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钌卟啉[Ru(bpy)_2(MPyTPP)Cl]^+与DNA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梅文杰 刘杰 +2 位作者 李安兴 黄绮雯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49-2051,共3页
The interaction of ruthenated porphyrin [Ru(bpy) 2(MPyTPP)Cl] + with CT-DNA was investigated with UV-Vis and fluorescent spectrum. It is found that [Ru(bpy) 2(MPyTPP)Cl] + binds to CT-DNA with a high affinity.
关键词 钌卟啉 ^[ru(bpy)2(MPyTPP)Cl]^+ 小牛胸腺DNA 相互作用 分子间亲和作用 生物功能
下载PDF
Ru(bpy)_3^(2+)在MCM-48中的组装及其发光性质 被引量:4
2
作者 房铭 张萍 +2 位作者 李守贵 王悦 徐如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016-1017,共2页
Tris(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 2+ 3) was incorporated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 MCM 48. X ray diffrac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s, Ru(bpy) 2+ 3/MCM 48. The emission spectr... Tris(bipyridine)ruthenium(Ⅱ)(Ru(bpy) 2+ 3) was incorporated into mesoporous silicate MCM 48. X ray diffraction and emission spectroscop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s, Ru(bpy) 2+ 3/MCM 48. The emission spectra show that the wavelength of maximum intensity( λ max ) for Ru(bpy) 2+ 3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Ru(bpy) 2+ 3 loading level in MCM 48. The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y of Ru(bpy) 2+ 3/MCM 48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wavelength maximum intensity( λ max ) for Ru(bpy) 2+ 3/MCM 48 was red shifted when acetone vapor was introduced.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3 组装 发光性质 MCM-48
下载PDF
Ru(bpy)_2PIP(Ⅳ)^(2+)与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分析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剑平 梅平 +1 位作者 陈芳 何治柯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研究了Ru(bpy)2PIP(Ⅳ)2+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2PIP(Ⅳ)2+)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2PIP(Ⅳ)2+在358 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 研究了Ru(bpy)2PIP(Ⅳ)2+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2PIP(Ⅳ)2+)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一种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2PIP(Ⅳ)2+在358 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16~4.0 mg/L,检出限为10.5μg/L.应用于大肠杆菌质粒DNA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2PIP(IV)^2+ 共振光散射 DNA
下载PDF
Ru(bpy)_3^(2+)固相电致化学发光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易长青 陈曦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4年第4期56-65,共10页
将可电化学再生的电致化学发光 (ECL)试剂固定于电极表面 ,由此获得ECL传感器 ,从而减少分析过程中试剂的消耗和简化实验装置。本文综述了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的固相ECL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并简要介绍了各种固定方法及其相关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 研究进展 ECL 试剂 固定方法 综述 衍生物 再生 电致化学发光 ^ru(bpy)3^2+ 固相
下载PDF
基于Ru(bpy)_3^(2+)印刷电极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研制
5
作者 林振宇 陈金花 +1 位作者 孙建军 陈国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996-1999,共4页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基于Ru(bpy)23+(钌联吡啶)的印刷电极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重现性好、对草酸盐的响应范围宽、检测限低等优点。详细研究了电极的制作方法以及发光试剂的固定化。在最优条件下,在p... 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制备了基于Ru(bpy)23+(钌联吡啶)的印刷电极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重现性好、对草酸盐的响应范围宽、检测限低等优点。详细研究了电极的制作方法以及发光试剂的固定化。在最优条件下,在pH 6.0的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中,利用所研制的ECL传感器测定C2O24-,线性响应范围为3.0×10-7~1.0×0-5mol.L-1,检测限为1.2×10-7mol.L-1(S/N=3)。根据同样的原理也可以用来测定其他的成分,如氨基酸,TprA(三丙胺),NAD(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等物质。同时应该指出的是如果使用丝网印刷机器进行印刷的话,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极(SPE) 电致化学发光 ^ru(bpy)3^2+ ^C2O4^2-
下载PDF
Ru(bpy)3^2+ -DNA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
6
作者 黄剑平 梅平 +1 位作者 胡三清 何治柯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6-39,共4页
研究了Ru(bpy)32+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32+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32+在373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 研究了Ru(bpy)32+与脱氧核糖核酸(DNA)作用的共振光散射光谱。基于DNA对Ru(bpy)32+共振光散射的增强效应,建立了共振光散射法测定DNA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Ru(bpy)32+在373nm处的共振光散射增强与DNA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4~3.2μg/mL,检出限为16ng/mL。应用于合成样品及实际样品中DNA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 共振光散射 DNA
下载PDF
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猝灭Ru(bpy)_3^(2+)发光的研究
7
作者 段春迎 朱龙根 游效曾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715-720,共6页
本文以邻菲罗啉和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Schiff碱型二茂铁衍生物:(C_(10)H_6N_2)C=N—N=CR—Fe,(C_(10)H_6N_2)C=N—C_6H_4—N=CR—Fe,(C_(10)H_6N_2)C=N—C_6H_4—C_6H_4—N=CR—Fe,(R=H,CH_3,Fe为二茂铁基);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 本文以邻菲罗啉和二茂铁为原料,合成了一系列新Schiff碱型二茂铁衍生物:(C_(10)H_6N_2)C=N—N=CR—Fe,(C_(10)H_6N_2)C=N—C_6H_4—N=CR—Fe,(C_(10)H_6N_2)C=N—C_6H_4—C_6H_4—N=CR—Fe,(R=H,CH_3,Fe为二茂铁基);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光谱表征.该类二茂铁衍生物能有效地猝灭Ru(bPY)_3^(2+)的发光,Stern-Volmer图呈线性关系,双分子猝灭过程速率常数k_q为10(?)dm^3/mol·s^(-1)数量级.猝灭过程按电子转移还原机理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 猝灭 ^ru(bpy)^2+3 发光
下载PDF
KCl对含有纳米银的[Ru(bpy)_3]^(2+)荧光性能影响
8
作者 王悦辉 周济 石士考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77-1380,共4页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金属钌联吡啶配合物([Ru(bpy)3]2+)的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Cl与纳米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的相互作用破坏了[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间的链状网络结构,形成大... 通过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手段研究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金属钌联吡啶配合物([Ru(bpy)3]2+)的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KCl与纳米银粒子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这种强的相互作用破坏了[Ru(bpy)3]2+与纳米银粒子间的链状网络结构,形成大颗粒和团聚体。同时,在吸收光谱的长波段处观察到明显的新的吸收带,随着KCl量的增加,新吸收带峰值逐渐红移并展宽。随着KCl量的增加,[Ru(bpy)3]2+荧光强度先猝灭而后逐渐增强,直至达到一个定值。文章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量传递等方面探讨了KCl对含有纳米银的[Ru(bpy)3]2+荧光性能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L 纳米银 ^[ru(bpy)3]^2+ 荧光增强 荧光猝灭
下载PDF
MnO2纳米材料催化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的研究
9
作者 郭伟玲 李恩重 王海斗 《纳米科技》 2013年第1期17-19,79,共4页
利用二氧化锰(MnO2)纳米材料新颖的化学、物理特性,研究其对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的催化作用,结果发现,纳米MnO2材料在温和的条件且较正的电位(+O.4V(VS.Ag/AgCl))下可以催化Ru(bpy)33^2+产... 利用二氧化锰(MnO2)纳米材料新颖的化学、物理特性,研究其对三联吡啶钌(Ru(bpy)3^2+的电致化学发光(ECL)的催化作用,结果发现,纳米MnO2材料在温和的条件且较正的电位(+O.4V(VS.Ag/AgCl))下可以催化Ru(bpy)33^2+产生阴极ECL。同时推导了其催化机理,为制备一种新型的高灵敏度的ECLSensor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MNO2 ECL ^ru(bpy)3^2+
下载PDF
基于Ru(bpy)_3^(2+)ECL的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10
作者 王君 李芬 +1 位作者 韩鹤友 徐国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3年第6期45-47,共3页
对Ru(bpy)32+ECL的机理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对基于Ru(bpy)32+ECL的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和DNA探针的检测原理及应用作了综述。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电致化学发光 ^ru(bpy)3^2+ 原理 酶传感器 免疫传感器 DNA探针
下载PDF
基于Ru(bpy)3^2+/二丁基乙醇胺电化学发光猝灭的新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11
作者 肖雪洋 郭隆华 +2 位作者 邱彬 林振宇 陈国南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130-130,共1页
电化学发光(ECL)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毛细管电泳(CE)分析检测方法.已经在生命科学、临床检验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CE-ECL检测技术均是以Ru(bpy)3^2+的共反应物为检测对象,但由于能强烈增... 电化学发光(ECL)检测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新型毛细管电泳(CE)分析检测方法.已经在生命科学、临床检验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CE-ECL检测技术均是以Ru(bpy)3^2+的共反应物为检测对象,但由于能强烈增强Ru(bpy)3^2+电化学发光的共反应试剂有限,使该方法在应用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 电化学发光 毛细管电泳 检测装置 应用 发光猝灭 乙醇胺 丁基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Amino Acids by Ru(bpy)_3^(2+)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with High Sensitivity 被引量:1
12
作者 ZHOU Xiao-guang YUAN Bai-qing +3 位作者 ZHANG Lei LIU Yang HAN Dong-xue YOU Tian-yan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76-379,共4页
The unique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emission of Ru(bpy)3^2+(bpy=2,2′-bipyridine) was observed via Nation film at Au electrode[Au/Nafion/Ru(bpy)3^2+] at about 0.20 V(vs. Ag/AgCl) and applied ... The unique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emission of Ru(bpy)3^2+(bpy=2,2′-bipyridine) was observed via Nation film at Au electrode[Au/Nafion/Ru(bpy)3^2+] at about 0.20 V(vs. Ag/AgCl) and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several amino acids without prior derivatization with high sensitivity. The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 exhibits the detection limits and linear ranges of several amino acids comparable to or better than those of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with conventional ECL detection method(at 1.10-1.20 V vs. Ag/AgCl) based on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cathodic ECL is promising for the detection of amino acids in bio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hodic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ru(bpy)3^2+ NATION Au electrode
下载PDF
基于Ru(bpy)_3^2+/AuNPs/Nafion/GCE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脯氨酸
13
作者 高红方 王玉凤 漆红兰 《化学传感器》 CAS 2016年第4期38-41,共4页
利用滴涂法和静电吸附作用制备了Ru(bpy)_3^(2+)/Au NPs/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基于脯氨酸对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信号增强作用,建立了测定脯氨酸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9.5的碳酸盐介质中,电化学发光强度与... 利用滴涂法和静电吸附作用制备了Ru(bpy)_3^(2+)/Au NPs/Nafion修饰的玻碳电极,基于脯氨酸对Ru(bpy)_3^(2+)电化学发光的信号增强作用,建立了测定脯氨酸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pH9.5的碳酸盐介质中,电化学发光强度与脯氨酸浓度在2.0×10^(-10)~1.0×10^(-8)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7×10^(-11)mol/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脯氨酸 ^ru(bpy)3^2+ 修饰电极
下载PDF
CdS/Ru(bpy)_(3)^(2+)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及邻苯二酚的检测
14
作者 刘婷 杨学梅 杨敏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38-545,共8页
基于硫化镉量子点(CdS QDs)对三联吡啶钌(Ru(bpy)_(3)^(2+))电致化学发光(ECL)信号的增敏作用,在电极表面滴涂CdS QDs,然后引入含有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 NPs)的(Ru(bpy)_(3)^(2+))复合物(MWCNTs-Au NPs-Ru(bpy)_(3)^(2+... 基于硫化镉量子点(CdS QDs)对三联吡啶钌(Ru(bpy)_(3)^(2+))电致化学发光(ECL)信号的增敏作用,在电极表面滴涂CdS QDs,然后引入含有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金纳米粒子(Au NPs)的(Ru(bpy)_(3)^(2+))复合物(MWCNTs-Au NPs-Ru(bpy)_(3)^(2+)),得到了自增强CdS/Ru(bpy)_(3)^(2+)ECL传感器.该传感器同时包含了ECL物质Ru(bpy)_(3)^(2+)和共反应剂CdS QDs,具有自增强特点,MWCNTs和Au NPs的存在可进一步放大传感器的信号.邻苯二酚的电极氧化产物与Ru(bpy)_(3)^(2+)之间存在能量转移,导致ECL信号淬灭,从而实现了邻苯二酚的灵敏检测,线性响应范围为5.0×10^(-9)~1.0×10^(-5)mol·L^(-1),检出限为1.5×10^(-9)mol·L^(-1).该传感器用于河水中邻苯二酚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同时,传感器也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ECL)传感器 ^三联吡啶钌(ru(bpy)_(3)^(2+)) 硫化镉量子点(CdS QDs) 邻苯二酚
下载PDF
硫量子点/Ru(bpy)32+电致化学发光法检测肌氨酸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天涯 罗祥瑞 +3 位作者 吴芳辉 程源晟 张奎 朱海威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227-231,共5页
采用硝酸长时间氧化升华硫的方法制备粒径约为4 nm且具有较强荧光性能的硫量子点(S QDs),将其与Ru(bpy)^2+3耦合为发光试剂,研究其对肌氨酸的电致化学发光响应行为。结果表明,与采用Ru(bpy)^2+3或S QDs作发光试剂相比,相同浓度的肌氨酸... 采用硝酸长时间氧化升华硫的方法制备粒径约为4 nm且具有较强荧光性能的硫量子点(S QDs),将其与Ru(bpy)^2+3耦合为发光试剂,研究其对肌氨酸的电致化学发光响应行为。结果表明,与采用Ru(bpy)^2+3或S QDs作发光试剂相比,相同浓度的肌氨酸对S QDs/Ru(bpy)^2+3体系的信号增敏作用最强。由此建立测定肌氨酸的新方法,在pH=8.0的0.1 mol/L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电致化学发光强度差值与肌氨酸浓度在1.0×10-7~8.0×10^-5 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10^-8 mol/L;对8.0×10^-5 mol/L肌氨酸平行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3.04%,表明该方法的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最后采用该方法测定稀释后尿液中的肌氨酸浓度,加标回收效果满意,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样品中肌氨酸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量子点 ^ru(bpy)^2+3 电致化学发光 肌氨酸 测定
下载PDF
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厚朴酚的检测
16
作者 曾磊 曹宇 +1 位作者 雷福厚 史伯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0,共6页
构建一种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利用厚朴酚对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对厚朴酚进行检测。对影响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在最佳实验... 构建一种基于Ru(bpy)3^2+掺杂SiO2/漆酚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利用厚朴酚对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对厚朴酚进行检测。对影响修饰电极电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在8×10^-8~8×10^-5 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增量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3.7×10^-8 g/L;对浓度为8×10^-6 g/L厚朴酚进行8次平行测定的RSD为3.5%。对合成样品中厚朴酚测定的回收率为99.8%~103%,表明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掺杂SiO2 漆酚 厚朴酚 修饰电极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
下载PDF
基于SiO2@Ru标记的甲胎蛋白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17
作者 钱静 周振先 +1 位作者 陈成良 刘松琴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3期328-328,共1页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检测方法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己在分析科学领域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ECL具有装置简单、重现性好、可进行原位(in situ)检测,且还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特点。目前相关研究己引... 电致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检测方法因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己在分析科学领域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ECL具有装置简单、重现性好、可进行原位(in situ)检测,且还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等特点。目前相关研究己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Ru(bpy)3^2+由于具有水溶性好,化学性能稳定,氧化还原可逆,发光效率高,应用的pH范围宽,可电化学再生和激发态寿命长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ECL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传感器 甲胎蛋白 ^ru(bpy)3^2+ 标记 电致化学发光 高灵敏度 激发态寿命 电化学再生
下载PDF
基于fl-TiO_(2)/Pt NPs/RuSi NPs的去氧肾上腺素电化学发光传感器的构建和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富存 欧盼盼 +4 位作者 吴叶宇 吴佳雯 林瑜 杜方凯 谭学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96-1003,共8页
该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花状分级二氧化钛微/纳米粒子(fl-TiO_(2)),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做偶联剂,采用简单的合成后接枝方法制备氨基功能化的fl-TiO_(2)(fl-TiO_(2)-NH_2)。随后,通过静电作用将铂纳米粒子(Pt N... 该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高度有序的花状分级二氧化钛微/纳米粒子(fl-TiO_(2)),以(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做偶联剂,采用简单的合成后接枝方法制备氨基功能化的fl-TiO_(2)(fl-TiO_(2)-NH_2)。随后,通过静电作用将铂纳米粒子(Pt NPs)组装在fl-TiO_(2)-NH_2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fl-TiO_(2)/Pt NPs复合材料。最后,将fl-TiO_(2)/Pt NPs与RuSi NPs混合形成均匀的分散溶液,并将其固定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fl-TiO_(2)/Pt NPs/RuSi NPs/GCE)。采用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衍射和能谱等技术对不同材料的形貌、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进行表征,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和ECL法对所研制ECL传感器的电化学行为和ECL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Pt NPs优异的电催化活性显著提高了RuSi NPs-三丙胺(TPrA)体系的ECL信号强度。而fl-TiO_(2)的巨大比表面积为Pt NPs和RuSi NPs提供了丰富的结合位点。因此,fl-TiO_(2)/Pt NPs可作为一种新型的共反应剂加速器和ECL信号放大器,用于提高RuSi NPs-TPrA体系的ECL发射效率。在优化实验条件下,fl-TiO_(2)/Pt NPs/RuSi NPs的ECL强度分别为fl-TiO_(2)/RuSi NPs和RuSi NPs的1.5倍和1.8倍。在去氧肾上腺素(PHE)存在下,fl-TiO_(2)/Pt NPs/RuSi NPs-TPrA体系的ECL信号发生猝灭,且ECL猝灭信号与PHE浓度的对数在1.0×10^(-7)~8.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4),检出限(S/N=3)为2.5×10^(-8)mol/L。该方法用于盐酸去氧肾上腺素注射液中PHE的测定,回收率为99.2%~108%。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较高的选择性。该研究为ECL传感平台的构建提供了一种新的ECL信号放大策略,并拓宽了ECL传感器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二氧化钛 Pt NPs ^ru(bpy)_3^(2+) 电化学发光(ECL) 去氧肾上腺素 信号放大
下载PDF
Tris(2,2'-bipyridyl)ruthenium(Ⅱ)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enhanced by rutin on platinum electrode
19
作者 Da Xu Zhong Lan Gao Na Li Ke An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61-564,共4页
Ru(bpy)3^2+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ation of rutin. ECL intensity of Ru(bpy)3^2+ could be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rufin in basic solution on platinum electrode. At pH 9.9, lig... Ru(bpy)3^2+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ation of rutin. ECL intensity of Ru(bpy)3^2+ could be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rufin in basic solution on platinum electrode. At pH 9.9, light emission intensity was found to be linear with rutin in the range of 1-5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ruTIN Platinum electrode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Quercetin Using Tris(2,2'-bipyridyl) ruthenium (Ⅲ)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in Flowing Streams
20
作者 Rong LEI Hu Wei LIU Na LI Ke'An L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499-1502,共4页
Ru(bpy)3^2+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quercetin. It was found that ECL intensity of Ru(bpy)3^2+ could be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quercetin in basic solution, and the enhanced ... Ru(bpy)3^2+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quercetin. It was found that ECL intensity of Ru(bpy)3^2+ could be enhanced in the presence of quercetin in basic solution, and the enhanced light emission intensity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quercetin over the range of 1×10^-6 mol/L to 2×10^4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py)3^2+ electrochemalurmnescence quercet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