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温度、土壤含水量及日光照时数对棉露尾甲虫(Haptoncus luteolus (Erichson))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罗峰 徐艳 +1 位作者 熊强 雷朝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348-3354,共7页
在5,10,15,20,30℃等5种温度、10%,20%,30%等3种土壤含水量和8,12,16h等3种日光照时数共45个处理组合条件下,以丝瓜花作为饲料研究了3个因素对棉露尾甲生长发育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适合于卵生长发育的处理组合为25~35℃、10~15%和12... 在5,10,15,20,30℃等5种温度、10%,20%,30%等3种土壤含水量和8,12,16h等3种日光照时数共45个处理组合条件下,以丝瓜花作为饲料研究了3个因素对棉露尾甲生长发育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适合于卵生长发育的处理组合为25~35℃、10~15%和12~16h,其中最佳处理组合为30℃、10%和12h,在此组合条件下,卵发育历期为0.8d,孵化率为93.3%;适合于幼虫及蛹生长发育的处理组合为:25~30℃、10~15%和12~16h,其中最佳处理组合分别为30℃、10%、12h和30℃、10%、8h,在此组合条件下,幼虫历期、存活率和蛹历期、羽化率分别为5.0d、85.7%和2.2d、83.3%。在三元二次回归模型中,卵、幼虫、蛹和整个未成熟期(卵至蛹的历期)发育进度最快时的处理组合分别为27.5℃、10%、8h,30℃、20%、12h,32.5℃、10%、16h和30℃、10%、16h;此时理论最短历期分别为0.8、4.4、1.4d和7.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露尾甲 温度 土壤含水量 日光照时数 生长发育 联合作用
下载PDF
红须腹菌多糖的提取、羧甲基化修饰及免疫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馨阅 丁慧敏 +2 位作者 马士玄 王秋艳 陶明煊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8,共9页
红须腹菌(Rhizopogon rubescens(Tul.)Tul)是一类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及福建省的根须腹菌属食用菌.本文以红须腹菌为原料提取红须腹菌多糖,再加以羧甲基化修饰,并通过体内动物实验对两种多糖的免疫活性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 红须腹菌(Rhizopogon rubescens(Tul.)Tul)是一类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及福建省的根须腹菌属食用菌.本文以红须腹菌为原料提取红须腹菌多糖,再加以羧甲基化修饰,并通过体内动物实验对两种多糖的免疫活性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红须腹菌多糖,并通过氢氧化钠-氯乙酸体系对多糖进行羧甲基化修饰.以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血细胞数量,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脏器组织形态作为指标评价两种多糖的免疫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红须腹菌多糖总糖含量为92.06%,羧甲基的取代度为0.352.红须腹菌多糖及羧甲基多糖均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小鼠脏器指数下降,部分血清细胞因子含量减少,造血功能及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减弱,以及脾脏和胸腺的组织损伤有较为显著的缓解作用,其中以羧甲基多糖效果更佳.这表明红须腹菌多糖及羧甲基化多糖均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效,且羧甲基化多糖的体内免疫活性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须腹菌 多糖 羧甲基化修饰 免疫调节活性
下载PDF
3株马尾松外生菌根真菌菌丝最适生长条件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启彪 毛莹 +5 位作者 钱璐 季晓红 何贞英 欧阳建萍 陈晔 何刚 《中国食用菌》 2023年第2期67-73,共7页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 为明确小笠原须腹菌、硬皮地星和彩色豆马勃的最适生长条件,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3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ECM真菌的最适生长条件具有明显差异,小笠原须腹菌最适pH为4.0~5.0,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为蔗糖、果糖、淀粉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40∶1;硬皮地星最适pH为5.0~7.0,最适温度为25℃,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最适碳氮比为5∶1;彩色豆马勃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30~35℃,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铵态氮、硝态氮和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小笠原须腹菌 硬皮地星 彩色豆马勃 最适生长条件
下载PDF
浅黄根须腹菌γ-actin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峥嵘 王琚钢 +2 位作者 邰丽华 白淑兰 牛艳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0-85,共6页
以油松的优良外生菌根真菌即浅黄根须腹菌为对象,用简并PCR法和RACE技术分离其γ-肌动蛋白基因(Rl-act)的全长cDNA序列。该全长序列为1 339 bp,包含一个1 12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75个氨基酸,5'端非翻译区(5'UTR)95 bp,3&... 以油松的优良外生菌根真菌即浅黄根须腹菌为对象,用简并PCR法和RACE技术分离其γ-肌动蛋白基因(Rl-act)的全长cDNA序列。该全长序列为1 339 bp,包含一个1 128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375个氨基酸,5'端非翻译区(5'UTR)95 bp,3'UTR长度116 bp。Port Param软件在线分析结果表明,该cDNA所编码的蛋白质理论等电点为5.01,相对分子质量为94.929 kD,具有真菌γ-actin基因3个保守特征序列。Blast同源性检索结果表明,Rl-act序列与12种担子菌actin序列同源性均在97%以上,与同为外生菌根真菌的双色蜡蘑actin的亲缘关系最近。Rl-act基因在不同碳源及磷水平培养条件下表达量基本一致,验证了该基因作为分子内标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根须腹菌 肌动蛋白 CDNA 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温度对传粉甲虫——棉露尾甲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峰 熊强 +1 位作者 王健 雷朝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2789-2793,共5页
在光照周期为 12 L:12 D、土壤含水量为 15 %的 5种恒温条件下 (15℃、2 0℃、2 5℃、30℃和 35℃ ) ,以丝瓜花为饲料研究了棉露尾甲未成熟期 (卵期、幼虫期和蛹期 )的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 ;同时 ,在同样的光照和温度、棉球保湿的条件下 ... 在光照周期为 12 L:12 D、土壤含水量为 15 %的 5种恒温条件下 (15℃、2 0℃、2 5℃、30℃和 35℃ ) ,以丝瓜花为饲料研究了棉露尾甲未成熟期 (卵期、幼虫期和蛹期 )的生长发育和存活情况 ;同时 ,在同样的光照和温度、棉球保湿的条件下 ,研究了温度对成虫寿命及繁殖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 ,未成熟期各虫态发育速率随温度呈抛物线变化 ,30℃时发育速率最大 ;15℃时卵孵化率最高 ,2 0~ 30℃时 ,幼虫存活率、蛹羽化率显著高于低温 (15℃ )和高温 (30℃ ) ,平均分别可达 96 .3%和 93.2 % ,低温和高温对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成虫寿命同温度之间呈负的线性关系 ,雌虫寿命普遍长于雄虫 ,30℃时雌虫的产卵期最长 ,繁殖力最大 ,最高可达 14 6粒 /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露尾甲 温度 发育 繁殖力
下载PDF
用黄色隐球酵母发酵生产辅酶Q10最佳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8
6
作者 刘玲 李革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9-203,共5页
从黄色隐球酵母CryptococcusluteolusL3302中提取辅酶Q10,经过对氮源、碳源、初始pH、发酵温度等的研究分析,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通过最优化试验,确定培养基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各1 25g/L;氮源为酵母膏和玉米浆,各0 3g/L;pH值6 5,温... 从黄色隐球酵母CryptococcusluteolusL3302中提取辅酶Q10,经过对氮源、碳源、初始pH、发酵温度等的研究分析,得到最佳的发酵条件。通过最优化试验,确定培养基的碳源为蔗糖和葡萄糖各1 25g/L;氮源为酵母膏和玉米浆,各0 3g/L;pH值6 5,温度28℃,接种量5%,500mL锥形瓶中的装液量为50mL;生长因子以蛋白水解液为优。按此发酵条件上罐发酵,发酵液中菌体生长量为13 4g/L,辅酶Q10的产量为18 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10 发酵 正交试验 黄色隐球酵母
下载PDF
棉露尾甲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罗峰 雷朝亮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2-254,共3页
在 1 5 ,2 0 ,2 5 ,3 0和 3 5℃下 ,测定了棉露尾甲Haptoncusluteolus(Erichson)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 ,卵到蛹各虫态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呈抛物线变化 ,3 0℃时发育历期最短 ;成虫寿命及世代历期随温度升高呈负线性变化。对试验结... 在 1 5 ,2 0 ,2 5 ,3 0和 3 5℃下 ,测定了棉露尾甲Haptoncusluteolus(Erichson)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 ,卵到蛹各虫态历期随温度升高而呈抛物线变化 ,3 0℃时发育历期最短 ;成虫寿命及世代历期随温度升高呈负线性变化。对试验结果采用了 2种方法计算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 ,并用变异系数进行检验。结果表明 ,除预蛹期外 ,其它各虫态用最优化法计算结果优于直线回归法 ,卵、幼虫、预蛹、蛹、雌雄成虫产卵前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 :9 9,7 9,8 6,9 5 ,1 3 0 ,1 3 3和 5 7℃ ,有效积温分别为 :2 6 4,5 3 9,5 4 91 5 1 6,1 3 4 1 ,5 2 4和 3 2 2 0日·度 ;预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4 8℃和 94 1日·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露尾甲 有效积温 虫态 温度 发育 鞘翅目 露尾甲科
下载PDF
八种外生菌根菌与黑松菌根合成及其特征
8
作者 黄兰兰 万山平 +3 位作者 汪延良 于莺曼 时晓菲 于富强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8-106,共9页
为探讨不同外生菌根真菌与黑松(Pinus thunbergii)的共生特性,选用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丽江块菌(T.lijiangense)、假喜马拉雅块菌(T.pseudohimalayense)、台湾块菌(T.formosanum)、波氏块菌(T.borchii)、印度块菌(T.indicum... 为探讨不同外生菌根真菌与黑松(Pinus thunbergii)的共生特性,选用黑孢块菌(Tuber melanosporum)、丽江块菌(T.lijiangense)、假喜马拉雅块菌(T.pseudohimalayense)、台湾块菌(T.formosanum)、波氏块菌(T.borchii)、印度块菌(T.indicum)、松毛蛋须腹菌(Rizopogen songmaodan)和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8种外生菌根真菌,采用孢子接种与黑松进行菌根合成,对接种后菌根的侵染情况、形态和解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黑孢块菌、印度块菌和彩色豆马勃外,其余5种真菌均与黑松形成菌根。丽江块菌、假喜马拉雅块菌、台湾块菌和波氏块菌与黑松形成菌根的形态较为相似,呈二叉状或珊瑚状,颜色呈黄棕色至深棕色,外菌套呈典型的迷宫状;丽江块菌和波氏块菌与黑松形成菌根的外延菌丝呈刚毛状,假喜马拉雅块菌和台湾块菌与黑松形成菌根的外延菌丝呈卷曲毛发状。松毛蛋须腹菌与黑松形成的菌根呈棒状,表面包裹一层白色的外延菌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菌 松毛蛋须腹菌 彩色豆马勃 孢子接种 污染
下载PDF
云南省南部边境吸血蠓种类分布及卢特库蠓雄虫的首次记述(双翅目:蠓科) 被引量:4
9
作者 刘国平 杨军 +6 位作者 王泽 周麟 张琼华 陈俊利 普丽娅 张春梅 任清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9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调查云南省南部边境地区5市县吸血蠓种类分布。方法采用灯诱法采集吸血蠓,结合云南南部边境吸血蠓种分布相关文献进行本项研究工作。结果云南省南部边境5市县吸血蠓共计3属84种,其中细蠓属4种,蠛蠓属13种,库蠓属67种。麻栗坡分布43... 目的调查云南省南部边境地区5市县吸血蠓种类分布。方法采用灯诱法采集吸血蠓,结合云南南部边境吸血蠓种分布相关文献进行本项研究工作。结果云南省南部边境5市县吸血蠓共计3属84种,其中细蠓属4种,蠛蠓属13种,库蠓属67种。麻栗坡分布43种,河口分布22种,江城分布23种,勐腊分布50种,景洪分布17种。新发现卢特库蠓雄虫,并对该种雄虫进行了首次记述。结论此次调查为云南省南部边境吸血蠓种类分布和蠓媒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标本保存在北部战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蠓 种类分布 卢特库蠓
下载PDF
浅黄根须腹菌的分离及培养特性研究
10
作者 邰图雅 斯日古楞 +1 位作者 春蕾 峥嵘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34-36,47,共4页
研究以油松外生菌根真菌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通过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纯菌种。以菌丝体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将菌种接种于不同培养基,筛选出菌丝体生长最适基础培养基为PACH,在此基础上... 研究以油松外生菌根真菌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通过采用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纯菌种。以菌丝体生长速度和生长状况为参照标准,将菌种接种于不同培养基,筛选出菌丝体生长最适基础培养基为PACH,在此基础上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其pH值,碳源,氮源等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丝体生长最佳pH值,碳源及氮源分别为6.0、葡萄糖和酒石酸铵。通过pH值、碳源及氮源3个较优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在(pH5.0+牛肉膏+蔗糖)组合中菌丝体生长速度最快,而在(pH6.0+牛肉膏+葡萄糖)组合中菌丝体生长状况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根须腹菌 分离 培养特性
下载PDF
浅黄根须腹菌侵染油松形成外生菌根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邵东华 杨喜平 +3 位作者 张晓东 白淑兰 峥嵘 王琚钢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8-81,共4页
在实验室盆栽条件下,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60d实生幼苗为对象,接种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探讨浅黄根须腹菌是否能侵染油松,并与其形成菌根,以及形成菌根后对油松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接种浅黄根须腹菌2个月后油松... 在实验室盆栽条件下,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60d实生幼苗为对象,接种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探讨浅黄根须腹菌是否能侵染油松,并与其形成菌根,以及形成菌根后对油松的生长效应。结果表明:接种浅黄根须腹菌2个月后油松可形成典型的外生菌根,菌根侵染率超过80%,从菌根分支特征看,二叉状菌根占80%,棒状菌根占20%,菌套白色、明显,厚度达90μm,菌根分支直径0.4~0.6mm,长度1.5~2.5mm,外延菌丝白色、绒毛状,多条菌丝缠绕成菌索,长3.5~5.5mm;浅黄根须腹菌与油松形成菌根后,对油松根系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菌根苗根冠比是对照苗的2.7倍,形成菌根后能显著促进油松对环境中磷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生菌根 油松 浅黄根须腹菌
原文传递
浅黄根须腹菌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异源表达分析
12
作者 峥嵘 王琚钢 白淑兰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65-1374,共10页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磷吸收作用的分子机理,以油松优良乡土外生菌根真菌——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Rl PT)为对象,在缺陷酵母MB192中进行了异源表达研究。结果显示,该c DNA编码的蛋白质能够互补高... 为探究外生菌根真菌对油松磷吸收作用的分子机理,以油松优良乡土外生菌根真菌——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的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Rl PT)为对象,在缺陷酵母MB192中进行了异源表达研究。结果显示,该c DNA编码的蛋白质能够互补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pho84的功能;由不同pH条件下生长试验可知,该蛋白是一个与质子相偶联的运输蛋白;Rl PT测算的K_m值为57.90μmol/L磷酸盐;通过酸性磷酸酶的活性检测,进一步验证该基因是具有高亲和力磷酸盐转运蛋白功能的基因。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表明,该蛋白在低磷条件下多定位于酵母细胞膜上发挥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根须腹菌 磷酸盐转运蛋白 异源表达
原文传递
浅黄根须腹菌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13
作者 宝日玛 峥嵘 白淑兰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79-2186,共8页
研究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优良外生菌根真菌-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菌丝体为对象,采用简并PCR和末端克隆技术分离了其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RlPT),所分离的RlPT cDNA全长序列2017 bp,包含一个1 653 bp的开放阅读框(o... 研究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的优良外生菌根真菌-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菌丝体为对象,采用简并PCR和末端克隆技术分离了其磷酸盐转运蛋白基因(RlPT),所分离的RlPT cDNA全长序列2017 bp,包含一个1 653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550个氨基酸;基因组DNA长度约为2 324 bp,包含11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保守结构域搜索显示属于MFS超基因家族。结果表明:蛋白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显示与浅黄根须腹菌(Rhizopogon luteolus)的磷酸盐转运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qPCR分析显示在磷饥饿时,该基因表达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黄根须腹菌 磷酸盐转运蛋白 克隆
原文传递
云南河口口岸吸血蠓调查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军 张明 +6 位作者 王泽 周麟 张琼华 陈俊利 普丽娅 张春梅 刘国平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70-172,共3页
目的 调查云南河口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生态习性。方法 2017年在云南河口口岸地区牛舍、鸡舍、猪舍和鸭舍,采用诱虫灯采集吸血蠓。结果 在河口口岸地区共采获吸血蠓2属20种122622只,其中库蠓属19种,蠛蠓属1种;中国新纪录1种(卢特... 目的 调查云南河口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和生态习性。方法 2017年在云南河口口岸地区牛舍、鸡舍、猪舍和鸭舍,采用诱虫灯采集吸血蠓。结果 在河口口岸地区共采获吸血蠓2属20种122622只,其中库蠓属19种,蠛蠓属1种;中国新纪录1种(卢特库蠓Culicoides luteolus Wirth et Hubert,1989)。河口口岸地区的优势种为卢特库蠓(60.37%)。牛舍、鸡舍和猪舍的优势种均为卢特库蠓,分别占62.98%、60.65%和58.56%;鸭舍的优势种为无害库蠓(43.29%)和卢特库蠓(36.43%)。4种生境中吸血蠓的吸血率分别为:鸭舍59.14%、猪舍48.11%、牛舍46.75%、鸡舍43.96%。结论 为云南河口口岸吸血蠓的种类分布,种群构成和蠓媒疾病研究提供参考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血蠓 卢特库蠓 吸血率
原文传递
棉露尾甲在不同饲料上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力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潇以 黄青 +3 位作者 赵鹏 蔡万伦 华红霞 赵景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0-405,共6页
【目的】棉露尾甲Haptoncus luteolus Erichson是棉花和番荔枝科等植物上重要的传粉昆虫,研究其室内人工饲养技术对于开发其传粉价值和以其为对象进行转基因棉花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筛选的人工饲料和油菜花粉2... 【目的】棉露尾甲Haptoncus luteolus Erichson是棉花和番荔枝科等植物上重要的传粉昆虫,研究其室内人工饲养技术对于开发其传粉价值和以其为对象进行转基因棉花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筛选的人工饲料和油菜花粉2种潜在的人工饲料,同时以天然饲料丝瓜花为对照,观察比较棉露尾甲初孵幼虫在3种饲料上的生长发育及羽化为成虫后的繁殖力差异。【结果】棉露尾甲初孵幼虫在3种饲料上发育至成虫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与丝瓜花和油菜花粉相比,人工饲料饲养棉露尾甲的幼虫期缩短,蛹期延长;人工饲料饲养的雌成虫羽化后20d内累计产卵量显著高于丝瓜花和油菜花粉处理,且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单日高产卵量,从而显著提高繁殖力。【结论】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露尾甲生物学特征与丝瓜花饲养的相似,但繁殖力显著提高,可以利用人工饲料结合配套的饲养技术进行棉露尾甲的室内长期大量饲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露尾甲 人工饲料 丝瓜花 繁殖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