱;2.茎突尖、茎突脊、茎突根部隆起、枕骨髁;3.面神经垂直段、骨性外耳道;4.面神经与外耳道间的"小舌"状骨片;5.上鼓室外侧壁、面神经水平段,鼓索神经、圆窗。主要的解剖要点为:1.耳后切开长度约6cm;2.骨面暴露向后不要超过茎突脊尾侧0.5cm;3磨骨范围不必超过面神经垂直段尾侧;4.不要损伤外耳道皮肤;5.鼓膜掀起范围要尽量小,导入方向为圆窗腹侧部。结论耳后入路内耳导入手术过程中解剖标志明确,是理想的导入方式,但由于小型猪自身解剖特点,耳后入路必然会部分改变外耳和中耳的传音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猪 耳后入路 内耳导入 传音特性 圆窗
下载PDF
经耳后发际切口行下颌下腺切除术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志刚 王斌 冯靓婧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经耳后发际切口行下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效果。方法:此次临床总结纳入的患者共计63例,均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15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以单侧下颌下腺良性病变为诊断收入院... 目的:探讨经耳后发际切口行下颌下腺切除术的可行性、术后并发症及美容效果。方法:此次临床总结纳入的患者共计63例,均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于2015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以单侧下颌下腺良性病变为诊断收入院,均行患侧下颌下腺切除术。在这些患者中,38例采用传统的颌下手术切口入路(颌下切口组),25例采用耳后发际切口入路(耳后发际切口组)。我们记录并比较2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神经损伤情况、术后面动、静脉出血及美容效果。结果:颌下切口组和耳后发际切口组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在手术时间上,颌下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是(42.47±6.59)min,耳后发际切口组平均手术时间是(89.28±9.69)min,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颌下切口组无神经损伤表现及术后面动、静脉出血,耳后发际切口组只有术后耳垂暂时性麻木3例,无面神经下颌缘支、舌神经及舌下神经损伤表现及术后面动、静脉出血。术后美容效果方面,颌下切口组的美容效果评分平均为4.42分,而耳后发际切口组的评分平均为8.04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经耳后发际切口入路行下颌下腺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而且相比传统的颌下切口入路,它的美容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 颌下切口 耳后发际切口
下载PDF
耳后入路修补鼓膜大穿孔20例体会
7
作者 詹善强 黄泉龙 +1 位作者 段飞 汤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2期70-74,共5页
目的 探讨耳后入路内外植法修补鼓膜大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20例耳后入路内外植法修补鼓膜大穿孔的患者,并随访,分析穿孔愈合率、听力提高情况和鼓室胆脂瘤发生情况。结果 20例鼓膜大穿孔已愈合18例(90... 目的 探讨耳后入路内外植法修补鼓膜大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16年5月我院20例耳后入路内外植法修补鼓膜大穿孔的患者,并随访,分析穿孔愈合率、听力提高情况和鼓室胆脂瘤发生情况。结果 20例鼓膜大穿孔已愈合18例(90%),听力提高10~30 d B,平均听力提高(15.00±5.13)d B,所有患者无听力下降,无鼓室胆脂瘤发生。结论耳后入路内外植法修补鼓膜大穿孔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入路 鼓膜大穿孔 鼓膜修补 内外植法
下载PDF
内镜下耳后下径路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成 黄晓莲 +1 位作者 湛健 李杰才 《临床医学工程》 2019年第12期1613-161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耳后下径路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茎突综合征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口内径路扁桃体窝茎突截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耳后下径路茎突截短术治... 目的探讨内镜下耳后下径路茎突截短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茎突综合征患者4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例。对照组采用口内径路扁桃体窝茎突截短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耳后下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截短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64%(P<0.05)。观察组患者的截短长度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耳后下径路茎突截短术治疗茎突综合征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减少术中出血,加快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突综合征 茎突截短术 内镜 耳后下径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耳后径路取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18例
9
作者 邵永良 周鲲鹏 +2 位作者 李广盛 张学梅 杨泽垠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1-5,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扩大外耳道腔的疗效。方法 选取1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及2例外耳道闭锁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经耳后径路,术中见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峡部皮肤环状肉芽生长或闭锁,术中扩大外耳道骨管,... 目的 探讨应用耳后带蒂皮瓣修复外耳道皮肤缺损扩大外耳道腔的疗效。方法 选取16例外耳道胆脂瘤患者及2例外耳道闭锁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经耳后径路,术中见外耳道狭窄、外耳道峡部皮肤环状肉芽生长或闭锁,术中扩大外耳道骨管,于耳后切口处取带蒂皮瓣,向前转入耳道,覆盖于耳道后壁皮肤缺损处,扩大外耳道腔。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耳道皮瓣均存活,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耳道形态恢复好,未发生狭窄或闭锁。结论 耳后径路取带蒂皮瓣易于取材,无需新切口,耳道植皮后,因瓣片有血运、不易坏死,减少了耳道再次狭窄或闭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皮瓣 外耳道 皮肤缺损 修复 耳后径路
原文传递
改良耳后区入路下颌下腺摘除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小华 黄桂林 +3 位作者 蒋练 宋庆高 姚礼 乔新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30-932,共3页
目的总结改良耳后区入路下颌下腺摘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8例下颌下腺良性病损患者。男女各4例;年龄32~54岁,平均38.5岁。其中下颌下腺导管结石伴下颌下腺炎5例,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3例。病程2个月~5年... 目的总结改良耳后区入路下颌下腺摘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8例下颌下腺良性病损患者。男女各4例;年龄32~54岁,平均38.5岁。其中下颌下腺导管结石伴下颌下腺炎5例,下颌下腺多形性腺瘤3例。病程2个月~5年。术中皮肤切口设计于耳后沟和发际线,保留颌外动脉、面前静脉,仅结扎其进入下颌下腺的分支血管,摘除下颌下腺及病变组织。结果手术均完整摘除下颌下腺及瘤体。手术时间45~75min,平均60min。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面神经下颌缘支或舌神经、舌下神经麻痹发生。1例因术中过度牵拉导致术后皮瓣血运不佳,未经特殊处理24h后恢复正常;其余皮瓣术后血运均正常。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个月。切口瘢痕隐蔽,外观满意。结论改良耳后区入路下颌下腺摘除术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术后外观较好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腺摘除术 耳后区入路 改良手术
原文传递
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腮腺浅叶切除术的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良嗣 黄晓明 +4 位作者 梁璐 张贝 卢仲明 罗小宁 张思毅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672-1675,共4页
目的: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腮腺浅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新鲜尸体15具(30侧),观测耳后发际区和腮腺区的解剖层次及重要结构;新鲜尸体5具(10侧),模拟内镜手术,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有无神经、血管等损伤... 目的:为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腮腺浅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新鲜尸体15具(30侧),观测耳后发际区和腮腺区的解剖层次及重要结构;新鲜尸体5具(10侧),模拟内镜手术,术后解剖标本,观察有无神经、血管等损伤。结果:耳后发际区的分离层面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胸锁乳突肌上部浅面由后上至前下依次为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外静脉。耳大神经分支点至耳垂根部距离为(22.85±2.01)mm。腮腺区皮瓣的分离层面在咬肌筋膜与腮腺实质之间。面神经出茎乳孔,经茎突根部的浅面、外耳道软骨与二腹肌后腹之间进入腮腺。面神经总干分叉点与乳突尖距离为(19.10±3.10)mm,与下颌角距离为(39.49±5.78)mm。耳后动脉起自二腹肌后腹上方的颈外动脉后壁,主干跨面神经总干浅面。10侧模拟内镜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无重要结构损伤,无需中转切口。结论:熟悉耳后发际区和腮腺区的解剖层次、标志及参数,耳后发际入路内镜辅助腮腺浅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后发际入路 内镜术 腮腺 解剖 手术
原文传递
腋下联合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颈清扫术治疗N1b PTC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2
12
作者 梁发雅 韩萍 +3 位作者 林沛亮 陈仁辉 王静怡 黄晓明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72-1078,共7页
目的评价腋下联合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颈清扫术治疗N1b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并行腋下联合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30例cT1-2... 目的评价腋下联合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颈清扫术治疗N1b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并行腋下联合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30例cT1-2N1bM0 PTC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0例,中位年龄34.5岁,体质量指数(BMI)中位数为25.55 kg/m^(2)。分析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病理及随访等资料,采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255.50 min,中位手术出血量为69.00 ml,中位术后住院时间为6.00 d。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为3.33%(1/30),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6.67%(5/30),暂时性副神经损伤发生率为3.33%(1/30),血肿发生率为3.33%(1/30),乳糜漏发生率为3.33%(1/30),无永久性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中位美观效果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为8.00分。随访时间13~38个月,中位时间为25.5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14个月出现颈侧区淋巴结复发,21例(70.00%)患者末次随访的动态复发危险度分层显示良好。结论腋下联合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颈清扫术治疗N1b PTC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且术后美观效果佳,可以为N1b PTC患者提供一种术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机器人手术 腋下入路 耳后入路
原文传递
经耳后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彬 于灏 +1 位作者 韩宗辉 Bikash Rai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分析总结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经验,探讨此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12月,在北京和睦家医院采用无注气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18~37岁。其中1例为甲状腺癌甲... 目的分析总结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甲状腺手术的经验,探讨此术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12月,在北京和睦家医院采用无注气耳后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5例,其中男1例,女4例,年龄18~37岁。其中1例为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除术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分析总结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5例患者中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1例,甲状腺全切除术3例,4例行颈侧清扫术,1例术中中转。5例病理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平均肿瘤大小1.3 cm,每侧平均手术时间约375 min。术后发生声带麻痹和低钙各1例次。结论对部分经选择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初步尝试经耳后机器人手术是可行的,是颈外入路甲状腺手术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耳后入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肿瘤
原文传递
经耳廓后沟和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凡 敖永 +6 位作者 李明天 詹舟茹 林泳琴 谭青建 李浩 杨安奎 欧阳电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891-896,共6页
目的比较经耳廓后沟入路和经口腔前庭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2021年6—8月开展的10例经耳廓后沟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例(耳后组)和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同中心开展的21例经... 目的比较经耳廓后沟入路和经口腔前庭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外科2021年6—8月开展的10例经耳廓后沟入路单孔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例(耳后组)和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同中心开展的21例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病例(口腔组)的资料。耳后组男性2例,女性8例,年龄(48.2±13.9)岁(范围:28~67岁);口腔组男性5例,女性16例,年龄(31.3±8.2)岁(范围:21~49岁)。两组患者均接受单侧腺叶+峡部切除。耳后组通过耳后沟处长3 cm单孔切口建腔,置入“手套式”套管,保留肩胛舌骨肌,左右拉开胸锁乳突肌和颈前肌,暴露并连续完整切除甲状腺单侧腺叶及中央区淋巴结。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耳后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口腔组[(256.8±77.0)min比(201.2±54.9)min,t=2.31,P=0.028],耳后组术后24 h C反应蛋白较术前增幅低于口腔组[8.58(13.24)mg/L比46.24(48.88)mg/L,Z=-4.311,P<0.01]。耳后组与口腔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差异[2(5)枚比2(3)枚,Z=-0.326,P=0.759]。耳后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经口腔前庭入路相比,经耳廓后沟单孔腔镜甲状腺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术将切口隐蔽至耳后,解剖量小,能达到肿瘤连续完整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经口腔前庭入路 耳廓后沟 单孔
原文传递
对比分析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切除手术应用于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晶 吴蓉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0年第5期336-337,342,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切除手术应用于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6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口... 目的对比分析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切除手术应用于腮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6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口腔颌面"S"形切口切除手术,观察组使用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对外观的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外观的满意度、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三项指标P<0.05。结论经发际内耳前-耳后联合入路切除腮腺肿瘤疗效显著,可广泛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前-耳后联合入路 口腔颌面"S"形切口 腮腺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