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nO2纳米材料催化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
1
作者 郭伟玲 李恩重 王海斗 《纳米科技》 2013年第1期17-19,79,共4页
利用二氧化锰(MnO2)纳米材料新颖的化学、物理特性,研究其对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的催化作用,结果发现,纳米MnO2材料在温和的条件且较正的电位(+O.4V(VS.Ag/AgCl))下可以催化Ru(bpy)33^2+产... 利用二氧化锰(MnO2)纳米材料新颖的化学、物理特性,研究其对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的催化作用,结果发现,纳米MnO2材料在温和的条件且较正的电位(+O.4V(VS.Ag/AgCl))下可以催化Ru(bpy)33^2+产生阴极ECL。同时推导了其催化机理,为制备一种新型的高灵敏度的ECLSensor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MNO2 ECL ^ru(bpy)3^2+
下载PDF
基于Ru(bpy)3^2+/二丁基乙醇胺电化学发光猝灭的新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2
作者 肖雪洋 郭隆华 +2 位作者 邱彬 林振宇 陈国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30-130,共1页
电化学发光(ECL)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毛细管电泳(CE)分析检测方法.已经在生命科学、临床检验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CE-ECL检测技术均是以Ru(bpy)3^2+的共反应物为检测对象,但由于能强烈增... 电化学发光(ECL)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毛细管电泳(CE)分析检测方法.已经在生命科学、临床检验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CE-ECL检测技术均是以Ru(bpy)3^2+的共反应物为检测对象,但由于能强烈增强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共反应试剂有限,使该方法在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 电化学发光 毛细管电泳 检测装置 应用 发光猝灭 乙醇胺 丁基
下载PDF
纳米银粒子对[Ru(bpy)_3]^(2+)光谱学性质的影响及电解质效应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07-1616,共10页
研究了[Ru(bpy)3]2+溶液中引入纳米银粒子的光谱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所构成的溶液体系([Ru(bpy)3]2+-Ag)的电解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使纳米银粒子相互桥连形成规则的类链状网... 研究了[Ru(bpy)3]2+溶液中引入纳米银粒子的光谱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所构成的溶液体系([Ru(bpy)3]2+-Ag)的电解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使纳米银粒子相互桥连形成规则的类链状网络聚集体.纳米银粒子造成[Ru(bpy)3]2+溶液荧光猝灭,且大尺寸的纳米银粒子引起的荧光猝灭程度较大.在[Ru(bpy)3]2+-Ag体系中引入电解质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电解质对纳米银聚集影响为:CaCl2>MgCl2>Ca(NO3)2>KCl>KNO3.随着[Ru(bpy)3]2+-Ag体系中引入电解质含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降低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表明一定量的电解质可产生荧光猝灭释放效应.电解质对荧光强度影响顺序为:Ca(NO3)2>CaCl2>MgCl2>KCl>KNO3.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能量传输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Ru(bpy)3]2+溶液光谱学性质的影响机制以及电解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ru(bpy)3]2+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局域场增强 荧光增强 荧光猝灭 电解质
下载PDF
玻碳电极上Ru(bpy)_3^(2+)的吸附及其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赵丽 陶颖 陈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0-324,共5页
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致化学发光方法,研究了Ru(bpy)32+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2Ru(bpy)3+的浓度和与玻碳材料接触的时间,直接影响了Ru(bpy)32+在玻碳上的吸附.还考察了吸附的Ru(bpy)32+在玻碳电极上被氧化后脱附的情况.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玻碳电极 吸附
下载PDF
Ru(bpy)_3^(2+)在MCM-48中的组装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4
5
作者 房铭 张萍 +2 位作者 李守贵 王悦 徐如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016-1017,共2页
Tris(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 2+ 3) was incorporated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 MCM 48. X ray diffrac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s, Ru(bpy) 2+ 3/MCM 48. The emission spectr... Tris(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 2+ 3) was incorporated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 MCM 48. X ray diffrac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s, Ru(bpy) 2+ 3/MCM 48. The emission spectra show that the wavelength of maximum intensity( λ max ) for Ru(bpy) 2+ 3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u(bpy) 2+ 3 loading level in MCM 48. The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y of Ru(bpy) 2+ 3/MCM 48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wavelength maximum intensity( λ max ) for Ru(bpy) 2+ 3/MCM 48 was red shifted when acetone vapor was introduced.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3 组装 发光性质 MCM-48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酸苯海索-Ru(bpy)_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利军 邓春燕 +4 位作者 高文燕 吴美艳 胡大春 黄文艺 李彦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考察了盐酸苯海索(BH)-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BH对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增敏效应;在SDBS存在下,BH对Ru(bpy)32+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效应显著增强,发光强度提高约16...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考察了盐酸苯海索(BH)-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BH对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增敏效应;在SDBS存在下,BH对Ru(bpy)32+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效应显著增强,发光强度提高约16倍。据此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BH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BH的浓度在4.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5 5),检出限(S/N=3)为1.11×10-9 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 BH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RSD为3.2%。样品的回收率为96%~108%,RSD为4.3%。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实际样品中BH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海索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联吡啶钌 电化学发光
下载PDF
Ru(bpy)_3^(2+)固相电致化学发光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易长青 陈曦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4年第4期56-65,共10页
将可电化学再生的电致化学发光 (ECL)试剂固定于电极表面 ,由此获得ECL传感器 ,从而减少分析过程中试剂的消耗和简化实验装置。本文综述了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的固相ECL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介绍了各种固定方法及其相关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研究进展 ECL 试剂 固定方法 综述 衍生物 再生 电致化学发光 ^ru(bpy)3^2+ 固相
下载PDF
Ru(bpy)_3^(2+)固相电致化学发光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晓英 张相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0-727,共8页
联吡啶钌(Ru(bpy)2+3)是应用最广泛的电致化学发光(ECL)活性物。将可电化学再生的Ru(bpy)2+3及其类衍生物固定于电极表面,获得固相ECL传感器是ECL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Ru(bpy)2+3及其衍生物固相ECL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 联吡啶钌(Ru(bpy)2+3)是应用最广泛的电致化学发光(ECL)活性物。将可电化学再生的Ru(bpy)2+3及其类衍生物固定于电极表面,获得固相ECL传感器是ECL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Ru(bpy)2+3及其衍生物固相ECL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不同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3 固相电致化学发光 固定化技术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石鑫 王捷 刘仲明 《化学研究》 CAS 2010年第4期92-95,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基本特性,概述了其在与复合材料和微控芯片结合应用时的研究进展,就近几年来的报道,综述了毛细管电泳Ru(bpy)32+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并对毛细管电泳Ru(bp... 本文简要介绍了毛细管电泳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基本特性,概述了其在与复合材料和微控芯片结合应用时的研究进展,就近几年来的报道,综述了毛细管电泳Ru(bpy)32+电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并对毛细管电泳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研究进展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Amino Acids by Ru(bpy)_3^(2+)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with High Sensitivity 被引量:1
10
作者 ZHOU Xiao-guang YUAN Bai-qing +3 位作者 ZHANG Lei LIU Yang HAN Dong-xue YOU Tian-ya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76-379,共4页
The unique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emission of Ru(bpy)3^2+(bpy=2,2′-bipyridine) was observed via Nation film at Au electrode[Au/Nafion/Ru(bpy)3^2+] at about 0.20 V(vs. Ag/AgCl) and applied ... The unique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emission of Ru(bpy)3^2+(bpy=2,2′-bipyridine) was observed via Nation film at Au electrode[Au/Nafion/Ru(bpy)3^2+] at about 0.20 V(vs. Ag/AgCl) and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several amino acids without prior derivatization with high sensitivity. The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exhibits the detection limits and linear ranges of several amino acids comparable to or better than those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conventional ECL detection method(at 1.10-1.20 V vs. Ag/AgCl) based on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thodic ECL is promis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amino acids in bio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ru(bpy)3^2+ NATION Au electrode
下载PDF
基于Ru(bpy)_3^(2+)印刷电极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制
11
作者 林振宇 陈金花 +1 位作者 孙建军 陈国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96-1999,共4页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基于Ru(bpy)23+(钌联吡啶)的印刷电极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重现性好、对草酸盐的响应范围宽、检测限低等优点。详细研究了电极的制作方法以及发光试剂的固定化。在最优条件下,在p...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基于Ru(bpy)23+(钌联吡啶)的印刷电极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重现性好、对草酸盐的响应范围宽、检测限低等优点。详细研究了电极的制作方法以及发光试剂的固定化。在最优条件下,在pH 6.0的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中,利用所研制的ECL传感器测定C2O24-,线性响应范围为3.0×10-7~1.0×0-5mol.L-1,检测限为1.2×10-7mol.L-1(S/N=3)。根据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用来测定其他的成分,如氨基酸,TprA(三丙胺),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等物质。同时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使用丝网印刷机器进行印刷的话,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极(SPE) 电致化学发光 ^ru(bpy)3^2+ ^C2O4^2-
下载PDF
KCl对含有纳米银的[Ru(bpy)_3]^(2+)荧光性能影响
12
作者 王悦辉 周济 石士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77-1380,共4页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金属钌联吡啶配合物([Ru(bpy)3]2+)的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Cl与纳米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的相互作用破坏了[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间的链状网络结构,形成大...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金属钌联吡啶配合物([Ru(bpy)3]2+)的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Cl与纳米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的相互作用破坏了[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间的链状网络结构,形成大颗粒和团聚体。同时,在吸收光谱的长波段处观察到明显的新的吸收带,随着KCl量的增加,新吸收带峰值逐渐红移并展宽。随着KCl量的增加,[Ru(bpy)3]2+荧光强度先猝灭而后逐渐增强,直至达到一个定值。文章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等方面探讨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Ru(bpy)3]2+荧光性能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L 纳米银 ^[ru(bpy)3]^2+ 荧光增强 荧光猝灭
下载PDF
Ru(bpy)3^2+ -DNA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13
作者 黄剑平 梅平 +1 位作者 胡三清 何治柯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6-39,共4页
研究了Ru(bpy)32+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32+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32+在373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 研究了Ru(bpy)32+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32+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32+在373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4~3.2μg/mL,检出限为16ng/mL。应用于合成样品及实际样品中DNA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 共振光散射 DNA
下载PDF
Ru(bpy)_3^(2+)阴极电化学发光行为的机理研究
14
作者 周晓光 赵春娟 +1 位作者 王霆 廖丽霞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94,共4页
为了研究发光电位在0.20 V(vs.Ag/AgCl)左右的Ru(bpy)32+阴极电化学发光行为的机理,改善此电化学发光体系的灵敏度和重现性,考察了电位扫描圈数、扫描范围对此阴极电化学发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u和Nafion在这种独特的阴极电化学发... 为了研究发光电位在0.20 V(vs.Ag/AgCl)左右的Ru(bpy)32+阴极电化学发光行为的机理,改善此电化学发光体系的灵敏度和重现性,考察了电位扫描圈数、扫描范围对此阴极电化学发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Au和Nafion在这种独特的阴极电化学发光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基于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可能的激发模式,并应用此激发模式对一些电化学发光现象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极电化学发光 吡啶钌 金电极 机理
下载PDF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猝灭Ru(bpy)_3^(2+)发光的研究
15
作者 段春迎 朱龙根 游效曾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715-720,共6页
本文以邻菲罗啉和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Schiff碱型二茂铁衍生物:(C_(10)H_6N_2)C=N—N=CR—Fe,(C_(10)H_6N_2)C=N—C_6H_4—N=CR—Fe,(C_(10)H_6N_2)C=N—C_6H_4—C_6H_4—N=CR—Fe,(R=H,CH_3,Fe为二茂铁基);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 本文以邻菲罗啉和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Schiff碱型二茂铁衍生物:(C_(10)H_6N_2)C=N—N=CR—Fe,(C_(10)H_6N_2)C=N—C_6H_4—N=CR—Fe,(C_(10)H_6N_2)C=N—C_6H_4—C_6H_4—N=CR—Fe,(R=H,CH_3,Fe为二茂铁基);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表征.该类二茂铁衍生物能有效地猝灭Ru(bPY)_3^(2+)的发光,Stern-Volmer图呈线性关系,双分子猝灭过程速率常数k_q为10(?)dm^3/mol·s^(-1)数量级.猝灭过程按电子转移还原机理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猝灭 ^ru(bpy)^2+3 发光
下载PDF
3D石墨烯/SiO_2@Ru(bpy)_3^(2+)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测定敌草隆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慧 谭学才 +7 位作者 严军 刘敏 李晓宇 陈晓 冯德芬 岑建梅 陈全友 魏耀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16-1621,共6页
利用敌草隆对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ECL)的增敏作用,以3D石墨烯和二氧化硅固定三联吡啶钌纳米复合材料(Si O2@Ru(bpy)2+3)修饰的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一种直接快速检测敌草隆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3D石墨烯以... 利用敌草隆对三联吡啶钌电化学发光(ECL)的增敏作用,以3D石墨烯和二氧化硅固定三联吡啶钌纳米复合材料(Si O2@Ru(bpy)2+3)修饰的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一种直接快速检测敌草隆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了3D石墨烯以促进电子传递,油包水微乳液法合成Si O2@Ru(bpy)2+3以提高发光效率。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敌草隆浓度的对数在9.08×10-11~9.08×10-7mol/L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9),检出限(S/N=3)为1.18×10-12mol/L。连续测定2.00×10-8mol/L敌草隆10次,发光强度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用该方法对青菜进行检测,回收率为99.3%~110.8%,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敌草隆 3D石墨烯 Si O2@ru(bpy2+3 修饰电极
全文增补中
基于Ru(bpy)_3^(2+)ECL的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17
作者 王君 李芬 +1 位作者 韩鹤友 徐国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3年第6期45-47,共3页
对Ru(bpy)32+ECL的机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基于Ru(bpy)32+ECL的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和DNA探针的检测原理及应用作了综述。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电致化学发光 ^ru(bpy)3^2+ 原理 酶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DNA探针
下载PDF
Ru(bpy)_3^(2+)-C_2O_4^(2-)-PtE体系的两条电致化学发光通道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凤 林祥钦 崔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81-286,共6页
运用电位分辨电致化学发光 (PRECL)手段发现Ru(bpy) 2 + 3 C2 O2 -4 PtE体系在预氧化的多晶铂电极上存在两个发光通道 ,这两个通道分别位于 1.2 2V和 1.40V处 .对影响两发光通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几种经过不同预处理方式 (直... 运用电位分辨电致化学发光 (PRECL)手段发现Ru(bpy) 2 + 3 C2 O2 -4 PtE体系在预氧化的多晶铂电极上存在两个发光通道 ,这两个通道分别位于 1.2 2V和 1.40V处 .对影响两发光通道的条件进行了研究 ,比较了几种经过不同预处理方式 (直接抛光、阳极极化和阴极极化的电极以及S吸附电极 )以及体系中不同C2 O2 -4 浓度 ,pH ,溶解氧和溶解二氧化碳对两PRECL峰形、峰强度的影响 .提出第二个ECL发光峰的机制为C2 O2 -4 直接电极氧化产物CO2 -·(或C2 O4 -·)的催化发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分辨电致化学发光 钌联吡啶 草酸根 铂电极 发光通道 发光机理
下载PDF
DNAzyme聚乙烯吡咯烷酮/Ru(bpy)3^2+/SiO2纳米粒子相互作用及铅(Ⅱ)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文 蔡林芳 +1 位作者 郭志慧 郑行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5,共7页
合成了一种对单、双链DNA具有不同亲和能力的纳米粒子PVP/Silica/Ru(bpy)_3^(2+)。实验结果发现,Pb(Ⅱ)能够诱导DNAzyme结构的变化,纳米粒子PVP/Silica/Ru(bpy)_3^(2+)在Nafion/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表面具有电化学发光特性,据此建立了一种... 合成了一种对单、双链DNA具有不同亲和能力的纳米粒子PVP/Silica/Ru(bpy)_3^(2+)。实验结果发现,Pb(Ⅱ)能够诱导DNAzyme结构的变化,纳米粒子PVP/Silica/Ru(bpy)_3^(2+)在Nafion/碳纳米管修饰电极表面具有电化学发光特性,据此建立了一种检测铅离子的电化学发光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免标记DNA探针、无需固定化DNAzyme、灵敏度高等特点。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对铅离子的检测限达0.5nmol/L,实现了水样中Pb(Ⅱ)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DNA酶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 联吡啶钌 Pb(Ⅱ)
下载PDF
Nafion掺杂多壁碳纳米管固定Ru(bpy)_3^(2+)的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壮观霉素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童颖 郑洁 +1 位作者 孙境翊 卫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89-91,94,共4页
利用Nafion掺杂多壁碳纳米管形成复合膜将Ru(bpy)32+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Ru(bpy)32+-N-C。基于壮观霉素对该电极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壮观霉素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5~2.0×1... 利用Nafion掺杂多壁碳纳米管形成复合膜将Ru(bpy)32+固定于玻碳电极表面形成Ru(bpy)32+-N-C。基于壮观霉素对该电极电致化学发光信号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壮观霉素电致化学发光检测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0-5~2.0×10-4 mol.L-1,检测限为2.5×10-6 mol.L-1。该方法用于尿样中壮观霉素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87.1%~120.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FION 多壁碳纳米管 ru(bpy)32+ 电致化学发光 壮观霉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