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执着的反叛者:约翰·克利斯朵夫
1
作者 刘春智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0,共5页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优秀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真诚、愤世嫉俗、努力奋斗,具有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执着的反叛者。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的成功塑...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优秀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正直、善良、真诚、愤世嫉俗、努力奋斗,具有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执着的反叛者。约翰·克利斯朵夫形象的成功塑造,既丰富了读者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诠释,又加深了对文学审美的感知,也提升了对生命意义的体验,使之具有典型意义、现实意义、教育意义和时代意义的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克利斯朵夫 罗曼·罗兰 反叛者
下载PDF
《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约翰·克里斯朵夫的人物形象分析
2
作者 罗忆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10期6-10,共5页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历经20余年的苦心创作,在20世纪初期出版了一本震惊世界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该部作品是一部伟大的、影响世界的现实主义小说。主人公克里斯朵夫也深深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他身上所蕴含的精... 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历经20余年的苦心创作,在20世纪初期出版了一本震惊世界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该部作品是一部伟大的、影响世界的现实主义小说。主人公克里斯朵夫也深深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他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和道德之光,无一不凸显作者的价值追求和对现世的希望。克里斯朵夫的行为和举动,以及他的思考活动都在表现其英雄主义,旨在冲破旧社会的精神枷锁,解放人们对自我的思考,鼓励人们追求人生价值,激发了那一时期人们对信念的无限追求和内在感悟。该文通过对约翰·克里斯朵夫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反观我们的现实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翰·克里斯朵夫 人物形象 罗曼·罗兰 内在精神 人道主义 英雄主义
下载PDF
斗士与解剖师——约翰·克利斯朵夫掠影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欣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25-128,共4页
自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被傅雷先生翻译出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为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艺术形象所感奋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这一艺术形象在以下两方面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一是其为艺术而战的大无畏精神,一... 自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被傅雷先生翻译出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为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一艺术形象所感奋已是不争的事实。笔者认为,这一艺术形象在以下两方面闪烁着夺目的光彩:一是其为艺术而战的大无畏精神,一是其对人类灵魂的无情的理性解剖。今天,重新审视这一艺术形象,对纠正以往的认识偏颇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斗士 解剖师 精神 解剖
下载PDF
墙里开花墙外香——梁宗岱自译诗歌《晚祷(二)》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永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119-127,160,共10页
梁宗岱与法国文豪保罗·瓦莱里和罗曼·罗兰的亲密交往,是中法文学、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两国人民一直津津乐道。那么,梁宗岱是如何得到两位大师认可的?随着新史料的发掘,一首小诗的作用凸显出来,这就是他翻译的自己的诗歌... 梁宗岱与法国文豪保罗·瓦莱里和罗曼·罗兰的亲密交往,是中法文学、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两国人民一直津津乐道。那么,梁宗岱是如何得到两位大师认可的?随着新史料的发掘,一首小诗的作用凸显出来,这就是他翻译的自己的诗歌《晚祷(二)》,这首译诗同时得到两位大师的高度赞扬。国内对梁宗岱的外译汉研究颇多,却忽视了他的汉译外,特别是他的自译,比如这首诗。他其实是第一个从事自译的现代诗人,而且还是译为英、法两种语言。通过详细考辨该诗的翻译、发表情况,并进行文本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探析他自译的动机、策略及文化背景,以及该诗获得成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宗岱 自译 晚祷 保罗·瓦莱里 罗曼·罗兰
下载PDF
关于黑塞与托马斯·曼及罗曼·罗兰之间的交往 被引量:1
5
作者 夏光武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9-74,共6页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及罗曼.罗兰之间的交流较少被国内学界提及,本文经由分析他们之间的书信交流着手,进而了解到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间虽然较迟,不过个性和作风都有差异的三人之间并无攀附。他们能够长期保持联系的主因,在于... 赫尔曼.黑塞与托马斯.曼及罗曼.罗兰之间的交流较少被国内学界提及,本文经由分析他们之间的书信交流着手,进而了解到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间虽然较迟,不过个性和作风都有差异的三人之间并无攀附。他们能够长期保持联系的主因,在于三人在各自的信念上从事着文学的创作,而且他们都拥有相似的人生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塞 托马斯·曼 罗曼·罗兰 交往
下载PDF
罗曼·罗兰在中国的三重投影
6
作者 涂慧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7,共9页
在跨文化传播与跨语际实践中,罗曼·罗兰在中国的接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呈现出充满意识形态纠葛、文学艺术魅力和主体接受传统的多重面向。20世纪中国罗兰百年接受史主要存在意识形态批评、文体结构批评和历史文化批评三种... 在跨文化传播与跨语际实践中,罗曼·罗兰在中国的接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呈现出充满意识形态纠葛、文学艺术魅力和主体接受传统的多重面向。20世纪中国罗兰百年接受史主要存在意识形态批评、文体结构批评和历史文化批评三种批评形态。在不同批评形态和时代主流话语的综合制约下,中国学界在不同时期建构出不同的作家面向、人物形象和文本空间,经由重要报刊和评论文本表达着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其中,作家评价经历了从冷遇到热捧的转变,人物形象经历了从钟爱到否定的嬗变,文本研究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流变,由此形成罗曼·罗兰在中国的三重投影。决定罗兰在中国接受态势的主要原因,虽有作家思想与作品内涵的影响,更多在于时局演变与诗学嬗变。中国学界与罗兰之间多元的价值考量与动态的阐释空间,表现出选择与疏离、认同与拒斥、正读与误读等价值取向,折射出不同时期中国学人的社会心态与思想状况。这既受中国社会态势、中法文化关系、文化传统特点以及时代主流话语等因素的强力规训,又与不同时期的知识体系与问题意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意识形态批评 文体结构批评 历史文化批评 知识体系
下载PDF
是手法,是冷漠,还是对爱的确信?——对艺术理论“陌生化手法”的意义探讨
7
作者 裴亚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8,194,共5页
本文介绍了陌生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以及在中国学术界的部分误读,同时以意大利美学家马里奥·佩尔尼奥拉的观点为基础,介绍了在文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中对"陌生化"理论新解。但是本文认为,只有回到托尔斯泰,回到这被认为最初... 本文介绍了陌生化理论的基本含义以及在中国学术界的部分误读,同时以意大利美学家马里奥·佩尔尼奥拉的观点为基础,介绍了在文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中对"陌生化"理论新解。但是本文认为,只有回到托尔斯泰,回到这被认为最初启发了"陌生化"理论之产生的作家和作品那里,我们才能意识到,陌生化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也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理论,而是一种用艺术的手法表达对世界之爱的"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理论 陌生化 马里奥·佩尔尼奥拉 托尔斯泰
下载PDF
一种舶来话语的在地化历程——论《银星》杂志的“新英雄主义”影剧观 被引量:1
8
作者 赵轩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96-105,共10页
《银星》于1926 年前后鼓吹之“新英雄主义”影剧,一度被认为是罗曼 罗兰人道主义的中国化产物,但这一理念经历了相对曲折的在地化历程。《银星》受北伐革命的战火形势影响,在对“新英雄主义”的阐释中附加了更多关于革命狂热与领袖崇... 《银星》于1926 年前后鼓吹之“新英雄主义”影剧,一度被认为是罗曼 罗兰人道主义的中国化产物,但这一理念经历了相对曲折的在地化历程。《银星》受北伐革命的战火形势影响,在对“新英雄主义”的阐释中附加了更多关于革命狂热与领袖崇拜的话语意蕴,并将其与“平民影剧”运动相结合,投射出“群己之辩”的传统文化内涵。然而,此时的影评人投机党派政治、固守文化精英身份,使得“新英雄主义”影剧论丧失了电影批评应有的艺术诉求,更消解了其发动民众的社会功利目的,最终沦为空洞的口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英雄主义”影剧 《银星》 罗曼罗兰 “群己之辩”
下载PDF
河水与两岸——论约翰·克利斯朵夫生命力在世俗情感影响下的生成 被引量:2
9
作者 胡羽佳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塑造了一位极具生命力的音乐家形象。本文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力与种种世俗情感的关系比作河水与两岸的关系,由此探讨主人公生命力的成因及发... 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塑造了一位极具生命力的音乐家形象。本文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力与种种世俗情感的关系比作河水与两岸的关系,由此探讨主人公生命力的成因及发展变化的过程。本文首先由克利斯朵夫的亲情关系溯源,接着归纳了克利斯朵夫生命力骤升时期的情感关系,最后着重探讨了情感关系对于克利斯朵夫生命潜流趋于平稳,最终缓缓归入大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约翰·克利斯朵夫 生命力 世俗情感
下载PDF
暗夜行路,天又黎明——浅论《约翰·克里斯朵夫》与东西方美学融合 被引量:1
10
作者 冰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11-12,共2页
本文试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的西方美学和艺术观,傅雷译介到中国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以及译介过程中所体现的东西方美学差异作简单论述。
关键词 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朵夫》 艺术 美学
下载PDF
欧阳予倩戏剧理论与实践中的法国元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宫宝荣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5-143,共9页
欧阳予倩作为我国话剧艺术的先驱,在其20世纪上半期的戏剧生涯中,广泛吸收外国戏剧营养以丰富自己,其中又以法国戏剧为最。本文从其参加春柳社的早期演出、回国后开展的介绍与评论法国戏剧、创办民众戏剧社等一系列活动,论述了法国戏剧... 欧阳予倩作为我国话剧艺术的先驱,在其20世纪上半期的戏剧生涯中,广泛吸收外国戏剧营养以丰富自己,其中又以法国戏剧为最。本文从其参加春柳社的早期演出、回国后开展的介绍与评论法国戏剧、创办民众戏剧社等一系列活动,论述了法国戏剧在欧阳予倩戏剧理论与实践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重点剖析了罗曼·罗兰及其民众戏剧的显性影响和安托万自由剧团以及卜留的隐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予倩 法国戏剧 罗曼·罗兰 民众戏剧 卜留
原文传递
罗曼·罗兰思想在民国时期的阐释演变
12
作者 涂慧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根据社会状况和阅读期待的不同,罗曼·罗兰思想在民国时期的阐释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特色鲜明的阶段。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赞赏罗曼·罗兰的独立精神,认同其和平主义思想;1930年代高扬作家的战斗精神,反思其和平主义思想;1940年... 根据社会状况和阅读期待的不同,罗曼·罗兰思想在民国时期的阐释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特色鲜明的阶段。1920年代中国知识界赞赏罗曼·罗兰的独立精神,认同其和平主义思想;1930年代高扬作家的战斗精神,反思其和平主义思想;1940年代则开始质疑其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挖掘其普罗大众思想。就宏观态势而言,三个阶段之间有一脉相承的一致性和前后关联的逻辑性,即人道主义关怀与和平主义诉求是罗兰贯穿至终的思想内核,是作家自由独立、战斗精神和个人主义思想的底色和基础。三个阶段之间又有细微隐蔽的差异性和前后转化的变异性,即罗兰思想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自由独立、战斗精神和个人主义是作家思想的三个向度。罗曼·罗兰思想在民国时期的阐释演变,受到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思潮和时代话语的直接影响与强力规训,显示出比较明显的政治批评功能和意识形态倾向,具有比较强烈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曼·罗兰 民国时期 阐释演变 独立精神 个人主义
原文传递
盛成:20世纪中法文化对话中的重要见证人——兼谈盛成与瓦莱里和罗曼·罗兰的交往 被引量:1
13
作者 胥弋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0-80,共11页
盛成的传奇人生及其生动的著作,展现的是20世纪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程和中法文化交流的历史。本文通过盛成留法最后几年的经历,来介绍他与法国文人罗曼·罗兰和瓦莱里的关系,以及他的法文著作《我的母亲》创作出版的过程。
关键词 盛成和瓦莱里 罗曼·罗兰 我的母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