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姜、干姜、炮姜的性效考证及其化学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秀娟 王佳佳 +5 位作者 郭晶晶 李硕 杨志军 隋峰 田一虹 李越峰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5,共11页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属于药食两用品,作为中药首次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而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生姜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干姜、炮姜分别是生姜经干燥加工和砂烫后的炮制品,三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在药物... 生姜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属于药食两用品,作为中药首次收载于《神农本草经》,而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生姜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干姜、炮姜分别是生姜经干燥加工和砂烫后的炮制品,三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但在药物属性和作用特点上却有所不同。基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医家对三者的性效和应用的记载并不完全一致,该文从古籍本草考证、现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生姜、干姜、炮姜(三姜)进行了总结,以系统地综述三姜的性效源流及现代研究进展,明确其临床应用范畴,为三姜性效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亦为中医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个性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干姜 炮姜 药性 功效 本草考证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下载PDF
姜制半夏传统制作工艺考证
2
作者 于大猛 李惠芳 +4 位作者 马春 华国栋 李强 虞雪云 刘立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姜半夏传统制作工艺:完整半夏姜制法多在前期生半夏汤洗的基础上进行,亦有直接用姜汤洗的记载。半夏片为汤洗后切片,再用姜汁浸、炒、煮、蒸等,以炒法为优。半夏粉为半夏汤洗切片研细粉,再用姜汤浸澄,多用于制作糊丸或包衣。半夏饼为汤... 姜半夏传统制作工艺:完整半夏姜制法多在前期生半夏汤洗的基础上进行,亦有直接用姜汤洗的记载。半夏片为汤洗后切片,再用姜汁浸、炒、煮、蒸等,以炒法为优。半夏粉为半夏汤洗切片研细粉,再用姜汤浸澄,多用于制作糊丸或包衣。半夏饼为汤洗后半夏研粉与生姜汁或去皮生姜混合制成的饼状物,再经炙、煨、炒等法而成。半夏曲始于宋代,当时半夏曲有制饼与发酵两种,均以生姜为辅料。制饼者并没有发酵的过程,实为半夏饼。半夏曲的配方众多,生姜必不可少。地方炮制经验中将生半夏水浸泡,生姜煮取汁,再共同煮制为主流。地方炮制规范中多为生半夏水浸透,姜汤矾水共煮。现代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炮制工艺优选与炮制原理两方面。建议恢复姜半夏的传统汤洗姜制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生姜 姜半夏 炮制 半夏饼 辅料
下载PDF
基于液质联用技术与网络药理学的生姜质量标志物研究
3
作者 朱萱萱 王心威 +4 位作者 李军梅 孟硕 任钧国 彭勍 刘建勋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062-2071,共10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和网络药理学对生姜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生姜中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分析生姜传统功效的现代药理作用机制从而初步探索生姜的Q-Marker,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活性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活性。结果:通过UPLC-Q-TOF-MS/MS技术共分析得到生姜中48种化学成分,筛选后得到活性成分33个,以这33个活性成分为Q-Marker候选成分做网络药理学分析,获得靶点基因508个,作用于157条信号通路,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大鼠肉瘤蛋白(Ras)信号通路等。该实验初步探究了8-姜酮(8-gingerone)、6-姜烯酚(6-shogaol)、8-姜酚(8-gingerol)、四氢姜黄素(Tetrahydrocurcumin)、1-脱氢-8-姜二酮(1-dehydro-8-gingerdione)和(E)-4-(3,7-dimethylocta-2,6-dien-1-yl)-2-methoxy phenol等6个化合物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并预测为生姜的Q-Marker。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生姜传统功效的Q-Mark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鲜药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传统功效 作用机制 质量标志物
下载PDF
知母、干姜对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介导的非小细胞肺癌吉非替尼耐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娅娅 朱燕娟 +7 位作者 肖真真 马长菊 丁丽娜 雷尘静 刘译鸿 常雪松 陈亚栋 张海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25-1533,共9页
目的以知母、干姜分别作为清热和温阳治则的代表中药,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代表药物吉非替尼,探索寒、热不同药性中药对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介导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细胞生长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 目的以知母、干姜分别作为清热和温阳治则的代表中药,联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代表药物吉非替尼,探索寒、热不同药性中药对PI3K/AKT通路异常激活介导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耐药细胞生长及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维(3D)法培养PC-9-PIK3CA-Mutation(PC-9-PIK3CA-M,EGFR 19外显子突变合并PIK3CA突变)细胞和H1650(EGFR突变合并PTEN缺失)细胞,作为PI3K/AKT通路异常活化导致的EGFR-TKIs(吉非替尼)耐药模型。NSCLC-3D细胞分组:对照组、知母组、干姜组、吉非替尼组、吉非替尼+知母组、吉非替尼+干姜组。知母、干姜冻干粉浓度均为3200μg·mL^(-1),吉非替尼浓度为20μmol·L^(-1),干预24 h。采用ATP法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活性氧(ROS)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ROS水平。结果(1)在PC-9-PIK3CA-M-3D和H1650-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10~80μmol·L^(-1)吉非替尼能显著抑制细胞活力(P<0.01);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吉非替尼+知母能显著抑制细胞活力(P<0.01),吉非替尼+干姜能显著促进细胞活力(P<0.05,P<0.01)。知母能协同促进吉非替尼的抗肿瘤作用,而干姜则拮抗吉非替尼的抗肿瘤作用。(2)在PC-9-PIK3CA-M-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对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吉非替尼+知母能显著促进细胞凋亡(P<0.01),而吉非替尼+干姜能显著抑制细胞凋亡(P<0.05);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吉非替尼+知母能显著促进细胞凋亡(P<0.01)。在H1650-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和吉非替尼+干姜对细胞凋亡无显著影响(P>0.05),吉非替尼+知母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P<0.01);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吉非替尼+知母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P<0.01)。(3)在PC-9-PIK3CA-M-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H1650-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在PC-9-PIK3CA-M-3D和H1650-3D细胞中,与对照组比较,吉非替尼+知母组细胞粒体ROS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吉非替尼+干姜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吉非替尼组比较,吉非替尼+知母组细胞线粒体ROS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清热药知母可能通过上调线粒体ROS水平,进而促进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死亡,逆转PI3K/AKT通路异常活化介导的吉非替尼耐药,而温阳药干姜可能通过下调线粒体ROS水平而部分拮抗吉非替尼的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吉非替尼 耐药 PI3K/AKT通路 知母 干姜 活性氧
下载PDF
生姜与干姜药理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1
5
作者 王金华 薛宝云 +4 位作者 梁爱华 王岚 郝近大 杨华 易红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研究生姜与干姜在药效上有无差异 ,为临床上合理使用二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生姜 (ZingiberofficinaleRosc)药效作用为主 ,采用止呕、解热、缓和眼部刺激比较研究了生、干姜煎剂的药理活性。结果 :生姜煎剂可显著抑制鸽子的... 目的 :研究生姜与干姜在药效上有无差异 ,为临床上合理使用二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生姜 (ZingiberofficinaleRosc)药效作用为主 ,采用止呕、解热、缓和眼部刺激比较研究了生、干姜煎剂的药理活性。结果 :生姜煎剂可显著抑制鸽子的呕吐次数 ,减少呕吐只数 ;对致热大鼠有显著的退热作用 ;并可显著降低生半夏对家兔眼睑结膜的刺激作用。结论 :干姜煎剂与生姜煎剂在相同的剂量下则作用较弱。因此 ,药用时干姜不宜代替生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吐 解热 拮抗作用 生姜 干姜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生姜中有效成分6-姜辣素的含量 被引量:37
6
作者 王维皓 王智民 +1 位作者 徐丽珍 杨世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49,共2页
目的 :测定生姜中的姜辣素 (gingerol)的含量。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lltechC18色谱柱 ,流动相 :乙腈 甲醇 水 (43∶5∶5 2 ) ,检测波长 2 80nm ,柱温 35℃。结果 :姜辣素的保留时间为 19min ,该法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 目的 :测定生姜中的姜辣素 (gingerol)的含量。 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以AlltechC18色谱柱 ,流动相 :乙腈 甲醇 水 (43∶5∶5 2 ) ,检测波长 2 80nm ,柱温 35℃。结果 :姜辣素的保留时间为 19min ,该法峰面积积分值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 (r =0 .9999) ,平均回收率 98.2 %。生姜中姜辣素的含量在 1.35~ 2 .87mg·g-1(生药 ) ,水份含量在 70 .4~ 85 .5 %mL·g-1。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 ;姜辣素可以作为生姜质量控制的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姜辣素 HPLC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药典法姜半夏与正交法姜半夏药理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46
7
作者 吴皓 吴利平 +1 位作者 邱鲁婴 叶定江 《中成药》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6-18,共3页
通过两种不同炮制工艺炮制的姜半夏对动物刺激性、镇咳、胃排空、肠蠕动、催眠诸项药理实验比较表明:药典法姜半夏和正交法姜半夏的各项药理作用基本一致,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就炮制工艺而言正交法姜半夏有炮制时间短,辅料用量... 通过两种不同炮制工艺炮制的姜半夏对动物刺激性、镇咳、胃排空、肠蠕动、催眠诸项药理实验比较表明:药典法姜半夏和正交法姜半夏的各项药理作用基本一致,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但就炮制工艺而言正交法姜半夏有炮制时间短,辅料用量少,工艺易控制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半夏 正交法 药理实验 药典法
下载PDF
生姜对C57小鼠毛发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莉 朱红霞 +2 位作者 陈育尧 叶文君 刘强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生姜对C57BL/6J小鼠毛发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背部脱毛,给予不同浓度的生姜汁,观察其对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组织学检查其对毛囊和黑色素的影响。结果:14 d后生姜各组皮肤开始变黑,19 d后生姜皮肤... 目的:探讨生姜对C57BL/6J小鼠毛发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C57BL/6J小鼠背部脱毛,给予不同浓度的生姜汁,观察其对小鼠毛发生长周期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组织学检查其对毛囊和黑色素的影响。结果:14 d后生姜各组皮肤开始变黑,19 d后生姜皮肤各组开始长出毛发,29 d生姜各组均长满毛发。与空白对照组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在生长初期和中期,促毛发生长作用较弱,后期则达到相同的效果;对毛发的生长速度影响在高中剂量的范围内呈现剂量依赖性;病理切片显示,用药组可增加小鼠皮肤真皮层黑色素分布,刺激毛囊生长,使其进入生长期,而同期空白组仍然处于毛发休止期。结论:生姜具有明显的促毛发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C57BL 6J小鼠 毛发生长
下载PDF
生姜与生姜皮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帅华 李晓如 +1 位作者 韦超 谢小红 《福建分析测试》 CAS 2011年第4期11-16,共6页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生姜与生姜皮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生姜与生姜皮挥发油成分,再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分辨色谱重叠峰,通过质谱库进行定性,采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结果:生姜和生姜皮的挥发...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生姜与生姜皮挥发油成分。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离检测生姜与生姜皮挥发油成分,再采用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HELP)法分辨色谱重叠峰,通过质谱库进行定性,采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结果:生姜和生姜皮的挥发油分别定性出了51和62个成分,分别占总含量的74.84%和82.55%。结论:生姜与姜皮共有组分为46个,生姜独有组分5个,生姜皮独有组分1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生姜皮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油 共有组分
下载PDF
生姜脱菌及离体快繁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郭启高 宋明 梁国鲁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用生姜茎尖0.5mm以内的分生组织离体培养,可100%脱菌。以加3.0mg/LBA和0.6mg/LNAA的MS培养基为佳。其繁殖效率高达79/120天。生姜茎尖再生植株的形态和染色体无异常现象,遗传性稳定。
关键词 生姜 离体培养 育枯假单胞杆菌 快繁技术 地茎尖培养 茎尖脱菌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从经方应用看生姜的作用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丽清 傅延龄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58-1559,共2页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广泛使用了生姜,2部书中共计使用生姜的方有68首,在这些方中生姜主要与桂枝、大枣、半夏、吴茱萸等药配伍,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补益脾胃、温化痰饮、消痞除满、和胃降逆、温通阳气、温散水邪、温...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广泛使用了生姜,2部书中共计使用生姜的方有68首,在这些方中生姜主要与桂枝、大枣、半夏、吴茱萸等药配伍,有辛温解表、调和营卫、补益脾胃、温化痰饮、消痞除满、和胃降逆、温通阳气、温散水邪、温里散寒、温通血脉、解毒等多方面的功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经方 应用
下载PDF
乌梅、生姜对二陈汤功效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孙蓉 彭欣 +2 位作者 王平 崔勇 张希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147-149,共3页
二陈汤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六味二陈汤作用明显优于四味二陈汤 ,作用强度为 :六味二陈汤高剂量 >六味二陈汤低剂量 >四味二陈汤高剂量 >四味二陈汤低剂量。二陈汤有明显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六味二陈汤高剂量和四... 二陈汤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六味二陈汤作用明显优于四味二陈汤 ,作用强度为 :六味二陈汤高剂量 >六味二陈汤低剂量 >四味二陈汤高剂量 >四味二陈汤低剂量。二陈汤有明显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六味二陈汤高剂量和四味二陈汤高剂量作用强度均与橘皮竹茹汤和厚朴温中汤相当 ,六味二陈汤低剂量作用明显优于四味二陈汤低剂量 ,作用强度为 :六味二陈汤高剂量 =四味二陈汤高剂量 >六味二陈汤低剂量 >四味二陈汤低剂量。提示乌梅、生姜对二陈汤燥湿化痰 (有形之痰 )的影响较大 ,对二陈汤理气和中作用也有影响 ,但可被半夏、陈皮、茯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生姜 二陈汤 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鱼腥草、炮姜、附子抗大鼠压力超负荷心室重构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长勋 王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比较寒性药鱼腥草和热性药炮姜、附子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大鼠心室重构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超负荷心室重构模型。一周后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卡托普利组、鱼腥草组、炮姜组和附... 目的:比较寒性药鱼腥草和热性药炮姜、附子对压力超负荷所致大鼠心室重构及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压力超负荷心室重构模型。一周后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卡托普利组、鱼腥草组、炮姜组和附子组。另设假手术对照组。灌胃给药干预3周,测量血压,称体重,测定左心室/体重及全心/体重作心室肥大的指标;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血管内皮素含量以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病理切片观察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测定心肌间质Ⅰ、Ⅲ胶原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蛋白激酶C表达。结果:寒性药鱼腥草能显著降低血压、心肌质量指数,降低心肌AngⅡ、血管内皮素、血浆醛固酮水平;明显减少心肌组织胶原容积分数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减少心肌间质Ⅰ、Ⅲ胶原含量,抑制心肌蛋白激酶C表达。热性药炮姜无上述作用。附子除有一定降低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外,也无上述作用。结论:寒性药鱼腥草能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过度激活,防治心室重构;热性药炮姜、附子无明显抗心室重构及抑制神经内分泌因子分泌激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炮姜 附子 心室重构 血管紧张素Ⅱ 醛固酮 血管内皮素
下载PDF
药对生姜-陈皮配伍前后煎煮液中几种活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科卫 马彩霞 缪六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697-1700,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定量测定药对生姜-陈皮配伍煎煮液中几种活性成分(橙皮苷、6-姜酚、8-姜酚、6-姜醇)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2)(4.6 mm×250 mm,5μm),以乙腈-6%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 目的建立同时定量测定药对生姜-陈皮配伍煎煮液中几种活性成分(橙皮苷、6-姜酚、8-姜酚、6-姜醇)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Agilent TC-C18(2)(4.6 mm×250 mm,5μm),以乙腈-6%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0℃,对生姜、陈皮配伍前后煎煮液中的橙皮苷、6-姜酚、8-姜酚、6-姜醇进行测定。结果药对煎煮液中的各成分量均较单味药煎煮液中的量高。结论生姜、陈皮配伍可提高所测定有效成分溶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陈皮配伍 合煎 分煎 定量测定
下载PDF
当归生姜羊肉汤对脾肾阳虚型IBS-D大鼠中医证候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婷 刘志勇 +5 位作者 罗黎明 张鸿 徐磊 曾宪保 郑梓泓 刘志勇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48,共12页
目的探讨脾肾阳虚模型的中医证候表现并观察当归生姜羊肉汤对脾肾阳虚IBS-D雌性大鼠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方法以腺嘌呤和冰番泻叶联合灌胃制作脾肾阳虚雌性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低、中、高3个剂量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组,真武... 目的探讨脾肾阳虚模型的中医证候表现并观察当归生姜羊肉汤对脾肾阳虚IBS-D雌性大鼠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方法以腺嘌呤和冰番泻叶联合灌胃制作脾肾阳虚雌性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低、中、高3个剂量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组,真武汤为阳性组,脾肾阳虚模型组,另设空白对照正常组。连续给药4周,每天记录各组大鼠的饮水量和摄食量,每周对其体重和肛温进行测量,于实验结束对其中医一般证候进行评价、做旷场实验和在同一光线、同一位置对大鼠的舌、尾、足底进行拍照并分析,综合探讨当归生姜羊肉汤对脾肾阳虚IBS-D雌性大鼠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结果低、中、高3个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精神状态、眼睛、耳尾颜色、毛发、粪便都有所改善,其中精神状态、眼睛、毛发、粪便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的体重和肛温都在逐渐上升,于实验结束时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除正常组)大鼠的饮水量趋势线逐渐下降,但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还是明显较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旷场实验发现,低、中、高3个剂量组在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时间、距离、快速移动时间、慢速移动时间与模型组比较都有明显提高,其中中、高剂量大鼠的在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的时间、中心区域移动的距离、在周边休息的时间与模型组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RGB值数据来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尾部、足底、舌面的R、G、B值与模型组比较更高,其中尾部的R、B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5),高剂量组大鼠的G值更高,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5),其中足底的R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5),同时,阳性组和中、高剂量组的G值比模型组更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5),中、高两个剂量组大鼠舌面的R值更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灌胃当归生姜羊肉汤均改善IBS-D大鼠尾部、足底、舌面的色泽。结论当归生姜羊肉汤对脾肾阳虚IBS-D雌性大鼠中医证候的改善作用,以高剂量当归生姜羊肉汤组的改善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生姜羊肉汤 IBS-D 真武汤 脾肾阳虚 中医证候
下载PDF
经方中生姜的运用规律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娜 曲夷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326-330,共5页
依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主治证候、配伍应用两方面,考查123条原文、76首经方中生姜的运用规律。结果发现:①生姜可对症应用于呕吐,主要适用于内有水饮或津液代谢障碍伴有表证未解的呕吐;②生姜不与甘草、大枣配伍时,常与半夏、橘皮... 依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主治证候、配伍应用两方面,考查123条原文、76首经方中生姜的运用规律。结果发现:①生姜可对症应用于呕吐,主要适用于内有水饮或津液代谢障碍伴有表证未解的呕吐;②生姜不与甘草、大枣配伍时,常与半夏、橘皮等行气消痰药同用,主治呕、哕等病证,提示生姜在二陈汤中具有重要的配伍意义;③经方加减时,生姜主要用于标实为主的“呕”“寒”“痛”证,作用特点是宣通气机;干姜主要用于本虚为主的“寒”“利”“咳”等,作用特点是温中补虚,二者在经方中的区别运用有助于对《神农本草经》“生者尤良”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经方 《伤寒杂病论》 证候 配伍 呕吐 干姜
下载PDF
从成分差异性角度研究姜黄连“反制”的炮制原理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文娟 刘晶 陈良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4期52-54,共3页
目的:从成分差异性的角度研究炮制前后姜黄连的成分含量变化,初步探讨姜黄连"以热治寒"的物质变化基础。方法:采用HPLC-UV法对比炮制前黄连、生姜以及炮制后姜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6-姜酚的含量变化,用数据分析炮制... 目的:从成分差异性的角度研究炮制前后姜黄连的成分含量变化,初步探讨姜黄连"以热治寒"的物质变化基础。方法:采用HPLC-UV法对比炮制前黄连、生姜以及炮制后姜黄连中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6-姜酚的含量变化,用数据分析炮制前后姜黄连的物质变化和药性的关系。结果:黄连在用生姜炮制后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的含量由84.82、49.08 mg/g降至61.27、37.61 mg/g(P<0.05),生姜在炮制黄连后6-姜酚的含量由1.13 mg/g降至0.78 mg/g(P<0.05)。结论:炮制后姜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巴马汀碱(清热燥湿成分)的含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增加了6-姜酚(温热止呕成分)的含量;这就证明了生姜很可能用它的温热之性降低了黄连的苦寒伤胃的成分;6-姜酚可能是姜黄连"反制"的药性变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生姜 盐酸小檗碱 6-姜酚
下载PDF
经典名方金水六君煎物质基准的薄层鉴别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欣 董自亮 +5 位作者 禹奇男 吴瑞军 覃瑶 刘世琪 秦少容 罗维早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第12期58-67,共10页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金水六君煎物质基准中熟地黄、炙甘草和生姜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5-羟甲基糠醛为对照品,建立金水六君煎中熟地黄的薄层鉴别方法;以甘草苷和甘草对照药材为对照,建立金水六君煎中甘草的薄层鉴别方法;...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金水六君煎物质基准中熟地黄、炙甘草和生姜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以5-羟甲基糠醛为对照品,建立金水六君煎中熟地黄的薄层鉴别方法;以甘草苷和甘草对照药材为对照,建立金水六君煎中甘草的薄层鉴别方法;以6-姜辣素为对照品,建立金水六君煎中生姜的薄层鉴别方法,并对其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熟地黄、炙甘草和生姜的薄层鉴别方法,具有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的特点,薄层方法学考察结果良好。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重复性好,可作为熟地黄、炙甘草和生姜的鉴别方法,用于金水六君煎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水六君煎 熟地黄 炙甘草 生姜 薄层色谱
下载PDF
浅析郑钦安论治痰饮主要学术思想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明 施淼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1期231-234,共4页
郑钦安是以擅用姜附之热药为人所熟知的清代著名医家,重视坎中一阳,总体上认为痰饮的根本病机为阳气虚损,津液转输失职导致水湿停聚而生痰饮,并指出痰饮致病范围较广且临床变化多端,治疗上总以扶助阳气为先,祛痰为末,阳气健运,则痰饮自消。
关键词 痰饮 扶阳 郑钦安 生姜 附子
下载PDF
脐疗药物性味归经特点探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白琳琳 马玉侠 +1 位作者 田思胜 高树中 《河南中医》 2015年第1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析古今文献中脐疗药物性味归经特点,为脐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从先秦至民国的医籍650种、现代医籍50种和各种期刊杂志100余册,收集并分类筛选文献,现代文献来源以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清华同方系列数... 目的:探析古今文献中脐疗药物性味归经特点,为脐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从先秦至民国的医籍650种、现代医籍50种和各种期刊杂志100余册,收集并分类筛选文献,现代文献来源以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清华同方系列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主。选用权威数据挖掘工具SPSS clementine对处理的脐疗方剂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麝香、葱白、盐、附子、肉桂、白矾、吴茱萸、丁香、生姜、巴豆、胡椒、当归、硫黄、大蒜等14味药物出现频次在50次以上。结论:脐疗药物的药性以温性、热性居多;药味以辛味为主;归经以脾经、肝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疗药物 性味归经 麝香 葱白 附子 肉桂 白矾 吴茱萸 丁香 生姜 巴豆 胡椒 当归 硫黄 大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