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通向社会主体性美学--黄药眠对当今文艺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 |
王一川
|
《中国文艺评论》
|
2024 |
0 |
|
2
|
抗战时期陈嘉庚救乡运动对其政治转向的影响 |
谢智敏
张坚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
2024 |
1
|
|
3
|
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文化记忆书写 |
李掖平
贺翔宇
|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晚会(1949—2021)中的国家认同 |
叶思敏
|
《莆田学院学报》
|
2024 |
0 |
|
5
|
带抵抗解密密钥暴露的可撤销身份基加密 |
王晓毅
陈虎
赵姜冬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抗美援朝文物调查与保护利用研究 |
李向东
|
《中国文化遗产》
|
2024 |
0 |
|
7
|
抗战、动员与认同:《大声周刊》对民众的宣传动员(1937—1938年) |
李妍洁
吴仁明
|
《攀枝花学院学报》
|
2024 |
0 |
|
8
|
近代国人的现代国家认同--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 |
郑师渠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9
|
甘肃红色革命文化的丰富内涵及鲜明特征——兼论红色革命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与意义 |
杨惠娟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0
|
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构成、价值阐释与实践路径——以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为叙事载体 |
汤夺先
王雯雯
|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1
|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黑河学院为例 |
王平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3 |
1
|
|
12
|
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教育:价值意蕴、现实审视、推进理路 |
邵艳梅
|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13
|
延安作家群的“抗战记忆”述论(1978—2020) |
梁琚雯
赵学勇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4
|
当代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逻辑、困境与路径优化 |
侯志阳
何天翊
|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2
|
|
15
|
新时代诠释与传播革命文化的四重向度 |
宗高峰
|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16
|
当代大学生的革命文化认同困境及改进路径 |
辛绪坤
杨淑萍
|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7
|
“刀刻”革命:延安木刻与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塑造(1937-1945) |
刘瑶
沈宝莲
|
《当代美术家》
|
2023 |
0 |
|
18
|
中国共产党“干部”概念的多重内涵 |
熊成帅
|
《深圳社会科学》
|
2023 |
0 |
|
19
|
在身份政治与生命政治之间——马克思“革命主体性”思想的当代效应 |
但昭明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23 |
0 |
|
20
|
“他者”的复仇——《呼啸山庄》的后殖民解读 |
韩阳
|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