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冬季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龙 李月辉 +4 位作者 胡远满 熊在平 吴文 李悦 问青春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01-408,共8页
为了揭示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生境选择倾向,本文在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布设22条样线,每条样线长1.5 km左右,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和12月沿着样线共设置西伯利亚狍的利用样方105个和对照样方68个,记录样方内15个生境因子... 为了揭示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的生境选择倾向,本文在小兴安岭铁力林业局布设22条样线,每条样线长1.5 km左右,于2014年11月、2015年1月和12月沿着样线共设置西伯利亚狍的利用样方105个和对照样方68个,记录样方内15个生境因子特征。利用Bailey’s法判断西伯利亚狍对各生境因子的选择倾向,使用资源选择函数分析西伯利亚狍对生境因子的综合选择。结果表明,西伯利亚狍倾向选择的地形特征分别为海拔≤300 m或≥450 m、上坡位或坡度>4°;倾向选择的植被特征分别为农田或针叶林、林龄≤25 yr、郁闭度≥0.6、乔木数量≤15棵、乔木平均高<15 m、乔木平均胸径≤10 cm、灌木盖度≤0.3或草本盖度>0.2;倾向选择的食物特征为食物多;倾向选择的安全特征分别为能见度>50 m或雪深≤10 cm。影响西伯利亚狍生境综合选择的主要因子为坡向、坡度、植被类型、郁闭度、乔木数量、乔木平均高和能见度。铁力林业局西伯利亚狍喜欢农田、喜欢易于感知威胁并能够迅速逃跑的相对开阔的生境;地形特征、植被特征和安全特征是影响综合选择的主要生境特征。本研究提示,构建适宜农田林地空间配置的景观格局将成为景观尺度保护西伯利亚狍种群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狍 小兴安岭 森林景观 生境选择 资源选择函数 能见度
原文传递
北京周边山区狍(Capreolus pygargus)的夏季偏好生境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向荣伟 达珍 +6 位作者 吴佳忆 卜向丽 王静 鲁庆斌 郝映红 盛岩 孟秀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252-3258,共7页
生境选择是野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综合行为对策,受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对食物、水源及隐蔽性等生态需求的影响,可综合反映环境干扰和环境胁迫的效应。为探究北京周边山区狍(Capreolus pygargus)夏季偏好生境的特征及栖息地利用格局,于2019... 生境选择是野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综合行为对策,受动物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对食物、水源及隐蔽性等生态需求的影响,可综合反映环境干扰和环境胁迫的效应。为探究北京周边山区狍(Capreolus pygargus)夏季偏好生境的特征及栖息地利用格局,于2019年7月5日至8月15日及2020年7月15日至8月30日,在北京怀柔及河北怀来等区域共布设39个狍的夏季利用生境样地及136个对照非利用样地(20 m×20 m),对样地的海拔、植被类型和坡度等22个生境变量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与非利用生境样地相比,狍的夏季偏好生境的乔木胸径(29.24±3.27 cm)、灌木高(1.49±0.07 m)、倒木个数(3.72±0.89)及枯草盖度(36.75%±5.74%)均较大(P<0.05),偏好乔木密度(15.15±3.71株·400 m-2)较小的西坡和北坡(66.67%)平缓生境(92.3%)(P<0.05),并趋于选择隐蔽度较好(64.1%)、距离社区较远(51.28%)及干扰强度较弱(76.92%)的生境(P<0.05)。主成分分析和多重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乔木因子、食物因子、干扰因子、地形因子、隐蔽因子和水热因子是影响北京周边山区狍夏季生境选择的关键因素,综合反映了其夏季对食物、安全性和水源的生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狍(capreolus pygargus) 生境选择 夏季 北京周边山区
原文传递
冬春季狍取食营养策略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齐琦 包衡 姜广顺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了对比分析冬季和春季狍(Capreolus pygargus)取食营养策略及其影响因素,2020年11月—2021年5月,在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和样本采集等工作,共收集狍粪便38份,其中冬季26份,春季12份;植物样本953份,其中冬季542... 为了对比分析冬季和春季狍(Capreolus pygargus)取食营养策略及其影响因素,2020年11月—2021年5月,在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和样本采集等工作,共收集狍粪便38份,其中冬季26份,春季12份;植物样本953份,其中冬季542份,春季411份。通过分析狍食性,测定可食植物宏营养和微营养含量,以及定量环境中食物获得性和可食植物的营养含量,对比分析冬春季狍的食物组成和营养策略。结果表明:冬春季狍食物组成和食物可获得性存在差异,且环境中的食物可获得性并不是决定其食物组成比例的主要因素;冬季狍从植物中摄取的脂肪、总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SC)、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总能(GE)、Na、P和Ca含量均显著高于春季。通过对比冬春季环境中狍取食植物营养供应、取食植物归一化后可供应营养与狍摄取营养,发现其在蛋白质、脂肪、TSC、TNC、GE和Ca含量上的变化均一致,说明冬春季环境中狍取食植物营养的供应对其营养的摄取存在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春季 食物组成 营养策略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对冬季卧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27
4
作者 滕丽微 刘振生 +1 位作者 张恩迪 马建章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03-410,共8页
研究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狍昼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和芦苇丛、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90%—99%、距水源距离<400m、距农田距离<500m、保温性>0.2℃、雪深>31cm、人为... 研究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的选择性结果表明,狍昼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和芦苇丛、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90%—99%、距水源距离<400m、距农田距离<500m、保温性>0.2℃、雪深>31cm、人为干扰距离>1000m等生境因子的卧息地;狍夜间偏好选择位于岛状林、覆盖度>10%、当年生枝条数>30枝、隐蔽级为<90%、距水源距离<700m、距农田距离>500m、保温性>0.2℃、雪深>31cm、人为干扰距离>1000m等生境因子的卧息地。狍昼间与夜间卧息地在是否刨走积雪等松软物质、距农田距离、雪深、人为干扰距离和卧息地宽度上差异显著(P<0.05)。与夜间卧息地相比,狍昼间偏爱的卧息地具有接近农田、雪覆盖深和卧息地宽度较小等特征。狍对昼间卧息地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13.999-0.446×植被类型-0.003×距水源距离-0.003×距农田距离+0.915×保温性+0.487×雪深+0.001×人为干扰距离,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0.9%;狍对夜间卧息地资源选择函数为logit(P)=-0.009-1.863×植被类型-0.004×距水源距离+0.946×保温性+0.002×人为干扰距离,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模型的正确预测率为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地 资源选择函数 冬季 三江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应用雪尿分析技术评价不同类型栖息地中狍冬季的营养状况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力军 马建章 +1 位作者 洪美玲 肖向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4,共6页
雪尿分析技术是北方冬季有蹄类种群营养状况评价的可靠性指数。本文通过对兴隆镇小东林场和三江自然保护区 1999及 2 0 0 0年冬季狍 5 0个雪尿、尿液样本采集及分析 ,用以评价在不同类型的栖息地中狍冬季的营养状况 ,结果表明 :雪尿分... 雪尿分析技术是北方冬季有蹄类种群营养状况评价的可靠性指数。本文通过对兴隆镇小东林场和三江自然保护区 1999及 2 0 0 0年冬季狍 5 0个雪尿、尿液样本采集及分析 ,用以评价在不同类型的栖息地中狍冬季的营养状况 ,结果表明 :雪尿分析可以评价狍冬季的营养状况及其变化 ;雪尿中较低的尿素氮与肌酸酐的比率表明两地区狍基本上处于营养不良早期阶段 ,反映了食物资源可利用性低、食物营养质量低造成外源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 ,而使狍大量消耗体脂肪 ,并通过对尿液化学成分的重吸收利用而保持其在尿液中排出量最低 ,使机体内源蛋白质分解代谢处于较低状态 ;三江 1999年冬季狍营养状况相对较差 ,而 2 0 0 0年情况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栖息地 冬季 雪尿分析 营养状况 种群 偶蹄目 鹿科
下载PDF
完达山林区森林采伐和非采伐区马鹿、狍子对冬季生境因子选择的比较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绍春 张明海 王双玲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5-580,共6页
2003—2005年的冬季,在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的五泡林场,通过样线调查,利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冬季马鹿和狍子在森林采伐区和非采伐区生境选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虽然两物种在生境选择上发生部分重叠,但在生境... 2003—2005年的冬季,在黑龙江省完达山地区的五泡林场,通过样线调查,利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对冬季马鹿和狍子在森林采伐区和非采伐区生境选择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虽然两物种在生境选择上发生部分重叠,但在生境利用方式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采伐区马鹿主要利用中坡位或上坡位、半阴半阳或阳坡、人为干扰距离大于1000m、海拔相对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乔木胸径较小、灌木密度较高的灌丛或杂木林生境;狍子主要利用中坡位或下坡位、阳坡、海拔相对较低、食物丰富度适中、乔木胸径较大、灌木密度较低、人为干扰距离要求不严格的杂木林或柞树林生境。在非采伐区,马鹿主要选择距人为干扰大于1000m、海拔较高、食物丰富度较高、乔木胸径较小的杂木林生境;狍子主要选择中坡位或下坡位、人为干扰距离要求不严格、海拔较低、食物丰富度较适中和乔木胸径较大的杂木林或杨-桦混交林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狍子 采伐区 非采伐区 生境选择 完达山林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东完达山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现状及动态趋势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常智 张明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6481-6487,共7页
猎物种群丰度是限制虎分布和数量的关键因子,因此猎物种群密度监测和估算是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采用大样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黑龙江东完达山东部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马鹿、狍子和野猪)现状及动态变化趋... 猎物种群丰度是限制虎分布和数量的关键因子,因此猎物种群密度监测和估算是虎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采用大样方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黑龙江东完达山东部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马鹿、狍子和野猪)现状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研究地区马鹿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2010±0.0270)只/km2、狍子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4980±0.0436)只/km2、野猪的平均种群密度为(0.3423±0.0275)只/km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相同生境下,3种有蹄类密度在在阔叶混交林中和杂木林中差异极为显著;不同的生境,3种猎物的猎物的密度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马鹿密度和野猪密度程正相关,而马鹿密度和狍子密度、狍子密度和野猪密度则不相关。同1989年该地区东北虎猎物种群相比:1989—2002年的13 a时间内马鹿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3.48%、狍子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2.69%、野猪的年平均递减率为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 马鹿 狍子 野猪 种群密度
下载PDF
应用骨髓脂肪指数评价狍冬季体状况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力军 洪美玲 +1 位作者 肖向红 马建章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3-356,共4页
Fat content of bone marrow has long been related to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in deer. To assess body condition of roe deer (Capreolus capreolus), marrow fat index was employed. Tibiae, radii, metacarpal and metatarsal ... Fat content of bone marrow has long been related to physiological condition in deer. To assess body condition of roe deer (Capreolus capreolus), marrow fat index was employed. Tibiae, radii, metacarpal and metatarsal bones of 6 roe deer were collected in Xiaodong Forestry Region during winter season in 1999, the marrow fat contents were analyzed by use of ether extraction, oven-drying, and reagent-drying method respectively, and the ages were determined by dental cementum. The results of comparison of marrow fat content for each bone after ether extraction, oven-drying, and reagent-drying indicated a high degree of similarity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ed between the tibia and radius, metacarpal and metatarsal bone (P>0.05). Low level of bone marrow fat content (54.93±30.88%, measured by ether extraction method for tibia) meant that roe deer remained in a phase of undernutrition. Under low crude protein and energy content of natural vegetation and low digestibility of browse during winter, roe deer relied primarily on diet and its fat stores to partially meet energy requirements. As roe deer’s nutritional status declined, its body fat stores were mobilized and depleted, which can be reflected by the low kidney fat content (12.50±8.34%). Marrow fat index along with kidney fat index can be useful as a indicator in assessing roe deer’s body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脂肪指数 肾脂肪指数 体状况 冬季
下载PDF
东北地区狍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明海 刘艳华 贾竞波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4,共7页
狍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并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的主要猎物之一。因此,深入了解狍各地理单元内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为我们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进而使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本文对88个不同狍个体(来自8个不同... 狍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并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的主要猎物之一。因此,深入了解狍各地理单元内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为我们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进而使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本文对88个不同狍个体(来自8个不同地点)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群体分析,获得了463bp的片断,并检测到59个变异位点,占分析长度的7.84%,且这59个变异位点皆为碱基置换,未出现碱基插入或缺失的现象,定义了30种单倍型,核苷酸多样性平均值为0.02641,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从Tajima’sD和FuandLi’sD值的估算结果来看,这8个狍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这8个狍种群间存在很强的平衡选择。30个单倍型整体上将东北狍种群分为3个亚群,分子变异分析表明3个亚群间基因流Nm均大于1,说明这3个狍亚群间存在着基因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DNA 线粒体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序列变异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山系狍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艳华 张明海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狍(Capreolus pygargus)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并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深入了解狍各个地理单元内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为我们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进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 狍(Capreolus pygargus)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动物,并且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深入了解狍各个地理单元内种群的遗传变异,可以为我们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依据,进而恢复珍稀濒危物种的野外种群数量。对32个不同狍个体(来自3个不同山系)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部分序列进行了测定和群体分析,发现了50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7种单倍型,其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值为0.978、核苷酸多样性(π)平均值为0.02260,种群总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在3个地理单元的狍种群中,大兴安岭地区的狍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应予以优先保护。从Tajima'sD和Fu&Li'sD值的估算结果表明,这3个狍种群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无明显的证据显示这3个狍种群间存在很强的平衡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DNA MTDNA控制区 遗传多样性 黑龙江
下载PDF
东北地区狍种群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宝田 白秀娟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0-555,共6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东北地区不同狍种群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20个随机引物共检出123条带,其中114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多态率92.7%。多态条带比率(PPB)、Shannon多样性指数(I)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显示东北地区...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标记,对东北地区不同狍种群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20个随机引物共检出123条带,其中114条带表现出多态性,多态率92.7%。多态条带比率(PPB)、Shannon多样性指数(I)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均显示东北地区狍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东北地区长白山、大兴安岭和完达山3个地理种群中,大兴安岭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采用Nei′s遗传距离、基因分化系数(Gst)、Shannon多样性指数阶层分析和AMOVA分析各种群遗传分化,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狍种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不高,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RAPD
下载PDF
狍冬季消化道形态特征及食物颗粒分布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力军 洪美玲 +1 位作者 肖向红 马建章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1-366,共6页
1999年1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县小东林场猎杀14只狍,应用解剖学方法和湿筛法分别对狍冬季消化道形态特征及消化道内食物颗粒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狍复胃中瘤胃比例最大,占71.3±2.6%,其次为皱胃(11.5±2.2%)、瓣胃(9.7±2.... 1999年1月在黑龙江省通河县小东林场猎杀14只狍,应用解剖学方法和湿筛法分别对狍冬季消化道形态特征及消化道内食物颗粒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狍复胃中瘤胃比例最大,占71.3±2.6%,其次为皱胃(11.5±2.2%)、瓣胃(9.7±2.3%)、网胃(7.6±0.9%);瘤胃粘膜中,瘤胃前庭区(ACF)是最重要的消化和吸收部位之一,具有最大的乳突密度、乳突长度和粘膜表面扩张系数,显著高于其它区域(P<0.05),后背盲囊区(DBF)次之;网瓣口在狍食物颗粒流通中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消化道食物颗粒分布中,大颗粒食物(>1.00mm)在瘤网胃中的比例为35.06±10.76%,显著高于其在瓣胃、皱胃及其它消化道内的比例(P<0.05),而小于1.00mm的食物颗粒在瓣胃以下消化道中有明显的增加(P<0.05),1.00mm为冬季通过狍网瓣口的临界食物颗粒大小。狍为适应冬季食物营养质量下降,通过增加瘤网胃容量、缩小网瓣口来改变消化道形态而增加食物颗粒在瘤网胃内的滞留时间,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充分发酵和分解以获得更多的能量,从而产生营养适应性的季节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形态 食物颗粒分布 冬季 营养适应
下载PDF
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对冬季卧息地的选择 被引量:1
13
作者 滕丽微 刘知奇 +2 位作者 马建章 孙云龙 王磊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6-88,共3页
2009年1—3月,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并与1999年对该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期了解经过10a的保护,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对卧息地选择是否存在差异。与1999年在此保护区的研... 2009年1—3月,对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并与1999年对该保护区狍冬季卧息地选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期了解经过10a的保护,黑龙江三江自然保护区狍冬季对卧息地选择是否存在差异。与1999年在此保护区的研究结果相比,2009年冬季狍的卧息地主要为农田、隐蔽程度较低、距离水源较远、雪较浅、距离人为干扰较近、卧息地较短、窄和浅。1999年狍冬季卧息地的Fisher线性逐步判别函数F(1999)=4.063×雪深+0.644×卧息地宽+2.026×卧息地深-125.585,2009年狍冬季卧息地的Fisher线性逐步判别函数F(2009)=1.144×雪深+0.354×卧息地宽+0.294×卧息地深-14.218。逐步判别分析表明,影响冬季狍卧息地选择的因子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雪深、卧息地宽和卧息地深,判别正确率为9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地选择 逐步判别分析 典则判别函数 冬季 三江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带岭林区马鹿和狍冬季营养对策的比较 被引量:18
14
作者 陈化鹏 萧前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49-354,共6页
马鹿和狍冬季取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食各种植物的比例明显不同。马鹿的主要食物为杨、桦、柳、紫椴,狍为桦、紫椴、杨,与抱相比,马鹿对木本植物有更强的选择性。马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和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 马鹿和狍冬季取食的植物种类基本相同,但采食各种植物的比例明显不同。马鹿的主要食物为杨、桦、柳、紫椴,狍为桦、紫椴、杨,与抱相比,马鹿对木本植物有更强的选择性。马鹿对植物的选择性和植物中半纤维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狍则不存在这种关系。马鹿食物中粗蛋白和酸性洗涤木质素的含量低于狍,可消化干物质的含量高于狍。两种动物食物生态位有一定重叠,马鹿食物生态位的宽度在整个冬季大于狍。狍在冬季可能通过不同于传统理论预测的途径来获取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 营养对策 生态位
下载PDF
陕西省鹿类动物的数量估计和资源保护与利用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江廷安 郭方正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19-126,共8页
通过74个样方共55.17km2,分别对陕西分布的4种鹿类动物中的3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借助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资源贮存量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林麝(Muschusberezovski)1985年的密度是2.49&... 通过74个样方共55.17km2,分别对陕西分布的4种鹿类动物中的3种的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借助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资源贮存量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林麝(Muschusberezovski)1985年的密度是2.49±0.37只/km2,秦巴山区的资源估计贮存量为85200±10400只;1983~1984年黄麂(Muntiacusrevesi)的密度为9.80±0.75只/km2,安康地区10县黄麂资源存量为64700±4900只,年种群自然增长率为35%,适宜猎取量为13000~14000只;陕北黄土高原狍(Capreoluscapre-olus)1976年的密度为6.02±0.83只/km2,资源贮存量为81200±11200只.1981年狍的密度为5.09±0.61只/km2,资源存量为68700±8200只,狍的年种群自然增长率为38%,适宜猎取量为12000~15000只.文中对陕西省鹿类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黄麂 毛冠鹿 分布 种群 密度
下载PDF
HPLC测定驼鹿和狍雪尿肌酐及嘌呤衍生物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玮琪 姜广顺 +2 位作者 张明海 马建章 董会书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2-429,共8页
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的含量可以间接反映其营养状态。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测定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通过优化的液相色谱条件(依利特-C18(20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1mol... 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的含量可以间接反映其营养状态。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是测定反刍动物尿液中嘌呤衍生物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本文通过优化的液相色谱条件(依利特-C18(20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1mol/LKH2PO4、20%乙腈+80%0.01mol/LKH2PO4;流速1.0ml/min;柱温20℃;检测波长220nm,254nm),测定出野生驼鹿和狍雪尿中肌酐及嘌呤衍生物的含量。测定结果显示,尿囊素、肌酐、尿酸、次黄嘌呤、黄嘌呤在0.0010-0.200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9),标准品回收率均在96%-105%范围内;2006和2007年冬季在黑龙江省胜山和沾河两个林场所采集的所有驼鹿以及近三分之一的狍雪尿样本中,未检测到尿囊素的存在,所有未检测到尿囊素的驼鹿和狍雪尿样本中,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之和占嘌呤衍生物总量的20.7%-55.2%,而所有可检测到尿囊素的尿液样品中,黄嘌呤和次黄嘌呤之和占嘌呤衍生物总量的15.2%-36.1%,尿囊素占嘌呤衍生物总量的40.6%-85.6%,表明所有驼鹿和部分狍个体越冬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限制,且驼鹿和狍的营养代谢存在着种间差异。因此,这种非损伤性的测定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评估冬季鹿类动物营养状况,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动态监测,揭示出不同物种之间营养动态的差异性,并为野生有蹄类种群和生境的有效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驼鹿 雪尿 嘌呤衍生物
下载PDF
老爷岭南部狍冬季移动、卧息生境选择及其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艳华 牛莹莹 +4 位作者 周绍春 张子栋 梁卓 杨娇 鞠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6913-6923,共11页
在动物生境研究中,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是生境研究的焦点。开展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境评价,有利于深入了解动物对移动和卧息生境条件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栖息地保护计划。以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 在动物生境研究中,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是生境研究的焦点。开展移动生境和卧息生境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境评价,有利于深入了解动物对移动和卧息生境条件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栖息地保护计划。以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主要猎物物种之一——狍(Capreolus pygargus)为研究对象,于2017—2019年冬季积雪覆盖期在老爷岭南部通过随机布设28个大样方和84条用于足迹链跟踪的样线收集狍的移动点和卧息点信息,再结合近年来收集的东北虎出现点,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和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狍移动、卧息生境选择及评价研究。移动生境选择研究表明,狍在移动的过程中偏好选择坡度小、距农田距离>500 m、远离道路、居民点和低海拔或较高海拔的区域;移动生境评价分析表明,移动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为1318.16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51.28%,当加入虎活动点影响因子后,狍移动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为901.52 km^(2),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减少了31.61%。狍卧息生境选择研究表明,水源、农田、道路和雪深是影响狍卧息的关键因素,其中雪深对狍卧息生境选择的贡献率达到70.13%;卧息生境评价表明,卧息适宜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为1243.77 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48.39%,当加入虎出现点因子后,适宜生境和次适宜生境面积之和减少了61.00%,仅为485.02 km^(2)。研究认为,虎的出现对狍移动和卧息生境选择均产生影响,虎的活动及捕食行为可能会减少狍的活动范围和频次,狍远离虎活动区域卧息休息,压缩了狍适宜卧息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狍(capreolus pygargus)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 广义可加模型 最大熵模型 生境选择 生境评价
下载PDF
匈牙利平原环境中狍的集群行为(英文) 被引量:1
18
作者 鲍伟东 SOLT Szabolcs +1 位作者 LEHOCZK Robert CSNYI Sándor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6-160,共5页
2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利用直接观察法对匈牙利平原农田环境中狍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平均群体数量在寒冷的秋冬季节较大 ,最大群体数量也具有类似的变动趋势 ,2 0 0 3年 2月最大群体有 92 - 94只 ,并保持集群长达 2 0... 20 0 2年 4月至 2 0 0 3年 4月利用直接观察法对匈牙利平原农田环境中狍的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平均群体数量在寒冷的秋冬季节较大 ,最大群体数量也具有类似的变动趋势 ,2 0 0 3年 2月最大群体有 92 - 94只 ,并保持集群长达 2 0d ,在冷季以大于 5只的群体所占百分比较高。 2 0 0 2年 4月和 2 0 0 3年 3月集群开始解散 ,雄性个体在 2 0 0 2年 6、 7月的交配期独居或保持家庭小群 ,雌性主要与幼体构成家庭群。生活在小片林地的群体数量小于农田群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 农田 平原 数量 繁殖生理 幼体 秋冬季节 集群行为 寒冷 家庭
下载PDF
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狍春季的卧息地利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覃雪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9-1183,共5页
2007年春季,在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对狍卧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发现52个狍的卧息地,同时设置93个对照地。资源选择指数结果表明,狍偏好阔叶林,利用中上坡位,喜欢阳坡和半阴半阳坡,选择水源距离适中,偏爱远离人为干扰的卧息地。逐步... 2007年春季,在天津八仙山自然保护区对狍卧息地利用进行了研究。共发现52个狍的卧息地,同时设置93个对照地。资源选择指数结果表明,狍偏好阔叶林,利用中上坡位,喜欢阳坡和半阴半阳坡,选择水源距离适中,偏爱远离人为干扰的卧息地。逐步判别分析结果显示,灌木盖度、隐蔽度、灌木高度、郁闭度、灌木距离和坡度是判别卧息地和对照地的关键因子,即为影响其卧息地利用的主要因子,判别正确率为98.1%。作为生性胆怯易惊的偶蹄类,具有隐蔽条件较好[灌木盖度适中(转换后为16.77±1.07°)、隐蔽度高(29.54±1.47m)、灌木高度稍高(1.22±0.05m)]的地点是狍适宜的卧息地,以逃避捕食者;与此同时,卧息地较舒适[郁闭度低(转换后为5.48±0.31°)、灌木距离较远(2.99±0.13m)、坡度小(2.11±0.09°)],以利于怀孕母狍呼吸与活动,反映其繁殖期生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息地利用 八仙山自然保护区 春季
下载PDF
气候因素对狍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20
作者 刘艳华 贾竟波 张明海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70-74,共5页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测定了6个狍(Capreolus Pygargus)种群的分子遗传特征。遗传分析表明:狍迎春种群具有较低的单倍型多样性(H=0.622±0.138)和核苷酸多样性(π=0.386±0.00383),图强种群具有较高...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析测定了6个狍(Capreolus Pygargus)种群的分子遗传特征。遗传分析表明:狍迎春种群具有较低的单倍型多样性(H=0.622±0.138)和核苷酸多样性(π=0.386±0.00383),图强种群具有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H=0.857±0.044)和核苷酸多样(π=2.580±0.01914),Taiima’sD和FuandLi’sD值检测结果表明这6个狍种群相对于中性进化的歧异度并没有明显的偏离(P〉0.1):相关性分析表明:狍遗传多样性与纬度(r=0.770)和海拔(r=0.719)呈著正相关,与年平均气温(r=-0.519)和无霜期(r=-0.652)呈显著负相关,与经度(r=-0.258)和年平均降水量(r=.0.205)呈显著的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狍(capreolus pygargus) 粪便DNA 遗传多样性 生态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