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timal root system strategies for desert phreatophytic seedlings in the search for groundwater 被引量:2
1
作者 LI Changjun ZENG Fanjiang +4 位作者 ZHANG Bo LIU Bo GUO Zichun GAO Huanhuan TIYIP Tashpolat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4期462-474,共13页
Desert phreatophytes are greatly dependent on groundwater, but how their root systems adapt to different groundwater depths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the present study, shoot and root growths of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Desert phreatophytes are greatly dependent on groundwater, but how their root systems adapt to different groundwater depths is poorly understood. In the present study, shoot and root growths of Alhagi sparsifolia Shap. seedlings were studied across a gradient of groundwater depths. Leaves, stems and roots of different orders were measured after 120 days of different groundwater treatment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pth of soil wetting front and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s were highly controlled by groundwater depths. The shoot growth and biomass of A. sparsifolia decreased, but the root growth and rooting depth increased under deeper groundwater conditions. The higher ratios of root biomass, root/shoot and root length/leaf area under deeper groundwater conditions implied that seedlings of A. sparsifolia economized carbon cost on their shoot growths. The roots of A. sparsifolia distributed evenly around the soil wetting fronts under deeper groundwater conditions. Root diameters and root lengths of all orders were correlated with soil water availabilities both within and among treatments. Seedlings of A. sparsifolia produced finer first- and second-order roots but larger third- and fourth-order roots in dry soil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oot systems of desert phreatophytes can be optimized to acquir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maximize seedling growth by balancing the costs of carbon g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phreatophytes root system strategy groundwater depth soil water biomass partition
下载PDF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Root Systems of Four Forage Legume Speci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n Loess Plateau,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Zhang Jianquan Zhang Jiyu +2 位作者 Wang Yanrong Xie Wengang Li Juncheng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4年第4期165-169,共5页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four forage legumes species of Medicago sativa,Onobrychis viciifolia,Lotus corniculatus and Galega officinalis were determined,including plant height,above-ground biomass per unit area,tiller... Production performance of four forage legumes species of Medicago sativa,Onobrychis viciifolia,Lotus corniculatus and Galega officinalis were determined,including plant height,above-ground biomass per unit area,tillers per unit area,fertile tillers per unit area,shoot /leaf ratio and fresh /dry matter weight ratio,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root systems in 0- 100 cm soil layers with 10 cm interval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boveground fresh biomass(4 a and 5 a) of four forage legumes species successively were L. corniculatus 】 M. sativa 】 O. viciifolia 】 G. officinalis. The average plant heights in two years successively were O. viciifolia 】 M. sativa 】 G. officinalis 】 L. corniculatus. Tillers per unit area of four forage legume species in two years successively were M. sativa 】 L. corniculatus 】 O. viciifolia 】 G. officinalis. Fertile tillers per unit area in two years were O. viciifolia 】 M. sativa 】 L. corniculatus 】 G. officinalis. Average shoot /leaf ratio in two years were G. officinalis 】 M. sativa 】 O. viciifolia 】 L. corniculatus. Average moisture contents of four forage legume species in two years successively were G. officinalis 】 L. corniculatus 】 M. sativa = O. viciifolia.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ot systems of four forage legumes species in 0- 100 cm soil layers were as follows: the root weights of M. sativa in 0- 40 cm soil layers accounted for about 98. 3% of total root weight,that of O. viciifolia in 0- 30 cm soil layers was 85. 8%,that of L. corniculatus in 0- 10 cm soil layers was 80%,and that of G. officinalis in 0- 40 cm soil layers was 81. 4%.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L. corniculatus was suited to plant in slighter degraded pasture to control water and soil erosion in early stage,G. officinalis with strong lateral roots was adapted to degraded grassland in the Loess Plateau where soil nutrient was poor,while O. viciifolia and M. sativa with potentially strong main root were fit for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in the losses plateau for long te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ess Plateau Forage legumes biomass Production performance root system Soil conservation
下载PDF
播期推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及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张超 张鹏 +7 位作者 杨喆 孙红春 祝令晓 张科 张永江 白志英 刘连涛 李存东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93,共13页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适期播种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威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播期(4月15日)和推迟播期(5月1日)2个处理,分析推迟播期对棉花品... 【目的】研究推迟播期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特征和产量的影响,为黄河流域棉区棉花适期播种提供依据。【方法】2022―2023年在河北农业大学威县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设置常规播期(4月15日)和推迟播期(5月1日)2个处理,分析推迟播期对棉花品种冀农大23号的根系分布、根系生长速率、根冠比、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播期相比,推迟播期条件下,棉花根系长度和生物量的最大增长速率分别增加2.92~5.35 cm·d^(-1)和0.40~0.76 mg·d^(-1);深层土壤中棉花根系占比提高,其中30~60 cm土层根系长度占比和根系生物量占比分别增加2.99~3.55百分点和3.94~4.42百分点;生育后期棉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根冠比无明显差异;根系载荷能力显著降低6.43%~17.69%;2022年籽棉产量无显著差异,2023年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分别显著增加9.72%和7.66%。相关分析表明,0~60 cm土层根长密度、0~60 cm土层根系生物量密度、根系生物量最大增长速率和30~60 cm土层根系长度占比均与籽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黄河流域棉区推迟播期(5月1日)可通过提高棉花根系生长速率、深层土壤中根系长度和根系生物量的占比,增强根系吸收功能以保障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促进棉花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推迟播种 根系 根长 生物量 根冠比 产量
下载PDF
施肥对湿地松林分根系生物量的影响
4
作者 刘乐平 熊维 +1 位作者 范玟 张秀娟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20-23,共4页
为了探讨土壤资源有效性对根系生物量与分配的影响,本研究以11 a生湿地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地施氮肥和磷肥处理,分析湿地松根系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施氮肥+磷肥会明显增加湿地松的土壤根系生物量,在距离树体30~100 cm时,土壤表层的... 为了探讨土壤资源有效性对根系生物量与分配的影响,本研究以11 a生湿地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地施氮肥和磷肥处理,分析湿地松根系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施氮肥+磷肥会明显增加湿地松的土壤根系生物量,在距离树体30~100 cm时,土壤表层的根系总生物量较CK增加23%~35%,土壤亚表层增加21%~48%,其中土壤表层根系总生物量低于土壤亚表层,这主要由于土壤资源有效性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与外界环境条件不同;随着施氮肥+磷肥使湿地松根系生物量的增加,根系不断生长,其根系总根长、总根投影面积和总根表面积也会增加。因此,施用氮肥+磷肥能增加湿地松根系生物量,发挥土壤资源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施肥 根系 生物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紫花苜蓿品种间根系发育能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1
5
作者 郭正刚 张自和 +2 位作者 肖金玉 侯扶江 陆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8期1007-1012,共6页
研究了 9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根系的发育能力 .结果表明 ,紫花苜蓿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距地表 10~ 2 0cm的主根段 ,5 0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 ,品种间侧根发生总数以Sandili和Ameristand 2 0 1最大 ,陇东苜蓿最低 ;品种... 研究了 9个紫花苜蓿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根系的发育能力 .结果表明 ,紫花苜蓿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距地表 10~ 2 0cm的主根段 ,5 0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 ,品种间侧根发生总数以Sandili和Ameristand 2 0 1最大 ,陇东苜蓿最低 ;品种间根系体积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 ,除Sandili,Amerigraze 4 0 1,Ameristand 2 0 1在土壤 2 0~ 30cm层的根系体积和生物量大于 10~ 2 0cm层的根系体积和生物量外 ,其余品种表现为从土壤表层到深层逐次递减 ;品种间根系生物量以Ameristand 2 0 1最大 ,为 170 .5 4 g ,陇东苜蓿最低 ,仅为 38.2 5 g ,是Ameristand 2 0 1的 2 2 .4 % ;品种占有的地下资源空间Ameristand 2 0 1和Sandili较大 ,陇东苜蓿最小 .经聚类分析 ,参试的 9个品种可分为 3类 ,其中Sandili,Amerigraze 4 0 1和Ameristand 2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丘陵沟壑区 紫花苜蓿 品种 发育能力 根系
下载PDF
不同刈割强度对牧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2
6
作者 章家恩 刘文高 +2 位作者 陈景青 施耀才 蔡燕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40-1744,共5页
研究了不同刈割强度对牧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刈割可提高牧草地上部植株的再生能力.刈割后牧草再生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变化不大,而叶绿素a/b比值有所增加,轻刈割和重刈割的牧草叶绿素a/b比值分别增至1.59∶1和1.5... 研究了不同刈割强度对牧草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刈割可提高牧草地上部植株的再生能力.刈割后牧草再生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变化不大,而叶绿素a/b比值有所增加,轻刈割和重刈割的牧草叶绿素a/b比值分别增至1.59∶1和1.52∶1、不刈割为1.22∶1,有利于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与不刈割处理相比,在刈割初期,重刈割处理下柱花草根系总长、总表面积和平均直径分别下降了54.9%、66.5%和27.2%,根系活力显著下降;但在中后期,刈割处理的牧草地下部根系形态指标活力可恢复到更高的水平.从一年两次收获的累计生物量来看,以轻刈割最高,为3 179.8 g.m-2,重刈割次之,为3 006.1 g.m-2,不刈割最低,为2 936.98 g.m-2,说明一年两次刈割可以提高牧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 牧草 生理生态 根系 生物量
下载PDF
不同紫花苜蓿品种根系发育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万素梅 胡守林 +3 位作者 黄勤慧 王龙昌 赵书珍 胡建宏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048-2052,共5页
研究了1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在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根系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根系体积、侧根数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差异显著,在土壤中从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侧根的发生部位受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占0~50cm土层根系... 研究了12个国内外紫花苜蓿品种在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根系的发育能力.结果表明,根系生物量、根系体积、侧根数在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差异显著,在土壤中从表层到深层逐渐递减;侧根的发生部位受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占0~50cm土层根系生物量66.5%的根系集中分布在0~20cm土层中.而侧根发生的主要部位在0~20cm的主根段,40cm以下没有侧根发生.通过聚类分析,可把12个紫花苜蓿品种分为3类,其中WL-323ML、西香、苜蓿王、巨人在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根系发育好,具有较强的根系发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根系发育能力 侧根 根系生物量
下载PDF
土壤水分亏缺对春小麦根系干物质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0
8
作者 郭安红 魏虹 +1 位作者 李凤民 赵松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79-184,共6页
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实验,实施光、温自动控制,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春小麦根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3个处理是春小科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土壤水分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30%,60%,90%,实验结果表明,在四叶一心-抽穗开花期... 在人工气候室中进行实验,实施光、温自动控制,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春小麦根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3个处理是春小科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土壤水分分别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30%,60%,90%,实验结果表明,在四叶一心-抽穗开花期间,3个处理气孔阻力逐渐降低,光合速率蒸腾速度逐渐上升,其中,中等水分条件下蒸腾速率明显低于充分供水,而光合速率则接近或显著高于是。抽一开花期,下层以根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根系 干物质分配 根信号 水分利用
下载PDF
芒萁生物量分布特征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迎春 刘琪璟 +2 位作者 汪宏清 马泽清 徐雯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05-711,共7页
以花岗岩和紫色砂页岩典型丘陵区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其生物量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各样方间总生物量变化不大,生境条件是影响芒萁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分配的重要因素,自坡上到坡下... 以花岗岩和紫色砂页岩典型丘陵区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了其生物量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各样方间总生物量变化不大,生境条件是影响芒萁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分配的重要因素,自坡上到坡下,地上生物量升高,地下生物量降低;芒萁叶生物量模型,以展幅的乘积(D1·D2)和株高(H1)为自变量建立的多元线性方程的相关性最好;芒萁根系集中分布在0~4cm的土层内,其中1cm附近最为集中,但砂土堆积导致其分布加深并成层分布;芒萁活根状茎长度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与根系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芒萁是南方山区既经济又有效的水土保持植物,应大力加强保护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萁 根系 生物量 水土保持 生态恢复
下载PDF
天然更新的檫木林根系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朱慧 洪伟 +2 位作者 吴承祯 柳江 何东进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35,共5页
通过对样木的测定,运用幂函数、线性以及多元回归等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福建省建阳市天然更新的檫木〔Sassafrastsumu(Hemsl.)Hemsl.〕林根系部分生物量同地上部分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檫木林根系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全树、枝条及... 通过对样木的测定,运用幂函数、线性以及多元回归等模型进行拟合,研究了福建省建阳市天然更新的檫木〔Sassafrastsumu(Hemsl.)Hemsl.〕林根系部分生物量同地上部分各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檫木林根系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全树、枝条及枝干等各部分的生物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除细根外,粗根、根蔸和全部根系的生物量与胸径、树高之间大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天然更新的檫木林而言,采用W=aDαHβ模型进行拟合,结果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更新 檫木 根系生物量 数学模型 分布 地上部生物量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榆树根系分布特征及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51
11
作者 李红丽 董智 +1 位作者 王林和 郝云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2年第4期99-105,共7页
本文采用挖掘法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草被层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 ,榆树根系则占据了 2 0 cm以下的土层空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在冠缘内主要集中在 2 m深范围内 ,冠缘外则集中分布在 1 m深的土层中 ,不同... 本文采用挖掘法对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的根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草被层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 ,榆树根系则占据了 2 0 cm以下的土层空间。根系的垂直分布在冠缘内主要集中在 2 m深范围内 ,冠缘外则集中分布在 1 m深的土层中 ,不同的根系剖面形成不同的根栖层 ;根系的水平分布呈近密远疏的趋势 ,其半径为 1 1 m左右。根量的垂直分布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其水平分布随着距根基距离的增大而减少 ,以 3m内最为密集 ,冠缘内根量为冠缘外根量的 1 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榆树 根系 分布特征 根量
下载PDF
几种湿地植物根系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56
12
作者 赵建刚 杨琼 +1 位作者 陈章和 黄正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0-294,共5页
根据不同植物不同时期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中的根系生物量的测量结果,分析了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根系分布特点.以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为优势种的潜流湿地比表面流湿地植物生长旺盛,在表面流湿地里象草3~5月生长旺盛,6月后出现枯... 根据不同植物不同时期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中的根系生物量的测量结果,分析了湿地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根系分布特点.以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为优势种的潜流湿地比表面流湿地植物生长旺盛,在表面流湿地里象草3~5月生长旺盛,6月后出现枯萎,8月份甚至死亡;而潜流湿地的象草一直生长正常.5种湿地植物根系生物量的比较分析表明,5月份0~15cm土层的根系生物量以象草最多,其次是美人蕉(Canna indica)、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latifolia)最少;8月份美人蕉最多,其次是象草、香根草、芦苇,香蒲最少.15cm以下则是芦苇最多,其次是香蒲、香根草、美人蕉,象草最少.根系生物量的增幅则是芦苇最快,象草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分布 生物量 人工湿地
下载PDF
水磷耦合对藜麦根系生长、生物量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13
作者 庞春花 张紫薇 张永清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107-4117,共11页
【目的】水肥是旱地农业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水磷耦合对藜麦根系生长、生物量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探明适合藜麦高产的水磷耦合配比,从而为旱地农业藜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藜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对藜麦整个生... 【目的】水肥是旱地农业作物高产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水磷耦合对藜麦根系生长、生物量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探明适合藜麦高产的水磷耦合配比,从而为旱地农业藜麦高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藜麦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对藜麦整个生长期进行不同灌水(W1、W2、W3分别按照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35%—45%、55%—65%、75%—85%),不同施磷(P0、P1、P2、P3分别为0、0.1、0.2、0.4 g P_2O_5·kg^(-1))耦合处理,测定藜麦根系形态和生理指标、生物量积累以及成熟期产量。【结果】(1)在相同灌水处理下,不同根系参数(根系表面积、根系总长度、最大根长、根系直径、根体积)均在P2(0.2 g P_2O_5·kg^(-1))水平下达到最大;在相同施磷水平下,根系最大根长与根系总长均在W2(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65%)下达到最大,根系表面积在低磷水平(P0、P1)下,均表现为W2P0>W3P0,W2P1>W3P1,高磷水平(P2、P3)下,均表现为W2P2<W3P2,W2P3<W3P3,根系直径与根系体积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增加;在重度干旱胁迫(W1)下,根系活力在P1(0.1 g P_2O_5·kg^(-1))水平下达到最大,其他灌水处理下,根系活力均在P2(0.2 g P_2O_5·kg^(-1))水平下达到最大。在3种灌水处理下,根系POD、SOD活性均在P2(0.2 g P_2O_5·kg^(-1))水平下达到最高,而根系MDA含量、可溶性糖与脯氨酸含量降到最低。(2)适宜的水磷耦合配比(W3P1、W3P2)有利于藜麦各营养器官生物量(茎重、叶重)的积累以及后期产量的形成,而根重、序重在W2P3组合最优。高水处理更有利于植株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低水处理有利于植株对根、序生物量的分配,在重度干旱胁迫(W1)下,高的施磷量(P2与P3)均显著提高了植株对根重与序重的生物量分配。(3)在3种灌水处理下,施磷量均在P2(0.2 g P_2O_5·kg^(-1))水平下有利于植株顶穗的形成。分枝数、穗数、单株粒重与千粒重均表现出低磷促进,高磷抑制的单峰曲线,均在P2(0.2 g P_2O_5·kg^(-1))水平达到峰值;各施磷水平下,单株粒重与千粒重均在正常灌水(W3)达到最大。【结论】适宜的施磷量P2(0.2 g P_2O_5·kg^(-1))可以促进藜麦根系生长,增大根系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根系活力,增强根系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藜麦的抗旱能力;适宜的水磷耦合配比(W3P2)有利于藜麦各营养器官生物量的积累以及后期产量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水磷耦合 根系 生物量 产量
下载PDF
基于生物量的水稻根系生长动态模型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永霞 岳延滨 +3 位作者 刘岩 曹宏鑫 葛道阔 魏秀芳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4-709,共6页
为了建立水稻根系生长动态模型,实现根系可视化,该研究以两优108(Va1,杂交籼稻)、86优8(Va2,杂交粳稻)和南粳43(Va3,常规粳稻)为材料,采用塑料桶土培,设施肥(每盆N 3.6 g、P2O5 0.8 g、K2O 3.6 g),与不施肥(基土同施肥处理)两个水平,分... 为了建立水稻根系生长动态模型,实现根系可视化,该研究以两优108(Va1,杂交籼稻)、86优8(Va2,杂交粳稻)和南粳43(Va3,常规粳稻)为材料,采用塑料桶土培,设施肥(每盆N 3.6 g、P2O5 0.8 g、K2O 3.6 g),与不施肥(基土同施肥处理)两个水平,分析并建立水稻根系根长、根体积以及根表面积与根干重的最适关系模型。结果显示:根长、根体积及根表面积与根干重间的动态关系符合幂函数Y=axb;2008年根长、根体积及根表面积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根均方差(RMSE)每株分别为358.138 1 cm、2.089 1 cm3和136.325 2 cm2,2009年的每株分别为42.993 7 cm、0.314 9 cm3和14.072 8 cm2,检验结果为该模型可靠性较好。表明所建水稻根系生长动态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性和通用性,为功能-结构水稻模型研究及水稻可视化奠定了基础,对水稻理想株型设计、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及水稻生长系统的可视化和数字化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系 生物量 生长模型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氮肥条件下水稻根系主要几何参数动态量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永霞 岳延滨 +3 位作者 刘岩 曹宏鑫 葛道阔 魏秀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782-1790,共9页
目的建立基于生物量的水稻根系主要几何参数动态模型,为水稻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于2008和2009年设置3个品种[两优108(V1,杂籼)、86优8(V2,杂粳)和南粳43(V3,常规粳稻)]和2个氮肥水平盆栽试验获取根系形态及根干重等指标,... 目的建立基于生物量的水稻根系主要几何参数动态模型,为水稻功能-结构模型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于2008和2009年设置3个品种[两优108(V1,杂籼)、86优8(V2,杂粳)和南粳43(V3,常规粳稻)]和2个氮肥水平盆栽试验获取根系形态及根干重等指标,采用SPSSv13.0与Excel2007处理试验数据,RMSE检验模型。结果利用2008年观测资料,通过分析不同品种与施肥处理下水稻单株总根长及根直径与生物量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基于生物量的水稻单株总根长动态模型;根据立体几何原理,构建了基于生物量的水稻总根体积与总根表面积动态模型。经2009年独立试验资料检验,单株总根长、总根体积及总根表面积的实测值与模拟值的RMSE分别为490.660cm/plant、131.859cm2/plant和2.532cm3/plant,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结论所建水稻根系主要几何参数模型具有一定机理性、解释性和通用性,对水稻功能-结构模型研究及水稻可视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根系 生物量 几何参数模型
下载PDF
梭梭根系的研究 被引量:55
16
作者 盛晋华 乔永祥 +2 位作者 刘宏义 翟志席 郭玉海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1-94,共4页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吉兰泰地区天然梭梭根系形态特征与生长状况,选取不同龄级标准木,采用全根挖掘法观察根系形态特征、风干称重法计算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烘干法(105℃)测定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梭梭垂直根系发达... 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吉兰泰地区天然梭梭根系形态特征与生长状况,选取不同龄级标准木,采用全根挖掘法观察根系形态特征、风干称重法计算地上与地下生物量、烘干法(105℃)测定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结果表明:梭梭垂直根系发达,具有迂回生长的特点;侧根少,水平根系主要分布在50~100cm土层;不同树龄梭梭根系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变动为35%~40%;梭梭土壤水分稳定层为40~100cm,该层土壤含水量为2%~3%。此外,还对梭梭根长与树高、地下与地上生物量关系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基础科学 梭梭 根系 生物量
下载PDF
无瓣海桑林根系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月琼 吴小风 +1 位作者 韩维栋 刘新田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5-277,共3页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了无瓣海桑林的根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无瓣海桑属笋状呼吸根 ,总根量主要的分布范围在 0~ 6 0cm土层中 ,占 90 .75 % ;其中 2 0~ 4 0cm土层的根系量占总根量的一半 ,达 5 1.96 % ,且以粗根最多 ,占 ... 采用全部分层挖取法研究了无瓣海桑林的根系组成及其分布格局 ,结果表明 :无瓣海桑属笋状呼吸根 ,总根量主要的分布范围在 0~ 6 0cm土层中 ,占 90 .75 % ;其中 2 0~ 4 0cm土层的根系量占总根量的一半 ,达 5 1.96 % ,且以粗根最多 ,占 2 9.13% ;根的生物量与地上部分的胸径和树高成幂函数关系 ,相关系数达 0 .8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林 根系分布规律 生物量 笋状呼吸根 胸径 树高 冥函数
下载PDF
不同人工灌木与草混播群落中4种灌木根系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思金 韩烈保 +2 位作者 宋桂龙 张咏新 张才厚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99-804,共6页
通过对3种人工群落中4种优良水土保持灌木荆条、柠条、胡枝子、紫穗槐的根系分布的研究,分析和探讨这4种灌木在不同群落中根系生物量分布,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性及有效根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紫穗槐在不同人工群落中的地下生物量相... 通过对3种人工群落中4种优良水土保持灌木荆条、柠条、胡枝子、紫穗槐的根系分布的研究,分析和探讨这4种灌木在不同群落中根系生物量分布,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性及有效根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紫穗槐在不同人工群落中的地下生物量相对稳定;(2)群落Ⅰ(胡枝子80/柠条80+紫穗槐30/荆条20+苇状羊茅150/百脉根100)的植物配置灌木根系生物量最大;(3)4种灌木地上、地下生物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地上生物量均随地下生物量的增加而提高;群落Ⅰ有效根密度总和远大于群落Ⅱ、Ⅲ.可见,紫穗槐具有良好的混播性能,群落Ⅰ的植物配置模式相对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护坡 灌木 根系生物量 有效根密度
下载PDF
泰宁雷公藤根系分布规律 被引量:19
19
作者 洪伟 唐佳栋 +3 位作者 吴承祯 范海兰 李键 陈灿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7-100,共4页
对泰宁县3种雷公藤林分的雷公藤根系含水率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林分比5年生林分的根系含水率低;野生林分根系生物量远小于人工林林分,前者总根量仅达到430.019 kg.hm-2,而后两者则分别达到1073.070和1937.669 kg.hm-2;不... 对泰宁县3种雷公藤林分的雷公藤根系含水率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年生林分比5年生林分的根系含水率低;野生林分根系生物量远小于人工林林分,前者总根量仅达到430.019 kg.hm-2,而后两者则分别达到1073.070和1937.669 kg.hm-2;不同类型林分的根系生物量在各径级中分配的共同规律:粗根>中根>细根,根系生物量的垂直分布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0-10 cm的土层中,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大,达总量的40%以上,随后逐层减少;在30-40 cm的土层中,根量所占比例已经很小了,而>40 cm的土层,几乎没有根系,根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前3层(0-3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根系 生物量
下载PDF
土壤水分与养分对树木细根生物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小朋 殷有 +3 位作者 于立忠 姚立海 英慧 张娜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06-613,共8页
树木细根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它的生长、死亡、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密切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对细根生长与发育影响不同,但细根生长的季节动态与土壤水分的季... 树木细根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它的生长、死亡、分解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密切复杂地联系在一起,土壤水分和养分有效性对细根生长与发育影响不同,但细根生长的季节动态与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分布规律一致,增加土壤水分显著增加细根生物量;而增加土壤养分对细根生长变化的影响较复杂,多数研究结果认为随土壤养分的增加,细根生物量增加或减少,低级根的根长和直径普遍增大,比根长减小。水肥耦合处理下的细根生物量显著大于灌溉和施肥处理下的细根生物量,并具有明显的季节规律性;水肥耦合会使细根根长密度增大;细根寿命暂时性缩短或延长等。在分析了不同树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细根生长规律及变化原因后,依据研究现状提出将来水肥耦合处理条件下树木根细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树木根系 细根 生物量 生产力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