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妥昔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病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兰平 刘代红 +12 位作者 刘开彦 张春丽 王峰蓉 王景枝 王昱 陈欢 张圆圆 闫晨华 韩伟 陈育红 赵婷 张晓辉 黄晓军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66-970,共5页
目的了解利妥昔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病毒(EBV)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allo-HSCT后EBV病并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26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EBV病15例... 目的了解利妥昔单抗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病毒(EBV)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2年3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诊断为allo-HSCT后EBV病并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26例患者,其中临床诊断EBV病15例,活检确诊(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11例。利妥昔单抗静脉输注375mg/m2,每周1次。采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疗效标准判定疗效,采用通用的毒性分级标准判定输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共应用利妥昔单抗78例次,中位3(1~6)例次。利妥昔单抗输注过程中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1、2、3、4、8周的累积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11.5±6.3)%、(42.2±10.2)%、(64.4±10.0)%、(74.6±9.4)%、(87.3±7.9)%。总有效率84.6%,CR率73.1%;单个器官受累患者的CR率高于多器官受累患者(10/10比9/16,P=0.023),临床诊断的EBV病患者CR率高于PTLD患者(13/15比6/11,P=0.09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首剂利妥昔单抗应用后的1年和2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55.7±10.2)%和(39.6±12.4)%。单器官受累患者的存活率高于多器官受累患者(8/10比5/16,P=0.041),临床诊断的患者存活多于PTLD患者(11/15比2/11,P=0.015)。结论利妥昔单抗治疗EBV病安全有效,建议根据临床诊断在单器官受累时即开始治疗,同时争取尽早获取病理结果。利妥昔单抗的治疗方案需要前瞻性研究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来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 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 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敏 尹文娟 +3 位作者 郑杰 刘翠苓 黄欣 高子芬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09年第10期585-587,595,共4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血液病理研究室确诊的DLBCL患者156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CD10、bcl-6和MUM-1表达情况。根据H...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血液病理研究室确诊的DLBCL患者156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CD10、bcl-6和MUM-1表达情况。根据Hans模型将患者区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样细胞起源组(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细胞起源组(non—GCB);利用Muris分型将DLBCL患者分为低临床风险组(1组)和高临床风险组(2组);将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未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随访全部病例的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采用SAS8.2统计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x^2检验、对数线性模型及Life Table生存分析。结果研究组的30例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783%,对照组的126例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53.4%,研究组患者整体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中,Hans模型所区分的不同起源组之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Muris模型所区分的1组预后与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Muris模型所区分的1组预后明显较2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患者的预后不良具有较强相关性,而与研究组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化疗能够显著提高DLBCL患者的生存率。利妥昔单抗使用后,bcl-2蛋白表达及Muris模型分组对DLBCL的预后提示作用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 大B细胞 淋巴瘤 bcl-2 Hans模型 Muris模型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老年人EB病毒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汤杨明 白青伟 +4 位作者 林金盈 温宗华 蓝梅 李勇敢 周瑞莲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600-602,共3页
在2008年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老年人EB病毒(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新的类型被单独列出。老年人EBV阳性DLBCL有与DLBCL其他亚型不同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征,临床过程呈高度侵袭性,常规... 在2008年版的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中,老年人EB病毒(EBV)阳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作为新的类型被单独列出。老年人EBV阳性DLBCL有与DLBCL其他亚型不同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征,临床过程呈高度侵袭性,常规化疗效果差,总生存期短。老年人EBV阳性DLBCL发病率相对较低,国内研究较少,国外报道也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EB病毒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原文传递
利妥昔单抗在膜性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26
4
作者 北京大学医学部肾脏病学系专家组 赵明辉 +1 位作者 于峰 崔昭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2-290,共9页
膜性肾病是一种具有不同病因的肾脏疾病病理组织学类型,典型特征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利妥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针对B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近年来... 膜性肾病是一种具有不同病因的肾脏疾病病理组织学类型,典型特征为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或无症状蛋白尿。利妥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针对B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利妥昔单抗逐渐用于膜性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规范国内利妥昔单抗治疗膜性肾病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践指导,北京大学医学部肾脏病学系专家组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等中英文相关医学文献,并结合我国临床诊疗现状,形成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利妥昔单抗 治疗 共识
原文传递
脾边缘区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烽迪 张纯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0年第5期313-316,共4页
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是一种罕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由于病例数较少,缺少专门针对SMZL的大宗临床前瞻性随机试验,目前其治疗方案主要参考其他惰性淋巴瘤及专家共识。无症状的患者通常可等待观察,有症状患者的传统治疗包括脾切除和单纯... 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是一种罕见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由于病例数较少,缺少专门针对SMZL的大宗临床前瞻性随机试验,目前其治疗方案主要参考其他惰性淋巴瘤及专家共识。无症状的患者通常可等待观察,有症状患者的传统治疗包括脾切除和单纯化疗。近年来利妥昔单抗取得较好的疗效,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一线治疗方案。随着对各种淋巴瘤分子学病因的逐步明确,一些新型靶向药物已在低级别淋巴瘤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少量SMZL患者。文章将对SMZL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边缘区淋巴瘤 脾切除术 淋巴瘤 非霍奇金 利妥昔单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