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亚文化视域下虚拟主播的受众需求、互动机制和优化路径研究 |
纪春磊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
|
文化记忆中的共同体建构:广西壮剧《瑶娘》的文本衍变与仪式符号 |
吴震东
王佳玮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3
|
活化与再生:乡村共同体建设的乡村记忆 |
杨绘荣
安亚倩
庞欣
|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客家“下坝迎灯”仪式音声的符号隐喻与文化认同 |
董晓梅
罗钢芹
|
《音乐文化研究》
|
2024 |
0 |
|
5
|
北疆文化仪式传播的话语圈层:情感轴、场景链、互嵌网 |
陈海波
|
《阴山学刊》
|
2024 |
0 |
|
6
|
情感与符号:互动仪式链视角下JK制服群体的建构与维系 |
宋辰婷
谢玙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4 |
2
|
|
7
|
仪式生产、符号象征与日常生活——武陵地区梯玛文化的三重维度 |
李烨鑫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仪式教育融入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建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理路 |
张耀宇
赵丽萍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
2024 |
0 |
|
9
|
仪式传播视域下湄洲岛妈祖民俗的符号化表达 |
刘志
王怡凡
|
《妈祖文化研究》
|
2024 |
0 |
|
10
|
从“局外”到“局内”:大学体育课堂“边缘学生”归化研究 |
张亚丽
|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
2024 |
0 |
|
11
|
铸牢台湾地区青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分析 |
杨文军
陈星
|
《闽台关系研究》
|
2024 |
0 |
|
12
|
革命文化涵育时代新人的三重理路 |
胡继冬
马雨冰
张利远
|
《河南工学院学报》
CAS
|
2024 |
0 |
|
13
|
仪式乐舞的文本层次与叙事结构——以青海黄南藏族传统仪式乐舞为例 |
王海龙
|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
2024 |
0 |
|
14
|
仪式与象征——论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仪式的文化意义 |
高志英
马居里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
15
|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
尹可丽
兰淼森
李慧
赵子文
|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7
|
|
16
|
政治仪式的权力策略——基于象征理论与实践的政治学分析 |
王海洲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0
|
|
17
|
仪式活动视角下的集体记忆和象征空间的建构过程及其机制研究——以南京大学校庆典礼为例 |
侍非
毛梦如
唐文跃
蒋志杰
高才驰
|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4
|
|
18
|
中国信仰的现代性问题——以国家公祭圣祖先贤为例 |
李向平
|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19
|
文化传统视域下武术教育仪式的生成、流变与重构 |
王晓晨
赵光圣
陈朋
|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
2017 |
7
|
|
20
|
游牧民族体育文化的变迁、信仰机制与仪式象征——以那达慕为例 |
李志向
|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