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布林和庄子 被引量:5
1
作者 罗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1,共10页
在符合德布林原意的《王伦三跃记》完整手稿中,德布林从头至尾依次吸纳了出自中国道家经典《庄子》的多则谈话和寓言。德布林对它们加以不同程度的运用转化,使之巧妙融入小说文本,创生出新奇独特的文学意境和艺术风貌。德布林没有到过中... 在符合德布林原意的《王伦三跃记》完整手稿中,德布林从头至尾依次吸纳了出自中国道家经典《庄子》的多则谈话和寓言。德布林对它们加以不同程度的运用转化,使之巧妙融入小说文本,创生出新奇独特的文学意境和艺术风貌。德布林没有到过中国,也不懂汉语,对庄子思想和意象的借鉴以"精神漫游"为主,即尽可能多地研读相关西文译介。通过对《庄子》当时在西欧和德国译介情况的梳理以及将其中代表作与德布林借用《庄子》所生成的文本进行多角度比对分析,可以确定德布林研习《庄子》途径多样,而此前为学界普遍所看重的卫礼贤《庄子》德译本不仅译者操纵色彩浓厚,对德布林创作这部"中国小说"所起的作用也有被高估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布林 《王伦三跃记》 《庄子》德译本 卫礼贤
下载PDF
马译《世说新语》书评人研究--以华裔学者周一良、王伊同为中心的考察
2
作者 姚伟 金倩 张璇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从1976年初版至2002年再版,美国汉学家马瑞志的《世说新语》英译本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吸引了至少20篇书评,为中华典籍外译史所稀见。书评人除介绍《世说新语》的内容、文学地位外,极为关注译者的翻译历程及其译文质量,乃至亲自操刀修正... 从1976年初版至2002年再版,美国汉学家马瑞志的《世说新语》英译本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吸引了至少20篇书评,为中华典籍外译史所稀见。书评人除介绍《世说新语》的内容、文学地位外,极为关注译者的翻译历程及其译文质量,乃至亲自操刀修正讹误。其中,尤以周一良、王伊同两位华人学者翘楚,他们通过与译者的有效“商兑”,改变了译作的最终面貌。两位书评人的《世说新语》“商兑”模式对于提升当下典籍翻译水平,增强典籍翻译的中国话语颇具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瑞志 《世说新语》英译本 书评人 周一良 王伊同 “商兑”
下载PDF
中西戏剧艺术中的"空"理论--兼论王晓鹰版《理查三世》"空"理论之实践
3
作者 金梦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56,共6页
王晓鹰导演的话剧《理查三世》于2012年在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上演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聚焦戏剧中的"空"问题,比较彼得·布鲁克与中国戏曲的相关论述,并将其用于分析王晓鹰版《理查三世》的导演创作特点,以期在中西... 王晓鹰导演的话剧《理查三世》于2012年在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院上演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本文聚焦戏剧中的"空"问题,比较彼得·布鲁克与中国戏曲的相关论述,并将其用于分析王晓鹰版《理查三世》的导演创作特点,以期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背景下,为中国当代戏剧呈现如何创新提供另一种思路。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中对戏剧本质的看法在某种意义上将戏剧回归到最原始的空间美学状态,这体现在他对莎士比亚戏剧精神的把握,尤其是在莎戏排演中对时空的把握和演出与中国戏曲的时空美学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了"假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的空间》 "高度假定性" 王晓鹰 理查三世
下载PDF
王之纲多媒体设计作品赏析
4
作者 王之纲 《演艺科技》 2018年第2期66-72,共7页
点评王之纲的大型中国秀《西游记》、全息舞蹈《梦影琴岛》、歌剧《楚庄王》、实景影像话剧《草庐·诸葛亮》、话剧《活着》。
关键词 赏析 多媒体设计 王之纲 《西游记》 《楚庄王》 《梦影琴岛》 《草庐·诸葛亮》 《活着》
下载PDF
国内现存1895年京版《万国公报》原刊件藏品追踪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太春 《新闻春秋》 2019年第6期4-10,共7页
1895年,京版《万国公报》创刊,从8月17日发刊到12月16日改版,该报在北京印行四个月,是晚清维新运动的舆论先导。因机缘巧合,笔者得以见到京沪两地收藏的1895年京版《万国公报》,其中,上海基督教三自爱国会藏品45册,为近代英国来华传教... 1895年,京版《万国公报》创刊,从8月17日发刊到12月16日改版,该报在北京印行四个月,是晚清维新运动的舆论先导。因机缘巧合,笔者得以见到京沪两地收藏的1895年京版《万国公报》,其中,上海基督教三自爱国会藏品45册,为近代英国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广学会所藏;北京国家图书馆文津普通古籍阅览室藏品17册,原系晚清收藏家王懿荣当年从京城带回故乡烟台"天壤阁"的藏品。目前,京沪两地现存1895年京版《万国公报》原件一共48册(不含重合项),若本文推测不错,1895年京版《万国公报》应出版到57号、58号或59号、60号,才改版为康有为题写的报名《中外纪闻》,那么,1895年京版《万国公报》原件还有多少册付之阙如?我们多么希望能有一天,这些人们尚未见到的原刊件珍本得以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95京版《万国公报》 李提摩太 王懿荣 天壤阁
原文传递
论《理查三世》的中国编演:以王晓鹰版本和林兆华版本为例
6
作者 刘婉眉 陈戎女 《跨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64-76,196-197,共15页
本文着眼于莎士比亚《理查三世》的中国编演,以2012年王晓鹰和2001年林兆华编导的两个版本为例,通过分析二者在编演中的人物塑造和舞台设计方式,探究中国导演在改编莎士比亚戏剧时对于中国元素不同方向的应用,并探讨其跨文化传播效果的... 本文着眼于莎士比亚《理查三世》的中国编演,以2012年王晓鹰和2001年林兆华编导的两个版本为例,通过分析二者在编演中的人物塑造和舞台设计方式,探究中国导演在改编莎士比亚戏剧时对于中国元素不同方向的应用,并探讨其跨文化传播效果的优劣。本文认为,王晓鹰版本将中国戏曲的念白与意象表达等元素融入演出中,并在舞美设计上运用了方块字的元素,实现了中国元素的外化应用。林兆华版本则简化了舞美布景,在保留莎翁原剧剧情的基础上化用了苏州评弹的表演程式,实现了中国元素的内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三世》 跨文化戏剧 王晓鹰 林兆华
原文传递
美国汉学界《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立足于林理彰的王弼《周易注》译本的考察
7
作者 吴礼敬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4-94,187,188,共13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汉学界的《易经》研究逐渐兴起一股由“经”到“传”的诠释转向,研究者不再致力于翻译和解释《易经》的“真正含义”或“内在含义”,而是转向历代的《易经》注疏。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单数的《易经》诠释定本,...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汉学界的《易经》研究逐渐兴起一股由“经”到“传”的诠释转向,研究者不再致力于翻译和解释《易经》的“真正含义”或“内在含义”,而是转向历代的《易经》注疏。他们认为并不存在一个单数的《易经》诠释定本,而是有多少《易经》注疏,就有多少不同的《易经》版本,并主张以历史的眼光、从注疏者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易经》,这反映出美国汉学界《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苏德凯、艾周思、林理彰、何茂康等人。这一思想史转向是在美国的中国历史研究由“西方中心主义”向“以中国为中心”的范式转变的背景下发生的,同时也是对卫-贝译本长期确立的将《易经》视为“智慧之书”的挑战和反叛。强调“以中国为中心”的《易经》注疏翻译有助于人们认清《易经》的复杂性质,动态地把握中国思想的内涵和特征,但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如何做到对古人学说具备“了解之同情”、翻译时如何区分经典文本自身与注疏者理解之间的差异这样的困难和矛盾。从学术研究层面来看,美国《易经》诠释的思想史转向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从《易经》的海外传播来看,卫-贝译本所代表的民用方向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王弼 林理彰 思想史 汉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