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族共政”视野下的“郑伯克段于鄢”——以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张贺森 桂珍明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3-59,共7页
《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与先秦“贵族共政”的政治传统和郑国的现实环境有关。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不但反映了郑庄公继位之初郑国的朝堂局势和母权影响,而且还从深层次方面揭示了此后郑庄公试图挑战“贵族共... 《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与先秦“贵族共政”的政治传统和郑国的现实环境有关。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不但反映了郑庄公继位之初郑国的朝堂局势和母权影响,而且还从深层次方面揭示了此后郑庄公试图挑战“贵族共政”的政治体制以加强君权的政治意图以及“克段”的缘由。庄公之母“武姜”作为母权代表,也参与到郑国初年君权斗争当中,此处的“母权”应当是“小宗”权力异化试图挑战国君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族共政 郑伯克段 清华简 郑武夫人规孺子
下载PDF
言路与后勤:甲午平壤战役再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晓川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6-142,共7页
平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关键一役。战前,掌握兵权的李鸿章因主张调停和议,饱受言路弹章攻击,其手下将领也受到质疑和指责。至数路清军迭次入朝驻扎平壤,因后勤、军纪等原因多有骚动,统兵最多的淮军卫汝贵部又成为清议对象。平壤一役,... 平壤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关键一役。战前,掌握兵权的李鸿章因主张调停和议,饱受言路弹章攻击,其手下将领也受到质疑和指责。至数路清军迭次入朝驻扎平壤,因后勤、军纪等原因多有骚动,统兵最多的淮军卫汝贵部又成为清议对象。平壤一役,城南的淮军战果和战况都不落下风,但入朝清军却因北门的失利而溃败。战后追究责任,力战不退的卫汝贵反而成为众矢之的,被描述成未战先逃的败军之将和平壤失守的罪魁祸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午平壤战役 言路 后勤 李鸿章 卫汝贵
下载PDF
崔致远在中国行迹考 被引量:2
3
作者 祁庆富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8-342,共5页
崔致远是韩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 12岁赴唐留学 ,仕宦溧水 ,就职淮南 ,在中国生活16年 ,东归新罗。他写下著名的《桂苑笔耕集》 ,流传至今。在数千年中韩文化交流史上 ,崔致远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人。经考证 ,崔致远入华年代... 崔致远是韩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他 12岁赴唐留学 ,仕宦溧水 ,就职淮南 ,在中国生活16年 ,东归新罗。他写下著名的《桂苑笔耕集》 ,流传至今。在数千年中韩文化交流史上 ,崔致远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人。经考证 ,崔致远入华年代是 86 8年 ,任溧水县尉在 876年 ,880年冬投淮南 ,884年初冬离开扬州东归 ,885年回到新罗。他创作的诗文集名 ,中山即溧水古称。桂苑是南京古代名苑 ,喻淮南。归国时 ,自扬州乘船 ,沿大运河北行 ,经过淮安入海。暂泊东海 (今连云港 ) ,到达山东乳山口。他在乳山度过春节 ,留下十篇诗文 ,是中韩文化交流宝库中一颗永放光彩的明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崔致远 中国 行迹 溧水 中山 桂苑 乳山 文学家 诗人
下载PDF
看似寻常最奇崛 成如容易却艰辛——戴小华《忽如归》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伏良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8-40,共3页
戴小华是马来西亚著名华文作家,曾荣获第16届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奖。她的长篇纪实文学《忽如归》叙述了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历史激流中的一个家庭的真实故事。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十分鲜明,体现在:引用修辞,表现崇高悲壮;运用象征手法,体现... 戴小华是马来西亚著名华文作家,曾荣获第16届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奖。她的长篇纪实文学《忽如归》叙述了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历史激流中的一个家庭的真实故事。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十分鲜明,体现在:引用修辞,表现崇高悲壮;运用象征手法,体现坚毅勇敢;语言朴实、真诚,讲究韵律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小华 《忽如归》 语言艺术特色
下载PDF
试析《词林韵释》的声调变化情况
5
作者 曹祝兵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36-38,共3页
《词林韵释》是一部是关于近代汉语语音的重要著作,其声调系统变化情况与《中原音韵》大体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点。目前,学术界尚未有人对其声调系统变化情况作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对其声调系统变化情况作系统的研究,看其变化情况。
关键词 《词林韵释》 平分阴阳 浊上归去 入派三声
下载PDF
“济盈不濡轨”小考
6
作者 瞿林江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60-64,共5页
“济盈不濡轨”出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古来聚讼处有二:一是“轨”字何意,二是“不”字是不是否定副词。关于“轨”字,本文认为戴震之说可取,即“车辙”,引中为“道路”之义:关于“不”字,可取王引之之说,即为... “济盈不濡轨”出自《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古来聚讼处有二:一是“轨”字何意,二是“不”字是不是否定副词。关于“轨”字,本文认为戴震之说可取,即“车辙”,引中为“道路”之义:关于“不”字,可取王引之之说,即为语气词。“济盈不濡轨”诗意即:济水涨高了,就要漫过道路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濡轨 诗意 戴震
下载PDF
台湾女性学者的台湾女性文学史建构——以迁台女作家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彩霞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4-75,共12页
迁台女作家的入史问题是重写台湾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各版台湾文学史对迁台女作家的评价大都是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存在不客观性。台湾女性学者致力于台湾女性文学史的建构,以纠正现有的台湾文学史对女性文学特别是... 迁台女作家的入史问题是重写台湾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各版台湾文学史对迁台女作家的评价大都是在意识形态对抗的大框架下进行的,存在不客观性。台湾女性学者致力于台湾女性文学史的建构,以纠正现有的台湾文学史对女性文学特别是对迁台女作家的偏见。应凤凰和张瑞芬属于“史料派”,分别致力于20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女性文学史料考索和台湾当代女性散文的耕耘,邱贵芬和范铭如属于“理论派”,分别在台湾女性文学史的探索和空间理论的应用上卓有建树。她们共同将台湾女性文学史的建构推向一个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女性文学史 迁台女作家 应凤凰 张瑞芬 邱贵芬 范铭如
下载PDF
《左傳》“凡去其國”例楊伯峻注訂補
8
作者 許子濱 《人文中国学报》 2021年第2期1-45,共45页
本文旨在探討《左傳》“凡去其國”一例,既嘗試釋讀凡例文字,結合出土簡帛異文説明此例關涉的語言現象,也通過考察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的應用情況,尤其是對杜預《注》、孔穎達《疏》的取捨,窺探《傳》例的來源及其解《經》的效能。全... 本文旨在探討《左傳》“凡去其國”一例,既嘗試釋讀凡例文字,結合出土簡帛異文説明此例關涉的語言現象,也通過考察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的應用情況,尤其是對杜預《注》、孔穎達《疏》的取捨,窺探《傳》例的來源及其解《經》的效能。全文主體共分四個章節,包括:《左傳》“凡去其國”例釋義——兼從出土文獻異文現象看《傳》例文字;楊伯峻“凡去其國”例總注辨證——兼駁安井衡《傳》例文字訛誤説;從楊《注》對杜《注》孔《疏》引《傳》例解《經》的取捨看其注釋策略;“史之書策,必有舊法”——據《傳》“凡去其國”例證“五十凡”實有自來。杜預從《傳》例解《經》事,有根有據。於若干例外《經》文,杜説亦甚通達,但有時過於執著,委曲牽合,難免招人詬病。楊伯峻注以舊注疏爲鑒,於其説有取有捨,其注釋策略及説解《經》、《傳》之用心,無疑值得審視與借鏡。楊注未爲“凡去其國”例文字釋義,以“凡去其國,復歸其位曰復歸”解《經》,實有未安。凡杜《注》於例外説義,楊注均避而不談,有意擺脱前人束縛。安井衡認爲,“凡去其國”例中“入”與“歸”二字爲誤换,論證粗疏,並不可取。純從文字訓詁論,《傳》所見“入”“復入”“歸”“復歸”與“納”“復”“反”“還”,取義相通,故每每互用。這種現象也出現在傳世與出土的各種《老子》版本中。古策書法式應有如《傳》例的規條,後史或依或違。借鑒楊伯峻的實踐經驗,引《傳》例説《經》,須審慎行事,於兩者之相合處,固可據《傳》例並書法解讀《經》文義理,於其不合處,不能一概而論,以免委曲牽合、膠柱鼓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傳》 五十凡例 復入 復歸 楊伯峻
下载PDF
傅汝梅运用经方治疗肺病经验
9
作者 李国政 林力森 +3 位作者 杜世拔 张美萃 范良 卢保强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111-113,共3页
傅汝梅教授运用经方治疗肺系疾病,如咳嗽、哮喘、肺胀时,首重阴阳,明辨六经,重视脉证合参,辨邪正之虚实及证候之主次,遣方用药不拘泥于经方条文,谨守病机,因证遣方,随证合方,常用经方与经方、时方、海南民间方合用,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名医经验 傅汝梅 肺病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经方
下载PDF
《音韵日月灯》的入作去声现象——兼与“入声归去”、“入近去声”、“入似二声”论商榷
10
作者 辛彩凤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2-86,共5页
从《音韵日月灯》的入声读为去声现象看,"入作去声"并非自然音变,而是对读书音处理方式的指称,意即"入声在读书音中读作去声"。自然音变应称为"入声归去"。清代后期之前,近代汉语共同语语音具有浓厚的读... 从《音韵日月灯》的入声读为去声现象看,"入作去声"并非自然音变,而是对读书音处理方式的指称,意即"入声在读书音中读作去声"。自然音变应称为"入声归去"。清代后期之前,近代汉语共同语语音具有浓厚的读书音色彩;共同语、读书音入声演变与方言所循路径不同。清代后期之前,近代汉语入声字的演变轨迹是,北方各方言有清入主要变平、上、去三种类型,共同语则保留入声调类,部分变读舒声者主要变读为去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韵日月灯》 入作去声 入声归去 入近去声 入似二声 共同语 读书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