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ing system and pollination biology of a high-mountain perennial plant,Rhodiola dumulosa(Crassulaceae) 被引量:2
1
作者 Lin Zhu Anru Lou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SCIE 2010年第3期219-227,共9页
Aims Rhodiola dumulosa is a perennial herb growing in a naturally fragmented habitat of high-mountain rocks.This research aims to(i)investigate the mating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ination biology of R.dumulosa,(... Aims Rhodiola dumulosa is a perennial herb growing in a naturally fragmented habitat of high-mountain rocks.This research aims to(i)investigate the mating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pollination biology of R.dumulosa,(ii)study the effects of ecological factors on the mating system and pollination biology of R.dumulosa and(iii)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s pollination and mating system.Methods Mating system parameters were analysed using allozyme markers.Growth of pollen tubes from artificial self-and cross-pollination was also examined.Field investigations were conducted on insect flower visitation during the blooming period of R.dumulosa.Relationships among mating system,insect flower visitation frequency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assessed.Important Find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i)R.dumulosa has a mixed-mating system:it is self-compatible and primarily outbreeding,with the multilocus outcrossing rate(tm)ranging from 0.58960.078(6 standard deviation)to 0.84660.077;inbreeding coefficients of maternal parents(F)were zero,indicating that inbreeding depression was intense.(ii)Light intensity and temperature impacted the visitation of the principal pollinators,the syrphid Eristalis tenax and the bumblebee Bombus pyrosoma.(iii)Population siz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ating system and pollination.Populations received more frequent visits by the principal pollinators usually had higher outcrossing rates.Pollination to some extent affects the mating system of R.dumulosa and it is important to maintain large populations to prevent further inbreeding and to maintain pollinators to facilitate outcro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OZYME mating system pollen tube growth POLLINATION rhodiola dumulosa
原文传递
Effect of differe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on callus and adventitious shoots induction,polysaccharides accumul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Rhodiola dumulosa
2
作者 Xu Lu Liangdan Fei +4 位作者 Yi Li Jialin Du Weiwei Ma Hangjun Huang Junli Wa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23年第2期271-277,共7页
Objective:As a medicinal plant,the resource of Rhodiola dumulosa is deficient along with the large collection.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dumulosa,the influence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on callus in... Objective:As a medicinal plant,the resource of Rhodiola dumulosa is deficient along with the large collection.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dumulosa,the influence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on callus induction and adventitious shoots differentiation,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and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were tested.Methods:Internodes of R.dumulosa were used as explants and cultured on MS medium plus different 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The anti-oxidative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were evaluated using radical scavenging assays.Results:By response surface plot,0.85 mg/L N6-benzyladenine(BA),0.34 mg/L 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and 0.33 mg/L 2,4-dicho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were the optimal factors for callus induction(90.03%)from internodes explants on MS medium.The fresh weight of green callus increased 47.26 fold,when callus was inoculated on MS+thidiazuron(TDZ)0.5 mg/L+NAA 2.0 mg/L.Adventitious buds regenerated from callus on the media of MS were fortified with BA 1.0 mg/L plus NAA 0.5 mg/L,and the induction rate was 40.00%.MS plus indole-3-butyric acid(IBA)1.0 mg/L produced the highest rooting rate with 10 to 15 roots in a length of 2–3 cm per shoot.The content of total polysaccharides in callus developed on MS+TDZ 0.5 mg/L+NAA 2.0 mg/L and MS+BA 1.0 mg/L+NAA 0.5 mg/L was as high as 1.72%2.15%.At the dose of 0.5 mg/mL polysaccharides extracted from different callus induced on MS+NAA 2.0 mg/L+TDZ 0.5 mg/L or MS+BA 1.0 mg/L+NAA 0.5 mg/L or MS+BA 0.5 mg/L+2,4-D 0.5 mg/L,the ABTS radical eliminating percentages were 82.78%,80.18%and 68.59%,respectively,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wild plant.Conclusion:A rapid micropropagation system for R.dumulosa has been developed.The combination of TDZ and NAA or BA and NAA can increase the yield of the total polysaccharides.The polysaccharides isolated from callus and whole wild plants had stronger free radicals scavenging activities,indicating that polysaccharides from R.dumulosa are the potential pharmaceutical suppl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entitious shoots CALLUS POLYSACCHARIDES radicals scavenging rhodiola dumulosa(Franch.)S.H.Fu
原文传递
小丛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被引量:27
3
作者 罗定强 赵翔宇 王军宪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99,共2页
研究了红景天属小丛红景天根茎的化学成分,从乙醚部分得到 6个化合物:分别是β- 谷甾醇(β -sitoster olⅠ),草质素 -8 -甲醚(herbacetin 8 methyletherⅡ),山柰酚(kaempferolⅢ),山柰酚- 7- Ο -α-鼠李糖苷(kaempferol -7 -α- L -rha... 研究了红景天属小丛红景天根茎的化学成分,从乙醚部分得到 6个化合物:分别是β- 谷甾醇(β -sitoster olⅠ),草质素 -8 -甲醚(herbacetin 8 methyletherⅡ),山柰酚(kaempferolⅢ),山柰酚- 7- Ο -α-鼠李糖苷(kaempferol -7 -α- L -rhamnosideⅣ),胡萝卜苷(β stosterolglucosideⅤ ),草质素- 7- O -α 鼠李糖苷 (herbacetin- 7 -α- L -rhamnosideⅥ )。其中化合物(Ⅰ)、(Ⅱ)和(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柰酚 红景天属 化学成分 糖苷 胡萝卜苷 首次 鼠李糖 甲醚 化合物 研究
下载PDF
稀有植物小丛红景天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 被引量:20
4
作者 牟勇 张云红 娄安如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28-535,共8页
对稀有物种生物学特征及繁育系统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稀有物种的保育。该文通过野外定位观测稀有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的花部综合特征,并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的方法首次对其繁育系统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该物种... 对稀有物种生物学特征及繁育系统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对稀有物种的保育。该文通过野外定位观测稀有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的花部综合特征,并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的方法首次对其繁育系统进行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该物种单花花期一般为5~6d,开花过程中花柱逐渐伸长并向外弯曲,子房开裂并逐渐伸长,花药散粉具有先后顺序,一般外轮对萼花药先散粉,其后1d左右对瓣花药开始散粉。单花花期依照其形态和散粉时间可分为6个阶段:花蕾期、内轮散粉期、内轮散粉末期、外轮散粉期、外轮散粉末期和凋谢期。而种群花期一般可持续30d以上,不同海拔观测地点有所不同,海拔2202m处的观测地点B开花物候最为滞后。由于其杂交指数不小于4,花粉-胚珠比在700~1000之间,根据Dafni(1992)和Cruden(1977)的标准,初步判定该物种的繁育系统属于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丛红景天 繁育系统 杂交指数 花粉-胚珠比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小丛红景天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莉 赵桦 +1 位作者 马英丽 王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15-320,共6页
为优化小丛红景天药材中水溶性多糖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了小丛红景天多糖超声提取的二次响应曲面方程。实验证实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小丛红景天多糖提取有不同的影响。结果表... 为优化小丛红景天药材中水溶性多糖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建立了小丛红景天多糖超声提取的二次响应曲面方程。实验证实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小丛红景天多糖提取有不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通过方差分析可知各因素对小丛红景天多糖提取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超声提取温度、超声功率、料液比和超声提取时间。小丛红景天多糖超声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69℃、超声功率240W、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39min,在此条件下小丛红景天多糖提取率可达4.305%,与模型预测值高度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丛红景天 多糖 超声提取 响应面分析法
下载PDF
小丛红景天中的酚性化合物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青 刘珍伶 田瑄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11-413,共3页
目的:研究红景天属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根的甲醇提取物中酚性化合物。方法: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没食子酸(3),(+)-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4),(-)-异落叶... 目的:研究红景天属植物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根的甲醇提取物中酚性化合物。方法: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没食子酸(3),(+)-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4),(-)-异落叶松树脂醇3α-O-β-D-葡萄糖苷(5),山柰酚-3-O-β-D-葡萄糖-7α-O-L-鼠李糖苷(6),芦丁(7)。结论:化合物3,4,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属 小丛红景天 化学成分 酚性化合物
下载PDF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谭林 郭增军 徐颖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40-1743,共4页
目的:筛选纯化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并对影响纯化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初步研究,使纯化工艺达到最优化。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解吸与动态吸附/解吸相结合的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含量来对工艺进行评价。... 目的:筛选纯化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最佳树脂,并对影响纯化的各种主要因素进行初步研究,使纯化工艺达到最优化。方法:采用静态吸附/解吸与动态吸附/解吸相结合的方法,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含量来对工艺进行评价。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效果最好,其最佳工艺为:上样药液总黄酮浓度为3.625 mg/ml,相当于原生药0.241 g/ml,吸附速率为2BV/h,解吸液乙醇浓度为95%,解吸速率为2BV/h,洗脱剂用量为5倍柱体积,纯度可以达到48.5%。结论:D101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性能最好,适于小丛红景天总黄酮的初步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丛红景天 大孔吸附树脂 总黄酮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小丛红景天多糖含量测定及生物学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莉 赵桦 徐皓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536-1540,共5页
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小丛红景天多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利用体外抗氧化体系研究小丛红景天多糖对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2,2-二苯基-1-苦苯肼(DPP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微量液体稀... 本文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小丛红景天多糖,三氯乙酸法除蛋白,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利用体外抗氧化体系研究小丛红景天多糖对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2,2-二苯基-1-苦苯肼(DPPH·)三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小丛红景天多糖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小丛红景天多糖含量为4.08%,其多糖对·OH、H2O2、DPPH·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强。与Vc相比,小丛红景天多糖对·OH、H2O2、DPPH·清除能力低于Vc。体外抑菌实验证明小丛红景天多糖对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假丝酵母菌四种供试菌株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小丛红景天植物多糖在医药、保健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丛红景天 多糖 抗氧化 抑菌
下载PDF
小丛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军宪 罗定强 赵翔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5-336,共2页
研究了红景天属小丛红景天根茎的化学成分,从乙酸乙酯部分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是胡萝卜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Ⅰ),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Ⅱ),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rhod ion in,... 研究了红景天属小丛红景天根茎的化学成分,从乙酸乙酯部分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是胡萝卜苷(β-si-tosterol glucoside,Ⅰ),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chrysophanol-8-O-β-D-glucopyranoside,Ⅱ),草质素-7-O-α-L-鼠李糖苷(rhod ion in,Ⅲ),大花红景天苷(crenu loside,Ⅳ),草质素-7-O-(3″-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苷[herbacetin-7-O-(3″-β-D-glucopyranosyl)-α-L-rhamnoside,Ⅴ]。化合物大花红景天苷和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属 小丛红景天 化学成分 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
下载PDF
小丛红景天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康杰芳 王喆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089-2091,共3页
目的:研究小丛红景天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丛红景天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定了其中的38个化合物,所鉴定成分含量约占总检出量的91.12%.其化学成分... 目的:研究小丛红景天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小丛红景天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定了其中的38个化合物,所鉴定成分含量约占总检出量的91.12%.其化学成分主要为肉豆蔻酸(19.37%),棕榈酸甲酯(7.56%),2,6-十六烷基-1-(+)-抗坏血酸酯(6.27%),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5.22%),十七烷(4.82%),十二烷基乙氧基醚(2.98%),2-异丙基-5-甲基1-庚醇(2.62%),二十四烷酸甲酯(2.12%),2-乙基-2-甲基-十三醇(2.08%)等.结论:所用方法为小丛红景天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丛红景天 油类 挥发 色谱法 气相 碎片质谱法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稀有物种小丛红景天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丽然 牟勇 娄安如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0-182,共3页
通过对不同土壤湿度和种子播种深度实验,研究了小丛红景天种子的萌发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小丛红景天种子在19~30℃之间均可萌发,但在(23±1.5)℃下种子萌发率最高;在土壤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播种深度为2mm的种子萌发率远... 通过对不同土壤湿度和种子播种深度实验,研究了小丛红景天种子的萌发规律.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小丛红景天种子在19~30℃之间均可萌发,但在(23±1.5)℃下种子萌发率最高;在土壤湿度相同的条件下,播种深度为2mm的种子萌发率远高于播种深度为6mm的萌发率;土壤湿度是影响小丛红景天种子萌发的最重要的生态因子,在一定范围内,土壤湿度越大,种子的萌发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物种 小丛红景天 环境因子 种子萌发
下载PDF
小丛红景天生药学特征研究(简报)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莉 刘发央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94,98,共4页
利用3种溶剂的冷热浸提法,以及根茎切片的形态特征和粉末的显微特征描述,对中药材小丛红景天的生药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小丛红景天浸出物的含量范围:冷水浸出物0.0968-0.1455 g/g,热水浸出物0.1447-0.2046 g/g;冷醇... 利用3种溶剂的冷热浸提法,以及根茎切片的形态特征和粉末的显微特征描述,对中药材小丛红景天的生药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小丛红景天浸出物的含量范围:冷水浸出物0.0968-0.1455 g/g,热水浸出物0.1447-0.2046 g/g;冷醇浸出物0.1098-0.1511 g/g,热醇浸出物0.1161-0.1715 g/g;挥发性醚浸出物总量0.0230-0.0452 g/g,其中非挥发性物质0.0167-0.0339 g/g,挥发性物质0.0083-0.0128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丛红景天 浸出物 显微特征 形态特征
下载PDF
凤尾七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卫星 姜红波 温普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5期1-3,共3页
介绍了凤尾七的生物学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关键词 凤尾七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下载PDF
西藏3种药用植新记录
14
作者 禄亚洲 权红 +4 位作者 张二豪 李连强 尹秀 罗建 兰小中 《高原农业》 2021年第2期160-163,共4页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之西藏自治区曲松县、洛隆县和边坝县等3县野外调查中,发现3个药用植物新记录种,且在相关文献中均未见西藏有分布记载。结果表明,西藏分布新记录,经整理鉴定,分别为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 Linn.)、羽衣... 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之西藏自治区曲松县、洛隆县和边坝县等3县野外调查中,发现3个药用植物新记录种,且在相关文献中均未见西藏有分布记载。结果表明,西藏分布新记录,经整理鉴定,分别为裂叶蒿(Artemisia tanacetifolia Linn.)、羽衣草(Alchemilla japonica Nakai et Hara.)和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Franch.)S.H.Fu.),凭证标本保存于西藏农牧学院植物标本室(X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新记录 西藏 裂叶蒿 羽衣草 小丛红景天
下载PDF
小丛红景天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教社 王军宪 +1 位作者 张晋秀 马云虎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3期368-370,共3页
从小丛红景天干燥根中首次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分别是:β-谷甾醇-3-0-β-D-葡萄糖甙,山茶酚-7-0-α-L-鼠李糖甙,草质素-7-0-(3"-0-β-D葡萄糖基)-α-L-鼠李糖甙和草质素-7-O-α-L-鼠李糖式。
关键词 小丛红景天 化学成分 中药
下载PDF
凤尾七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进宝 王晓梅 +1 位作者 赵卫星 刘洪云 《化工时刊》 CAS 2018年第4期5-8,共4页
以凤尾七为材料,运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还原力、超氧阴离子及羟基自由基,以判断凤尾七甲醇及凤尾七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凤尾七甲醇提取物及凤尾七乙醇提取物有较强的还原作用,随着提取物的浓度增大,还原力增强。凤尾七... 以凤尾七为材料,运用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还原力、超氧阴离子及羟基自由基,以判断凤尾七甲醇及凤尾七乙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凤尾七甲醇提取物及凤尾七乙醇提取物有较强的还原作用,随着提取物的浓度增大,还原力增强。凤尾七提取物清除超氧阴离子的作用,并随着凤尾七提取物浓度的变化而不同,浓度越大,清除作用越强。当浓度为8mg/mL时,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抑制率最大为81.4%。凤尾七提取物同时也可清除羟自由基的作用,清除作用随着提取物的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物浓度为4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为9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七 羟基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 抗氧化
下载PDF
太白七药凤尾七有效成分的提取
17
作者 赵卫星 姜红波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6期42-43,94,共3页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凤尾七有效成分的粗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法讨论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的影响,从而确定了主次关系为:超声提取料液比、超声提取次数、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最后得出最佳... 本研究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凤尾七有效成分的粗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试验法讨论了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的影响,从而确定了主次关系为:超声提取料液比、超声提取次数、超声提取时间、超声提取温度,最后得出最佳的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7.5,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60 min,提取次数为3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七:有效成分:正交 超声波
下载PDF
华北地区小丛红景天种群的AFLP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云红 侯艳 娄安如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84-1094,共11页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分布于华北地区5个山脉的25个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自然种群的776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小丛红景天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4对选择扩增引物共扩增...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标记,对分布于华北地区5个山脉的25个小丛红景天(Rhodiola dumulosa)自然种群的776个样品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小丛红景天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4对选择扩增引物共扩增出398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带312条,种群的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8.46%,种群总的Nei's基因多样性为0.3649,总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为0.5422。华北地区小丛红景天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0.1507,基因流Nm=2.8179,表明种群间遗传分化较低,有一定的基因交流。AMOVA分析结果也表明:华北地区小丛红景天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地理单元间有一定的遗传分化,而种群间的遗传分化较低。STRUCTURE的分析和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结果显示地理分布距离相近的种群优先聚在一起。Mantel检验也进一步证实,华北地区小丛红景天种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129,p<0.001)。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海拔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坡向没有显著相关性。用Dfdist软件分析海拔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没有显著的受选择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环境因子 遗传多样性 自然片断化 小丛红景天
原文传递
小丛红景天脂溶性成分及抗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莉 赵桦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27-132,共6页
目的:分析小丛红景天中脂溶性成分组成及体外抗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陕西太白山产小丛红景天中脂溶性物质,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C)分离和鉴定脂溶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通过体外实验,分析研究小... 目的:分析小丛红景天中脂溶性成分组成及体外抗菌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陕西太白山产小丛红景天中脂溶性物质,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C)分离和鉴定脂溶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通过体外实验,分析研究小丛红景天脂溶性成分抗菌抑菌活性。结果:脂溶性成分共分离出三个馏分,即:非极性馏分、弱极性馏分和极性馏分。其中非极性馏分成分20种,弱极性馏分成分17种,极性馏分成分12种。抑菌实验表明,小丛红景天脂溶性成分对选定的白假丝酵母菌(CMCC85021)、枯草芽胞杆菌(CMCC63501)、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5)和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四种供试菌株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小丛红景天中含有一些重要的脂肪酸成分,具有较高的保健营养价值。同时,其脂溶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抑菌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丛红景天 脂溶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法 抑菌杀菌活性
原文传递
陕西产凤尾七HPLC指纹图谱研究及4种成分定量分析
20
作者 宗时宇 刘洋 +3 位作者 支文冰 姜盛楠 安玉叶 张红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858-1863,共6页
目的建立凤尾七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LP⁃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和体积分数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4 nm,建立10批陕西产凤尾七的指纹图谱。利用主... 目的建立凤尾七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LP⁃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和体积分数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4 nm,建立10批陕西产凤尾七的指纹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进一步对影响凤尾七药材质量均一性的差异性成分进行筛选。基于指纹图谱及差异成分,选取凤尾七质量控制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10批凤尾七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93,确定共有峰15个,其中4个共有峰被指认。PCA筛选出2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4.3%;影响凤尾七批间质量均一性的主要组分有没食子酸、芦丁等。测得10批凤尾七中没食子酸、芦丁、草质素苷和山柰酚⁃7⁃O⁃鼠李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2159~0.3901、0.2132~0.3445、3.2214~4.9397和0.3069~0.4458 mg·g^(-1)。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控,适用于陕西产凤尾七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七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