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量子点/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肌氨酸 被引量:2
1
作者 董天涯 罗祥瑞 +3 位作者 吴芳辉 程源晟 张奎 朱海威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27-231,共5页
采用硝酸长时间氧化升华硫的方法制备粒径约为4 nm且具有较强荧光性能的硫量子点(S QDs),将其与Ru(bpy)^2+3耦合为发光试剂,研究其对肌氨酸的电致化学发光响应行为。结果表明,与采用Ru(bpy)^2+3或S QDs作发光试剂相比,相同浓度的肌氨酸... 采用硝酸长时间氧化升华硫的方法制备粒径约为4 nm且具有较强荧光性能的硫量子点(S QDs),将其与Ru(bpy)^2+3耦合为发光试剂,研究其对肌氨酸的电致化学发光响应行为。结果表明,与采用Ru(bpy)^2+3或S QDs作发光试剂相比,相同浓度的肌氨酸对S QDs/Ru(bpy)^2+3体系的信号增敏作用最强。由此建立测定肌氨酸的新方法,在pH=8.0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差值与肌氨酸浓度在1.0×10-7~8.0×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8 mol/L;对8.0×10^-5 mol/L肌氨酸平行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04%,表明该方法的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最后采用该方法测定稀释后尿液中的肌氨酸浓度,加标回收效果满意,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样品中肌氨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量子点 ru(bpy)^2+3 电致化学发光 肌氨酸 测定
下载PDF
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厚朴酚的检测
2
作者 曾磊 曹宇 +1 位作者 雷福厚 史伯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构建一种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利用厚朴酚对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对厚朴酚进行检测。对影响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在最佳实验... 构建一种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利用厚朴酚对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对厚朴酚进行检测。对影响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在8×10^-8~8×10^-5 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增量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7×10^-8 g/L;对浓度为8×10^-6 g/L厚朴酚进行8次平行测定的RSD为3.5%。对合成样品中厚朴酚测定的回收率为99.8%~103%,表明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掺杂SiO2 漆酚 厚朴酚 修饰电极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壳聚糖/Ru(bpy)_3^(2+)/SiO_2纳米粒子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用于尿酸的检测 被引量:5
3
作者 樊雪梅 王书民 +1 位作者 李哲建 郑行望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2-347,共6页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Ru(bpy)_3^(2+)-SiO_2复合纳米粒子,采用Nafion/MCNT复合膜技术实现了对复合纳米粒子有效而稳定的固定,从而制备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对尿酸的检测。在0.1 mol/L PBS缓冲溶液(p H 7.4)中,当尿酸与修...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壳聚糖-Ru(bpy)_3^(2+)-SiO_2复合纳米粒子,采用Nafion/MCNT复合膜技术实现了对复合纳米粒子有效而稳定的固定,从而制备了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对尿酸的检测。在0.1 mol/L PBS缓冲溶液(p H 7.4)中,当尿酸与修饰电极作用15 min时,电化学发光强度与尿酸浓度(1.0×10^(-10)~1.0×10^(-5)mol/L)的负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IECL=-709.52-202.74lg C,相关系数R=0.9936,检出限为6.0×10^(-12)mol/L。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对1.0×10^(-8)mol/L尿酸平行测定11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测定尿酸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8.5%~103.5%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壳聚糖-ru(bpy)32+-SiO2纳米粒子 尿酸
下载PDF
MWCNTs催化Ru(bpy)_3^(2+)阴极电致化学发光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伟玲 李恩重 +1 位作者 王海斗 杨大祥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3-67,73,共6页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的玻碳(GC)电极作为工作电极(MWCNTs/GC),检测Ru(bpy)2+3水溶液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现象。研究发现:当循环伏安(CVs)曲线扫描还原至+0.3V时,可观察到Ru(bpy)2+3的阴极ECL。利用MWCNTs/GC的催化性质可以检...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的玻碳(GC)电极作为工作电极(MWCNTs/GC),检测Ru(bpy)2+3水溶液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现象。研究发现:当循环伏安(CVs)曲线扫描还原至+0.3V时,可观察到Ru(bpy)2+3的阴极ECL。利用MWCNTs/GC的催化性质可以检测溶液中多巴胺(DA)的含量,其检测限可达1.2×10-11 M。提出MWCNTs在电化学还原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体可以引发Ru(bpy)2+3的阴极ECL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多壁碳纳米管 电致化学发光 三联吡啶钌 多巴胺
下载PDF
纳米银粒子对[Ru(bpy)_3]^(2+)光谱学性质的影响及电解质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607-1616,共10页
研究了[Ru(bpy)3]2+溶液中引入纳米银粒子的光谱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所构成的溶液体系([Ru(bpy)3]2+-Ag)的电解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使纳米银粒子相互桥连形成规则的类链状网... 研究了[Ru(bpy)3]2+溶液中引入纳米银粒子的光谱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所构成的溶液体系([Ru(bpy)3]2+-Ag)的电解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Ru(bpy)3]2+吸附在纳米银粒子表面使纳米银粒子相互桥连形成规则的类链状网络聚集体.纳米银粒子造成[Ru(bpy)3]2+溶液荧光猝灭,且大尺寸的纳米银粒子引起的荧光猝灭程度较大.在[Ru(bpy)3]2+-Ag体系中引入电解质造成纳米银粒子不同程度的聚集和生长.电解质对纳米银聚集影响为:CaCl2>MgCl2>Ca(NO3)2>KCl>KNO3.随着[Ru(bpy)3]2+-Ag体系中引入电解质含量的增加,溶液的荧光强度先降低而后又逐渐增强,直至达到定值,表明一定量的电解质可产生荧光猝灭释放效应.电解质对荧光强度影响顺序为:Ca(NO3)2>CaCl2>MgCl2>KCl>KNO3.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手段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能量传输等方面初步探讨了纳米银粒子对表面吸附[Ru(bpy)3]2+溶液光谱学性质的影响机制以及电解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ru(bpy)3]2+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局域场增强 荧光增强 荧光猝灭 电解质
下载PDF
钌卟啉[Ru(bpy)_2(MPyTPP)Cl]^+与DNA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梅文杰 刘杰 +2 位作者 李安兴 黄绮雯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49-2051,共3页
The interaction of ruthenated porphyrin [Ru(bpy) 2(MPyTPP)Cl] + with CT-DNA was investigated with UV-Vis and fluorescent spectrum. It is found that [Ru(bpy) 2(MPyTPP)Cl] + binds to CT-DNA with a high affinity.
关键词 钌卟啉 [ru(bpy)2(MPyTPP)Cl]^+ 小牛胸腺DNA 相互作用 分子间亲和作用 生物功能
下载PDF
Ru(bpy)_3^(2+)在MCM-48中的组装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4
7
作者 房铭 张萍 +2 位作者 李守贵 王悦 徐如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016-1017,共2页
Tris(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 2+ 3) was incorporated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 MCM 48. X ray diffrac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s, Ru(bpy) 2+ 3/MCM 48. The emission spectr... Tris(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 2+ 3) was incorporated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 MCM 48. X ray diffrac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s, Ru(bpy) 2+ 3/MCM 48. The emission spectra show that the wavelength of maximum intensity( λ max ) for Ru(bpy) 2+ 3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u(bpy) 2+ 3 loading level in MCM 48. The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y of Ru(bpy) 2+ 3/MCM 48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wavelength maximum intensity( λ max ) for Ru(bpy) 2+ 3/MCM 48 was red shifted when acetone vapor was introduced.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3 组装 发光性质 MCM-48
下载PDF
Ru(bpy)_2PIP(Ⅳ)^(2+)与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剑平 梅平 +1 位作者 陈芳 何治柯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研究了Ru(bpy)2PIP(Ⅳ)2+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2PIP(Ⅳ)2+)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2PIP(Ⅳ)2+在358 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 研究了Ru(bpy)2PIP(Ⅳ)2+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2PIP(Ⅳ)2+)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2PIP(Ⅳ)2+在358 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6~4.0 mg/L,检出限为10.5μg/L.应用于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PIP(IV)^2+ 共振光散射 DNA
下载PDF
基于Ru(bpy)■-三乙胺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检测葡萄糖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芹 李婷 +1 位作者 贺莹 陈时洪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0-336,共7页
联吡啶钌(Ru(bpy)■)拥有优良的电致化学发光(ECL)性能,但其较好的水溶性使其固载面临巨大问题。该文制备了Pt纳米粒子与Ru(bpy)■的复合物(Pt NPs-Ru),将其修饰于电极并进一步固载葡萄糖氧化酶(GOx)制得传感器。基于H2O2对Ru(bpy)■-... 联吡啶钌(Ru(bpy)■)拥有优良的电致化学发光(ECL)性能,但其较好的水溶性使其固载面临巨大问题。该文制备了Pt纳米粒子与Ru(bpy)■的复合物(Pt NPs-Ru),将其修饰于电极并进一步固载葡萄糖氧化酶(GOx)制得传感器。基于H2O2对Ru(bpy)■-三乙胺体系ECL信号的猝灭作用,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其在GOx的催化下原位产生的H2O2量增多,导致ECL信号逐渐减弱,从而实现葡萄糖的检测。ECL强度与葡萄糖浓度的对数在1.0×10-8~5.0×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低至5.2×10-9 mol/L。传感器具有好的稳定性和高的选择性。Pt NPs-Ru复合物为ECL传感器的构建提供了良好平台,为葡萄糖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ECL) 葡萄糖 生物传感器 ru(bpy)■
下载PDF
Ru(bpy)_(3)^(2+)配合物及bpy上双取代基效应的DFT法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郑康成 匡代彬 +1 位作者 王菊平 沈勇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5期551-556,共6页
报道Ru(bpy) 3 2 + 配合物取代基效应的量子化学密度泛函 (DFT)法研究的结果。探讨Ru(bpy) 3 2 + 的三个配体bpy(2 ,2′ 联二吡啶 )被取代基 (-NH2 ,-OH ,-NO2 )对位双取代后对配合物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质 ,如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等的影响... 报道Ru(bpy) 3 2 + 配合物取代基效应的量子化学密度泛函 (DFT)法研究的结果。探讨Ru(bpy) 3 2 + 的三个配体bpy(2 ,2′ 联二吡啶 )被取代基 (-NH2 ,-OH ,-NO2 )对位双取代后对配合物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质 ,如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等的影响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吡啶 钌(Ⅱ)联吡啶配合物 光化学 电化学 密度泛函法
下载PDF
Ru(bpy)_3 掺杂的核壳型 Ag@SiO_2 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尹东光 刘斌虎 +3 位作者 张礼 谢春娟 张乐 胡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12-1616,共5页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种三联吡啶钌掺杂的核壳型Ag@SiO2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光稳定性和表面氨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良好,呈规则球状、粒径为(60±5... 利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种三联吡啶钌掺杂的核壳型Ag@SiO2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等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光稳定性和表面氨基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纳米粒子单分散性良好,呈规则球状、粒径为(60±5)nm,由于银的金属增强荧光效应,相对没有银核的Ru(bpy)3掺杂的SiO2纳米粒子,其荧光强度增强了2倍,光稳定性也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SiO2纳米粒子 反相微乳液法 三联吡啶钌 金属增强荧光效应
下载PDF
[Ru(bpy)_2(L-Trp)]ClO_4—KCl水溶液体系的电致化学发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国南 林荣儿 +2 位作者 谢增鸿 段建平 张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3-438,共6页
合成了[Ru(bpy)_2(L-Trp)]ClO_4,并对其电致化学发光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在KCl溶液中,在三角波脉冲电压作用下,该配合物在铂电极上有电致化学发光活性.其线性动力学响应范围为5.9×10^-9~1.2×10^-7mol·L^(-1)当信噪比为3时... 合成了[Ru(bpy)_2(L-Trp)]ClO_4,并对其电致化学发光特性进行研究.发现在KCl溶液中,在三角波脉冲电压作用下,该配合物在铂电极上有电致化学发光活性.其线性动力学响应范围为5.9×10^-9~1.2×10^-7mol·L^(-1)当信噪比为3时,可检测浓度为5.9×10^-9mol·L^(-1)浓度为5.9×10^-8mol·L^-1时,10次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3%.根据电化学研究的结果,提出了该配合物的电致化学发光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 电致化学发光 bpy 配合物 电致发光
下载PDF
[Ru(bpy)2(phen)]^2+主配体上双取代效应DFT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康成 王菊平 +2 位作者 沈勇 匡代彬 云逢存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283-1289,共7页
对钌联吡啶菲咯啉配合物[Ru(bpy)2(phen)]2+及其主配体(phen)上5,6-双取代衍生物,用密度泛函(DFT)法在B3LYP/LanL2DZ水平上进行理论计算研究.探讨供电子基团(OH)和拉电子基团(F)在主配体上的取代对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质,如配合物... 对钌联吡啶菲咯啉配合物[Ru(bpy)2(phen)]2+及其主配体(phen)上5,6-双取代衍生物,用密度泛函(DFT)法在B3LYP/LanL2DZ水平上进行理论计算研究.探讨供电子基团(OH)和拉电子基团(F)在主配体上的取代对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及相关性质,如配合物前沿分子轨道的能量、组成、光谱性质、原子的净电荷布居及配位键长键角等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取代基对该系列取代衍生物的电子结构,特别是第一激发态的电子云分布影响较大,拉电子基团(F)能活化主配体,钝化辅助配体;而供电子基团(OH)则相反.无论是供电子基团(OH),还是拉电子基团(F)都导致取代衍生物的电子基谱带红移.此外,用基于极性交替规律及极性叠加概念的多系列箭头的图示方法对主配体上的原子净电荷布居的特征作了讨论.计算结果能较好地解释有关的实验现象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联吡啶 钌(Ⅱ)联吡啶配合物 1 10-菲咯啉 密度泛函数 双取代效应
下载PDF
M(bpy)_3^(2+)(M=Fe,Ru,Os)电子结构与相关性质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康成 匡代彬 +1 位作者 王菊平 沈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08-612,共5页
报导了对配合物M(bpy)2 +M=Fe,Ru,Os)的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法研究的结果.在B3LYP/LanL2DZ方法与基组的水平上进行计算 ,探讨M(bpy)32 +的电子结构特征及相关性质 ,特别是中心原子对配合物的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电荷布居及化学稳定... 报导了对配合物M(bpy)2 +M=Fe,Ru,Os)的量子化学密度泛函(DFT)法研究的结果.在B3LYP/LanL2DZ方法与基组的水平上进行计算 ,探讨M(bpy)32 +的电子结构特征及相关性质 ,特别是中心原子对配合物的配位键长、光谱性质、电荷布居及化学稳定性等的影响规律 ,为该类配合物的合成 ,为分析光、电、催化作用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Ⅱ)联吡啶配合物 光化学 密度泛函法
下载PDF
一种带有酯基并键合电子给体的新型Ru(bpy)_3的设计、合成及光谱和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施锋 李宏洋 +4 位作者 彭孝军 孙立成 孙世国 陈小强 张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13-719,共7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Ru(bpy) 3 类的光敏染料 ,利用ESI MS和 1D ,2D NMR (gCOSY ,HSQC和HMBC)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并通过UV vis、荧光光谱、闪光光解及电化学对其光谱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四个酯基及给电子配...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Ru(bpy) 3 类的光敏染料 ,利用ESI MS和 1D ,2D NMR (gCOSY ,HSQC和HMBC)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鉴定 ,并通过UV vis、荧光光谱、闪光光解及电化学对其光谱和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四个酯基及给电子配体的引入 ,改变了配合物的光谱特性和氧化还原电位 ,使其MLCT带的最大吸收波长与 [Ru(bpy) 3 ] 2 + 相比发生了红移 ,拓宽了光谱的吸收范围 ,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 ;3 MLCT激发态寿命长 ,有利于发生分子内电子转移 ;在较宽的电位范围内具有很好的氧化 -还原可逆性 ,且氧化电位Ru3 + /Ru2 + 与 [Ru(bpy) 3 ] 2 + 相比提高了~ 3 60mV ,增强了电子传递的驱动力 ,说明该染料是一种潜在的太阳能电池的光敏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基 光敏染料 设计 合成 光谱特性 电化学性能 电子给体 氧化还原电位 太阳能电池 ru(bpy)3
下载PDF
玻碳电极上Ru(bpy)_3^(2+)的吸附及其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丽 陶颖 陈曦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0-324,共5页
通过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电致化学发光方法,研究了Ru(bpy)32+在玻碳电极上的吸附,研究结果表明,2Ru(bpy)3+的浓度和与玻碳材料接触的时间,直接影响了Ru(bpy)32+在玻碳上的吸附.还考察了吸附的Ru(bpy)32+在玻碳电极上被氧化后脱附的情况.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联吡啶钌 玻碳电极 吸附
下载PDF
TiO_2/CdS/Ru(bpy)_2(NCS)_2作为太阳电池光阳极的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红 张莉 +4 位作者 卓馨 王红艳 王建华 李卫华 蔡生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2,共5页
将 Cd S纳米粒子复合在 Ti O2 纳米多孔膜上 ,用染料 Ru( bpy) 2 ( NCS) 2 对此复合半导体纳米膜电极进行敏化 ,测量了不同 Cd S复合量的 ITO/Ti O2 /Cd S/Ru( bpy) 2 ( NCS) 2 光阳极组成光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实验证明 ,ITO/Ti O2 /C... 将 Cd S纳米粒子复合在 Ti O2 纳米多孔膜上 ,用染料 Ru( bpy) 2 ( NCS) 2 对此复合半导体纳米膜电极进行敏化 ,测量了不同 Cd S复合量的 ITO/Ti O2 /Cd S/Ru( bpy) 2 ( NCS) 2 光阳极组成光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实验证明 ,ITO/Ti O2 /Cd S/Ru( bpy) 2 ( NCS) 2 作为太阳电池光阳极的能量转换效率与 Ti O2 /Cd S复合半导体中 Cd S的含量有关 .当 Cd S复合时间为 5 min的电池的短路电流为 5 .2 3A/m2 ,开路电压为 0 .71 6 V,能量转换效率为 0 .7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阳极 光电转换效率 复合半导体纳米多孔膜电极 硫化镉 二氧化钛 ru(bpy)2(NCS)2 TiO2 CDS 太阳能电池 阳极材料 染料 敏化
下载PDF
Ru(bpy)_3^(2+)固相电致化学发光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晓英 张相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20-727,共8页
联吡啶钌(Ru(bpy)2+3)是应用最广泛的电致化学发光(ECL)活性物。将可电化学再生的Ru(bpy)2+3及其类衍生物固定于电极表面,获得固相ECL传感器是ECL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Ru(bpy)2+3及其衍生物固相ECL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 联吡啶钌(Ru(bpy)2+3)是应用最广泛的电致化学发光(ECL)活性物。将可电化学再生的Ru(bpy)2+3及其类衍生物固定于电极表面,获得固相ECL传感器是ECL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Ru(bpy)2+3及其衍生物固相ECL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不同固定化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3 固相电致化学发光 固定化技术
下载PDF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盐酸苯海索-Ru(bpy)_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行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利军 邓春燕 +4 位作者 高文燕 吴美艳 胡大春 黄文艺 李彦清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考察了盐酸苯海索(BH)-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BH对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增敏效应;在SDBS存在下,BH对Ru(bpy)32+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效应显著增强,发光强度提高约16... 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存在下,考察了盐酸苯海索(BH)-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BH对Ru(bpy)32+体系的电化学发光具有增敏效应;在SDBS存在下,BH对Ru(bpy)32+体系电化学发光的增敏效应显著增强,发光强度提高约16倍。据此建立了一种高效、简便的BH电化学发光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BH的浓度在4.0×10-7~1.0×10-4 mol/L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5 5),检出限(S/N=3)为1.11×10-9 mol/L;连续平行测定1.0×10-5 mol/L BH溶液10次,发光强度的RSD为3.2%。样品的回收率为96%~108%,RSD为4.3%。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实际样品中BH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海索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联吡啶钌 电化学发光
下载PDF
Ru(bpy)_2PIP(Ⅴ)与DNA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玲 宋功武 +3 位作者 方光荣 吕少仿 何治柯 曾云鹗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4期338-341,共4页
合成了新配体 2 -苯基 ( 5 -氟 )咪唑 [f]邻菲咯啉 (简称PIP(Ⅴ ) ) ,并合成配合物Ru(bpy) 2 PIP(Ⅴ ) ,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观察到 5 89nm( λex =4 71nm)处产生很强的荧光峰 ,优化了分析DNA的最佳条件 ,该方法简便快... 合成了新配体 2 -苯基 ( 5 -氟 )咪唑 [f]邻菲咯啉 (简称PIP(Ⅴ ) ) ,并合成配合物Ru(bpy) 2 PIP(Ⅴ ) ,研究了该配合物与DNA作用的荧光光谱 ,观察到 5 89nm( λex =4 71nm)处产生很强的荧光峰 ,优化了分析DNA的最佳条件 ,该方法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PIP(Ⅴ) 小牛胸腺DNA 荧光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