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理一分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差异化构造
被引量:
3
1
作者
钱坤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同质化理解忽略了宪法文本的差异,也会造成“实效性难题”与“冗余性难题”。全国人大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其宪法监督权建基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可...
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同质化理解忽略了宪法文本的差异,也会造成“实效性难题”与“冗余性难题”。全国人大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其宪法监督权建基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可通过多种方式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宪法监督是其中一项,在类型上属于政治控制型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相对的优越地位,也有权开展政治控制型的宪法监督。1982年《宪法》特别授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的权限,使得常委会得以独占性地开展合宪性审查。合宪性审查属于规范控制型宪法监督,它的依据是宪法的规范效力。应注重两机关宪法监督权的性质差异,推进政治控制型监督与规范控制型监督共同保障宪法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民主集中制
宪法监督
合宪性审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宪法解释机关比较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周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7-94,共8页
各国宪法解释机关大体上分为三种模式 :即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法院、独立的宪法法院和立法机关。其共同特点是宪法解释机关与承担违宪审查职责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同一个机关 ,并且基于一定的法理学基础。宪法解释需要一个最终的、权威的...
各国宪法解释机关大体上分为三种模式 :即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法院、独立的宪法法院和立法机关。其共同特点是宪法解释机关与承担违宪审查职责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同一个机关 ,并且基于一定的法理学基础。宪法解释需要一个最终的、权威的机关 ,但也离不开其他的机关为补充 ,这是各国宪法解释的共同特点。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 ,是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解释享有最终的、最后的解释权。在我国宪法解释的实践中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国务院 ,省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机构对宪法解释的法案例 ,表明我国这些宪法解释机关的从属性、附属性与补充性。而最高人民法院在裁判案件中对宪法进行的解释的案例 ,正是宪法实施保障法理学与宪法解释本身的需要 ,与宪法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是一致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法院解释体制
宪法法院解释体制
最高权力机关解释体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翟桔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5-609,共5页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解决宪政体制的冲突中发挥了重大的平衡作用。从宪政结构的三个层面即国会与总统的关系、联邦与州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进行考察 ,可以充分理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这种司法...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解决宪政体制的冲突中发挥了重大的平衡作用。从宪政结构的三个层面即国会与总统的关系、联邦与州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进行考察 ,可以充分理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这种司法审查权保障了三重分权 ,维护了宪政结构 ,促进了美国政治及政治形态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联邦最高法院
司法审查权
宪政
平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
被引量:
2
4
作者
饶龙飞
《唐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0-54,共5页
学界对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颇有争议。对相关争议的澄清和消弭取决于对两个问题的正确解释:一是宪法惯例是否是法律;二是宪法惯例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文章的结论为:宪法惯例是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政治习惯法,因而其具有法律之资...
学界对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颇有争议。对相关争议的澄清和消弭取决于对两个问题的正确解释:一是宪法惯例是否是法律;二是宪法惯例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文章的结论为:宪法惯例是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政治习惯法,因而其具有法律之资格;宪法惯例的调整范围及合宪性的属性使其具有同宪法典一样的最高法律效力。因此,宪法惯例是一国宪法审查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惯例
宪法审查依据
国家强制力
法院适用
最高法律效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苏联违宪审查的制度基础及其实践运行
5
作者
尤晓红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是前苏联时期施行的违宪审查制度。由于奉行"代表机关至上"的权力构建理念,使得前苏联只能把违宪审查权交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的运行状况并不理想,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是前苏联时期施行的违宪审查制度。由于奉行"代表机关至上"的权力构建理念,使得前苏联只能把违宪审查权交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的运行状况并不理想,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权力旁落、宪法权威被漠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宪审查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宪法权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地位的历史变迁与体系展开
被引量:
14
6
作者
钱坤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85,共19页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地位是在历史变迁中逐步形成的,其具体呈现为三重面相的叠加。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不具有组织或职权一体性,二者之间的关联本质上是功能性关联。作为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全...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地位是在历史变迁中逐步形成的,其具体呈现为三重面相的叠加。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不具有组织或职权一体性,二者之间的关联本质上是功能性关联。作为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并非同质替代,而是有所分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若涉及重大价值决定,应当遵循全国人大的判断;在不涉及重大价值决定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充分自主地发挥其民主代议与协商的功能。作为宪法监督与解释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除能基于民主集中制开展政治控制型监督,还可通过宪法解释进行规范控制型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地位的三重面相,由国家治理需要、政体结构特点及不同职权间的张力共同决定,应以此为框架,厘清全国人大常委会诸项职权的外部边界与内在界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家权力机关
立法权
宪法解释
合宪性审查
原文传递
题名
理一分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差异化构造
被引量:
3
1
作者
钱坤
机构
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5,共15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23M740058)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资助编号:GZB20230010)资助。
文摘
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同质化理解忽略了宪法文本的差异,也会造成“实效性难题”与“冗余性难题”。全国人大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政治上的优越地位,其宪法监督权建基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与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可通过多种方式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工作,宪法监督是其中一项,在类型上属于政治控制型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相对其他国家机关具有相对的优越地位,也有权开展政治控制型的宪法监督。1982年《宪法》特别授予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的权限,使得常委会得以独占性地开展合宪性审查。合宪性审查属于规范控制型宪法监督,它的依据是宪法的规范效力。应注重两机关宪法监督权的性质差异,推进政治控制型监督与规范控制型监督共同保障宪法实施。
关键词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民主集中制
宪法监督
合宪性审查
Keywords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Highest
organ
of
state
power
Democratic Centralism
Constitutional Supervision
Constitutional
review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62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宪法解释机关比较研究
被引量:
6
2
作者
周伟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7-94,共8页
文摘
各国宪法解释机关大体上分为三种模式 :即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法院、独立的宪法法院和立法机关。其共同特点是宪法解释机关与承担违宪审查职责的宪法监督机关是同一个机关 ,并且基于一定的法理学基础。宪法解释需要一个最终的、权威的机关 ,但也离不开其他的机关为补充 ,这是各国宪法解释的共同特点。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 ,是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解释享有最终的、最后的解释权。在我国宪法解释的实践中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国务院 ,省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工作机构对宪法解释的法案例 ,表明我国这些宪法解释机关的从属性、附属性与补充性。而最高人民法院在裁判案件中对宪法进行的解释的案例 ,正是宪法实施保障法理学与宪法解释本身的需要 ,与宪法规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是一致的 。
关键词
普通法院解释体制
宪法法院解释体制
最高权力机关解释体制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法院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委
Keywords
common court interpretation institution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institution
the highest
organ
of
state
power
interpretation
organ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NPC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the Legislative Affairs Committee
of
NPC
分类号
D921.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
被引量:
1
3
作者
翟桔红
机构
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05-609,共5页
文摘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在解决宪政体制的冲突中发挥了重大的平衡作用。从宪政结构的三个层面即国会与总统的关系、联邦与州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关系上进行考察 ,可以充分理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这种司法审查权保障了三重分权 ,维护了宪政结构 ,促进了美国政治及政治形态的发展。
关键词
美国
联邦最高法院
司法审查权
宪政
平衡
Keywords
the United
state
s
the
supreme
Court
power
of
judicial
review
constitutionalism
balance
分类号
D503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
被引量:
2
4
作者
饶龙飞
机构
同济大学法学院
井冈山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唐山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0-54,共5页
文摘
学界对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颇有争议。对相关争议的澄清和消弭取决于对两个问题的正确解释:一是宪法惯例是否是法律;二是宪法惯例是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文章的结论为:宪法惯例是具有国家强制性的政治习惯法,因而其具有法律之资格;宪法惯例的调整范围及合宪性的属性使其具有同宪法典一样的最高法律效力。因此,宪法惯例是一国宪法审查的依据之一。
关键词
宪法惯例
宪法审查依据
国家强制力
法院适用
最高法律效力
Keywords
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
basis
of
constitutional
review
state
power
court applica-bility
supreme
legal authority
分类号
D91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苏联违宪审查的制度基础及其实践运行
5
作者
尤晓红
机构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出处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35-137,共3页
基金
黑龙江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
文摘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是前苏联时期施行的违宪审查制度。由于奉行"代表机关至上"的权力构建理念,使得前苏联只能把违宪审查权交由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的运行状况并不理想,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权力旁落、宪法权威被漠视。
关键词
违宪审查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制
宪法权威
Keywords
Constitutional
review
review system of supreme organ of state power
Constitutional Authority
分类号
D93 [政治法律—法学]
D94 [政治法律—法学]
D95 [政治法律—法学]
D96 [政治法律—法学]
D97 [政治法律—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地位的历史变迁与体系展开
被引量:
14
6
作者
钱坤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85,共19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中国人权思想史”(20XNLG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地位是在历史变迁中逐步形成的,其具体呈现为三重面相的叠加。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不具有组织或职权一体性,二者之间的关联本质上是功能性关联。作为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与全国人大并非同质替代,而是有所分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若涉及重大价值决定,应当遵循全国人大的判断;在不涉及重大价值决定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充分自主地发挥其民主代议与协商的功能。作为宪法监督与解释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除能基于民主集中制开展政治控制型监督,还可通过宪法解释进行规范控制型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地位的三重面相,由国家治理需要、政体结构特点及不同职权间的张力共同决定,应以此为框架,厘清全国人大常委会诸项职权的外部边界与内在界分。
关键词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家权力机关
立法权
宪法解释
合宪性审查
Keywords
the NPCSC
organ
of
state
power
legislative
power
constitutional interpretation
constitutional
review
分类号
D921 [政治法律—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D622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理一分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权的差异化构造
钱坤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宪法解释机关比较研究
周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平衡作用
翟桔红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宪法惯例的宪法审查依据资格
饶龙飞
《唐山学院学报》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前苏联违宪审查的制度基础及其实践运行
尤晓红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全国人大常委会宪法地位的历史变迁与体系展开
钱坤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