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图像与仪式演述视域下的东巴服饰研究
1
作者 杨杰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7,I0002,共9页
东巴服饰属于宗教服饰,为宣扬东巴教思想服务。东巴仪式制约着东巴服饰的类型、式样、文化功能。东巴在仪式中的身份地位不同,服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东巴服饰在仪式中具有法器功能,其象征功能大于实用功能,发挥着祈福悦神、禳灾驱鬼... 东巴服饰属于宗教服饰,为宣扬东巴教思想服务。东巴仪式制约着东巴服饰的类型、式样、文化功能。东巴在仪式中的身份地位不同,服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东巴服饰在仪式中具有法器功能,其象征功能大于实用功能,发挥着祈福悦神、禳灾驱鬼的宗教功能。在现代性情境中东巴文化信仰根基发生动摇,由此导致了服饰文化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演述 法器功能 丁巴什罗 信仰根基
下载PDF
寻根、续接与皈向:布依族丧葬仪式功能研究
2
作者 邓婷婷 《怀化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4-39,共6页
丧葬仪式是体现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布依族社会至今仍然延续着相对传统的丧葬仪式,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从回溯族源发展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充当了历史书写符号,展演了布依族远祖创世、定居的民族史诗,再现了布依族族人... 丧葬仪式是体现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布依族社会至今仍然延续着相对传统的丧葬仪式,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从回溯族源发展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充当了历史书写符号,展演了布依族远祖创世、定居的民族史诗,再现了布依族族人的集体记忆;从续接人生路径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作为中介,贯穿一生之余,还延续到“死亡”,叙说了从生到死,由死至生的发展路径,展现了布依族人线性的思维方式;从应和精神信仰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对“死亡”的想象暗合了族人的精神依托与原始旨归,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布依族的原始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丧葬仪式 集体记忆 精神信仰
下载PDF
节日仪式传播:并非一个共享神话——基于广西仫佬族依饭节的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力丹 王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76,共4页
詹姆斯·凯瑞提出他的传播仪式观之后,受到学界的最大质疑在于其观点理想化。如果将凯瑞的观点联系具体的研究背景进行解读,就会发现,有关传播仪式观的思想并非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仪式"乌托邦"。本文以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和... 詹姆斯·凯瑞提出他的传播仪式观之后,受到学界的最大质疑在于其观点理想化。如果将凯瑞的观点联系具体的研究背景进行解读,就会发现,有关传播仪式观的思想并非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仪式"乌托邦"。本文以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和克里弗德.格尔茨的仪式观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并在广西罗城仫佬族依饭节民族志调查的基础上,阐释仪式传播中的文化共享与信仰塑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式传播 依饭节 共同信仰 传播仪式观 格尔茨 民族志研究
下载PDF
“文化”场域的博弈与“遗产”价值的重构——基于彝族禳灾记忆遗产化案例的思考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薇 王晓葵 《民族学刊》 CSSCI 2017年第6期37-45,107-109,共12页
彝族禳灾仪式及节日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环境中的生活经验与集体记忆,是适应其生产生活的有效地方性知识,是彝族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表达。但在当下社会场域中,不同主体从自身所属利益共同体出发,赋予其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在此过... 彝族禳灾仪式及节日是特定人群在特定生存环境中的生活经验与集体记忆,是适应其生产生活的有效地方性知识,是彝族人对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表达。但在当下社会场域中,不同主体从自身所属利益共同体出发,赋予其形态各异的价值取向。在此过程中,禳灾记忆主体的传统地位被改变,原有"价值"在新的评判标准下被重新评价和书写。因此,本文将通过不同主体在申遗"在场"中的话语、行动和博弈,呈现申遗作为一种公共行为如何被行政权力、商业资本、地方精英、当地民众等主体进行价值重构并符号化;分析概念化的非遗保护在实践语境中的差异性及原因。在此基础上,从禳灾仪式之一的彝族儿童节"阿依蒙格"反思申遗与文化认同之间的矛盾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 自然灾害 仪式 民间信仰
下载PDF
各烟屯蓝靛瑶的信仰仪式、社会记忆和学者反思 被引量:29
5
作者 纳日碧力戈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0-64,共5页
从田野考察可以看出 ,各烟屯蓝青定瑶至今信仰祖灵和鬼魂 ,举行的仪式充满了道教色彩。各烟屯蓝青定瑶的习俗具有一系列观念基础 ,也具有用肢体来操演的民间仪式。思维观念和肢体仪式共存互生 ,成为社会记忆的一部分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 从田野考察可以看出 ,各烟屯蓝青定瑶至今信仰祖灵和鬼魂 ,举行的仪式充满了道教色彩。各烟屯蓝青定瑶的习俗具有一系列观念基础 ,也具有用肢体来操演的民间仪式。思维观念和肢体仪式共存互生 ,成为社会记忆的一部分 ,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操演 ,和经济理性对话 ,使传统在表层蜕变的同时 ,保持底层的沿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仪式 社会记忆 肢体语言 各烟屯蓝靛瑶
下载PDF
民间信仰仪式性表演类民俗体育探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琼珠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从村落民俗体育的视角,运用民俗学和体育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村落民间信仰仪式性表演活动所蕴涵的体育本质问题。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探寻村落民间信仰仪式性表演类民俗体育资源问题。认为村落社会广泛存在的民间信仰... 从村落民俗体育的视角,运用民俗学和体育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村落民间信仰仪式性表演活动所蕴涵的体育本质问题。通过对两个案例的分析,探寻村落民间信仰仪式性表演类民俗体育资源问题。认为村落社会广泛存在的民间信仰仪式性表演类活动蕴涵着丰富的原生态民俗体育内容,是提炼村落民俗体育活动的资源宝库。当前,发展村落体育的重点不是如何推动全体村民接受现代体育,而是在于努力提炼村落民俗文化活动中所蕴涵的民俗体育活动内容,并结合村落的民俗文化活动来推动村落体育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走出村落体育发展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村落体育 民间信仰 仪式性表演
下载PDF
从民间信仰仪式到视觉化民俗仪式艺术——一个认识论转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咏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0-115,共6页
现代社会中,一部分民间传统信仰仪式逐渐转型为视觉化民俗仪式艺术。这个动态过程是认知范式转型的一种体现。在前现代社会,人们对仪式的理解主要建立在平行空间认知论的基础上,这种以空间作为认知基础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决定了前现代社... 现代社会中,一部分民间传统信仰仪式逐渐转型为视觉化民俗仪式艺术。这个动态过程是认知范式转型的一种体现。在前现代社会,人们对仪式的理解主要建立在平行空间认知论的基础上,这种以空间作为认知基础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决定了前现代社会中民间信仰仪式实践中的视觉"遮蔽"特征。当下社会中的部分民间信仰仪式去魅转型为视觉化民俗艺术,体现了认知论中"空间"型向"时间"型的现代性嬗变,这种转型的另一个表征则是视觉化的民俗仪式艺术向理性敞开的现代美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仪式 视觉化民俗仪式艺术 空间 时间
下载PDF
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俊领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学界对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当前在研究的推进上遇到了"瓶颈",这主要表现为视野狭窄、成见较多、自说自话等。为突破此"瓶颈",需要在理论方面讨论如下问题:其一,民间信仰是民俗还是... 学界对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当前在研究的推进上遇到了"瓶颈",这主要表现为视野狭窄、成见较多、自说自话等。为突破此"瓶颈",需要在理论方面讨论如下问题:其一,民间信仰是民俗还是风俗、礼俗;其二,民间信仰是不是"迷信";其三,民间信仰是不是宗教;其四,如何对民间信仰进行跨学科研究。厘清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更准确的认识与把握民间信仰在近代中国社会中的角色、作用及其变迁,而且可以促进民间信仰研究的跨学科交流与对话,突出其对于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礼俗 民俗宗教 迷信 社会史 跨学科
下载PDF
中国信仰的现代性问题——以国家公祭圣祖先贤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向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近年,中国人关于国祭、公祭的争论,实际上是表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意义建构与意义冲突层面上的重大问题。对于传统圣祖实行国祭或公祭的关键,不在于祭典的操办及其国家形式,而是在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共同信仰的现代性构成,以... 近年,中国人关于国祭、公祭的争论,实际上是表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意义建构与意义冲突层面上的重大问题。对于传统圣祖实行国祭或公祭的关键,不在于祭典的操办及其国家形式,而是在于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共同信仰的现代性构成,以及信仰构成的神圣资源、实践模式如何建构的问题。它们构成了以中国信仰认同为中心的现代性政治——文化方案。所以,国祭、公祭的争论焦点,进一步涉及的,是中国信仰的公私之辨,中国信仰与中国人的集体认同、社会认同甚至是政治认同的边界是否存在及如何建构等重大问题。国家公祭圣祖的现象,表达了中国当代信仰的差序格局、公私之辨及其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信仰 国家仪式 象征权力 现代性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甘肃陇中汉族民间信仰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建宗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43-47,共5页
如果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观照民间信仰,就会发现在多神信仰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强烈的崇拜意识。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民间仪式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社会需要,民间信仰也成为建立在现实秩序基础之上的一个象征体系。民间信仰不仅是一种民俗现象,... 如果用文化人类学的视角观照民间信仰,就会发现在多神信仰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强烈的崇拜意识。与民间信仰相关的民间仪式满足了广大民众的社会需要,民间信仰也成为建立在现实秩序基础之上的一个象征体系。民间信仰不仅是一种民俗现象,而且也是对民间社会的象征性表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 仪式 民间信仰 陇中地区
下载PDF
游牧民族体育文化的变迁、信仰机制与仪式象征——以那达慕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志向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7-90,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那达慕文化的产生、变迁、信仰机制与仪式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那达慕文化起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存、战争需要以及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那达慕文化中的"男儿三艺"兼具生存、军事和娱神、娱己的多重需要;那...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那达慕文化的产生、变迁、信仰机制与仪式特征进行研究。认为:那达慕文化起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存、战争需要以及与宗教信仰密切相关;那达慕文化中的"男儿三艺"兼具生存、军事和娱神、娱己的多重需要;那达慕文化经历了起初的军事性质向现代娱乐竞技主题的变迁过程,其动因来源于社会环境的改变;萨满教的原始宗教认识催生了敖包祭祀活动的产生,进而形成了那达慕文化的信仰机制;那达慕的仪式性是对族群和草原文化记忆的高度展现,同时也是对族群意识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达慕 体育文化 文化变迁 信仰机制 仪式象征
下载PDF
神圣悖论与民间信仰双重性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向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5-151,159,共7页
中国民间信仰的社会学本质,即是中国信仰在民间的实践方式。它以中国底层社会大众对于神圣及其神圣祭拜对象的理解,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一套神人互动的信仰仪式及制度体系,形成了中国民间信仰的核心机制。其中,仪式专家或仪式承包... 中国民间信仰的社会学本质,即是中国信仰在民间的实践方式。它以中国底层社会大众对于神圣及其神圣祭拜对象的理解,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一套神人互动的信仰仪式及制度体系,形成了中国民间信仰的核心机制。其中,仪式专家或仪式承包者既是民间信仰仪式的操持者,也是民间信仰观念与仪式精神的维系者、传播者和信仰方式变革的推动者,是当代中国社会民间信仰复苏的最直接发起者和关键性力量。为此,对仪式专家或仪式承包者的研究,就能整体把握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方法,进而呈现中国民间信仰的内在统一性与实践方式的多样性,大体呈现了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中的行动社会学研究特征。本专题三篇文章,集中讨论了民间信仰仪式专家身份及其神圣性构成,并分析了近年来城镇化过程中的身份变迁,如何实现民间信仰的社会化与公共化建构等问题。如何将民间信仰与"人的城镇化"、城市文化建设彼此结合,既满足民众在城市生活中的信仰需求,又能很好地实现乡村民众信仰方式的转变,建构民间信仰的现代化转型,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进步。这些论述与讨论,无疑已成为当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民间信仰 仪式专家 仪式承包者
下载PDF
仪式专家的身份特征及其困境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翠翠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5-159,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民间信仰即中国信仰在民间的实践方式,是“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传统民间信仰兼具“社”、“会”的特点,既是具有自愿性质的民间信仰共同体,又是具有强制性的信仰组织。当代民间信仰经过了从“迷信”-“文化”-“非遗... 一、问题的提出民间信仰即中国信仰在民间的实践方式,是“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传统民间信仰兼具“社”、“会”的特点,既是具有自愿性质的民间信仰共同体,又是具有强制性的信仰组织。当代民间信仰经过了从“迷信”-“文化”-“非遗”的历史变迁,已成为地方社会建构文化资本及社会建设的重要资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特征 民间信仰 困境 专家 仪式 中国社会 实践方式 历史变迁
下载PDF
中世纪天主教信仰的仪式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城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11-19,共9页
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为天主教会规定了统一的礼拜仪式 ,七项礼拜仪式将天主教宗教信仰演绎成各种外在的物化仪式。在当时社会文化水平低下 ,识字人口不多的情况下 ,这种仪式化的祈祷方式有助于天主教徒学习并感知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七... 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为天主教会规定了统一的礼拜仪式 ,七项礼拜仪式将天主教宗教信仰演绎成各种外在的物化仪式。在当时社会文化水平低下 ,识字人口不多的情况下 ,这种仪式化的祈祷方式有助于天主教徒学习并感知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七项礼拜仪式与教徒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定期出席礼拜仪式是中世纪天主教徒的生活方式。英国中世纪教会借助于强制性地要求教徒出席礼拜仪式的办法 ,实现对社会日常生活的规范。然而宗教信仰的仪式化导致世俗身份的教徒在宗教信仰上对教会的依赖 ,天主教最终演变成了以教职界精英为中心的宗教信仰。这种发展趋势是引发 1 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之一 ,马丁·路德首倡的“唯信称义”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纠正中世纪天主教重礼仪、轻信仰的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世纪 天主教信仰 仪式化 七项礼拜仪式 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 忏悔礼 弥撒礼 终傅礼 英国 教会 天主教会 葬礼
下载PDF
村落仪式的象征意义研究——人类学视野中的纳家措哇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姝睿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土族村落纳家措哇,地处城镇附近,较完整地保留着乡村的生活习俗;同时受汉、藏文化熏陶,藏传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在这里共生共存,具有信仰多元、文化多元的特征。民间信仰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随着时代的变化,保留了历史传承,体现了文... 土族村落纳家措哇,地处城镇附近,较完整地保留着乡村的生活习俗;同时受汉、藏文化熏陶,藏传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在这里共生共存,具有信仰多元、文化多元的特征。民间信仰仪式作为一种文化符号,随着时代的变化,保留了历史传承,体现了文化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土族 民间信仰 仪式符号
下载PDF
仪式专家的当代图景及价值引导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祝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55,159,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在传统社会,民间信仰仪式专家主要指专为民间信仰仪式服务,沟通人鬼神三界的执事人,因其具有预测人的命运、驱疫求吉、主持祭祀活动和人生礼仪以及主持神判、处理纠纷等方面的职能,往往被塑造成民众信仰空间建构的权... 一、问题的提出在传统社会,民间信仰仪式专家主要指专为民间信仰仪式服务,沟通人鬼神三界的执事人,因其具有预测人的命运、驱疫求吉、主持祭祀活动和人生礼仪以及主持神判、处理纠纷等方面的职能,往往被塑造成民众信仰空间建构的权威,并在地方社会日常生产、生活乃至于“国之大事”中发挥着作为那个社会知识精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仪式 价值引导 专家 当代 地方社会 人的命运 人生礼仪 祭祀活动
下载PDF
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中的多重宗教文化表现--《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五个个案研究析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红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27,共6页
文章基于《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中的集多重宗教特性于一体的湖南民间信仰仪式音乐之五个个案研究,就民间信仰仪式的定义、解释,以及其音乐文化之表现,引述了中西方学者的相关解读。
关键词 湖南 民间信仰 仪式音乐 多重宗教文化 《中国民间仪式音乐研究·华中卷》
下载PDF
体验与信仰——当代中国汉民族宗教体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俊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277-282,共6页
以"中国汉民族宗教体验调查"为基础,就当代中国汉民族的宗教体验与宗教信仰、宗教体验与宗教行为、宗教仪式与宗教信念等关系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宗教体验可以作为宗教信仰的依据"、"宗教体验传统被颠覆"... 以"中国汉民族宗教体验调查"为基础,就当代中国汉民族的宗教体验与宗教信仰、宗教体验与宗教行为、宗教仪式与宗教信念等关系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宗教体验可以作为宗教信仰的依据"、"宗教体验传统被颠覆"、"宗教仪式不能完全证明宗教信念"等命题的论证,揭示了当代中国汉民族的宗教体验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体验 宗教信仰 宗教仪式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民俗类国家级非遗的管理问题——有关秀山花灯个案的学术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心宪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29-35,127,共8页
秀山花灯当下面临的生存现状,应该全面进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认知范围。其非遗管理的学理依据就是"俗信"的民俗学阐释,公共管理的法理依据应是"公共服务"的辩证认知。也就是说,"从上到下"施行政府管理职能... 秀山花灯当下面临的生存现状,应该全面进入政府的公共管理认知范围。其非遗管理的学理依据就是"俗信"的民俗学阐释,公共管理的法理依据应是"公共服务"的辩证认知。也就是说,"从上到下"施行政府管理职能的同时,有意识做到"从下到上",换位于百姓角色,体验民众日常生活中信仰需要的俗信存在,张扬其积极意义,防范其负面生成,建构新时代民间信仰科学的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山花灯 花灯祭祀仪式 俗信 公共管理 治理机制
下载PDF
涂尔干的社会信仰说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鲲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5-28,共4页
涂尔干认为,道德是随着群体生活而生的,社会的本性蕴含着道德。社会是一个"情感记忆的共同体",体现其集体价值观的重要事件与仪式,在个体成长的历程中会逐渐积淀成为族群共同的文化心理基底。社会是所有信仰体系和膜拜体系的... 涂尔干认为,道德是随着群体生活而生的,社会的本性蕴含着道德。社会是一个"情感记忆的共同体",体现其集体价值观的重要事件与仪式,在个体成长的历程中会逐渐积淀成为族群共同的文化心理基底。社会是所有信仰体系和膜拜体系的基础,它是个体得以实现其各种观念、信仰和情感组成的组合体。社会能够激发集体情感,并经由内在的凝聚力唤起群体共同的信仰。而仪式不仅可以使情感得以集聚,行为得以规约,更能使集体意识的本质要素"集体记忆"得到复苏。仪式在增强个体社会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信仰赖以维系的根基——神圣感。仪式具有内在的组织性、持续性和方向性,它影响着人的认知、信念和选择,对个体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行为结构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形塑作用。涂尔干的社会信仰以共同体为联结纽带,以情感为凝聚力,以仪式为生成机制,从存在层、心理层、实践层三个维度展现了宗教信仰的社会生活图景,从而真正意义上将信仰体系建立在社会这个经验实在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共同体 情感 仪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