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0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xual Behaviour of Rural College Youth in Maharashtra, India: An Intervention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Mohan Ghule Balaiah Donta 《Journal of Reproduction and Contraception》 CAS 2008年第3期167-189,共23页
Objective To promote healthy sexual behaviour among rural college youth. Methods The intervention study consisted a sample of 1 500 (800 male and 700female) in baseline and 1 953 (1 022 male and 931 female) colleg... Objective To promote healthy sexual behaviour among rural college youth. Methods The intervention study consisted a sample of 1 500 (800 male and 700female) in baseline and 1 953 (1 022 male and 931 female) college going students in post intervention, in the age groups 15-24 years from 8 colleges in Thane district of Maharashtra. The interventions included dissemination of lEC (Information,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ounselling in colleges and provision of health care services at rural health centers in the experimental area.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and peer leaders were trained to provide IEC. Chi-square test was carried out to find ou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sexual behaviour. Results Post interven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overall any sexual experience (coital/ non-coital) increased by 2.6% and 1.0% among male students and 4.6% and 0.8% among female students in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respectively which suggests that in the control area physical closeness and sexual relationship has increased between sexe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noted in the usage of condom during their sexual intercourse in experimental group. The provision of IEC in college settings, peer leader training and orientation to teachers helped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initiate a dialogue on reproductive health issues. Intervention programs helped college youth to develop the skills, make informed decisions about engaging in sexual intercourse and using contraceptives in a social context that sometimes encourages risky sexual behaviour. The study found that peer interaction was exposure to erotic material; habits and working status among boys and peer interaction and place of study among girls we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ir coital and non-coital sex experience. Conclusion A scientifically developed, need based and demand driven reproductive health service package for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in colleges can help them to develop their knowledge, skills and attitudes for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sponsible decision making and for achieving healthy sexual life. Therefore, programs aimed at promotion of safer sex practice should be promoted at such vulnerable gro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xual behaviour rural youth interventions reproductive health youth sexuality sexual health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tion and HIV Risky Behavio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Returning Migrants and Non Migrants Based on Rural Out-of-school Youth in Jilin, China 被引量:5
2
作者 ZHU Guang Rong JI Cheng Ye YANG Xing Hua 《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29-436,共8页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tion and HIV risky behavior when controlling for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s and to evaluat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migration, HIV knowledge, and HIV risk... Objective To estim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gration and HIV risky behavior when controlling for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s and to evaluate the gender differences in migration, HIV knowledge, and HIV risky behaviors among rural youth in China.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anonymous, investigative questionnaire for 1710 unmarried, out-of-school rural youth, aged between 15 and 24 years, was handed out in Gongzhuling county of Jilin province, China. Results 58.5% of participants had a history of migration, irrespective of gender. There were gender differences observed in other factors such as drug abuse(4.3% for males and 5.5% for females, P〈0.01),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24.1% for males and 44.1% for females, P〈0.01), and HIV knowledge rate(35.2% for males and 25.5% for females, P〈0.001). While controlling for gender,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gration and drug abuse, selling sex, and non usage of condoms during last instance of sexual activity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The cases of premarital sex and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were both not found to be related to migration. Conclusion Among rural youth, the HIV risky behavior such as drug abuse, selling sex, and lack of condom us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migration, while premarital sex and multiple sexual partners seem unrelated to mig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tion rural out-of-school youth HIV risky behavior China
下载PDF
乡愁、私益和公利: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惠敏 崔惜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返乡青年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具有情感逻辑、理性逻辑和价值逻辑。其中,“乡愁”是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情感逻辑,返乡青年在城市中所经历的情感缺失由“乡愁”所补足并... 返乡青年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和关键因素。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具有情感逻辑、理性逻辑和价值逻辑。其中,“乡愁”是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情感逻辑,返乡青年在城市中所经历的情感缺失由“乡愁”所补足并再造;私益是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理性逻辑,返乡青年通过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积累以及与其他主体的市场合作,获取丰盈的经济资本,实现个人理性目标;公利是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价值逻辑,返乡青年经历“乡愁”情感的召唤和个人私利的达成两个阶段后,渴望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觉醒服务于公益的心理,并且通过公利活动策划和实践,力争实现更合理的福利供给和利益分配。以上三个逻辑紧密相连,相互贯通,阐明了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振兴的深层原因和内在动力。在理清三层逻辑的基础上,政府应出台帮扶政策,社会加强心理引导,村社定期召开经验共享联结会,以求最大限度地助推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乡村振兴 乡愁 私益-公利
下载PDF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分析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
4
作者 邓建高 张璇 徐绪堪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4-20,共7页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引入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构建心理需求中介变量下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因素显著作用于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的依恋行为,驱... 基于信息生态视角,引入心理学的依恋理论,构建心理需求中介变量下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依恋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信息内容、信息技术和信息环境因素显著作用于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的依恋行为,驱动其产生不同心理需求进而促进依恋行为的产生。信息内容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核心;信息技术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基础;信息环境是农村青年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催化剂;农村青年的心理需求是对移动短视频产生依恋行为的根本所在。据此从农村公共文化资源供需平衡、视频内容审核、联动治理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青年 移动短视频 依恋行为 影响因素 信息生态
下载PDF
婚恋失范:流动青年“结婚难”的另一种解释
5
作者 金小红 何超凡 《当代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61-71,共11页
现有婚姻市场理论无法有效解释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结婚难”问题。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选择现代婚恋模式的农村流动青年遇到的“结婚难”问题与婚姻市场理论下的“结婚难”问题不同,主要表现为恋爱难、由恋爱到结婚难。本文从婚恋失范视角... 现有婚姻市场理论无法有效解释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结婚难”问题。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选择现代婚恋模式的农村流动青年遇到的“结婚难”问题与婚姻市场理论下的“结婚难”问题不同,主要表现为恋爱难、由恋爱到结婚难。本文从婚恋失范视角对部分农村流动青年的“结婚难”问题进行解释,即因为婚恋观和恋爱行为缺乏社会规范指导和约束而导致“结婚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青年 结婚难 婚恋失范
下载PDF
农村新生代青年低额彩礼的形成机制及其现实挑战
6
作者 张艳霞 刘远冬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80,共18页
高额彩礼是我国近年来重点治理的突出社会问题。本研究基于对重庆石村新生代青年“零彩礼”现象的田野调查,分析当地低额彩礼的形成机制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石村“不算彩礼”的共识促进了婚姻交换灵活多元的发展,相对于更具仪式性的婚... 高额彩礼是我国近年来重点治理的突出社会问题。本研究基于对重庆石村新生代青年“零彩礼”现象的田野调查,分析当地低额彩礼的形成机制及其面临的现实挑战。石村“不算彩礼”的共识促进了婚姻交换灵活多元的发展,相对于更具仪式性的婚礼花费、改口费和房产花费,彩礼因过于货币化和功利化而被排除在有意义的婚姻交换之外。自明清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和社会主义新风尚共同塑造了当地礼俗传统,弱代际责任感下自由恋爱、代际和性别平等的情境化解了婚姻交换的偿付和资助功能,礼物模式的婚姻交换在仪式和日常中塑造着集体道德感,即使是在跨婚姻圈的新生代中也没有形成高额彩礼。但随着社会流动性和风险性增大,当地低额彩礼实践的维系正面临着跨区域文化冲突和彩礼抵押功能强化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额彩礼 重庆 农村 新生代青年 礼物秩序
下载PDF
中坚青年干部治村的实践样态与作用机制研究——基于赣鄂两个村庄的调查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海金 刘凤萍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125,共8页
农村青年干部是基层干部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也是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通过对赣南F村和鄂南T村两个村庄的案例剖析,探讨青年村干部助推乡村有效治理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干部队伍中存在一定数量... 农村青年干部是基层干部队伍中的新鲜血液,也是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通过对赣南F村和鄂南T村两个村庄的案例剖析,探讨青年村干部助推乡村有效治理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村干部队伍中存在一定数量的青年干部,但并不是所有的青年村干部都会在乡村治理实践中积极主动作为,只有部分具有较强责任认知和治理能力的中坚青年干部可以助推乡村治理效能提升;中坚青年干部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作用机制具体表现为在包容性的制度环境和治理环境下,以个体正向责任认知形塑村干部群体履责行为,以聚合性治理能力强化基层组织治理能力。基于此,建议充分发挥中坚青年干部的引领带动示范作用,构建老中青干部梯次配备的干部架构,优化青年干部的在地化培养机制,以促进村干部群体积极有效作为,增强基层组织治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中坚青年干部 农村青年
下载PDF
返乡创业青年短视频赋权与乡村振兴主体角色协商 被引量:2
8
作者 邱蕾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7,共10页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 以18位短视频返乡创业青年为例,采用扎根理论分析方法和整体性赋权的解释框架,分析其乡村振兴主体建构中的赋权策略与赋权逻辑,并从主体建构、主体作用对乡村振兴主体角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青年返乡创业的赋权具有多层次性和整体性特征,具体包括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制度赋权三种策略。其整体性赋权着眼于群体的长远发展,通过个体赋权激发返乡创业能力实现主体权能重建;通过组织赋权实现自助与互助推动群体间权力共享;通过制度赋权搭建支持网络形塑立体的赋权格局。遵循整体赋权逻辑,返乡创业青年可以实现其乡村振兴行动从个体主体到群体主体的身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创业青年 整体赋权 主体实现
下载PDF
返乡青年参与民俗体育赋能乡村振兴:联动机理、现实阻碍与优化路径
9
作者 吴松诺 郭振华 涂传飞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72-80,共9页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青年群体的大量“回流”使“返乡青年”成为学界备受关注的群体。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基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体育在政策依托和文化生态等方面的调适现状,结合湖南湘西地区的实地考察,探索...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青年群体的大量“回流”使“返乡青年”成为学界备受关注的群体。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基于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俗体育在政策依托和文化生态等方面的调适现状,结合湖南湘西地区的实地考察,探索返乡青年参与民俗体育赋能乡村振兴的联动机理、现实阻碍及优化路径。研究认为:返乡青年参与民俗体育赋能乡村振兴主要存在经济、文化、治理的三重联动关系,但现实中受到了选择、认同、行动、代际等方面因素的阻碍。据此提出优化路径为:强化基层党建,塑造返乡青年“意义”价值取向;构建“乡愁”场域,充实返乡青年文化记忆与乡土情感;推进乡村“善治”,保障返乡青年议事活动有“规”可依;建设文明乡风,和洽返乡青年代际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返乡青年 民俗体育 联动机理 回嵌乡村社会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劳模精神融入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赜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家伟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6期181-184,共4页
做好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需要,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地位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背景下变得尤为突出,乡村基层部门必须以做好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乡村振兴。而劳模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 做好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需要,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地位在乡村振兴这一战略背景下变得尤为突出,乡村基层部门必须以做好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领乡村振兴。而劳模精神是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将劳模精神融入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农村青年,给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长久的利好,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劳模精神 农村青年 思想政治教育 乡村基层部门
下载PDF
新解放区农村青年团参与乡村治理研究(1950-1952)
11
作者 石武英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159,共8页
1950—1952年是新解放区农村开展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和农村经济恢复的特殊时期。其时,农村干部奇缺,党和政府急需助手来协助治理乡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方面,新区农村青年团在农村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建立和壮大。另一方面,她在协助... 1950—1952年是新解放区农村开展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和农村经济恢复的特殊时期。其时,农村干部奇缺,党和政府急需助手来协助治理乡村。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方面,新区农村青年团在农村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建立和壮大。另一方面,她在协助党和政府推进乡村社会变革和恢复农业生产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党联系农村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农村宣传大军的有力支柱,是党的政策的积极宣传者与忠实执行者,是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的先锋模范。同时,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团员进入基层政权体制内或加入党组织,成为党和政府治理乡村的得力助手和坚强的后备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1952年 农村青年团 乡村治理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共青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文倩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部分,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国安邦、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共青团作为重要的群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也可以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路径和思路。文章阐明了在乡村...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引领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部分,进一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国安邦、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共青团作为重要的群团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也可以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路径和思路。文章阐明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共青团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关联,从共青团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现状及困境出发,提出了强化服务理念、推动组织延伸再造,促进资源整合、拓宽多极协同平台,规范选拔培训、提升专业治理能力,创新工作机制、促成数智精准赋能和达成价值共识、发挥组织品牌效应的路径探索,以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新模式、新力量,推动社会治理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和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青团 农村 社会治理 路径
下载PDF
当乡建情怀遭遇经济规律:对当代新乡村建设运动的反思
13
作者 张慧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6,共1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一直是主流趋势,但也有一些青年大学生逆流而上,投身乡村建设事业,成为乡建青年。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出于朴素的情感,而是有着一整套理论体系的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一直是主流趋势,但也有一些青年大学生逆流而上,投身乡村建设事业,成为乡建青年。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出于朴素的情感,而是有着一整套理论体系的支撑。他们反思以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带来的负面后果,试图反其道而行之,在农村探索出另类发展模式。乡建青年的理想情怀令人钦佩,但他们的做法往往忽略经济规律而屡屡受挫。从唯物史观来看,分工深化和生产社会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反思市场化造成的生产社会化不能走向美化前现代的个体小生产。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反思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也不应该走向否定工业化和城镇化本身。乡村振兴不是要反城镇化,而是要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建青年 现代化 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新时代好青年”培育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孟秋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4期193-196,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导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农村“新时代好青年”。该文从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农村“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意义入手,阐述农村“新时代好青年”应具备的“四大品质”,进而...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导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培育农村“新时代好青年”。该文从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培育农村“新时代好青年”具有重要意义入手,阐述农村“新时代好青年”应具备的“四大品质”,进而提出培育农村“新时代好青年”具备“四大品质”的实践进路,以此更好地引导农村“新时代好青年”在助力乡村振兴进程中成长成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时代好青年 培育 “四大品质” 实践进路
下载PDF
返乡青年参与乡村治理:实践基础、治理绩效与优化路径——基于皖南水镇的调研 被引量:1
15
作者 望超凡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3期38-48,共11页
吸纳青年农民返乡担任农村干部是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路径。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皖南水镇的治理变迁过程进行经验考察发现,农村家庭内部的代际支持为青年农民返乡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地方政府通过提... 吸纳青年农民返乡担任农村干部是实现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路径。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皖南水镇的治理变迁过程进行经验考察发现,农村家庭内部的代际支持为青年农民返乡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地方政府通过提高村干部经济待遇、完善村干部选任制度可以有效吸引青年农民返乡担任农村干部。由于长期在城市社会中学习、工作,青年农民往往有着更具现代性的治理理念、行为模式和能力结构,因此青年干部治村能够有效推动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但由于长期脱离村庄,青年干部在价值取向、社会关联和认知结构等方面高度脱嵌于村庄社会,这给青年干部治村和乡村治理带来新的挑战。双重影响之下,青年干部主导的乡村治理表现为一种“脱嵌的现代化”形态。对此,可以通过建立村社本位的激励性薪酬制度、对青年干部开展社会化培养、构建组织化的“传帮带”机制,帮助青年干部实现对村庄社会的重新嵌入,从而规避治理主体脱嵌的不利影响,提高青年干部的治理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治理有效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乡村干部 青年干部
下载PDF
城乡两栖:返乡青年的生产生活实践及其形成基础——基于中部地区B镇的调研
16
作者 任亮亮 《兰州学刊》 2024年第5期147-160,共14页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兼具城乡特质的“城乡两栖者”无疑成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对中部地区B镇返乡青年的调研发现,他们以城乡两栖的方式展开生产生活实践。在外... 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兼具城乡特质的“城乡两栖者”无疑成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对中部地区B镇返乡青年的调研发现,他们以城乡两栖的方式展开生产生活实践。在外经商者、毕业学生和宝妈群体都属于农村青年精英,他们的流动轨迹呈现出节点性返乡、发展性返乡特征。既存的城乡结构塑造了他们的流动发生,一方面是乡村内部的土地规模化发展、治理行政化导向和产业链向下延伸吸引他们回嵌乡土,另一方面是县城作为教育资源集中地、婚备竞赛目标地和价值体验获取地吸引他们进城定居。这种城乡两栖的实践是他们在乡村振兴战略下自发的行动,有一家多制的家庭生计模式和城乡一体的社会认同基础。从实践来看,返乡青年推动了城乡之间流动的个体与家庭的产生,有利于解决乡村振兴中村落终结的问题,也是城乡融合总体背景下人的城镇化战略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 城乡两栖
下载PDF
新时代青年乡村观建构的基本依据、核心要义与现实路径
17
作者 赵少华 刘格菁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3期74-80,共7页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阶段,重视发挥青年的作用,帮助青年建构正确的乡村观,对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十分必要。新时代青年乡村观的建构赓续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进行乡村建设的百年实践、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新阶段,重视发挥青年的作用,帮助青年建构正确的乡村观,对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十分必要。新时代青年乡村观的建构赓续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进行乡村建设的百年实践、立足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重要论述的内在要求、聚焦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事业的宏伟蓝图。青年乡村观集中体现为青年对乡村状况的全面认识、对乡村振兴的完整认知、对自身责任的强烈认可以及对乡村实践的坚定认同。青年乡村观的建构需要国家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来引领方向;需要社会通过发挥媒体传播作用、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来拓展渠道;需要学校通过加强课程建设、创新育人模式来筑牢阵地;需要青年通过夯实理想信念、锤炼自身技能来塑造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乡村观 乡村振兴 青年人才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路径研究
18
作者 李想 骆志远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8期90-93,共4页
乡村治理作为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基础也是最有难度的一个环节,当前还面临着相关制度有待完善、设施环境有待提高等多种短板。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应当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关青年... 乡村治理作为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最基础也是最有难度的一个环节,当前还面临着相关制度有待完善、设施环境有待提高等多种短板。在这一过程中,青年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应当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有关青年如何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并实现有效参与成为研究热点。该文研究发现青年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青年群体自身存在的问题、青年群体外部组织存在的问题、社会整体环境层面的问题。对此提出培育公共精神,提升参与能力水平;增进组织认同,提高参与组织化程度;优化激励举措,激发生机活力的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时代 青年 乡村治理 路径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好”青年培育路径探究
19
作者 盛阿莲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3期181-184,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强国离不开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人才。农村青年人才的培养,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使“好”青年在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坚守初...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强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实现农业强国离不开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人才。农村青年人才的培养,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使“好”青年在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坚守初心、增强信心,强化决心;需充分传承农村特色文化,营造良好育人环境;需完善青年人才培育机制,做好青年人才育、用、留工作;需深化基层制度改革,打造专业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建设培育真正的农村“好”青年,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青年人才 农村“好”青年 人才培育 路径
下载PDF
关于青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历史主动的思考
20
作者 王娇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6期164-167,共4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离不开青年历史主动。青年历史主动是指青年面对变化发展的历史,经过深入考察和理性思考,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历史担当和主动作为。青年历史主动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离不开青年历史主动。青年历史主动是指青年面对变化发展的历史,经过深入考察和理性思考,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历史担当和主动作为。青年历史主动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发展活力、赢得宝贵的发展资源以及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广大青年应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乡村振兴 历史主动 人才振兴 青年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