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and Allelic Mining of Grain Shape-Related Traits in Rice
1
作者 LV Yang WANG Yueying +10 位作者 Noushin JAHAN HU Haitao CHEN Ping SHANG Lianguang LIN Haiyan DONG Guojun HU Jiang GAO Zhenyu QIAN Qian ZHANG Yu GUO Longbiao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6期384-392,共9页
Excavat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ice grain shape and predicting candidate genes through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iscover... Excavating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ice grain shape and predicting candidate genes through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discovery and utilization of excellent genetic resources in rice. Based on 16 352 SNPs, 161 natural indica rice varieties with various grain sizes in southern China were used for GWAS of grain shape-related traits, referring to grain length (GL), grain width (GW), 1000-grain weight (TGW), and grain length/width (GLW). Phenotypic statistics showed that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values for these four traits GL, GW, TGW and GLW were 9.92%, 9.09%, 20.20% and 16.38%, respectively. Each trait showed a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re wa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raits. Through general linear model correlation analysis, a total of 38 significant loci were identified, and a range of 100 kb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of the significant loci was identified as the candidate interval. On chromosome 3, GS3 and qGL3 were found to regulate GL. On chromosome 6, TGW6 and GW6a were found to regulate TGW. Also, some QTLs related to grain shape were found on chromosomes 5 and 9. Besides that, using sequenced 3K-germplasm resources,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22 overlapped varieties between these two natural populations. Twenty-six SNPs and fourteen haplotypes were identified in five regions of GS3 genes. The detection of multiple candidate genes/QTLs within the candidate interval is beneficial for further excavation of superior rice genetic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DIDATE gene grain shap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HAPLOTYPE ric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下载PDF
Fine mapping of GS2, a dominant gene for big grain rice 被引量:7
2
作者 Wuhan Zhang Pingyong Sun +3 位作者 Qiang He Fu Shu Jie Wang Huafeng Deng 《The Crop Journal》 SCIE CAS 2013年第2期160-165,共6页
Grain shape a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rice yield and quality is widely believed to be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We have identified a novel gene 'GS2' to largely regulate grain length and widt... Grain shape a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rice yield and quality is widely believed to be controlled by 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 We have identified a novel gene 'GS2' to largely regulate grain length and width in rice. The GS2 allele in the big-grain rice line ‘CDL’functioned in a dominant manne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mployed a chromosome walking strategy in the 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s from recombinant inbred population between cultivar 'R1126' and CDL, and located the GS2 gene in an interval of ~33.2 kb flanked by marker GL2-35-1 and GL2-12 in the long arm of rice chromosome 2. According to genome annotations, three putative gene loci, LOC_Os02g47280, LOC_Os02g47290 and LOC_Os02g47300, exist in this candidate region. In addition, allelic analysis with previously reported genes demonstrated that GS2 was novel for regulating rice grain shape.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promote the clo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GS2 gene and further develop linked markers to be used in marker-assisted bree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Big-grain FINE mapping GS2 grain shape
下载PDF
水稻 OsRhoGDI1 过表达影响粒型及种子活力
3
作者 戚旺 毕一凡 +7 位作者 轩强兵 张新 周慧岗 聂圆情 程彪彪 张禹舜 王俊杰 梁卫红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2-161,共10页
【目的】水稻OsRhoGDI1是前期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幼穗中分离的一个与Rho/Rop蛋白OsRac5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预期编码一种功能未知的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采用转基因技术鉴定该基因的功能,为后续研究OsRhoGDI1与OsRac5在水稻生长... 【目的】水稻OsRhoGDI1是前期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幼穗中分离的一个与Rho/Rop蛋白OsRac5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预期编码一种功能未知的Rho GDP解离抑制因子,采用转基因技术鉴定该基因的功能,为后续研究OsRhoGDI1与OsRac5在水稻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构建OsRhoGDI1过表达载体,转化水稻筛选阳性植株,对转基因水稻粒型和萌发特征开展分析,通过RT-qPCR分析粒型调控基因在籽粒发育中的表达,采用扫描电镜检测颖壳细胞特征;比较转基因水稻和对照水稻的萌发特征,并采用RT-qPCR检测GA和ABA合成、分解相关基因,以及α-淀粉酶基因在萌发种子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开展α-淀粉酶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与对照水稻相比,OsRhoGDI1过表达水稻的粒长极显著增加,粒宽、粒厚和千粒重均极显著降低,粒型调控基因GS2、GS5、GS6与GLW7在水稻幼穗中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而GW2表达水平提高;转基因水稻外颖壳细胞的长度增加、宽度降低。转基因水稻种子萌发早于对照,且GA合成基因、ABA分解基因及α-淀粉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提高,而GA分解基因与ABA合成基因表达水平降低;α-淀粉酶活性在转基因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显著提高。【结论】OsRhoGDI1过表达通过改变粒型调控基因表达水平,导致颖壳表皮细胞伸长,引起粒长变长,粒宽变窄;同时该基因过表达还通过改变萌发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提高α-淀粉酶活性,促进种子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RhoGDI1 粒型 萌发 激素 Α-淀粉酶
下载PDF
基于水稻大粒染色体片段代换系Z29的鉴定及QTL定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金艳 张朔语 +10 位作者 宗涵颖 陈文博 韦秘 吴如会 母建妍 张记超 凌英华 张长伟 何光华 赵芳明 张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3,共11页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 千粒质量作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千粒质量主要受水稻粒型的影响,因此挖掘新的粒型基因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选育到1个以日本晴为受体亲本、自育优良籼稻恢复系R225为供体亲本的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Z29. Z29含有来自R225的10个代换片段,平均代换长度2.90 Mb. Z29粒长和粒宽均极显著增加,表现为大粒表型,且其籽粒变大是由颖壳细胞数量极显著增多、增大引起.利用日本晴与Z29杂交构建的次级F2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8个粒型相关QTL.进一步利用MAS法在F3群体中选育出14个次级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包括4个单片段代换系、 5个双片段代换系、 2个三片段代换系和3个四片段代换系.结果可为目的粒型相关QTL克隆和分子机制解析奠定基础,为分子设计育种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粒型 QTL定位 产量
下载PDF
基于基因芯片的嘉禾系列长粒优质食味粳稻综合评价与比较
5
作者 丁正权 潘月云 +1 位作者 施扬 黄海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7-408,共12页
【目的】嘉禾系列长粒粳稻粒型(细)长,外观品质突出,食味优良,丰产性与主栽品种相近,抗病性较好。本研究旨在明确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的特点与存在问题,解析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优质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为长粒粳稻品种创新利用提供依... 【目的】嘉禾系列长粒粳稻粒型(细)长,外观品质突出,食味优良,丰产性与主栽品种相近,抗病性较好。本研究旨在明确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的特点与存在问题,解析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优质性状形成的遗传基础,为长粒粳稻品种创新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5份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系)为材料,利用GSR40K水稻高密度芯片分析品种籼粳属性、相似度,鉴定育种相关功能基因,同时比较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系)与东北长粒粳稻稻花香2号遗传基础差异。【结果】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系)和稻花香2号基因组中,粳稻区段数占比84.20%~88.38%,均为典型粳稻类型;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系)间遗传相似度超过92%,基因组相似度为77.59%~91.73%,与稻花香2号遗传相似度为84.55%,基因组相似度为49.52%~53.68%;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含有长粒优势功能基因gs3和GW7,嘉禾香1号还含有大粒型基因qSW5/GW5和多穗粒数基因LAX1;嘉禾系列品种的品质性状形成主要是ALK^(c)/Wx^(b)/OsAAP6等优势功能基因组合所致,嘉禾香1号香味是由Badh2第2外显子突变所致;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系)含有较多的抗稻瘟病基因,如抗病基因组合Pizt+Pii/HIT7/pi5-1、Pizt+Pi-ta、Pizt+Pii/HIT7/pi5-1+Pi-d2/Pid2+Pid3+Pi-ta,抗白叶枯基因只有Xa26/Xa3。【结论】嘉禾系列长粒粳稻食味优、丰产稳产、抗病抗逆的突出优点,是品种含有较多的产量、品质、抗性、株型、生育期等优势等位基因变异综合影响的结果,但也存在品种相似度较高、白叶枯抗性基因单一的不足。本研究结果也为后续嘉禾系列长粒粳稻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粒粳稻 粒型 功能基因 单倍型 籼粳属性 基因芯片
下载PDF
水稻籼粳中间型杂交组合若干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6
作者 李忠金 付思远 +4 位作者 陈萍萍 游月华 戴展峰 黄水明 彭玉林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2-531,共10页
【目的】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为籼粳交水稻育种实践以及水稻关键性状的遗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选择14个亲本材料并配组48个杂交组合,采... 【目的】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具有强大的杂种优势已成为当前水稻育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为籼粳交水稻育种实践以及水稻关键性状的遗传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选择14个亲本材料并配组48个杂交组合,采用植物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分析生育期、株高与粒形相关性状等共计5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杂种优势及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生育期、株高、粒长、粒宽及长宽比等的加性方差分量占遗传主效应比率(V_(A)/V_(P))比值分别为69.2%、 74.2%、 58.9%、66.0%和63.5%。广义遗传率(H^(2)B)和狭义遗传率(H^(2)N)的变幅分别为59.0%~99.6%和69.2%~98.9%,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且受环境影响小,在育种上早期选择有效。大多数的籼粳亚种间杂种一代的生育期、株高和粒形性状均呈负向中亲优势和负向超亲优势,杂交后代的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长宽比介于双亲之间。籼粳亚种间杂交稻生育期是一个独立遗传的品种特性,株高与粒形具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籼粳交育种上应关注生育期、株高,粒形等性状间的协调,有效利用杂种优势,培育强优势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 生育期 株高 粒形 遗传效应
下载PDF
Dissec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Extremely Large Grain Shape in Rice Cultivar 'JZ1560' 被引量:11
7
作者 Jie-Zheng Ying Ji-Ping Gao +3 位作者 Jun-Xiang Shan Mei-Zhen Zhu Min Shi Hong-Xuan Lin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325-333,共9页
Rice grain shape, grain length (GL), width (GW), thickness (GT) and length-to-width ratio (LWR), are usually controlled by multipl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basis of extremely... Rice grain shape, grain length (GL), width (GW), thickness (GT) and length-to-width ratio (LWR), are usually controlled by multipl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QTL). To elucidate the genetic basis of extremely large grain shape, QT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an F2 population derived from a cross between a japonica cuttivar 'JZI560' (extremely large grain) and a contrasting indica cultivar 'FAZI' (small grain). A total number of 24 QTLs were detected on seven different chromosomes. QTLs for GL, GW, GT and LWR explained 11.6%, 95.62%, 91.5% and 89.9% of total phenotypic variation, respectively. Many QTLs pleiotropically controlled different grain traits, contributing complex traits correlation. GW2 and qSW5/GW5, which have been cloned previously to control GW, showed similar chromosomal locations with qGW2-1/qGT2-1/qLWR2-2 and qGW5-2/qLWR5-1 and should be the right candidate genes. Plants pyramiding GW2 and qSW5/GW5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GW compared with those carrying one of the two major QTLs. Furthermore, no significant QTL interac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GW2 and qSW5/GW5.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GW2 and qSW5/GW5 might work in independent pathways to regulate grain traits. 'JZ1560' alleles underlying all QTLs contributed an increase in GW and GT and the accumulation of additive effects generates the extremely large grain shape in 'JZ1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Additive effect grain shape
原文传递
Dissec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Grain Shape and Chalkiness Traits in Hybrid Rice Using Multiple Collaborative Populations 被引量:10
8
作者 Junyi Gong Jiashun Miao +8 位作者 Yan Zhao Qiang Zhao Qi Feng Qilin Zhan Benyi Cheng Junhui Xia Xuehui Huang Shihua Yang Bin Han 《Molecular Plant》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1353-1356,共4页
Dear Editor Through the efficient use of heterosis, hybrid rice varieties generally have higher grain yield potential than inbred varieties. With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grain yiel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approx... Dear Editor Through the efficient use of heterosis, hybrid rice varieties generally have higher grain yield potential than inbred varieties. With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grain yield, over the past 30 years approximately half of China's total rice-growing area is planted with rice hybrids. However, grain quality has now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s in hybrid rice breeding for meeting consumer demands. Grain shape and chalkiness are two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rice grain quality, in which slender grains (typically, grain length-to-width ratio 〉3) with low chatkiness are preferred by most consumers of hybrid r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secting the Genetic grain shape and Chalkiness Traits Hybrid rice Using Multiple Collaborative Populations
原文传递
稻谷粒形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33
9
作者 徐正进 陈温福 +3 位作者 马殿荣 吕英娜 周淑清 刘丽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894-900,共7页
以包括籼粳、新老不同的类型 9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稻谷粒形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谷粒长与谷粒宽和谷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厚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厚决定... 以包括籼粳、新老不同的类型 92个水稻品种为试材 ,研究了稻谷粒形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 ,谷粒长与谷粒宽和谷粒厚呈极显著负相关 ,千粒重与谷粒长、谷粒宽和谷粒厚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千粒重主要由谷粒宽和谷粒厚决定。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与谷粒长、谷粒长宽比和谷粒长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 ,与谷粒宽、谷粒厚和谷粒宽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稻米相应指标的关系表现相同趋势 ,减小谷粒长而增大谷粒宽和谷粒厚有利于改善碾磨品质。垩白粒率与千粒重、谷粒宽、谷粒厚和谷粒宽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谷粒长与垩白大小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 ,外观品质与稻米粒形的关系也表现相同趋势 ,稻谷粒形不是决定稻米外观品质的主要因素。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谷粒长、长宽比和长厚比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谷粒宽、谷粒厚和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此外 ,还讨论了稻谷粒形与品质关系及其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几个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谷粒形 稻米粒形 品质性状
下载PDF
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8
10
作者 杨联松 白一松 +5 位作者 张培江 许传万 胡兴明 王伍梅 佘德红 陈桂芝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50,54,共4页
通过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 17个水稻品种 (组合 )进行粒形分类 ,并对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 (组合 )的粒长多属短粒形 ,长宽比多为短圆形。谷粒形状 (粒长、粒宽、长宽比 )与加工品质 (糙米率... 通过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 17个水稻品种 (组合 )进行粒形分类 ,并对谷粒形状与稻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 (组合 )的粒长多属短粒形 ,长宽比多为短圆形。谷粒形状 (粒长、粒宽、长宽比 )与加工品质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 )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与蒸煮品质中的碱消值呈显著相关 ;千粒重对各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并提出水稻品质育种只有做到粒长、粒重兼顾 ,才有可能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达到改良米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粒形状 稻米品质 相关性 品质育种
下载PDF
水稻粒形性状的遗传及相关基因定位与克隆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高志强 占小登 +2 位作者 梁永书 程式华 曹立勇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4-321,共8页
作物育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产量。水稻粒形是与水稻产量性状直接相关,与品质性状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数量性状,其评价指标主要是粒长、粒宽、粒厚、长/宽和长/厚。近年来,水稻粒形的数量遗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功定位克隆了一批控制水... 作物育种的首要目标是提高产量。水稻粒形是与水稻产量性状直接相关,与品质性状存在着密切关系的数量性状,其评价指标主要是粒长、粒宽、粒厚、长/宽和长/厚。近年来,水稻粒形的数量遗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成功定位克隆了一批控制水稻粒形的基因。文章综述了水稻粒形的经典遗传研究、QTL定位、粒形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以及在水稻超高产育种中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QTL定位 基因功能
下载PDF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谷粒型和粒重的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被引量:25
12
作者 郭咏梅 穆平 +2 位作者 刘家富 李自超 卢义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表明,水、旱条件下,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粒重极显著正相关,4个性状在水、旱条件间相关性都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17,粒宽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457。表明粒长受水分影响最小而粒宽受水分影响较大。粒重、长宽比介于二者之间。两种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QTLs,分布于水稻1、5、6、7、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5个,LOD值为1.93—5.11,贡献率为5.97%-28.85%;控制粒宽的1个,LOD值为2.39,贡献率为12.76%;控制长宽比的3个,LOD值为2.08-4.60。贡献率为7.78%。21.89%;控制粒重的5个,LOD值为2.68—9.45,贡献率为4.1%-14.8%。其中控制粒长的qGL-5及控制粒重的qGWt-1a和qGWt-1b在水、旱条件下均能检测到,在抗旱育种中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性状。QTL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表型分析结果,粒宽相对易受土壤水分影响,粒长、粒重和长宽比,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遗传比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粒重 加倍单倍体群体(DH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 水、旱栽培
下载PDF
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雷东阳 谢放鸣 +1 位作者 徐建龙 陈立云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5-260,共6页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 利用由181个家系组成的Lemont/特青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及由161个RFLP、SSR标记和3个形态标记构建的全长为1916.5cM、覆盖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采用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QTLMapper V1.0),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白度等4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TL)进行了分析。在水稻的所有12条染色体上共定位到7个加性主效QTL和19对上位性QTL,其中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的主效QTL各2个,控制垩白度的QTL 1个,分别解释12.8%、40.0%、26.0%和42.1%的表型变异;共检测到6对影响垩白度、6对影响粒长、7对影响长宽比的上位性QTL,分别解释52.2%、31.3%和38.2%的表型变异。结果表明,上位性QTL和主效QTL一样在稻米粒形和垩白度的遗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垩白度 数量性状座位 上位性
下载PDF
粳稻粒形遗传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杨联松 白一松 +2 位作者 陈多璞 杨剑波 丁超尘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48,共3页
以国内外 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其 5 6个正反交组合为材料 ,通过方差分析、杂种与父母本间相关分析和F2 分离群体正态分布检验 ,结果表明 ,组合间粒厚差异不显著 ,而组合间粒长、粒宽、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正反交间粒长差异显著 ... 以国内外 8个不同粒形的粳稻品种及其 5 6个正反交组合为材料 ,通过方差分析、杂种与父母本间相关分析和F2 分离群体正态分布检验 ,结果表明 ,组合间粒厚差异不显著 ,而组合间粒长、粒宽、粒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正反交间粒长差异显著 ,粒宽、粒厚、粒重差异不显著。说明粒长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效应。杂种谷粒长、宽、重与父、母本及中亲值呈正相关 ,而且与母本及父母本均值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 ;表明杂种的粒形性状受母本的影响更大。F1 粒形多为双亲之间 ,且F2 呈连续的正态分布 ,表明粒形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粒形 遗传性状 亲本 方差分析
下载PDF
杂交籼稻骨干保持系岗46B稻谷粒形及垩白的QTL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高方远 邱玲 +4 位作者 陆贤军 任鄄胜 吴贤婷 任光俊 曾礼华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42,共8页
利用籼稻保持系骨干亲本岗46B与美国水稻品种Lemont多次回交培育的低垩白、窄粒株系K1075与岗46B构建F2群体,对稻谷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百粒重和垩白粒率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6个性状在F2群体中均呈正态连续分布,属于典... 利用籼稻保持系骨干亲本岗46B与美国水稻品种Lemont多次回交培育的低垩白、窄粒株系K1075与岗46B构建F2群体,对稻谷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百粒重和垩白粒率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6个性状在F2群体中均呈正态连续分布,属于典型的数量性状。除粒长与百粒重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外,其他性状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采用SSR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4个控制稻谷粒形和垩白的QTL,包括2个控制粒长的QTL(qGL2和qGL5),2个控制粒宽的QTL(qGW5和qGW8),5个控制长宽比的QTL(qLWR2、qLWR5、qLWR6、qLWR8和qLWR12),1个控制粒厚的QTL(qGT5),1个控制百粒重的QTL(qHGW5)和3个控制垩白粒率的QTL(qPGWC5、qPGWC6和qPGWC8)。在这些位点中,岗46B等位基因增加粒宽、粒厚、粒重和垩白粒率,减小粒长和长宽比。控制粒宽、粒厚、粒重、垩白粒率和长宽比的主效QTL均位于第5染色体RM17990-RM18004-RM18068区间,这一结果与仅选择极端表型单株,采用连锁及连锁不平衡方法(LD)获得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垩白 数量性状位点 连锁及连锁不平衡
下载PDF
利用水稻籼粳重组自交系群体研究粒型性状与千粒重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颖慧 谢永楚 +8 位作者 董少玲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朱镇 周丽慧 姚姝 赵凌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1-235,共5页
以240个株系组成的TD70(粳稻)/Kasalath(籼稻)F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其千粒重按≤25.0g、25.1~30.0 g、30.1~35.0 g、35.1~40.0 g、≥40.1 g进行分组,并对各组进行粒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个RIL群体中,粒长、粒宽、粒... 以240个株系组成的TD70(粳稻)/Kasalath(籼稻)F7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其千粒重按≤25.0g、25.1~30.0 g、30.1~35.0 g、35.1~40.0 g、≥40.1 g进行分组,并对各组进行粒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个RIL群体中,粒长、粒宽、粒厚和千粒重4个性状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在不同的千粒重范围内,粒型性状对千粒重作用的大小顺序不同。当千粒重≤25.0 g时,粒重的增加主要是靠增加粒长和粒厚,随着粒重的增加,粒长对粒重的作用逐渐变小,而粒宽和粒厚的作用逐渐增大,尤其当千粒重在35.1 g以上时,粒重的增加主要依靠粒宽和粒厚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粒重 相关性
下载PDF
水稻粒厚主效位点qGT8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方远 罗正良 +5 位作者 任鄄胜 吴贤婷 陆贤军 苏相文 吕建群 任光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859-4871,共13页
【目的】在已鉴定的稻谷粒长、粒宽和粒厚QTL的基础上,对控制粒厚的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以解析川106B(C-106B)细长粒形的遗传基础,为进一步通过分子技术改良其产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长粒形的优质籼稻保持系... 【目的】在已鉴定的稻谷粒长、粒宽和粒厚QTL的基础上,对控制粒厚的主效QTL进行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以解析川106B(C-106B)细长粒形的遗传基础,为进一步通过分子技术改良其产量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长粒形的优质籼稻保持系川106B与籽粒较宽厚的籼稻保持系川345B(C-345B)杂交,构建包含182个单株的F_2群体,采用QTL Catographer v2.5软件基于复合区间作图法发掘与稻谷粒形性状相关的QTL;进一步从BC_3F_2群体筛选隐性单株(稻谷厚度较薄)对粒厚主效QTL(qGT8)进行精细定位,并对候选基因进行测序和荧光定量PCR分析。分别构建qGT8位点携带川106B等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IL-gt8^(C-106B))和携带川345B等位基因的近等基因系(NIL-GT8^(C-345B))并调查其稻米外观品质及产量性状。【结果】川106B和川345B的粒长、粒宽和粒厚表型存在显著差异。利用F_2群体检测到2个粒长QTL、3个粒宽QTL和3个粒厚QTL,其中,位于第7染色体区间RM21892—RM3589的粒长主效QTL(qGL7)可解释粒长变异的68.23%,川106B等位基因在该位点可增加粒长0.47 mm。控制稻谷粒宽和粒厚的主效QTL(qGW8和qGT8)位于第8染色体上相同区间RM6070—RM447,分别解释相应表型变异的26.48%和34.89%,增加粒宽或粒厚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于川345B。利用1 732个BC_3F_2隐性单株,将粒厚主效位点qGT8精细定位在标记SG930和SG950间的11.2 kb区段,该区段仅包含1个注释基因LOC_os08g41940(OsSPL16)。对该基因测序分析发现,川106B和川345B在起始密码子ATG上游2 kb区段存在7个差异位点,在编码区有5个多态性位点,其中,川106B在第3外显子插入2 bp(c.1006_1007插入CT)引起移码突变,且位于qGT8的OsmiR156结合位点,推测为川106B籽粒厚度变薄、宽度变细的关键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发现,qGT8在幼穗中表达量较高,且在川106B和川345B中的表达方式相似,表达量在1—8 cm长幼穗发育时期随幼穗发育逐渐增加,8 cm时达到最高,之后随幼穗发育逐渐降低,但2个亲本在各时期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近等基因系NIL-GT8^(C-345B)的粒厚、粒宽、千粒重、单株产量和垩白粒率显著高于NIL-gt8^(C-106B),而粒长、透明度、株高、单株有效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播抽期与NIL-gt8^(C-106B)相当。【结论】控制粒长的主效QTL(qGL7)位于第7染色体区间RM21892—RM3589,控制粒宽和粒厚的主效QTL位于第8染色体的相同区间RM6070-RM447。粒厚主效QTL(qGT8)被精细定位在仅包含GW8的片段上,是控制粒形和产量的关键基因,但在近等基因系中高粒重与高垩白紧密连锁,表明该位点存在高产与外观品质改良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粒厚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水稻粒形与稻米品质间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8
作者 杨联松 白一松 +2 位作者 许传万 胡兴明 王伍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12-316,共5页
对水稻粒形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营养品质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对水稻稻米品质 (碾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碾米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营养品... 对水稻粒形与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营养品质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述 ;对水稻稻米品质 (碾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外观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碾米品质性状与蒸煮食味品质性状、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与营养品质性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型 相关性 稻米品质 品质育种
下载PDF
水稻品种魔王谷粒形、剑叶性状和株高QTL定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彭伟业 孙平勇 +2 位作者 潘素君 李魏 戴良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73-1680,共8页
以粳稻魔王谷和籼稻CO39配组衍生的280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 2015年和2016年对其粒形、剑叶形态、株高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检测。剑叶长分别与粒厚和株高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剑叶宽与粒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检测到17个粒形Q... 以粳稻魔王谷和籼稻CO39配组衍生的280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 2015年和2016年对其粒形、剑叶形态、株高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QTL检测。剑叶长分别与粒厚和株高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和正相关,剑叶宽与粒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检测到17个粒形QTL,分布于第1、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和第10染色体上,贡献率为3.51%~48.65%;其中,第3染色体RM6080-RM6283区间对粒长和千粒重兼具显著作用,第5染色体RM8211-RM3381区间同时影响粒宽和粒厚。检测到12个控制剑叶形态性状的QTL,分布于第1、第3、第4、第6、第7和第9染色体上,贡献率为4.26%~38.40%;有5个多效QTL区间,其中,第4染色体RM252-SFP4_6区间同时控制剑叶长、剑叶宽、剑叶面积和粒长,第9染色体RM257-RM3909区间同时影响剑叶面积和粒长。只检测到一个控制株高的QTL,位于第1染色体的RM6333-RM5536区间,是一个主效QTL,贡献率为28.76%。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粒形、剑叶形态、株高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剑叶 株高 QTL定位
下载PDF
巨胚稻胚重与糙米粒形的关系 被引量:18
20
作者 章清杞 陈健勇 +3 位作者 张书标 黄荣华 李毓 杨仁崔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分别选取57个粒形差异较大的籼型巨胚稻品系和籼型非巨胚品系,对其糙米的绝对胚重和相对胚重与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诸粒形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巨胚稻相对胚重与粒长、粒宽、粒厚和粒重有显著关系,选择粒重较小... 分别选取57个粒形差异较大的籼型巨胚稻品系和籼型非巨胚品系,对其糙米的绝对胚重和相对胚重与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粒重诸粒形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巨胚稻相对胚重与粒长、粒宽、粒厚和粒重有显著关系,选择粒重较小、粒长较短而粒厚适中的粒形可提高巨胚稻胚的相对重量;对非巨胚稻的相对胚重起显著作用的是粒长、粒宽、粒厚和长宽比.对巨胚稻,粒重的作用极显著,长宽比的作用不显著;而对非巨胚稻,粒重的作用则不显著,长宽比的作用极显著.本文还就巨胚稻及小胚稻的遗传改良及育种应用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胚稻 胚重 糙米粒形 遗传力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