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食安全视角下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问题研究——基于400个典型案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惠建利 杨媛媛 《安徽乡村振兴研究》 2024年第1期86-96,共11页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当前,我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突出,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虽多次加大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执法力度,但执法效果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文章通过对筛选的400个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进行...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当前,我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突出,对粮食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虽多次加大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的执法力度,但执法效果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文章通过对筛选的400个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当前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仍存在执法权横向划分不明确、基层执法权纵向配置不合理、综合执法力度不足、执法队伍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并提出明确划分执法权限、推进部门综合执法、下放行政执法权、提高执法队伍业务水平是突破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执法困境、守牢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因应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执法 农村乱占耕地建房 粮食安全
下载PDF
乡村振兴政策对粮食生产的保障作用与路径分析
2
作者 余婧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09-112,共4页
乡村振兴政策是中国响应农业与农村挑战、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本文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内容、目标及其对粮食生产保障作用的深远影响。政策着力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多样化和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政策是中国响应农业与农村挑战、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本文深入探讨了乡村振兴政策的背景、内容、目标及其对粮食生产保障作用的深远影响。政策着力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确保粮食安全、推动农村经济多样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同时通过财政、税收优惠、科技推广、土地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等多维度措施,全方位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还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增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牢固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政策 粮食生产 农村经济多样化
下载PDF
我国乡村老龄化现状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与应对
3
作者 黄祖辉 李懿芸 毛晓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2,共8页
根据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乡村老龄化率为17.72%,先于城市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乡村老龄化整体呈现出老年抚养比增速快、低龄老人务农比例高等特征,与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老龄人口就业占比相对较高。分区域看,粮食... 根据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乡村老龄化率为17.72%,先于城市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乡村老龄化整体呈现出老年抚养比增速快、低龄老人务农比例高等特征,与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老龄人口就业占比相对较高。分区域看,粮食主产区乡村老龄化增幅更多、老年抚养比更重、老龄就业比重更高;全国乡村老年抚养比28.13%,但粮食主产省份达31.28%。通过定性梳理乡村老龄化对农户参与粮食种植及其粮食生产行为效率等的影响,提出积极应对乡村老龄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老龄化 老年抚养比 粮食安全 粮食主产区 区域及城乡差异
下载PDF
县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与乡村人口空心化的耦合协调关系——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崔家兴 靳涵 +3 位作者 罗滢渊 林勇 童新 朱媛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2-1836,共15页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亟需研究其演变机制和管控措施。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期土地覆盖数据和农业劳动力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县域耕... 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的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粮食安全,亟需研究其演变机制和管控措施。基于1990、2000、2010和2020年四期土地覆盖数据和农业劳动力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县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非农化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且存在围绕中心城市高值集聚的态势。非粮化则大致呈现出西高东低的倾向,远离大城市的边远县域非粮化程度较高。研究期内非农化和非粮化呈整体加剧趋势,乡村人口空心化程度显著提升。(2)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之间呈现较强耦合作用,失调区域逐渐扩大。(3)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并逐渐增强。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且数量逐渐减少,低值集聚区分布相对分散。(4)非农化、非粮化和乡村人口空心化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强时空动态特征,但县域及其邻域协同变动的比例较高,表明具有较强的局域整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农化 非粮化 乡村人口空心化 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农业强国视域下粮食产区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研究
5
作者 杜磊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为更好地实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于粮食产区而言,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地方收入等是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需要分析如何在保证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发展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高附加值特色农业,... 为更好地实现“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于粮食产区而言,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地方收入等是必须完成的发展任务。需要分析如何在保证粮食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通过发展具有区位比较优势的高附加值特色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和地方财力增长,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重点问题。结果表明,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二者在发展中产生问题和矛盾。为促进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协同发展,应以组织方式集体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利益协同;以技术研发基地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科技协同;以生产方式工业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生产协同;以销售推广网络化,实现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的渠道协同。说明粮食产业与特色农业协同发展,是农业强国视域下实现粮食产区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强国 粮食产区 粮食产业 特色农业 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大食物观”研究年谱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建华 韩宇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116,共26页
“大食物观”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观念,也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食物观”的提出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历经概念提出期(1990-2002)、概念充实期(2003-2014)、概念发展期(2015-2021)、概念成... “大食物观”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观念,也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食物观”的提出可追溯至20世纪90年代,历经概念提出期(1990-2002)、概念充实期(2003-2014)、概念发展期(2015-2021)、概念成熟期(2022年至今),呈现出一条由观念到实践、由片论到体系、由局部到全体的学术史研究脉络。本文对“大食物观”相关研究进行历时性梳理,试图呈现出一部“大食物观”研究随时代而发展、应发展而前行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食物观” 学术年谱 农业农村现代化 粮食观
下载PDF
岩溶山区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为例
7
作者 耿秘 刘艳 +2 位作者 吴冉 覃文艺 郑朋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64-70,共7页
研究选取岩溶山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分析其2017年、2019年和2021年三个时间段的耕地非粮化情况.通过全局莫兰指数和冷热点分析,揭示了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的演化,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威宁... 研究选取岩溶山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作为研究区,分析其2017年、2019年和2021年三个时间段的耕地非粮化情况.通过全局莫兰指数和冷热点分析,揭示了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的演化,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研究了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耕地非粮化整体呈增强趋势,但最大非粮化率下降了4.71%,空间上表现为西北—中部—西南的聚集特征;2)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的局部聚集差异明显.研究期间全局变化稳定,局部变化显著,热点逐年减少,冷点先减后增;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与非粮化正相关,而人口密度、肉类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与非粮化率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山区 耕地非粮化 影响因素 乡村振兴
下载PDF
钱越多越好吗?农村信贷与农村产业升级的时空关系——基于SAR模型与SEM模型的实证分析
8
作者 王宏宇 吉猛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0,共9页
农村信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是农村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1978—2019年30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农村信贷对农村产业升级影响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分析农村信贷与农村产业升... 农村信贷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是农村产业升级的重要保障。本文利用1978—2019年30省份面板数据,在构建农村信贷对农村产业升级影响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建立空间自回归模型(SAR)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实证分析农村信贷与农村产业升级的时空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产业升级在地理位置上呈现空间集聚性;农村信贷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会对农村产业升级产生抑制作用,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其中,受农业资源差异影响,整体上东部区和中部区存在“倒U型”关系,西部区并不存在“倒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粮食主产区“倒U型”关系最显著,三大粮食产区中黄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地区呈明显“倒U型”关系,东北地区则不存在“倒U型”关系。最后,本文提出发挥农村产业升级空间集聚作用、农村信贷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贷 农村产业升级 农村金融 粮食产量 空间效应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兼论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路雯晶 陈卫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9-545,共17页
新型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探究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在运... 新型城镇化是影响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探究其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在运用SBM-GML指数模型和熵值法分别测算出各省份粮食GTFP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型城镇化对粮食GTFP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别检验技术创新在新型城镇化影响粮食GTFP的中介效应,以及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发挥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全国总体粮食GTFP年均值为1.0082,我国粮食GTFP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善,并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省域间差异不断缩小。2)新型城镇化对粮食GTFP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地区经营规模差异。3)新型城镇化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粮食GTFP,健康性人力资本、教育性人力资本以及迁移性人力资本均在新型城镇化促进粮食GTFP增长的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建议逐步稳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效应,同时应注重农村人力资本培育,进而推动中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创新 农村人力资本
下载PDF
辽宁乡村产业发展分析
10
作者 赵坤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24年第1期95-96,共2页
辽宁省农业产业门类齐全、主导产业明晰、特色农产品丰富。从产业生产、价格波动的视角分析“十三五”期间辽宁粮油业、设施蔬菜、水果和畜牧产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以期为辽宁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村产业 粮油产业 设施蔬菜产业 水果产业 畜牧产业
下载PDF
湖北省县域粮劳变化耦合模式与乡村发展类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安彬 宁悦文 +2 位作者 肖薇薇 陈皓 刘宇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 利用湖北省2003—2017年81个县域的粮食产量和农业劳动力数据,运用粮劳弹性系数模型方法,分析了湖北省粮劳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应耦合模式。结果表明,2003—2017年湖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现稳中有增态势,呈“中高周低”“中增周减”空间特征,高产区集中在鄂西北中部与江汉平原南部;农业劳动力总量持续减少,呈“东多西少”“东增西减”空间特征,密集区集中在江汉平原东部和鄂东北丘陵西部。2003—2017年湖北省最典型的粮劳耦合变化模式为粮增劳减型(60.49%),其次为粮劳同减型(23.46%)和粮劳同增型(11.11%),粮减劳增型占比最低(4.94%)。受地理条件和农业政策的影响,湖北省乡村发展类型呈现多样化并存的格局:中部多分布外延扩张型和农业现代化型县域,东部和西部多分布产业转移型和种养一体化型县域;2010年前后两时段县域乡村发展类型转换较为复杂,维持不变相对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业劳动力 耦合模式 乡村发展类型 湖北省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
12
作者 王术坤 林文声 杨国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6,共1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从改善灌溉设施、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农地租入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传导机制,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根据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10省50... 高标准农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从改善灌溉设施、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农地租入和提高农业机械化的传导机制,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根据2020年和2022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10省50县(市、区)300村4378个农户样本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定量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植结构调整效应与政策异质性。结果表明:(1)高标准农田建设促使三大主粮作物种植比例提高了7.97%。(2)机制分析结果显示,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改善农地灌溉条件、增加农地租入规模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来促进种植结构调整,而非农就业的传导机制未得到验证。(3)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平衡区、地形坡度和起伏度较大区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更能显著提高粮食种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种植结构调整 粮食生产 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
下载PDF
太阳能干燥法在谷物干燥中的应用
13
作者 徐琳琳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8期89-91,共3页
太阳能干燥法是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谷物干燥技术,通过利用太阳能将谷物表面的水分蒸发掉,从而实现谷物的干燥。该文基于太阳能干燥法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探讨太阳能干燥法在谷物干燥过程中的优点,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降低能源消耗... 太阳能干燥法是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谷物干燥技术,通过利用太阳能将谷物表面的水分蒸发掉,从而实现谷物的干燥。该文基于太阳能干燥法的原理和工作方式,探讨太阳能干燥法在谷物干燥过程中的优点,可以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具有明显的环保效益;其次,该技术在谷物干燥过程中温度控制较为稳定,有利于保持谷物品质,减少质量损失,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维护成本低廉,适用于农村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谷物干燥需求,并总结太阳能干燥法在谷物干燥中的应用前景及发展趋势。研究内容可以为推动太阳能干燥法在谷物干燥中应用提供技术参考,对于清洁能源利用、农村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结合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干燥法 谷物干燥 环保 经济效益 农村发展 可持续性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杭州市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臭氧影响研究
14
作者 施丽莉 金嘉佳 +2 位作者 俞雅云 江游 朱英俊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3期94-96,共3页
杭州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其农村地区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空气质量问题。2016—2020年杭州市农村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现总体下降趋势,综合指数从2016年的1.91下降到2020年的1.66,但臭氧O3的浓度总体呈上升趋... 杭州市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其农村地区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空气质量问题。2016—2020年杭州市农村地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现总体下降趋势,综合指数从2016年的1.91下降到2020年的1.66,但臭氧O3的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首要污染物O3占比从2016年的6.5%上升到2020年的26.7%。O3是一种高度植物毒性的空气污染物,会影响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十三五”期间公顷粮食产量随着首要污染物O3占比的上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对比国内外研究结果,O3对粮食产量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市 农村地区 变化趋势 臭氧 粮食产量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耕地撂荒问题成因与治理策略
15
作者 杨海成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4期107-109,共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耕地撂荒现象已成为制约粮食安全、影响乡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剖析农村耕地撂荒的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策略,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撂荒耕地 治理策略 粮食安全
下载PDF
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王青荷 刘文文 《商业观察》 2024年第11期53-56,共4页
粮食作物产量不仅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利用我国2000—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了粮食作物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恩格尔... 粮食作物产量不仅关乎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也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有较大的影响。文章首先对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利用我国2000—202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选取了粮食作物产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三个变量来研究它们两两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粮食作物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粮食作物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都有较显著影响,且粮食产量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产量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向量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华坚 杨梦依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545,共11页
基于2008-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供给能力、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的粮食生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熵值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水平,实证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 基于2008-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供给能力、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的粮食生产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熵值法和固定效应模型测算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水平,实证分析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及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三大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各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水平呈上升趋势但绝对数值不高;主产区农业保险发展对粮食生产安全呈现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有限,且存在区域差异,表现出对长江中下游区粮食生产安全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东北区次之,黄淮海区不显著等情况。基于此,提出加大农业保险政策补贴范围、完善农业保险风险防范机制、深入探索绿色农业保险,并因地制宜完善各主产区农业保险政策等建议,以推动农业保险发展更好地保障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粮食主产区 农业保险发展 粮食生产安全
下载PDF
数字经济、城乡融合与农业经济韧性 被引量:18
18
作者 祝宏辉 郑新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2-27,共6页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等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且城乡融合是数字经济提升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等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且城乡融合是数字经济提升农业经济韧性的作用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的数字经济正向促进农业经济韧性,且城乡融合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非粮食主产区则表现不显著。因此,应强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经济发展的赋能作用,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因地制宜激活各产区农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乡融合 农业经济韧性 粮食主产区
下载PDF
农村金融服务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9
作者 王莉婷 《陕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12期86-89,共4页
实现乡村振兴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重要目标,而农村发展最基础的就是粮食生产,所以实现粮食生产增产对农村发展举足轻重。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创新,对农村粮食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在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 实现乡村振兴是“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重要目标,而农村发展最基础的就是粮食生产,所以实现粮食生产增产对农村发展举足轻重。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创新,对农村粮食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在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要充分运用农村金融服务,为粮食生产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实现粮食的增产增效。通过农村金融服务对粮食生产的支持作用和机制研究,分析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风险与不足,才能不断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业农村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服务 粮食生产 支持作用 机制研究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外流、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欢 王灿 +1 位作者 毕文泰 张冬平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3期503-511,共9页
【目的】检验农村劳动力外流、农地流转以及其他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对中国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对粮食安全的间接影响。【方法】利用2001—2020年连续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 【目的】检验农村劳动力外流、农地流转以及其他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对中国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对粮食安全的间接影响。【方法】利用2001—2020年连续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从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两个角度构建影响粮食生产的模型,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第一,农业劳动力外流显著地正向影响粮食产量。第二,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显著地正向影响粮食产量。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承包耕地流转的面积越大,粮食产量越高。【结论】国家应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非农经济,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近非农就业机会。同时,政府应通过试点创新的方式建立更有效的农地流转政策,推动建立透明化、公开化和制度化的土地交易市场,确保农地流转的有序进行,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外流 粮食生产 粮食安全 农地流转 农业机械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