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uO2/Ru/TiO2光催化剂制备及模拟太阳光催化产氢
1
作者 刘海波 阎建辉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08-112,共5页
采用浸渍-氢气还原法制备了RuO2/Ru/TiO2光催化剂,并采用XRD、SEM、UV-vis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F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草酸为电子给体,研究了RuO2的负载量对P25-TiO2光催化产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25-TiO2表面负载RuO2大大... 采用浸渍-氢气还原法制备了RuO2/Ru/TiO2光催化剂,并采用XRD、SEM、UV-vis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F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草酸为电子给体,研究了RuO2的负载量对P25-TiO2光催化产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25-TiO2表面负载RuO2大大地提高了其光催化产氢速度,模拟太阳光下2wt%负载量下达到最佳产氢活性,6h内的产氢量达到45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O2/ru/tio2 光催化 产氢 模拟太阳光
下载PDF
Ce掺杂对Ru/TiO2催化氯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梁文俊 朱玉雪 +2 位作者 石秀娟 孙慧频 任思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585-3593,共9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单贵金属Ru/TiO2和双金属Ru-Ce/TiO2系列催化剂,测试了其对氯苯的催化活性,并通过N2吸脱附、扫描电镜(SEM)、程序升温还原(H2-TPR)进行表征,旨在考察稀土元素Ce掺杂对Ru/TiO2催化氯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的...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单贵金属Ru/TiO2和双金属Ru-Ce/TiO2系列催化剂,测试了其对氯苯的催化活性,并通过N2吸脱附、扫描电镜(SEM)、程序升温还原(H2-TPR)进行表征,旨在考察稀土元素Ce掺杂对Ru/TiO2催化氯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的引入可使其在降低贵金属含量的基础上仍保持高的催化效率,且极大地提高了低温催化活性。0.4%Ru-1.0%Ce/TiO2与0.4%Ru/TiO2相比,其T10和T90分别降低了50℃和60℃。H2-TPR表明引入Ce为催化剂提供了更多的表面氧空位,形成Ru-O-Ce增强了其氧化还原能力。掺杂Ce未改变Ru/TiO2催化剂的结构形貌,仍保持介孔结构,但若负载量过多,会堵塞部分孔道,阻碍污染物吸附及反应,降低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苯 催化氧化 ru CE ru-Ce/tio2
下载PDF
Ru/TiO2催化L-赖氨酸脱羧反应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佳霖 石坚 +4 位作者 余秦伟 张前 王为强 杨建明 吕剑 《工业催化》 CAS 2020年第9期73-77,共5页
化学催化法是实现氨基酸脱羧反应的关键科学途径,使用自制的Ru/TiO2催化剂对L-赖氨酸进行脱羧反应,研究还原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发现500℃还原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脱羧活性。通过反应条件优化,表明低于6 MPa和8 h,选择性和转化率随... 化学催化法是实现氨基酸脱羧反应的关键科学途径,使用自制的Ru/TiO2催化剂对L-赖氨酸进行脱羧反应,研究还原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发现500℃还原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脱羧活性。通过反应条件优化,表明低于6 MPa和8 h,选择性和转化率随初始压力和反应时间增加而增加,继续增加压力和反应时间则发生脱氨副反应,选择性降低;磷酸与L-赖氨酸物质的量比为3时,有利于1,5-戊二胺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学工程 脱羧反应 钌基催化剂 金红石二氧化钛 L-赖氨酸
下载PDF
Ru/TiO_2催化剂催化乳酸乙酯加氢反应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建 贺宗昌 +2 位作者 熊伟 贾云 王金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0年第4期491-493,共3页
采用改良的浸渍法制备了Ru/TiO2催化剂,对其进行了XRD、XPS、TEM等表征。初步研究了Ru/TiO2催化剂在乳酸乙酯加氢制1,2-丙二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423 K,5 M... 采用改良的浸渍法制备了Ru/TiO2催化剂,对其进行了XRD、XPS、TEM等表征。初步研究了Ru/TiO2催化剂在乳酸乙酯加氢制1,2-丙二醇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催化剂用量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423 K,5 MPa)可以得到约80%的1,2-丙二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乙酯 1 2-丙二醇 ru/tio2 加氢
下载PDF
Ru掺杂TiO_2和TiO_2/S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可见光分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彭绍琴 王添辉 李越湘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356-2359,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Ru/TiO2和Ru/TiO2/SiO2可见光活性光催化剂。通过TEM、XPS、XRD、UV-Vis漫反射和电化学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Ru和Si的存在可以抑制TiO2的相转变和晶粒生长;Ru掺杂使TiO2和TiO2/SiO2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也提...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Ru/TiO2和Ru/TiO2/SiO2可见光活性光催化剂。通过TEM、XPS、XRD、UV-Vis漫反射和电化学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发现Ru和Si的存在可以抑制TiO2的相转变和晶粒生长;Ru掺杂使TiO2和TiO2/SiO2对可见光的吸收增强,也提高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因而,提高了催化剂可见光分解水制氢活性。当Ru在TiO2和TiO2/SiO2中的掺杂量分别为0.014%和0.021%(质量分数)时,光催化剂的可见光活性最高,且Ru/TiO2/SiO2活性为Ru/TiO2的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tio2/SiO2 掺杂 可见光 制氢
下载PDF
RuO_2/Ru/TiO_2光催化剂制备及模拟太阳光催化产氢
6
作者 刘海波 张丽 +1 位作者 朱裔荣 阎建辉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浸渍—氢气还原法制备了RuO_2/Ru/TiO_2光催化剂,并采用XRD、SEM、UV-vis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F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草酸为电子给体,研究了RuO_2的负载量对P_(25)-TiO_2光催化产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_(25)-TiO_2表面负... 采用浸渍—氢气还原法制备了RuO_2/Ru/TiO_2光催化剂,并采用XRD、SEM、UV-vis漫反射光谱和荧光光谱(FS)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以草酸为电子给体,研究了RuO_2的负载量对P_(25)-TiO_2光催化产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_(25)-TiO_2表面负载RuO_2大大地提高了其光催化产氢速度,模拟太阳光下2wt%负载量下达到最佳产氢活性,6h内的产氢量达到45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O2/ru/tio2 光催化 产氢 模拟太阳光
下载PDF
Au-Ru/TiO_2催化硝基苯和苯甲醛一锅法合成N-苄基苯胺 被引量:1
7
作者 时洪涛 刘迎新 《工业催化》 CAS 2012年第8期60-64,共5页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出一系列Au-Ru/TiO2双金属催化剂,用于硝基苯与苯甲醛一锅法加氢反应合成N-苄基苯胺。考察了Ru负载量对Au-Ru/TiO2加氢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和Ru产生协同作用... 采用沉积-沉淀法制备出一系列Au-Ru/TiO2双金属催化剂,用于硝基苯与苯甲醛一锅法加氢反应合成N-苄基苯胺。考察了Ru负载量对Au-Ru/TiO2加氢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u和Ru产生协同作用共同促进加氢作用。负载Ru质量分数为1.5%的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加氢活性和N-苄基苯胺选择性。优化的N-苄基苯胺合成工艺条件为:催化剂用量占硝基苯质量的15%,溶剂为甲苯,氢压1.1 MPa,反应温度80℃。此条件下,硝基苯转化率100%,N-苄基苯胺选择性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化学 Au—ru/tio2 硝基苯 苯甲醛加氢 沉积-沉淀法 N-苄基苯胺
下载PDF
可见光活性的Ru掺杂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彭绍琴 李凤丽 +1 位作者 王添辉 李越湘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2-44,共3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Ru掺杂TiO2光催化剂,并利用XRD和UV-Vis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u掺杂阻止了TiO2纳米粒子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提高了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Ru掺杂的最佳浓度为0.014%,在可见光的照射...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Ru掺杂TiO2光催化剂,并利用XRD和UV-Vis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Ru掺杂阻止了TiO2纳米粒子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提高了TiO2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Ru掺杂的最佳浓度为0.014%,在可见光的照射下,Ru(0.014%)/TiO2对光解水制氢有较高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掺杂 tio2 光催化 可见光 制氢
下载PDF
Ru/TiO_2催化湿式氧化废离子交换树脂技术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习成成 桑培伦 +2 位作者 姜玲 陈晓谋 庞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109,共6页
该研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多种贵金属催化剂,从中筛选出对废离子交换树脂的氧化催化活性最好、且稳定性较好的Ru/TiO_2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废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初始反应压力、反应时间、树脂... 该研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多种贵金属催化剂,从中筛选出对废离子交换树脂的氧化催化活性最好、且稳定性较好的Ru/TiO_2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废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初始反应压力、反应时间、树脂形态、搅拌强度等因素均对树脂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及初始反应压力是催化湿式氧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处理效果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湿式氧化 废离子交换树脂 催化剂 ru/Ti O2
下载PDF
表面修饰Ru的TiO_2纳米粒子的表征及其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井立强 周强 +3 位作者 王百齐 辛柏福 付宏刚 蔡伟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43-1545,1559,共4页
采用sol-gel法以600℃热处理的TiO2纳米粒子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在不同温度焙烧下制备了表面修饰质量分数为4%Ru的TiO2样品,并利用XRD、XPS和FS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了焙烧温度对TiO2样品发光性质和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影响,并... 采用sol-gel法以600℃热处理的TiO2纳米粒子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在不同温度焙烧下制备了表面修饰质量分数为4%Ru的TiO2样品,并利用XRD、XPS和FS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了焙烧温度对TiO2样品发光性质和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的影响,并探讨FS光谱强度与光催化活性的内在关系以及改性机制.结果表明,Ru物种均匀地分布在TiO2样品表面,且能够使FS光谱强度下降.焙烧温度升高,FS光谱强度下降;不同温度处理的表面修饰Ru的TiO2样品的光催化活性顺序是:600℃>450℃>300℃>100℃,与它们的FS光谱强度的顺序相反,即FS光谱强度越低,其光催化活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修饰 ru tio2 纳米粒子 光催化 光谱强度
下载PDF
La0.8Ce0.2Fe0.9Ru0.1O3/TiO2催化湿式氧化降解草甘膦废水 被引量:8
11
作者 孙文静 卫皇曌 +2 位作者 王亚旻 陈丽丽 孙承林 《工业催化》 CAS 2018年第4期77-82,共6页
草甘膦是种广谱除草剂,草甘膦废水产量大、可生化性差。以钙钛矿型La_(0.8)Ce_(0.2)Fe_(0.9)Ru_(0.1)O_3/TiO_2为催化剂,采用湿式氧化(WAO)和催化湿式氧化(CWAO)法对草甘膦废水进行高效降解,并对草甘膦降解机制进行研究。应用XRD和XRF... 草甘膦是种广谱除草剂,草甘膦废水产量大、可生化性差。以钙钛矿型La_(0.8)Ce_(0.2)Fe_(0.9)Ru_(0.1)O_3/TiO_2为催化剂,采用湿式氧化(WAO)和催化湿式氧化(CWAO)法对草甘膦废水进行高效降解,并对草甘膦降解机制进行研究。应用XRD和XRF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催化剂具有钙钛矿结构,但由于Ru原子半径太大可能没有完全进入钙钛矿骨架,导致CWAO反应后有微量Ru溶出。考察反应温度对草甘膦降解的影响,并对反应过程中C、N、P产物的选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提高草甘膦转化率及对CO2和PO_4^(3-)的选择性,但反应温度过高不利于生成N_2,因为高温下NH3-N更容易被氧化成NO_2^-和NO_3^-。在实验条件下,合适的反应温度为200℃,反应180 min草甘膦转化率大于95%,同时对CO_2和N_2有较高的选择性,分别为54.59%和19.40%。应用计算量子化学计算草甘膦分子的净电荷分布,结果表明,WAO和CWAO中草甘膦反应的断键部位为C—C键、C—P键和C—N键,而后中间产物再进一步被氧化为CO_2、N_2、NO_2^-、NO_3^-、PO_4^(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废处理与综合利用 La0.8Ce0.2Fe0.9ru0.1O3/tio2 草甘膦 催化湿式氧化 多相催化
下载PDF
Ru-TiO_2光电极对亚甲基蓝的光电催化降解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理明 姚秉华 +1 位作者 裴亮 程刚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9-842,共4页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Ru-TiO2光电极,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石墨作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600℃,掺杂1%Ru的Ru-TiO2光电极催化活性最好;以紫外灯(125 W)为光源,当外加偏... 采用阳极氧化法制备Ru-TiO2光电极,以该电极为工作电极,石墨作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煅烧温度600℃,掺杂1%Ru的Ru-TiO2光电极催化活性最好;以紫外灯(125 W)为光源,当外加偏压0.2 V,pH为5时,Ru-TiO2光电催化亚甲基蓝120 min可使其完全脱色;亚甲基蓝的光电催化降解遵从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测得其反应速率常数k=0.781 mmol/(L.min),吸附常数K=0.225 L/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tio2光电极 光电催化 亚甲基蓝
下载PDF
Ru-Cu/Fe_3O_4-TiO_2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霞 胡玉方 +3 位作者 刘德蓉 冯建 熊伟 宋发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9-635,共7页
以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甘油为原料,通过催化氢解制备1,2-丙二醇是增长生物柴油产业链、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双金属磁性催化剂Ru-Cu/ Fe3 O4 -TiO2 ,利用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N2 ... 以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副产的甘油为原料,通过催化氢解制备1,2-丙二醇是增长生物柴油产业链、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双金属磁性催化剂Ru-Cu/ Fe3 O4 -TiO2 ,利用X 射线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N2 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Ru/ Cu 摩尔比、反应温度、H2 压力、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u-Cu/ Fe3 O4 -TiO2 双金属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1,2-丙二醇选择性.Cu 的加入没有明显改变Ru 的化学环境,但有效地提高了1,2-丙二醇的选择性,同时Ru 可改善Cu 在钛铁复合载体上的分散性,从而获得了平均金属粒径在5-9 nm 左右的催化剂.在Ru/ Cu 摩尔比1 ∶1. 6、反应温度200 ℃、H2 压力4. 0 MPa、反应时间10 h 的条件下,甘油转化率和1,2-丙二醇的选择性分别高达96. 12% 和86. 77%.反应后产物与催化剂可有效实现磁性分离,为该过程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Cu双金属催化剂 Fe3O4-tio2 甘油 氢解 1 2-丙二醇
下载PDF
Ru/TiO_2粉末的制备、表征及其日光催化研究
14
作者 杨国臣 马琦 张智敏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683-685,共3页
采用简单、易操作的水热法制备了Ru/TiO2复合光催化剂,并用FT-IR和XRD等进行了性能表征,以罗丹明B的光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在太阳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Ru的掺杂能有效提高TiO2的日光催化活性。
关键词 掺锡二氧化钛 日光 罗丹明B
下载PDF
Ru-CeOx/TiO2复合氧化物催化HCl氧化反应制Cl2 被引量:2
15
作者 石坚 惠丰 +8 位作者 袁俊 梅苏宁 余秦伟 张前 王为强 李亚妮 赵锋伟 杨建明 吕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02-4108,共7页
为提高钌基催化剂的高温稳定性,本文采用液相共浸法制备了一系列Ru-CeOx/Ti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探究了CeO2对钌基催化剂在HCl氧化过程中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TEM、XRD、N2吸附-脱附、Raman、XPS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结构及组成,结合催... 为提高钌基催化剂的高温稳定性,本文采用液相共浸法制备了一系列Ru-CeOx/Ti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探究了CeO2对钌基催化剂在HCl氧化过程中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TEM、XRD、N2吸附-脱附、Raman、XPS等表征手段分析催化剂结构及组成,结合催化剂在HCl催化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研究了不同Ce负载量对RuO2/TiO2体系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引入Ce之后改变了活性相RuO2与载体TiO2的相互作用,形成了Ce-O-Ru结构,对钌基催化剂的活性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由于抑制了Ru活性位点的烧结失活,同时高浓度的Ce3+物种有利于氧物种的吸附与活化,使含适量Ce的Ru-CeOx/TiO2复合氧化物催化剂能够在较高温度(370℃、400℃)下保持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与催化活性,最终确定摩尔比以Ru∶Ce=1∶1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CeOx/tio2复合氧化物 氯化氢 氯气 催化 氧化 稳定性
下载PDF
CO_2 methanation over TiO_2–Al_2O_3 binary oxides supported Ru catalysts 被引量:5
16
作者 Jinghua Xu Qingquan Lin +3 位作者 Xiong Su Hongmin Duan Haoran Geng Yanqiang Hu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40-145,共6页
TiO_2 modified Al_2O_3 binary oxide was prepared by a wet-impregnation method and used as the support for ruthenium catalys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Ru/TiO_2–Al_2O_3catalyst in CO_2 methanation reaction was inv... TiO_2 modified Al_2O_3 binary oxide was prepared by a wet-impregnation method and used as the support for ruthenium catalyst.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Ru/TiO_2–Al_2O_3catalyst in CO_2 methanation reaction was investigated. Compared with Ru/Al_2O_3 catalyst, the Ru/TiO_2–Al_2O_3catalytic system exhibited a much higher activity in CO_2 methanation reaction. The reaction rate over Ru/TiO_2–Al_2O_3 was 0.59 mol CO_2·(g Ru)1·h-1, 3.1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n Ru/Al_2O_3[0.19 mol CO_2·(gRu)-1·h-1]. The effect of TiO_2 content and TiO_2–Al_2O_3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catalytic performance was addressed. The corresponding structures of each catalyst were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H_2-TPR, XRD, and TE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veraged particle size of the Ru on TiO_2–Al_2O_3support is 2.8 nm, smaller than that on Al_2O_3 support of 4.3 nm.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the improved activity over Ru/TiO_2–Al_2O_3catalyst is originated from the smaller particle size of ruthenium resulting from a strong interaction between Ru and the rutile-TiO_2 support, which hindered the aggregation of Ru nanopart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methanation Supported ru catalyst tio2–Al2O3 binary oxide
下载PDF
钌掺杂TiO_2纳米粉体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晓玲 王竹梅 +2 位作者 刘波 李月明 左建林 《材料导报(纳米与新材料专辑)》 EI CAS 2016年第1期52-55,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Ru掺杂TiO_2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粉体在可见光...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Ru掺杂TiO_2纳米粉体。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以亚甲基蓝为模拟污染物,评价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的粉体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Ru掺杂对TiO_2纳米粉体的微观形貌没有明显影响,但抑制了TiO_2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的转变,也抑制了晶粒的长大;Ru掺杂能轻微促进TiO_2表面活性基团TiOH的生成;Ru掺杂未改变TiO_2的吸收边带,但可大大提高TiO_2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Ru掺杂降低了TiO_2纳米粉体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钌掺杂 亚甲基蓝 光催化降解
下载PDF
TiO_2纳米颗粒对钌(Ⅱ)三联吡啶配合物光损伤小牛胸腺DNA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慧颖 宋林青 +2 位作者 陈景荣 王雪松 张宝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799-1804,共6页
由于极短的激发态寿命,钌(II)三联吡啶配合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光损伤能力低下.设计合成了三个钌(II)三联吡啶配合物[Ru(ttp)(tpy)]2+(1),[Ru(ttp-COOH)(tpy)]2+(2)和[Ru(ttp-COOH)(tpy-pyr)]2+(3),其中tpy为2,2':6',2&quo... 由于极短的激发态寿命,钌(II)三联吡啶配合物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光损伤能力低下.设计合成了三个钌(II)三联吡啶配合物[Ru(ttp)(tpy)]2+(1),[Ru(ttp-COOH)(tpy)]2+(2)和[Ru(ttp-COOH)(tpy-pyr)]2+(3),其中tpy为2,2':6',2"-三联吡啶,ttp为4′-(4-甲苯基)-2,2':6',2"-三联吡啶,ttp-COOH为4′-(4-羧基苯基)-2,2':6',2"-三联吡啶,tpy-pyr为4'-(1-芘基)-2,2':6',2"-三联吡啶.比较了TiO2纳米颗粒对它们光损伤小牛胸腺DNA的影响.发现TiO2纳米颗粒在空气和氩气条件下均可显著提高配合物3光损伤DNA的能力.TiO2纳米颗粒和配合物3间的光诱导电子转移作用及其该作用生成的钌(III)物种可能是促进配合物3对DNA光损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配合物 三联吡啶配体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 光诱导电子转移 小牛胸腺DNA 光损伤
下载PDF
以TiO_2-SiO_2为载体的联吡啶钌对氧敏感性的研究
19
作者 高尚芬 舒晓红 +2 位作者 熊小莉 袁红雁 肖丹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8-810,共3页
In this paper,the nanometer TiO2-SiO2 composite oxide,which has a higher surface area,was prepared by sol-gel.The surface area and structural property of composite oxide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nome... In this paper,the nanometer TiO2-SiO2 composite oxide,which has a higher surface area,was prepared by sol-gel.The surface area and structural property of composite oxide were exa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anometer particles of the composite oxide were obtained.When nSi∶nTi ratio was equal to 4.6,the surface area was larger comparing with pure TiO2 and pure SiO2.Tris(2,2’-bipyridine) ruthenium(Ⅱ) absorbed on TiO2-SiO2 composite oxide was sensitive to oxyg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SiO2复合氧化物 联吡啶钌 氧敏感性
下载PDF
TiO2-CdTe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利巴韦林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可心 田利 +2 位作者 胡玥 王月 陆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0-1004,共5页
将碲化镉量子点(CdTe)与二氧化钛(TiO2)的复合物修饰至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TiO2-CdTe/GCE电化学发光传感平台,并对其电化学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在含有联吡啶钌和三正丙胺的碱性缓冲溶液中,TiO2-CdTe/GCE产生很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随着利... 将碲化镉量子点(CdTe)与二氧化钛(TiO2)的复合物修饰至玻碳电极表面,构建了TiO2-CdTe/GCE电化学发光传感平台,并对其电化学发光性质进行研究。在含有联吡啶钌和三正丙胺的碱性缓冲溶液中,TiO2-CdTe/GCE产生很强的电化学发光信号,随着利巴韦林的加入,该体系的电化学发光信号发生明显猝灭,据此建立了一种新的利巴韦林含量的检测方法。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利巴韦林在3.9×10-4~3.9μmol·L-1范围内,其浓度的对数与相对电化学发光强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3×10-10mol·L-1。对注射液中利巴韦林含量进行测定,回收率为96.6%~101%,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CdTe复合物 联吡啶钌 电化学发光 利巴韦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