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zation of tetragonal distortion in a thick Al_(0.2)Ga_(0.8)N epilayer with an AlN interlayer by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channeling
1
作者 王欢 姚淑德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9期354-357,共4页
An Al0.2Ga0.8N/AlN/Al0.2Ga0.8N heterostructure was grown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n a sapphire (0001) substrate with a thick (〉 1 μm) GaN intermediate layer. The Al composition was determined b... An Al0.2Ga0.8N/AlN/Al0.2Ga0.8N heterostructure was grown by 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on a sapphire (0001) substrate with a thick (〉 1 μm) GaN intermediate layer. The Al composition was determined by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RBS). Using the channeling scan around an off-normal [1213] axis in the (1010) plane of the Al0.2Ga0.8N layer, the tetragonal distortion eT, which is caused by the elastic strain in the epilayer,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eT in the high-quality Al0.2Ga0.8N layer is dramatically released by the AIN interlayer from 0.66% to 0.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GAN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channeling elastic strain
下载PDF
Study of depth-dependent tetragonal distortion of quaternary AlInGaN epilayer by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channeling
2
作者 G.Husnain 陈田祥 +1 位作者 法涛 姚淑德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8期563-566,共4页
A 240-nm thick Al0.4In0.02Ga0.58N layer is grown by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with an over 1-μm thick GaN layer used as a buffer layer on a substrate of sapphire (0001).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an... A 240-nm thick Al0.4In0.02Ga0.58N layer is grown by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with an over 1-μm thick GaN layer used as a buffer layer on a substrate of sapphire (0001).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and channeling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microstructure of AlInGaN. The results show a good crystalline quality of AIInGaN (χmin = 1.5%) with GaN buffer layer. The channeling angular scan around an off-normal {1213} axis in the {1010} plane of the AlInGaN layer is used to determine tetragonal distortion eT, which is caused by the elastic strain in the AIInGaN. The resulting AlInGaN is subjected to an elastic strain at interracial layer, and the strain decreases gradually towards the near-surface layer. It is expected that an epitaxial AlInGaN thin film with a thickness of 850 nm will be fully relaxed (^eT =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Ⅴ semiconductors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and channeling tetragonal distortion
下载PDF
卢瑟福散射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教学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田立朝 张湘 +3 位作者 姜静 杨晓虎 吕中良 赵子甲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68-75,共8页
卢瑟福散射实验是核物理学发展史中的经典实验之一。基于实验放射源使用安全的考虑,国内外高校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少有实验教学,限制了学生对原子核微观结构及射线与物质的微观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基于Unity3D的卢... 卢瑟福散射实验是核物理学发展史中的经典实验之一。基于实验放射源使用安全的考虑,国内外高校多以理论讲授为主,少有实验教学,限制了学生对原子核微观结构及射线与物质的微观相互作用的深入理解。针对以上问题,开发了基于Unity3D的卢瑟福散射虚拟仿真实验,真实再现实验场景,通过蒙特卡罗模拟保证了实验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实验内容涵盖半导体α谱仪的使用、卢瑟福微分散射截面公式的验证、卢瑟福背散射在材料分析中的应用等内容。该虚拟仿真实验的开发为高校近代物理实验、核物理实验、材料表征等专业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丰富了核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瑟福散射 卢瑟福背散射 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教学
下载PDF
离子注入微生物的生物效应研究 被引量:32
4
作者 陈宇 林梓鑫 +4 位作者 张峰 柳襄怀 汤建中 朱卫民 黄勃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5-419,共5页
用40keV、60keV的N+离子束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了离子注入,发现菌株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并拟合了存活率—剂量公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离子注入导致了红霉产生菌孢子的表面损伤。用100keVAs+注入大... 用40keV、60keV的N+离子束对红霉素产生菌进行了离子注入,发现菌株存活率随注入剂量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并拟合了存活率—剂量公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离子注入导致了红霉产生菌孢子的表面损伤。用100keVAs+注入大肠埃希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注入离子在其体内分布进行了Rutherford背散射测量和理论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离子注入 存活率 红霉素
下载PDF
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研究中薄靶厚度的卢瑟福背散射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段艳敏 吴英 +4 位作者 唐昶环 刘东剑 丁庆平 刘慢天 安竹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21-1224,共4页
作者使用241Amα标准源与卢瑟福背散射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的2.5MeV静电加速器进行了能量刻度,并利用卢瑟福背散射方法测量了一系列Al衬底金属薄靶的厚度,所测结果与称重法进行了比较.作者将卢瑟福背散射方法... 作者使用241Amα标准源与卢瑟福背散射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的2.5MeV静电加速器进行了能量刻度,并利用卢瑟福背散射方法测量了一系列Al衬底金属薄靶的厚度,所测结果与称重法进行了比较.作者将卢瑟福背散射方法所测厚度值运用到电子碰撞引起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的测量工作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瑟福背散射(RBS) 能量刻度 电子碰撞 原子内壳层电离截面
下载PDF
Si衬底上ZnO外延膜结构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坤 姚淑德 +2 位作者 丁志博 朱俊杰 傅竹西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386-1390,共5页
采用连通式双反应室高温MOCVD系统在Si衬底上外延ZnO薄膜,通过卢瑟福背散射/沟道(RBS/C)及高分辨X射线衍射(HR-XRD)技术对不同衬底条件的ZnO外延膜进行了组分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SiC缓冲层后,Si(111)衬底上ZnO(0002)面衍射峰半高... 采用连通式双反应室高温MOCVD系统在Si衬底上外延ZnO薄膜,通过卢瑟福背散射/沟道(RBS/C)及高分辨X射线衍射(HR-XRD)技术对不同衬底条件的ZnO外延膜进行了组分及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SiC缓冲层后,Si(111)衬底上ZnO(0002)面衍射峰半高宽明显减小,缺陷密度降低,单晶质量显著变好,c轴方向应变由0·49%变为-0·16%,即由拉应变变为压应变且应变值变小,说明SiC缓冲层可以有效地减小ZnO与Si衬底晶格失配带来的应变,改善外延膜质量,实现Si衬底上单晶ZnO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SiC/Si 卢瑟福背散射/沟道 高分辨X射线衍射 结构性质
下载PDF
氮化铁梯度薄膜的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姜恩永 刘晖 +2 位作者 刘明升 林川 孙多春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1995年第1期50-54,共5页
用对向靶溅射仪制备了具有梯度结构的氮化铁薄膜材料.卢瑟福背散射分析结果表明,铁、氮两种原子的密度沿膜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在薄膜中有ζ-Fe2N,ε-FexN(2<x<3),γ′-Fe4N和α″-Fe16N2等物相.振... 用对向靶溅射仪制备了具有梯度结构的氮化铁薄膜材料.卢瑟福背散射分析结果表明,铁、氮两种原子的密度沿膜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在薄膜中有ζ-Fe2N,ε-FexN(2<x<3),γ′-Fe4N和α″-Fe16N2等物相.振动样品磁强计测试结果表明部分梯度膜的饱和磁化强度值接近纯铁膜,膜面富铁的梯度样品的矫顽力与基底富铁的梯度样品的矫顽力相差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向靶溅射 氮化铁薄膜 梯度薄膜 卢瑟福背散射
下载PDF
MOCVD生长的InGaN薄膜的离子束背散射沟道及其光致发光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述体 江风益 +4 位作者 彭学新 王立 熊传兵 李鹏 莫春兰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04-608,共5页
采用 MOCVD技术以 Al2 O3为衬底在 Ga N膜上生长了 In Ga N薄膜 .以卢瑟福背散射 /沟道 (RBS/Channeling)技术和光致发光 (PL )技术对 Inx Ga1 - x N / Ga N / Al2 O3样品进行了测试 ,获得了合金层的组分、厚度、元素随深度分布、结晶... 采用 MOCVD技术以 Al2 O3为衬底在 Ga N膜上生长了 In Ga N薄膜 .以卢瑟福背散射 /沟道 (RBS/Channeling)技术和光致发光 (PL )技术对 Inx Ga1 - x N / Ga N / Al2 O3样品进行了测试 ,获得了合金层的组分、厚度、元素随深度分布、结晶品质及发光性能等信息 .研究表明生长温度和 TMIn/ TEGa比对 In Ga N薄膜的 In组分和生长速率影响很大 .在一定范围内 ,降低 TMIn/ TEGa比 ,In Ga N膜的生长速率增大 ,合金的 In组分反而提高 .降低生长温度 ,In Ga N膜的 In组分提高 ,但生长速率基本不变 . In Ga N薄膜的结晶品质随 In组分的增大而显著下降 ,In Ga N薄膜的 In组分由 0 .0 4增大到 0 .2 6 ,其最低沟道产额比由 4.1%增至 5 1.2 % . In Ga N薄膜中 In原子易处于替位位置 ,在所测试的 In组分范围 ,In原子的替位率均在 98%以上 .得到的质量良好的 In0 .0 4Ga0 .96 N薄膜的最低产额为 4.1% .研究结果还表明用 RBS技术和光致发光技术测定 In Ga N中 In组分的结果相差很大 ,In Ga N的PL谱要受较多因素影响 ,很难准确测定 In组分 ,而以 RBS技术得到的结果是可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VD 沟道技术 光致发光 离子束背散射 铟镓氮 薄膜
下载PDF
双靶溅射法制备M-SmS光学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剑锋 曹丽云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3,共3页
为了制备难以直接获得的金属相SmS,以Sm和Sm2S3为靶材,采用双靶子溅射系统,于单晶Si基板上直接获得了常温常压下稳定存在的M SmS微晶薄膜,并采用XRD分析、内应力和RBS成分测试等手段对M SmS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 SmS薄膜的... 为了制备难以直接获得的金属相SmS,以Sm和Sm2S3为靶材,采用双靶子溅射系统,于单晶Si基板上直接获得了常温常压下稳定存在的M SmS微晶薄膜,并采用XRD分析、内应力和RBS成分测试等手段对M SmS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 SmS薄膜的形成是由于薄膜中存在压应力,压应力的形成与薄膜基板温度、薄膜沉积速率、薄膜中Sm元素过量以及基板之间膨胀系数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靶溅射法 制备工艺 M-SmS光学薄膜 膨胀系数 硫化钐 半导体
下载PDF
一种利用夹层Ta难熔金属提高NiSi薄膜热稳定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伟 张树丹 许居衍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502-2506,共5页
本文首次给出了一种具有规律性的能用来提高镍硅化物热稳定性的方法.依据此方法,首次摸索出在Ni中掺入夹层金属Ta来提高NiSi硅化物的热稳定性.Ni/Ta/Ni/Si样品经600~800℃快速热退火后,薄层电阻率保持较小值,约2Ω/□.XRD衍射分析结果表... 本文首次给出了一种具有规律性的能用来提高镍硅化物热稳定性的方法.依据此方法,首次摸索出在Ni中掺入夹层金属Ta来提高NiSi硅化物的热稳定性.Ni/Ta/Ni/Si样品经600~800℃快速热退火后,薄层电阻率保持较小值,约2Ω/□.XRD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在600~800℃快速热退火温度下形成的Ni(Ta)Si薄膜中只存在低阻NiSi相,而没有高阻NiSi2相生成,从而将NiSi薄膜的低阻温度窗口的上限从700℃提高到800℃,使形成高阻NiSi2相的最低温度提高到850℃.AES俄歇能谱,RBS卢瑟福背散射和AFM原子力显微镜分析表明,夹层金属层Ta在镍硅化反应中向表面移动,其峰值距离薄膜顶层2nm左右,在阻止氧原子参与镍硅化反应中起到很好的屏蔽层作用.Ni(Ta)Si薄膜中Ta与Ni的原子比约为2.1∶98,硅化物薄膜界面平整,均方根粗糙度仅为1.11nm.研制的高压Ni(Ta)Si/Si肖特基硅器件在650~800℃温度跨度范围内保留了与NiSi/Si肖特基相近的整流特性,因此Ni(Ta)Si硅化物在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制造中是一种令人满意的互连和接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硅化物 快速热退火 X射线衍射分析 俄歇能谱分析 卢瑟福背散射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有机源载气对MOCVD生长InGaN薄膜的影响研究
11
作者 王立 李述体 +3 位作者 彭学新 熊传兵 李鹏 江凤益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3-217,共5页
采用MOCVD技术以Al2 O3 为衬底在GaN膜上生长了InxGa1-xN薄膜。以卢瑟福背散射 /沟道技术和光致发光技术对InxGa1-xN/GaN/Al2 O3 样品进行了测试。获得了合金层的组分、厚度、结晶品质及发光性能等信息。研究表明 :在以N2 作主载气的情... 采用MOCVD技术以Al2 O3 为衬底在GaN膜上生长了InxGa1-xN薄膜。以卢瑟福背散射 /沟道技术和光致发光技术对InxGa1-xN/GaN/Al2 O3 样品进行了测试。获得了合金层的组分、厚度、结晶品质及发光性能等信息。研究表明 :在以N2 作主载气的情况下 ,有机源的载气对InxGa1-xN膜的In组分和生长速率影响很大。生长温度为 76 0℃时 ,以 70ml/min的N2 作有机源载气得到的InxGa1-xN膜的In组分为 0 10 ,生长速率为 6 0nm/min ;而以 70ml/min的H2 作有机源载气得到的InxGa1-xN薄膜的In组分为 0 0 6 ,生长速率为10 6nm/min。本文首次报导了载气中含有少量H2 能增大InxGa1-xN薄膜的生长速率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VD 卢瑟福背散射/沟道技术 光致发光 LnGaN薄膜 铟镓氮化合物 有机源载气 薄膜生长 GAN 氮化镓半导体
下载PDF
硫对注入YSZ单晶的金属铂在退火过程中结晶的影响
12
作者 谢东珠 朱德彰 +2 位作者 曹德新 潘浩昌 徐洪杰 《核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用卢瑟福背散射-沟道技术(RBS-C)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研究了Pt和S注入YSZ(Y2O3稳定的ZrO2)后产生的损伤和退火过程中损伤的恢复及注入Pt的晶化。RBS-C分析表明YSZ在室温下注入存在较强自退火... 用卢瑟福背散射-沟道技术(RBS-C)和X射线衍射技术(XRD)研究了Pt和S注入YSZ(Y2O3稳定的ZrO2)后产生的损伤和退火过程中损伤的恢复及注入Pt的晶化。RBS-C分析表明YSZ在室温下注入存在较强自退火效应;XRD分析结果示出硫对铂的晶化产生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氧化钇 单晶 晶格损伤 YSZ 氧化锆
下载PDF
掺氟二氧化锡透明导电膜的核技术分析
13
作者 谭春雨 夏曰源 +6 位作者 许炳章 刘向东 刘吉田 陈有鹏 李淑英 马洪磊 李金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49-355,共7页
运用卢瑟福背散射(RB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相结合测量了SnO_2透明导电膜的密度和膜厚,对于常压CVD法制备的SnO_2薄膜密度约为6.20g/cm^3,接近相应块状材料的密度。采用^(19)F(p,αγ)^(16)O共振核反应技术测量了用于非晶硅太阳能... 运用卢瑟福背散射(RBS)和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相结合测量了SnO_2透明导电膜的密度和膜厚,对于常压CVD法制备的SnO_2薄膜密度约为6.20g/cm^3,接近相应块状材料的密度。采用^(19)F(p,αγ)^(16)O共振核反应技术测量了用于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电极的大面积掺氟SnO_2(FTO)中氟的含量和深度分布以及50—180keV的^(19)F^+离子注入SnO_2膜中氟离子的射程分布参数。结果表明,FTO膜中氟元素的含量和深度分布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在0.6×10^(20)—6.O×10^(20)/cm^3间波动;50—180keV的^(19)F^+离子注入SnO_2膜中氟离子的平均投影射程(R_P)值与理论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而平均投影射程标准偏差(ΔR_P)值则比理论值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厚度 导电薄膜 二氧化锡
下载PDF
未掺杂GaN外延膜的结晶特性与蓝带发光关系的研究
14
作者 李述体 江风益 +3 位作者 范广涵 王立 莫春兰 方文卿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6-370,共5页
采用卢瑟福背散射/沟道技术, X射线双晶衍射技术和光致发光技术对几个以MOCVD技术生长的蓝带发光差异明显的未掺杂GaN外延膜和GaN:Mg外延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未掺杂GaN薄膜中出现的2.9 eV左右的蓝带发光与薄膜的结晶品质密切相关。... 采用卢瑟福背散射/沟道技术, X射线双晶衍射技术和光致发光技术对几个以MOCVD技术生长的蓝带发光差异明显的未掺杂GaN外延膜和GaN:Mg外延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未掺杂GaN薄膜中出现的2.9 eV左右的蓝带发光与薄膜的结晶品质密切相关。随未掺杂GaN的蓝带强度与带边强度之比增大, GaN的卢瑟福背散射/沟道谱最低产额增大, X射线双晶衍射峰半高宽增大。未掺杂GaN薄膜的蓝带发光与薄膜中的某种本征缺陷有关。研究还表明,未掺杂GaN中出现的蓝带与GaN:Mg外延膜中出现的2.9 eV左右的发光峰的发光机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 卢瑟福背散射/沟道 X射线双晶衍射 光致发光
下载PDF
注锌硅的物理行为
15
作者 卢励吾 许振嘉 殷士端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41-347,共7页
对经不同方式处理的注锌硅样品(注入剂量1×10^(14)-1×10^(17)cm^(-2),注入能量170keV和180keV)的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样品的CWCO_2激光退火和快速淬火处理是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分别利用高分辨的背散射-沟道效应和全自... 对经不同方式处理的注锌硅样品(注入剂量1×10^(14)-1×10^(17)cm^(-2),注入能量170keV和180keV)的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样品的CWCO_2激光退火和快速淬火处理是在特定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分别利用高分辨的背散射-沟道效应和全自动扩展电阻探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中锌主要占据晶格的间隙位置,并且起弱施主作用。CWCO_2激光退火期间锌扩散系数表明,它是一种间隙扩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镜硅 离子注入 间隙扩散 实验
下载PDF
Structural and Magnetic Property of Ion Irradiated TiO2 Single Crystals
16
作者 丁斌峰 相风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9-24,I0003,共7页
Ferromagnetism is induced in pure TiO2 single crystals by oxygen ion irradiation. The ferro- magnetism is observed up to room temperature and is with weak temperature dependence. By combining X-ray diffraction, Ruther... Ferromagnetism is induced in pure TiO2 single crystals by oxygen ion irradiation. The ferro- magnetism is observed up to room temperature and is with weak temperature dependence. By combining X-ray diffraction, Rutherford backseattering/channelling, Raman scattering, and electron-spin resonance spectroscopy, sup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displacement per atom, we measured tile lattice damage accumulation with increasing flu- ences. A defect complex, i.e., Ti3+ on the substitutional accoiflpanied by oxygen vacancies, has been identified in the irradiated Ti02. This kind of defect complex results in a local (TiO6-x) stretching Raman mode. We elucidate that Ti3+ with one unpaired 3d electron provide the local magnetic mo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channelling Displacement per atom Vacancy and interstitial
下载PDF
钛酸铋薄膜的室温脉冲激光沉积研究
17
作者 曾建明 张苗 +4 位作者 高剑侠 宋志棠 郑立荣 王连卫 林成鲁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在室温下,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7.62cmPt/Ti/SiO2/Si(100)衬底上制备了钛酸铋(Bi4Ti3O12)薄膜。Bi4Ti3O12薄膜的厚度和组分均匀性采用卢瑟福背散射(RBS)和扩展电阻技术... 在室温下,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技术在7.62cmPt/Ti/SiO2/Si(100)衬底上制备了钛酸铋(Bi4Ti3O12)薄膜。Bi4Ti3O12薄膜的厚度和组分均匀性采用卢瑟福背散射(RBS)和扩展电阻技术(SRP)来分析、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研究了薄膜的退火特性。研究发现单独用常规退火或快速退火热处理的Bi4Ti3O12薄膜中较容易出现Bi2Ti2O7杂相;而采用常规退火和快速退火相结合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杂相出现的问题,得到相结构和结晶性完好的Bi4Ti3O12薄膜。透射电子显微镜实验和扩展电阻实验表明,室温下制备的Bi4Ti3O12薄膜具有良好的表面和界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钛酸铋薄膜 SRP RBS 铁电薄膜
下载PDF
难熔夹层金属提高NiSi薄膜热稳定性的新思路
18
作者 黄伟 孙华 +2 位作者 张利春 张树丹 许居衍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8-304,314,共8页
首次给出了一种具有规律性的能用来提高镍硅化物热稳定性的方法。依据此方法,摸索出在Ni中分别以夹层金属掺入Pt、Mo、Zr、W金属来提高NiSi硅化物的热稳定性。概括总结了掺入难熔金属M后形成的三元镍硅化物Ni(M)Si热稳定性能。实验结果... 首次给出了一种具有规律性的能用来提高镍硅化物热稳定性的方法。依据此方法,摸索出在Ni中分别以夹层金属掺入Pt、Mo、Zr、W金属来提高NiSi硅化物的热稳定性。概括总结了掺入难熔金属M后形成的三元镍硅化物Ni(M)Si热稳定性能。实验结果表明,Ni(M)Si硅化物薄膜四种镍硅化物薄膜有相同的热稳定性。以Ni/W/Ni/Si样品为例,经650~800℃快速热退火后,薄层电阻率保持较小值,小于3Ω/□。XRD衍射、Raman光谱和AFM分析表明,Ni(M)Si薄膜界面平整,该薄膜中只存在低阻NiSi相,而没有高阻NiSi_2相生成,从而将NiSi薄膜的低阻温度窗口的上限从700℃提高到800℃,使形成高阻NiSi_2相的最低温度提高到850℃。研制的高压Ni(M)Si/Si肖特基硅器件在650~800℃温度跨度范围内保留了NiSi/Si肖特基相近的整流特性,肖特基势垒高度分布在0.61~0.71 eV区间内,由此表明Ni(M)Si硅化物是令人满意的互连和接触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硅化物 快速热退火 X射线衍射分析 拉曼光谱分析 卢瑟福背散射 原子力显微镜
下载PDF
卢瑟福背散射谱和红外干涉反射谱研究冷注入锗离子对单晶硅的损伤
19
作者 肖清华 王敬欣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79-883,共5页
主要研究锗离子在77 K温度下的冷注入对单晶硅片表面的预非晶化效果,并与室温注入情形予以对比。卢瑟福背散射谱(RBS)和红外干涉反射谱被用于对非晶层的研究。实验表明,冷注入要比室温注入的退沟道效应更为显著,反射率降低更为明显,意... 主要研究锗离子在77 K温度下的冷注入对单晶硅片表面的预非晶化效果,并与室温注入情形予以对比。卢瑟福背散射谱(RBS)和红外干涉反射谱被用于对非晶层的研究。实验表明,冷注入要比室温注入的退沟道效应更为显著,反射率降低更为明显,意味着引入的损伤更为严重,更容易使硅单晶非晶化。而且,冷注入产生的最大损伤峰比室温注入的位于更深的位置,相应的非晶层/硅单晶衬底界面有更深的推入。结果还表明,同样的注入温度下,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注入 损伤 卢瑟福背散射谱 红外干涉反射谱
下载PDF
单晶体外延膜四方畸变随深度变化的测试
20
作者 丁斌峰 郑卫东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0-143,共4页
采用卢瑟福背散射/沟道(RBS/C)实验,对有AlN插入层的GaN/Si样品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分析计算表明:1)薄膜晶体的结晶品质良好,其最小产额χmin=2.5%;2)通过对RBS/C随机谱的模拟,得出样品结构为550 nm-GaN/20 nm-AlN/425 nm-GaN/Si;3)通过... 采用卢瑟福背散射/沟道(RBS/C)实验,对有AlN插入层的GaN/Si样品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分析计算表明:1)薄膜晶体的结晶品质良好,其最小产额χmin=2.5%;2)通过对RBS/C随机谱的模拟,得出样品结构为550 nm-GaN/20 nm-AlN/425 nm-GaN/Si;3)通过对GaN外延膜对称轴[0001]与非对称轴[1213]的角扫描,得出样品在120 nm处的四方畸变,为0.179%,表明GaN外延模的弹性应变在AlN缓冲层的作用下得到释放,避免了外延膜的碎裂,提高了GaN外延膜的结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瑟福背散射/沟道 最小产额 弹性应变 四方畸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