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古学、历史学视野下的先秦陇西戎族地望研究
1
作者 管金蓉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15-123,共9页
戎族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部族,对先秦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陇西地区则是先秦时期戎族生活过的一个重要区域。通过梳理历史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资料分析可知,东周时期的陇西戎族主要有狄(翟)戎、豲戎、邽戎、冀戎、绵诸戎等,其活动范围在今... 戎族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部族,对先秦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陇西地区则是先秦时期戎族生活过的一个重要区域。通过梳理历史文献记载并结合考古资料分析可知,东周时期的陇西戎族主要有狄(翟)戎、豲戎、邽戎、冀戎、绵诸戎等,其活动范围在今甘肃天水、定西等地。具体来说,翟戎主要在定西临洮内,豲戎在定西陇西县内,冀戎在天水甘谷县内,邽戎在天水市区一带,绵诸戎在天水市清水县附近。对应考古发现,则马家塬、王洼、刘坪、长沟墓地可能与绵诸戎有关,墩坪、吴家门、张家岭墓地的族属可能是豲戎,毛家坪B组与冀戎有关。遗憾的是翟戎、邽戎目前并未发现能够与之对应的考古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西 戎族 东周
下载PDF
试析诸葛亮的民族政策思想——“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2
作者 史成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100-104,共5页
和抚怀柔是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民族思想的核心思想,其民族政策思想集中体现在蜀汉民族政策当中。针对南中少数民族,诸葛亮坚持攻心为上、心战为上的指导思想:采取了调整郡县设置,以削弱地方大姓、夷王的势力;推行夷汉... 和抚怀柔是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民族思想的核心思想,其民族政策思想集中体现在蜀汉民族政策当中。针对南中少数民族,诸葛亮坚持攻心为上、心战为上的指导思想:采取了调整郡县设置,以削弱地方大姓、夷王的势力;推行夷汉官吏交流制度,以加强蜀汉政权对南中的管理;重视先进经济文化传播,以推动南中经济社会发展;因俗而治,以笼络南中各少数民族等措施。而对西部、西北少数民族,也是怀柔和抚与军事镇压两手并用。诸葛亮开明的民族思想和切合实际的民族政策,对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蜀汉政权的巩固有着积极意义。诸葛亮"和抚怀柔"民族政策思想对当下处理民族和民族问题仍不乏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葛亮 蜀汉 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
下载PDF
中华历史上民族关系中需要辨析澄清的几个重要问题
3
作者 陈玉屏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左"的氛围日渐浓烈的情况下,我们对民族关系历史记忆建构中出了不少问题,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当认真梳理和辨析澄清。其中,如何认识"华夷之辨"和"夷夏大防"、如何认...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左"的氛围日渐浓烈的情况下,我们对民族关系历史记忆建构中出了不少问题,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应当认真梳理和辨析澄清。其中,如何认识"华夷之辨"和"夷夏大防"、如何认识"尊王攘夷"、如何认识"戎狄豺狼"之说、如何认识贾谊提出的"首足"论这几个对现实民族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的问题,均需要密切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作出正确的解读和实事求是的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华夏民族 戎狄民族 辨析
下载PDF
秦戎关系再议——以陇右秦墓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格侠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3期104-109,共6页
秦人早在陇右建国之初,就与居住在这里的戎人有着密切的交往。除长达几百年的战争方式之外,还有互相之间的互通婚姻与和睦相处。礼县圆顶山秦墓带有草原文化特色的随葬品的发现,说明此时秦人已经吸收了西戎特别是犬戎文化特色。同时清... 秦人早在陇右建国之初,就与居住在这里的戎人有着密切的交往。除长达几百年的战争方式之外,还有互相之间的互通婚姻与和睦相处。礼县圆顶山秦墓带有草原文化特色的随葬品的发现,说明此时秦人已经吸收了西戎特别是犬戎文化特色。同时清水刘坪的绵诸戎或豲戎一支、马家塬墓地的义渠戎也吸收了秦文化特点。正是秦人与西戎诸支的不断互动与文化吸收才造就了以后能够不断东扩和统一中国的秦文化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右 秦墓 秦戎关系
下载PDF
郭家崖东周秦墓姜戎文化因素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马金磊 王颢 田原曦 《文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65,109,共7页
郭家崖秦墓地是一处与居址共存的大型墓地。北区共发掘的37座秦墓葬时代为战国,除一座为南北向外,其它全为东西向布局。可分为竖穴土坑墓与洞室墓两大类。葬具比较简单,多数为一棺,部分为只有盖板,没有边板的立柱框架棺椁结构,还有瓮棺... 郭家崖秦墓地是一处与居址共存的大型墓地。北区共发掘的37座秦墓葬时代为战国,除一座为南北向外,其它全为东西向布局。可分为竖穴土坑墓与洞室墓两大类。葬具比较简单,多数为一棺,部分为只有盖板,没有边板的立柱框架棺椁结构,还有瓮棺。葬式除2座不清、1座未发现遗骨外,其余全为屈肢葬式。随葬器物比较简单,以陶器为大宗。陶釜最为常见,以往常见的大喇叭口罐与陶豆、陶簋不见出现。M36、M41出土的2件戎式高领袋足鬲最为典型,属于姜戎文化序列,与M8出土的秦式弧裆鬲反映的完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这类鬲分布区域与时代特征十分突出,是探讨先周时期羌戎文化与周、秦文化渊源关系的重要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家崖秦墓 高领袋足鬲 姜戎文化
下载PDF
拉戎卓:一个分化与整合的村际关系研究——以隆务河流域的曲麻村、噶日村为例
6
作者 完德才让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拉戎卓"是存在于热贡地区的一种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部落社会单元。农牧区社会的分化、转型与开放打破了拉戎卓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弱化了其部落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本文以热贡曲麻村拉戎卓的田野调研为基础,从... "拉戎卓"是存在于热贡地区的一种结构完整、功能完备的部落社会单元。农牧区社会的分化、转型与开放打破了拉戎卓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和经济基础,弱化了其部落内部的沟通与交流。本文以热贡曲麻村拉戎卓的田野调研为基础,从社会组织、经济、宗教信仰三个层面探讨了拉戎卓的由来、发展、现状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祭祀圈理论解读了"拉戎卓圈",以便理解和认识传统农牧区社会关系的历史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麻部落 卡让基地 拉戎卓圈 部落认同
下载PDF
论商周时期晋陕地区的金耳饰
7
作者 王少迟 《草原文物》 2019年第2期52-62,共11页
青铜时代,在中国北方分布着不同类型的金属耳饰,主要有单环状、弹簧状、珥状和喇叭状等(图一)。关于它们的研究,林沄先生认为喇叭口形耳环也是从哈萨克斯坦经新疆传人北方长城地带的,在北方长城地带的东部一直延续到西周早期,多有金质的... 青铜时代,在中国北方分布着不同类型的金属耳饰,主要有单环状、弹簧状、珥状和喇叭状等(图一)。关于它们的研究,林沄先生认为喇叭口形耳环也是从哈萨克斯坦经新疆传人北方长城地带的,在北方长城地带的东部一直延续到西周早期,多有金质的,成为一种有代表性的传统装饰品。并且指明,珥状金耳饰可以作为山西境内的“绥德—石楼类型青铜文化”也属于李家崖文化的间接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陕地区 商周金耳饰 李家崖文化 戎狄东迁
下载PDF
合作与竞争——新疆南部维汉农民的生产交往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晓霞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6-69,55,共15页
本文通过对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农民和汉族农民在包地、用水、请工、技术学习几方面交往盼描述与分析,说明维汉农民在生产中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并讨论利益对族际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南疆 维汉农民 生产交往
原文传递
论蜀汉“西和诸戎,南抚夷越”之策 被引量:9
9
作者 白翠琴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2年第4期2-13,共12页
建安十二年 (2 0 7)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之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大量历史事实 ,详细论述了蜀汉对周边及境内少数民族这种和抚为主、辅以武功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效果 ,并对其中一些悬而未... 建安十二年 (2 0 7)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之策。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大量历史事实 ,详细论述了蜀汉对周边及境内少数民族这种和抚为主、辅以武功政策的具体内容及实施效果 ,并对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提出自己的新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历史事实 诸葛亮 《隆中对》 建安 具体内容 少数民族 探索 基础 见解
原文传递
春秋中期北方部族融入华夏国家的精神历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葆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56-161,共6页
鲁国境内的戎人在中原腹地,显示出自在的精神状态。来自北方的戎狄部族,自由出入日渐懈怠的华夏国家,周襄王出动狄人部队对付兄弟之国,足见当时戎狄部族的精神渗透力。春秋中期,在晋国的主持下,戎人与华夏各国在欑函会见,从而结束了春... 鲁国境内的戎人在中原腹地,显示出自在的精神状态。来自北方的戎狄部族,自由出入日渐懈怠的华夏国家,周襄王出动狄人部队对付兄弟之国,足见当时戎狄部族的精神渗透力。春秋中期,在晋国的主持下,戎人与华夏各国在欑函会见,从而结束了春秋前期北方部族在华夏世界主动进攻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戎人 狄人 欑函会见 精神
原文传递
《春秋·庄公三十二年》伐邢之“狄”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怀通 《中原文物》 2001年第3期23-27,共5页
《春秋》所载伐邢之“狄”应为商人。在邢国墓葬考古中,发现有“毁墓”现象,由年代和情势判断,只能是对邢有“亡国”之恨的商人所为。狄也叫戎。戎在金文中写作“■”,最初是商王小乙之子“子■’的氏族徽志。这个氏族一部分居于王... 《春秋》所载伐邢之“狄”应为商人。在邢国墓葬考古中,发现有“毁墓”现象,由年代和情势判断,只能是对邢有“亡国”之恨的商人所为。狄也叫戎。戎在金文中写作“■”,最初是商王小乙之子“子■’的氏族徽志。这个氏族一部分居于王畿北境,今河北新乐一带,负守土之责。周公东征后逃匿太行山中。狄也作翟。翟,《说文》云“山雉尾长者”,《赵世家》云“子姓”。图腾和族姓皆与商人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氏族 东征 墓葬考古 商王 邢国 《春秋》 年代 王畿 现象 周公
原文传递
楚简《容成氏》新识
12
作者 王坤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4,共8页
《容成氏》古氏部分根据历史发展和治世境界将上古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简35B缺字部分所记可能为一组时代晚于容成氏等氏族的古氏。所述尧事说的是尧从百里之地渐王天下的过程,所述汤事对相关文献记载多有补充,可以证明"三朡&qu... 《容成氏》古氏部分根据历史发展和治世境界将上古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简35B缺字部分所记可能为一组时代晚于容成氏等氏族的古氏。所述尧事说的是尧从百里之地渐王天下的过程,所述汤事对相关文献记载多有补充,可以证明"三朡"非桀逃亡所经地。所记舜设官分职与《周礼》"六官"不同系统而又有密切联系,所记"禹政"与《礼记·王制》中的理想制度密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典籍形成过程中的复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成氏 古史传说 古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