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梅琼 张建成 +4 位作者 陈林 林亚洲 吴卫 杨志平 陈建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从经射频消融术确诊的右后间隔显性旁道病例中,回顾性分析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点,为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8-01至2013-05在福建省立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显性右后间隔旁道的96... 目的:从经射频消融术确诊的右后间隔显性旁道病例中,回顾性分析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点,为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定位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8-01至2013-05在福建省立医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显性右后间隔旁道的96例住院患者作为受试对象。以射频消融术结果为标准,分析术前心电图相关特征对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路定位的符合程度。结果:96例右后间隔显性旁道患者中,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有11例,其中8例是冠状窦口旁道,3例是心中静脉显性旁道。在冠状窦口显性旁道8例中,Ⅱ导联δ波均显著负向,呈QS型。在心中静脉显性旁道3例中,Ⅱ导联δ波没有显著负向,呈qrS型。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中,胸前导联移行在V2导联有10例。Ⅱ导联δ波显著负向,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敏感性为72.7%(8/11),特异性为80%(68/85);移行在V2导联,且Ⅱ导联δ波显著负向,冠状静脉源性显性旁道敏感性为63.6%(7/11),特异性为100%(85/85)。结论:右后间隔显性旁道体表心电图同时具备胸前导联R/S比值>1的移行带在V2导联、Ⅱ导联δ波显著负向这两个特征,高度提示旁道位于冠状静脉,且多是冠状窦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旁道 右后间隔 冠状静脉 射频消融术
下载PDF
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选择心室永久起搏部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敏全 周军 +3 位作者 朱燕 王瑾 戎鑫 张小忆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 目的针对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比较在心室不同部位起搏,观察最佳起搏部位的疗效。方法8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或(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患者,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心功能未见异常或心功能Ⅰ级,均安置DDD型双腔永久起搏器。每例患者都分别在右室4个部位起搏,观察起搏QRS时限,以起搏时限最小部位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并随访观察心功能、胸部X线片、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8例患者均以右室近后间隔作为永久心室起搏部位,此部位的起搏QRS时限均小于术前自身QRS时限(P<0.05),也均小于右室其他部位起搏时QRS时限,永久起搏部位测试参数均符合正常标准。术后随访6~36个月,8例患者的心功能均无异常变化。结论提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伴有RBBB,需安置永久心室起搏治疗时,流入道与流出道结合部(近后间隔),是生理化程度较为理想的起搏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起搏 心室 近后间隔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永久起搏器 起搏部位 心室 临床研究 缓慢性心律失常 QRS时限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