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3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flections on the Peasants' Subjectivity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Deliberative Democracy 被引量:1
1
作者 Pan Kun Huang Jie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4-305,共12页
The subjectivity of China's peopl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Western capital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s subjectivity naturally manifests as peasant's subjectivity i... The subjectivity of China's peopl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Western capital 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the people's subjectivity naturally manifests as peasant's subjectivity in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rural areas. Combined with normative analysi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rural deliberation practice,peasants' subjectivity can be summarized as broad equality of participation,completeness of the program,as well as final benefit of the result. However,there are some hidden dangers which may give rise to alienation development of deliberative politics in the current dilemma of rural deliberation practice.The fundamental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lies in combining subjectivity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together to develop the rural deliberative democ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营企业 资本企业 经济学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
2
作者 杨长福 金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这意味着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将承担更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为此,需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与乡村治理有效的高度统一。就其... 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这意味着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将承担更多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任务。为此,需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建设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与乡村治理有效的高度统一。就其联系而言,实现共同富裕是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基本前提与价值导向,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则是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与本质要求,由此表现出二者互为实现途径与目的的内在耦合关系。就其理论逻辑而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和城乡关系理论内在统一的思想奠基是其理论本源,习近平共同富裕观与乡村治理思想内在统一的现实指引是其理论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与乡村治理思想的当代升华是其理论底蕴。就其实现路径而言,需坚持和加强党建引领,强化统筹乡村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和“外延”;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筑牢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物质基础;健全“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完善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治理机制;积极推动城乡融合,激活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乡村治理共同体 乡村振兴 农民农村 城乡关系
下载PDF
时代新人培养目标下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实效性研究——基于南京农业大学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扬 熊富强 宋俊峰 《中国农业教育》 2024年第1期39-49,共11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涉农高校要自觉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践育人共同体为抓手,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但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实现路径、成效评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涉农高校要自觉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践育人共同体为抓手,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但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内在要求、实现路径、成效评估等仍有待深化,因此有必要对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效性进行探究。文章基于747名涉农高校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建立有序Logit回归分析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现程度。结果表明,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三农”情怀对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育人目标实现有积极影响。进一步的交互项结果表明,加强自然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会强化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实效性,而加强社会科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学习会促进实践育人共同体实现成效。因此,在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涉农高校应以注重培育成效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基础,积极构建与完善“三农”情怀教育育人培养机制,构建并有效发挥涉农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重要载体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育人共同体 专业能力 实践能力 “三农”情怀
下载PDF
建构主义视角下农民集体行动研究——基于鄂北两村的调查
4
作者 罗峰 张一落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101,共13页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基层治理全局,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与成效,而农民集体行动能力则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在动态关系中洞悉农民集体行动的生成机制与行...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程度,关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基层治理全局,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与成效,而农民集体行动能力则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在动态关系中洞悉农民集体行动的生成机制与行动逻辑,发现农民集体行动归根结底就是情境实践,即农民集体行动是在制度情境、本土情境、事件情境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促进成员组织化参与,在不同的主体互动中达成行动目标的共识,借助公共权威、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等建立协作配合的合作关系,构建起基层治理共同体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民集体行动 建构主义 情境实践 现代化 土地流转 农民参与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文化治理的时代意蕴
5
作者 杨帆 杜刚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撑。乡村文化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引领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兼具“治理对象”和“治理工具”双重意蕴,... 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文化的作用不可小觑,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精神支撑。乡村文化治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深层动力和引领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兼具“治理对象”和“治理工具”双重意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力抓手。当前,乡村文化治理愈发成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治理 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 “三农”
下载PDF
金融如何有效服务于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6
作者 温涛 刘正桃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2-80,共19页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而金融是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源头活水”。当前,金融服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农村金融顶层设计优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数字... 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而金融是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源头活水”。当前,金融服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农村金融顶层设计优化、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信贷支持和保险保障、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扶贫小额贷款不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要、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的筹资融资能力低、农业供应链金融对小农户带动作用有限、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较大的短板、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和分担机制尚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严重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要从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农村抵押担保体系、农业供应链金融、智慧化信用档案、创新激励和风险管理、农业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六个方面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来助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本文为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视角,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小农经济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民公共精神培育:内在逻辑与现实路径
7
作者 房彬 房婷 张慢慢 《铜陵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2-66,共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农民具有公共精神。当前,部分农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公共精神欠缺,尚不适应乡村振兴之需要。文章在界定“农民公共精神”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振兴,要求农民具有公共精神。当前,部分农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公共精神欠缺,尚不适应乡村振兴之需要。文章在界定“农民公共精神”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农民公共精神的内在逻辑,指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需要加强农民公共精神培育,并提出培育农民公共精神的现实路径:一是拓展乡村公共空间,二是丰富乡村公共活动,三是搭建多元培育载体,四是发展乡村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农民 公共精神
下载PDF
基层政府治理水平对农民奋斗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金绍荣 罗锐 +1 位作者 任赞杰 刘柯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2,共12页
赓续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农民奋斗意志,是当前基层治理中农民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2018年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基层政府治理水平对农民奋斗价值观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基层政府治理... 赓续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农民奋斗意志,是当前基层治理中农民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2018年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基层政府治理水平对农民奋斗价值观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基层政府治理水平与农民奋斗价值观呈正相关,即基层政府治理水平越高,农民越倾向于认为“努力工作能有回报”,越发增强“对未来的信心”;第二,基层政府治理水平对农民奋斗价值观的影响,主要通过提高该群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工作满意度来实现;第三,高水平的基层政府治理正向促进了建档立卡农民和非建档立卡农民奋斗价值观的塑造,且这种促进作用在非建档立卡农民中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政府 治理水平 农民价值观 有序PROBIT模型 乡村振兴
下载PDF
新时代深刻理解“大国小农”的四重逻辑——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兴豪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农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深刻理解强国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小农”,从基于农业大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国逻辑、基于小农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促进农民现代化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小... 农业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深刻理解强国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小农”,从基于农业大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强国逻辑、基于小农主体推进现代农业农村发展的现代化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促进农民现代化与自由全面发展的“小农”逻辑、基于传统农耕文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逻辑阐释“大国小农”的学术内涵,进而在实践上推动“大国小农”不断向前发展,即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农民现代化,最终实现创造人类农业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小农”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 农业强国
下载PDF
农户社会交易网络主要矛盾与对接机制——以小农户对接定向市场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治菊 黄诗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9,共12页
如何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问题,使小农户能够直接对接有限市场,现有研究仍比较匮乏。以小农户对接定向市场为例,基于巢状市场理论,采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以“小农户为何对接市场、对接什么市场、如何对接市场、何... 如何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问题,使小农户能够直接对接有限市场,现有研究仍比较匮乏。以小农户对接定向市场为例,基于巢状市场理论,采用深度访谈与参与式观察的研究方法,以“小农户为何对接市场、对接什么市场、如何对接市场、何以对接市场”的逻辑思路,探讨农户社会交易网络中的主要矛盾与对接机制,分析小农户有效对接定向市场的形成过程和持续条件。研究表明,通过中间载体,特定生产者与特定消费者间接或直接对接,构建了点对点的市场交易关系,使小农户拥有固定对接的“定向市场”,形成特有的社会交易网络,一定程度上可有效解决小农户难以对接市场的困境。同时,在组织机制、动员机制以及监管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定向市场”的持续发展,促进小农户对接的市场可持续发展,成功地将小农户的生计资源和社会资本转化成收入,实现稳定且可持续的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状市场 消费帮扶 小农户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振兴主体培育探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晓伟 梁龙 《南方农机》 2024年第6期106-109,共4页
农民始终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核心,其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力度和建设成效。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脱离农业从事非农产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程度加重,加之农民自身主体意识薄弱、农民文... 农民始终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核心,其主体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关系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力度和建设成效。但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很多农民脱离农业从事非农产业,农村“空心化”“老龄化”程度加重,加之农民自身主体意识薄弱、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且接受再教育条件欠佳等原因,农民群体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偏低。基于此,课题组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培育农民主体意识、提升农民主体性的可行性建议:深入推动“共同缔造”,激发农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明确各级各类主体责、权、利的界限,突出农民主体性地位,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民再教育建设,向农民提供再教育的资源条件,提升农民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和自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主体 主动性 创造性 再教育
下载PDF
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模式创新研究——以宿迁学院为例
12
作者 张惠敏 李庚飞 +4 位作者 谢荣 董蓉 蒋亚华 乔永旭 李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271-274,279,共5页
耕读教育作为加强高校农学相关专业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和知农爱农的情怀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高... 耕读教育作为加强高校农学相关专业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强农兴农的使命和知农爱农的情怀具有深远意义,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耕读传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新农科建设的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高素质实用技能型园林专业人才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宿迁学院园林系通过优化顶层设计推动制度建设,开展园林专业“1+1+3+3”耕读教育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共建耕读教育实践基地等举措强化了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成效。基于宿迁学院园林专业耕读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出了其耕读教育模式的建构与创新,主要包括: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打造“跨界整合”课程体系,更新教学方法;依托宿迁学院的产业学院(苏花学院),实施专业特色发展;推动耕读教育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的有机融合;依托“苏北”特色的劳动教育新模式,打造“沉浸式”育人格局。这些举措建构和创新了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也为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其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耕读教育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耕读教育 卓越农科人才 实用技能型 “三农”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中的农民问题与政府应对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业苗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91,共7页
“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是关涉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振兴要以农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农民问题。以农民为中心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它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最大程... “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问题是关涉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振兴要以农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的农民问题。以农民为中心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它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最大程度地维护农民的权益,而且政府要履行为农民服务的角色,为乡村振兴掌好舵、划好桨。再者,新发展阶段的乡村振兴还要站在农民立场上,促进农民与自然、城市、市民以及农民自身的友好,努力让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以农民为中心 农民问题 政府应对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基石·演进与现代化突破
14
作者 刘尚艺 赵亚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4期223-225,共3页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意义上极为重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明确提出“农民的产业振兴当为乡村产业振兴之最基本、最核心组成部分”。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历时演进... 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意义上极为重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明确提出“农民的产业振兴当为乡村产业振兴之最基本、最核心组成部分”。在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历时演进归纳为“包产包干”和“半工半耕”2个传统阶段。进而认为,传统“小农经济”将滑向衰亡,即使“半工半耕”在不久的未来亦难以为继;在中国式现代化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新时代语境下,应跳出“小农消亡论”预设框架,进一步完善、优化“公底私面”范式的实践机制与具体方式,系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农经济”的现代化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小农经济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现代化
下载PDF
涵养乡村文化生态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从梁漱溟与费孝通乡村文化观论起
15
作者 吴琼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9-196,共8页
新时代,涵养乡村文化生态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目前,乡村文化生态主要表现为对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过度同质化、生态生活环境的激变引发农民观念异化、文化生活服务体系的构建存在供需脱节三方面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 新时代,涵养乡村文化生态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目前,乡村文化生态主要表现为对文化生态资源的开发过度同质化、生态生活环境的激变引发农民观念异化、文化生活服务体系的构建存在供需脱节三方面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文化与生态的资源联结失活、生态与生活的协同意识模糊、文化与生活的载体建构分离。涵养乡村文化生态要基于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文化的政策方针,充分考虑文化、生态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文化与生态的有效联结提高乡村文化生态的发展能力,以生态与生活协同调适激发乡村文化生态的内生动力,以文化与生活创造性融合健全乡村文化生态的基础保障。同时,还要借助文化与生态的资源联结深化特色文化符号建设、结合生态观与生活观的协同发展营造积极向上的心态秩序,依托文化与生活载体建构优化公共文化的组织机制,从而涵养绿色、健康、高质量的乡村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生态 涵养 农民生活 乡村文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6
作者 胡丽 余春莲 柳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0期266-269,共4页
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能有效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自我价值。针对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和能力培养欠缺问题,提出了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以及农民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 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能有效丰富乡村经济业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自我价值。针对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和能力培养欠缺问题,提出了农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以及农民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旨在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本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大学生 创新创业教育
下载PDF
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基于湖南的案例分析
17
作者 肖卫 肖琳子 《湖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4-25,共12页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赋能乡村振兴,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理论政策层面关注的重点。通过建立一个基于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农业新增长理论模型,能够有效分析二元经济长期均衡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农业... 提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和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赋能乡村振兴,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理论政策层面关注的重点。通过建立一个基于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的农业新增长理论模型,能够有效分析二元经济长期均衡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本积累及其农业劳动有效性对农业增长的决定性作用,及其对农民收入的贡献。基于理论模型分析推论,对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相关政策及其效应进行评价,结合农民大学生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分析,探讨农民大学生在乡村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等方面的贡献及作用机制。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新阶段,涉农投资重心应从投资农村和农业转向投资农民,逐步实现传统小农向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的代际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大学生 乡村振兴 农业人力资本 新型职业农民
下载PDF
四川革命老区农村社区治理农民主体性缺失:样态、成因与突破——基于四川达州三个社区的调查
18
作者 刘杨 《老区建设》 2024年第8期44-53,共10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乡村面临着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处于盆周山区的四川革命老区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严重,农民数字化适应能力弱,农村社区治理面临新挑战。治理的核心要素是人,农村社区治理要聚焦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对三个社区进行调... 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乡村面临着内外环境的急剧变化。处于盆周山区的四川革命老区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严重,农民数字化适应能力弱,农村社区治理面临新挑战。治理的核心要素是人,农村社区治理要聚焦农民主体性的发挥。对三个社区进行调查后发现,农村社区治理中农民主体性处于缺失状态。农民主体作用缺失既有组织层面的原因,也有农民个体原因。为重塑农民主体性,需要数字链接农民需求、发展农村市场主体、健全社区治理体系,同时要激发农民主体意识、提升农民参与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治理 农民 主体性
下载PDF
乡村治理语境下农民精神风貌变迁及其提升对策探析——以聊城市为例
19
作者 赵存吉 贾红雪 刘殿红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2期190-193,共4页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乡村治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农民精神面貌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消极精神面貌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地的乡村治理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农民精神面貌现状进行研究,并对消极精神面貌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该研究以黄河流域鲁西段乡村作为调研对象,从农民自我身份认同、乡村伦理关系、乡村礼俗秩序、农民文化和情感需求等维度进行田野调查,分析当地农民精神风貌的变迁与表现。研究发现,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精神风貌存在与乡村社会现代化变迁不匹配的消极表现,剖析其成因,从推进乡村“三产融合”、创新治理模式、发挥文化教化功能、满足农民精神需求4个方面提出了对应的解决路径,为未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启发和借鉴,为乡全面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提供精神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全面振兴战略 乡村治理 农民精神风貌 乡村社会变迁 乡风民俗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内涵、逻辑与路径
20
作者 李艳玲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唤醒农民主体性意识,实现乡村振兴攻坚突破的重要抓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分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何以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建议:扎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找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唤醒农民主体性意识,实现乡村振兴攻坚突破的重要抓手。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分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加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何以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建议:扎牢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找准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补齐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短板;抓住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痛点;壮大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思想政治教育 乡村振兴 思想保障 精神动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