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文化视域下虚拟主播的受众需求、互动机制和优化路径研究
1
作者 纪春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43-150,共8页
近年来,虚拟主播作为一种网络主播新类型,深受青少年亚文化群体的喜爱。研究发现,受众喜欢虚拟主播的原因主要有虚拟主播独具魅力的亚文化风格、虚实交错的神奇体验、在线陪伴弥补现实孤独、构建完美形象和身份认同等。受众与虚拟主播... 近年来,虚拟主播作为一种网络主播新类型,深受青少年亚文化群体的喜爱。研究发现,受众喜欢虚拟主播的原因主要有虚拟主播独具魅力的亚文化风格、虚实交错的神奇体验、在线陪伴弥补现实孤独、构建完美形象和身份认同等。受众与虚拟主播的互动类型多样,直播互动具有仪式化特点,亲密关系的构建基于商业逻辑基础上。作为新兴的媒介和产业形态,虚拟主播目前还存在过度消费导致虚拟主播和粉丝的双向功能异化、虚拟主播的圈层构建的狂热与无序、受众的过度介入导致互动边界模糊行为等问题。因此,政府与社会、网络平台、主播运营公司、受众、虚拟主播等各方应各负其责,共同促进虚拟主播行业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主播 亚文化 个体需求 参与式文化 互动仪式链 符号消费
下载PDF
文化记忆中的共同体建构:广西壮剧《瑶娘》的文本衍变与仪式符号
2
作者 吴震东 王佳玮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4期85-95,共11页
“祭瑶娘”是广西壮族地区悼念瑶族女子“瑶娘”的集体祭祀活动。它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中的“凝聚性结构”,不仅囊括了诸多地方性的文化记忆要素,还喻示着民族亲缘血脉的历史性路标。在从仪式到戏剧的文本衍变过程中,壮剧《瑶娘》依托于... “祭瑶娘”是广西壮族地区悼念瑶族女子“瑶娘”的集体祭祀活动。它作为一种民俗传统中的“凝聚性结构”,不仅囊括了诸多地方性的文化记忆要素,还喻示着民族亲缘血脉的历史性路标。在从仪式到戏剧的文本衍变过程中,壮剧《瑶娘》依托于祭祀性的仪式传统,并将这段集体性的记忆进行编码和重构。壮剧《瑶娘》以“瘟疫叙事”为线索,利用戏剧空间展示面具、铜鼓、服饰等方言性的族群符号,同时勾勒出了特定地区的民族凝聚过程。壮剧《瑶娘》利用自身的媒介属性将文化记忆现时化,以生动的艺术实践延续着共享性的意义象征体系,这不仅将“地方知识”融合进“中华文化”,更以民族化的艺术审美实践回应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剧《瑶娘》 文本衍变 仪式符号 文化记忆 共同体建构
下载PDF
客家“下坝迎灯”仪式音声的符号隐喻与文化认同
3
作者 董晓梅 罗钢芹 《音乐文化研究》 2024年第2期120-126,M0004,M0005,共9页
“下坝迎灯”是一种以迎灯、接灯为主题的客家元宵祭祖活动。仪式将中原汉人的迎花灯闹元宵传统与客家人的添丁敬祖思想相结合,构建了一个跨文化、虚拟的情景世界。其仪式展演中的各类“非语言性”和“语言性”音声符号,背后隐喻了客家... “下坝迎灯”是一种以迎灯、接灯为主题的客家元宵祭祖活动。仪式将中原汉人的迎花灯闹元宵传统与客家人的添丁敬祖思想相结合,构建了一个跨文化、虚拟的情景世界。其仪式展演中的各类“非语言性”和“语言性”音声符号,背后隐喻了客家社会的深层结构关系和文化认知观念。作为客家人的一种“族性符号”,“下坝迎灯”仪式音声隐喻了客家人的“中原文化情结”和“中原汉民身份”。在多族群杂居的客家社会,客家人正是以这样的“族性符号”来界定自我、区别他者,也以这样的“族性符号”来相互凝聚、互相团结,共同构建起一个客家社会的区域文化认同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坝迎灯” 仪式音声 客家 族性符号 隐喻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北疆文化仪式传播的话语圈层:情感轴、场景链、互嵌网
4
作者 陈海波 《阴山学刊》 2024年第3期1-6,27,共7页
智媒时代的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媒介生态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流量逻辑与价值逻辑相互博弈,新闻话语框架开始逐步转向适应主流媒体和仪式传播构建的跨媒介叙事。仪式传播通过场景、符号和互动三个维度进行意义生产。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对于... 智媒时代的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媒介生态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流量逻辑与价值逻辑相互博弈,新闻话语框架开始逐步转向适应主流媒体和仪式传播构建的跨媒介叙事。仪式传播通过场景、符号和互动三个维度进行意义生产。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对于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促进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提升内蒙古自治区正面形象具有重要的战略传播价值。北疆文化仪式传播的话语圈层包括三个向度:情感认同为轴,场景构建为链,多点互嵌为网。通过建构北疆文化仪式传播的话语圈层,实现场景的共塑与再造、文化谱系的多触点到达与认同、互动仪式的辐射延展与情感聚焦、共同记忆的唤醒与沉淀等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文化 仪式传播 话语圈层 情感聚焦 符号互动
下载PDF
仪式生产、符号象征与日常生活——武陵地区梯玛文化的三重维度
5
作者 李烨鑫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0-156,共7页
梯玛文化是武陵地区民间留存的一种古朴文化,蕴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备多维度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仪式生产、仪式象征与日常生活构成了梯玛文化的三重维度。梯玛文化的仪式生产孕育于武陵地区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生境,形成了一... 梯玛文化是武陵地区民间留存的一种古朴文化,蕴含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备多维度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仪式生产、仪式象征与日常生活构成了梯玛文化的三重维度。梯玛文化的仪式生产孕育于武陵地区独特的自然和文化生境,形成了一套与之契合的仪式体系,并通过仪式对象、仪式祭物、仪式道具等要素展现人们的世界观、历史观及艺术观;梯玛仪式的象征符号分为物、事、人三种类型,即仪式道具、仪式程序及行为、仪式实践主体,每一类型都具有自身的能指和所指,展现出丰富的象征意义;梯玛文化具有日常生活基因,其仪式成因、仪式主持、仪式时间、仪式内容和仪式功能皆反映出与日常生活的关联。这三重维度构成一个立体而丰富的整体,反映武陵地区民众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映射当时的区域社会发展状况、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等,彰显出深远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玛文化 仪式生产 符号象征 日常生活
下载PDF
情感与符号:互动仪式链视角下JK制服群体的建构与维系
6
作者 宋辰婷 谢玙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3期173-184,共12页
近年来各类网络虚拟社区林立,JK制服圈子成为时下最具热度的青年亚文化群体之一。在JK制服圈子出现热潮的同时,其内部时常爆发反常互动,甚至大规模冲突。然而在冲突之后,JK制服群体不仅没有解体,反而呈现出更为紧密的互动景象。在互联... 近年来各类网络虚拟社区林立,JK制服圈子成为时下最具热度的青年亚文化群体之一。在JK制服圈子出现热潮的同时,其内部时常爆发反常互动,甚至大规模冲突。然而在冲突之后,JK制服群体不仅没有解体,反而呈现出更为紧密的互动景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批判性地使用互动仪式链理论,通过分析JK制服群体这一亚文化群体的建构与维系机制发现,情感能量和符号体系作为核心要素,能够串联起亚文化群体日常的互动仪式,使亚文化群体得以初步建构并渐趋稳固;而符号体系的破坏以及情感能量的差异也会导致反常互动甚至冲突,即反常的互动仪式,但反常的互动仪式也有其调和与重构的独特作用,借此JK制服群体自身可以实现群内冲突的消解与群体的长久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K制服 亚文化群体 互动仪式 符号体系 情感能量
下载PDF
仪式乐舞的文本层次与叙事结构——以青海黄南藏族传统仪式乐舞为例
7
作者 王海龙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代表着青海黄南传统文化的藏族乐舞仪式“六月会”,具有跨族群文化内容和多元审美形态。其各类文本中的程式(巫)和程序细节(礼)成为远古神话的符号。其乐舞文化包含三层叙事结构:精神信仰的濡化叙事,涉及乐的语义表述,依托于仪式中的程... 代表着青海黄南传统文化的藏族乐舞仪式“六月会”,具有跨族群文化内容和多元审美形态。其各类文本中的程式(巫)和程序细节(礼)成为远古神话的符号。其乐舞文化包含三层叙事结构:精神信仰的濡化叙事,涉及乐的语义表述,依托于仪式中的程式与仪式人来进行;文化形态的情境叙事,涉及乐的语境表述,依托于仪式中以乐器为代表的能指来实现;娱情审美的情感叙事,涉及乐的互文表述,依托于音乐语言、音声、表演与受众的行为交互来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月会” 仪式乐舞 神话符号 文本叙事
下载PDF
裕固族传统仪式视觉传播中“符号之维”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辉刚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8-118,共11页
“读图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对于传统仪式的传播同样如此。裕固族传统仪式富含拥有自身文化特质的视觉符号体系,对其文化释义的研究,可从符号文本的双轴视域出发去理解仪式中的视觉符号及其传播实践如何与... “读图时代”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全新视角,对于传统仪式的传播同样如此。裕固族传统仪式富含拥有自身文化特质的视觉符号体系,对其文化释义的研究,可从符号文本的双轴视域出发去理解仪式中的视觉符号及其传播实践如何与身体实践、仪式展演、时空再造等诸多要素发生勾连。通过搜集整理视觉符号,再将其打造成专属于仪式传播的视觉识别系统,一方面,传播者可借此甄别判断所要传播的各类文化符号,另一方面,接受者也可在观看的同时通过查询实现更为精准的解读。通过这种顺应时代特点而生发出的“观看”仪式的全新方式,裕固族传统仪式可在构筑现代社会“视觉图景”的同时,借由视觉传播实践更好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裕固族传统仪式 视觉传播 文化符号 文化释义
下载PDF
国家荣誉体系:尊崇人民力量的政治象征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薛洁 《学海》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1,共9页
国家荣誉体系是国家建设的象征领域,中国国家荣誉体系是包含了荣誉制度法律体系、颁授仪式、纪念日设立、公墓建设等一系列内容的整体设计。现代中国国家最高荣誉体系由“五章一簿”组成,国家勋章从称号冠名、勋章设计、表彰决定、颁授... 国家荣誉体系是国家建设的象征领域,中国国家荣誉体系是包含了荣誉制度法律体系、颁授仪式、纪念日设立、公墓建设等一系列内容的整体设计。现代中国国家最高荣誉体系由“五章一簿”组成,国家勋章从称号冠名、勋章设计、表彰决定、颁授主体、制度立法、颁授仪式的时间空间要素等诸多方面彰显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民意志对国家象征资源的支配,反映了国家的政治价值观,指明了未来的道路选择。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具有改造世界的根本性力量,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人民性思想的重要内涵。国家荣誉体系坚持人民是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和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尊崇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彰显人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史上的功绩,强调劳动人民在国家建设中的贡献,以此塑造中国的国家认同。国家荣誉体系的人民性决定了国家最高荣誉具有的至上权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荣誉 国家建设 人民性 象征符号 政治仪式
下载PDF
器以藏礼:宋代建盏的媒介符号表征与礼文化传播功能探析
10
作者 谢清果 许黄子仰 《文化产业研究》 2023年第1期343-358,共16页
宋代是华夏文明传播的一座高峰,其独特文化需要借助媒介才能得以传播。建盏作为兴盛于宋的茶器,是宋代文明独特传播观的载体之一,是中国人精神价值、伦理道德、自然观念、哲学智慧等的符号表征。笔者从传播学视域出发,探究建盏的符号表... 宋代是华夏文明传播的一座高峰,其独特文化需要借助媒介才能得以传播。建盏作为兴盛于宋的茶器,是宋代文明独特传播观的载体之一,是中国人精神价值、伦理道德、自然观念、哲学智慧等的符号表征。笔者从传播学视域出发,探究建盏的符号表征、意义内涵、传播功能与现代价值,以揭示中国特有的“器以藏礼”的传播路径。研究分析得出,建盏在古代不同环境场中进行着礼节、礼俗、礼教的传播,成为宋代人们进行自我沟通和人际交往的媒介。到了现代,建盏更是被赋予联通中外的海外传播功能、传承礼乐文明的华夏传播功能、衔接上下的价值观传播功能,在传承华夏文明核心价值理念中起着独特媒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建盏 媒介符号 礼文化 传播功能
下载PDF
祭礼中祖先的“在”与“如在”
11
作者 霍明宇 《云梦学刊》 2023年第5期89-95,共7页
古代祭祀礼仪会择取一个实物代替逝去的祖先,周代以前用尸,后代又出现了神主牌位、祖先画像等形式。后嗣面对着祖先的象征物,表达哀思和祷祝,也在想象中祖先的“注视”下确定着宗族文化的传承和自我的身份之名。祭礼中的祖先既是具象化... 古代祭祀礼仪会择取一个实物代替逝去的祖先,周代以前用尸,后代又出现了神主牌位、祖先画像等形式。后嗣面对着祖先的象征物,表达哀思和祷祝,也在想象中祖先的“注视”下确定着宗族文化的传承和自我的身份之名。祭礼中的祖先既是具象化的临在,又在想象中被后嗣加工重塑,成为宗族文化的符号,以有形和无形的存在影响着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礼 临在 如在 象征义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下球迷社群的情感符号分析
12
作者 徐旭初 韩昊峰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2-68,共7页
以足球迷为例,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研究视角,解读球迷之间互动仪式链的形成和机制,结合案例揭示其中情境、情感与符号的作用逻辑。研究还发现目前球迷社群的互动仪式链存在着情境变动、情感降温、符号复杂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设计... 以足球迷为例,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研究视角,解读球迷之间互动仪式链的形成和机制,结合案例揭示其中情境、情感与符号的作用逻辑。研究还发现目前球迷社群的互动仪式链存在着情境变动、情感降温、符号复杂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设计多元情境、凝聚集体情感和宣传新生符号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球迷社群 符号互动论 体育社会学
下载PDF
沉浸式赋能:互动仪式链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逻辑 被引量:21
13
作者 袁佩媛 靳玉军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61,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诉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而以情感能量为核心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在沉浸式的互动仪式中有效聚集各民族成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诉求,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而以情感能量为核心的互动仪式链理论,能在沉浸式的互动仪式中有效聚集各民族成员“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情感能量。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尝试性地从互动仪式链视域下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本体认知之维、价值彰显之蕴、实践理路之策,拓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的理论视域,期冀在实践中能够“有形、有感、有效”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仪式链 群体聚集 符号 情感能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仪式观视域下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话语指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14
作者 殷怀刚 王统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6-152,共7页
传播仪式观下的太极拳非遗传播是其文化符号挖掘、生产、传播和反馈的实践过程,也是展现太极拳文化活力、促发其受众参与活动及共享太极拳文化意义的传播过程,对其研究旨在探索太极拳非遗传播和仪式建构的规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话语... 传播仪式观下的太极拳非遗传播是其文化符号挖掘、生产、传播和反馈的实践过程,也是展现太极拳文化活力、促发其受众参与活动及共享太极拳文化意义的传播过程,对其研究旨在探索太极拳非遗传播和仪式建构的规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话语分析等方法,运用传播的仪式观理论,在太极拳非遗传播的新语境下,分析太极拳非遗传播的文化符号、交流互动和行为方式等仪式化表征。同时,对太极拳非遗传播中的仪式话语、空间话语、参与话语进行了话语分析,明晰了太极拳非遗传播中文化认同、文化共享、文化体验等话语指向。最后,提出太极拳非遗传播的实践进路:挖掘与展示仪式化的文化符号、构建多元与包容的文化传播场域、提升传播受众在互动中的在场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传播仪式观 非遗传播 话语 文化符号 文化认同
下载PDF
传统教育仪式的作用机理及当代启示
15
作者 程天明 王义德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5-49,共5页
中国传统教育仪式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宣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从仪式理论出发,分析传统教育仪式的象征符号、仪式空间和政治控制,探析以释奠礼、拜师礼、视... 中国传统教育仪式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宣教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从仪式理论出发,分析传统教育仪式的象征符号、仪式空间和政治控制,探析以释奠礼、拜师礼、视学礼为代表的传统教育仪式的发生机理,寻找古今仪式育人的同频共振点,为传统教育仪式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路径选择,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仪式提供启示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教育仪式 象征符号 仪式空间 仪式育人
下载PDF
互动仪式链理论视域下课堂“边缘人”的转化路径
16
作者 邱灿 李海英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57,共8页
课堂“边缘人”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其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课堂“边缘人”身体缺场弱化了课堂交往情境,后台人格降低了个人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缺失引致班级符号式微。课堂“边缘人”参与课堂互动仪式,应保证身体在场参与... 课堂“边缘人”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其面临的发展困境主要表现在课堂“边缘人”身体缺场弱化了课堂交往情境,后台人格降低了个人情感体验,身份认同缺失引致班级符号式微。课堂“边缘人”参与课堂互动仪式,应保证身体在场参与课堂互动情境、共享焦点引发课堂情感连带、积累符号升华课堂互动效果。基于此,教师须以公平与质量为导向,确保课堂“边缘人”身心在场;营造充满爱的课堂环境,引发课堂“边缘人”情感共鸣;注重凝结班级时空符号,提升课堂“边缘人”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边缘人” 互动仪式链 情境 情感能量 符号
下载PDF
仪式的“神通”:剑川白族阿吒力两套生命仪式功能研究
17
作者 李雪梅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9期6-11,共6页
宗教仪式对于地方社会的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剑川白族两场极具张力的阿吒力仪式“庆诞会”和“开狱会”体现了荤与素、生与死、阳与阴、熟与生、色与空、建构与解构等多重结构性的二元对立关系。立足于田野,以“结构”与“情境—叙事”... 宗教仪式对于地方社会的整合具有重要作用。剑川白族两场极具张力的阿吒力仪式“庆诞会”和“开狱会”体现了荤与素、生与死、阳与阴、熟与生、色与空、建构与解构等多重结构性的二元对立关系。立足于田野,以“结构”与“情境—叙事”为框架,借助符号互动论来揭示两场仪式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庆诞会”和“开狱会”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其本质是宏观的社会文化结构与微观的剑川白族行动主体“情境—叙事”之间的互动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川白族 阿吒力仪式 符号互动论 “庆诞会” “开狱会”
下载PDF
共享的记忆: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激荡的媒介仪式——《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符号学分析
18
作者 郭梦雅 梁鑫泉 何苗 《浙江体育科学》 2023年第3期37-42,93,共7页
以符号聚合理论为基础,考察国际性体育运动开幕式在构建群众认同、传递民族观念方面的影响,仪式是符号的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入,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仪式化的时空建构,向受众传递奥运主办国对“共同体”的殷殷期盼。采用符号学... 以符号聚合理论为基础,考察国际性体育运动开幕式在构建群众认同、传递民族观念方面的影响,仪式是符号的表现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深入,奥运会开幕式通过仪式化的时空建构,向受众传递奥运主办国对“共同体”的殷殷期盼。采用符号学幻想主题分析方法,探讨网络社群在观看《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频时如何分享意见、共享符号,传递奥运美学。研究通过对文化象征、精神概念、科技呈现等仪式符号的复诵,以“浪漫、诗意兼具现代性的传统文化”与“科技美学铸造下的北京冬奥会”两个幻想类型相互编织,最终形成“一起向未来的新时代”修辞视野,使中华民族包容、和平、发展的形象在仪式中得以构建,并借此机会向全世界表述中国希冀和平、共克时艰之心,邀请一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仪式 民族主义 对外传播 幻想主题分析 符号聚合
下载PDF
生产传播视域下“饭圈”文化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
19
作者 张浩 王徽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90-95,共6页
网络媒体飞速发展,丰富文化传播途径,以追星为中心表征的“饭圈”文化悄然在网络互联时代崛起,并以三级文本的形式繁衍生产,辅以符号生产力和声明生产力划定圈层。规范式传播、仪式化传播形成加深粉丝群体的情感认同,形成“饭圈”文化... 网络媒体飞速发展,丰富文化传播途径,以追星为中心表征的“饭圈”文化悄然在网络互联时代崛起,并以三级文本的形式繁衍生产,辅以符号生产力和声明生产力划定圈层。规范式传播、仪式化传播形成加深粉丝群体的情感认同,形成“饭圈”文化社群运作的核心。选取“饭圈”文化的生产及传播视角进行研究发现,“饭圈”文化在丰富大众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同时也面临流量背后的集体无意识、狂欢下的群体性孤独,情感给养下的数字劳工化,乌托邦式的信息茧房等困境。为此,聚焦“饭圈”文化发展的现实问题,探究“饭圈”文化的良性发展策略,通过主流文化、制度监管、平台偶像和粉丝的主体作用,促进“饭圈”文化朝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延长“饭圈”文化产业链,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饭圈文化 符号生产力 声明生产力 规范式传播 仪式化传播
下载PDF
仪式与象征——论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仪式的文化意义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志英 马居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9-35,共7页
宗教信仰与宗教仪式是相辅相成的,形而上的宗教信仰,大都经由一系列充满象征意义的宗教仪式而得以实践与传承。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原始宗教仪式中程序最为繁复,文化意义最为丰富的综合文化事项。运用宗教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泸水傈... 宗教信仰与宗教仪式是相辅相成的,形而上的宗教信仰,大都经由一系列充满象征意义的宗教仪式而得以实践与传承。上刀山下火海是傈僳族原始宗教仪式中程序最为繁复,文化意义最为丰富的综合文化事项。运用宗教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泸水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展演场景中仪式过程为考察对象,对解读该仪式的文化象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刀山 下火海 仪式 象征 文化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